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想得太多的人,做得就少,而做得少的人,往往容易失败。
实践出真理,聪明人大多都懒,所以,他们容易失败。
高正理的命令是固守腾冲城,不得一兵一卒擅自出城交战。
而高智平需要一次胜利,哪怕是微小的胜利,以便挽回他自觉已经丧失了的尊严。
尊严这东西往往属于胜利者,失败者没有尊严,纵然有,也是胜利者施舍的。
尊严是最后的结果,在过程中无关紧要,就象是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他当时没有尊严,因为他当时是弱者,弱者无尊严。
可成了淮阴候的韩信,日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这时韩信有了尊严,因为他成为了强者,而当初的强者反而变成了弱者。
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对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屠夫再无尊严,就算他被韩信善待,封为护军卫,那也是胜利者施舍的尊严。
施舍的尊严不是尊严,而是一种羞辱。
显示了强者的仁义大度,彰显了弱者的卑微软弱。
所以,高智平想找回尊严,他渴望胜利,在腾冲城的父老乡亲面前找回他所失去的尊严。
他认为,被高正理施舍的尊严,不是尊严,只有靠他自己,才能找回被自己丢失的尊严。
高智平发动了夜袭。
这次夜袭在百里康的期盼之中,又在百里康的预料之外。
百里康希望守军夜袭,一则消灭其有生力量,二则探探城中兵力虚实。
但百里康没有想到,计划中的夜袭会打成胶着战、消耗战。
因为百里康还是错误地估计了高智平的能量。
高智平虽然是高方次子,但因其从小聪慧过人,一直以来被高方视为接班人之一。
这样的人,一般都有或多或少的人追随,无论是门客,还是手握实权的官员,都会进行站队。(未完待续)





代周 第九十五章
高智平有许多追随者,甚至可以说,年轻一辈中,他的追随者最多,有市井之徒,有文人雅士,有腾冲府官员,也有手所握兵权的将领。
虽然不能说在腾冲府一呼百应,可说他能招揽数千守军士兵,那不是难事。
高智平手中本就握有六千弓弩兵,而在腾冲城中,只要装备上皮甲刀剑,那就是步兵,再骑上马,那就是骑兵。
所以,经过一个白天,高智平暗中聚集起一万人的兵力,决定次日凌晨,对东门外敌人发起攻击。
是攻击,不是袭击。
这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袭击属于偷袭、游击一类,而攻击是不管你有无防备,我都要来攻。
也就是说,就算百里康不分兵,不作引诱之举,高智平也一样会在在同的时间发起攻击。
百里康失算之处在于,他错误地估计了他的手下败将有着与平常人不同的头脑,也有着与平常人不同的身份。
身份决定了处理事件的态度,性格决定结果。这句话放在哪都适用。
分兵,削弱了段氏军的实力,虽然百里康的三千明军做为伏兵,有着奇兵的功效,但对于一万来攻的叛军来说,意外不大。
最多只是一个意外。
丑时一刻,当东城门突然大开,六千骑兵蜂涌而出的时候,东门外的段氏军虽然有备,但一是没有料到会有如此多的军队来攻。二是根本没有预料到大理城有如此多的骑兵。
这种措手不及的意外,直接导致了段氏军不可逆转地溃败。
其实百里康清楚,大理所产滇马只适合作运输。远不能与北方战马相提并论。
而且步兵上马就能成为骑兵?
