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穿越1879 第141章 烧掉靖国神社
中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五国联合舰队在长崎港补给后,就浩浩荡荡杀奔横须贺,准备从这里登陆。
横须贺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南东部三浦半岛的城市中部东岸,北邻横滨,扼东京湾口,是首都东京的门户。横须贺港东侧海岸为东京湾,西侧海岸面对相模湾,由于横须贺市处于东京湾入口,使得横须贺一直日本重要的军港,就相当于天津港于北京。
横须贺原来只是一给小渔村,1865年建了炼钢厂,后发展为海军造船厂,在1877年被定为军港,1884年设镇守府,海军在沿岸广建炮台、兵营和学校,日本陆军于腹地布防并设东京湾要塞司令部。
五国联合舰队旗舰是英国海军的“威严级”战列舰的首舰,“威严级”战列舰排水量大约一万五千吨,是君权级的发展和延续,使用了哈维钢装甲板得以用较少的重量获得足够的防护,由装甲覆盖的船体在装甲带下方弯曲,与列板的下缘相接,提高了内部防护。采用新型305毫米主炮,能用无烟火药发射穿甲弹,穿透能力比以前的火炮有较大提高,而重量大幅减轻,各项性能比定远舰水平还高。当时,英国海军的“无畏舰”还没问世,“威严级”战舰就是最强大的存在。
五国联合舰队将近五十艘战舰浩浩荡荡,烟囱里面冒出的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在横须贺港口的天空形成了一团厚厚的乌云。
俄国海军这次拍了两艘“彼得罗巴弗洛夫斯克级”战列舰,分别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罗斯季斯拉夫”号,四艘“亚历山大二世级”战列舰,分别为“亚历山大二世”号、“甘古特”号、“三圣徒”号、“伟大的西伊索”号。联合舰队的旗舰,确定为英国的“威严”号。联合舰队从长崎军港出发,加上停靠和补给的时间,不久就攻占了横须贺港口。日本的舰队早在甲午海战就被北洋水师打残了,此时根本不是联合舰队的对手。
联合舰队攻占横须贺,让五国陆军一时间士气大振。加上中国坦克部队和重炮部队的上场表演,日本陆军一败涂地。
1897年6月,首批联军陆战队在横须贺登陆,接着15万联军占领了日本全境,开始以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占领日本。从6月30日到7月6日,由段祺瑞、曹锟率领的20万中国后备军陆续进驻日本,控制了东京等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
日本的明治天皇很惶恐,生怕自己的皇位不保,只得再次罢免了山本权兵卫,重新启用大隈重信为首相。大隈重信成为首相后,立即废除了日本的军部,和五国和谈。为了避免日本天皇受辱,他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7月7日,中国等国在东京成立了“盟军最高统帅总司令部”,以中方为主体,除了设有参谋部外,还下设民政、民间情报、经济科学、天然资源等9个局,全面控制了日本的内政。当时,根据日本与五国签订的停战条约,日本解散了海军和陆军,中国依照日本投降的条款,派兵保护日本,李经述便任命曹锟为驻日陆军的总司令,将曹锟的第三师一万人马全部调往日本。尽管成立了由五国组成的“远东委员会”作为在盟军最高统帅之上的决策机构,以及由4名代表组成的“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但实际上一切事务都由“盟军最高统帅总司令部”和推选的盟军司令曹锟来定,所谓盟国对日本的共同占领,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实际上是中国单独占领和管制。
曹锟到东京后,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一到日本,安顿好驻军,曹锟就决定杀杀日本人的威风,好让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在一个黄昏,曹锟带着五百新军,携带最新锐的天龙步枪、马克沁机枪、过山炮和克虏伯快炮,包围了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的前身叫东京招魂社。自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要求日本开港后,日本国内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即以日本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方和德川幕府。