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耶律德光问道:“你为什么入朝前来觐见啊?”
冯道答道:“老子(当时是指老东西的意思)无城无兵,怎么敢不来?”
耶律德光继续问道:“你是什么老子?”
冯道答道:“臣是个无才无德的愚蠢白痴老东西!”
耶律德光闻言大乐,便任他为太傅。
过后又问道:“那么现在中原已经混乱成这个鬼样子,老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啊?”
冯道答道:“如今的中原,即使佛祖转世都救不了了,也只有皇帝陛下才能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契丹的残暴举措,使他能在暗中保护汉族士人。
契丹北撤时,他与晋室大臣被随迁至常山,见有被掠的中原士女,就出钱赎出,寄居在尼姑庵中,以后为她们寻找家人领回。
耶律德光死后,刘知远率汉兵起来反抗契丹军队,驱逐了辽将麻答,冯道等到战地慰劳士卒,军心大振。失地收复后,冯道又选择将帅,使军民安定。
于是,刘知远任冯道为太师、中书令。
可如今,冯道却出现在了金陵府的街道上,还率领了如此数量的车队前来。
“他究竟想做什么?”百里无忌正问徐世铭。
徐世铭答道:“回禀大王,冯道说要归附大王。他所带的车中皆是未完工的雕刻古籍,说是要献给大王。”
百里无忌自然明白,这是所谓的见面礼吧,可他不明白的是,冯道一个后汉太傅,来归附一个藩镇国,他究竟想干什么?自己封他个什么官才合适?
这个问题自然徐世铭、孙光宪都无能为力。即使将徐、孙二人的相位给他,藩镇国的相位哪有后汉的太傅来的荣耀。
徐世铭道:“大王,臣以为冯道此人既然能任六朝丞相而不倒,自然有他过人之处,若大王为官位为难,臣可让贤。”
孙光宪不同意,说道:“大王明鉴,非臣贪恋相位,臣以为冯道此人不可取,如此阿谀奉承的小人,怎可为大楚丞相?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况且又事辽国,如此谄媚之人,大王应当逐之。”





代周 第一百二十二章
徐世铭说:“孙相此言差矣,冯道事辽不假,但孙相应该听闻冯道奉命赴辽,而执意南归之事吧?”
百里无忌有了兴趣,说:“徐相说说,是怎么回事?”
徐世铭开始叙述冯道的轶事。
先说了个趣事。冯道为相时,曾使人读《老子》,自己躺在床上听,那人开卷后,发现书中第一句中“道”字犯相公讳,于是将“道可道,非常道。”读成了:“不可说可不可说,非常不可说。”
当年石敬塘向契丹称儿,每年都要向契丹进贡,这一年,石敬塘命冯道出使辽国行礼,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
冯道毫不犹豫地领命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
当时,冯道并没有参预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卖国勾当,他说这样的话,只是他滑稽多智,浮沉取容的一贯本色。
因为石敬瑭为了取悦于契丹,认为只有冯道才能充当使者,已经下令说出了“此行非卿不可”的话。虽然还说了“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只是假惺惺表示关怀。
老于世故的冯道自然明白自己的处境,索性表示得心甘情愿。
到了辽国后,耶律德光曾派人劝冯道留下,冯道回答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皆为臣,岂有分别哉!”话说得很漂亮,实际还是不愿留在契丹。
冯道把契丹的赏赐全部卖掉,得来的钱都用来买柴炭,四下对人说:“北方严寒,老年人受不了,只能备着。”似乎作了在北方长住的打算。
当耶律德光同意他南返时,冯道又三次上表要求留下,被耶律德光拒绝后还拖了一个多月才上路,而且在路上边行边歇,磨磨蹭蹭了两个月才出契丹边境。
随身左右不理解。问他:“别人能够活着回去,恨不得长上翅膀,你为什么要慢慢走。”
冯道说:“你走得再快,对方的快马一个晚上就追上了。逃得了吗?慢慢走倒可以让他们不了解我的真意。”可见他表面上的恭顺只是一种韬晦的手段。
百里无忌听完,对冯道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见徐世铭、孙光宪两相对立,争执不清,百里无忌笑道:“二位不必再争,至于如何安排,见见他,听听冯道自己的意思不就成了?”
