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崛起清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物理教尸
龚大管事想了想,再调看了一本资料,随即才开口道:“张公子有备而来啊,淮安府安东县驻防守备都司即将调动去扬州,正好是赶上了!不过,这时间这么紧,张公子又指定了地点,这个......”
“呵呵,我明白,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任,银子不是问题,你尽管开价!”张仁杰还真没打探过淮安府哪里有空缺的事情,先前倒是想着,若是淮安府实在没有空缺,就再多花些钱,帮忙调走一个,自己补上。可是现在倒是省了,但是这指定地点又赶时间的,银子必定不是少数。
龚大管事又用小算盘拨打了一阵,随即抬头说道:“除了刚才的花销,一口价,您再补上一万两,总共就是一万八千两,一个月左右应该可以批复下来!”
张仁杰也没什么说的了,这事情就算是成了,一个月的时间自己还是等得起的,不过也不能全信这龚大管事的话,说是一个月,里面哈桑有水分的,一个月左右,到底是左还是右也没有明确,那么也可能是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呢?!
从袖袋里掏出两万两的银票递给大管事:“这件事情还要大管事多费心,这是两万两日升昌记银票和我的印鉴证明,除掉花费剩下的就作为大管事的辛苦费,我的要求就是尽早赴任,麻烦大管事了!”
“哪里哪里,公子太客气了!”龚大管事这一下子可就多得了两千两,他虽然是这里的大管事,可是两千两也是他三到四个月的抽头了,顿时笑的脸上的褶子全堆起来了。
张仁杰刚才递过去的不仅仅只是银票,还有他的印鉴证明。这捐官不少你有钱就行的,还必须要有资格。捐官要有资格,捐纳也要有资格,不但乡邻要具结担保,当地还要给开一个籍贯和清白册。是国子监学生的话,就要国子监出印鉴证明,一句话就是资格的审查要统一,这也是清朝捐纳制度第一个特点,统一管理。
一切事情了了,交割完毕张仁杰就拿到了一张皮纸实收。再过些日子,这皮纸实收,就变成同样是皮纸的官照。拿到官照,自己就可以去赴任了!
龚大管事得了这么大的实惠,殷勤的亲自送张仁杰下楼,在亲眼目睹了张仁杰出门之后,方才感觉自己什么事情好像被他办差了。“小三儿,打探出这些兵是什么来路了吗?”
“回大管事,这些当兵的嘴巴严实的很,没说自己是哪里的兵。但是小的肯定,这一定是那种很厉害的兵,那个什么词来着,哦,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书的人说的,令行禁止啊!这个张公子绝对不是一般人!”刚才引张仁杰上去的那店小二回道。
“你小子挺有眼力劲啊!”龚大管事夸了一句。
名叫小三的小二堆起笑脸:“这还不算跟大管事您学的嘛,不过小的肯定的是,不是本地人,口音像是北方的,但是又不太像!”
“他是江苏淮安府的,行了,你去忙吧!”龚大管事吩咐着,随即自己也拿着银票以及张仁杰的印鉴证明往对面的捐局去了。他能在这里做大管事,那也算背景深厚的,先前找张仁杰开价一万八千两银子就已经是往高出开了,张仁杰还多给了两千两,虽然这些大头还得是捐局的官老爷们抽走了,他们也能喝些汤水。
不过,他在观察了张仁杰以及其身边的护卫之后,觉得自己有必要出一把力气了,他现在就一个感觉,感觉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年纪轻轻如此老脸沉稳,加上背景好像也不一般,未来不可限量,钱既然已经收了下来,花花轿子众人抬,那么接下来就得尽快的把事情办好,办的漂亮,说不准将来还有事情能求到人家头上呢!
想到这里,他脚下速度也变快了一些,进了捐局便直接去找他的侄子,也就是这捐局的捐纳大使。
“连长,现在你就是当官了?是个什么官?”张启石走在张仁杰的身边问道。
张仁杰也不用瞒着身边的警卫班:“这是都司,回头这张皮纸实收就会变成都司官照,咱们最多一个月要调到安东县去,以后安东县就是我们的另一处驻地。”
“都司手底下能管多少人呐,我怎么记得安东县的绿营就只有两百人不到?”
