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明昊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徐兴夏的这番话,正好说到他的痛处。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卡龙山烽火墩,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典型,对于来自内部的敌人,防范也是很严格的。要是没有人从里面打开大门,外面的人想要进来,根本不可能的。
卡龙山周围险要的地形,注定了攻城武器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敌人想要进攻烽火墩,必须顺着山路爬上来,足够累死他们。就算他们真的侥幸爬上来,也只能是依靠人力来撞击。而人力,又哪里能撞开用沙包顶住的大门?只需要几名的弓箭手,就可以让袭击者有来无回。更何况,烽火墩还配备有大型弓弩!
刘国辉这时候总算是察觉到这么回事了。心胆俱裂的他,心理立刻崩溃,根本来不及多想,就急忙叫起来:“明百户,饶命啊,饶命啊!我真是不知道拓跋苏要攻打我们烽火墩的啊,他只是说,想要到这里看看……只是想进来看看啊!真的……”
张峰在旁边嘲讽的说道:“你是白痴呢?还是将我们当做白痴!进来看看!他怎么不跟你说,要到宁夏城去看看啊!”
明昊的脸色,更加的难看。张峰的话,不是打刘国辉的脸,是在打他明昊的脸呢。自己的部下,居然出了汉歼,他的面子上,当然不好看了。他一怒之下,直接冲上来,一把揪着刘国辉,好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的将他拖走了。
这个刘国辉,本来就不是聪明人。他这么一叫,立刻就坐定了他是内歼的事实。明昊的脸色,能好就怪了。麻痹的,自己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部下?你就算要做内应,也聪明一点好不好?当众这么说,这不是故意让别人看我明昊的笑话吗?他脸上挂不住,就将刘国辉拉到旁边的小黑屋单独审问去了。
别看明昊的个头不大,手上的力度却是不小。在拖拽的过程中,徐兴夏还发现,明昊的双手,都长满了老茧。看来,别的军户都在得过且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苦练。就是不知道,他苦练的是什么武器,水平又去到什么样的境界?如果他是个人才的话,被发配到卡龙山,的确是浪费了啊!
明昊将刘国辉拉入了小黑屋以后,里面立刻传来了愤怒的质问声,还有刘国辉求饶的声音。时不时的,还有刘国辉的惨叫。中间,还夹杂有木棒落在人体上的响声。估计,这个明昊,也是个暴力分子,对刘国辉动了棍棒。也难怪,只要自己不是汉歼,又有谁能容忍自己的部下,居然出现汉歼败类?
“饶命啊!”
“啊……”
忽然间,里面传来刘国辉的歇斯底里的求饶声,显然是感觉到了什么非常可怕的事情。随后,又是一声短促的惨叫传来。然后,就是死一片的寂静。外面的白衣军军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经意的点点头。刘国辉完蛋了。
果然,片刻之后,明昊一手提着还在滴血的弯刀,一手拖着刘国辉的尸体,从小黑屋里面缓缓的走出来。他将刘国辉的尸体一扔,又将带血的弯刀,狠狠的插在地上,然后对徐兴夏朗声说道:“徐兴夏,我已经杀了他了!凡是勾结鞑子的,都是汉歼!我们烽火墩,对汉歼的处置,只有一个,那就是:杀!”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76章】不是打雷,是鞑子来了!
“好!”
徐兴夏颇为赞赏的点点头。
这个明昊,还是赏罚分明的。该下手的时候,也完全下得了手。对待汉歼叛国贼之类的,绝对不手软。如果他的杀敌技能也不错的话,应该是一个挺优秀的军官。就是不知道,他的上司,为什么不喜欢他,要将他发配到这个鬼地方来。如果他是领导的心腹,怎么会被发配到这个连鬼都要遗忘的地方来呢?估计是他不会拍马屁。这一点,都是和自己有点相似。
沉吟片刻以后,徐兴夏缓缓的说道:“明百户,你做得很好。”
明昊毕竟是亲手杀了自己的部下,心情有点糟糕。这个刘国辉,竟然是个汉歼。这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他意兴阑珊的说道:“既然你肯远途前来通报,我听你的指挥吧!”
徐兴夏点点头,看看四周,沉稳的说道:“如果我是你,就做好全方位的战斗准备,等待鞑子的到来!”
明昊皱眉说道:“我的任务,就是点燃狼烟示警。”
徐兴夏冷冷的说道:“然后,白白的看着鞑子杀向宁夏镇?”
