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面对丘吉尔对中国宣战的建议,英国陆军大元帅基钦纳、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等英国战争委员会委员都认为他疯了,英国这时哪有余力跟中国开战?一旦跟中国开战,英国要丢的不仅是东南亚,而且连印度、澳大利亚等地都保不住。
英国陆军大元帅基钦纳对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说:“你还是多花点心思在欧洲吧,你不是说你的海军能在一周内拿下君士坦丁堡吗?怎么到现在还遥遥无期?”
丘吉尔说:“好吧,诸位,那就等我收拾完了土耳其这只火鸡,再来对付中国人!”
开始时,无论丘吉尔还是卡登都认为,如果英法舰队冲进马尔马拉海,土耳其军的斗志就会消失,就会吓得屁滚尿流来投降,但是,直到卡登突然患病,把指挥权移交给舰队副司令约翰·德罗贝克,土耳其人在冯·桑德斯的指挥下,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在这一个月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代理司令卡登指挥的英法舰队,虽然拥有装备有十五英寸大炮的新式“伊丽莎白女王号”,却没有攻击君士坦丁堡。因为卡登认为。缺乏陆军的支持,强攻达达尼尔海峡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而且土耳其海军很快在加利波利半岛附近水域增布9个雷区。当时,英国的军舰夜战能力不佳,到了晚上,所有战舰都要退回安全水域集中,土军就趁机重新布雷。这导致战场上出现极为滑稽的一幕:白天,英国扫雷艇刚扫出一片干净水域,到了晚上,土耳其海军又偷偷扔进去一堆“垃圾桶”,当时的水雷很像城市街边的垃圾桶。所以,英国舰队前进的过程相当缓慢。
丢失了新加坡,英国皇家海军颜面全无,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被气疯了,不断发电报催促卡登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英国海军部一天发七次电报通知英法联合舰队司令卡登,要求他率领舰队三天后必须攻入达达尼尔海峡纵深处,一周内必须拿下君士坦丁堡。这时,卡登觉得不能冒险,他称自己重病了,不能指挥舰队。丘吉尔便电令送一艘英国战舰送卡登到希腊去休养,把英法舰队指挥权交给了主战的舰队副司令德罗贝克!
穿越1879 第232章 大中华的野心
北京,夜幕降临。总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李经述一个人坐在黑色转椅上,他凝视着墙壁上一幅大比例尺的世界地图,从地图上看,整个西伯利亚,像冬天飘落的一片残缺枫叶。这里跟中国的蒙古有很长的陆地边界,若是中国挥师北上,吞并西伯利亚,中国的领土面积可以扩大许多。但这在当时并不容易,即便沙俄在西伯利亚兵力空虚,中国后勤补给线太长,单靠中国占领远东后修复的西伯利亚铁路不够。
不过,如果从兰州出发,通过中亚铁路,长驱直入,沿着铁路北上直达秋明,专攻欧亚大陆的分界线要城叶卡捷琳堡,中华帝国将受益匪浅。只要占据叶卡捷琳堡,中国的军队便可沿着乌拉尔山脉组织防线,同时,另外分出一部分兵力南下阿斯塔纳,在阿斯塔纳与咸海之间组织防线,彻底将剩余的沙俄领地封锁在乌拉尔山脉西部。
李经述对沙俄帝国的态度,是“趁它病,要它命”。看着世界地图,李经述回想了一遍中国整个军事计划,没有漏洞,他的手指,在地图上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位置上轻轻一划,中国整个军事行动,就像在用刀子切黄油一样,从西北部出发,沿着乌拉尔山脉轻轻一切,把整个俄国分成两部分。如果顺利的话,三四个月就能实现中国的目标,大大扩大中华帝国的领土,大中华将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如果能再加上中东的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湾东部沿岸这些资源集中的地区,未来中国百年的霸权便可以彻底奠定,这是大中华的野心,也是李经述想趁着这次世界大战要干成的大事!
