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曾国藩是李鸿章最敬重的老师,他一生都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自然对左宗棠常常骂曾国藩很不爽,左宗棠没科举功名,李鸿章在朝中一提起左宗棠便说:“这家伙考了三次都没考上进士,不会是脑瓜子不好使吧,或者跟魏延一样有反骨,孔老夫子的圣贤书没读好呀。”
左宗棠呢,连曾国藩都瞧不起,更别说他的学生李鸿章了。当初李鸿章提出海防,他就赶紧跳出来,吵着提出“塞防”。此时左宗棠收服了新疆,地位如日中天,他过去就痛恨李鸿章的软弱,现在他当了军机大臣,更是一点也不给李鸿章面子,对李鸿章借口兵弱和法国人讲和的说辞嗤之以鼻,对慈禧太后道:“启禀圣母皇太后,臣听说刘永福的黑旗军都在河内是大胜法军,照李中堂这么说,三万淮军的战斗力还不如黑旗军?两军相逢勇者胜,泰西诸国都是纸老虎,想当初俄国人在新疆的气势不也很强,老臣还不是照样抬着棺材收复了新疆!如果此时贻误了战机,等法国人准备好了,大清国就被动了。若李中堂畏首畏尾,老夫愿意再抬棺出征安南!”
李鸿章听左宗棠侮辱淮军不如黑旗军,气愤地说:“法国乃是海军强国,和俄国岂能同日而语,老夫听说,现在法国人在越南屯兵增加到了九千,另外法国派了十二艘军舰朝台湾和福建海域开去。现在议和可能法国人开的条件不高,连越南也未会全丢。真要打起来,还不知道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大清国又割地赔款也未可知。”
站在左宗棠对面的翁同龢,觉得李鸿章这话简直是无耻,迎头痛击李鸿章:“李中堂,汝乃是大清国最倚重的大臣,这些年圣母皇太后将军事外交尽委于你手,你之所请,圣母皇太后无不恩准。想不到,到头来,中堂大人就以一个和字来回报圣母皇太后的恩典。如果中堂大人真的忠于国家,就应该整军备武,消灭西夷!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处处拿洋人的坚船利炮来恐吓圣母皇太后,以掩盖自己贪生怕死的本来面目!”
翁同龢这一番话,堪称毒舌!不仅挑拨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的关系,还在李鸿章的头上扣上不忠君爱国的屎盆,骂他是贪生怕死的小人!李鸿章翰林出身,在外交场合早练就了一副铁齿铜牙,他对翁同龢平日克扣海防的军饷心怀不满,听到翁同龢竟然如此出语羞辱自己,怒火攻心,撕破脸回击道:“夫南宋以后,士大夫不甚知兵,无事则矜愤言战,终败才诓懦言和,浮议喧嚣,终至覆灭。臣当年在国内平长毛,在战场何曾畏死!只不过现在每举一事,动观全局,不得不慎行,臣现在还可求救于英国、德国,他们和法国不和,或能周旋,望圣母皇太后明鉴。”
听李鸿章批评南宋士大夫空谈亡国,清流“牛角”张佩纶憋了半天,脸都气绿,他觉得李鸿章这是在指桑骂槐,把自己这些清流大臣说得一文不值,他的自尊心受了很大打击,实在忍不住,也顾不得李鸿章位高权重,跳出来攻击李鸿章:“中堂大人,你这二十年来办洋务,今天买军舰,明天买枪炮,花费了朝廷何止百万金!但每遇到洋人滋事,甚至是日本倭岛小国,也退让三分,那还买那么多炮舰作甚,难道为了多吃些回扣?张佩纶虽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我愿意去福建督办海防事务,会会法国人的坚船利炮,纵然为国捐躯,也在所不辞!”
翁同龢和左宗棠等人一听,觉得让张佩纶去福建搞海防,是打击李鸿章的绝佳机会,如果张佩纶这样的文弱书生都能搞定法国人,那李鸿章真没脸在朝堂上混了,于是纷纷力荐。慈禧太后一听,张佩纶年纪轻轻,敢于为朝廷挑担子,实乃勇气可嘉,于是当即升他为三品卿衔,命他到福州掌管福建船政水师,抵挡法国舰队。
这次朝议,清流派大胜,连恭亲王也觉得李鸿章过于软弱,道:“黑旗军都在越南打败了法国人,淮军没道理打不赢呀!打胜了也怕,打输了更怕,那大清国还怎么在世上立威呢?”
