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当然,好消息也是有的。最大的好消息,当然是刘广梁送来的。他并没有派人去开挖硝石和硫磺。刘广梁回去以后,细想之下,觉得开挖硝石和硫磺,需要大量的时间,估计是来不及了。徐兴夏给他的任务,是大量增加火药的存量,却没有规定必须自己配制。于是,他悄悄地派人和宁夏城的某些人联系,从他们那里直接购买火药。幸运的是,交易顺利完成,威镇堡购买到了大量的火药。
说起来,这件事情也是很荒唐的,火药是军用物资,怎么能轻易的出售呢?但是,以威镇堡的名义购买火药,倒也名正言顺,交易的风险也不是很大,只要中间人得到好处就行了。事实上,徐兴夏完全没有想到,当时火药的价格,会那么便宜。刘广梁一口气买了五万斤,才花费了五百两银子。
其实,火药的成分,说白了就是硝、硫磺、木炭。这些东西里面,稍微值钱一点的,就是硝。硫磺和木炭都不值钱。但是,贺兰山有丰富的硝石矿,开采出来以后,经过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就能提炼出纯度很高的硝。这意味着,在宁夏镇,硝的成本也不是很高的。如果是土办法收集的硝,成本更低。
宁夏镇的火药,都是各个卫所,长年累月的积累起来的。当时有规定,每个千户所,每年需要配制多少火药。既然火药成本不高,又存在以公谋私的现象,五百两银子,买到五万斤的火药,也就不奇怪了。一两银子一百斤火药,差不多了。当然,这些都是秘密的交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见不得光的。
另外一个好消息,居然是宁夏城的那些粮商,好像闻到了什么,大量的往威镇堡倾销粮食。徐兴夏倒是来者不拒。他估计着自己的财力,也买入了不少的粮食。就当时的民众来说,还没有意识到,在未来的十年以后,就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唯一遗憾的是,徐兴夏手头上的银两,的确是不多,无法大规模的囤积粮食。
这天,徐兴夏正在军营监督白衣军训练,忽然接到报告,说是有个叫做孙大坤的山西商人来找。徐兴夏从军营里面出来,果然看到孙大坤的马车,正好停在军营的门口。孙大坤站在马车的旁边,东张西望的,似乎觉得威镇堡很多地方都觉得挺新鲜的。
“孙老板。”徐兴夏笑吟吟的打招呼。
“徐百户。”孙大坤也笑着说道。
想起两人当初的相遇,还真是有些偶然。当曰,孙大坤就是购买了徐兴夏的马鹿,让徐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徐兴夏的,也是从那头马鹿开始的。如果没有那一百多两银子,徐兴夏和徐家的命运,会不会出现新的变化,还很难说。
同样的,孙大坤也拿到了合适的礼物,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时,孙大坤的事业,也的确是处在低潮时期。如果没有徐兴夏猎杀的那头马鹿,用来讨好那位大人物,他在宁夏镇,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也还是未知数。隐隐间,孙大坤感觉,这个徐兴夏,还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的。
孙大坤主动的来到威镇堡,的确让徐兴夏感觉有点意外。他知道孙大坤是山西某个商行的老板儿子,也是商行的继承人。晋商在宁夏镇的数量很多,可能有几百人。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和宁夏镇的高层打交道的,最低级别,也是千户以上。一个有实力的晋商,主动来找一个卫所的百户,当然是不正常的。
徐兴夏意味深长的说道:“孙老板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道有什么要事?请到军营里面说话。”
孙大坤直言不讳的说道:“在下来找徐百户,的确是有事相求。听说威镇堡新开了一家茶馆,咱们去那里坐一坐?”
徐兴夏笑着说道:“不用客气了,就在这里说罢。”
孙大坤看了徐兴夏一眼,缓缓的说道:“听说贺兰山有金钱豹,不知道徐百户有没有兴趣去打猎?”
徐兴夏若有所思的说道:“贺兰山的金钱豹?孙老板是想要一张豹皮?怎么?又要送礼了?”
孙大坤点头说道:“和徐百户说话,就是简单。没错,送礼的时间又到了。我的确是需要一张上好的豹皮。咱一口价,五万两。徐百户意下如何?”
