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对于城楼上的守军和高智平来说,世界末日,想来也不过如此。
八百热气球,八百个炸弹,对于东城门的守军士兵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
但杨廷式的目的并不在这,在投掷完炸弹之后,他用旗语下令让麾下跟随其向腾冲城纵深飘去。
而城外的百里义三人已经对各自军队的整肃,看到东门城楼爆炸频起,知道杨廷式已经发动,便不约而同的率新军向东门发起了总攻。
攻城进行得相当顺利,遭遇的抵抗几乎是微乎其微,守军在这一轮轰炸之下,幸存的也早已惊惧得魂飞魄散,哪还有斗志来抵挡明军的攻城。
仅用了半个时辰,明军就占据了东门的卫城和瓮城,占据了这两个军事据点,东城门就如同没有设防一般。
高智平在亲卫的簇拥之下,逃进了东城门。
他一边逃一边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场灾难中活起来,补发父亲在天之灵的护佑。
高智平还有战意,因为,城楼上不过数千人,他的麾下还有两万多军队,他下令从南门召集所有军队,准备在东门与明军决一死战,同时,他派人联络高正理,请求他对东门进行增援。
战斗在继续。(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零二章
当高正理在听到东门方向第一声爆炸时,就猜到明军在东门发起了进攻,但他不确定明军究竟是全力攻一门还是佯攻东门,意在别的三门。
所以,他只能选择坐视。
但当高智平的求援信使到来之时,高正理便立即将麾下一万大军调向东门增援。
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向东门,却不想,这时,从天空中降下一支数百人的军队在他们的正前方数里处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数百人,敢阻拦万人大军的去路,也只有杨廷式这样的疯子才敢做得出来。
就算是百里义这种莽汉也不敢想这事,可奇迹总是从胆大妄为之人身上发生。
这时的民众哪看见过空中降下人来?特别是这群从军还没几天的百姓,他们见到这一幕心中纷纷猜测,莫非是神仙?
所谓艺高人胆大,有过潢河岸边死亡旅行的杨廷式,对今天的狂妄举动那已经是小菜一碟,潢河时,热气球的降落还不可控,摔不摔死只能听天由命,而且当时因为事态紧急,在黑夜中升空,危险更是超乎想像。
就在他们慌乱的时间里,杨廷式部完成了临时的集结和清理,组成了一道用热气球残骸搭设的临时工事。
而这八百士兵所配备的是明*械坊最新式的火枪还有八个手榴弹。
这批火枪的枪管用钢更坚韧。结构也更人性合手,除了还没有试制出膛线外,其射程和杀伤力远高于新军装备的火枪。
而且。预制的火枪弹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其特点是,弹药份量更轻,而威力更大。
份量轻代表着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
这也是杨廷式敢于降落拦截万人大军的底气所在。
在杨廷式看来,八百人,六千四百颗手榴弹,加上一万六千发火枪弹。足以阻拦这一万大军,只要城外的新军能够配合。突破东门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杨廷式丝毫不担心城外新军的配合问题,他知道,城外那三人都是皇帝的兄弟和心腹,都是要打仗不要命的主。岂会错过这破城良机?
