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当百里无忌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官道边的一颗大树下。
阿仁和阿义正着急地看着自己,六名亲兵在外围围成一圈警戒。
百里无忌清了清嗓子,轻轻地开口说道:“今天的阳光很好。”
无忌微眯着眼,望着天空,这一片片的云彩其实和梦那边的没什么不同。
自己六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可在这个时代,自己真的很无力。
不懂带兵打仗,便拼命地向父亲请教兵法与带兵之道。
不会战场拼杀,便勤奋地向马、云二人学习刀法马射。
不晓为官之道,便刻苦地向梁震请教。
可到头来,无忌还是觉得如此地无力。
现在,在这一丝丝眩晕的一刻,无忌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来处,再勿须为生存担忧,是如此地轻松如此地惬意。
要是时间在这一刻停止该多好啊。
无忌的心中只想有个安稳的家,有一幢宽敞的房子,娶上一个漂亮贤惠的媳妇,当然有两个自然更好,生上几个孩子,和着自己父母,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着。而不用时刻去担心什么时候北方的铁骑会踏破自己的家园。
阿仁阿义等人见无忌醒来,总算松了口气。
阿仁两人便顺势坐在无忌两侧。
阿义说道:“大郎,吓死我了。”
无忌闭上双眼,轻轻地问道:“阿义,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百里义想都没想,斩钉截铁地说道:“某最大的心愿便是能率数万大军跟随大郎南征北战,建功立业。”
忽然百里义低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大郎,心愿能有两个吗?”
“说。”
百里义的黑脸渐渐有些深了,忸忸怩怩地吞吞吐吐地说道:“到时,如果找一个能打得过我的婆娘,那就……。”
感觉到周围那一双双鄙夷的目光,百里义终归说不下去了。
“阿仁,你呢?”无忌又开口问了一句。
百里仁微微牵扯了一下嘴角,慢慢地说道:“我最大的心愿便是躲在大郎的身后,做大郎的影子。”
百里无忌深深为自己刚才的小资思想感到惭愧。
是啊,自己身边的人都盼望着自己为他们带去希望,都想在自己身上实现着他们的心愿,自己却想着隐居过着安乐的生活,这确实是太讽刺了点。
百里无忌缓缓坐起,抬起手来,拍拍百里义的肩膀说道:“汝有一天会统率百万大军,横扫中原大地。”
转向百里仁说道:“有一天,你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中原大地会为之颤抖。”
此时的百里无忌,手指斜指着前方。
眼光聚焦在远方那不知尽头的天空。
那架势,那气势,浓郁的王霸之气喷薄而出,让人不自觉地欲曲膝下跪对之膜拜。
百里仁与百里义有些茫然地对视了一眼,茫然地与六名亲兵对视了一眼。
众人望向百里无忌的眼睛中闪烁着火花,不约而同的拜伏在无忌脚下,大声喝道:“拜见主公。”
百里无忌似乎吓了一跳。
支支唔唔地说道:“咳……咳,那个……这个……我只是开个玩笑,今天天气真好。天色不早了,赶紧赶路……。”
迅速走向官道上马飞驰而去。
留下这八人面面相觑。
百里义懊恼地说道:“又被大郎耍了。”
百里仁在一边看着无忌远去的方向,幽幽地问道:“他象是在耍你吗?”





代周 第二十二章 正式上任
一路上再无暇欣赏沿途的风景。
两天后,百里无忌一行来到巴东县衙门前。
一座略旧的青砖瓦房,两侧的围墙上长了不少青苔,门前左侧的白石滚球狮缺了一角,只有屋顶的飞檐显示着以前的气派。
抬头能见到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巴东县衙”。
两侧圆柱上刻着一副对联: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右侧门边设有一鸣冤鼓。
跨过半尺高的门槛,进入衙门,才行了十几步,这时出来一个衙差拦住去路:“来者止步,告状先敲鸣冤鼓,再递状纸,闲人莫入。”
阿仁往无忌身前一挡,从包袱中拿出敕牒一亮,喝道:“放肆,此乃巴东县新任县令,速去禀报。”
衙差快速往敕牒扫了一眼,赶紧施礼,转身跑向内衙。
无忌四下打量了一下,前面就是正堂,正上方也有一牌匾,上书“亲民堂”三个大字,两侧柱子也有一副对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连续看到这两副对联,有点意思。无忌正在品味,一个年近半百身着青色官服的老者带着两位官员匆匆赶来,走到无忌面前,举手一拱道:“当面可是新任巴东县令百里无忌?”