“你去过安东?”张仁杰诧异的问道。
“我婶娘就是安东人啊,我婶娘前年重病去世的时候就是我去送的信,路上还被那什么都司的手下拦住要钱来着,可是我身上没钱,就几个干面饼子。我跟婶娘内侄聊天的时候他说的,那边不像咱清河有巡检,是一个营的驻兵,但是只有两百人不到。”
张仁杰满意的点点头,这条消息对他来说很及时很不错,他倒是可以提前安排一下了。“很好,十班长,记你一功!”
这清廷也真是腐败透顶了,官职随意卖,这军营吃空饷的也严重到如此地步。都司掌兵最少都是三百,多则一千两千也有,但是安东县就只剩下一百多不到两百,想来是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空额给吃掉了!怪不得清廷已经完全指望不上绿营而是只能依奈团练,怪不得湘军、淮军能够崛起,原因都在这里了!





崛起清末 第四十一章 后勤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张仁杰并不用在这里等上几十天等官照下来,只在安庆多等了一天,龚大管事便找到张仁杰,告知张仁杰回家等着就行了,他已经派人飞马京城,将一应手续送往户部、礼部,最多二十天,官照必然送到淮安府去!
张仁杰不得不感慨,果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钱给的足了,这态度,这效率,杠杠的,看来这在每个时代都是实用的!张仁杰当然是没有意见,这时候他正着急赶回去主持训练呢,家里的一大摊子事情没了他可不行,老队员实际上都还没有训练完毕!
回去的路仍旧是坐船,一直到了扬州才改乘马车。这一趟还真是没出乎张仁杰的预料,来回花费了十二天的时间。不过这一趟跑得值得,一个是购买到了军械,二个也买到了官。更重要的是,还给自己预定了一个老婆。
“连长好!”
“连长好!”
张仁杰刚一回到张家庄,训练场上正在训练队列的新队员全都紧急集合,立正敬礼。上百人一起喊出来,也挺有气势的。
“好样的,没有放松训练!其他人继续,一排长跟我来!”说完张仁杰就带着董彪一个人进入了张家大院。
张家庄这边的训练场上集合的队伍总共还是有差不多一百人,但是老面孔打眼看过去也就十来个,看来团练招人的事情已经忙活完了,这些新人看起来还不错,挺精神的。
“少爷回来了!”一路上管家、丫鬟全都一脸开心的跟张仁杰打招呼。实际上自从张仁杰开始练兵开始,他们的日子也好过多了,最直接的就是他们的伙食可是有了大大的提高,以前就是十天半个月难得吃上一回肉,那还是限量的,现在好了,几乎是天天有肉,虽然不多,但总归吃到了不是,这油水也不是以前的饭菜能比的。
“爹,我回来了!”管家张大已经告诉了张仁杰,老爷子就在帐房呢,于是张仁杰就直奔这儿来了。
张有德听到张仁杰的声音,欣喜的抬起头:“回来就好,事情还顺利吧?!”
“都还好不过我并没有去上海,而是在镇江就把事情给办了。”
“哦,难道是因为那丁姑娘?”张有德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事情的始末。
张仁杰竖起大拇指:“爹你厉害,一下子就全猜中了。她爹不是大官嘛,这点小事人家抬手就给你解决了。他给我介绍了英国的怡和洋行,我和洋行经理哈里森谈妥了生意,估计也就是这两天吧,东西就该送到了!”
“那就好,怡和洋行实力很强大,我曾见过他们的一支雇佣军的护卫队。爹以前在军中就只是个书办,采购军需的事情我也没沾过,上次买了二十条枪还是托了老关系,本来我还担心你去上海事情办不成的,这下好了!对了,去安庆也顺利吗?”
“是的爹!”张仁杰笑着道:“事情是办的顺利,可咱银子也没少花,安东县刚好有都司空缺,我多花了一些钱补了上去,想来再过差不多二十天,官照也就送到咱家了,到时候儿子还要去安东上任,爹你这边......”说着,脸上的笑容也淡了。
张有德知道张仁杰担心什么:“嗨,你不用担心我,也不用担心你娘,家里的事情好操持,爹这把老骨头就不跟着去了。再说安东县离咱们这也不远,百多里地,你骑上马快马加鞭一天都用不了就到家了。”
“对了,你来看看这本账册和名单,这是前几天刚刚招募的练勇!总共人数是招了三百八十二人,这些都是通过要求合格的。”张有德递给儿子两本册子,一本是账目、一本是花名册。
张仁杰只是翻看了两页便合了起来:“一排长,你向我汇报一下招募的情况!”