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分一千兵之后,段氏军在东门的兵力仅六千余人,面对六千扑面而来的骑兵,这种气势,就足以击垮段氏军士气。
而一柱香的功夫,在六千骑兵之后,又再次出现数千甲士。
于是。段氏军不可逆转地溃退了。
远在数里之外的百里康,这时才发觉自己错误地估计了手下败将的实力。也错误地估计了段氏军的战斗意志。
而城门一开,至段氏军扎营之处不过三里地,这个距离,让百里康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
百里康带来的三千士兵。也不是正规明国新军,而是徐守仁从军中遴选的退役士兵,虽然人是军人,但却没有新军的装备,而且是步兵。
数里的距离,无法迅速对段氏军做出救援,而就这一柱香的功夫,段氏军被再次攻来的敌人数千甲士所震慑,从而溃败了。
溃兵如乱民。败兵如盗匪。
百里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段氏军溃败,制止了已经动身冲锋的三千明军,下令反身后退。然后转向北门,汇合那一千段氏军,再作打算。
因为这时如果让三千明军冲上前去,不过就是给高智平增添功勋。
溃败的段氏军士兵会冲乱明军的阵形,抵消明军的战斗力,甚至将使得明军连投掷手榴弹的机会都丧失。
面对已经发生溃败的军队。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后撤,等到溃兵跑累了平静下来。再进行收容整编,但短时间就不用想让他们上战场了,因为一上战场,他们会重演溃逃的一幕。
但百里康率三千明军迂回到北门外时,正好遭遇高正理率城中仅剩的一万守军出北门,准备攻击那“四千段氏军”的营地。
高正理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他在东城门被打开的第一时间得知高智平违反他的命令,擅自出城攻击敌人。
但这时阻拦已经来不及了,高正理情急之下并没有乱了方寸。
他知道敌人人数并不多,高智平率一万人攻击,只要不乱方寸,就算攻敌不成,自保还是有余的。
高正理无意率军队去增援高智平。
而是决定率城中所有军队攻出北门,因为这样,才能形成两面突击的效果,不管是段氏军还是明军,总共就这么些兵力,自己以优势兵力两面突击,敌人就会陷入顾头顾不了尾的困境。
高正理不愧是沙场老将,他在高智平犯错之后,将错就错,对北门发起了全力突击。
百里康部来得正是时候。
这正是时候并不是明军能顶得住叛军的突击,说的是百里康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于是,一场恶战爆发了。
三千对一万,百里康并不想打这样的仗,可是事情就是碰巧了撞上,徒叹奈何?
这时想撤已经晚了,两军已经迎面对上,怎么撤?
百里康只能硬着头皮喝令全军迎头反击。
明军虽然没有新军装备齐全,却是带足了火器,到腾冲的第一场仗打得不是攻城战,反而是遭遇战,而且是客场遭遇战,这令百里康及明军士兵猝不及防。
就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明军如雨的手榴弹挽救了形将覆没的一千段氏军士兵,而明军随即发起的反冲锋,将一千段氏军士兵护到了身后。
在连续三轮手榴弹的投掷之后,爆炸令叛军的攻势为之一顿,百里康利用这机会,咬牙下达的撤退命令。
于是,一千段氏军转向正北方迅速撤退,而两千明军士兵居中策应,留下一千明军士兵且战且退,进行掩护。
高正理老了,如果换作是高智平,断不会痛惜子弟兵的性命,必定下令追击,这样,就算百里康部能逃脱,也会被剥下一层皮。