所以,杨廷式坦然地对敌人大军进行了阻击,这一场阻击战,创造了明国最辉煌的阻击战例。
当高氏大军心神安定下来之后,在将领有喝令下,大军开始了试探性进攻。
所谓试探,那就是派数十人向前用命进行侦察。
数十人犹豫着向前一步步迈进。
可想而知,经过充足时间瞄准,在一排枪声响起之后。数十人全灭。
这下马威足以震慑在场的所有人敌人,将领不知道如何办,只好一面下令全军戒备与敌人对峙。一面派人速回北门请示高正理。
高正理闻讯之后,鉴于北门无战事,便又带了三千守军亲自前来增援。
到了战场之后,高正理下达了攻击命令,他令大军分成三行三列,九个方阵。每个方阵六百人,前三行六个方阵为刀盾兵。后一行三个方阵为弓弩兵,刀盾兵向前缓慢逼近,至弓弩兵射程之内停止,然后由弓弩兵对敌人进行覆盖射击。
高正理毕竟是军旅出身,指挥老练,他在不知道敌人虚实之时,没有立即仗峙己方人多盲目突击,而是让刀盾兵掩护弓弩手进入射程之后,以箭矢解决敌人。
而他自己则将率领剩余的八千大军,随时准备向敌人发起冲锋,在他看来,前面的敌人无论战力多强,在自己这一万三千大军面前,不过就是碾碎一只蚂蚁一般。
但高正理与高方一样,老了,他根本不了解这支明军的武器,他不知道这支明军的武器射程远高于弓弩的射程。
这射程其实也就多了大概五丈距离。
可这五丈,这是生死线,因为这五丈是高氏军弓弩手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刀盾兵进入火枪射程之后,杨廷式毫无怜悯地下达了射击命令,三段击的射击几乎没有时间间隔,射击声在每一次呼吸间响起。
而每一次射击声响起,都会让刀盾兵一排排地倒下,如同死神挥起的镰刀一般。
高氏军士兵根本无法还击,甚至想拼命都找不到对手。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直至高正理见势不妙下达后撤命令,仅这么一柱香的时间,六个方阵三千六百刀盾兵,有至少一半躺在地上无法再站起来。
高正理心中发怵,就算是宰杀一千多只羊,所花费的时间也远不止这一柱香的时间。
这个结果,不但对高正理,同样对高氏军那些刚入伍没几天的士兵,都造成了恐惧的心理影响。
单发火枪射击密度永远不可能达到无法逾越的地步,特别是数倍或者十数倍的敌人,一窝蜂地冲锋,就算一枪一个,也无法封锁得住,三段击只不过是牺牲射击密度换取视觉上连射的效果。
但高氏军从上到下被这种连射错觉所迷惑,在他们看来,明军的阵线是天衣无缝的。
所以,高正理只能换了一种方法,他向府库急调立盾前来,这是一种半身盾,厚实、巨大,立起来相当于半个士兵身高,但并不是无敌的,它也有缺点,那就是需要两个士兵抬着往前。
立盾竖起来之后,需要左右两个士兵各用一只左臂一只右臂,套在盾上的箍里,然后抬起至齐胸位置,然后配合往前,以掩护后面的队伍前进。
调立盾说是一句话的事,但真要调上千立盾,那就需要百来车,单调度搬运就是一个多时辰,一万多高氏援军就这么被杨廷式的八百明军硬拦在城中心位置,无法驰援东门。
而这时,东门攻坚战已经展开,百里义三人各自率军分别从两侧卫城和中间的瓮城左中右三个方向对东门发起了猛烈进攻。
所谓猛烈,那就是不计伤亡,但明军士兵不爬城墙,自从有了火器之后,明军破城的惯例就是爆破。
腾冲城坚固,但无论再怎么坚固的城,它的城门就是软肋,城门不可能造得象城墙那么坚固,毕竟它需要移动,每天都需要开启,所以,它就有弱点。(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零三章
就算城楼上再严密的防守,在明军土制“坦克”的群体掩护推进下,东城门终究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明军面前。
爆破是不可阻挡的,对于高智平和守军来说,东门陷落非战之罪,而是武器军械之故。
如果有相应的火器守城,东门无疑是牢不可破的,但东门守军仅有弓弩阻敌,城楼上的四架床弩对于已经攻陷了两侧卫城和中间瓮城的明军来说,仅仅只有恐吓作用,根本起不到杀伤效果。
弓弩是无法杀伤那些躲在“土制坦克”后的明军士兵的,唯一对明军士兵有杀伤力的还是最古老的滚木、擂石和火油,但当这些古老的守城武器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表明明军已经接近城门。