“是!”董彪立即站到张仁杰的面前回道:“回连长,此次招募人数三百八十二人,体能基本上是初步过关,这些全都是本地人,也有部分山阳县人,识文断字的不多,这次总共才不到六十人。”
“这么少?!”张仁杰似乎是高估了这个时代的识字率了,不是每个庄子都由私塾,也不是每个庄子都能像张家这样,家族租来跑去祠堂教孩子认字。
“这还少啊!”董彪抓了抓头皮惊讶的说道。“就这还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呢!”
“接着说!”
“新募之人被分为两拨,一拨八十人留在这里训练,其他人则被送在了武家庄。我留下了一排两个班在这边训练,其他二排三排也都在武家庄。新到的这批兄弟也挺能吃苦的,这才训练三天,队列便有点样子了!”董彪满意的说着。
“三百八十二人!咱们的老弟兄除了重伤修养的,和这新军加在一块,咱们现在是四百六十八人。不错,人数是够一个营的了,等到训练告一阶段,就准备扩编施行新的营制。你小子准备当连长吧!”张仁杰站起来拍了拍董彪的肩膀。
“多谢连长栽培!不,是营长栽培!”董彪大喜,这下自己可威风了,连长可管着一百多人,清河县巡检麾下也就这么多人而已。
“爹,招人的时候每人过来找麻烦吧?”现在人招完了,张仁杰还是问了一下,他走的这十二天,有没有人给他们添堵呢,那个宗泽可是和自己结下梁子了。
张有德摆摆手:“没有,那个卢县令还让胡师爷送来了新的文书,将练勇数目扩大到五百。不过就是来应招的小伙子太多了,有些招呼不过来。”
“哦,有多少人?”张仁杰饶有兴趣的问。
说到这,董彪兴奋了:“连、不,营长你不知道,那场面真是,你前脚刚走兄弟们便去各地贴告示去了,写着两天后在张家庄开始选拔。好家伙,在第三天一大早就陆陆续续的有人赶过来,到了正午的时候达到了小两千人,咱们这便都被挤爆了。清河县十几个乡镇都有人来应征,就是山阳县、桃园县那边也有不少人跑过来。都是穷苦出声,还有很多家里揭不开锅的,咱们这饷银和伙食,再加上咱们的名声,啊呀你是没见到那个场面!”
“董彪说的没错,那天我也被吓了一跳,就是人都招完了,这几天也还不断有人过来问还招不招人。哦,咱家院子里还有五个不肯走的,北边桃源县人,说是家里兄弟姐妹多,跑到咱这讨口饭吃!”张有德插了一句道。
“这个,按照规矩来吧,不合格就不收!这几个人你们考核了吗?”
董彪立即回道:“没有,但是这五个小子每天也一大早跟着跑步,完了训练场不让呆,他就跑到院子里帮忙干活,大管家说他们勤快的很!”
“那,那就留下吧,把他们充到伙房帮帮老马,咱们人多了,伙房人手怕是不足了,现在在家里还可以叫老妈子帮忙,但是以后出征在外,火头军也是必备的。”
“是!”
皇帝不差饿兵,这火头军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后勤的一部分。说到后勤张仁杰已经开始上心了,这次请哈里森帮忙找两个西医就是开始。以后火头军也就是炊事班,医疗队,再加上运送物资的辎重队都必须是要齐备的,不然保障不了后勤,还打什么仗啊。袁绍七十万大军就应为粮草断了,就被曹操五万大军打的溃不成军,人要以史为镜呐!