幕府无视朝廷的命令,因此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便展开了打倒幕府的内战。1868年6月28日,在明治天皇的旨意下为了“慰灵”和“显彰”在内战中阵亡的3588名军人建立了东京招魂社。1879年,根据日本军部的要求,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二字,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可见小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有多大。在日本,靖国神社是国家神道的象征,每年四月和十月,日本皇室都会到此组织祭祀,可见靖国神社在日本的地位极其特殊。
靖国神社大都是木质建筑,其守护者车源太郎和小田多喜二连滚带爬跑出来,抱着曹锟的马腿痛哭求中国的军队不要毁坏靖国神社,曹锟横眉冷对,对身后的军士下令,“来人,抱材火,给我一把火全烧了!”五十个新军每人抱了一捆柴火,堆在靖国神社的四周,浇上了煤油。当是已经是秋天,冷风在耳边呼呼响,曹锟下令点火。
傍晚,这场大火从靖国神社大门开始,借着风势,蔓延到神社里面。当时天干物燥,神社里的木质房子和干枯的树木跟浇了松油似的,沾火星就着。到了下半夜,远处的天际,已经可以看见一片红光。位于中心地带的游就馆也着火了。
火红炙热的火苗噼里啪啦,窜起几丈高,屏风、门窗、楼梯都被熊熊的火焰包围,1893年建立的大村益次郎铜像都热融了,靖国神社里的牌位、祭器、仪仗等都在大火中被烧成灰烬,粗大的楠木柱子烧成了黑炭,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被李经述派来协助和监督曹锟的吴佩孚赶到大火现场时,这座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神社,已经毁于一旦,成为一片焦土,吴佩孚惊呼:“曹大帅,这下你闯大祸了!”
曹锟性情豪爽,好酒贪杯,那天正是多喝了几杯,才带兵烧了靖国神社。此时,一身戎装的曹锟望着靖国神社里的浓浓的黑烟和熊熊大火,还有不少闻讯从东京都里赶来救火的日本民众,酒已经醒了不少,知道自己确实闯祸了,他骑在马上,问吴佩孚,“依你之见,烧了日本人的靖国神社,这事到底有多严重?”
吴佩孚此时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但脑子灵活,跟着曹锟到日本后,对日本历史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他回答曹锟说:“靖国神社是日本国家神道的象征,如果让日本民众知道大帅你是有意纵火烧了它,难免会生大乱,那些激进的武士和军人肯定会造反。而且这事我们理亏,大总统那边,肯定也没办法再袒护大帅了。”
曹锟道:“现在靖国神社烧也烧了,又能怎样?”
吴佩孚说:“日本的民间报纸很多,如果要平息此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日本天皇宣布这是一场意外。”
曹锟点点头,道:“我这就带兵去皇宫找明治天皇,他要是敢不答应,我就废了他!”
吴佩孚赶忙阻止曹锟说:“大帅万万不可冲动,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地位很特殊,废了日本天皇,日本人就都会造反。洋人那边也不会同意。日本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崇敬天皇,如果把他废掉,就会引起极度混乱,至少需要100万援军来应付可能爆发的叛乱。”
曹锟问道,“那可如何是好?难道还要我上门去给小日本赔礼道歉?”
吴佩孚想了想,说:“我有主意了。到时候我们不去皇宫见日本天皇。日本天皇也会主动来求我们,到时候,事情就好办多了。”
不久,在日本的中都名古屋。这里位于东京和京都的中间。这里在幕府时代,是尾张藩藩主居城,1869年更名古屋藩。吴佩孚带着四位全副武装的亲兵和一名翻译。
风尘仆仆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赶来的外媒记者,在一片瓦砾的老城区,在一家杂货铺里,见到了熊泽大然,熊泽大然自称是“熊泽天皇”。虽然“皇宫”寒碜了点,这位潦倒的天皇,仪容却甚为严谨。他身穿日本天皇才可以穿的十六瓣的菊花和服,声称自己才是正宗的天皇继承人,现在住在东京皇宫里的明治天皇是冒牌货。
吴佩孚在日本报纸上看到过熊泽大然的介绍,刚开始以为他是个“疯子”,但一见面。吴佩孚发现这位杂货铺老板“性情温厚”,说话条理清楚,他从头到尾都宣称“我应该当天皇!”
