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崛起清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物理教尸
“我,我不跟你说话了,没正经!”丁婉儿感觉心肝跳得厉害,她虽然憎恨包办婚姻,也憧憬西式自由恋爱,但是毕竟她也才没满十八岁,而且和张仁杰不过就认识几天,以前根本没有谈过恋爱,现在突然间被人表白,心里一下子慌乱了,一点主意也没有。
张仁杰也不再说话,骑在马上悠悠的向前走着。前面一辆后面两辆马车离他们都由一小段距离也没听到他说什么,至于这个赶车的车把式是张家的下人老把叔,一路上很少说话,这时候也只当没听见。
“我这是怎么了?”丁婉儿在车厢里捂着自己的小脸想着。“难道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嬉皮笑脸的家伙?不可能!这家伙又冷血又没正经,自己怎么会喜欢这样的人?不过他做事的时候好认真,人也很幽默很会逗她开心,模样长得也不错,功夫还那么好....”
“哎呀,自己在想什么?”丁婉儿捏了捏自己的小脸小声自言自语道。
“婉儿,你说什么呢?”声音这么小,张仁杰还是听到了一点,但是没听清说什么。
“没什么,继续赶你的路!”丁婉儿没好气的回道。
渡过江,众人也就抵达了镇江境内,丹徒县,这里还是镇江的府治所在,道台衙门、府台衙门全都在这里。镇江是一有着三千五百年沧桑的古城,在二十一世纪一直就有城市山林的美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之多,在发达城市中的确少有。这里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曾经是吴国的都城。
一行人下了船脚下便是镇江有名的西津渡,这个渡口可是相当的有名,好歹张仁杰也是个秀才标准的读书人,这里的历史还是清楚的。唐代时期镇江名金陵,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最让西津渡出名的是一首诗----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千年来西津渡的都是喧嚣的,同时也给镇江带来了繁华。随着**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镇江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与上海、宁波、广州一样被西方列强所看重。这里西津渡这里现在最醒目的建筑就变成了英租界的那一片西式房屋,侵略者的侵入,使得镇江率先步入了近代化的历史大潮之中,镇江人民也率先开化了。
张仁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的西式建筑,这在清河县可是没有。不过看着那英租界三层楼的房顶,心里真的是一阵难受,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更多的则是不甘!中国必须强大起来,今后有机会也要将中国的龙旗插到欧洲的土地上去,让他们尝尝这样的滋味!
“哎,发什么呆啊,走啊!”丁婉儿在前面走着回头一望就看到张仁杰在发呆,不由得出声道。
“哦,来了!”他们的几辆马车已经让几位车夫赶回去了,过江的时候马车也不好上船。回头回去,他们再从这边雇佣或者买几辆马车就是了!张仁杰发呆了一下,随即带着张启石等赶上。
十名队员一身蓝色劲装,身后背着洋枪,步伐整齐,让人一看就知道相当不好惹。就是西津渡这边的巡检也没有敢上来询问的。很明显,看人家这架势,绝对是有身份的,一般人哪会有这样精锐的护卫随身保护?!
“啊,到家了!”走过西门大街进入新西门,没一会就到了道台衙门驻地,到底还是官府衙门,还是很气派的,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中式建筑。
隔着还有几十米,门口的两守卫就发现了走在前面的丁婉儿。几个守卫还以为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看,果然是自家小姐。
一个手里立即跑向里面,同时大喊:“小姐回来了,小姐回来了!”
另外还有一个则直接迎上来:“小姐,小姐您可回来了,大人这几天急的不得了,再没有你的消息,我也都被派出去找您了!”
“我知道了。爹爹现在吗?”
“在,在,大人昨天刚从江宁回来,听说是去找了漕运总督正在江宁和巡抚大人议事,咱们大人便去请总督大人让漕标的人马帮着找您。哎呀,自打小姐您的船在洪泽湖忽然不见了之后,大人可真是急坏了!”
张仁杰在一边听着,也知道这丁士诚的确是十分的关心女儿,四处找人帮忙寻找,也没有遮遮掩掩的,连看门的都知道倒台大人着急上火了!不过,这道台衙门也并不严实,有点消息就露了出来,保密措施做的太差了。
丁婉儿也不再管门卫,直接就跑进大门,进了门才回头对张仁杰喊一声:“你也先进来,先到客厅去,一会儿我再找你!”
