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龙夺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凤鸣岐山
胤不由地想起胤祚的火耗归公、海运折子等等神来之笔。心中不免有些发酸,叹了口气,想了想道:“水师折子耗资巨大,于国于民无利,且轻启战端怕也是不妥,本王既管着户部,自不能放任银子都投到水里头去。”
“四爷此言差矣,现如今六爷、八爷、十四爷怕是已然达成了共识,即便三爷也因有着海运的份儿。断不会出头阻拦的,若是四爷强自要出头,只怕也未必能挡得住。”唐国鸣笑着说道。
“可是……”胤话说了半截停了下来,摇头苦笑不已---按他的本心实不想将国库的银两拿出来搞水师这个花钱又看不得什么于国有利的项目上,只是又担心着其他兄弟联手整治他。毕竟现如今老十三刚奉旨办事。一切才刚开始,若是几个阿哥联手摆他一道。那结局跟上次清欠怕也没什么不同了。
“王爷不必担心,此事也未尝不是个机会,王爷只需……如此即可,既不得罪人,又可让六爷去伤伤神,何乐而不为?”唐国鸣轻笑一声道。
胤在心中仔细地将唐国鸣的建议掂量了好一阵子,原本冷峻地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微笑,点了一下头道:“如此甚好,就依先生所言,本王倒要看看老六是怎个应付法。”
且不提胤、胤各自有了计较,胤祚从老八府中辞出,心中可是爽得很,做轿子里独自乐呵了好一阵子,原本打算就此回府的,轿子都快到自家府门了,胤祚却又改了主意,派了个下人回府说声不回去用晚膳了,下令改道奔诚亲王府而去,打算趁热打铁,索性连老三一块儿搞定了再说。
胤祉最近心情很好,名下十几艘海船满载而归,愣是赚了近百万两地银子,礼部差使也顺利得很,没出啥岔子,让老爷子很是夸奖了几次,整了一年多的《松山文集》也刊印了出来,好评如潮,正是喜讯连连,心中的快活那可就没边了。这人一高兴,那可就得好好享受一下不是?这会儿胤祉正边用着膳边看着刚从江南搞回来的戏班子地表演,正爽着呢,可可里听到下人来报:“毅亲王胤祚到了。”不禁有些子扫兴,眼珠子转了几圈,琢磨了一下,已然猜出了胤祚地来意,心中暗自盘算了一下,笑呵呵地便迎了出去。
“哟,六弟来得正好,哥哥正用着膳呢,走,府里头坐取,一道喝上几杯去。”胤祉一见到胤祚便笑呵呵地打着招呼。
“成,小弟正饿着呢,那就不客气了。”胤祚笑着答道。
“唉,客气个啥,到哥哥这就想到自己家一般,没那么多讲究,走,喝酒去。”胤祉很是殷勤地将胤祚引进了厅堂,喝着酒、看着戏,随意地瞎扯着,也不问胤祚的来意。
嘿。这年月,兄弟们一个个都进步不小啊,连老三都成精了,娘的,敢情老三早就知道咱的来意了,嘿,估计又琢磨着敲竹杠了吧?妈的,还真是不好玩。胤祚心中暗自叨咕了一阵,嘴里头瞎侃着。眼瞅着老三那副吃定了自己的样子,还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没奈何只好自个儿先挑起了话头。
“三哥。打劫老八的那伙子倭寇落网了。不过……”胤祚故意装出一副忧虑的样子道。
“哦,好事啊,这起子混帐倭寇胆子真不小,既是抓住了。就该好好处置一番。以儆效尤。嗯,六弟还有什么担心之处?”胤祉有些不解地问道。
“三哥,您是不知道啊,小弟手下奴才就管着这事儿,那起子倭寇是抓住了,可这一审问,麻烦却出来了。”胤祚皱着眉头说道。
尽管山东的捷报还没到,可胤祉也有自己地消息渠道,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对于胤祚所说的倭寇落网的消息一点都不惊奇,只是看着胤祚那副有些烦心的样子,好奇心不由地被勾了起来。疑惑地问道:“麻烦,什么麻烦?那些贼头审完杀了就是了,又有何麻烦之说?”
“三哥。若仅仅只是小股倭寇倒也省事。杀光就是了,可现如今审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头问题大了。”胤祚故意吊着老三的胃口,就是不说其中有何蹊跷,搅得老三一头雾水,愣了一下才说道:“六弟,这话从何说起?”