五万两银子,徐兴夏当然心动了。他去哪里搞五万两银子啊?不过,这五万两看着很诱人,其实未必能够搞到手。如果没有足够的难度,孙大坤也不会开出五万两银子的高价。你要知道,晋商都是很抠门的,能花九钱银子做好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花一两。
沉思片刻,徐兴夏缓缓的说道:“老实说,孙老板,贺兰山有金钱豹,只是传说,见过的人还真是不多。谁也无法确定,贺兰山就一定有金钱豹。我自信,如果能发现金钱豹的存在,我是可以弄到一张豹皮的。但是,如果连金钱豹的影子都看不到,那就难办了。估计孙老板也等不了太久吧!”
孙大坤点点头,坦然的说道:“我的确等不了多久,距离那位大人物的生曰,只有半年的时间了。这张上好的豹皮,就是最好的礼物。我相信徐百户的运气。如果真的连金钱豹的影子都见不到,我只好自认倒霉,和徐百户无关。”
徐兴夏想了想,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就答应下来了。”
孙大坤立刻从掏出一张花花绿绿的银票,双手递到徐兴夏的身前,感激的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这样说定了。你尽量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帮我弄到一张上好的豹皮。这是三千两银子,作为提前支付的订金。”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26章】谣言,谣言,统统都是谣言!
徐兴夏将银票接过来,发现是四海钱庄的通用银票,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兑换,倒是没有花假。但是,他并没有将银票收起来,而是有点为难的皱眉说道:“孙老板,这订金我不能收。万一找不到金钱豹,我岂不是要双倍退还给你?”
孙大坤含笑说道:“徐百户误会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订金,这是我提前送给徐百户的花头。这样说吧,要去猎取金钱豹,徐百户估计得准备不少东西。购买必要的装备,也是要花钱的。我当然不能让徐百户自己出钱了。”
徐兴夏看了孙大坤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似乎晋商办事不是这样的,你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三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你不怕我拿了三千两的银子,就从此消失不见吗?”
孙大坤老老实实的说道:“徐百户,咱们交浅言深。老实说,我的确想不见兔子不撒鹰。我也的确害怕徐百户拿了银子,就转眼消失。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徐百户给我豹皮,我给徐百户银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这件事,不是还没有开始么?徐百户的手里,不会现在就有一张豹皮吧?”
徐兴夏摇摇头,懒得说话。老子的手里,要是现在有一张上好的豹皮,早就发达了。不要说卖五万两银子,就是卖一万两,老子都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了。你以为金钱豹的皮,是那么好弄的?要不然,凭什么能卖到五万两银子啊?
孙大坤打开了话匣子,就有点收不住了,继续滔滔不绝的说道:“徐百户,除了你,我还真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人选了。我爹已经跟我说了,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弄到一张上好的豹皮。这关系到我们商行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我的继承人地位。我不得不违规艹作了。还请徐百户体谅,不要真的拿了我的银子跑路,不然,我只有化为吊死鬼来找徐百户讨债了。”
对于孙大坤的坦白,徐兴夏还是很有好感的。他当然不会拿了孙大坤的银子跑路。他还没有堕落到卷款逃跑的地步。但是,孙大坤的话,让他觉得有点奇怪。他好奇的问道:“你的意思是,没有这张豹皮,你家就要倒闭了?没有这么严重吧?”
孙大坤无奈的苦笑一下,看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徐百户,你别看我们表面风光,衣冠楚楚,人模人样,其实,背后的辛酸,又有谁知道?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别人随便勒索一下,我们就得交出大部分。唉,还是当官好啊。只要动动嘴,使个眼色,我们就不得不费尽心思,筹备礼物。这个折腾啊,我是怕了。”
徐兴夏呵呵一笑,心想,这个孙大坤,还真的是交浅言深啊,这样的话,都敢说出来。估计他的内心,的确是苦闷的要死,需要发泄一下。其实,他的话很对,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官本位的。想要发财致富,必须和当官的搞好关系。没有当官的支持你,就算有万贯家财,转眼也是一场空。因此,对于商人们来说,巴结好上头的官员,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晋商绝对是做得很到位的。
至于东南地区的商人,那是一个另类。他们是东林党。他们做的更绝。他们自己用资财,培养文官,帮助文官上位,直接掌控最高层的权力。久而久之,朝廷的高层,都是东南商人用银子堆出来的。投桃报李,这些高官上任以后,自然对东南商人感恩涕零,不遗余力的为他们谋取私利。
为什么崇祯想要对商人征税,始终无法通过内阁这一关?为什么开海禁如此的困难?为什么江南的私盐如此的猖獗?原因很简单啊,内阁的成员,很多都是东南地区的商人资助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给这些商人谋取利益?谁愿意让自己的恩人吃亏?一切会让商人吃亏的事情,当然都要全部否决了。
孙大坤继续说道:“在宁夏镇,倒是有另外一个人,箭术可能和徐百户不相上下,但是,那个人开出的价钱,是我无法接受的。所以,我的希望,只能是寄托在徐百户的身上了。只要徐百户保证,一定可以帮我搞到一张上好的豹皮,我就是提前支付一万两,也是愿意的。不知道徐百户意下如何?”
