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此时的第二共和国,经济和国防工业迅猛发展,政权日益稳固,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帝国,疆土横跨今天的中国大陆、台湾、琉球、蒙古国,还有越南、朝鲜、菲律宾、关岛等殖民地,因灾荒移民到这些殖民地去的数百万华人,成为当地的特权阶级。中国的舰队,成为亚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舰队,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英国和德国、法国。
到1899年底,中国也并非就是太平盛世了,首先是俄国侵占中国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未收回,尼古拉二世还觊觎东北地区,此时的香港此时还未回归,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香港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澳门还在葡萄牙人手里,各国在中国的租界仍然存在。但比这些问题更可怕的是:执政的复兴会派系渐生。比如李鸿章原来的老部下在改革中利益受损,他们以李经方为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李党”;以容闳为首的留洋势力,追求美国式的民主和共和,构成“洋党”;以中央组织部长席家铭为首大财团、商人组成“席党”,以徐世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官组成的“北洋党”。碍于复兴会主席李经述的巨大权威,他们的矛盾才没激化,表面上才相安无事,但暗地里各种权力的争斗,让李经述很恼火,他努力平衡着各方的势力。
还有,不受制衡的权力必然导致*。正所谓“哪里有*,哪里就有*”,执政的复兴会*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李经述;还有席氏家族的势力日益增大,席加掌控的商业帝国,控制了中国一半的对外贸易,富可敌国,也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另外,在教育总长严复的倡导下,全国一千多所大学堂实现“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思想空前活跃,比如三十一岁的蔡元培,就担任北京大学堂的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各种思潮在社会上涌现,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传统文化等兴起了,很多人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李经述面临巨大的挑战,他逐渐意识到,如果此时越过训政改革,搞所谓的“民主”,国家会动乱,他决定延长训政的时间,一步步搞改革。此时由于国家教育的大发展,报纸的发展,让白话文迅速在全国推广,传统道德观念和现代民主观念的冲突也逐渐显现,复兴会的思想也开始混乱,李经述思考再三,决定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和现代的民主自由文化相结合,在全社会提倡一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新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新文化运动”。
李经述与严复、梁启超、李提摩太,甚至康有为等各界文化人士座谈后,集结众人的智慧,于1900年1月1日,在复兴会的《中央日报》发表了后来轰动中国和世界的“千年讲话”,采用“训言”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开启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这篇讲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忠勇为爱国之本。忠勇,乃是最高贵的爱国精神,故事:曾国藩忠心报国,救万民于水火。昔者曾文正公,身体力行,不苟且、明是非、辩荣辱,湘军将官中多正人君子。选的官多是忠勇血性的儒生,选的兵多是淳朴耐劳的农民,这些人以忠勇为爱国之本,强烈的信念精神,才脱颖而出,安邦定国。
二、守法为公民之本。法律乃是治国之根本,中国古代就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理观念,复兴会虽然是执政党,但是党纪不能代替国法,每一个党员,要带头守法,不管是谁,职务有多高,触犯了国法,就得交由法院审判。故事:包青天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惩奸除恶。
三、私产为立身之本。田地房屋等私有财产,是每一个社会人的立身之本,神圣不可侵犯。有了财产,民众才有尊严和权利可言,社会才会有进步。政府和军队的任务,就是要以国家之强制力,保护私人财产。
四、孝顺为齐家之本。中国的孝道,早已超出了家庭范围,有家才有国,不管世界发生任何改变,不管一个人取得多大功名,孝道都不能改变。中国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乃是世界上最普世的价值。不孝顺父母的人,猪狗不如,万人唾弃!对于孤寡老人,中央政府将统一建养老院,国家供养,这也是最大的民生主义之一。故事:亲尝汤药、卧冰求鲤、行佣供母、虞舜孝亲等历史典故。
五、崇尚科学为济世之本。中国人自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但是过于空洞地研究修身之道,现代是科学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技术,搞发明创造,来强大中国的工业基础,出口中国的商品。故事: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