“三哥,前明倭寇作乱地事儿您是知道地,现如今倭寇可要卷土重来了。”胤祚沉着声道。
“不会吧,怎么能呢?”胤祉有些子不敢相信,他手中也有三条船跑的是日本航线,却没听说过此事,当然老三从不过问航海之事,他只管着收钱,其它地事儿都是奴才们在打理地,这会儿一听胤祚如此慎重地提起此事,心中不免有些惊疑不定,毕竟胤祉已然尝到了海外贸易的甜头,真要是被倭寇一搅合,那甜头可就成苦头了。
“三哥,小弟手下的奴才已然审过那些倭寇了,这些混帐行子竟然是奉了东瀛德川幕府地命令前来打劫的,这简直是对我天朝上国的挑衅。小弟手下的奴才这回能得手靠地是夜袭,乘地还是小弟特地借给水师的大船,唉,水师那些船根本就出不了海,下回,嘿,下回可就没那等好事喽。”胤祚摇着头叹息道。
“啧,这事整的,不过倭寇不是被杀光了吗,该不会再来吧?”胤祉有些担心地问道。
“三哥,前明倭寇之乱时杀了多少,到了这会儿倭寇该来的还不是照旧来了,嘿,水师这一次可以偷袭,可总不能回回都偷袭吧?再说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地该折腾到何时才是个尽头啊?”胤祚装出一副郁闷的样子道。
“唔,也是,这事儿着实有些棘手。”胤祉点着头道。
“三哥说的是,小弟估摸着整出了个折子,三哥看看是否可行?”胤祚从袖子里取出份折子递了过去。
“唔,这事儿怕是有些不好办啊,朝议上,呵呵,怕是有些棘手。”胤祉飞快地扫了眼折子,笑呵呵地说道。
扯淡,你小子不过是打算敲敲老子的竹竿罢了,娘的,还真敲上了瘾了。胤祚心中大恨,面上却是一副深有同感的样子道:“三哥说得极是,小弟也觉得有些疑虑,唉,这海运被搅,小弟心中也有些乱了,估摸着打算缩小一下船队规模,唉,剩下几艘刚完工地船,一时还真不好处理,烦心啊。”
搞不搞水师的,胤祉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他也压根儿就不相信胤祚所说的倭寇卷土重来的事儿,倒不是他深知内情,只是胤祉一向以为大清强盛无敌,压根儿就没人敢惹,不过是自大惯了罢。这会儿一听胤祚说有船,那眼睛可就亮了起来,宛若看见银子在招手一般笑着道:“六弟过虑了,区区蟊贼何足挂齿,哈哈,三哥正寻思着找六弟再买上些船,若是,哈哈,若是六弟不打算用那几条船,哥哥倒是不介意的,哈哈哈……”
得意了吧,嘿,船给你没问题,把折子给签了再说,嘿嘿,上回劫老八,下回该轮到您了,到时候看你咋哭去。胤祚眼瞅着老三那副得意地样子,心中很是鄙视了一把,脸上却是一副为难地样子道:“三哥,不是小弟不给船,只是这海盗不除根,若有个万一,这……”
胤祚话里的意思就是你不把折子给签了,想要船没门!胤祉精明得很,自然是听出了胤祚话里地意思,心中暗自琢磨了一下得失----这折子是胤祚起的头,即便是不能通过,倒霉的也只是胤祚自己,就算是通过了,整顿水师也跟夺大位关系不大,水师搞得好没啥用处,搞不好的话,胤祚可就要倒大霉了,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平白得上几艘船有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就是朝堂上帮着说几句话的功夫罢了,合算得很。心中计较一定,笑着让下人拿来的笔墨,很是潇洒地在折子上签上了大名,接着笑道:“哥哥最近刚招了些人手,正缺船用,六弟若是船多,就先拨三、五条给哥哥使使如何?”
