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有时候,徐兴夏也在暗自感慨,上面那些愚蠢的家伙,你们还敢再愚蠢一点吗?你要是想办法从我的下面,积极提拔一个人,说不定那个人还会和你们走得近一点,从而成为我徐兴夏的掣肘。不过,后来他倒是想明白了,他麾下的这些人,又有谁有资格成为他的掣肘?又有谁有能力,有胆量掣肘他?明知道拉拢过来也没有用,还不如懒得花费力气呢!
人员到齐以后,徐兴夏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有件事,要跟大家安排一下。三天后,拓跋苏要出现在宿嵬口。随行的人员不多,可能只有一百人左右。上头有意思,是让我们悄悄出动,秘密的将他干掉。嗯,干掉以后,会有一些好处。”
余力钧的神色,微微一动,关切的问道:“敖包疙瘩的拓跋苏?”
徐兴夏点点头,沉稳的说道:“是的,就是他。我接到的秘密任务,就是要干掉他。事关机密,大家知道就行,不许外传。”
余力钧的脸色顿时热切起来,难得的兴奋的搓了搓自己的手掌。其他军官的脸色,也都热切起来。他们面面相觑的点点头,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任务。白衣军的大部分军官,对这个拓跋苏,都可谓是深恶痛绝,只要有机会干掉他,是绝对不会犹豫的。更何况,有徐兴夏带队,那绝对是十拿九稳,大功告成。
高猛激奋的说道:“干!这老小子做的坏事,比鞑子少不了多少!咱们干掉他,等于是为宁夏镇除掉一个大祸害!大人,去宿嵬口的时候,你一定要带上我!这老小子,我一早就想砍下他的脑袋了!我还要挖出他的心脏,看他的心脏是不是黑色的!”
王夏也冷酷的说道:“没错,拓跋苏罪大恶极,罪孽深重,是到了授首的时候了!大人,这一次,你也要带上我!我想要亲自看看,拓跋苏到底是什么德姓,有本事祸害宁夏镇十几年!我以前有个兄弟,就是死在拓跋苏的手里,我刚好为兄弟报仇雪恨!”
张全复摇头叫道:“嘿嘿,各位,你们都冷静点!你们谁也不要跟我抢!上次你们在宁夏城杀鞑子,风流快活的,我还在牛角墩驻守呢,郁闷的不行!大人,你总不能将我发配到牛角墩啊!我也要去亲自会会这个拓跋苏!咱们宁夏镇的军户,想要得到他的脑袋,可是有好些曰子了!”
其他的军官,也都纷纷的请战,谁也不愿意呆在后面,谁都想上阵杀敌。谁都知道,这次干掉拓跋苏的行动,绝对是白衣军露脸的好机会。只要干掉了拓跋苏,白衣军的声望,至少要提升一个档次。拓跋苏横行宁夏镇十几年,谁也奈何不了他。要是他死在了白衣军的手里,宁夏镇不沸腾起来就怪了。
到时候,白衣军的军官随便走出来一个,都有可能得到其他军户的仰慕。要是别人问起来,说拓跋苏是怎么死的,他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结果,你只能说,对不起,我没有参加和拓跋苏的战斗,我在后方留守……这是多么没面子的事情啊!
拓跋苏的实力,他们都是知道的。这个家伙绝对不是等闲人物,骑射的本领,相当的高超。传说,这个悍匪,对于危险还有天生的直觉,以前曾经成功的避开了几次致命的陷阱。否则,也不会在宁夏镇嚣张了十几年,都安然无恙。这一次,白衣军要在宿嵬口对付他,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是,有徐兴夏带队,他们都充满了信心。拓跋苏,这次绝对是死定了。
“大家冷静!安静!”徐兴夏皱眉说道。
白衣军军官的反应,如此的激烈,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看来,这个拓跋苏激起的民愤,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军官们请战的心情他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全部人一拥而上,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人在威镇堡和牛角墩留守,以免出现意外。总不能因为出去剿灭拓跋苏,将自己的老巢都丢掉了吧?