六、诚信守约为立业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守约。乃是经商的第一要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要想发展工商业,非守信用不可,这样的公司才能做大做强。以前中国人的商业交易,往往没有契约。但是一诺千金,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诚信。故事:商鞅变法,徙木赏千金。
七、礼义廉耻为立身之本。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恭、敬、忠三字。就是礼的要素。礼义为治事之本。中国的“礼”,就是接人待物的文明道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廉洁奉公是对从政者的底线要求。故事:孔子制礼乐。
八、服从组织是负责之本。根据复兴会民主集权制的原则。在本党政策讨论阶段,是民主的,人人可以发表意见,民众可以自由讨论,但一经形成决议,在执行阶段,必须一致行动: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故事,国家的货币制度成功改革。
在训政阶段,“忠勇爱国”、“守法”、“保护私产”、“孝顺”、“科学”、“诚信守约”、“礼义廉耻”、“服从组织”这些基本的思想共识,继承了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思想成果,被复兴会确定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复兴会的中央宣教部制定成小册子,每个复兴会员人手一册,在全国的中等和高等学堂组织学习,全国的报纸大力宣传符合这些共识的典型事例。
这些核心思想和复兴会的“民族独立”、“民族商业”、“民权”、“民生”的“四民主义”一起,成为训政阶段的中国的主流思想。在这一阶段,全国的农民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经济也进一步发展,到1900年底,中国的经济总量甚至赶上了俄国,李经述的第二共和国的政权日益巩固。
此时,李经述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国防工业部研发新型武器和扩军上,以便收复被俄国占领的国土!
穿越1879 第147章 坚船利炮
刚当上总统时,李经述就对被俄国占领150万平方公里国土耿耿于怀,只是当时他觉得中国的心腹之患,乃是日本,当时他还想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也想充分了解俄军的实力。但是远东,那片广袤的土地,他始终念念不忘。无能的清政府丢失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和外蒙古大部,是丰美的草原和高山森林、草场,星罗棋布的湖泊和丰富的矿藏。比如,那里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贝尔加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容量最大的淡水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580米,湖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中国境内所有淡水湖加起来,蓄水量只有贝尔加湖的百分之一!贝加尔湖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生活着许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龙虾等。而远东的贝尔加湖地区很早就是中国的!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贝加尔湖”是在鲜卑的控制范围之内,名亦曰“北海”;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宋朝,“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蒙元时期,“贝加尔湖”又划入蒙古帝国版图,属“岭北行省”。
李经述的目标,是要彻底打败沙俄,收复被俄国老毛子强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让贝尔加湖永远成为中国的“北海”!到1900年,北洋舰队打败俄罗斯海军没有问题,关键是俄国有一百多万陆军,所以,李经述督促国防工业部抓紧时间,研制出第二代的新型坦克和万吨的铁甲巨舰,他要沙俄这头笨重的北极熊大放血!
过了半年,初夏的圆明园,银杏树已经披上一层“绿装”,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经述前往圆明园的坦克基地视察,虽然很多国会议员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拨款五百万美元来研发新型坦克,但李经述以高瞻远瞩的气魄,在圆明园里秘密建立起了自己的“坦克工业”,当然,为了保密,对外只是宣称建立北方拖拉机厂。
那天,天空特别好,阳光灿烂,特斯拉、戴小侯等十来个身穿深蓝制服的技术人员,陪着李经述同来到了一辆崭新的“龙型二代”坦克面前,指着五个负重轮的迷彩坦克详细介绍了它的参数:“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坦克车长9米,宽4米,高3米,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该坦克采用v型2缸水冷柴油发动机,标定功率220马力,最大速度能达到20千米/小时,最高行程可以跑到四百里,主要武器为1门70毫米口径的线膛炮,2挺并列机枪,1挺高射机枪。”
这坦克的性能有点接近于中国第一代的五九式坦克,但在1900年,这种性能的坦克简直世界无敌,李经述对这坦克还比较满意,点点头,问特斯拉道:“这坦克目前一共生产了多少辆?”