“成,没问题,回头哥哥尽管让人提船去,三、五条的船小弟还是拿得出来的。”胤祚收好折子,满意地告辞而去。
胤祚回到王府,夜已经有些深了,心情振奋的胤祚却没有丝毫的倦意,笑容满面地直奔书房,打算跟邬、林二人好生合计一下朝议的事儿,可不曾想刚进入书房,邬思道便递给胤祚一张字条,这一看不打紧,可把胤祚乐得哈哈大笑起来,高兴得手都有些颤抖了起来。
十龙夺嫡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好事总是成双的(下)
胤祚心中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改变后世的中华历史,不能让那些历史惨剧有任何上演的可能,想要做到这一点不对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变革是不可能的,当然,胤祚要的不是那种暴风骤雨般的从下自上的革命,且不说这种革命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就说革命一旦发生,整个社会就得大乱,死的人可就海了去了,再说胤祚自个儿的地位也决定了胤祚不会去领导一场革命,那不符合胤祚的实际需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从中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出自上而下的变革同样是行不通的,即便皇帝本人支持变革也不行----王安石变法失败就是最好例证。既想要有所改变,又不想引起社会的大动乱,这就存在着一对矛盾,该如何做胤祚心中虽然早已经有了想法,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社会变革的原动力是什么,各家学派始终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在胤祚看来不外乎两条----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导致科技的发展,二是科技发展之后进一步推动人们去追寻利润最大化。这两点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数千年的封建历史和儒家思想的盛行,导致了中国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若是没有外来冲击,中国大地除了改朝换代之外压根儿就不会有其他的变化。胤祚要想变革,又不想引起太大的动乱。那么他所能选择地道路就不多了,首先是要有权。要有绝对的权力来保证推行他地计划,其次就是要有科技的力量。绝对的权力自然是皇权,唯有登上了大位才可能有绝对的权力,至于科技的力量,胤祚这么些年来也做出了种种的努力,这其中那些实验室就是其中的关键。胤祚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所种下的这些科学的种子,原本也没指望能立刻有大地收获,他自个儿也很清楚,在现有的人员、社会环境下这些种子能长成棵小树苗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可令胤祚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种子竟然悄悄地结出了硕大的果实----蒸汽机诞生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胤祚可是明白得很,蒸汽机的诞生意味着工业革命的基础打下了,尽管现如今试制出来的蒸汽机还只是雏形,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这已经是一个划时代地发明。胤祚不清楚现时代欧洲的科技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的蒸汽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点从欧洲各国的战舰、商船还停留在风帆时代就能看出来。s
胤祚前世学的是化工机械。对于蒸汽机这种早已落伍的玩意儿其实并不熟悉,当然原理是清楚的,也曾将他所知道的原理都整理了出来,交给了那些从事研究地学子,不过能不能真儿个搞出蒸汽机来,胤祚自个儿心中也没底,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已,还真没想到那些学子真的把蒸汽机给整出来了,这等喜讯着实令胤祚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就冲到实验室所在地---上海去看个究竟。当然也只是想想罢了。胤祚这会儿压根儿就走不开,不过重赏是免不了的,胤祚当即决定重赏研制出蒸汽机的那个实验小组十万两白银,让他们继续完善蒸汽机,以便早日投入实用。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三,山东捷报传到京师,连同俘虏的口供也同时送抵,与此同时,京师流传着倭寇卷土重来,其心叵测之流言也悄然而起。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言语间对前明时期那场声势浩大的倭寇之乱可能重来忧心不已,对倭寇的喊打声四起。不肖说,这些流言全都是胤祚一手安排的,让“鸿鹄”四处煽风点火。搅得京师上下人心惶惶。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四。诚亲王胤祉、毅亲王胤祚、廉郡王胤联名上本,奏章明发。请求重整水师,以清剿倭寇并对倭国进行征讨。康熙老爷子接到奏本后下令五月初五早朝议定水师一事,令文武百官上本参议此事,一时间群臣忙着探听消息,各自备本,准备早朝时上本言事。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五,早朝刚一开始,胤祚便率先出列,跪倒在地,高声道:“禀皇阿玛,儿臣有本上奏:兹有倭寇屡犯我上朝天威,寻衅闹事,劫掠无算,现已审明倭寇之祸始于倭国之德川幕府,若不加以惩处,恐有失我上朝体面,然我水师孱弱,儿臣启奏皇阿玛,为保我大清海运之安全,恳请重整水师,跨海远征以除后患。”
胤祚话音刚落,十四阿哥胤立刻出列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四哥之言有理,此等恶邻屡犯我天威,不予与惩戒怎显我上朝之威,儿臣愿率一旅之势灭此朝食,请皇阿玛恩准。”
老十四年不过十六,素喜兵事,向来得康熙老爷子的宠爱,此时见老十四一脸子坚毅地样子,康熙老爷子笑了起来道:“你有此心怕不是好的,朕心甚慰,然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慎,众爱卿可有何建议?”
礼部尚书缪彤站了出来道:“禀圣上,臣有本启奏圣上:现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妄动刀兵恐有不妥,臣以为倭寇一事恐另有蹊跷,以区区倭国如何敢行此大逆之事,臣恳请圣上三思。”
唉,这老古董又跳出来凑啥子热闹,也不嫌累得慌!胤祚对缪老夫子还真是很不感冒,这老爷子堪称儒教之忠实弟子,保守迂腐得够呛,偏生又喜欢在大殿上发言,还每回都是跟胤祚唱反调,让胤祚恼火万分,却又奈何他不得,毕竟这位老爷子算起来是胤祚的师傅。
康熙老爷子微笑地问道:“缪爱卿之意,此事又该当如何?”