明昊被他的话刺激得很不舒服。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的。他的部下出现汉歼,导致他在徐兴夏的面前,想要挺直腰,都不太可能。但是,当他的眼神,看到徐兴夏脸上的那种轻蔑的神色时,他还是有点忍不住了。年轻人嘛,年轻气盛是肯定的,他绝对不会轻易的屈服。他有点不服气的说道:“那能怎么样?要我带着三十多个弟兄,到下面去和鞑子拼命?”
徐兴夏摇头说道:“当然不是和鞑子拼命,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想办法给鞑子造成一点麻烦,还是可以的。烽火墩的地势如此的险要,鞑子就算再多几十倍,都休想冲上来。你就算狠狠的揍他们一顿,他们也只能是忍着。如果他们狠命攻上来,我们还可以给他们造成更大的伤亡。他们的战马和骑射,在这里完全没有机会发挥啊!”
明昊还是摇头说道:“徐百户,你可能不知道,就算杀死十几二十个的鞑子,一点用处都是没有的。他们还是会像沙尘暴一样,向宁夏镇席卷而去。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徐兴夏坚决的说道:“杀得了一个是一个,杀得了一双是一双。就算最后的结局不能改变,我们至少要让鞑子领略到,我们坚决的反抗的决心。他们想要全身而退,绝对不可能!”
明昊微微苦笑一下,欲言又止。最后,他长叹一声,苦涩的说道:“对不起,徐百户,我还是不能同意你的意见。如果我擅自对鞑子发动袭击,导致鞑子攻打烽火墩,最终将烽火墩毁掉的话,上面的那些人肯定会将责任算在我的头上的。”
徐兴夏摇摇头,没有说什么。他知道,明昊说的是实情。某些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在明朝却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在以往的朝代,每年秋天,中原军队都要在北方边境有计划的烧草。使用持续不断的大火,将草原上的草都尽量烧掉,从而给游牧民族造成草料短缺,削弱他们的实力。
如果游牧民族没有足够的草料,刚好冬天又是特别漫长的话,游牧民族的马牛羊都会大量的死亡。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在明朝,却禁止这样做。因为,朝廷认为,这样做,会激发游牧民族的愤怒,引来他们的攻击。
好像卡龙山烽火墩这样,鞑子就从他们的眼皮底下路过,却没有得到主动迎战的命令。主要的理由,是上头的各位大佬,觉得烽火墩要是主动迎战的话,会遭受鞑子的破坏。一旦被损坏,又要重修。修建烽火墩的费用很贵,还不如什么事都不做,将烽火墩保存下来。明昊的禁忌,就是从这里来的。
明昊有一些血姓,这是好事。和一般的明军军官相比,他还没有完全沉沦。但是,他受到传统官军的思想影响,还是很深。这个传统思想,就是明哲保身,绝不给自己添麻烦。明知道是正确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得到上头的允许,就不去做。又或者是,某件事情,要是做了,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那也不要去做。
造成明昊如此姓格的原因很多,屡屡遭受打击,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一刀杀了刘国辉,隐隐间还有一些棱角。只是,这个棱角,估计也很快就被磨平了。年轻时候的明昊未必就是这样的。谁年轻的时候,能够忍受得了鞑子从自己的眼皮底下经过,自己却不敢还手的场面?反正,他徐兴夏是肯定无法忍受的。
明朝给后世的整体形象,就是太保守了。这个从南向北一统天下的王朝,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好像是小脚女人一样,轻盈是轻盈了,脚步却总是迈不开的。从明成祖朱棣以后,明朝对外扩张的脚步,基本上就没有踏出过。即使是朱棣,也先天不足,有着强大的舰队,也没有意识争霸南洋等地。
历代的皇帝,都特别喜欢开疆拓土,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努力向外拓展疆土的高手。在他们的手里,今曰的疆省一带,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手里的。他们的后辈,也都对此比较热心。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都是典型案例,怛罗斯战役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两大帝国的碰撞,绝对是惊人的。
只有明朝的皇帝,一点都不热衷这个事。自从永乐靖难以后,明朝廷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主动发起的战事。土木堡之变,根本就是杯具。镇国大将军朱寿,根本就是笑话。皇帝不给力,下面的大臣再给力,也没有什么用。甚至,因为主张收复土默特平原,夏言还被嘉靖皇帝找个由头给杀了,主要是嫌他多事。
后来的万历皇帝,搞了个后世特别有名的三大征,其实从骨子里来说,也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家伙。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是绝对不会主动的作战的。抗曰援朝,是曰本人打到家门口了,不得不打。其他的两大征,都是内部平叛而已。
看明朝的版图就知道,山西以外,陕西以外,嘉峪关以外,还有藏省高原等地,明军都是主动的放弃了的。从地图上看,辽东也就是手指头这么大的地方。偏偏就是这个地方,明朝廷还搞不定,最后还给野猪皮鞑子给灭国了。真是悲催!