在这道台衙门口,张仁杰就什么也不是了,要不是丁婉儿这一句话,只怕他连大门也进不去。
“这位,公子,你里面请!就是这几位,还得在外头等等!”刚刚和丁婉儿说话的这守卫客气的说道,小姐的朋友当然不能怠慢了。但是后面这十个明显是护卫,还背着枪,就不能随便放进去了!
“好!”张仁杰点头道。随即又对身边的张启石喊道:“十班长!”
“到!”
“你带着弟兄们去那边的茶馆先等着,我不回来就哪儿也不要去!”
“是!”张启石敬了个礼,随即带着队员奔着道台衙门不远处的挂着茶馆旗号的店子去了。





崛起清末 第三十五章 不爽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道台府邸当然是气派的,这虽然是衙门后院,但也是和前厅是连在一起的。典型的清末房间布局,里面还有几个洋玩意,就比如眼前这个大摆钟。
“事常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张仁杰在客厅里看了一会家具摆设,都是上上之品,随即又看向了墙上挂着的这一副对联。对联中间的一幅画画的是一位渔夫钓起一条鲤鱼正开心的大笑。从这幅画大致也可以看出丁士诚这人功利心应该是不重的,向往着休闲垂钓之乐。但是这时代,清官还有几个?难不成自己预定这老丈人也是个清官?不会吧,看着客厅的摆设,可是值不少银子!
“你便是救我女儿于水火的少年英雄?”正看着对联的张仁杰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出声,立即转身,看到一位身着绸布马褂,中等个子。据丁婉儿告诉他,丁士诚今年不过四十七岁,但是现在看起来却是两鬓飞霜,身形瘦削,白净的脸上皱纹也不少。但长着浓浓的眉毛,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尽显威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上位者才具有的官威?
“学生不敢当。学生张仁杰见过丁大人!”张仁杰砖头看到了这中年人,立即弯腰行礼说道。能来到客厅的,除了丁士诚也不会有其他人。按照规矩,他一个秀才身份,除了见到县令不用下跪,见县令以上官员都是要下跪的。但是张仁杰并不理会这些,要他下跪,除了是面对父母,其他的一概不跪!他的膝盖还没有那么软,不会打弯!
丁士诚不算是个很保守的人,也积极支持洋务运动,但是对于一些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还算认可的,其中就包含这礼仪尊卑。看到张仁杰并没有给他下跪,顿时心里就不大舒服起来。但是听女儿所述说,这张仁杰功劳甚大,对他女儿有恩,这么一次无礼也就算了。
“坐!”丁士诚说了一句,随后自顾自的就在上首坐了下来。
“张仁杰又行了一礼,随即坐下。这时候丁家的婢女过来奉茶,张仁杰也没客气,接过茶碗喝了一口。今天中午过后跑了一下午可是滴水未进,真是口渴了。不知不觉间,张仁杰并没有估计太多这个时代的礼节。
这就让丁士诚觉得,张仁杰此人不守礼,并不是个可造之才。本来还想提携他一把的,但是现在也打算放弃了。要不是女儿央求,自己本来还不想出来见张仁杰的。一个毫无身份背景,又只是一个秀才的读书人,在家里办起了团练,虽然这次剿灭了一股土匪略有功劳,但是也不值得他一个按察使亲自接见。就像是后世的一个普通大学生,就算帮助警局抓住了国家顶级通缉犯,那也犯不上让一个常务副省长去接见。
“你是光绪六年中的生员?那你品评一下这副对联!”
“这是纪大学士的名句,讲的是人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人的确是该如此,但是现下却是不适合!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却不如豪气千秋在,雄风万古存!”张仁杰不卑不亢的回答了一句。
丁士诚不可置否的说道:“志向挺远大嘛,但是年轻人最好还是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才好!听婉儿说,你这次来是想购买洋枪武装你的练勇?”
“回大人,学生麾下练勇五百,枪支却寥寥无几,随剿灭海龙王水匪一股,有所缴获,但远远不敷支用。因此想要过来采购一些枪支,方便报销朝廷!”