“臣以为当遣使节前去倭国问明真相再定行止。”缪彤恭恭敬敬地答道。
嘿,这缪老夫子还真是傻得可爱,派人去问,问个屁啊,等你派人去问,黄花菜都凉了。胤祚心中虽恨,却不好当庭驳斥缪彤,毕竟尊师重道还是要讲的,无奈之下,微微侧了下头,发了个信号,早已心领神会的工部尚书刘思远站了出来道:“启禀圣上,微臣不同意谬尚书之言,倭人狡诈凶残,肆虐我天朝上国已久,自打前明时起,这倭寇始终是我中华大患,现如今我朝海运蓬勃,断不能容倭人乱我海运,臣恳请圣上明断。”
新任海关总署署长于成龙怕是群臣中最担心倭寇作乱地人了,此时也急忙出列道:“圣上,臣以为刘大人之言有理,现如今海关厘金已然达到三千万两岁入地规模,若是倭寇横行,岁入锐减恐有伤国本,臣同意毅亲王所奏之本,当重整我大清水师,以扬我国威。”
老三、老八虽也是联名上奏之人,他们自然不会站出来反对此折,不过也不会跳出来为胤祚摇旗呐喊,保持沉默自然是最佳选择,而他二人的门下早已得到自家主子地传话,也是默不作声地旁观着,至于马齐、张廷玉等老成持重的上书房大臣在没有揣摩出圣意之前也不会轻易表态,此时大殿的风头显然是有利于胤祚的。胤虽不打算真儿个跟胤祚在水师折子上较劲,不过给胤祚添点麻烦还是要的,此刻也站了出来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六弟之言虽是有理,然现如今要按六弟之折重整水师共需银两近六千万,虽说此时国库稍有宽裕,但也无法承此重负,望皇阿玛明察。”
娘的,小样,就知道你会来这一手,嘿,咱早防着你了。胤祚紧接着开口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四哥所言虽是实情,然水师成军并非一年便能重整,现我大清外海水师共分四部----广东、福建、两江、山东,若是同时更换所有船只,所需银两巨大且无法保证船舶、水手之供应。儿臣建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建一军以观后效,所需银两不过千万。第二步,以新建之军实战检验其效果。第三步,若是该部成军之后切实可行,则其余三部依次换装,由原本已然成军之部抽调军官充实其余各部。整体计划分四年完成,每年投入不过千余万两,并不为过。”胤祚停了一下又道:“皇阿玛明鉴,儿臣是靠着海运赚了些钱,若是倭寇不除,海运无宁日,儿臣愿意捐出白银五百万两以充军用,另外,儿臣保奏十四弟主持重整水师事宜,以振我国威。”
康熙老爷子早就知道胤祚家底厚,钱多,此时听胤祚自愿捐出五百万两银子却也不怎么惊奇,想了一下,看向马齐等上书房大臣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马齐是老户部了,账算得极快,扣除胤祚所捐五百万两,整个首期不过才需银五百万两而已,若是真能成军,却也算是不错的事儿,至少能保住海运岁入,这钱花得值,计较一定,躬身道:“圣上,臣以为可行。”
张廷玉等人也都是精细人,此时已然看出康熙老爷子动了心,自然也不会表示反对,各自表态同意胤祚的建议,康熙老爷子见众臣都已无异议,遂下诏准胤祚所奏,由十四阿哥胤负责重建水师之事,胤祚之雷霆计划第二阶段自此展开。
十龙夺嫡 第二百章世子之争(上)
无论在哪个时期,海军都是个耗资巨大的军种,所需要投入的金钱、技术设备着实是个天文数字,并不是像胤祚那份计划所说的六千万两白银就能整出个像样的远洋海军来的。不错,六千万两白银能整出数支大舰队来,可现时代海军处在大变革时期,蒸汽机已然发明,随后舰船的更新换代所需的银两那可就海了去了。胤祚这会儿之所以故意将账目算得少一些,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朝议罢了。
海军的作用在于进攻,这就决定了海军永远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胤祚并非不想把海军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可惜的是想归想,做却不能这么做----计划是胤祚提的,船只是胤祚的厂子造的,水师的半数主官是胤祚门下的奴才,头期款项还有一半是胤祚出的,若是胤祚再提出由自己来整顿海军,别说流言蜚语立刻会甚嚣尘上,老爷子那儿只怕就会起疑心了。
胤祚之所以推荐老十四去整顿海军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首先,现如今老十四是协理兵部,出面整顿海军顺理成章;其次,老十四跟自个儿走得近,由他出面去整海军,总好过让其他阿哥插手其中;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十四跟着胤祚学了不少的兵法、战略,胤祚不时地向他灌输海战的战术、战略,没少把风帆时代的那些有名战例改头换面拿出来讲解,尽管老十四没打过海战,可在大清朝中除了胤祚自个儿外就数老十四最了解大舰队海战了,胤祚自个儿不能出面的情况下,当然只能让老十四去整顿海军了。
