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疯神狂想
“怎么了,怎么了。”金妖一听是木灵的声音,立即紧张的跑向了木灵。
“啊你看那是什么?”木灵脸色白的指着一棵大树道。
“什么?啊”金妖也立即出了一声惊叫。
这个时候,韩孔雀和黄山也跑了过来,韩孔雀顺着木灵手指的方向,立即看到了一幕诡异的画面。
一颗大树的分叉上,一颗人头出现在那里,人头上黑白相间的头随风飘扬,而下面是一根藤条,藤条下面是飘舞的身体。
猛然一看,这就是一个人站在半空之上,趴在树木上吞食着什么东西。
“下面好像是一些干枯的藤条,被新生出来的藤条遮挡了,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吧?”黄山此时开口道。
“那人头呢?”木灵还是有点不敢看树上那满头白的人头。
“那是人头吗?虽然看着很像,但我怎么看着像是一个蘑菇?”黄山道。
“蘑菇?我还说是人参呢!”此时看清楚了书上是什么样子,金妖也放松了心情。(未完待续。)8
都市藏真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山珍猴头
现在仔细一看,确实是一颗大蘑菇下面飘着一些黑色绿色的藤蔓,这些藤蔓有干枯的,也有翠绿的,随风飘摇,配合上面的人头状大蘑菇,还这有点吓人。
“人参?你们两口子真会玩,一个说是鬼,一个说是人参,这个鬼样子,哪有一点人参的样子?”黄山嘲笑道。
木灵此时也恢复了正常,感觉刚才十分丢脸,所以只能转移话题:“怎么不像人参?你不知道人参还有一个别名,叫‘鬼津’?”
“鬼津?还有这种鬼名字?”黄山看向韩孔雀,他严重怀疑这一公一母两口子在忽悠他。
韩孔雀笑着道:“确实有这个名字,《聊斋志异》中记述,李某昼卧,见一妇人自墙中出,蓬首如筐,发垂蔽面;至床前,始以手自分,露面出,肥黑绝丑。
李某大惧,欲奔。妇猝然登床,力抱其首,便与接唇,以舌度津,冷如冰块,浸侵入喉。欲不咽而气不得息,咽之稠粘塞喉。才一呼吸,而口中又满,气急复咽之。
如此良久,气闭不可复忍。闻得外有人行声,妇始释手去。由此腹胀喘满,数十日不食。或教以参芦汤探吐之,吐出物如卵清,病乃瘥。
这则传说说的是,那个李某得了病,服用了人参,病才得治,故名曰‘鬼津’,当然,这是传说,但是,如果人参连同参须仔细查看,是不是真的蓬首如筐,发垂蔽面?所以,传说也不完全是胡说。”
“那这个玩意真的是人参?”黄山一脸不相信的指着书上的白发怪头颅道。
“这个当然不是人参,很可能是一颗猴头菇,就是我们常说的猴头。”韩孔雀道。
“猴头菇?”木灵一脸疑惑的道。
她从小长在海外孤岛,还真没有见过这东西,当然,韩孔雀也没见过的,但他听说过,毕竟红楼食府是做餐饮的,里面什么样的食材都有。
“是猴头菇,那些黑色的东西是树锈,看着有点恶心,不过,吃起来还不错。”韩孔雀笑着道。
韩孔雀看着下面黑,上面白,甚至还有点淡黄色的蘑菇,这就是一个猴头菇。
“这就是猴头菇?怎么看着不像是猴子脑袋,反而像人脑袋?”黄山哈哈大笑着道。
金妖道:“这完全是因为下面的藤蔓,如果没有下面的藤蔓,木灵也不会把它看成是一个飘着的人影,这样也就不会认为上面的猴头是人脑袋了。”
“看着确实像是骷髅头,特别是那些树锈,哈哈。”说着,韩孔雀也笑了起来。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所以这个猴头菇看着像是一个人脑袋。
当然,这是一个奇丑无比的人脑袋,要不然,也不会吓到木灵。
特别是那些黑色和黑褐色的东西,那东西叫树锈,在远处看起来更加难看。
因为野生猴头菇是长在树干上,根部和背面紧挨树皮,树皮潮,所以猴头菇的背面和根部,会有一层黑褐色物质,叫树锈,吃的时候,需要用水泡开后可以刮掉,或者揭去这薄薄的一层。
野生猴头菇长在树干上,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吸收老树的汁液长大,通常由山民采摘、太阳下晾晒。
虽然这棵猴头看起来不好看,但猴头可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
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
一般猴头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
不过,这个猴头可是有人的脑袋大小,所以,直径超过二十厘米,算是猴头菇之中的大个头了,这样的猴头菇可不多见。
也就是在这种深山老林里面,而且是在国外,如果是在国内,就算在深山老林里面,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猴头菇。
就是因为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所以,这东西在国内,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进入深山之中采摘。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