徐兴夏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好奇的问道:“这就奇怪了。虎皮豹皮之类的,应该是辽东地区最多吧。每年从辽东地区输入内地的毛皮,数量不是挺大的吗?这里面应该有不少的豹皮吧?以孙老板的本事,难道就不能分匀到一张?”
孙大坤摇摇头,叹息着说道:“难,难,难,现在辽东地区的形势,是越来越不好了。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是巡逻队。建州女真的闹腾,是越来越厉害了,咱们都不敢到那边收取毛皮了。你在宁夏镇,是不知道辽东地区,到底有多乱。建州女真烧杀抢掠也就罢了,就是咱们的军队……算了,不说了。”
徐兴夏执着的说道:“为什么不说了?”
孙大坤苦笑着说道:“我再说,就要挨板子了。”
徐兴夏皱眉说道:“孙老板,你不够意思,说得再清楚明白一点。”
孙大坤无奈的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苦闷的说道:“歼细!懂吗?歼细!只要抓到你,随便给你安上一个歼细的嫌疑,你所有的一切,就得吐出来,还有姓命之虞。搞不好,你就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他们打仗的本事不行,石头里面榨油的本事,却是个顶个的。反正,有些事情,你自己明白就好了,说多了没有意思。”
徐兴夏似乎有些明白了。难怪后世那么多人说,辽东明军人数那么多,野猪皮鞑子就那么点人,怎么会这样得寸进尺,越打越强,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鞑子太强,而是因为明军太弱。辽东明军的高层,不想着怎么杀敌立功,只想着如何勒索钱财,这样的家伙,能打败野猪皮就怪了。唉,都烂透了啊!
孙大坤感觉自己说得太多了,急忙闭嘴,错开话题说道:“徐百户,上次的马鹿,只有一个小小的洞口,很是完美。我拿出来的时候,在座的嘉宾,都是赞不绝口。不知道这次……”
徐兴夏点点头,自信的说道:“如果我有豹皮交给你,上面肯定也只有一个小小的洞口。”
孙大坤大喜过望,急忙说道:“那就太好了。徐百户,我承你一个人情。以后,你有用得着我孙大坤的地方,我孙大坤一定眉头都不皱一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孙老板有心了。”
情不自禁的想起后世的八大晋商,似乎都和辽东的鞑子,暗中有勾结,还悄悄的给鞑子输送军用物资。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孙大坤家族一份。但愿是没有。要不然以后,自己有能力法办那些晋商,将孙大坤也绑在里面,一起押送刑场,就有点遗憾了。
徐兴夏将银票放心的收起来,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孙老板就安心的等候消息吧!”
大老板的钱,不赚白不赚。他现在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不过,徐兴夏的内心,还有个疑惑。孙大坤提到的另外一个箭术高手,到底是谁呢?在宁夏镇,还有谁的箭术如此的牛叉?
……在徐兴夏拼命的训练白衣军的时候,威镇堡四周的形势,似乎渐渐的发生了某些变化。平虏城到来威镇堡的军户,是越来越少了。显然,平虏城那边,似乎也收到了风声,加强了戒备。甚至,连宁夏城里面,也不断的有谣言传来,说是有大量的鞑子要南下,搞得人心惶惶的,不少人都暂时离开了宁夏镇。
宁夏巡抚李懋桧,还有宁夏镇总兵官李国臻,也都得知了谣言的信息。他们想要追查谣言的来源,却是没有什么发现。这该死的谣言,好像是一夜之间,在宁夏城的多个角落爆发出来的。短短三四天的时间,整个宁夏城,就陷入了恐慌当中。
“谣言!”
“谣言!”
“谣言!”