无忌回礼道:“正是。”
老者说道:“某是本县县丞田知全,现权知县事,请百里县令出示敕牒,让某查验。”
阿仁上前递上敕牒,田知全仔细查验完毕。
递还之后方才正式见礼:“下官参见明府。”身后两人一齐施礼。
“某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本县县尉熊纪本。”田知全指着身后其中一个脸方身壮的青服官员说道。
“这位是本县主薄徐世铭。”想来便是另一个脸略尖身材略矮的青服官员了,此官长得挺有特色,官帽官服略显的有点大,比较宽松。一张尖脸上两条倒八字眉,眼睛到是正三角的。唯一可取之处就是这鼻子长得挺霸气——鹰钩鼻。最引人注目就是左唇角一颗豆大的黑痣,上面居然还长着几根须,只要一说话,须就会随之抖动,让人不自觉地有种抽他一耳光的冲动。无忌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无忌与众人见完礼后,由田知全引入衙门后院。
后院要经过一个扇形门洞,上写着“内宅”二字,进门后脚下一条三尺宽的小石子路通往对面内厅,左右是厢房。最有特色的是,院内中间横着一个猪腰状的水池,小石子路在池上引着一座小石桥,池沿是南瓜大小的卵石砌成。在水池凹形处,建有一个六角小凉亭,一条二尺宽的小路与中间相连,四周种着几颗柳树。
景色诱人,优雅中带着恬淡,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无忌以后的居所。
百里无忌自然住在正堂,阿仁阿义住无忌隔壁,带来的六名亲卫分住左右厢房,安排完毕之后,田知全向无忌禀告道:“明府此来辛苦,先请稍事休息,夜里地方乡绅已经安排好酒席为明府接风。到时下官再来接引。”
“辛苦田县丞了。”
“下官告退。”田知全带着县尉主薄施礼而退。
蜀味居。
绝对是巴东最好的酒楼了。
说是酒楼,有名的不是酒,而是以巴蜀菜肴出名。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微服私访时路过此地,曾在此楼上喝过酒题过字。
“蜀味居”三个字据说就是他的墨宝。
当然,这是传说。
无忌是不信的。
蜀味居离县衙门很近,步行了一刻钟就到了。
田知全在前面引路,无忌只带了阿仁阿义前往赴宴。
听说新任县令到来,酒楼掌柜亲自出来迎接。
引着无忌登上二楼,送入雅间。
雅间里已经站满了人了,大概有十多个,分成两排,一个个衣着光鲜。
无忌大略地扫了一眼,雅间够大,放了五张方桌,呈梅花状。
田知全为大伙引见道:“当前就是新任巴东县令百里无忌。”
大家伙赶紧一齐向无忌行礼。
无忌面带微笑,从容拱手转了一圈:“谢谢各位乡亲父老设宴款待,本县愧领了。”
接着田知全为无忌介绍那两排巴东本地的乡绅。
由于人数众多,无忌一下子记不住,但让他印象深刻的有两人,分别是左排第一位的朱氏族长朱彭亮和右排第一位的蒋氏族长蒋季良。
说来有趣,巴东县因长江穿插,一分为二。便有了江南江北两大势力之争,这两位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朱彭亮为江南,蒋季良为江北。
无忌自然与县丞田知全县尉主薄合坐一桌,酒过一巡。
朱氏族长朱彭亮上来敬酒:“百里县令请了,朱某是个粗人,但凡今后有用得着某的地方,吩咐一声,某甘为驱使。”说罢将酒一饮而尽。
百里无忌含笑回应:“本县初任,还有待朱族长支持。”浅酌一口,无忌心中暗忖,此人还真的是应了他的姓氏,肥头大耳,眼如铜铃,年近五十,说话倒也直爽。
酒过二巡,蒋氏族长蒋季良也上来敬酒:“百里县令少年大才,荆,归,峡三州谁人不知,如今荣任巴东知县,老朽代江北儿郎恭请百里县令前往江北巡视。日后县令但凡有令,老朽必全力以赴。”蒋季良言完,也是一口饮完杯中之酒。此老身着麻衫,清瘦白须,很有一股文人的雅意。