崛起清末 第四十二章 当官了!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从第一批老兵的训练,张仁杰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这第二批队员的训练就要轻松很多了。老队员对于队列训练早已是熟练于心,操练起新队员们并不是难事,张仁杰对它们用过的方法一样不落的用在了新队员身上,让老队员们很有一种成就感。
不少新队员开始还不服气,但随即便被收拾的很惨,事实上鲜有能够打得过老队员的,毕竟这三个月的加强训练可不是白给的。老队员把队列训练的事情抓起来了,张仁杰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部队建设的事情上来。
部队建设可不仅仅就是抓训练,基本的营盘、物资保障、队伍的编制、奖惩的条令等等都属于部队建设的范畴,对了,其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就是思想教育工作。
这思想教育工作里面还包含了两部分,一个是军事思想教育,还有一个就是政治思想教育。军事思想暂时只能是针对少部分人,但是政治思想工作却是要针对所有人。从两天前张仁杰回到张家庄,便开始给队员们每天宣讲一次,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他们吃的是张家的饭,那就要服张家的管,别人的话全可以当作是放屁。至于和一帮子绝大部分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大头兵去讲什么先进思想那是白瞎了,他们也听不懂,在深刻一点人家能认为你是要造反,说不准就有人去官府把你告了。
张仁杰早就知道自己一穷二白,早就在有意识的培训军官了,先前重点培训三个排长就是开始。从昨天开始,他正式成立起一个军官培训班,集中起文化程度最高的一拨人放到一起进行突击培训。现在他所教的东西不要求他们一定就能彻底理解,但是一定都要闹闹熟记。可是左挑右选,一一交谈,花了一整天时间也就挑出来三十人,这里面还有三个是没达到他的挑选标准,勉强塞进来的。
每支队伍里面不可能全是战斗人员,也还需要几个书办,也就相当于是做文案的秘书。另外一支队伍里面也得有参谋,可是参谋这一块现在还是想早了。队伍里还从没有招过书办,不得已,他只能是继续挖自己家的墙角,直接将自家的两个帐房先生请过来,帮忙处理队伍上的文案事务。
军官培训班是新成立的,三个排长十个班长全都在列,还有十七人则是从识字的老队员和新队员中选拔出来的。接近五百的练勇队伍里,能有一百三十多的识字的人,其中二三十个念过几年私塾,还有两个是念了近十年书,却是连秀才都没有考上的书生。对此,张仁杰已经很满意了。现在他办的是团练,那些一心读书的人是不会愿意来的,毕竟若是搀和到这队伍里来,就是代表着将来会从军打仗。这个时代依旧是重文轻武,很多书生们宁愿粗粮馒头就水继续苦读,以求科举,也不愿意弃笔从戎。
这两个没有功名,读了十来年连秀才都没有考上的书生,一个叫邹世达,二十岁,一个叫何康年,二十二岁。没办法,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们继续读书,同时他们也都成了家,让一个女人养活已经很遭同村人白眼,实在是顶不住压力了,才来参加张家团练的选拔。本来张仁杰定下的选拔标准就是以文化人优先,体能第二,他们俩一来,张有德立即拍板,通过!
张仁杰走的时候跟他们嘱咐过,体能差一点可以通过训练很快提升上来,但是这文化就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提升上来的了,有读书人加入他们都要举双手欢迎。
这三十人就正式成了军官培训班最早的学生,对于他们,张仁杰报有相当大的期望。三个排长已经是带队伍有一段时间了,有缺点也有长处,张仁杰还是要继续大力培养,毕竟是庄子上的人,绝对的亲信。其他人则打算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等过上一个月正式编队的时候再到队伍上做实习军官。未来的排长、连长、营长都得是从这些人里挑选。
张仁杰回来的第三天,怡和洋行的货便到了,时间上正好是半个月,这洋鬼子时间掐的还真准。六百支第三代马蒂尼-亨利步枪,以及五十把史密斯威森三号左轮手枪。子弹共五十箱,五十三万发步枪弹,以及两万发手枪子弹。
原先的老队员已经不需要在每天进行队列训练了,老队员分成上下午两拨,分别轮流教导新军队列训练,空闲的一组就全部到靶场练枪。一时间,连续多天在新建的两处靶场周围就整天的听到砰砰砰的枪声。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新军最容易分心的时候,不少因为这枪声太响了,而是因为羡慕,都想去摸摸枪,当然最好能开两枪就更好了!
但更是因为这样,新兵们倒霉了,一旦有人掉头看向靶场的方向,教官便会毫不留情的一鞭子。然后继续被罚跑圈,连续几次惩罚下来,新兵们倒是学会了听从命令,不再有人受到边上老队员练枪的干扰。
“请问哪一位是张少爷?”训练场外,有两人正在叫唤着张仁杰。
“我就是,你是哪一位?”已经是傍晚,训练场上的训练也已经要结束。这时候张仁杰听见有人喊,立马从训练场上下来,同时对当先一人问道。
“小的给张都司大人道喜,大人您的官照以及官服都下来了,就在这里,您现在就是大清淮安府安东县驻防都司,恭贺大人节节高升!”