英国政府对于中国攻占新加坡,虽然很恼怒,但由于土耳其的战斗还未搞定,也只是发电报给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让其对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表示最强烈抗议,并要中国政府作出合理解释,是不是中国要对“协约国”宣战。
李经述回复朱尔典说,中国此战,并非是对英国和协约国开战,而是为了维护中立国的合法权益,希望英国能坐到谈判桌来,让中国在欧洲自由贸易。美国和中国也有同样的利益,并没有谴责中国,而是派了美国舰队去了澳大利亚海域游弋,一方面是胁迫英国人来谈判,另一方面这也是防止中国出兵澳大利亚的行动。
到1910年,中国的军工业水平已经很先进了,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了,陆军也并不惧怕任何国家。中国步兵基本上都用上了“天龙”第三代步枪,这种步枪是从毛瑟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具有性能可靠和射击准确的优点,固定式双排弹仓和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为双排、固定式,其底板可以拆卸,装填时可从顶部的抛壳口一发一发地装入,也可通过弹夹一次装填满10发。
同时,中国的军械研究所还开发出新型自动步枪——天龙第四代步枪,与卡宾枪使用不同的弹药,火力密集。这种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由20发可拆卸弹匣供弹,枪管膛口安装圆柱形消焰器机匣用一整块钢加工而成,所以外观上显得粗壮结实,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它很少发生故障,可由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提供火力支援。但由于它全重15斤,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子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仅仅只保证每个排两挺的数量,拿来当“轻机枪”使用。
在李经述的指导下,中国的军队军制也已经逐步完善,不再只有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这五个军种,又增设了侦察团、通讯团、医疗团等。侦察团主要是负责侦查工作,通讯团则是因为随着部队的编制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使用传令兵,而且随着无线电的使用,也不需要士兵再像过去一样骑马来回奔跑,是更专业的通讯部队。
中国刚开始没有参加世界大战,但李经述实际没闲着,忙着收集战况和情报,完善中国的军队建设。比如在欧战中,各国部队都是把伤病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有些医疗兵碍于设备等问题,也无法对一些重伤员进行救治,但很多时候伤兵送到了,不是咽气也已经差不多要死了,李经述收到这样的情报后,作了批示,提出中国每个师都组建一个专业的医疗部队,这就是中国的军队医疗团的来历。
在欧战方面,英国海军丘吉尔为了对付中国,催促英国皇家海军尽快攻入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英法舰队加大了攻击的力度。
那天,夜晚降临,黑暗笼罩着整个土耳其帝国。在君士坦丁堡郊外的一栋豪华别墅里,灯火通明。青年土耳其党的大独裁者恩维尔面色焦虑,他皱着眉头,正在和内务大臣塔拉特,海军大臣、君士坦丁堡警察总监杰马尔商议怎么对付英法的舰队,他们三人准备放弃君士坦丁堡。
德国派驻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军事代表团团长冯·桑德斯也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他不同意土耳其人放弃君士坦丁堡,他说:“放弃君士坦丁堡,英国人和俄国人就可以将黑海和地中海联起来,这对我们同盟国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可是,桑德斯将军!”土耳其海军大臣杰马尔无奈说道:“现在德国公海舰队已经被英国的皇家海军封锁,无法援助土耳其,凭土耳其的海军,是无法和英法的联合舰队作战,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杀进君士坦丁堡只是时间问题。”
冯·桑德斯摇摇头,说:“德国的公海舰队虽然来不了,但是,德国的潜艇,还是可以过来援助土耳其的。”
恩维尔也有点信心不足,回答冯·桑德斯说:“桑德斯阁下,我绝对相信德国潜艇的威力。但是,你知道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御非常脆弱,土耳其靠近君士坦丁堡的沿岸两座兵工厂,现在都暴露在英法战舰的近距离平射火力之下。如果英国人发动强攻,他们的舰队能够不费力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在加利波利半岛的任何地点成功地登陆将是可能的,用陆上兵力攻占海峡也将是比较容易的。”
冯·桑德斯摇摇头,说:“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加利波利半岛几乎是荒芜的山区,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海滨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而且达达尼尔港口从不冰冻。它的双向潮流,疾转的风向和猛烈的风暴,加上水雷,会使英国舰队航行成为难事。”
恩维尔听冯·桑德斯分析得有道理,但他实在没勇气和英法的舰队长期作战。他指挥的军队,连意大利的军队和沙俄的军队都打不过,更不用说装备精良的英国和法国的军队。恩维尔还想找一些借口放弃,冯·桑德斯以不容商议的口气宣布:“既然你们土耳其加入了同盟国,那么就有义务为同盟国守住君士坦丁堡,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目标,还是通向俄国黑海港口的唯一通道,便利同英国东方盟国的交通要塞。土耳其军队已经在高加索大败,如果再放弃君士坦丁堡,我觉得土耳其实在没资格和价值再和德意志帝国做朋友。”
德国的全权特使冯·桑德斯的话里,明显带有威胁的口气,一旦恩维尔的青年土耳其党放弃君士坦丁堡,德国盟友就会抛弃他。恩维尔现在娶了土耳其原苏丹的公主,每天和她在豪华的首相别墅里醉生梦死,翻着花样玩阿拉伯人的各种刺激男女游戏,他很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他自己不想上战场,于是找借口对冯·桑德斯说:“我的身体最近不好(肾虚了),如果德国觉得有必要守住君士坦丁堡的话,那么所有土耳其人民将乐意为阁下效劳。”
土耳其人民是个很模糊的字眼,冯·桑德斯一听,问恩维尔道:“你的意思是?”