无忌不想厚此薄彼,依然浅酌一口:“蒋老好酒量,某不敢有违长者之意。日后定当去江北看望蒋老。”
酒过三巡,无忌与众乡绅酒足饭饱之后,尽欢而散。
回去的路上,百里义说道:“大郎,这酒太没力道了,和咱们的醉仙酒根本没法比。要是在巴东也开个醉仙楼就好了。”
一边说一边咋吧着嘴。
百里无忌说道:“巴东怎么能和江陵相比,地少民稀,在这里没有几个能喝得起醉仙酒,汝若真想喝,日后让护商队送些来便是。”




代周 第二十三章 团结军残部
第二天清晨,无忌正在院外练拳,衙差前来相请,县丞田知全、主薄徐世铭有事禀报。
无忌整理了一下,换上官服,来到前堂。
三人见礼之后,田知全开说道:“百里明府,下官先介绍一下巴东县民生情况。然后徐主薄再向明府禀报衙内各项收支。”
“田县丞,请吧。”无忌点了点头。
“巴东县,有民一万八千六百户,其中江南九千五百户,共设九十五个里正;江北九千一百户,共设九十一个里正……。”
百里无忌突然问道:“田县丞,本县粮田一亩(注7)产量多少,税率多少?”
田知全略一思索,回答道:“本县上等田亩产二石(注8);中等田亩产一石五斗;下等田亩产一石。田税分别为八抽一;十抽一;十二抽一。”
主薄徐世铭则简单地禀报了一下目前县衙还有多少粮,还剩多少钱……。
听完两人的汇报,已近中午时分。
正要散去,忽然一个衙差进来禀报:“禀县令,城北团结军校尉于存忠求见。”
无忌闻言一愕,问道:“团结军?田县丞,本县有驻军么?”
田知全答道:“是的。”
前大王高季兴年间,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那时,归州境内与前蜀、后唐、楚争战不止。高季兴便在巴东设一边军,辖兵五千。后因战事平息,驻军也渐渐撤还。至高从谆时,驻军已减到一千二百,并转为由归州刺史辖制。
百里无忌心中一动,点头吩咐衙差:“快请。”
田知全苦笑着摇头道:“明府,怕又是来催要粮食的。”
还未等无忌开口,一戎装汉子已快步冲入堂内。
“某,团结军都将于存忠见过百里县令,有礼了。”
团结军都将属府军,官居七品,与县令正七品同级,但文武官系不同,不是无忌的下官,属州府直辖,故也无须尊无忌为上官。
于存忠年约四十,方脸络腮,顾盼之间有一股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
无忌还了礼后,说道:“于都将找本县有何事,请坐下说。”
于存忠也不客气,在堂下找一座位,坐下说道:“百里县令,某麾下千余儿郎嗷嗷待哺,望县令火速拨粮。”
无忌不解地问道:“田县丞,驻军军粮当有州府拨发,不该是本县供给啊。”
田知全苦笑着,无奈地摇头说道:“明府有所不知,当初团结军确有州府拨给,与本县当地无关。但自从战事平息边军大部分回撤,如今留下的团结军的补给就是当地自筹了。”
“衙门粮库中可还有余粮?”无忌问田知全。
“供养千余兵士,一月至少需要四百石粮食。本县弱贫,自上任县令卸任至今已经三月,三月中下官已经将粮库中余粮尽数拨给于都将了。如今旧粮已尽,新粮未收,除了衙门内日常供给需要的五十石粮食外,哪还有余粮。”
无忌转头望向于存忠。
“这某不管,某只知道军中无粮,当找尔等父母官解决。不然一旦士兵饿着肚子,怕要惹出什么乱子了。”于存忠撒起无赖来了。
嘿……,看不出这五大三粗的汉子还会来这无赖架式,无忌觉得有趣。
但缺粮事实摆在眼前,必须马上解决,不然真激起兵变,那罪可不小

“田县丞,不知官仓……”无忌才说出口,就被田知全打断。
“明府,万万不可,官仓封存,一旦私自动用,可是谋反的罪名啊。”田知全急了,心想汝是上边有人,谁不知道你爹是归州刺史,岳父是大王的亲弟弟。这罪名到头来还不是让咱几个顶黑锅。于是坚决地反对,想都别想。
无忌也知道这条路行不通,可眼下不是没辙了吗?