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
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
《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宫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20世纪30年代,《鲁迅日记》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应的猴头增多,这个时候,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所以,一般人吃到的猴头,差不多都是人工培植的,这种纯野生的,肯定是不多见的。
当然,猴头菇也不是只能吃,它还能当做药材。
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5册207页有记载:“本品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现代人多怕死,只要是提高免疫力,能够抗肿瘤的都是好东西,更何况猴头菇还抗衰老、降血脂,可以说,猴头菇把能够治疗的几种常见病,全都包括在内了,这样的好东西,自然受人追捧。
韩孔雀也不例外,虽然意外发现这个猴头菇个头不小,但这里的大肚汉可不少,只是他自己,这一个猴头菇都不一定够吃,所以,要想吃的舒服,吃的爽,就要再找几个。
韩孔雀四下查看了一下,选定了一个方位,他回头一看,立即又在其他一些树上,发现了一个猴头。
他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再次校正方位,又接连发现了两个。
不过,韩孔雀后来发现的这三个猴头的个头,都不如木灵发现的这个大。
当然,这样的发现也算不错了,毕竟只有他发现了猴头,其他像金妖和黄沙,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韩孔雀知道,这才是正常的,毕竟猴头的生长条件算是苛刻,野生的十分少见。
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猴头菇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
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所以,每一个猴头菇的出现,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老板,为什么你又找到了猴头菇,而我们找不到呢?”知道了是猴头菇,黄山和金妖都来了兴致,相比寻找人参,猴头菇可容易多了。
毕竟那么大的一个猴头菇趴在树上,只要眼睛不瞎,都能够看到,但是,他们两个找了一圈又一圈,却什么都没有找到。
反而是韩孔雀,只是随便的这么一找,就找到了三个。
“这当然是有技巧的,但是我不告诉你们。”韩孔雀笑呵呵的道。
“老板不是又开挂了吧?要不然还能怎么作弊?”黄山直接鄙视的道。
韩孔雀能够灵识外放,这个他可是十分清楚的,所以黄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孔雀用灵识搜索周围的树木了,要不然,他怎么可能那么快发现树上的猴头菇?
韩孔雀嘿嘿笑了两声,就是不告诉他们。
金妖和黄山这两个家伙,最后直接跟着他,只要韩孔雀走到哪里,他们两个就快速的在周围搜寻。
这么找了一片树林,他们不烦,韩孔雀都烦了。
韩孔雀只能无奈的道:“好了好了,我算怕了你们两个了,其实技巧不是那么管用,这个是在一些采集野生后头骨的老人之中流传的,时间长了,采集野生猴头菇的人发现,猴头菇有个非常奇特的生长规律:远程成对而生。
也就是说,你看到一棵树上有只猴头菇,看清楚它的朝向,往相对的方向仔细看,在不远处的树上,必定还能找到另一只猴头菇,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天上龙肉
“还有这样的事情?”金妖诧异的道,他到是没有怀疑韩孔雀忽悠他,毕竟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韩孔雀确实是在先前发现的那个后头骨的对面,又发现了一个猴头菇。
“它们不会是情人吧?每次还成双成对的出现。”黄山可没有其他心思,他只是感觉奇怪。
韩孔雀笑着道:“你别说,猴头菇还真有这种传说,据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时,花果山上有一对年轻的猴子彼此安慰和照顾,产生了爱情,一只失恋的狐狸被嫉妒冲昏头脑,投诉了他们,于是他们被流放到边塞宁古塔。
由于不适应那里的寒冷,他们双双被冻死,临死前,他们选择了两棵相距不远,能够彼此相望的柞树作为最后的归宿,他们死后化作猴头菇,在兴安岭的大森林里,依然相依相伴、成对出现。”
“成对出现,也得先找到一个啊,不能找到第一个,第二个哪里来?”木灵可没有被韩孔雀忽悠住。
韩孔雀笑呵呵的道:“刚才都告诉你们猴头菇的生活环境了,你们找不到难道怪我?”