恩维尔说:“我的意思是,土耳其的军队,都可以全权交给阁下您来指挥。”
土耳其内务大臣塔拉特和土耳其海军大臣杰马尔听了恩维尔这话,都觉得不可思议,堂堂土耳其的最高执政官竟然把土耳其军队交给德国人,他们表示反对。
恩维尔怒喝:“你们闭嘴,你们有更好的办法吗?有本事你们自己上!”
冯·桑德斯也哭笑不得,恩维尔为了自己的地位,竟然甘愿放弃土耳其军队的指挥权,不过他很乐意接手这个活。因为他很怀疑恩维尔的指挥能力。于是,在4周之内,他组建了一支6个土耳其师,大约8万人的达达尼尔防御部队。
幸运的是,在这一个月内,卡登认为缺乏陆军的支持,强攻达达尼尔海峡会付出太大的代价,没有任何行动。丘吉尔撤换了卡登,把英法舰队指挥权交给了主战的舰队副司令德罗贝克。
德罗贝克命令舰队重新进攻。此前,达达尼尔海峡已经被英军扫雷艇反复扫荡过,他认为在达达尼尔海峡五英里以内没有水雷了。但是,德罗贝克不知道,前一天深夜,一艘小小的土耳其汽船“努斯雷特”号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早上英法舰队刚刚待过的水域,向海里投放了26颗水雷,然后悄然离去。
那天早上,达达尼尔海峡阳光灿烂,海风吹散了雾气,英法联军的进攻开始了!英法16艘巨牛的主力舰一字排开,向海峡两岸的土军要塞开火。
“轰隆!”
“轰隆!”
这支强大的英法舰队,猛烈强轰土耳其岸炮的堡垒,尤其是装备十五英寸口径巨炮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超级无畏级战列舰,射程很远,火力猛,土耳其岸上堡垒被轰得一塌糊涂。
整整一个上午,土耳其人被轰得头脑发晕,死伤无数。午后,刺眼的阳光铺满达达尔海峡蔚蓝色的海面,海上战场上逐渐安静了下来,英法舰队打哑了土耳其人的大部分岸炮。
风平浪静,英法舰队的十余艘舰船以为胜利了,浩浩荡荡开往君士坦丁堡。德罗贝克站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超级无畏级战列舰的甲板上很高兴,惬意的海风吹来,他脑海里已经开始畅想进入君士坦丁堡皇宫里的场景。他在想,土耳其皇宫里,奇珍异宝一定不比圆明园里的少,风情万种的阿拉伯美女也肯定很神秘带劲。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英国战列舰“布韦号”剧烈抖动了一下,战舰底部裂开了,从甲板上喷出很高的烟柱和火焰。
“布韦号”舰长卡尔西上校马上跟德罗贝克发信号:“报告,‘布韦号’遭到攻击!”两分钟后,它在继续行驶中倾覆了,带着它的舰长卡尔西和639名英国皇家海军沉入海底。
德罗贝克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根本没意识到是土耳其人补布了水雷。他马上命令舰队一边救人,一边严查“布韦号”是否遭到了德军潜艇的攻击或者土耳其炮火的袭击。
少数浮起来的幸存者被救了上来。附近军舰上的观察者认为,“布韦号”被一颗土耳其炮弹所击中;也有人认为。它撞上了一颗水雷。德罗贝克怒斥那些认为遇到了水雷的人:“混蛋,我们的扫雷舰不是刚扫过这片海域了吗?”
德罗贝克认为是岸上残余的土耳其炮兵干的好事,于是命令舰队,看到有炮火闪光的土耳其阵地,马上补充炮击。于是英法战舰又是一轮猛烈的炮轰,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到下午4时,土耳其人的全部岸上炮群成了一片焦土,没了人影。德罗贝克命令舰队继续前进,在太阳落海前,到达君士坦丁堡港口。
英法舰队正行驶着,英国战列舰“不可抗号”、“大洋号”也相继触雷沉没,大英帝国的战列舰“不屈号”、“阿伽门农号”和法国战列舰“高卢号”也相继遭到重创。
德罗贝克大怒,下令搜索附近海域的德国潜艇。未果,这才意识到是土耳其水雷在坏事。他害怕再有闪失,下令所有幸存舰艇返航地中海,等到舰队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出口时,又因为水雷爆炸,导致3艘英国战列舰舰体破裂,只能蹒跚行驶。这一天,对英法舰队来说,是个悲伤的日子,有1273名海军死亡,647人受伤,英法海军损失四五艘战舰,一千多名海军伤亡,重大损失前所未有,超过此前任何一次海战!