李鸿章处境很尴尬,不仅清流派指着他鼻子骂,连洋务派中有些人也对他颇有微词。淮军当中,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如刘铭传,对他一味求和表示不满。李鸿章不想这时跟法国人开战,淮军疲弱和在德国买的军舰没有回国是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李鸿章忍辱负重搞的洋务运动刚有了起色——到1882年底,李鸿章已经通过官督商办和发行股票的方法,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电报总局等一大批民用企业,还开建了唐胥铁路,上海股市在1882年就像现在,指数一路飙升,民众买股票随便买都疯涨,自然热情高涨,这些公司的股票市值翻了好多倍。
比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立,到1882年10月,招商局面额100两的股票,市价升至267两,完成了招股百万两的计划;开平煤矿自1881年出煤后,股票市价从原价100两的股票市价已涨为240两,在上海等地也已募集了百万两资本;1882年3月上海机器织布局原拟集股40万两,分作4000股,因附股者太多,公司只好加收1000股,一时间上海公司林立,各类矿局尤多,矿业股票也深受股民追捧。
疯狂上涨的股市,对洋务企业是极为利好的消息,可以不用跟外资银行高息贷款!一旦中法开战,企业的股票必然大跌,洋务运动必然会受挫,那李鸿章多年的心血,或许毁于一旦,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而且,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等洋务企业,李鸿章自己持有的股份也不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说得没错。李鸿章让李经述回国,并不是要派他去越南和法国人开战,而是上海的股市开始大幅下跌,因为左宗棠背后的商人胡雪岩,已接到了左宗棠的指示,开始联合一些富商,散布中法马上就要开战的消息,抛售手中的巨额股票,李鸿章知道李经述在美国有投资股票的经验,便急派他去上海稳定股市,李经述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大清国的首富胡雪岩。
穿越1879 第24章 胡雪岩的生意经
英国“瓦尔良”号蒸汽轮的烟囱白烟袅袅,客轮从扬子江面上缓缓驶进黄埔江,李经述一身便装,站在甲板上观光,湿润的江风迎面吹来,晨曦柔亮的阳光,铺满了带有零星薄冰的江面,吴淞口一带千帆云集,密密的桅杆像树林一样高耸向天空,附近还修建了一个边防炮台,一些吃水不深的货船在炮台附近卸货。
这便是大上海了,从1843年开阜通商,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了东方的金融中心,各种洋行林立,还修建了铁路和电报线,当时一年的贸易额都达到一亿美元,大约价值六千万两白银,名副其实的商贸之都,又称“东方巴黎”,繁华程度远超过日本东京。在这样的地方,生意人多如过江之卿,能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两三天就“血本无归”。
轮船再往前开二十分钟,李经述就看到了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静卧在黄埔江的河弯处,蜿蜒的河岸停泊着十来艘国外蒸汽轮船、驳船,很多从伦敦和纽约来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兴致勃勃地上岸游览。岸边也有一排排错落排列的仓储,很多脑袋上留辫子、面显菜色的中国船工在吃力地搬卸货物,不时用软不隆冬的吴语吼来吼去。
李鸿章着急派李经述到大上海,因为上海是李鸿章扬名立万和办洋务的大本营。1862年3月,上海的商人、官员、绅士们因惧怕太平军而请求当时如日中天的曾国藩派兵保护,但曾国藩及其他部下都顾忌要深入到拥兵百万的太平军后方去作战,无人敢去。李鸿章带领5个营的淮军分乘7艘外国商船前往,千里突防,到达上海。在此后不久的上海虹桥一役中,李鸿章率3000淮军击败了包围他们的10万太平军,此战不仅令上海人侧目,防守租界的外*人从此也对李鸿章刮目相看。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不断扩充,先后建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还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除了天津,上海也就成了李鸿章办洋务最重要的桥头堡,绝对不能有失!而且,主战的左宗棠背后的商人胡雪岩,当时也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做生丝生意。
在码头上,督理天津海关的盛宣怀和上海道邵友濂已早早在岸上候着。他俩的官阶此时都相当于三品道台,盛宣怀刚四十出头,邵友濂的年纪比盛宣怀略长三岁,但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上海人脉颇深,盛宣怀是李鸿章身边的大红人,邵友濂自然对盛宣怀十分恭敬,看盛宣怀打了个寒颤,像没睡好,赶忙递上软丝绢,关切地问道:“盛大人,今儿来的是什么大人物?劳您大驾,一大早在此恭迎?”