熊泽大然声称自己是天皇的理由,源自日本南北朝时代。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和中国两晋后曾出现南北朝一样,日本也有过这样一段南北分裂的历史。日本的南北朝,发生于1336年-1392年,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
日本的后深草天皇即位,他的身体很弱,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龟山天皇。兄死弟及,这本来很正常,就像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他的弟弟赵匡义一样。但后深草身边的臣僚不干了,他们坚持拥立后深草天皇,日本宫廷就此分裂形成。一派支持后深草,称持明院统,另一派支持龟山家,称大觉寺统。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支持的皇子轮流当天皇,像美国搞两党执政一样。
当日本皇位传到一个叫后醍醐的天皇手里,大将军足利尊氏迫大觉寺统的后醍醐退位,拥立持明院统的一个亲王即位,称光严天皇。后醍醐不干了,带着象征日本皇权的三大神器南逃自立,称南朝,拥立双方的各地诸侯各整旗鼓,展开混战,日本的南北朝时代到来。
熊泽大然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张复杂的日本皇族谱系图,给吴佩孚看,并说:“将军,坐在皇宫里那位明治,就是北朝的后代,祖上不过是一位被将军拥立的亲王,而我熊泽大然,则是南朝天皇的直系后裔,从皇室血统上讲,我比他正多了。应该由我来当日本的天皇。”
吴佩孚来名古屋之前,就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他对熊泽大然的说法表示怀疑,问道:“我听说,日本历史上的南朝,在后龟山天皇时代,就招架不住北朝的攻击,被迫献出三种神器向北朝屈服。”
熊泽大然说:“被迫献出三种神器是假的。南朝并没有真正就此完结,南方势力还有另外一支苗裔,后龟山天皇的孙子熊野宫信雅王,在混战中由忠臣保护隐居民间,将王位代代相传,传到现在这一代,就是我本人。”
说着,熊泽大然指着自己家族的谱系图,给吴佩孚看,他的谱系图:熊野宫信雅王─南帝王(西陣南帝)─熊沢広敷王─熊沢玄理王─熊沢守久王─熊沢直行王─熊沢広良王─熊沢尊春王—熊沢尊成王─熊沢尊泰王—熊沢尊憲王(熊泽大然)。
吴佩孚一看,这谱系很完整,正色道:“如果这是真的,我们曹大帅一定支持你。”
熊泽大然一听,面露喜色,道:“现在东京在位的明治天皇,这一支的祖上十分可疑,后小松天皇有一种说法,是足立义满的私生子,而他的儿子称光天皇是个疯子,不得不过继伏见宫亲王家的一个儿子为继承人,这血统就远了些。不信,你们可以查去。而且,将军可以带我去谒见明治,他肯定也得承认为我为正统。”
吴佩孚点点头,说:“我会查清楚你说的那些事,到时候中国一定为你做主。”
这位“熊泽天皇”一听,再次对吴佩孚大声疾呼,“明治是个贼,他应该自觉退位把皇位归还于我,我们家族等这一天,都等了二三百年了。”
吴佩孚又查看了一些“熊泽天皇”提供的证据,他一回到东京,就把熊泽大然的情况给曹锟作了汇报,曹锟花重金,贿买了一些西方的记者,让他们报道此事。不久,关于“熊泽天皇”的大幅报道,出现在了《星条旗》,《生活》等杂志上,并被日本报刊转载,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明治天皇的权威,第一次面临沉重的挑战!