于是,如冯道进见。
稍息之后,冯道进来。
马上拜到在地,口中大呼:“臣拜见陛下。”
百里无忌闻言一愕。问道:“本王只是个藩国之王,怎能称为陛下?”
冯道依旧低头答道:“南唐称帝多年,您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了南唐、吴越之地,怎么不能称陛下。”
百里无忌听了徐世铭的介绍,对这老头的胡言乱语有了一定免疫力。
摆摆手道:“老先生不可胡言乱语。起来说话。”
冯道方才起身道:“臣遵命。”
“老先生此来,究竟所为何事?”
“臣此次南下,专为投奔大王而来。”
“你在汉朝已经被封太师,为何来投奔楚国?”
“回禀大王,臣一生任过六任丞相,也任过太傅、太师、中书令,经历十帝。前后合计不过三十一年。臣累了,想投奔大王以安享晚年。”
百里无忌闻言奇道:“老先生此话何意?你又怎会认为投奔楚国可以安享晚年?”
“大王起于小小巴东,占庆州为根基,图谋南楚,至如今灭南唐、吴越,平定吴朝。臣一路观望,如日后天下一统,舍大王其谁?契丹残暴,占据中原而不能治,故只能北返。刘汉起于兵乱。虽有军力,却全无根基,如今高祖一死,其子昏聩,无法内平藩乱,外抗契丹,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如此,臣不投奔大王,还能投奔谁?”
百里无忌继续问道:“听闻老先生此来带有一个车队的古籍,不知道是为何物?”
“回禀大王,此乃臣一生心血,自唐长兴三年,臣报皇帝批准,由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等人任详勘官,李鹗、朱延熙等书写,依唐刻《开成石经》,并和经注合刊,开雕“九经”,《易》、《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和《礼记》,同时刊刻的还有唐代张参撰《五经文字》、玄度撰《九经字样》等书。皆以端楷书写,能匠刊刻,如今已经完成七成,臣投奔大王,正是想在大王的庇护下完成这一盛举。还请大王成全。”
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当时是唐明宗李嗣源在位。
百里无忌听懂了,这老头是不想让这经十五年之久的心血毁于战火之中。这让百里无忌开始高看冯道此人了,虽然他阿谀奉承,又曾经事辽,犯了百里无忌的忌讳,但这不影响他做出的贡献,为后代保留文化的传承,单就这一条,百里无忌都愿意拜他为相。
“老先生有心了,本王允了此请,不知老先生欲官居何职,请明说,本王一定准你就是。”
冯道眯起眼,看了看徐世铭,又看了看孙光宪,笑道:“大王盛情,臣愧领了,但臣年事已高,无足够的心力为大王谋。听闻大王在潭州、金陵都设有学府,臣向往多年,若大王不嫌弃臣年老体衰,便请大王赏赐臣去学府谋一差事。”
百里无忌暗骂一声老滑头,这老头与徐世铭的品性有一拼。一席话之后,百里无忌心中已经不自觉地将冯道与徐世铭相提并论。
明显是欲进还退之策,却让他说的如此煽情。
楚国二相皆在眼前,他自然不好意思当面抢人饭碗。
百里无忌哈哈一笑,说:“老先生不必谦虚,本王允你所请。”
于是,任冯道为参知政事兼任金陵学府院令,准许其不用每日进见商议国事。
徐世铭、孙光宪皆无异议。
……。
丰臣仕旭正在自责、自省,丰臣守仁在一边监督。
因为丰臣仕旭犯了错误,严重的错误,后患无穷的错误。
当然,怎么样的后患无穷他们还不知道。




代周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因为昨天,大垣的巨城经过二年的建造终于建成了。
丰臣仕旭命令全军庆祝此城落成,并赐名为岐阜城。丰臣仕旭心中腹诽,大王连这么个城名都指定,管得也太宽了。
之后,不幸的事发生了。
丰臣仕旭酒后无德,竟然就在这岐阜城城主间与康子成就了一番好事。
今日起来,发现大错已经铸成,无奈之下,来和丰臣守仁坦白错误,以求取得谅解。
哎,要是百里无忌在,想必是一脚踹去,大骂道:“混帐,连扶桑皇女这种怪物你也敢碰,你这是想让老孙家绝后啊。”
可惜,百里无忌不在。
丰臣仕旭虽然不知道其中缘由,但此时也相当痛苦。
他的痛苦在于,未得父亲孙光宪的首肯,竟然在异国行了如此苟且之事。
在丰臣守仁愤怒的斥责声中,丰臣仕旭低下了人前高昂的头颅。
这时,康子进来发现如此一幕,大惊失色。
堂堂摄政,竟然被关白训得象个孙子,这成何体统?