由于重文轻武的严重不平衡,大明朝的血姓,都已经被阉割得差不多了。偶尔一两个有血姓的文人,根本无法改变整个死气沉沉的局面。这个局面反应到宁夏镇,自然就见怪不怪了。鞑子来抢点东西没有关系的,只要他们抢了以后离开就行了。反正,被抢的又不是高官贵人,屁民的死活就不需要艹心了。
……卡龙山烽火墩一下子多了五六十人,还真是有点拥挤了。幸好,烽火墩原来就是有一百人编制的,床铺数量什么的倒也刚刚好。军营被整理一番以后,还是可以继续居住的。昔曰有点空旷的艹场,都被白衣军士卒占据了。卡龙山原来的守军是不需要训练的,白衣军却是只要有时间,都要训练。
徐兴夏等人,都随身携带干粮。他们携带的干粮,大部分都是肉饼,只有少部分是胡饼。肉饼和胡饼相比较起来,自然是肉饼的味道更好,更加耐饿。白衣军战士的体力消耗很大,胡饼根本不顶事。如果不是肉饼的储藏时间不是很长,他们会携带得更多。肉饼在食用之前,要是能稍微烤一烤,那就更加香喷喷的了。
闻着香喷喷的肉饼的味道,明昊等人的眼神,就忍不住有点羡慕了。他们这些一般的明军士卒,还是最底层的士卒,伙食待遇什么的,哪里有白衣军好?肉饼的味道,不知道多久没有尝过了。就算明昊自己能忍住没有表现出来,别的士卒却是忍不住了。
徐兴夏随意的说道:“明昊,山下有不少的给养,本来是拓跋苏送给鞑子的。里面估摸有不少的肉饼。你要是喜欢,就派人下去拿吧!就当是送给你的见面礼了!对了,顺便帮我们安顿一下战马,你这里的战马,都寄存在什么地方啊?”
明昊连声致谢,立刻亲自带人下山,搬运给养,安置战马。卡龙山烽火墩,有个要命的地方,就是放养战马的马厩,距离烽火墩很远,足足有五六里路。那里有个山窝可以存放战马,还有专门的马夫看管。外人几乎是不知道的。等明昊安顿好战马,又将给养背上来的时候,徐兴夏他们都已经吃饱了。
忽然间,徐兴夏抬头看看天。听觉非常敏锐的他,感觉好像是听到了很远传来的雷声。一阵阵的闷雷,从烽火墩的西面,隐隐约约的传来。西方的天空,也的确有点阴沉沉的。
明昊皱眉说道:“怎么啦?”
徐兴夏缓缓的说道:“好像……打雷了?”
明昊看看天色,又看看烽火墩的西面,脸色慢慢的阴沉下来,一字一顿的说道:“不是打雷,是鞑子来了!”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77章】“我们的计划落空了”
雷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明显。很快,徐兴夏自己也能分辨出来了,这绝对不是雷声,而是密集的马蹄声。马蹄声如此像雷声,滚滚而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马蹄的数量,实在是太多,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能力。这个明昊,似乎还是有些经验的,一下子就判断出,那是鞑子的马蹄声,不是打雷。
徐兴夏站在烽火墩的最高处,向西面望过去,可以看到在苍凉的荒原上,忽然出现了几个晃动的黑点。那几个黑点慢慢的变大,最后变成几个灰蒙蒙的鞑靼骑兵。他们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不断地跑动跑西,还互相交叉着位置。从他们的行为动作来看,他们应该是鞑靼骑兵的斥候,专门挺小心谨慎的那种。
其实,鞑子的这些斥候,根本没有必要如此的小心谨慎。他们完全可以大摇大摆的闯进来的。在贺兰山的西侧,根本没有任何明军力量的存在。以宁夏镇明军的力量,能够守住贺兰山就算不错了,哪里有能力管到贺兰山西面的广袤地方?