可惜,人一旦老了,虽然稳重,却也失去了激进之心。
高正理第一次见明军火器的犀利,由此而产生犹豫。
他犹豫的是,这一万子弟兵,如果这是守城战,那是没有办法,可现在敌人已经溃逃,又何必因追击而付出众多子弟兵的性命。
这是高正理心中真正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却失去了一次歼灭或者重创百里康部的机会。
而东门的高智平完成了他的目标,心愿得偿,他率六千“骑兵”几乎是轻微的代价击溃了段氏军主力,东城门外,段氏军已经跑得一个不剩。(未完待续)




代周 第九十六章
但留在东门外的敌人数百具尸体,显示着高智平骄人的战绩,这场胜利仅仅用了半个时辰。
如愿以偿的高智平终究还是放弃了继续追击的念头,他与高正理不同,高智平已经清楚,此战没有与明军交上手,而北门传来连续的爆炸声,彰显着明军的位置。
高智平无疑是个聪明人,他已经领教过明军的火器,他深知凭他和麾下这六千“骑兵”是不足以战胜数千明军的。
既然现在有了战果,可以挽回自己的尊严,那么,眼下最重要的是将果实落袋为安,还有就是要想法脱罪,毕竟自己这次是违抗叔父的命令擅自出战的。
而现在就有了脱罪的方法,那就是增援北门,高智平清楚明军火器的威力,既然现身在了北门,那么北门就有可能危急,自己以新胜之威,赶去增援,不但能将功折罪,还不需承受风险。
因为,以高智平现在一万兵力虽然无法战胜明军,但如果是前去增援,那么明军就算是再厉害,也无法顶得住两面夹击,如果不是主将昏聩,那么明军只能选择撤退。
所以,高智平现在去北门是稳操胜券的。
当高智平率军赶到北门时,正好远远地看见其叔父磋砣着望着远去的敌人郁闷。
高智平心中暗喜,东、北两门战局相映成趣,东门全胜,北门却无功而返。并且还被明军火器折损了不少士兵,两相比较起来,高下立判。
高智平心中沾沾自喜。但面上却是相当谦逊,他赶到高正理面前,肃容请罪道:“侄儿鲁莽,竟违抗叔父命令擅自出战,罪不容恕,请叔父治罪。”
高正理回头看着高智平,心中感叹。这个侄儿终究太年轻,竟也不掩饰一下嘴角那一丝笑意。
高正理知道。这个时候还说什么治罪,最多也就是个将功抵过,甚至因为自己这一边的窘状,还得为他请功。
但高智平还是板着脸训斥道:“今天你在东门作战有功。违抗军令之事暂且记下,待你父亲回来之后,由他处理,但从现在起,再敢违抗军令,定严惩不殆。”
高智平赶紧点头应承,可心里嘀咕,现在面子里子都有了,谁还充傻大个去招惹明军呢。自己这次是一时冲动,为了面子才出城进攻,所幸上天照应。明军转到了北门,否则,现在就是胜了,估计也是一场惨胜,看看北门那一地的尸体中没有一具是明军的,就知道后果了。
叔侄俩各自腹诽着带兵返回腾冲城中进行修整。
而救了一千段氏军士兵北逃的百里康经过半个晚上的急奔。到天亮时才收住脚步。
而这时,三千明军一个不少。但一千段氏军竟只剩下了六百余人,其余的不知是掉队,还是开了小差。
鉴于目前的情况,百里康于是将这六百余人全部整编进了明军,这也是第一支被整编进明军的大理军队。
百里康知道,现在身处敌人的势力范围,天色已明,也许每一个遇见的百姓都有可能向腾冲城报信。
于是,百里康权衡再三,下令全军向大理府方向撤退,百里康心里有些窝火,这也是自己第一次没有打胜之仗。
但百里康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夜的急奔,竟已经向北跑出了六七十里地。
而大理城在腾冲城的东北方向,经过这一奔,百里康部无意之中就跑到了大理城的正西面。
由此,在经过半天的行军之后,前出的斥候突然回报,前方出现敌军。
百里康闻言大惊,自己连夜赶路到现在,腾冲城敌人又没有限时追赶,怎么可能跑到自己的前面进行阻击?