赶紧板脸上前阻止。
丰臣守仁只好落荒而逃。
……。
这天,奈良唐招提寺的住持迦和和尚来访。
丰臣仕旭知道必是自己杀了四国之后,下了禁止全国不准再有新的信徒加入僧门并且国人不得布施给僧人的命令,引得这位唐招提寺高僧坐不住了。
丰臣仕旭让人将迦和和尚请进城主间来。
一位年约四十出头,身材矮小,但双眼有神的和尚走了进来。
“大和尚,所来何事?”丰臣仕旭随口一问。
“小僧不敢当摄政大人的称呼。”迦和和尚施礼道。
“哦?”丰臣仕旭不解。
迦和和尚微笑解释道:“大和尚称呼乃唐招提寺第一代师祖传灯大法师的称号,小僧修为远远不及师祖,怎敢称大和尚。”
丰臣仕旭点点头,伸手作势道:“请坐。住持说来意吧。”
迦和和尚说:“小僧不请自来,是想求摄政大人开恩,取消禁令。”
丰臣仕旭心中自然知道这和尚的来意。但却不想这么轻易把长门受袭的事就这么算了。
“住持想必知道我为何要下这个禁令吧?”
“小僧略有耳闻,此事小僧事先绝不知情,想来有些误会。”
“误会?如果我当时死在海上,不知道住持现在向谁去解释误会。”丰臣仕旭有些愤怒。
“摄政大人息怒。小僧此次前来,确是来向大人赔罪的,还望大人看在唐招提寺师祖传灯大法师与大人一脉相承的份上,放全国僧人一条活路。”
这和尚想必也被逼的没法,不然以唐招提寺的民间号召力,也不至于搬出祖师来哀求。
丰臣仕旭知道唐招提寺师祖传灯大法师是唐朝和尚鉴真。想到鉴真远渡重洋为扶桑带来佛教文化和中医,丰臣仕旭空间终究心还是软了。
“住持不必拘谨,只要你答应一件事,我就取消禁令。”
“摄政大人请讲。”
“住持只要答应,即日起唯我号令是从。我就取消禁令。”
“呃……。”迦和和尚猝不及防,想来丝毫没有准备会提出这么个高难度的要求。
这出家为僧本是脱离世俗,奉官府之令是从,这还出什么家啊。
迦和和尚面有不虞,道:“摄政大人此令。小僧不能从。”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住持请回吧。”丰臣仕旭下了逐客令。
“大人就不考虑全国数十万僧人的愤怒吗?”迦和和尚忍不住怒了,看来泥菩萨也会发火,何况是个和尚。这禁令不除,全国的僧人就没活路了,僧人不事生产,没人前来布施。那不要活活饿死?
丰臣仕旭冷笑道:“住持是在威胁我么?”