特斯拉的肩头,是一只白色的鸽子,他抚摸了一下鸽子的羽毛,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说:“两辆。这一辆是指挥型坦克。按照总统的建议,外面的装甲都用这种四色实边迷彩,由黄色、灰色、深棕色和绿色这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形成的伪装迷彩。这样在森林中行驶就可以伪装起来。我们还重新设计了后膛。以发射高初速炮弹。现在火炮可以发射钝头穿甲弹和榴弹。”
“哦,不错,你不愧是一位天才!”李经述对特斯拉点点头,表示赞许,然后继续问:“最大射速是多少?”
特斯拉说:“每分钟七发炮弹。”
李经述亲自进坦克里瞧了一瞧,特斯拉、戴小侯他们落实自己的想法很不错,这种新型的坦克辅助武器有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高射机枪,1挺同轴安装在火炮右侧的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驾驶员右前方的前机枪。在车长指挥塔门周围装有4个观察镜;在指挥塔前部装有1个车长指挥观察镜。在炮塔右侧装填手门前装有1具供装填手观察用的潜望镜,在炮塔左侧前边装有1具供炮长观察用的潜望镜。这2个潜望镜可以在垂直面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面上转动,这样视野也更开阔。另外,在炮塔上加装了栅栏式屏蔽装置,车首和炮塔前部加装了复合装甲等。
李经述亲自试驾了一下坦克,轰隆隆开出五百米远,感觉很不错。戴小侯走过来介绍。这坦克除了制造简单,性能稳定,维修更换方便以为,还可视训练情况和战时情况增减履带板数量。冰雪地战时,可更换两条钢刺履带板;城市战时,可更换两条挂胶履带板,“大总统,你看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吗?”
李经述提了几条改进的意见:“最好在坦克履带上增装防滑履刺。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估计才能换上。要是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高寒地区作战,滋味就更不好受了,你们可以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这样就可以在东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作战带来方便。”
戴小侯一听,这又是一个天才的设想,这大总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军事专家呀,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称马上组织回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改进。
李经述说:“对了,对于非指挥坦克型坦克,也要在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否则容易暴露指挥官的目标。另外,把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现在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不方便。要改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作战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培养一个坦克兵不容易,宁可丢一辆坦克,也不要死一个坦克兵。”
戴小侯说:“明白。在今年国庆节之前,我一定完成一百辆新式坦克的生产。还请大总统为我们的新型坦克命名。”
李经述想了想,“就叫‘天龙’坦克吧,我希望这坦克能龙腾天下!”
