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龙夺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凤鸣岐山
“哦。”老门头点了点头道:“您等等。我这就给您通报去。”
:..+.姑丈该怎个说话。老门头去后没多久,一个中年妇女就冲了出来。双眼含泪,语带哽咽地问道:“你是小山。你真的是小山吗?”
小山是思道的小名,这世界上能知道这个小名的就只剩下姑母这么一家了。思道毫不怀疑面前这个中年妇女就是自家的姑姑,深深地拜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红布包儿。解了开来,露出一支凤头钗,语带激动地道:“侄儿见过姑母。”
那支凤头钗正是两家定亲的信物,原本就是金家的祖传之物,这中年妇女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支凤头钗地真伪,顿时抱住思道大哭了起来:“小山,小山,你总算来了,可怜你父母走得早,这些年苦了你啊……”
饶是思道一向从容淡定,到了这会儿也哭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两人好一阵抱头痛哭之后,姑母领着思道进了房,边走边说道:“你姑父今儿个当值,要晚上才能回,小山这一路辛苦了,先好生歇息一下,等你姑父回来,大家再好好聊聊。”
.:.情,可这会儿也不好开口,只得跟着那个白发老仆自行到房中安歇,不过心里头却不免有些奇怪——竟然没有看见表妹来打招呼,按理说表哥来了,当表妹的总得出来见上一见,避嫌也不是这么个避法。
天擦黑时分,当值的金乘风总算是回了家。思道跟随着白发老仆到了大堂,远远地就看见一身官服未除的金乘风正乐呵呵地坐在大堂上,忙急走几步,上前拜见:“侄儿小山,给姑父见礼了。”
“好、好、好,小山来一趟不容易,就在这多住几天,咱们爷俩也好生亲热、亲热。。”金乘风伸手扶起了思道,乐呵呵地道:“来、来、来,先用过膳,一会儿再好好叙叙。”
菜不多,也
荤两素,酒也一般,人就金乘风与思道两个,慢慢随意地聊着天气之类地废话。思道心中地疑惑越来越深: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见着表妹,而姑父只字不提婚约的事儿,难道……
.=..重,那饭菜就更用不下去了。好容易熬到饭后,思道寻了个话题地空子,试探性地问了声:“姑父,怎没见着表妹?”
“啊,你表妹,嗯,你表妹这两天到亲戚家去走走,过几天就回来。”金乘风的话里带着丝慌乱,思道乃精细到家之人,一听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跷,心中猛地一沉,默默了良久道:“姑父,侄儿此来是打算来接亲地,侄儿与表妹的年岁都不小了,侄儿想……”
金乘风打断了思道地话,笑呵呵地道:“好、好、好,成婚是人生大事,好,好,好”
金乘风满嘴的好,就是不说好在哪儿,也不提啥时让思道接亲。到了这会儿,以思道得精明哪会看不出金乘风早已变了卦,再联想起这宅子中没有表妹的身影,甚至连闺房在哪都看不出来,又如何不知这门婚事已经黄了,心里头不禁有些许地失落,些许的气愤,强忍着心中的痛幽幽地道:“侄儿打算近日内回乡,不知……”
金乘风再次打断了思道的话:“小山远来劳累,还是先去歇息吧,有事明天再议可好?”