可以说,被明军接近的城门,没有一个能守得住的,因为用之不尽的炸药可以让任何一个坚固的城门土崩瓦解。
高智平死得很冤,很憋曲,但也很安详,没有丝毫的痛苦,甚至他还没有感觉到伤亡的痛苦时,一切都结束了,他死于明军对东城门的爆破中,整整五车炸药连环引爆,将城门和顶上的城楼完全炸塌,可就算如此,城楼左右的城墙却依旧耸立,除了些许裂缝,可谓纹丝不动,可见城墙的坚固。
高氏军除了城墙上的数千士兵,最大部分却在城门后,当城楼坍塌后,城门后的高氏军士兵因高智平的阵亡。突然失去了指挥,在面对明军三路突击时,只能选择后撤。
数以万计的溃兵向城中心撤退。而百里义三人率明军尾随紧随。
这种情况之下,胜利已经注定,但其间的小插曲却依然令人回味。
因为城中心有杨廷式部的存在,本来杨廷式部硬顶着高正理的大军尚且能坚持,但东门上万一溃兵从背后而来,这就打乱了杨廷式的部署。
这时高正理已经将立盾调来,正准备以立盾为掩护。让弓弩阵顺利接近敌人,进行射击。
不想。战场局势出现了有利于高氏军的一幕,东门溃兵无形之中对杨廷式部形成了夹击之势,更意外的是,溃兵根本不顾火枪的射击。不要命地向杨廷式部冲来。
其实溃兵也很无奈,后边有追兵,只能往城里逃,在溃兵看来,与杨廷式部数百人相比,背后追来的明军更要命,于是,无奈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一幕,又无形之中给高正理做了一个现场示范。那就是,明军火枪是无法阻挡大军冲锋的。
高正理马上反应过来,下令以立盾做掩护。全军向明军突击。
杨廷式此时欲哭无泪,只能下令向南门撤退,但这时,想撤退已经不容易了。
东西两面遭受夹击,杨廷式部如同夹在中间的肉馅,岌岌可危。
现实就是那么无奈。明军胜利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但为破城立下赫赫战功的杨廷式部。却遭遇灭顶之灾,明明百里义部就在数里之外,可是就被一万多东门溃兵所间隔,无法及时救援。
腾冲城中心,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近五万人从三面全在往一个方向冲,而杨廷式的八百人就在这个中心点上。
火枪射击已经根本无济于事,射杀十个,上来百人。
杨廷式眼看情况不妙,只能背水一战。
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两面防守肯定是条死路,只有集中力量向一个方向突破,或许还有生机。
可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呢,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向东门突围,因为在溃兵之后就是友军,突破的可能性自然大一些。
但杨廷式却选择反向突破,目标高正理。
疯子一般有傻子自己的逻辑,在杨廷式看来,溃兵是无序的,他们并不是因为有人指挥而冲锋,而仅仅是为了逃命。
他们既然可以冲击自己的阵地,那么一样也会冲乱高正理大军的阵列。
只要顺着溃兵的溃逃方向突破,那么反受其乱的就会是高正理大军。
反之,如果向东门突破,就算溃兵不足为虑,但背后的高正理大军弓弩手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远比向高正理部突击更大。
防守正面和防守背后是完全不同的,人的后背是没长眼睛的。
所以,杨廷式断然决定向高正理部反向突破。
说时迟,那里快,就在溃兵冲至面前十丈开外时,八百明军迅速从“简易工事起身”,抛弃手中火枪,卸下军刺,仅持手榴弹,向高正理部逼近的刀盾兵投掷出连续四轮手榴弹。
而这时,溃兵已经接近至三丈距离,杨廷式一声令下,所有士兵一齐向高正理部冲锋。
四轮手榴弹对立盾后的敌人造成的杀伤不大,但作用是明显的,爆炸激起的尘土掩盖了明军突然向他们冲锋的意图,而这对冲锋中的八百明军士兵来说,无疑躲过了高氏军弓弩手的射击。
而在高正理发现明军向自己冲来时,明军士兵已经与自己的刀盾兵纠缠在了一起,这时,就算想射箭,也晚了。