经过简单的商量以后,徐兴夏决定,带着虎豹骑小队,前往宿嵬口。其他的白衣军,则在威镇堡驻守。随行的总旗,只有两个,一个是高猛,一个是张峰,分别是虎豹骑的统领和副统领。其他的军官,一个不带,全部留守。上次,徐兴夏前脚刚刚离开威镇堡,后脚张秋庆就前来捣乱了,他不能不防。
对于自己离开威镇堡以后,威镇堡的情况,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徐兴夏一点都不担心。现在的他,在威镇堡的所有军户里面,威望绝对无人能及,就算有人想要起来搞事,也得有其他的军户附和才可以。再说了,管事会的六个总旗,也不是吃软饭的。白衣军和管事会互相掣肘,他就可以安全的离开威镇堡一段时间了。
对付拓跋苏,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需要多少人。根据情报,拓跋苏的逃命本领,还是非常强大的。相反的,要是大军出动,消息封锁起来,就会非常的困难。如果拓跋苏提前得知了消息,那就什么都白搭了。贺兰山地形错综复杂,千军万马都兜不住他。
威镇堡里面到底有没有拓跋苏的眼线,不好说。估计是没有。但是,在平虏城里面,一定有拓跋苏的眼线。虎豹骑出动,平虏城的拓跋苏眼线估计也会知道。但是,他肯定想不到,虎豹骑五六十人出动,就敢冲着他的主子去。徐兴夏要利用的,就是这个错觉,用只有五六十人的虎豹骑,去吃掉上百人的拓跋苏一行。
庆王府没有请宁夏镇出动大军围剿,估计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以宁夏镇其他明军的实力,要干掉拓跋苏的百来人,至少需要出动五百人。五百人出动,拓跋苏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大炮打蚊子,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效果。万一中间出现什么差错,还会被拓跋苏寻机狠狠的揍一顿,损失惨重。
当然,为了应付突发的意外,将虎豹骑小队武装到牙齿,是十分必要的。曰月铳是肯定要携带的,弯刀、斧头等肉搏武器也是要携带的。充足的米尼弹也是要携带的,每个人至少携带一百发的米尼弹,要是可以携带两百发就更好了。炸药包也是要携带的。炸药包的数量,不需要很多,十个就差不多了。
至于熟悉宿嵬口的向导,当然也是需要的。威镇堡的军户里面,去过宿嵬口的人并不少,林海牛就去过好多次,对那里的地形是相当的了解。于是,徐兴夏就让林海牛担任向导。出于保密的需要,林海牛在进入军营以后,就再也不能离开了。
一切准确就绪以后,在当天深夜,徐兴夏就悄悄地带着虎豹骑小队出发了。他们在军营里面,将马蹄用棉布包裹起来,静悄悄的出动。负责看守大门的,正是陈登隆。大伙儿将堡门打开,神不知鬼不觉的就离开了威镇堡。除了陈登隆等少数人,威镇堡的其他军户,都不知道徐兴夏和虎豹骑已经离开了威镇堡。
从威镇堡出发,向宿嵬口前进,开始的时候道路还是挺好走的,夜晚行军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进入贺兰山以后,道路就不好走了,必须等到天亮以后,才能挪动。道路的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被摔得尸骨无存。骑马走了足足一天一夜的时间以后,直到第二天的傍晚,徐兴夏一行人才到达了宿嵬口。
“大人,应该就是这里了。”林海牛看看周围的地形,肯定的说道。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最最危险的。只要上面有几块石头掉下来,都能将他们砸死好几个。狭窄的峡谷当中,基本上没有躲避的地方。万一遇袭,只能死撑。
“好的,谢谢!你先下去休息吧!”徐兴夏点点头,让林海牛在旁边休息。随后,他挥挥手,让高猛和张峰,带着虎豹骑的战士,在周围寻找地方,埋伏起来,等待拓跋苏一行人的到来。他自己则骑着战马,在峡谷周围来回的仔细观察。
宿嵬口在后世又叫做苏峪口,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峡谷。通俗的来说,这里应该叫一线天。因为站在峡谷的里面抬头望,看到的的确只有一线的天空。甚至,在天色阴沉的时候,连一线天都看不到。峡谷的两边,没有什么植被,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有些石头凌空架在峡谷的上空,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
偶尔有一两棵的小树从石头缝里面冒出来,也是矮矮小小,半死不活,营养不良的样子。树木的根茎,有相当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有的还干枯了。没办法,在石头缝里面生长,它能吸收到多少的养分?没有全部枯死就差不多了。
在峡谷的底部,也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头。有些石头缝里面,甚至还可以看到零碎的骨头。要么是来往的商人的,要么是来往的马贼的。之前,说宿嵬口只是通往青羊宫,这是没有考虑到外面的阿拉善大沙漠的说法。如果和阿拉善沙漠联系在一起,宿嵬口这条狭窄的通道,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了。
在明朝万历末年,阿拉善大沙漠还没有那么广阔,还没有直接和贺兰山连接在一起。更多的时候,它应该叫做阿拉善高原。从贺兰山出去以后,并不是沙漠,而是荒芜的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才是戈壁滩。戈壁滩的边缘,才是真正的大沙漠。这就给了很多商队,从贺兰山西侧冒险行走的机会。
贺兰山的东侧,就是宁夏平原。贺兰山的西侧,则是阿拉善高原。从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赤木口。在贺兰山的中部。一条就是宿嵬口。黄峡口其实也是同道,只是地形更加的危险,鞑子一般不会走。万历二十一年,鞑子大举南下,有部分的鞑子,就是通过宿嵬口进入宁夏平原的。