._天色已晚,要想找个地方打尖不容易,二来,心中还是存了一丝侥幸的心理,也没有拒绝金乘风的安排,跟着白发老仆回了房,只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静静地躺在床上想着心思儿。
夜很深了,无法入睡的思道索性起身,漫步走到院子中,散散心。金家的院子本就不大,三进院子里就只有四、五间房,思道所住的房间是客房,就在主房的对面,刚走出院子就听到主房内传来一阵低低的咽泣声,听起来像是姑母的哭声,心里头不免有些好奇,左右无人,也就慢慢地踱了过去。
刚走到窗前,就听见姑母低低地哭着道:“……我哥哥一家就剩下小山一个了,若是陷入牢里,怎对得起我那苦命的哥哥……”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秀姑都出嫁了,老夫这也是没办法啊。”金乘风低低地说了声。
.=.已,摇晃着身子,走到墙角,默默地流着泪。他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自己唯一的亲人要如此对待他,悔婚另嫁也就算了,竟然还想着将他送入大牢,这还有天理吗?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思道被主房内的一阵桌椅的响动惊醒了,心中一凛,知道金家不可久留,万一真被金乘风构陷而入狱,那才是天大的冤枉。思道回了自个儿的房,拿起包裹,悄悄出了门,小心地穿过院门,来到大门口,只见门上拴着两根粗大的横木,思道担心拉动横木的声响会惊动金家,也不去开门,在墙脚搬了张梯子爬上了墙头,闭着眼向下一跳。
金家虽不富裕,但毕竟是官宦人家,墙院是破旧了些,可院墙还是很高的,思道也就是一个书生,虽说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可到了底儿也不是那些子武林高手,就这么一跳不出问题才真是怪了——思道的脚生生地折了,一阵剧烈的疼痛顿时令思道昏厥了过去,没过多久又再次被痛得醒了过来,:.:|结成了冰渣子。
.=.的他只有一个念头,离开!走得越远越好。爬着、爬着,伤痛加上寒冷终于令他抵挡不住了,陷入了昏迷之中,只是在临昏迷前,隐隐约约地看见前面来了一队人马,簇拥着一台大轿……
十龙夺嫡 第九十四章风云初动
是不争,不争是争,这话说起来拗口,做起来更难,丝的活计,没有绝佳的身手,等待你的绝对是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什么是争,当然是要争夺大位,如果做起事来违背了这一条,那就是在做无用功;何为不争,也就是别露出你想要争夺大位的野心,至少不能让康熙老爷子察觉到你的野心。
没有功劳,在康熙老爷子眼中就是废才,压根儿就没有上位的可能性。在这个年月手底下没有足够的人手,你啥子事情都别想做到,那你也就捞不到功劳,至少是捞不到大的功劳。可问题就出来了:手底下掌握的人多了,势力大了,那可就要触犯到康熙老爷子的底线了,一旦如此,等待你的绝对是大号的板子,自古以来功高震主或是权势过大的权臣往往没个下场,除非你有本事干掉皇帝,自个儿上位。
康熙老爷子是强权皇帝,绝对不会允许朝中能有威胁到他的人物或是势力,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如此一来,争与不争之间这个度就得把握好了,一个不小心就得满盘皆输。胤祚原本没想着争,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争,不在朝臣中拉帮结派,现如今就算是要争,还是不能在朝臣中拉帮结派,可争是要有功劳、要有能力的,那你就必须做好老爷子交给你的任何一件事,如此才能令老爷子另眼相看。
这会儿落在胤祚头上的有两件事:一是清欠,包括河工、漕运、两江这三大块的清欠工作,河工、漕运基本上算是完成了清欠任务。两江地面清完了一半,剩下地那些过了水灾的府、县,无论如何是完不成清欠任务的,唯一能做的是上奏请求减免当地的税收,先帮这些府、县熬过难关。以康熙老爷子的品性而言,减免赋税的折子不存在被打回票的风险。清欠的事儿大体上是可以算完成了,若是再加上那份火耗归公的折子,清欠之事就算是得了满分了。
第二件事就是河工、漕运地整顿。这件事跟海运折子是关联在一起的,通过海运来代替漕运,除了能节约大量的河工、漕运的费用外。还能顺带整出不少的良田。计划是美好的,可真要实行起来却是阻力重重,这就需要造势,需要拉拢分化那帮子阿哥及朝中重臣;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把水搅浑了,才能乱中取势。凭借手中地筹码一个一个堡垒地去攻打。这也就是为何胤祚要坑老四一把地原因之所在,虽说是阴谋。但真要算起来还是阳谋多一些:
老四接手了清欠的任务,无论胤祚下不下套。他都得去做这件得罪人地事情,即便是由地方开始清欠。最终还是要面对那起子阿哥、宗室的挑战,只是时间地早晚而已。胤祚设的局其实也是阳谋,摆明了阵势让你学。不但让你学,还要告诉你如何去做,当然唯一没有说穿地是该如何面对那些子阿哥的反扑。胤祚这么做的目地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将局势搅乱,以便自己回京时能赶得上趟——回了京,就得着手海运的折子,否则如何谈得上解决了河工的难题,如果局势不乱,也就没了趁乱取势的可能。