盛宣怀回答说:“邵大人,不该问的,最好别问,等下你见到了,也务必保密,这是李中堂的意思。另外,好生伺候着就行。”
邵友濂笑道:“这个自然,在下官的地盘,说什么也要略尽地主之谊。”
李经述上了岸,邵友濂一看,传说中的李鸿章的龙子亲临,赶紧上前施行大礼,把他迎上一辆超级豪华的洋马车,四匹马都是英国的纯种白马,鬃毛如雪,没有一根杂毛。在当时的上海,豪华马车就相当于今天的劳斯莱斯,没一辆套洋马的好马车,都不好意思出门。
马车在大街上慢慢走着,从上海老城北门进了城,前进一里有余,李经述掀开马车的丝绸幔子,见一条洋泾浜,那是黄浦江的支流,英法租界的界河,北面为英租界,南面为法租界。租界里桥路通畅,教堂、洋行、医馆、茶楼酒肆、声色犬马之所随处可见。
过了半个时辰,马车到了官衙迎宾馆,那是一座传统青石灰瓦的大宅第,对称布局,中轴区为待客厅堂,由轿厅、百狮楼、四面厅组成,右边是庭院,植有楠竹,还有假山,温泉汩汩而流,环境清幽。
邵友濂的马车随后也到了,跑过来向李经述客套:“李公子,下官本已命人预定了外滩最好的威斯汀酒店,但盛大人说您喜欢清净,这客栈简陋,屈尊贵体。要是住得不习惯,下官马上给您换洋酒店。”
李经述此时待人接物已经历练得不错了,说:“有劳邵大人费心了,我看这里已经很好。久闻大人通欧语,精于商贸,晚上我和盛大人一起有要事商量,你若没其他公务,不妨也来参加,有些事也还需你的参与。”
邵友濂受宠若惊,道:“李公子一路舟车劳顿,先好好休息,下官一定按时赶来,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晚上戌时,一轮昏月高挂庭院,在迎宾馆东边的一间客房,李经述、盛宣怀、邵友濂,还有下午赶到的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他是历史上巨著名的《盛世危言》作者,时年四十一岁,盛宣怀介绍他颇懂商战。
他们四人围坐一张阔面方桌,方桌上摆了一人高的纸张资料,全是李经述让盛宣怀搜集的胡雪岩经商的资料。
李经述见人都到齐了,开口道:“这里除了邵大人,想必都知道我们将要做什么。盛大人,你简单给邵大人介绍一下。”
“左宗棠和胡雪岩,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倒左先倒胡!”盛宣怀开口道:“简单地说,除了稳定上海股市,中堂大人想要胡雪岩家破人亡。”
“啊?”邵友濂一听,有点惊讶。胡雪岩现在号称大清国“首富”,依仗左宗棠的权势,他已由当年一个钱庄伙计,白手起家,一跃成为家产超两千万两白银的红顶商人,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多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左宗棠现在不仅是军机大臣,还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他们肯定不那么容易对付。
李经述参与倒胡,还有一个目的,他在北洋水师学堂的工作有了起色之后,就想办北洋陆军学堂了。但李鸿章现在朝廷上被左宗棠和翁同龢制约,要不来钱,这时李经述在美国的龙兴集团投入研发推广交流电和电话公司,钱也一时钱紧,李经述想查封胡雪岩的家产,拿来办北洋陆军学堂。看邵友濂的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微微一笑,道:“邵大人,你有什么问题吗?要是不想参加倒胡的话,可以回家好好陪陪夫人哦。”
邵友濂心想虽然左宗棠现在权势也很大,但他在朝堂上与李鸿章的矛盾激化,李鸿章和西太后慈禧是同一战线的,大清国三岁小孩都知道现在金銮殿上西太后说了算。李鸿章这棵大树,他平时想巴结都没门道,这次必须抱住李经述这大腿,赶紧咳嗽了一声,站起来表态道:“哪里,哪里,下官早听说胡雪岩这人出身卑贱,财产爆发之后趾高气扬,在杭州大修第宅园囿,过于王侯之府,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自夸为江南第一豪宅。他骄奢淫逸,美姬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每日过着皇帝一样的翻牌侍寝的奢靡生活,大逆不道,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也敢荒淫无度,本官早就想查办他了,但奈何胡雪岩也是朝廷的二品大员,朝廷里有左宗棠护着,动他不得。”
李经述笑了笑,问盛宣怀:“根据你的查访,胡雪岩到底有多少钱?”