曹锟将这一情况电报告知了李经述,李经述知道这肯定是吴佩孚的主意,但没有拆穿,而是对曹锟的做法暗地里表示支持,让驻扎在日本的陆军支持“熊泽天皇”,分裂日本,这样日本频于应付内乱,自然就难以再打中国人的主意。
受到中国支持的“熊泽天皇”,很快名声大噪,在日本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和捐款资助,“熊泽天皇”还跑到东京,在田村町与百姓见面,拥挤的百姓几乎把现场挤爆。
这时,明治天皇对“熊泽天皇”的出现,感到很恐惧!因为这位“熊泽天皇”走到哪儿,身边都有曹锟派的兵保护。明治天皇心里在琢磨,这曹锟难道要废除我这天皇,另立新君吗?想到这,明治天皇的心里很忐忑,他也顾不上日本皇宫的传统“规矩”,主动直奔中国的军队的驻地,去见曹锟,试探中国到底是什么立场,心里也好有个底。
穿越1879 第142章 开始训政
果然如吴佩孚预料的那样,明治天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曹锟下榻的中国驻日司令部,寻求支持,希望能保住自己的皇位。曹锟和吴佩孚在日本利用南北朝的“两个天皇”,搞乱了日本人的思想,又一把火烧毁了靖国神社,日本人民陷入了一片混乱,很多人无所适从,切腹自杀,以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人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更是泛滥成灾,跑到了北海道闹革命,李经述暗电曹锟对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革命分子大力协助。
暂时除去了日本人这一心头大患,李经述在国内的威望空前,国内的军工业在过去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段祺瑞的坦克军团在日本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李经述意识到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他下了总统令,将中国的军械局升格为国防工业部,直接受总统管辖,研发中国的万吨级的军舰、新型坦克和飞艇。和俄国联手对付日本时,李经述得到了情报,俄军的战斗力其实不强,他于是开始考虑何时发动对俄战争,夺回被俄国占领的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转眼到了1898年,那天阳光明晃晃的,总统府里的老槐树绿荫蔽日。午后,李经述有点困了,照例坐在总统办公室的黑皮躺椅上,眯着眼睛午睡,他有午睡的习惯,一般没重大的事情,他的秘书都不会打扰。
李经述刚眯上眼,他的秘书席慕兰敲门进来,温婉一笑,道:“大令,内阁总理盛宣怀来访,说有重要的事情求见。”
李经述睁开眼睛,有点疲惫,道:“这盛宣怀当了内阁总理,还是像以前一样行事谨慎呀,我早告诉过他,经济上的事情我不过问,他这次说什么重大的事了吗?”
席慕兰说:“没有,盛宣怀总理说要亲自跟你说,估计事情很重大。”
李经述点点头,道:“请他进来吧。”
席慕兰带着盛宣怀进了总统办公室,就退出了,李经述客气地请盛宣怀上座:“盛总理,你现在日理万机,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盛宣怀笑着说:“我每次来。除了汇报经济工作,就是给大总统添麻烦。”
李经述道:“我们就不用客套了,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吧。过去的天朝中国,就是一个积土飞扬、凋零残破的破庙,虽然紫禁城里倒是有几间琉璃屋瓦的金色大殿。但国家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乞丐。现在国家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你在东北三省和内蒙的垦殖区就解决了三百万人的就业问题,真是了不起呀。我听铁路总长詹天佑说,南满铁路的报告显示,东北每年的大豆产量达到200万吨,今年创纪录达到了600万吨。”
盛宣怀说,“那我还是照例先汇报这半年的经济工作。托大总统的洪福。这两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改良后效果不错,田地的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翻,中国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吨。基本上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贵州、四川、新疆和中部各省的棉花也喜获丰收。这也有詹天佑的功劳呀,铁路一通,各种贸易就好说了。如果大总统在凉爽的九月乘新修成的京汉铁路从你的家乡河南出发,经过天津、山海关、沈阳这长达1600英里的铁路到哈尔滨,你可以看到沿线一望无际的红高粱,经常连绵二三百英里不中断。”
李经述点点头,道:“我有时间一定去看看。红高粱好呀,高粱杆不仅可以饲养牛马,在冬天还可以烧秸秆取暖做饭。‘粮食足,天下安’。这下我就放心了。原来我到过河南灾区,亲眼看到很多农民饿死,很揪心呀。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淳朴的百姓,他们吃不饱饭,家人被饿死,肯定是*,而不是天灾。农村的土地改革,还要加快步子,步子迈得大一些。如果工业经济的形势好,国债可以多发一些,早日把大地主的土地赎买过来,分给贫农。”
盛宣怀点点头,说:“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政府已经在努力推动土改了,中国的失地农民其实并不多,80%的农民都是自耕农,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土地。现在一些国营企业的股份,也开始卖给地主,再过几年,就可以完成农村土地改革。按照大总统的指示,政府购买的土地都已经包产到户。”
这时80%的中国农民都是自耕农,这跟李经述的想象不一样,李经述原本觉得晚清时期的中国农村应该到处是大土豪,农民处处受地主劣绅压迫才对,他大吃一惊,问盛宣怀:“你确定农村的农民八成都是自耕农?”