胤祚早就交待了刘长鄂注意朝廷的动态,尤其是阿哥们的反应,康熙三十五年最后一夜的那场闹剧发生了不过三天,胤祚就收到了通过飞鸽传书送来的准确消息,这不,立刻召集郭琇、林轩毅开始商讨这件事了。
“先生,以为此事如何?是不是该照计划行事了?”胤祚将送来的情报交到了林轩毅的手中。
林轩毅看完了手中的那张小纸条,沉思了一下道:“火候还不够,得再加一把火。”
“加火?”胤祚微微地一愣。
“不错,可以先将那份火耗归公的折子先递上去,把火再烧旺一些。”林轩毅冷静地分析道:“眼下这个局面,圣上必定会是各打五十大板,清欠的事儿也会因此而停了下来,朝中大臣也会有所调整,局势虽会乱上一阵,但很快就会稳下来,等我们回到京城,估计朝局已是风平浪静,不利于我们乱中取势的计划。若是这份火耗归公的折子上了,朝中必然会掀起大浪,乱局至少会持续到我们回到京师的那一刻。”
“不错,折子是本王上的,那些子朝官无论是反对的,
成的,总得等到本王回到京师才能知晓究竟是怎个道大人立刻六百里加急发出此折。”胤祚笑呵呵地道。
这时代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400、快达到800。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
胤祚当然希望手中的那份火耗归公的折子能尽快赶到京师,至少要在康熙三十六年正月初八开第一次早朝的时候赶到,但此折不是军情不能用八百里加急来传送,最多只能用六百里加急,不过算算时间也能在开朝前一天送抵京师,这便足够了。
春节是过去了,可春天却还没真儿个地到来,京师里昨夜才落了场大雪,天冻得很,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的就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个懒觉,如果身边再楼上个美娇娘子暖被窝,那就更是件美事了。不过此等美事在京城里,只有那些子平头百姓能享受,朝官们却没有这个福气,得上朝,三更就得起,五更就得进宫候着,天没大亮就得开朝议事。
别的阿哥、朝臣即便是上朝也就是三更起了,可四阿哥胤禛却得三更就出发,没别的原因,只为他的宅子在城外,不得不如此。今儿个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第一朝,尽管除夕夜那场风波都已经过去八天了,可胤禛心情依然不好,但也没个迟到或是不去的理,二更就起了,认真地梳洗了一番,草草地用了些白粥就上轿子出发了。
刚进了城门口没多远,就听见前面护卫群里发出一阵的骚乱,原本就心情烦闷的胤禛此时更是心中有火,喝令停了轿,怒气冲冲地问道:“何事喧哗?”
胤禛冷厉刻薄,御下极严,容不得人失误,但凡有个小错失,断没有饶过的理,手下那帮子奴才、护卫没少因小事而挨家法的。大伙儿都知道自家主子最近火气大,都收敛得很,就怕因自个儿不小心得罪了主子,吃排头、挨鞭子,这会儿听到胤禛那略带怒气的声音,顿时静了下来,小半会之后,还是大管家高福儿先醒过神来,靠上了轿子边,沉着声道:“主子,前头有个断了腿的伤者,挡了道,奴才们这就将他抬走。”
“伤者?”胤禛沉吟了一下道:“是什么伤者?”
“回主子的话,看打扮像是来京赶考的书生。”高福儿头前就看过那个倒在路中间的伤者,此刻倒也答得快。
胤禛自幼信佛,满口子慈悲为怀,当然基本上都是口头功夫,那手上却是狠戾得紧,不过偶尔救助些贫苦之人也是做过的,倒也搏了些好名声。这会儿听说是个受了伤的书生,一时起了慈悲之心,吩咐了一句:“来人,先将伤者送回府上,好生照料着,待本王下了朝再问。”
此乃些许小事,自然有手下那帮子奴才去忙乎,胤禛吩咐了一声就令人起轿直奔宫中而去。说到底儿,胤禛也就是当救了头小鸡、小鸭般,压根儿没将这件事儿放在心里头,别说什么回头就问问的话,只怕没个意外,三、五年他都不会记得此事,更何况今儿个早朝对胤禛来说太重要的,是福是祸立马就能见分晓,哪还会将心思用在那个来历不明的受伤书生身上。
胤禛到得早,宫里头这会儿还冷清得很,除了几个在宫里当值的章京、上书房行走之类的中级官员,其他阿哥、重臣们连个影子都没有。胤禛这些天心事重,压根儿就没休息好,今儿个又起得早了些,这会儿倒有些犯了困,跟那些章京们打了声招呼,自个儿坐在朝房内靠墙角的椅子上,歪着头打盹,直到宫里头传来太监们喊“上朝”的声响才醒过神来,匆忙地整理了一下仪容,随着朝官们一道向乾清宫大殿走去……
十龙夺嫡 第九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熙三十六年第一朝终于在众人不同心思的企盼中开朝完万岁,山西道御史何龙令率先出列,一头跪下道:“臣,山西道御史何龙令有本启奏陛下,臣弹劾户部尚书陈廷敬罔顾国法,强行追比,导致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魏亚武、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钱竟鸣等多位官员因无力清欠而被逼自杀身亡,此情此景实有伤朝廷体面,望陛下明察。”