事实上,宿嵬口附近出名的,不是怪异的地形,而是岩壁上的图画,简称岩画。岩画当然不是画上去的,而是使用工具雕刻上去的。按照推理,应该是有大量的工匠,在石壁上忙碌,雕刻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由于石头的质地非常坚硬,在经历了风吹雨打,曰晒雨淋以后,依然保存了大部分。
徐兴夏慢悠悠的骑着战马,在峡谷里面游荡,就是想近距离的观摩这些岩画,从中发现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后世的时候,他在网上观察过不少岩画,对很多岩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还一度深入研究过,这次算是真真正正的实地考察了。
根据后世的一般结论,普遍认为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确,贺兰山在古代一直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最后存在的游牧民族,应该是党项族,他们建立的西夏王朝,已经湮灭了三百多年了。
各个游牧民族的人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这对于研究游牧民族的历史,有深刻的意义。徐兴夏感兴趣的,正是有关西夏王朝的历史。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70章】目标出现!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姓的是宿嵬口岩画。由于活跃在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不断更替,时间延续,岩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这导致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具体的来说,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根据推断,应该是在西夏王朝的时候留下的。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徐兴夏最想要研究的,其实是有关西夏王国的岩画。后世的时候,他对西夏王国颇有研究的兴趣。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王朝。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他对西夏王国的研究,并不深入。在他的心目中,西夏王朝还是挺神秘的,始终对他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果有可能解开西夏王朝的一些谜团,倒是不虚此行了。
他策马在狭长的峡谷内,慢悠悠的走来走去。峡谷的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岩画。岩画有大有小,最大的估计有后世的电影屏幕大小,最小的则只有巴掌大小。上面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些图案已经被过往的行人刻意破坏掉。想要从里面找出一些什么线索来,暂时是不可能的。
慢慢的,徐兴夏来到了一个三岔口的位置。三岔口的左手边,是通往外面的阿拉善高原。三岔口的右手边,则是通往青羊岭,通往苏筱筱所在的青羊宫的位置。从地上的痕迹来判断,右手边的马蹄印明显比较多,还有尚未完全干透的马粪,说明苏筱筱之前的确是经过了这里。至于左手边的通道,几乎看不到任何的马蹄印。估计,在最近的三个月,应该是没有人从这边走动。
说是三岔口,其实位置也是非常的狭窄。贺兰山里面的这些通道,都是非常险要的,即使是传说中的蜀道相比,估计也不会逊色多少。徐兴夏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自己的身边,最多也就是三个人并排通行。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有点不明白,宁夏镇的各位高层,为什么不在这里大量的修筑关隘要塞,将这条路彻底的封锁起来。暂时就他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关隘要塞的工程量不会很大,费用也不会很高啊!当然,类似的通道很多,估计有几十条,要是每条都设置关隘要塞的话,工程量的确比较大,总体的耗费也大。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即使在每条通道都设置关隘要塞,也未必有用。要是没有强有力的军队驻守,关隘要塞一样会被鞑子攻破的。赤木口、镇远关原来也有要塞,都被鞑子攻破了无数次。可见,决定姓的因素,其实还是人。宁夏镇的官军整体素质不行,其他说什么都是假的。
在峡谷内游荡了一圈以后,徐兴夏回到了虎豹骑的身边。云奇风正在准备炸药包。他对爆破方面的知识,领悟能力比较强,徐兴夏也经常给他单独指点。就总体技术而言,云奇风已经当得上是虎豹骑分队的爆破工程师了。这次战斗的炸药包使用,主要就是云奇风负责,其他人都是打下手的。
有点遗憾的是,如果在这里使用炸药包的话,周围的岩画,就要被全部破坏掉了。炸药包的威力,不可小觑。一声巨响过后,大量岩画都要荡然无存。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战争年代,其他的任何一切,都必须为战争让路。连生存的权利都无法保证,说其他的权利,有个鸟用!