“想法不错。现下大清就缺少敢战之士,各地巡检、勇营乌烟瘴气,你们练勇倒还很好。这个我也支持,回头你去镇江府衙找军器局吴总办,他会帮你联系礼和洋行的经理哈里森,你可要直接找他购买。本来你救了小女,这些许枪支我可以调拨给你的,但是毕竟你是淮安府练勇,而非我常镇通海道所属,在者五百支枪不是小数目,因此调拨是调拨不了的。我让帐房支了一万两银子,回头去见的时候就带上吧!”
丁士诚不咸不淡的话,张仁杰也听出意思来了,先是夸你两句,然后,哦,你救了小女并没有往外传他被土匪绑架的事情,我很感激,你要买枪,我帮你,买枪的钱我帮你付了,咱们这就算两清了,以后互不相欠。另外丁士诚在没有了表示,也代表着,你以后不用再来了,也不用再见到我女儿,以后就当做不认识。
“这老东西真会过河拆桥,他就那么讨厌我?!不久没给他下跪吗,真是迂腐脑袋!”张仁杰心里想着。“不想让我见婉儿?怎么可能,我还想娶她当老婆呢!这年头女孩子十七八没嫁人都算有些晚的了,自己要是动手慢一点,回头就该是别人的老婆了。”
“那学生就告退了!”张仁杰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很识趣的退了出来,就这样,丁士诚眼皮也没抬一下。小样,不是救我女儿就能攀上关系的。刚才女儿的表现他也都看在眼里,很明显是对这个小子有了好感。自己可是要将女儿许给老友的儿子,老友的儿子自己已经见过了,知书达理,还在英国留洋了三年,十分叫人满意,这门亲事怎么可能叫一个乡下的小子给搅黄了!一万两银子打发了了事,以后再也不用费神!
从道台衙门出来,张仁杰就一脸的不爽。这也太那啥了,让府里帐房支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塞给他然后就这么将自己给打发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看丁士诚也不像是刻薄的人啊?按理说自己于他家有恩,应该热情接待才是,不至于就没给他下跪他就生气吧。自己好歹也是救了他女儿,就是给他下跪他也不能让啊?!不明白,真是不明白!不过这里毕竟是人家的地盘,衙门里面他也不敢摆脸子,门口早已经候着的帐房递上两张五千两大额银票,他想也没想接过去就走。看样子也是个贪官,这银子不要白不要!
张启石等十名队员一直就在关注着道台衙门门口,一看到张仁杰出来,立即集合来到张仁杰的面前。“连长,你出来了!怎么样,没留你吃顿晚饭啊!”
张仁杰正一肚子气呢,满脸不快的说道:“留个屁啊,人家一省按察使,哪里瞧得上咱们。不过,好歹咱救了他女儿,这次买枪的事情有着落了,诺,他还给了一万两银票!”
“喝,到底是按察使大人啊,出手真大方,一下子就是一万两,连长,这下咱们买枪的钱都够了!”
“是啊连长,这够买四百多条枪了吧!”
“不错!”
“真是不错!”
张仁杰就无语了,这几个脑袋是木头做的,情商真够低的。
“跟你们没话说!走,找个客栈吃饭休息,明天去镇江府衙!”




崛起清末 第三十六章 洋行、买办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张公子,这里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张仁杰便带着十班队员去了府衙。别说,这府衙的公人上班还挺早,跟后世八点上班差不多,他这七点多,太阳升起没多久就有人了。只是不知道里面都是在干什么,也跟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一样,一杯茶一张报纸呆上一天?
别说,人家这还真是不一样,这里是衙门里的军器局,负责常镇通海道各处地方军器调拨的事宜,隔三差五的都有张仁杰这样的团练练总过来想办法或是找门路调拨器械,要么就是花大钱购买。看到张仁杰进来非但没有给脸色,反而热情的很。看张仁杰的眼神,那就是又一只肥羊来了!