穿越1879 第233章 英军的惨败
英法舰队在进攻虚弱的土耳其时,竟然损失了四五艘战舰,伤亡一千多名海军,这消息传到了英国战争委员会,英国内阁哗然。英国陆军大元帅基钦纳本来就怀疑丘吉尔的海军能单独拿下君士坦丁堡,这时便嘲笑他说:“丘吉尔,到现在你还坚持不要陆军的帮助?现在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我们应该派陆军攻下君士坦丁堡。”
丘吉尔这时也接到了英法舰队代理司令德罗贝克的电报,要求英国陆军支援。但狂傲的丘吉尔并不认输,他咬着一把楠木烟斗,坚持海军重返战场,马上回去攻击君士坦丁堡,他估计土耳其军队的炮弹和水雷不足了。实际上,也是如此,在整个达达尼尔海峡战区,土耳其人只剩不到30枚穿甲弹,水雷也用尽了,土耳其首相恩维尔甚至已经做好了搬家的准备。
但是,面对这次惨败,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和陆军元帅基钦纳已经不再信任丘吉尔的判断了。英国陆军元帅基钦纳对首相阿斯奎斯说:“我想,我们不能再支持一个连前方舰队司令都觉得难以执行的莽撞进攻计划,否则我们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丘吉尔,如果你坚持要海军作战的话,我建议海陆同时进攻。看你们谁能先拿下君士坦丁堡。如果再失败,我们自由党就会被反对派的唾骂淹死,我们这一届内阁就要下台了!”首相阿斯奎斯说。
于是,参会的五位英国战争委员会委员商定,改变原来的大海战计划,派陆军部队在加利波利半岛登陆,将海军降到了次要地位。在布尔战争期间曾任基钦纳勋爵参谋长的伊恩·汉密尔顿将军,被挑选来指挥英国陆军,重点从陆地上攻进土耳其。
丘吉尔很生气,他认为从陆地上攻击君士坦丁堡这座中世纪的建城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但英国战争委员会以四票对一票的举手表决,通过了这个决议,丘吉尔一个人投反对票也用。
英国战争委员会没有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汉密尔顿只接到了粗略的指示,在土耳其西南部的加利波利半岛登陆。加利波利半岛有六十英里长,四到十三英里宽,几乎全部是荒芜的多山狭长地带,1909年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海滨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在哪里登陆,汉密尔顿将军也不知道怎么办,他对此地一点也不了解,他找了一本土耳其陆军的训练手册、一张不完善的作战区域地图,还有在最后一分钟冲进当地书店买来的君士坦丁堡旅游指南,就匆忙离开了伦敦,到前线赴任。
汉密尔顿率领的军队,一共约有八万士兵,主要是从殖民地调来的澳大利亚军队和新西兰军,还有一个法国师和印度人部队。兵力和德国冯·桑德斯指挥的八万四千人的土耳其第五集团军差不多。但是,汉密尔顿将军仓促受命,他连加利波利是否有淡水都不知道,便命令他的士兵到亚历山大和开罗的市场去搜罗空油桶、汽油桶、皮囊和任何其他容器,带足淡水,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海岛会缺淡水。而且,这支部队缺乏堑壕战的武器和工具,临时凑合的军用工厂生产着迫击炮、手榴弹、掘壕工具和潜望镜。当地几乎没有公路,英国远征军只得征用当地的驴夫和他们的牲畜,用驴车作交通运输之用。而土耳其的军队,在英法舰队撤退后有48天喘息时间。
汉密尔顿率领约八万陆军杀向土耳其,集结待运地是希腊利姆诺斯岛上的穆兹罗斯港,这支协约国的舰队从那里启程去加利西亚半岛,这给了德国冯·桑德斯将军充足的备战时间,土耳其星月旗下的海岸炮台,旧炮已换成德制的新克虏伯大炮,大战前德国资助土耳其的步枪等陆军装备也派上了用场。
英国汉密尔顿按照陆军元帅基钦纳勋爵的建议,把登陆地点限于半岛两边的二十英里,由现场指挥官来选择滩头阵地。八万协约国的远征军兵分三路:第一路是法国的军团,在加里波利亚洲海岸南端的库姆·卡莱登陆,这是一次临时的、牵制性的登陆。第二路大军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团,规模最大,登陆地点选在加里波利半岛的爱琴海岸一片可视性良好的海滩,其后是一块平坦地带叫格巴土丘的地方。第三路大军登陆点选在了赫尔海角,这里是加利西亚半岛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达达尼尔海峡。