百里康这时心中真得有些恐惧,他并不是恐惧自己将遭到阻击而陷入危险,他是恐惧,这时出现的敌军来处只有一个,那就是澜沧江畔。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大理城必已经陷落,那徐守仁……。
百里康不敢再想下去,他知道以徐守仁的性格,只要自己还没撤退,他必定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守住撤退之路,可现在敌人却出现在自己的前面,百里康胸口有一种就要迸发的愤怒和内疚。
百里康勒令斥候继续侦察,摸清来敌人数配备,一面开始战前动员。
这是一场真正的遭遇战,百里康在心中担忧、内疚徐守仁安危的情况下,他决定拼死一战,也要立即赶到大理城。
战斗就在这样出乎意料的情况下开始了。
当百里康第二次得到斥候回报的时候,他果断地下达了突击命令,他将刚刚整编进明军作战序列的六百多段氏军士兵独立编成一个营,如此,会最大可能地避免战斗力地降低。
百里康并不要求这六百多士兵象明军士兵一样投掷手榴弹对敌,只要求他们往前冲,用他们的刀剑去砍杀敌人。
而为了激励他们的士气,百里康将他们做为预备队安排在了序列的最后,百里康不对他们抱有太大的希望,从看到东门外六千段氏军瞬间崩溃的时候,百里康已经对段氏军失去了信心。
将这六百多人独立编成,就是不想让他们拖累到明军。
开始突击时,百里康又再次冲到了队列的最前方,他的亲卫劝阻不住的情况下,无奈紧紧地追随左右,以策其安全。
对面的敌人自然不是别人,正是从大理城南门而来的高方。
他甚至来不及去救援南门外那些哀呼的伤兵,便直接转向泅渡澜沧江,踏上了回家之路。
高方万万没有想到,敌人并没有攻下只有一万多守军的腾冲城,而是反被守军击溃,向大理府逃来。
在百里康得到斥候禀报的同时,高方也一样得到了斥候的回报。
高方并没有因为不解而迟疑,他第一时间就组织起六千弓弩手严阵以待。
不管来者是谁,只要敢进入自己阵前十五丈,那就让他成为刺猬。这是高方在心里的誓言。
确实,前方不过三四千的敌人,自己有六千弓弩兵,何须担心被击败。(未完待续)




代周 第九十七章
弓弩兵只要不被数量相等或者相差巨大的步、骑兵接近,那么无疑是战场的掌控者。
以六千弓弩压制三四千步兵,无疑胜算颇大。
百里康此时略失方寸,因为他担忧徐守仁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发起突击,这是他最大的失误之处。
当百里康率领三千明军冲锋在前,接近至敌人十五丈内时,漫天的箭矢呼啸而来,明军甚至连铠甲都没有装备,在这种覆盖性的箭矢打击下,瞬间三四百人倒在了血泊之中。
若不是身边亲兵以命掩护,百里康一样会是倒下尸体中的一具。
这种情况之下,以百里康本来的性格必定下令回撤,因为这样的战斗明军就是想投掷手榴弹,也根本无法够到敌人,继续突击无疑是自找死路。
但百里康这时方寸已乱,他心中没有任何想法,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立即回大理城,他需要知道徐守仁是否还活着,哪怕大理城已经陷落,自己这一去如羊入虎口也在所不惜。
百里康厉声呼喝成散兵线继续冲锋。
这支重新武装起来的明军几乎都是退役下来的老兵,被徐守仁从军中挖掘而来,他们与百里康的想法类似,自己的主官正生死未卜,岂有坐视之理。
士兵心中那一颗本已经褪色的种子,再次因为瞬间强大的挫败和鲜血迸发出嫰芽。并且见风长大。
遇强则强,见血疯狂,这是明军的军魂。这些退役的老兵,再次将这一种魂演绎的淋漓尽致。
他们勿须百里康指挥,他们在奔跑中默契地八人一组散开,排成纵列,最前面的人,就成了敌人的活靶子,而后面的人则顶着第一个往前冲。
第一个死了。第二个顶上,第二个死了。第三个顶上……。
十五丈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
弓箭覆盖射击威力巨大,但消耗的箭矢可以说也是巨大的。
而且弓箭同样有着拉弓弦的间隔时间,而明军只要从十五丈接近到十丈之内。就能用手榴弹对敌人进行压制,再往前两丈,就能对敌人进行杀伤。
也就是说,生死之间的距离是五至七丈的距离。
散兵线五人一组的推进,让明军再次折损大量的士兵,但明军同样以鲜血换得了距离的缩短,这是一条血路。
后面的六百多段氏军本已经做好撒腿就跑的准备,只等明军一回头,他们就领先带跑。
但他们没想到。明军竟会如此不要命地继续往前冲。
战场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这一刻,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懦弱而脸红。他们甚至开始不敢相互对视,因为,他怕从对方眼睛里看到那一丝不存在的嘲讽。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明军士兵与百里康上下同心,以命换取了这五丈的距离,其实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
可在段氏军士兵和对面的高方眼睛里。就如同有一生那么长。
这个距离之中,多少士兵一个个被箭矢射杀。一声不吭地倒下去,而又有多少士兵视死如归地继续顶替前者冲锋。
死者的模样各不相同,射中的部位各不相同,甚至倒下的姿势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倒下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个方向就是敌人的方向。
高方在这一瞬间感觉自己已经老了,他这一生带过的兵多了去了,这样的士兵,平生不曾见过。
高方自问,难道明军都是这样的兵么?