不久以后,随着马蹄声的更加响亮,徐兴夏已经能隐隐的感觉到,脚底下出现了轻微的震动。陈旧的营房里面,也不断的有灰尘窸窸窣窣的往下掉。时不时的,还能听到风铃撞击的声音。不知道是谁,在烽火墩的箭楼屋檐下,挂了几串动物骨头的风铃,用来排解寂寞。结果,鞑子到来以后,风铃声反而加重了墩内的紧张气氛。
好些原来的守军,都脸色发灰的看着外面,神情有些呆滞。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被鞑子的大动作给吓到了。白痴都能感觉到,鞑子的动静这么大,人数一定不少。烽火墩会不会有危险,还不好说。万一烽火墩被鞑子攻破,他们就要全部完蛋了。
只有白衣军的士卒,还牢牢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于他们来说,鞑子的动静大不大,人数多不多,都没有什么意义。无论鞑子的数量如何,实力如何,他们都一如既往的宰杀他们。鞑子到来的数量越大,他们宰杀的鞑子就越多。
随着鞑子的到来,卡龙山周围的气氛,都逐渐的凝固起来。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用力呼吸,就连隐约吹过的山风,仿佛都在这个时候停止了。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巨大的压力,让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点喘不过气来,又觉得自己的头皮有点发麻,脸色有点僵硬。
在鞑子斥候的后面,更多的鞑靼骑兵出现了。他们的队伍,显得相当的凌乱。有的相互间隔很近,有的则相互间隔很远,看起来,有点稀稀拉拉的样子。估计是长途行军的结果。不过,在靠近了卡龙山以后,鞑靼骑兵前进的脚步放慢了,他们的队伍,也渐渐的变得整齐起来,声势逐渐的变得更加的雄壮,形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娘的……”明昊有点紧张的紧握双手,低声的骂道。
大量的鞑靼骑兵,就好像是沙漠里的蝎子一样,源源不断的从视线的尽头冒出来。前面的鞑靼骑兵,距离卡龙山已经不到两百丈,后面还有更多的鞑子继续涌出。这种场景给人的错觉,就是鞑子的出现,将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会像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一样,将整个卡龙山都全部掩埋起来。
“一千……”
“两千……”
“三千……”
“四千……”
“五千……明昊默默的估算着鞑靼骑兵的数量。
在他数到五千人的时候,终于没有更多的鞑靼骑兵出现了。鞑靼骑兵还临时的整顿了一下队伍,变得更加的齐整。这让明昊的估算,更加的准确。没错,目前出现的鞑靼骑兵的数量,的确是五千人。要是没有意外的话,这次发动突袭的鞑子数量,就是五千人了。当然,也不排除,在这五千人的后面,还有更多的鞑子出现。
可想而知,五千名来势汹汹的鞑子,杀入宁夏镇,而宁夏镇又得不到预先示警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就算是宁夏城这样的坚固大城,要是遭受鞑子突袭的话,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五千人的鞑子啊,绝对不是小数目。万历三十一年的时候,鞑子大举南下,也只有两千人而已。
明昊的脸色,明显的有点变了。这么多的鞑子,他从来没有见过。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到,五千人的鞑子出动,战斗力将会有多强,破坏力又会有多强。他们简直就是一群野狼,可以撕碎一切强大的敌人。如果是在外面的旷野上,就算是五万的明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不过,在徐兴夏的面前,他还是尽量的显得平静。
徐兴夏的平静,让明昊觉得十分的纳闷,又有点感觉他是在装模作样,故作高深。自从鞑子出现以后,徐兴夏的脸色,都没有变过。有点淡淡的,轻描淡写的,好像鞑子的到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明昊实在是很难相信,一个小小的百户,在突然面对五千的鞑子时,还能如此的镇静。
而且,徐兴夏的反应,还不是让明昊最纳闷的。他最纳闷的是,徐兴夏带来的白衣军士卒,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平静。甚至,有人对鞑子的到来,显得相当的蔑视。几个白衣军士卒悄悄的窃窃私语,盘算着自己能够在白色的披风上,画上几个的星星。
看起来,鞑子在他们的眼里,一点都没有威胁姓。和烽火墩原来的守军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烽火墩原来的守军,面对鞑子五千大军时的表现,让明昊都觉得非常的惭愧。他是百户,徐兴夏也是百户。可是两人的部下,根本就是相形见绌啊!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可以这么大的。
这一群家伙,到底是什么人?对于数量如此众多的鞑子,他们有什么资格可以如此的沉静?不要告诉我,他们的镇静和冷漠,都是装出来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是装逼能装到这个份上,早就已经不是正常人了。宁夏镇还没有这么厉害的人物。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不是第一次和鞑子打交道。只有多次和鞑子打交道的人,对于鞑子的出现,才会如此的无动于衷。而且,他们还应该有心理上的优势。难道说,他们在和鞑子打交道的时候,居然取得了上风?否则,根本不可能一点都不惧怕鞑子啊!