协约国八万远征军的第一路大军登陆后,就遭遇一场恶战。德国冯·桑德斯将军猜出了这个登陆点,他早在离库姆·卡莱不远的地方,布置了两个师的兵力。因为此地处于战舰火力范围之内,很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只是临时的、牵制性的登陆,法军在这里和土耳其守军激战了一天,就回到军舰上,开赴赫尔海角和英军会合。
赫尔海角才是汉密尔顿陆军选择的登陆重点,他在赫勒海角的海滩上安排了五处登陆点。这大大出乎了桑德斯的意料。桑德斯本来以为,英军的目标是靠近君士坦丁堡的马尔马拉海,所以最有可能选择离此目标最近的地方登陆。如果在英国的军队在布莱登陆成功,就等于到了马尔马拉海,而且还能切断在加里波利半岛上的土耳其部队与在北面的军事基地的联系,这样登陆才合乎常理。桑德斯判断汉密尔顿很有可能把大部分远征军送到布莱,所以他把土耳其最精锐的两个师兵力布置在了布莱,并把他的指挥部设置在这。
但桑德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英国的汉密尔顿将军此前对加利西亚半岛一无所知,他根本就不知道布莱是最佳登陆地点。英军在赫勒海角登陆时。兵力远超过土耳其兵力,达到6:1,在5个登陆点中,只有两处遇到凶猛抵抗。在其中的一个登陆点,亨特·韦斯顿率领的二十九师军登陆后发现,他们处于难以防守的滩头阵地。陈旧的运煤船“克莱德河号”,改装成把巨大的门安装在船身的登陆艇,可容二千名士兵。当这艘船近岸时,周围都是英国运载部队的驳船,这时土耳其的克虏伯重炮开火了。运煤船的船首栽进水里,英军落水了,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海水像透明的水晶一样,但海水很深,英军很多人不会游泳,队形整齐、身穿军服的士兵的尸体沉入水底,他们是在爬上岸时被击中或失足跌下水的。亨特·韦斯顿的军队伤亡惨重,超过了三分之一,他们还遇到了铁丝网障碍。但英军最终依靠火力优势和人力优势,控制了这个登陆点。此后,他们原地坐下来休息,等待上级命令。
在其余3个未遇到抵抗的登陆点上。也发生了类似的荒谬事情。英军本可以轻松地向内陆进发,占领前面的制高点,甚至有时间可以迂回到土耳其守卫的背后发动攻击。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上岸后该做什么。于是英军在登陆点等待,毫无目标地等待,浪费了宝贵的机会。
在3个登陆未受到抵抗的英国部队中,有一支英军部队在悠闲了一整天后,才在夜晚与赶来的土耳其部队相遇,双方战斗了一夜,英国人击退了土耳其人。早晨,这支英国部队感到自己所处地位不佳,竟然回到登陆船上,开船走了。同时,与他们作战的土耳其人也撤退了。此时,赫勒海角的土耳其部队有一半人伤亡,活着没有受伤的只有1000人左右了。如果英国人此时发动进攻,定能以优势兵力横扫半岛。但是,上级没有下命令,这支英国部队没有向内陆进军,英国人守着海滩不动,等着兵力薄弱的土耳其人发动攻击。此时汉密尔顿坐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战舰上,完全不知道海滩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发不出任何命令。
第二路大军,即澳新军团的登陆几乎是一场灾难。澳新军指挥官威廉·伯德伍德将军深信夜间登陆可以避免军队遭到土耳其的炮击。伯德伍德将军指挥一部分军队在漆黑的夜晚登陆,上岸后,直到黎明时分,他们才发现:那些汉密尔顿从伦敦书店里买来的加利西亚半岛地图,竟然是不准确的。伯德伍德将军根据地图所预料的一英里海滩,事实上很窄很短,两端都是悬崖峭壁。就在澳新军团登陆时,土耳其勇敢的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带着他衣着褴褛的步兵营赶到了。他一手拿着罗盘,另一手拿着地图,在听到敌人登陆的消息后便强行军向登陆点疾奔。一看到敌人的部队,他立刻带领他的士兵占领山顶。他命令士兵卧倒,步枪上膛,传话让后面的部队迅速跟进。战况令人感到异常绝望,都是近距离短兵相接,士兵进行了肉搏,双方不断投入新兵力,发动一轮接着一轮的新进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