如果都是这样的兵,自己与之对抗,那就真是自寻死路了。高方无奈地摇摇头,如今错已铸成,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就算再重来一次,自己也一样会走到这一步,因为,利益。
全族的利益,自己又怎能坐视明国来抢去,不管是谁,想抢我高氏的利益,那么,唯有以死相拼。
高方突然坚定起来,他下令道,不必再留箭矢,全部射光。
高方知道,这场仗应该就是自己此生最后一仗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照对面明军主将的指挥性格,肯定与自己想得一样。
既然如此,那么,就战吧。
两军都开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拼杀,而到这时,两军竟保持着十来丈的距离。
十丈,这是明军接触到生死线的距离,于是,明军士兵开始奋力投掷。
大量的手榴弹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向高氏军的头上。
但也有许多明军士兵刚刚抛出手榴弹就被箭矢射杀,甚至还没有抛出就已经被射杀。
在这一刻,明军的伤亡甚至不下于冲锋五丈的距离。
许多手榴弹就在明军自己阵形中爆炸,许多明军士兵因为自己的手榴弹而被炸死。
幸亏队形松散,造成的伤亡还可控。
而,抛出去的手榴弹终究对高氏军弓弩手造成了压制,碎片横飞压制了弓弩手,在他们面前爆炸引起的烟雾、尘土阻碍了他们的视线。
于是,还在冲锋中的明军士兵压力瞬间减轻,他们冲锋的速度更快了。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机会,每一个士兵的心中都深深懂得,可以说是用吃奶的劲在奔跑,而这不过又是一弹指的时间。
两军相隔八丈之内,明军开始正式反击,手榴弹更加密集地投向高氏军队列,而这时,手榴弹的爆炸已经能对弓弩手进行杀伤。
而这时,明军背后的那六百多士兵,不知道是谁起得头,开始冲锋。
也许是某个易被感动的少年,或许是看见明军不惜一切的战斗而引起的怜悯,亦或者是他们心中本也有一种成为英雄的渴望,他们开始不约而同的向前冲锋。
高方知道,他败了,不是因为明军已经可以开始反击,也不是因为明军后面那六百多人开始冲锋。
而是因为,高方知道,自己麾下的士兵,无法抗得住这种烈度的战斗。
人,可以不怕死,但人,怕看到别人死,特别是死得很惨。
高方如此想,不是代表着他想要投降,也不代表着他想要放弃对明军的射杀。(未完待续)




代周 第九十八章
这是人性,就算你再强大,但只要你是人,在看到敌人无休止地流血也不肯放弃进攻的时候,你就会心软,这不是说明你对敌人怜悯,而是证明,你是人,仅此而已。
这跟人看见鲜血时,心会抽搐,牙龈会发痒是一个道理,这是人的天性。
但所有一切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一旦被明军接近,手榴弹的威力开始显现,而明军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击垮高氏军的弓弩手。
这六千弓弩手也是久经战场之人,见过的血多了,但从没有见过以如此数量的士兵,敢对两倍于己的弓弩阵列进行冲锋的。
而更意外的是,还真的被他们近前了。
最让弓弩手感到惧怕的是,当接近到十丈之内后,明军扔出的物事,竟能对自己造成如此大的杀伤。
自己弯弓射箭,运气好射中了也不过是射杀一人,而这物事只要爆炸,就能杀死数个。
手榴弹的威力对弓弩手士气有着最大的杀伤力,因为,弓弩手发现,原来步兵也能象他们一样远程攻击,而步兵只要接近,那就是弓弩手的克星,这一点,就如同是弓弩手心中的梦魇,让他们开始恐惧。
高方发现,他的阵形开始有些乱了。
高方笑了,这一时刻终于来了,他在看见明军的那一刻,心中就有思想准备这一刻迟早会来,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1...18618718818919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