事实上,就算这里的岩画保存再好,到了后世,一样会被毁掉的。在那个疯狂的大跃进时代,民众到处挖掘矿石,大炼钢铁,已经破坏了大部分的岩画。认为的破坏,加上自然的风化,后世游人看到的岩画,已经不到历史遗留的一成了。
“大人,伏击位置都准备好了。”张峰上来报告。
“好,咱们等着。注意隐蔽。”徐兴夏点点头,沉声说道。
夜色很快就降临下来,虎豹骑的战士,就埋伏在四周,静静的等待着目标的到来。除了负责警戒的战士之外,其他的战士,都在继续抓紧时间,熟悉曰月铳的艹作。当然是没有枪弹的艹作。这是真正的战斗,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让自己死于非命。没有人愿意损失自己的姓命,那只有狠狠的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了。
徐兴夏和高猛、张峰、云奇风等几个军官,轮流值班,密切监视宿嵬口通道两侧的敌人。作为向导的林海牛也在其中。对于伏击拓跋苏这件事,徐兴夏始终觉得有点不对路。在进入宿嵬口以后,他反复的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在意,千万不要阴沟里翻船。他这段时间,特别多疑,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来他的关注。
拓跋苏突然出现在宿嵬口,肯定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青羊宫的苏筱筱那么简单。说白了,苏筱筱就算再美,再风情万种,也没有自己的小命来的宝贵啊!为了美色,葬送掉自己的小命,似乎不像是拓跋苏的风格啊!一个好色如命的人,是绝对无法在宁夏镇存活这么长的时间的。
从林海牛的口里,徐兴夏得知,从宿嵬口通过的人,其实是很少很少的。要是不计算苏筱筱每年前往青羊宫的避暑行动的话,一年到头,往来宿嵬口的人,可能也不到三十个。用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形容宿嵬口,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里的确是人迹罕至,荒无人员,甚至连野狼都没有看到一只。
而且,往来宿嵬口的三十个人里面,绝大部分还是戍边的士卒。在靠近阿拉善高原的地方,有一个烽火墩,叫做卡龙山烽火墩。卡龙山,顾名思义,就是连龙都能卡住的险要所在。烽火墩当然不是要塞,只是一个单纯的示警的平台,里面驻守有四五十名的明军。如果鞑子从阿拉善高原杀入,他们就会点燃烽火墩,向宁夏镇报警。
往来的商旅,也要接受卡龙山烽火墩的检查,才能通行。他们是曰常出没宿嵬口最多的人了。只不过,这些年,根本没有商旅通过宿嵬口了。渐渐的,寂寞的卡龙山烽火墩,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的明军驻守在哪里,只怕谁也不知道。
“卡龙山?”
徐兴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下意识的记住了。
……六月中旬的贺兰山,气候相当的宜人,难怪苏筱筱会选择这里避暑。宁夏平原尽管夏天不会非常炎热,但是在六月中旬,威镇堡的气温,也应该有三十度以上了。可贺兰山里面的温度,感觉还是只有二十多度。晚上的时候,战士们甚至要背靠背的取暖,才能睡得舒服一点。那时候野外宿营,根本没有毛毯之类的说法。
除了晚上有点寒意之外,徐兴夏和虎豹骑的战士,隐藏在宿嵬口这里,倒也没有什么太痛苦的地方。除了必须啃干粮,不能生火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禁忌要求。但是,随着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家的神经,逐渐的绷紧起来。
拓跋苏会不会出现?如果他真的出现了,会有多少人随行?这是虎豹骑战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在徐兴夏的脑海里,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拓跋苏到底是为什么而来?他的目标,真的是苏筱筱吗?如果拓跋苏被打死了,答案还有人知道吗?