山西道御史何龙令刚说完,京畿道御史郎月明就出了列,同样是弹劾户部官员,不过他弹劾的是户部侍郎济宁,罪名也是强行追比,导致官员自杀。郎月明话音刚落,佥都御史奎续又冒出来了,弹劾的却是胤禛,罪名是纵容户部官员强行追比。这三个御史可不是一个主子的,何龙令是老八的人,郎月明是太子一系,而佥都御史奎续是大阿哥的门下奴才。
这三个御史的背后分别站着一位阿哥,可都不是好惹的主,这么一带头,一大帮子朝官都纷纷出列上奏奏章,全是弹劾户部官员,若是按弹章来算,几乎将户部主事以上的官员都弹劾了一遍,整个户部几十名大小官员,连同四阿哥胤禛全都在案,无一漏网。
望着堆满了御桌的弹章,和跪倒了满地的大小官吏,康熙老爷子气得面色铁青。老爷子一早就预算到今儿个早朝会有一番热闹,也知道户部必然受弹劾,心里头原本打算强行将那些弹章压下去,可没想到这起风波会闹得如此之大,竟然会有近一半的朝臣弹劾户部。如此一来,老爷子原本盘算保户部的想头就算是落空。
康熙是强势皇帝,这没有错,可问题是老爷子一向爱面子,容不得自个儿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这会儿如此多的官员弹劾户部。而且证据确凿,户部地追比也确实狠了些,逼出了人命,虽说是出于公心。可却损了朝廷的脸面,不追究户部的责任是不可能的了,老爷子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个昏君的骂名。
户部是不能不处分的了,可究竟该处分谁,如何处分,那就有个计较了:胤禛身为主管阿哥。板子是绝对要挨地,撤了差使是难免的。虽说老爷子心里头也知道胤禛冤了些,毕竟这么一追比,国库充实了不少,可问题是出了人命案子,胤禛这个主管是脱不了关系的。该打的板子也只能打下去了。
陈廷敬老了,虽说是个能吏,可毕竟岁数大了些。正好借此机会让他致仕回家休养,也算是替罪羊了罢。济宁、王掞都正值盛年,能力出众,老爷子可舍不得出重手处罚,属于得保地对象。户部被参的几个追比太狠闹出人命的小官小吏的,判个流放也就差不离了。就这么着,老爷子当庭就开了金口:
免去四阿哥胤禛户部差使,罚上书房读书半年;免去陈廷敬户部尚书一职,准其告老还乡;调户部侍郎王掞任礼部侍郎一职,调济宁任大理寺少卿;调兵部尚书李天馥出任户部尚书……
康熙老爷子虽然没有宣布追比之事暂停,可换完了户部的几个头头脑脑,这追比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那几个阿哥各自心里头乐呵着呢,若不是这会儿正在上朝,怕是早都放声大笑起来了,不过他们显然高兴得早了一点——老爷子刚宣布完对户部地处罚,立刻调转抢口,折腾那起子阿哥来了:十阿哥胤锇行为乖张,行事莽撞,有失体统,着免去贝子爵位,罚俸半年,着上书房读书一年;迁刑部侍郎向铭山东布政使,迁吏部侍郎阿济福建布政使……老爷子一家伙将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手下的那些个干将都外放了出去,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耳光,不过却没有动到太子一系地人马。
老爷子这么一折腾,快刀斩乱麻,一板子打下去,阿哥们全都被打疼了,大家伙也没心思闹腾了,都盘算着散了朝该好生商议一番得失。可就在这时,司礼太监秦无庸呈上了份刚由票签处紧急送上了的一份折子,却是远在江南的胤祚所上的奏章。老爷子看完了奏章,沉默了半晌,最终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挥手示意秦无庸大声宣读。
原本被老爷子霹雳手段打得有些晕头转向的众阿哥、朝臣们听完了折子,顿时炸开了锅,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俨然忘了这儿是金銮殿,康熙
还在上头坐着呢。一起子官员立场不同,围绕着这法子当庭就吵了起来,浑然没有了朝臣的体面。
索额图、马齐、国维、李光地这些个上书房大臣个个不动如山,面色沉稳,满脸子深思状,这份折子关系太大,在没有研究透彻之前,这些个老狐狸是不会立刻表态的。而那些个次一级地朝官只是彼此吵着却也没人上奏表明自个儿的态度。康熙老爷子瞅了瞅乱哄哄的朝堂,也不生气,只是下令退朝。
朝是退了,事儿却没完,别说那起子朝官们都等着看风向,就连阿哥们也不太摸底儿,闹不明白这老六搞的啥子名堂,都急着先去分析一下自个儿的得失,这不,几伙子阿哥分头各自商议去了。
上书房内,康熙老爷子高坐上首,环视了一下那些个上书房大臣,开口道:“今儿个就议议小六儿的这份折子,众爱卿有话敞开了说。”
索额图身为保和殿大学士,在众大臣中排在首位,这话当然得他先说,这货可是坚定的太子靠山,跟胤祚却是死敌,来上书房的路上就想好了对策,这会儿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毅郡王这份折子实乃误国之言,朝廷原就有定议,火耗不得高于两钱,现如今所收火耗实际已达三钱,本就违了规,既然收归公有,就当充入国库,断没有再分给那些官员的理。为官者当清廉自守,朝廷岂无俸禄哉?”