正在这时,无忌看见主薄徐世铭冲自己眨了眨他的三角眼。暗忖,莫不是他有办法。
于是,百里无忌对于存忠说道:“于都将暂且回去,本县新任,需要与衙中诸位商量一下,明日给汝答复,可好?”
于存忠知道此事棘手,回答道:“如此,那某就回去了,明日某再来。”施了个礼出衙门去了。
无忌见其离开,转过头来问主薄徐世铭:“徐主薄难道有办法解决此事?”
徐世铭笑道:“明府,解决此事并不难。只需要一个字——借。”
无忌追问道:“借?向谁借?”
徐世铭道:“明府,昨晚向明府敬酒的那两位族长,哪家没有几千石存粮?借上几百石粮食那当非难事。明府新任本县县令,首次开口,必不会拒绝,等到粮食收成时还他们便是。另一边,明府可致信归州刺史,请州府拨点粮食,以救燃眉之急。”
这狗东西,原来是想我撕下面皮去求这两个土乡绅啊。还把主意打到我父亲头上。无忌不禁腹诽着。
不过虽说不甚光彩,但也不失一办法。咦,田知全在一边偷乐,这两老东西肯定是商量好了阴我一道,欺负我年少新任县令。
无忌正容道:“此策可行,田县丞汝持本县书信去朱氏借粮,徐主薄汝持本县书信去蒋氏借粮,此事就交给二位了。”
留下两个呆如木鸡的老头,无忌施施然回后院去了。
第二天,田知全和徐世铭完成各五百石的借粮任务回来交差。
还别说,那二位族长真给面子。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刚上任便欠下这份人情,日后拿什么还呢。那是日后的事,暂且不管。有了这千石粮食,也能支应团结军二三月了。
晌午时分,于存忠就来要粮了,估摸着吃饭时间到了,就在这当口来到堂内。
见众人都含笑看着自己,心知事情必已有了眉目,这厮也觉得有点不意思,吞吞吐吐地开不了口了。
无忌说道:“于都将,粮食之事某已经帮汝解决了。这千石粮食可是拿某拿颜面借来的。汝与田县丞自行交接,每月按时领取。”
田知全和徐世铭在边上脸色有些不自然。
于存忠涨着红紫的脸说道:“某代千余儿郎谢过明府了,今后明府但有所命,某定当遵从。”
这痴汉改口得挺快,谁说猛汉没心计,想当年张翼德还穿绣花针呢。
于存忠与徐世铭办完交接走了。




代周 第二十四章 齐已仙逝
回到后院,无忌坐在小亭内静思。
这年月最要紧的还是粮食啊,没粮啥都做不成。
虽说无忌这六年间存了不少粮食,但还不到用它的时候,况且,护商队千余人也需要补给。
无忌转头问阿仁:“阿康走了多久了。”
“算日子已经过一年半,快两年了吧。”阿仁答道。
“这么久了,想来是时候回来了吧。”无忌自言自语道。
该给父亲写封信了,这团结军应当掌握在自己手中,虽说是支残军,但毕竟是行伍老兵,顺便问问州府粮草是否宽裕,可否拨给一些。无忌暗忖道。
一刻钟后,无忌吩咐阿义道:“阿义,你马上带我的书信亲自送去给我父亲,速去速回。”
次日,有个江陵来人找上衙门,指名要见百里无忌。
无忌来到衙门前,看见门外站着的竟然是魏?,霎那间,无忌心中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
连忙招呼道:“魏?,汝不在龙兴寺侍奉大师,怎么跑来巴东了?”