在1900年9月28日共和国的国庆阅兵式上,李经述总统和国会议员们在城楼上举行了大阅兵。段祺瑞指挥着一百辆“天龙”坦克组成的坦克军团从紫禁城前缓缓开过,场面蔚为壮观,这种改进后的装甲坦克,整体性能与二战初期的主战坦克基本相当。后面是段祺瑞指挥的十万陆军,军容整齐,广场上的群众发出了热烈而持久的欢呼声。
同年十月,中国四艘万吨级的军舰“北京号”、“共和号”、“民主号”、“科学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成功下水。李经述接到国防工业部部长张謇发来的电报,对这个消息并不感到吃惊,在历史上,洋务运动给中国留下了很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造船业,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就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天朝号”、“东方号”、“震旦号”,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四艘万吨级的轮船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李经述当总统后,已从卖古巴的五亿美元中,划拨了五千万美元去制造万吨级的军舰,为了建造这四艘巨型军舰,席正甫还号召上海工商界捐款,筹集了三次,筹得军舰款1000万银元,全国各省也捐款,所以举全国之力,两年就制造出了万吨级的四艘军舰,提交议会讨论后,分别命名为“北京号”、“共和号”、“民主号”、“科学号”,这四艘战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铁甲战列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航空母舰。
这四艘军舰跟英军后来设计生产的“无畏号”战列舰是同一类型的铁甲军舰,采用了“全重型火炮”设计理念,采用10门统一型号、弹道性能一致的12英寸口径主炮,5座双联装主炮炮塔,舰首尾各一座,舰体舯部锅炉舱后一座,布置在舰体中心线上;在2个锅炉舱之间,两舷对称布置各一座,全舰侧舷最大火力8门主炮,向前火力理论上6门主炮,火力优势成倍提高。
军舰的副炮仅保留了3英寸以下口径火炮,用来防御小型的鱼雷舰艇。军舰首次在大型战舰上使用4台蒸汽轮机机组,在最大航速提高到21节的同时,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航行并保持良好可靠性,比“定远”舰等七千吨级的军舰速度还快。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四艘军舰的防御装甲,比以往任何战舰都不逊色,装甲采用表面硬化处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11英寸,提供全面的防护能力,舰体舱室水线下水密舱取消横向联络门,加强水密结构,提高战舰的抗沉能力。
有了这四艘万吨级的铁甲军舰,李经述将中国的海军扩充到一万两千人,就算跟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也可争一争长短。当悠长的汽笛声响起,李经述乘坐在排水量一万三千万吨的“北京”号上,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军舰上一排崭新的火炮,还有军舰后方黄埔江上滚滚的白浪,另外三艘鱼贯随行的巨舰,李经述心里清楚,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候就要到了,他决定在1901年,趁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未修通,就发动对沙皇俄国的战争,收回被俄国占领的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李经述知道,打完这一仗,中国完全就可以在世界上扬眉吐气,而且,将要重新参与世界的殖民地的瓜分,为中国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
而要彻底打败俄国,李经述想,除了坚船利炮,最好还要往俄国派一批卧底,去跟俄国革命者联系。派谁去合适呢?李经述想了半天,觉得还是会讲一口流利俄语的张作霖合适。对张作霖这位历史教科书上的“反动军阀”,李经述的印象不差,他这个东北王,还是很有能耐的。
那天,张作霖正式到总统府亲兵队报到,总统府亲兵卫队队长大刀王五带着张作霖进了总统府。一般人印象中,张作霖土匪出身,应该是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一把络腮胡、身材魁梧敦实,但大刀王五见眼前的张作霖,一口东北腔,却个头不高,眉清目秀,“北人南相”,在东北人中比较少见,大刀王五心里疑惑,大总统怎么挑了这么个“文弱”书生进卫队。
细雨蒙蒙,张作霖跟在大刀王五身后,到了居仁堂门口,也就是李经述的办公场所,脱了军靴,光着脚丫小心翼翼走进客厅。二十四岁的张作霖,在客厅里东张西望,对屋子里摆放的精美屏风、高颈牡丹彩瓶惊讶不已,好像乡巴佬进了皇宫,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啧啧称奇。
李经述走出办公室,去客厅见他们,看张作霖提着军靴,光着脚丫站在客厅里,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张作霖诚惶诚恐,扑通一声倒在地上,行了跪拜大礼,磕头道:“回大总统的话,俺鞋底沾了泥巴,怕弄脏了总统府的大理石地面。”
共和国当时已经取消了跪拜的礼节,李经述被张作霖的举动搞懵了,心想这张作霖还真是耿直,没啥心眼,笑着扶起他,说:“你快穿上鞋子吧,一会有佣人拖地板。”
“不不,俺光着脚舒服着呢。”张作霖站起身,说什么也不肯穿军靴。
李经述问张作霖:“你可读过书,识字吗?”