李懋桧和李国臻,都公开辟谣。
巡抚衙门和总兵官衙门,都不断的派人贴出告示,表示没有鞑子南下,一切都是谣言。但是,他们的辟谣,似乎没有什么成果。宁夏镇的民众,对于官府的信任度,实在是有限。一般来说,官府的话,都要反过来看。如果官府辟谣否认的话,那就说明事情极有可能是真的。这样的定律,屡试不爽。
结果,宁夏镇这边大力的辟谣,南面的固原镇,反倒是加强了戒备。红城堡、葫芦峡城、黑水苑等地的驻军,都加强了戒备,严格的盘查来往的行人和商旅。这些行动,都让鞑子南下的谣言,传播得更快了。
李国臻暗自恼怒,却又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宁夏镇加强警戒,驻守各个大城的战兵,也全部都进入战备状态。宁夏城周围的各个城堡,都收到了要求加强戒备,严防鞑子南下的命令。只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威镇堡。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27章】事情闹大发了……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忽略,宁夏镇总兵官的命令,到了平虏城以后,就没有继续往下传。不过,不需要上头的命令,威镇堡已经在拼命的加强戒备了。听到来自宁夏城的谣言以后,即使是威镇堡最惫懒的军户,都不得不拿出吃奶的力气来,拼命的修葺城墙,拼命的囤积各种物资,拼命的训练自己,准备打大仗。
宁夏镇进入戒备状态,旁边的延绥镇,还有遥远的甘肃镇,也都收到了风声,也都纷纷的加强戒备。一时间,整个大明西北地区,都是一片的风声鹤唳。西安府震动,陕西都司震动,三边总督震动……兵部……内阁…………万历四十四年的兵部尚书,正是周嘉谟。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是整个万历朝目前最老资格的进士。他接管兵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作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周嘉谟对兵部的掌控,采取的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针政策,尽量不闹腾。因为,他很清楚,自从三大征以后,万历皇帝,就很讨厌搞大动作了。
在周嘉谟看来,万历皇帝的骨子里,还是好动的,也从来不害怕打仗。要不然,也不会有三大征了。但是,万历皇帝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对钱财看得太重。他总是想方设法的增加自己的内帑收入,对太仓银的掌控,总是不放心。打仗是要花钱的。万历皇帝不想花钱,只想存钱,多一事就不如少一事了。
可是,接到来自陕西都司的报告,周嘉谟还是很恼怒。这位老人绝对是大汉主义者,最容不得别人侵犯天朝的威严。辽东那边,建州女真人试图闹事,周嘉谟力主强力镇压。现在,西北地区的鞑靼人又要闹事,周嘉谟不假思索的,就想到了强力镇压。他当即拿起奏章,入宫去见万历皇帝…………可怜的王启年,根本想不到,徐兴夏交给自己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最后居然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他虽然是锦衣卫的百户,其实在锦衣卫里面,是四不靠的。否则,也不会被打发到这么偏远的地区来了。想到事情的严重后果,王启年就有点害怕。
他将杂货店的门牢牢的关好,一个人蹲在墙角里,痛苦的自怨自艾:“这个白斯文,不就是叫你传播一个谣言吗?怎么闹腾得这么厉害?搞得好像要天翻地覆一样,连圣上都知道了……老天保佑,千万不要查到我的身上……”
……“奇怪了,他们南下做什么?”
在庆王府的书房里,庆王朱帅锌正在对一个黑衣人说话。
那个黑衣人用一条黑巾,将眼睛以外的地方,都包扎得严严实实的,好像是不能见人。他的眼眶是深深的凹陷下去的,眼珠子还有些蔚蓝的色彩。他穿着的黑衣,也是很宽大的,下摆一直拖到了地面上。黑衣的上面,还有些奇怪的图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黑衣人的身上,都有些诡异的气息。
“目前还不清楚,没有相关信息。”
黑衣人肃然回答,语调很硬,仿佛不太熟悉汉语。
尽管他是站在庆王的面前,庆王本人是坐着的,可是,从他的语调里面,并没有感受到他对庆王的尊敬。由此推测,他并不是庆王的下属。既然不是庆王的下属,又有资格出现在这遍布机密的王府书房,黑衣人的身份,就显得更加的怪异了。
庆王忽然问道:“归化城那边怎么说?”
黑衣人依然是语调生硬的说道:“他们说,海勒金从大青山前线,调回了部分的军队,估计是一个完整的千人队。但是,这些军队到底会不会南下,尚不清楚。”
庆王的左手,慢慢的按在书桌的上面,来回轻轻的摩擦着。这是他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姓动作。片刻之后,庆王的左手停止摩擦书桌,目光阴冷下来,深沉的说道:“这个索布德,真是个二百五,居然和一个卫所百户过不去,白白的辱没了自己的身份。海勒金也是胡闹腾!居然出动一个千人队!”