魏?上前哽咽道:“子青,师父他……仙逝了。临终前嘱咐我把这车书籍送与子青,并让我前来投奔子青。”
无忌闻言心中一痛,这魏?比无忌年长三岁,打小便常与自己还有百里仁等人一起玩耍,他的师父齐已乃江陵龙兴寺的僧正,与梁震是诗友,一身所学令人叹为观止。
自从无忌拜为梁震门下,经常随梁震去龙兴寺饮茶对诗,甚为熟悉,而齐已也经常指点无忌学业,故被百里无忌尊为半个师父。
无忌连忙拉着魏?的双手,陪其落着眼泪,安慰道:“魏?宽心,便在子青处安心住下。”
魏?陆续地将齐已生前身后事向无忌简单叙述了一下。
齐已死时已七十有六,也算是高寿了,临终前一直念叨着他以前写下的诗词文作要有个去处,梁震在边上建议他送与百里无忌,他想了想便同意了。
而对于魏?,齐已和梁震都建议去投奔百里无忌,二人本来就相识相知,如今正好能在一起有个照应。
齐已死后,魏?和众多同门将齐已留下的诗词残篇整理成册,取名“白莲集”,共八百一十篇,便是魏?身后那车物事了。
魏?此人,自小便聪慧绝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最为让人佩服的是他的预测占卜能力,小时候,百里无忌带魏?百里仁等人常去军营玩耍,多次遇见赛马,魏?每猜必中。更奇的是,唐天成四年,大王高从诲与楚为澧州争战,出兵前魏?便对齐已和梁震说,荆南军必败,结果果如魏?所料。
安排魏?伤透了无忌脑筋,这魏?虽然博学,但师从齐已日久,性情恬淡,且不通武事,不擅兵戈,只能用以文事。
最后,百里无忌只能让人将魏?住处安排于自己卧室边上,任文书一职,倚为幕僚。
魏?对此安排也很满意,打小便随性情平和,甚少与人争斗。如师父还在,以为这一生便是煮茶、吟诗、种花般过活,如今师父故去,投奔百里无忌,对于无忌,他自小便与之亲善,能任文书幕僚确是合了自己的心意。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天过去了。
县令的日子其实很轻松,当然是没有什么案子或者什么事件发生的情况下。
无忌的生活很有规律。
早起练拳,然后吃早饭,再去大堂坐坐,和田知全徐世铭聊上几句。到是很少见着县尉熊纪本。吃了中饭,带着阿仁、魏?穿着便服四处闲逛,美其名曰微服私访。晚上就更是无所事事,闲得无趣之极。
晚间,百里仁报告说,得到情报,巴东县衙中有人与江陵府有联系。
无忌知道,荆南总共只辖三州之地,各地县衙中安排眼线实属正常,若是无忌只想做个县令,那也就相安无事了,但无忌若想做点事,那必须将眼线找出来,虽不至于说杀了他,但至少能防着点。
这天午时。
阿义从秭归回来了。
带来了无忌父亲的回信和一封给团结军于都将的火漆密封的札令。
百里元望在信中说道:“为父知道汝心中所想,但归州乃至荆南,皆无可能与周围藩镇抗衡。汝当牢记梁公的告诫,万事谨慎为先。巴东县所驻团结军已为大王所弃,其补给如今亦不在州府所列之内。或就地解散为民,或整编为巴东乡兵保境安民,汝可自行处置。但人数不得过多,过之刚引大王猜忌,切记。粮秣为父帮你准备了一些择日运来,先解燃眉之急。”
无忌看完信,大概明白父亲的意思,这团结军已经是被大王遗忘了的一支残军,原本的归州刺史想来是看在它守卫归州这么多年,起了恻隐之心才私下发给了粮秣。
父亲想来知道自己想手中掌点兵权,故信中含糊其词,不然,团结军下场估计只有一个,就地解散。若要保全团结军,粮草确实是棘手问题,这个时代中,粮食就是军队,各地藩镇对粮食的控制相当严格。无忌六年间通过护商队躲躲囤结粮食,到现在也不过五千余石。也就能保证千余护商队两年多的口粮。
更重要的是无忌官职是县令,身为文官掌兵权是为大忌,何况大王心中已有芥蒂,如何是好呢?虽说天高皇帝远,归州刺史又是自己父亲,但刚一来就近不及待要整编团结军,总有点吃相难看之嫌。
1...56789...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