盛宣怀说,“中国农民往往勤劳俭朴,经过几代人的积蓄,往往会从祖上继承一些土地。得了钱,往往也喜欢买田地。在江苏、湖北等地,自耕农甚至占到了90%以上。”
李经述点点头,看来“实践出真知”,自己这个总统,还应该多到实地去调研。
李经述问盛宣怀,“看起来农业没多大问题了。现在中国的工业怎么样?”
盛宣怀说:“中国的茶叶、丝绸、地毯、瓷器和漆器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了,大量出口到美国、英国等国家。现在中国的矿业资源,也被国内外找矿专家认为是资源丰富,在世界上位列前矛,北满的金矿、热河的银矿、云南的铜矿、湖北的铁矿、湖南的锑矿、福建的磁铁矿藏量都很惊人。大总统的二舅子席家辉已经成立了中国矿业开发公司,购买国外公司的开矿设备和技术,开发这些矿产。”
李经述道:“这些矿产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你要把我一个底线,就是国家和民营公司合作,一定要控股51%以上。国营公司的收入,要大部分上缴国库,用来开办学校,大力发展中国的教育。老百姓看病,以后最好由国家花钱。”
盛宣怀点点头,说:“这我明白。”
李经述说:“除了找我谈经济工作,你还有什么急事吗?”
盛宣怀道:“确实有事。现在各省主要还是军人当政,现在实行了两三年。虽然刚开始,军人服从命令,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政令畅通,各地抓经济也很积极,但是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军人看到商人们富了之后,眼红了,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贪污受贿,还有的将军,自己做生意。这现象在云南尤其严重,云南省省长张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银行、钱庄、金店、铜矿、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有人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银元之多。而且,现在有些军官骄傲自满,凌驾于法律之上,各地警察很难到军营里抓人。”
李经述点点头,道:“我听说过这个张勋,他的辫子还没剪呢,思想保守得很。我早就想处理他了,只是碍于他跟了我大哥徐世昌多年,是他的心腹,前阵子又忙于和日本人打仗,就耽误了。你放心,我将他革职查办。”
盛宣怀道:“这是体制上的问题,光处理张勋一个人,恐怕无济于事。老话说得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望大总统从长计议,可以效仿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杯酒释‘政权’,让军人们交出政权。”
李经述点点头,说:“这事急不得,也没那么简单,搞不好会激起兵变!你先回去吧,我会想办法解决军政不分的问题。”
盛宣怀说:“我也知道各地的将领,都是大总统从北洋军官学校带出来的。而且一旦解除了他们的政权,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让他们向大总统和国家保持忠心,那也容易生乱。但长痛不如短痛,还望大总统深思熟虑。”
李经述点点头,说:“这事要有耐心,慎重去办。现在俄国人还对东北和外蒙虎视眈眈,如果此时军心不稳,共和国则危矣。”
盛宣怀点点头,道:“我等大总统的好消息!”
一个月后,李经述召集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陆军大将开会,商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时期的事情。为了让气氛融洽,李经述将他们请到了天津的故宅,在酒桌上谈。
酒过三巡,李经述说:“共和国实行军政已经时间不短了,军人当政,终究不是世界主流,是应该进入训政的阶段了,接下来各省督抚将不再担任各省省长或省主席,各位意下如何?我已经任命席家铭为复兴会秘书长,重点宣扬四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族商业,民生为本,民主政治。而且训政阶段,民族独立,民族商业,民生为本为根本,民主政治等到宪政阶段再说。我们都是多年老友,不讲封建‘君臣’那一套,有话直说,畅所欲言。”
说完,李经述把盛宣怀跟自己的谈话转述了一遍,扫视众人。徐世昌是个很会做官的人,此时是东三省主席,他很会琢磨李经述的心思,听李经述的意思,不是跟他们商量,而是直接决定了,便迎合道:“大总统深谋远虑,军人当政,与世界民主的大潮流不符。如果大总统决意要开始训政,我徐某人第一个带头支持,辞去东三省主席。而且四民主义,如果循序渐进,听起来可行。”
徐世昌在几人中和李经述的关系最密切,威望最高,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听他这么一讲,也纷纷表态支持训政。段祺瑞忧心忡忡地说:“军人不当政,总要找点事做,不然容易生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