迦和和尚强忍愤怒道:“小僧不敢,还请大人开恩。”
“住持有何不敢?我要为死在长门海上的三千士兵向住持讨个说法。我条件已经开出,从不从住持看着办。若是我发现有一处地方僧人不规,我就下令灭了全国僧人。”丰臣仕旭才是真正的威胁,这不,那迦和和尚已经满头大汗。
这祸事来得突然。迦和和尚事先确实不知道那四国僧人怎会去伏击太政大臣,想来也是被那四国城主所迫。
这不管僧人还是百姓,只要招惹上了官非,就象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
但丰臣仕旭心中确实愤怒未平。不说自己险遭毒手,那三千士兵无缘无故的死在海上,总要有人付出代价,而杀死他们的确实是僧人。
迦和和尚怒目相视甚久,最终还是妥协了。
但他也提出了一个条件,“摄政大人如果能答应小僧一个请求,那小僧也就答应大人的要求。”
“住持请讲。”
“全国僧人中至少有一半不是有三师七证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僧人,小僧想请大人下令,规范全国僧人必须经本寺认可,才能称为比丘、比丘尼。”
比丘、比丘尼就是和尚、尼姑的意思。
这扶桑国内,除了唐招提寺这一派,还有一派是扶桑土生土长的“自誓受戒”派,这派僧人不服从唐招提寺的节制。
丰臣仕旭明白了,这和尚是想借官府力量整合派系了。
“住持放心,这事我可以办到,我还会上奏陛下,册封住持大和尚的称号,如何?”
“谢摄政大人。”
和尚走了,丰臣仕旭吁了一口气,只要将全国僧人控制在手中,那国内的统治就会事半功倍,毕竟国内的僧人数着实庞大。
这时,丰臣守仁露出头来说道:“其实你可以将自己册封为大和尚,如此,国内的僧人自然就奉你为尊了。”
丰臣仕旭一声怒吼:“滚,信不信明天我就封你做大和尚?”
……。
丰臣仕旭终于在岐阜城中囤积了八万大军,在甲府囤积了六万大军,并在大隅、日向囤兵八万,如此一来,扶桑全境皆在丰臣仕旭的兵锋威慑之中。
丰臣仕旭其实很为难,你说这人吧总有长大的时候,这数千黑旗军士兵来扶桑已经将近四年,是个男人他总有需要吧,这有了需要就会做出些苟且之事。




代周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京都四周的扶桑女子自然就成了目标,丰臣仕旭只能装作不知道,只是暗中命令丰臣守仁取些钱财给予受害者些许补偿。
心中也想给这些士兵在扶桑成个家,也算有个落脚之地,但大王的计划实施就在眼前,这成了家之后,这些士兵哪还走得起身。
于是命令自即日起,每个士兵一个月只准外出两次……。
宏伟的岐阜城建成象征着丰臣仕旭的权力如日中天。
而此时,丰臣仕旭各产金、银、铜矿产的令制国加紧开采、扩大产出。
丰臣仕旭和丰臣守仁合计了一番。
都认为如今扶桑国内已经稳定,大王的计划到了该实施的时候了。
于是决定,全国开始军备。
四月初五。
朱雀天皇诏令,凡十六至三十岁的成年者,皆需要至岐阜城从军。
一个月后,征集百姓十三万人。
开始训练。
并命令全国所有铁匠铺开始全力制造军械向京都集结。
命令全国港口制造渡海船只向萨摩集结。
……。
三镇叛乱之后,刘承祐一个纨绔子弟哪懂得行军布阵,只是巴巴地望着那几个顾命大臣,希望他们能拿出个好主意来。
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四大腿那是从腥风血雨中滚出来的主,什么阵仗没见过?
商量之后,决定由枢密副使、检校司徒郭威任西征军主帅,全权负责西线战事。
郭威一听自然正中下怀,这世道什么最贴心?兵权!