“你认识我?!”张仁杰奇怪道,他的的确确对眼前这人没印象。
这人回道:“小的是安庆捐局一小跑腿的,龚大管事送您回淮安的那天小的见过您。大管事对您的事情十分上心,通报了龚大使之后,亲自指派小的飞马奔赴京城,手续办齐了之后小的便马不停蹄的到您这了,这也是龚大使和龚大管事的吩咐!”
“多谢你了,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先到庄上歇歇。十班长!”
“到!”
“带这位兄弟去饭堂用饭,我一会就到!告诉大管家,拿五十两银子过来给他!”后面一句是贴着张启石耳朵小声说的,并没有别人听到。
讲完之后,张仁杰也随即转身,对着训练场上喊道:“全体都有了!立正、稍息!今天的训练到此结束,准备吃饭,吃完饭一个小时洗涮随后进行各自的任务!”
训练结束,队伍开始排着整齐的队列前往饭堂,吃完饭他们就得立即排队大水冲个澡,然后迅速把衣服洗了晾在营房外面,随后休息一小会,该去识字的识字,该上训练班的就上训练班。
这两个安庆来的官差被眼前的一幕给看呆了,他们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的兵了,湘军、淮军、绿营、巡防营、巡检等等,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和眼前的这支队伍相提并论,即便是人数不多,也足以见其精锐。什么叫做令行禁止啊,这就是了!
张启石领着两人先去饭堂用饭了,张仁杰拿着手里的包裹,从中拿出自己的官照,呵呵一笑:“自己这就当官了?!这好歹也相当于后世一个团长了!”




崛起清末 第四十三章 营制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安庆来的官差本来还对张仁杰只安排他们和大头兵一起吃饭感到不满,但是看到张仁杰自己亲自坐到他旁边陪着一起吃的时候,一点小小的不满顿时也就随之不翼而飞。加上吃完饭大管家送上的五十两银子,两人顿时眉开眼笑,洗洗涮涮的休息去了,赶了这么大半个月的路,的确很累人,但是有了这几十两银子的上赏钱,那么幸苦点也值得。
张仁杰回到晚上到家,张有德等一家子人便迎了上来,就连住的不远的二姐、二姐夫,三姐、三年姐夫全都到了。本来张仁杰是对这身官服没什么兴趣的,后世旅游的时候皇袍都穿过,一品大员的麒麟服也穿过,这一个都司正四品武官的禽兽服他真是看不上,张仁杰一点也不稀罕。
没法子,一家人强烈要求穿上看看,张仁杰只得立刻去换装。一套蓝色底胸口绣着一只大老虎的官服穿好再带上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制成的顶戴走出来:“怎么样?”说着走了几步。不过确实是不习惯这穿戴,感觉相当不舒服,有点像是电影里演的,被捉鬼大师林振英干掉的僵尸!
“很好,很好!”
“小弟厉害!”
“我儿也当官了!”张吴氏高兴的落泪,双手还不住的在张仁杰身上摩挲着。张王氏以及两个女儿都过来安慰:“姐姐这是大喜事啊,阿杰出息了!咱们张家也会越来越兴旺!”
“是啊娘,二娘说的没错,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我高兴,高兴!”
“小弟啊,你看你三姐夫我也是识文断字的,整天就是打理个酒坊也不是个事,你是不是帮三姐夫安排个事情做做!”旁边的三姐夫也才二十六岁,没有功名帮助张家打理酒坊,看到张仁杰当官了,这也动了心思。
他一开口,边上的二姐夫也开口道:“是啊小弟,你说亲不亲一家人是不是,好安排,四逆散也给我们安排个什么小官当当?!”
“你们瞎掺和什么?你们能吃得了苦吗?要是能像训练场上的士兵一样能吃苦,我就做主答应了。”张有德听到这来气了,他也是在军队里呆过的,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须从上到下都得不怕苦,这一点,自己的两个女婿都做不到。见不能扛,手不能提的。
张仁杰制止道:“爹你别这么说,两位姐夫做生意不是很有一手嘛。二姐夫、三姐夫,现在在队伍上是没办法安排你们,但是要不了多久我有事情要你们帮忙。这么说吧,我有把握在三年时间里,让你们也都腰缠万贯,但是你们必须都听我的。”
1...1213141516...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