而手持立盾的高氏军士兵这时发发现,立盾并不能保护他们的性命,反而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一只左手或者右手套在立盾箍里的士兵们,根本无从抵挡明军士兵刺来的军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军刺从自己的身体中没入,然后带走自己一长溜的鲜血。
而明军士兵只是刺杀挡在自己面前的盾兵,一刺即中,一中便立即往前冲,留下大量的盾兵给尾随的东门溃兵。
溃兵只所以叫溃兵,是因为他们此时已经不再是士兵,他们眼中没有敌我之分,只有生死。
谁挡他的路,谁就是敌人,就算最前面的几个溃兵能分辨出前方是自己人,想要规避,但立马被后面的溃兵冲撞,往往一跤摔倒,践踏而死。
场面完全混乱,高正理眼见明军从自己的盾兵阵中穿插而来,心中恼怒不已。
如果任由明军如此穿过盾兵阵列,自己面前的弓弩兵就无法阻挡他们向自己靠近,而明军那如雷霆般的火器,令高正理心惊胆寒至极。(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零四章
在他心急如焚之际,恶从胆边生,狠下心来,命令身前数千弓弩手立即发射,对盾兵阵列进行无差别射击。
可高正理显然忘记了,是他自己调来的立盾,也是他自己将数千盾兵推向第一线,用以抵挡明军火枪的射击。
立盾对于火枪射击确实有效,这时的火枪弹无法击穿沉重的立盾。
但立盾防护的方向是东面明军阵地,而此时明军已经与盾兵胶着。
高氏军弓弩手的箭矢密集地射向这个区域,而盾兵背朝弓弩手,明军士兵却是面向弓弩手。
更重要的是,明军士兵因为抛弃了火枪,加上身上没有沉重的铠甲,见敌人弓弩箭矢射来,第一反应就是反向躲在了立盾后面,把盾兵的身体当成了最好的掩护。
但盾兵两两相持立盾,不用说是一百八十度转身,就是九十度转个向也是不易。
在这种情况下,后果可想而知。
无差别射击无形之中变成了对高氏军盾兵自己人的单方面屠杀。
高正理反应还算快,眼见情形不对,立即下令停止射击,但就这一瞬间的功夫,弓弩手已经完成了两轮齐射。
四千盾兵至少在一半死在自己人的箭矢之下,而明军士兵的伤亡却是微乎其微。
就在高正理下令停止射击的那一刻,八百明军士兵由此发动了强行突击。
所谓强行突击。是因为明军士兵身上无可以遮掩的铠甲,而盾兵阵与弓弩阵之间有着七八丈左右的间距,在这个间距之中。明军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躲避箭矢的。
弓弩齐射,从下令到发射只需要一呼一吸的时间,可如果强行中断射击,那么弓弩手会将拉满的弦慢慢松开,这时所花费的气力远比拉开弓弦要大得多,而且时间更慢。
杨廷式命令突击,并非他懂得抓住这个机遇。而是背后的溃兵再次涌上来了,杨廷式知道。如果失去了盾兵做屏障,混于溃兵之中,如果高正理再来这么一些无差别射击,那么。八百明军就必变成八百只刺猬无疑。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出于这个想法,八百明军使出吃奶的力气,为这七八丈距离拼命冲刺。
高正理对自己今日的临场发挥很是恼火,他刚刚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将自己的数千盾兵射杀一半,而今因为突然中断射击,而给了明军突破的机会。
这时高正理看见明军发起冲锋。心中万分后悔下令停止射击。
既然已经死了一半,何不将错就错,杀光这个区域中任何一个会喘气的人。也不至于如今这么被动。
盾兵阵之后再无可向前抵挡明军冲锋的步、骑兵,只有八千弓弩手待命,而此时就算下令射击,也已经来不及阻挡明军的靠近。
被敌人靠近的弓弩兵等于就是待宰的羔羊,如同被敌人接近之后的立盾兵。
高正理情急之下,丢车保帅。下令弓弩手向中心聚集,而他自己则率数十亲卫拔腿向北门而逃。
如果这一幕被高方的在天之灵看到。必定会破口大骂。
一万多大军,竟被八百敌人拖了整整一个多时辰,如今,不但损兵折将,做为主将的高正理竟丢弃麾下近万士兵逃跑。
这不但是个天大的笑话,而且实在不象是高正理所能为之事。
高正理军旅生涯数十载,岂是一个不知军不懂兵的莽汉?