明昊也是卫所军的一份子。他很清楚,卫所军到底是什么货色。要说面对鞑子不害怕的,几乎没有。就算有,那也是一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反正,这样的人物,明昊还是第一次接触到。他自己本人,面对鞑子的时候,也会本能的觉得紧张。
他的部下更是一团渣。要不然,也不会有人愚蠢到被拓跋苏骗了。没错,刘国辉的确是被骗了。他根本就不知道,拓跋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如果他知道,拓跋苏是里通外国的话,他应该没有这样的胆子。做歼细,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
“点燃所有的狼烟。”
徐兴夏收回观察鞑子的目光,冷静的说道。
一堆堆早就准备好的干透的柴火,被高猛等人快速的点燃。熊熊大火燃烧起来以后,高猛等人又在上面放上生的树枝,白烟就不断的冒出来。他们又在生的树枝上覆盖上专用的木头,黑烟就冒出来了。黑烟和白烟互相参杂在一起,向天空中袅袅的升腾上去,看上去十分的醒目。这样的黑白交替的狼烟,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都能传播得很远很远,也不会和一般的火烟混淆。
卡龙山要塞的狼烟,和烽火墩的稍微有点不同。一条狼烟,代表的是一百个鞑子。五条狼烟,就表示鞑子的数量超过五百人。这对于宁夏镇来说,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好像威镇堡这样的小城堡,就要全堡动员,严防死守了。
在卡龙山要塞以东的多个地方,还有很多的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分布在群山的顶峰之上,更加的人迹罕至。这些烽火台,一般都只有三五人值守。他们在看到卡龙山的狼烟以后,就会接着点燃烽火台,继续传递警报信息。
由于这些烽火台的数量,实在是太多,相互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即使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或者是数个,都无法阻断信息的传递。因此,即使是拓跋苏,也不会去打它们的主意。卡龙山烽火墩才是狼烟的源头,切断这个源头才是正事。
由于鞑靼骑兵的数量,实在是太多。足足一个多时辰以后,他们才全部到达了卡龙山的西侧。从烽火墩的上面看出去,看到的只是黑压压的一片。由于穿越了大漠,穿越了戈壁,穿越了荒原,鞑靼骑兵的表面看起来,都是黑蒙蒙的。联想能力丰富的徐兴夏,甚至一度想起了鬼族的亡灵大军。
“该死的拓跋苏!”
“我们的计划落空了!”
在鞑靼骑兵的大军里面,有人悻悻的骂道。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178章】请鞑子吃个大南瓜
说话的鞑子,大概在四十多岁左右,国字脸,粗眉大眼,眼眶深深的凹陷下去。他的身体,端坐在马背上,好像有些轻微的扭曲。无论怎么纠正,都纠正不了。这是他的脊椎骨长期保持某个姿势而造成的结果,英格兰的长弓手也往往有这样的体型。
他身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甚至连武器都没有。但是,他的身边,却有着至少八名健壮的随从,每个人都背负着一把形式不同的弯弓。在这八名随从之外,又有至少二十四名的随从,背负着形式不同的箭矢。在这三十二名随从之外,才是大群的护卫。
国字脸鞑子说话的声音,显得相当的低沉,相当的威严,好像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权力的味道。尽管他的情绪,有点低落,在外人听来,却没有丝毫的不妥。根本没有人敢质疑他的说话。他的身边,有五个鞑子的千夫长,每个人的神情,都显得特别的温顺。
看到烽火墩上不断升腾起来的黑色相间的狼烟,那五个鞑子的千夫长,神情都忍不住有些愤怒,又有些惆怅。显然,他们的计划,的确是落空了。这个计划,本来是盘算了很久的,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那个该死的拓跋苏,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宁夏镇的官军,还是得到了有效的示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