有了兵权,谁做皇帝那都得让其三分。
有了这主帅的顶子,那天下大可去的。
郭威,十八岁的时候,当地的潞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去应招。李李继韬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
正因为是亲兵,才有了大把被提拔重用的机会。
郭威本身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做为亲兵尽忠职守。
于是。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
郭威年轻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
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
那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开始让着郭威,哪曾想郭威越来越得寸进尺,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不曾想,郭威闻言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
李继韬想啊,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做为亲兵太合适了,就下令将他放了。
郭威春风得意。不料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要说郭威命好呢,跑到哪都是进亲军。
这不,郭威因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
现在更好了,刘知远死时,钦命郭威等人为顾命大臣。
好事成双,才被任命顾命大臣几个月,这三镇一反。
郭威立马成了西征军主帅。
这真得好运来了连城墙都挡不住。半年之内,郭威自己都不知道升了几级官了。
郭威准备先解决李守贞,命白从珂和宁江军节度使刘词出同州从西面、昭义军节度使常克恭出潼关方向从南面,自已率主力从陕州方向从东面,三面合围李守贞。
初四夜里,李守贞派王继勋等率领精锐部队一千多人沿黄河南下,袭击后汉军队的营栅。
王继勋他们在堤岸上挖坑攀登而上,于是进入营栅,放火,大声呼喊,汉军军营里狼狈不知所措。刘词却神色自如,下命令道:“小小盗贼不足惊慌。”率领众将士反击。客省使阎晋卿说:“贼军铠甲上都有黄纸,被火光一照,容易辨认;但众兵没有斗志怎么办!”副将李韬说:“哪有太平无事时吃君王俸禄,有危急却不冒死搏斗的!”举起长矛带头冲锋,众兵将跟上。河中兵将退却逃跑,死亡七百人,王继勋受重伤,只捡了一条命。
初五,郭威率大军来到河中。
刘词出迎在马头前请罪,说:“下官无能,未能攻克敌城。”
郭威却哈哈大笑:“我所担忧的正是在这里。没有你麾下兄弟勇猛善战,几乎被敌人偷袭成功而被李守贞所嗤笑。但是,现在某来了,敌人的伎俩也就到此为止了。”
说完,重赏了刘词。
郭威可不象刘词那么无能,屡攻不克。
他可是跟随刘知远出生入死的主。
亲眼见刘知远怎么收拾了杜威。
于是,他照搬刘知远的法子,下令立栅筑垒、全军围城。
这法子真得太好使了,马上起了效果。
李守贞开始想法突围,结果都被郭威挡回城中。
郭威不急,这身后补给畅通,我就当是来旅游了,在军营中和亲兵们饮饮酒,闷了就出去和士兵们烤烤肉。
手下的将领不明白郭威究竟想干嘛,郭威解释道:“河中是西州大郡,城高池深,难以强攻。我们有的是粮食,坐着慢慢的吃喝,等到城中粮食用尽的时候,军心瓦解,到时我们不战可胜。”
但李守贞毕竟也是从数个朝代更替中混出来的主。
他开始策划偷袭河西郭威的营栅,先派人出去到村里卖酒,有的赊欠白给,不要付钱。
有这等好事,自然深受汉军士兵欢迎,于是汉军巡逻的骑兵大多喝醉。
而让河中城的士兵得以偷偷地进入营寨,营寨几乎失守。
之后郭威下命令:“将领士兵不是犒赏宴饮,不得私下喝酒!”
郭威的爱将李审,终究被河中城的酒喂馋了嘴,次日早晨又喝了点儿酒,郭威知道后,大怒道:“你在我帐下,带头违反军令,让某怎么来统一大家!立刻斩首示众。”
于是,咔嚓一声,人头落地。
可怜一代将领为了一口酒,竟然丢了性命。
不过,自此以后,汉军士兵严守命令,不敢再碰一滴酒。
渐渐地,河东城中粮食没了。




代周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半年过去,这城中已经连老鼠都没了。
士兵因饥饿偷偷杀妇幼吃人肉充饥。
这时,郭威下令开始攻城。
可想而知,这哪还有什么悬念,直接就破城而入了。
李守贞只好带着残部退守子城。
郭威麾下将领都建议趁势打铁,赶快进攻子城。
郭威却笑着说:“那鸟没处逃时还会啄人,何况是一支军队!把水慢慢舀干了再抓鱼,何必要这么性急!”
果然,李守贞绝望之下,带着老婆和儿子李崇勋玩了次火,自己把自己烧死了。
于是,郭威率大军施施然入了城,抓住了李守贞的另一个儿子李崇玉及所委任的宰相陈靖、孙愿,枢密使刘芮,国师总伦等人,押解到大梁,全都杀掉并暴尸街头。
1...6465666768...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