盛宣怀道:“外界传闻胡雪岩拥有家业近三千万两白银。据我查探,他的确有上万亩土地、庄园,在全国有二十多家典当铺、联营票号钱庄,还有胡庆余堂药店,涉及两千万两左右的生丝生意。不过这两年生丝价格暴跌,他被迫低价抛售生丝存货,赔进去六百万两白银。”
李经述心想,这时一石米一两白银,换算到现代一两白银卖二百块钱,三千万两白银也就是价值六十亿元,胡雪岩果然是大土豪,做生丝生意都能赔六百万两,好奇地问:“胡雪岩怎么会有那么多生丝?”
这时,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说:“据我从洋行朋友那里了解,胡雪岩囤积生丝始于三年前,最高一万五千包。去年十月,将两千包生丝卖给怡和洋行,每包卖三百八十两,而之后将剩余的生丝卖给天祥洋行,价格在三百七十两左右,跟收购价相比,胡雪岩并没被迫低价抛售生丝存货,他的损失算下来,现在最多亏损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李经述问道:“胡雪岩这些年做生丝生意不赚钱反赔钱,那他主要靠什么赚钱?”
盛宣怀从资料里抽出一个账本,递给李经述,说:“大人看看这个账本就知道了,这是我从户部拿到的。胡雪岩的主要靠山是左宗棠,左宗棠受命西征新疆,因军费无着落,左宗棠说服了两宫太后,从外资银行贷款,总共借了六次,总额为一千六百万两白银,全部由胡雪岩经手。我在上海的洋行了解到,借款利率一般为年息三厘,很少超出五厘。但这六笔西征借款最低年息九厘,最高的居然达到了十八厘,也就是说,胡雪岩仅通过这六次浮报的利息差,就侵占国家钱款六百多万两白银。最奇怪的是最后两次借款,当时朝廷在新疆的军事行动明明已停止,本无必要以如此高的利息获得军饷,但胡雪岩还是照借不误。另外,他为左宗棠采购的一万多支来复枪,还有火炮和粮草等,加起来回扣估计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李经述接过盛宣怀递过来的账本,翻阅了一下,里面详细记载了胡雪岩在左宗棠西征新疆五年时间里购买的军用物资,原来买洋人的军火、机器拿回扣就是胡雪岩发家致富的法宝,左宗棠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1872年率师进驻兰州后还建立“兰州制造局”,这些官办企业采购机器物资,背后的商人也是胡雪岩!那么,与其说胡雪岩经营商业致富,不如说他经营权力,完全颠覆了李经述知道的历史上胡雪岩“大善人”和“大商人”的形象!
不过李经述知道,这在晚清也属正常,每一个晚清高官的背后,都有一帮商人帮忙打点。比如,张之洞,背后就是协同庆票号;甚至在北京营业的山西票号,手中都有一个名册,有投资价值的各级官员情况都在上面,只要名字在册,张口银子就到账。
邵友濂这时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说:“胡雪岩发国难财,这真是奸商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其资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
穿越1879 第25章 南方有佳人
邵友濂说胡雪岩发国难财,奸商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其资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
李经述翻阅完毕账本,想了一会,摇摇头说:“战争借款不比做生意,利息可高可低,当时洋行也未必就能确信左宗棠能打赢俄国人,借款风险大,利息要得高点也不足为奇,我们难以凭这个就定胡雪岩的罪。至于采购军火、机器拿回扣,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都这么做,不好拿到台面上说。要对付胡雪岩,不能从这方面下手,不然搞不好会两败俱伤。我看打击胡雪岩的时机还未到,我们先稳定上海股市再说,不然洋务企业有倒闭的危险。”
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还负责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便道:“确实是这样,上海股市骤然落低,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所收三十五万两股本中,有十五万两在股市,现在资金难以回笼,加上其他方面的损失,资金链骤然断裂,企业筹建不得不停顿了。”
邵友濂道:“据下官所知,原本上海市面但有些头脸的人物,都买股票,均成公司股东;小商小贩亦不惜东挪西借,争购股票,以图厚利。但由于股市积聚大量流通资金,上海银根渐紧。各钱庄提前结账,特别是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贷款炒股者受到催逼,不得不售股还款,于是各股无不跌价。”
李经述对盛宣怀说:“看来我得去会会胡雪岩呀!你估计要稳定上海股市,大约需要多少白银回购市面上的股票。”
盛宣怀说:“我估算了一下,买下市面上抛售的股票,大约需要一百万两白银左右,这样人心必稳。”
李经述说:“我去会会胡雪岩,送他一句话,换一百万两白银!邵大人,你去安排我跟胡雪岩的会面吧,就说我是从美国回国的华侨商人,做生丝生意的。”
邵友濂惊讶问道:“啊?一句话换一百万两白银?”