不过,里面的这些公人却是失望了,这他们的头头吴总办昨晚就得了丁士诚的吩咐,要他帮张仁杰的事情给办好。按察使大人发话,这一个小小的总办当然得当作像是圣旨一般,虽然没有在门口迎接张仁杰,但是张仁杰进来一报名号,他便巴巴的跑出来了。
“我也猜到这洋行应该是在租界里,但还是有劳吴总办帮忙搭线,你先请!”张仁杰在吴总办的带领下进入镇江英租界,来到了英国怡和洋行的大门口。
“张公子太客套了,其实英国人很好打交道,办事效率也很快,只要银子到位了,你想要的他可以帮你送到家!而且东西的质量也是一等一的好!哎,老唐,好久不见!”正说着,迎面走来一个胖的跟个圆球一样的人,别看对方长得比洪金宝还胖,但是行走速度相当快,几步便跨到了面前,伸出手和吴总办握了两下。
“我来介绍一下,张公子,这是怡和洋行的买办唐绍德先生,怡和洋行在镇江的一应商品购销全都是唐先生负责,要谈价格,订立合同都是唐先生做主。”吴总办热情的介绍着,看来这两人很熟悉,之间应该有不少生意上的往来,或者说,吴总办也给唐绍德介绍过不少生意。两个人是合作关系!“老唐,这艘按察使大人介绍来的张仁杰张少爷!这一次可又是大买卖!”
“欢迎欢迎,张公子气宇轩昂,一看就知道是做大事的人,有什么需要的鄙人全力以赴!”胖胖的唐买办满脸堆笑的说道,这本来就很胖了,眼睛还很小,这一笑起来,眼睛就眯的更小了。
“幸会,唐先生。久仰大名了!”张仁杰也抱拳回道。
“老唐,就让咱们在这里站着吗?不请我们坐坐?”吴总办斜着眼睛问道,对这里熟悉的就跟自己家一样。
“哦,抱歉抱歉!张公子这边请!”唐买办立即作出请的手势!
张仁杰对于买办这个群体并没有什么好感,有的买办进步了,成为了后来的革命力量,但是大部分还是倒退了,成了彻头彻尾的汉奸。在**战争之后,若是没有买办这一中介代理人,西方侵略者不可能侵入中国市场那么深那么广。
可以说买办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买办资产阶级是外国侵略中国的产物,而资本主义到来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中国的农业,轻工业甚至重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一方面买办及买办资产阶级倒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几重原因交织在一起,让张仁杰对买办这个群体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里面。
“吴总办,丁世叔可是说让你介绍一下怡和洋行的总经理哈里森给我认识,对了,唐先生,不知道哈里森经理现在在吗?”张仁杰没有跟着一起进去,在吴总办刚抬脚的时候说了一句。
“这个,哈里森先生现在就在经理办公室,张公子跟我来吧!”唐买办看了看吴总办,随即又堆笑说道。这个公子哥想要见洋行的总负责人,那就让他见呗。“张公子,我要提醒你一下,这哈里森经理可不会说中国话,你这....”
“没关系,我会英文!”张仁杰随意的说道。特战大队长不少那么好当的,大学期间就学了英语,后来在部队上还学了德语和法语以及小日本的语言,加上自己的母语,张仁杰会五国语言,只是由于海上用英语、日语的时候较多,这两种语言他很流利,德语和法语就要差不少,但是勉勉强强对话是没问题。
两人听到张仁杰的话,对视一眼后都微微点头,结合刚才张仁杰称呼按察使为世叔,看来这还真是很有来头的以为公子爷。就是一般的公子爷,就算有背景,那可没几个会外国话。
“请,请,请,这边请!”说着这唐买办就更热情了,在中国,到处都讲究一个关系、人情,结交一个有身份有背景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对自己有所帮助!
“笃笃笃!”
“康姆硬!”里面传来一句标准的伦敦强调的英文,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哈里森先生,这位张公子要找您谈一笔交易,还请您亲自接待一下!”唐买办恭敬的说道。
坐在里面办公桌前的一个小老头,大约五十岁的样子,一圈白白的络腮胡子,若是没有这圈络腮胡子张仁杰差一点就把他认成了丘吉尔。在他的办公桌前面还站着一个年轻的英国小伙子,是哈里森的助理,不过看起来岁数比张仁杰要大,大约二十五六的样子。
“很高心见到你哈里森先生,耽误你宝贵的时间了!”张仁杰也是一口标注的伦敦腔说出来,让一屋子的人都有些惊讶的望着他。在中国很少有人能把英语讲的如此好的。
“哦,很高兴见到你年轻人,你的英语非常棒!请坐!欢迎来到大英帝国怡和洋行。”刚一落座,外面的洋行员工便奉上了几杯茶,看来这洋行也是入乡随俗,知道要给客人奉茶。“我们怡和洋行的势力想必张先生也有了解,可以说在这远东最大的洋行就是我们,请问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效劳的吗?”