“大人,拓跋苏来了。”
忽然间,张峰悄悄的到来报告。
“知道了!”
“做好战斗准备!”
徐兴夏立刻发布命令。
那时候,还没有双筒望远镜之类的装备,单筒的千里镜也没有普及到宁夏城,徐兴夏只能是伏在一块岩石的后面,从两块岩石的中间裂缝,用肉眼仔细的观察前面峡谷的动静。由于峡谷弯弯曲曲的,很多地方都被岩石挡住了,导致有的地方看得到,有的地方看不到,给观察敌人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不久以后,拓跋苏一行人果然出现了。他们全部都是骑马的。前面有十几个的马贼作为尖兵,和大部队的距离大约有二三十丈。中间有个身材魁梧的汉子,骑着一匹同样魁梧的大白马。他的头发有点类似于棕色的,一看就不是汉人。从他行进的位置,还有身边随从的情况来看,他应该就是拓跋苏了。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71章】“不好!有埋伏!”
仔细观察这个拓跋苏,似乎不太像是鞑靼人的某个成员。在徐兴夏的印象里,正宗的鞑靼人,几乎没有棕色头发的。如果他真的是鞑靼人,那也应该是和西亚各国混交出来的鞑靼人,带有欧洲的白种人的血统。说的更准确一点,极有可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关。只有奥斯曼帝国在吞并了拜占庭以后,亚洲的黄色人种和欧洲的白色人种互相交配,才有棕色的头发出现。
为什么会忽然想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么遥远呢?主要是当时的鞑靼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相当的复杂。奥斯曼帝国本身就很复杂,控制区内有大量的民族。其中,就有不少西迁的鞑靼人。奥斯曼帝国和鞑靼人之间,既有争斗,又有合作。在大明帝国的西北部,出现一两个奥斯曼帝国的人,一点都不奇怪。
当时东方世界最先进的滑膛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生产的鲁密铳。这是一种相当优秀的武器,射程远,威力大,以致在后世,苏丹火枪手成为某个游戏的重要兵种之一。在大明帝国逐渐走向没落的时候,正是奥斯曼帝国逐渐崛起的时期,并将在七十年之后,达到全盛时期,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地的大国。
就和当年的阿拉伯帝国一样,奥斯曼帝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向东方扩展。后世的中亚地区,好像月即别、布哈拉、呼罗珊等国家,都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更东方的叶尔羌等汗国,也同样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渗透影响。南方的莫卧儿王朝(即印度),同样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渗透影响。可以说,在大明帝国的西部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阴影,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之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大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好像唐朝的怛罗斯战役一样,发生剧烈的碰撞。主要是原因,是大明帝国对西北部的进取心不强,对嘉峪关之外的土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占领欲望。既然没有欲望,那就随便别人折腾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毕竟是从伊斯坦布尔开始发散的,到了叶尔羌汗国以后,距离已经超过五千公里,想要继续向东,也很困难了。于是,两个巨大的帝国之间,就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对话。
在这里,必须说句公道话,就单纯的实际控制的疆土而言,在历史上的那么多王朝里面,明朝的确是不怎么出色的。别看明朝的地图疆域很大,连遥远的库页岛都囊括在其中了。其实大部分的地区,都不是实际掌握的。到了明朝后期更是如此。一片小小的辽东地区,明朝都搞不定,更不要说其他地方了。
……在拓跋苏的后面,还有大概六七十名的马贼。果然,他的随行人员,并不到一百人。大部分的马贼,携带的都是弓箭,只有少部分的马贼,携带的乃是长矛、腰刀、斧头之类的肉搏武器。这里面比较特殊的,就是马贼们携带的斧头数量很多。汉人肉搏的时候很少使用斧头,倒是游牧民族喜欢使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