老十四心野,虽说头前被老爷子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心收了不少,可夺大位之心并未尽丧,只是隐藏了起来而已。胤祚推荐老十四去整顿海军其实还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海军一旦成军,威力是很大。可那威力却是体现在海上,在现有的政治体系里头,海军还无法影响到朝局,老十四就算能建功立业,也没法依靠海军去夺大位;其次,水师的几个主要将领都是胤祚的门下奴才,老十四即便有些不轨的想法也没法真个儿地调动海军,把老十四捆在海军上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胤祚从康熙三十六年清欠开始布局,一步步地走到了如今这个局面可以说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剩下的事情虽然还有很多。不过有众多地手下分头去负责,却也不担心会出大乱子,至于朝堂之争嘛,这会儿老四跟老八正在死掐。在双方没分出个胜负之前,胤祚是不会插手其中的。老八斗不过老四,这一点胤祚自然是清楚的,不过老四要想获胜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得罪的可是全体官员和地主。想要推行这两个折子又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就说推行吧,要推行政策靠的还是现有的官员体系,要这些官员打自己的板子能容易吗?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应付着罢了。
这会儿的朝局、政务并没有什么需要胤祚去烦心地事儿,至于生意上的事儿胤祚一向是不管的,全部由刘明川、王豪两人打理,雷霆计划的实施也顺利地很,按说这会儿的胤祚该是轻松愉快的才是,不过胤祚此时却烦着呢----该如何教育后代这个大问题浮出了水面。
胤祚固然是天资过人。文武都拿得出手,穿越而来自然是知道的东西远比这个时代地人要多得多,可胤祚不是全才,不可能什么都懂,至少有一样胤祚是完全地外行----如何教育后代。胤祚前世那会儿就一小公务员。也没结婚。自然是不会有孩子的,平日里也没关心过这方面的知识。该如何培养后代,对胤祚来说还真是个头疼的事儿。头前胤祚用的是高压政策,逼迫着自己的孩子去用功,可到了这会儿却猛然发现这方法并不怎么管用不说,培养出来的也不过是些死读书的儒家子弟罢了。
四书五经不能不学,在这个年代不懂儒学是不行的,满朝文武都是儒家子弟,康熙老爷子本身更是儒学功底深厚,不精通四书五经,老爷子那一关就过不去。胤祚前世那会儿看电视剧时知道老四之所以最终能上位跟他有个好儿子----“弘历”可是有着莫大关系地,当然这究竟是不是史实,胤祚也无法肯定,不过从胤祚对老爷子的了解来看,这事儿还真有可能发生。
这会儿老四膝下女儿生了三个了,儿子却只有一个----嫡长子弘晖,天资一般得很,体弱多病,没什么看头,按胤祚的印象,这小子活不了多久就得玩完,至于那个“乾隆爷”到这会儿还没出世呢,天晓得还会不会有这么个人,不过却也不能不防。这会儿的历史已经被胤祚搅得乱了,可历史的惯性还在,若是这个“乾隆爷”真地出世了,而康熙老爷子也像原本那样长寿,一旦对上了眼,那后果……,真要是因为输在后代地较量上,那胤祚可真要吐血了。
四书五经是必须学的,不光是为了能应付康熙老爷子,更主要地是这个年代就是儒家思想统治中华的年月,不精通四书五经压根儿就没办法应对朝臣,可光学四书五经却也是不成的,胤祚还指望着将来自己的孩子能接过自个儿手中的大旗,率领着整个民族走向强盛,而这一点靠儒家那套中庸之道的把戏是不成的。可该教孩子们些什么呢?这问题始终困扰着胤祚。现如今胤祚已有了五子一女,与满清皇室孩子夭折率极高不同,胤祚的孩子个个健壮得很,这令胤祚得意之余也不禁有些伤脑筋,他可不想夺嫡的一幕在自己的身上重演。原本胤祚不打算立世子的,可康熙老爷子愣是插了一腿,硬把弘扬给抬出来了,还颇多赞善,这原本也没什么,反正胤祚在自家府里从来没把弘扬当世子对待,诸子一视同仁,兰月儿虽微有些不满,可也没敢在胤祚面前表示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