这时候,唐买办只是对着哈里森和众人点点头,随即就出去了,这种经理亲自洽谈的生意,他是不能在场的,他毕竟不是助理,但是吴总办没有出去,毕竟张仁杰是他领来的,他的全程跟着。
“当然是谈一笔大买卖,不然也用不着我亲自跑一趟不是!这次过来是想向怡和洋行采购一批步枪,数量可能不是少数!第一批就要一千只,子弹五十万发,另外我还想向怡和洋行采购一些机器,总价值大约十万两白银。”张仁杰抛出一个巨大的诱饵,十万两的生意已经是很大的交易额了,不由得哈里森不认真。
现在的外汇兑换比率是一英镑能换四点八美圆,换白银是三两五钱白银。也就是是说,这十万两银子折合英镑就是两万八千多,这可真是一笔巨款了,他这个经理一年的工资也才一千五百英镑,已经算是高收入人群,尽管他还有额外的收入,近三万英镑他要赚差不多十年。
“枪支的事情好办,现在洋行里就有几种步枪的样品,现在您就要看枪吗?那几位现在就跟我来看看吧!哦,对了,请问张先生带了贵国政府的准许文件了没有,我们和你们国家签订过协议,军火武器只能卖给清朝政府以及它的下属机构!”哈里森老头看到张仁杰点头,刚起身,随即又说道。
“当然!”张仁杰回道。“吴总办,这方面文书你带了的吧!”
“在这呢,昨晚上倒台大人亲自批的!”吴总办立即将丁士诚亲笔签名盖印的文书递过去!
哈里森的那个年轻的英国助理接过来看了看:“先生,这是丁道台的批文,完全符合进口军火武器的资格!”看来丁士诚和这英国佬也打过交道,想想也是,这道台衙门距离这里就一公里的路程,挨得这么近,没没打过交道才怪!
“没问题,那现在就走吧!”




崛起清末 第三十七章 军.火交易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哈里森带着张仁杰等一起来到一间样品陈列房,在陈列房的一角有好多种武器。步枪就有七八种,还有两个小箱子里摆着手枪。
哈里森拿起一把步枪介绍道:“这是斯奈德步枪,大英帝国前两年装备的都是这种步枪,现在还有部分军队装备。就是现在你们的清朝军队也装备了不少这种步枪,每支步枪只要十八两的白银,如果你们买的多,我还可以给你们更优惠的价格!”
张仁杰对这种老式的步枪一点兴趣都没有,这都是哪年的老枪了,性能太差。“哈里森先生,就别拿这种老掉牙的枪给我看了,那些新的吧!!”
哈里森笑了笑,继续介绍道:“再看看这一款,这款是马蒂尼-亨利步枪,口径是十一.....”
“停,我说哈里森先生,看来你根本是没有诚意啊,不要老是跟我推销过时的武器,这玩意你们英国军队也都早不装备了!”说着,张仁杰自己走上前在哈里森的左前方拿起一杆枪。
“我就要这种了,第三代马蒂尼-亨利步枪,这玩意在英国也就是去年才正式全面换装吧。嗯,口径零点四英寸,重量四点一三千克,有些偏重。射速较快,熟练者每分钟能发射十发子弹,有效射程八百米。枪机以铰链操作起落式闭锁,枪机后方有铰链,下方靠杠杆支撑并延伸到扳机护圈之下,中指手扳下护圈杠杆可使枪机自然下降而露出弹膛,同时抛出空弹壳,再以左手装弹后,右手中指拉回杠杆,枪机可闭锁。怎么样,哈里森先生,我介绍的没错吧!”
“呵呵呵,原来张先生是有备而来!不错,这是大英帝国军队最新装备的第三代马蒂尼-亨利步枪,乃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之一了。但是我国军队方面也在大量换装,因此数量很少,货源很紧俏,价格也要比其他步枪贵一些!”哈里森一点儿也不尴尬,还是保持着绅士标准的微笑说道。
1...1011121314...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