“他南下做什么?是要来进攻宁夏城吗?是嫌宁夏镇引起朝廷的关注还不够吗?一定要闹得好像辽东都司那样满城风雨吗?这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好处都让目见社的人拿走了。他每年没有约束好自己的人不说,现在还越来越过分了!就应该让徐兴夏那样的人,给他一点教训!”
黑衣人生硬的说道:“目见社未必能够得到好处。这次海勒金来势汹汹,居然动用了一个千人队。李懋桧和李国臻,要是得知真实的情况,只怕也是要挠头的。要是目见社打了败仗,皇上肯定不会饶恕他们。咱们正好落井下石,除掉他们,换上王府的人。”
庆王点点头,慎重的说道:“估计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就一个海勒金部落,能闹腾出多大的动静来?目见社的背后,也是有些本事的。唉,这个可恶的索布德,会影响到我们的全盘计划的。真是该死的。这些背信弃义的家伙。可恶,太可恶了!”
黑衣人想了想,犹豫着说道:“那……要不要启用红隼?”
庆王摇头说道:“不!红隼是我们的王牌,不能轻易动用。既然海勒金部落要和徐兴夏死磕,那就让他们狗咬狗去吧!对了,你安排人去协调一下,在索布德到来之前,以王府的名义,将徐兴夏上次的战功兑现了。不管最后谁胜谁负,这个徐兴夏,都是个人才。”
黑衣人点点头,忽然又说道:“唐尘牛鼻子,好像还在威镇堡……”
庆王大手一挥,不以为然的说道:“不管他,让他去死!他不是在威镇堡吗?他身边不是还带着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吗?就让他们在威镇堡慢慢的折腾好了。要是牛鼻子死了,我才拍手称快呢。我最看不得那种装腔作势的家伙!”
黑衣人点点头,默默的离开了书房。
……庆王府的后花园,鲜花盛开,香气迷人。
四月份,正是兰花盛开的时节。在庆王府的后花园,栽种着大量的名贵兰花。微风吹来,兰花纷纷摇摆起来,宛如一群清新秀雅的仕女在翩跹起舞。那个美,含蓄妖娆,不争、不语、不媚、不显、不露,谦谦如君子。
庆王妃苏筱筱正在荡秋千。尽管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苏筱筱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美丽。她穿着一身垂地长裙,鹅黄颜色,愈显出她肌肤吹弹可破。领口隐有凤纹,外披连珠丝织罩衣,腰间流苏低垂,饰以白玉环佩,颇有雍容之姿。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苏筱筱轻声的吟唱着,声音圆润而动听。这是唐朝诗人唐彦谦的《咏兰》,也是苏筱筱最喜欢的诗句之一。
一名窈窕俏丽的侍女,穿过层层叠叠的兰花,出现在苏筱筱的面前,低声的说道:“王妃娘娘,我们要找的那个人,的确是在威镇堡。她现在的名字,叫做朱蘅芷。唐尘道长也在威镇堡。”
苏筱筱让秋千慢慢的停下来,脸上的笑容,似乎有些古怪,好像在回忆什么。过了一会儿,她才自言自语的说道:“朱蘅芷?王衡芷,朱蘅芷,看来,她还是怨念很深,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她的娘亲啊。姓郑的贱人,这次只怕是有难了,朱蘅芷肯放过她就怪了。”
她从秋千上下来,在兰花丛中慢慢的穿梭,慢悠悠的说道:“奇怪,她在威镇堡逗留是做什么呢?她不是要修行吗?跑到威镇堡修行来了?不落发,不剃度,不出家,不吃素,不离红尘,这也叫修行,真是亏她想得出来。可惜啊,别人得宠,没办法啊!”
侍女跟在她的后面,小心翼翼的说道:“娘娘,听说鞑子要大举南下,会不会是冲着她来的?”
苏筱筱冷笑一声,随手将一朵洁白的兰花摘下来,捏在手指里,然后一瓣一瓣的撕碎,随手扔在鹅卵石小路上。她不屑的说道:“给海勒金多几个胆子,也不敢打她的主意。海勒金要是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估计能吓出尿来。她肯定是适逢其会,撞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