索额图这话说得慷慨激昂、冠冕堂皇,宛若自个儿就是大清朝第一清官似的,理由还充分得很,不过马齐却有着不同意见,当即出列道:“圣上,臣不同意索大人的观点,臣以为毅郡王这份折子实乃谋国之道,此法谓之养廉银,那起子地方官员没了收火耗的权利,自然断了盘剥百姓的念头,臣以为此法可行!”
国维满脸子沉思状,默默地不开口,眼瞅着康熙的眼光扫过来了,硬着头皮出列道:“圣上,臣以为索大人、马大人的话都有道理,臣恭请圣裁。”
李光地当过地方官儿,深知这份折子的厉害之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会得罪人,索性三缄其口,来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其他几个上书房大臣则各抒己见,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吵得不可开交。康熙老爷子看样子心里头也没个底,听了老半会,心里头烦,挥手止住一众大臣吵吵嚷嚷的争论,令大伙儿分头上折子,让他们跪安散去。
接连数日,众大臣、阿哥们为了胤祚的这份折子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各自忙乎的火热,大体上来说,没啥子油水的官绝对是举双手赞成,油水足的肥官儿则全力反对。
太子、大阿哥一系的人马跟胤祚都有些仇怨,自然是全力反对;老三一伙站一旁看热闹,打算看清楚哪一头势大就帮着哪头;老八一伙子在朝官中的势力最大,胤祚这份折子若是真的实行起来,他们所受的打击最重,只是摸不清胤祚究竟要搞些啥子名堂,也摸不清康熙老爷子究竟是怎个看法,也没敢急着表个态,紧赶慢赶地商议了几天,最终准备两份折子,一份赞同。
一份反对,就等着朝议时看风头;老四胤禛免了差,心情郁闷,自个儿在家里头生着闷气,舔着伤口,哪有心思去理会胤祚的那份折子。
大伙儿忙乎了几天,总算又到了上朝的日子,好家伙,刚一开朝,满朝堂的文武百官可就来劲了,各自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反对与赞成的吵得不可开交,若不是顾忌着君前失礼这么条大罪,只怕流血事件就得演上好几回。康熙老爷子也被这起子朝臣吵得头晕,再说他老人家自个儿也真没拿定主意,这不,大手一挥,下了道旨意——着毅郡王胤祚即刻启程回京。
胤祚通过自己的渠道,早已得知朝中的变动,这会儿早已做好了回京的准备,这不,刚接到老爷子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心里头可是得意极了,立马打点行装,安排好人马,启程回京去了……
十龙夺嫡 第九十六章纵横(一)
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停!打住了,说这是没当过官或是被罢了官的。真要拿着这话来衡量,别说这会儿的官了,即便是历朝历代所有的官加起来,能够不用回家卖地瓜的一只手就能算得出来,可就这么些清官里就真的都是为民做主的?不见得,大体上还是好名声的。
江上来往两张帆,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当然为利的远多过为名的,只要有需求那事情就好办了,为名的咱给,为利的咱也不吝啬,可只有一条,拿了咱的好处,就得办事儿,至少是别碍手碍脚地挡着道,真要是拿了咱好处还叽叽歪歪地扯淡那也成,这会儿乌苏里台正缺人呢,揪你个小辫子,让你尝尝流放的滋味也不是没有办法。胤祚这回可是铆足了劲打算回京大干一场的,该做的准备可是一件没少,这不刚接到康熙老爷子八百里加急的圣旨,立马就发动开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