其实,高正理只所以阴沟里翻船,还是只于被杨廷式部突然从天而降所震慑,混乱之下以少量军队试探性进攻,而被明军火枪阵一溜烟功夫全灭。
这就更加加重了高正理的谨慎,于是调派立盾,达成了明军拖延的目的。
而如果不是东门溃兵突然而至,杨廷式也不至于狂妄到以八百人冲击敌人上万大军的境地,那么,高正理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到现在这种地步。
一着错落满盘皆输,高正理如果能狠下心来,抛弃四千盾兵不要,也能将八百明军殉葬,可往往结局就在人的一转念之间。
当明军从盾兵阵冲锋之时,结局就已经注定。
身揣手榴弹的明军无疑是突击作战的尖刀,根本就不是弓弩兵能抵挡得了的,所谓狼入羊群,就是这个道理。
高正理的决定其实是正确的,此时不逃,那么就等着成为俘虏或者在混乱中阵亡。
高正理心中还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北门还有他的两万大军,只要能活着回到北门,高正理想好了,就带着这两万大军向西突围,先去乞蓝部,获得补给之后,在大理与天竺的边境扎根壮大,以图将来。
可惜高正理没有预料到,击破东门的那三个煞神岂会如此容易让他溜走。
百里义三人突破东门之后,只有百里义率军从背后追击溃兵,百里康、孙仕旭分别率军从东门向南、北门迂回,就在高正理携亲卫逃至离北门五里地时,迎面便是百里康的五千新军。
高正理也死了。
没有人说得清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但百里康解释说是高正理眼见败局已定,愤然自尽的。
但百里义和孙仕旭都不相信,因为能丢下万人大军逃命的人是不可能自尽的。
但二人都没有说穿,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只能想,不能说。
此战之后,有数以万计的溃兵从西门逃出,这伙溃兵日后流窜至天竺边境,成为著名的流寇,号称“沙拉马地军”,最强大时,兵员超过三万人。
其首领据说是高氏子弟,高正理的儿子高智升。
直至许多年之后,被明国的藩国“吐蕃王”赵匡胤率八万大军击溃,之后衰败,直至无声无息。
腾冲府一战结束,代表着明国基本上统一了整个东亚大陆。
而金陵府中百里无忌正在纳妃,上千里外的紧急军报,为百里无忌的纳妃献上了厚礼。
高佛音被册封为“淑妃”。
之后,高思聪被册封为“大理王”,至此,大理国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正式并入明国。(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零五章
明国自此开始清理官场。
声势浩大的“清官运动”再次刮起,而这次规模更大,涉及更广,明国除东瀛、高丽、阻卜、吐蕃、大理、女直、敌烈、契丹八个藩国之外,所有疆土之内的各州各府俱被涉及到。
百里无忌以此来洗涤明国这些年来因为开疆扩土而不可避免地收纳进的各种势力。
这场运动从开始到结束,整整花费了近两年时间。
至少有上万官员被罢免,上万官员被流放,不下三万的官员被调派至大理、阻卜两藩国出任官职,而至少有三千官员被处死,罪名不详。
光复十五年年底,“清官运动”收尾之后,百里无忌整顿了明国朝廷中的官员体系,平衡了各个地域、派别势力的权力掌控。
然后,百里无忌以雷霆之势,清扫了明军军队将领,所有指挥使以上军职成为虚衔,包括都指挥使在内的高级将领全部以遥领的方式授军衔滞留在京城。
也就是说,四十万各地驻军、四十万新军中,真正掌控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只是指挥使,其辖下军队最多不超过六千人。
而指挥使以上的将领皆待在京城,只是名义上统领军队。
并且,百里无忌制订律法,以驻军、新军各自体系,每三年轮换各部都指挥使之职,以防止形成小山头。
光复十六年开春。明国经过文武两场巨震,开始进入了新的一页。
五月,百里无忌将八万御林军缩减为六万。仍旧分为四军分驻金陵府四面。
由百里义总领六万御林军,而百里康则为着卸甲归田之事与百里无忌争论了整整一晚上,但依旧拗不过百里无忌。
次日,百里康被册封为明国参谋院第一任院令,掌控明国四十万新军。
而百里无忌不顾孙仕旭的反对,将其纳入了朝廷文官体系,接替其父亲孙光宪原来的官职。成为明国丞相之一。
六月,百里无忌下旨迁都开封。金陵府降为陪都。晋升王朴为明国丞相,由此明国三相分别为徐世铭、孙仕旭、王朴,为新旧权力的交接提前打下基础。
而百里无忌并没有去开封,对于百里无忌来说。开封府不再是自己下半辈子的终结之地,百里无忌开始将明国的内政大权完全置于中书省下,并将各地驻军的军权一并置入中书省下。之所以还没将新军的军权完全置入参谋院,是因为百里无忌的视野里,还有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地方,那就是吕宋。
1...188189190191192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