“你肯定隐瞒了什么,要不然我们怎么会一个也找不到?”黄山看着韩孔雀,想要看看他是不是说谎了。
不过,韩孔雀怎么会露出异常?
“自己笨不能怪老板,再说,那么大的猴头菇长在树上你们都看不见,这能够怪我?”韩孔雀笑哈哈的道。
黄山三人直接无语,猴头却是不而且也容易发现,但是他们怎么就是找不到呢?
眼看着韩孔雀再次找到了两个猴头菇,此时不止是木灵怀疑,金妖也开始怀疑了。
“俄罗斯人真是暴殄天物,这么好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采集。”韩孔雀乐呵呵的跳上树,从三米高的树杈上,采集下一棵震惊超过十厘米的猴头,当然,正对着这个猴头菇的另外一棵树上,也有一个猴头。
“这东西十分少见吧?”木灵才是开口道。
韩孔雀道:“那是当然,就算在菌类蔬菜里面,猴头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所以猴头菇是一种真正名贵的食用菌,被列入八大山珍之一。”
木灵点头道:“说的也是,猴头菇具有很好的使用功效,又有着营养与药用的结合,成为八大山珍之一实至名归。”
韩孔雀笑着道:“古有山中猴头,海味燕窝之说,所以猴头与鱼翅、熊掌、燕窝并誉为四大名菜。”
“可是这个太难寻找了。”木灵叹息道。
韩孔雀一边寻找,一边随意的道:“这个有什么难的,都知道,猴头是深山老林中的一种大型肉质菌,喜欢生长在阔叶树干断面或树洞中。
只要主要寻找一些树洞,还有树杈的背阴处,特别注意,不通风的地方是没有的,还有,通风太好的地方,也不可能有猴头菇生长,这样还找不到,那就只能怪自己笨。”
“嗯,我们知道了,原来还有这种条件,有了针对性,我们也肯定能够找到的。”这个时候,木灵哈哈大笑着道。
韩孔雀突然反应过来,他好像上当了?
“你们看,那是不是猴头?不过,太小了点吧?”就在这个时候,金妖在一颗椴树的树洞里,找到了一个小蘑菇。
这个蘑菇虽然但是已经能够看出一点猴头菇的形状了,不过,它通体白色,却不是黄色。
“是猴头菇,猴头菇幼小时呈白色,成熟后则变成毛茸茸的黄棕色,从形色上看,这个很像毛猴的脑袋,肯定是猴头菇了,不过,可惜太小了,只能留在这里让它继续生长了。”韩孔雀道。
不得不说,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资源还真是丰富,就说这里的猴头菇,如果是在国内,也许早就被人寻找了一遍又一遍了,怎么可能在这么一小片树林之中,就找到十几个猴头菇?
而在西伯利亚这边的深山之中,这样的情况应该十分常见。
所以,接下来的半天时间,他们全都兴致勃勃的在丛林里面寻找猴头菇,毕竟他们都能吃,数量少了,谁都吃不痛快。
“如果国内山中也有这么多猴头菇就好了,听说这玩意不便宜。”黄山又找到一个猴头菇之后,有点感慨的道。
韩孔雀道:“这个可不怪国内的环境,原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有猴头菇的,不过,现在连森林都没有了,哪还能生长猴头菇?”