李经述点点头,说:“本来这句话应该值一千万两,但看在胡雪岩创办了胡庆余堂,给穷人免费发药的份上,我想给他一个机会。”
三天后,胡雪岩邀请邵友濂和李经述到杭州的老家喝茶看戏,李经述便由邵友濂陪同,去了杭州的元宝街。
元宝街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两头低中间高,呈元宝状。胡雪岩图个吉利,便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来建造他的豪宅,还建造了十米多高的白色防火墙,胡雪岩故居就藏在围墙里边,这豪宅历时三年建成,耗费300万两白银。
同治皇帝赐给胡雪岩的“勉善成荣”匾,被挂在了大门进去的最高处,李经述发现,“善”字少两点,默记于心。
李经述走进胡家的宅子,发现宅子里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栋梁大部分是高价购买的皇家特供的金丝楠木,还使用价格昂贵的进口五彩琉璃。年过六十的胡雪岩,就躲在这金碧辉煌的娇楼里,养着十二位年轻漂亮的姨太太,让姬妾分室而居,每晚随手拈牌招姬妾入寝,过着皇帝般的生活。李经述心里对胡雪岩的骄奢淫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客随主便,他们先在胡府的后院台子上看戏,胡雪岩是安徽绩溪人,那天的戏,安排的是安徽传统黄梅戏曲目《女驸马》,台上的两位绝色女戏子身着戏服,其中那位演女驸马的戏子,一甩衣袖,身姿窈窕,巧目倩兮,开口唱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
已近花甲之年的胡雪岩,头顶二品顶戴,穿一件黄马褂,坐在主人的太师椅上,看得津津有味。他坐的太师椅旁边,以箩筐盛了上万两白银。
台上两位戏子扮相俊俏,唱腔甜美,一边唱戏,一边向胡雪岩暗送柔波,加上调子无双,一曲完毕,胡雪岩大声叫好,命仆人将他身边筐里盛的白银,全部倾倒在戏台上,算是对那两位戏子的奖赏。一霎那间,胡雪岩的白银倾之如雨,赌徒般挥霍。
胡雪岩在女色方面,一向这样一掷万金。胡雪岩有次经过一家成衣铺,看到有一位苗条的姑娘倚门而立,颇有姿色。姑娘察觉他无礼偷看,关门入内,胡雪岩大怒,派人去重金提亲,纳之为妾,成亲之夜,胡雪岩入洞房,令女裸卧,并命仆人拿蜡烛在旁通宵审视,然后送她二万金,让她改嫁,像这样凡买而旋遣者,殆数百人。熟悉胡雪岩的客人,对胡雪岩重赏戏子鼓掌叫好,胡雪岩也感觉很有面子。
看完戏后,胡雪岩在自家的客厅会见了李经述,他一身官服,精神奕奕,满面红光。
李经述对胡雪岩说:“胡大人,刚才我进胡家大门,看到头顶御赐的勉善成荣匾,‘善’字少了两点,不知道有何寓意?”
胡雪岩说:“‘善’字少了两点,寓意少一点名和利的追逐,多行善事。”
李经述道:“这寓意好呀。我今日来就是来做善事的。”
胡雪岩说:“哦,说说看!”
李经述道:“我来卖给胡大人一句话,加之一百万两。但这一百万两白银,我自己不要,只要胡大人购买上海机器织布局和轮船招商局的股票!”
胡雪岩哈哈大笑,道:“mister李,现在中法开战在即,上海的庄家都在抛售股票,你却仅凭一句话,就让我买一百万两白银的股票。这世界怎么会按照你的想法存在呢?”
李经述笑了笑,道:“如果我告诉胡老板,中法不会马上开战,而且中国会战胜法国,胡大人觉得上海股市的股票还会跌吗?”
胡雪岩摇摇头,拍着胸脯道:“我胡雪岩纵横商海四十年,从来没看走眼过。”
李经述道:“凡事皆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既然如此,胡老板,那在下告辞!”
胡雪岩道:“不送!”
在回上海的路上,李经述不但没有沮丧,反而松了一口气!
邵友濂感觉很奇怪,李经述道:“胡雪岩这个人,果然如我所料,致命的自负!到时候,你就知道我的那句话价值多少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