张作霖说:“回大总统的话,没正式进过学堂。但读过一段私塾。能写全自己的名字。”
穿越1879 第148章 卧底张作霖
见面时,张作霖给李经述介绍了自己的过去:他的祖籍是河北大成县,祖上迁居到东北,父亲叫张有财整天赌博胡混,十三岁那年,父亲因欠人家赌债。被仇家债主害死,没钱念书。但张作霖碰到一位教私塾的好心老先生杨景镇。那天,老夫子看到年幼的张作霖趴在窗台偷听他讲课,出来一问,才知道他因为家穷没钱念书,老先生很喜欢张作霖这样勤勉的小孩,便问张作霖:“你想不想读书?”张作霖点点头。回答说:“我想读书识字,不想被别人笑话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杨景镇很感动,让他免费上学,还赠给张作霖纸笔。张作霖在这私塾读了三个月的书。
李经述对历史上张作霖的早期经历不太熟悉,隐约记得教科书上讲他是典型“反动军阀”、还和日本人有“瓜葛”,并被日本人炸死。而且在历史教科书中,东北民国以前的历史,讲的只是奉系军阀压榨百姓,伪满洲国奴役东北人民。但李经述曾经翻阅过一本历史资料,查到20年代末东北工业化水平已超过长江流域,张氏父子的新政使东北民族工商业很发达,不仅有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等轻工业也很发达,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而且哈尔滨繁华堪比上海滩,在民国哈尔滨是亚洲第二大国际都市,34家外资银行在哈尔滨开设分支机构,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而且东北大学是民国时期国内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只是后来苏联把东北工厂、矿山、电站等物资用火车日夜不停拆运回国,连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家具都没放过,东北才被掏空。所以李经述觉得,客观评价,张作霖应该算一个人才,便让张作霖详细介绍他自己。
张作霖看起来很老实,对李经述说自己从小跟着浪荡的父亲进出赌场,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十赌九输”,他的母亲劝他去学点木匠手艺,自己吃不了这个苦,于是流浪街头,沿街乞讨。后来到了营口高坎镇,在大车店给人家打杂,有的人家牛马等牲口病了,他就上山弄点草药给治治,有些牛马还真就被治好了,于是他慢慢就成了兽医,干脆就开了一个兽医桩,以此为生。
李经述听了点点头,问:“这么说来,你对东北底层人民的生活很熟悉?”
张作霖拍着胸脯说:“那当然,东北那旮旯,俺是太熟了。”张作霖便讲了后面的故事:长大后,张作霖当了兵,他会骑马,在清军的骑兵队伍中脱颖而出,很快当上了哨长。但很快日本人来了,满清军队作鸟兽散,张作霖逃回辽西,凭着曾经当骑兵哨长的资历,得了地主赵占元的青睐,娶了他的女儿赵春桂,她给张作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张作霖想他的儿子不要学他赌博,给儿子取名“学良”!
李经述笑道:“你儿子就叫张学良?今年几岁了?”
张作霖憨厚地一笑,道:“大总统说笑了,俺老张家的大宝贝疙瘩,不叫张学良还能叫李学良?他刚出生,乳牙还没长齐呢。”
李经述一听,心想,看来是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上太多事,便问张作霖怎么到的中国士官学校。
张作霖回答道:“清末的东北一片混乱,各级官员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百姓生活痛苦不堪,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胡子成了一方公害。我因岳父赵占元的帮助,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联防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这地区土匪的骚扰得到遏制,要求加入保护的村子慢慢地多起来,我管辖的村子达到二十多个,差不多一个县,后来徐世昌主席剿匪,我投军立了功,被保送到军官学校。”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聊了很长时间,李经述接下来还要会见袁世凯,便随手掏出一块金色的瑞士怀表来看时间。张作霖看到这块金色的怀表,伸长脖子左瞧右瞧,李经述笑了笑,当场就将怀表送给了张作霖,张作霖表现出喜从天降、一副不相信自己眼睛的样子,竟然又跪下来谢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