这一点韩孔雀可没有胡说,猴头菇为齿菌科植物猴头的子实体,在我国华北、东北、中南和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而且都是夏秋季采收。
也许是因为国人都懂一些中医,所以知道猴头菇,味甘,性平,功能补脾益气,助消化。
药用猴头菌的营养成分很高,干品中每百克含蛋白质263克,是香菇的二倍。
它含有氨基酸多达17种,其中人体所需的占8种。
每百克猴头含脂肪42克,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另外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猴头菇有增进食欲,增强胃粘膜屏障机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提升白细胞等作用,故可以使人体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猴头还是良好的滋补食品,对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有良好疗效。
在抗癌药物筛选中,发现其对皮肤、肌肉癌肿有明显抗癌功效。
所以常吃猴头菇,无病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有病可以其治疗疾病的作用。
所以,从古到今,就没有不喜欢吃猴头菇的,而从古到今几千年一来,就算再多的猴头菇,也要减产,甚至是绝种了。
“市场上猴头菇也不少啊!”金妖道。
“那是养殖的。”木灵道。
“真的很多吗?我怎么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黄山道。
韩孔雀道:“上百元一斤的猴头菇,一般人还真是吃不起。”
“还是吃点养殖的吧!毕竟也是猴头菇,而且这个也不容易上当。”金妖笑着道。
“是啊!只要有养殖的,就有人用养殖的猴头菇冒充野生猴头菇。”在这一点上,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什么都想着造假。
要不然从古到今,都有聪明人在古玩上造假,那么鉴定师这个行业也就不用出现了。
就说猴头菇,近代以来,猴头菇好像是增多了,但是,那是人工培育的猴头菇,人工培育的猴头菇子实体,待菌龄到3个月以上,子实体长成时取下,晒干或鲜用。
人工培育的多数是在大棚中进行,统一种植、采摘、烘干,近年来也有仿野生环境种植,包山把菌丝种在树干上的。
因为猴头菇的稀有,珍贵和美味,野生的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近年来逐渐出现人工培育的猴头菇,应该说这是好事,让更多人可以享有这种美味。
但是同时问题也出现,就是供需市场造成二者价格差别越来越大,就有人用养殖的猴头菇,冒充野生猴头菇来卖。
刚才黄山说的不错,猴头菇的价格很高,计算是人工的也要几十元一斤,野生的上百元一斤,甚至更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谁也不想当冤大头,被人骗,那怎样鉴别您要买的猴头菇,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培育的呢?
鉴定猴头菇其实跟鉴定古董一样,见多了真正的野生猴头菇,你在看养殖的,就能够一眼认出来。
见过了真正的野生猴头菇,再鉴定就容易多了,其实也不外几种方法,一看颜色,看大小形状,看毛,看根部,二掂,三闻,四吃。
找到了不少野生猴头菇,自然就要吃了,这个是最简单的鉴定方法,而且鉴定一次就让人印象深刻。
而猴头菇的吃法有很多,原来,由于猴头的来源比较充足和烹饪事业的发达,不少菜系的猴头菇菜谱名目增加,不但有传统菜,还有创新菜。
例如辽菜的猴头扒熊掌、猴头炖飞龙吉菜的珍珠猴头黑龙江菜的鸭腿猴头蘑首都菜的松树猴头河!南菜的戴帽猴头蘑。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菜系的猴头扒菜心、白扒猴头、红烧猴头、香卤猴头、清汤紫菜烩猴头、猴头蘑炖鸽子、猴头炖鹌鹑、山鸡猴头砂锅、滑炒鸡丝猴头、猴菇鸡片、猴头酿鸡、芙蓉猴头、云片猴头、御扇猴头、清烩鹿尾猴头等等。
韩孔雀也算一个美食大家,先前开办红楼食府的时候,各种菜系他都研究过,所以对于猴头菇的煮烹还是很有研究的。
“这里应该有飞龙,梅花鹿也不缺,当然也有熊掌,简单的一些还有山鸡,再就是鸽子、鹌鹑,这些都能够搭配猴头烹制出绝佳美味,你们几个,看看是不是去寻找一下,特别是飞龙,我们来到这里,不吃一下龙肉,好像说不过去。”韩孔雀一边处理猴头菇一边道。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在东北那一片,说的天上龙肉,就是飞龙的肉,在美国韩孔雀也找到过榛鸡,那东西的俗称就是“飞龙”。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山魈人熊
飞龙在东北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不过,这东西在国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在西伯利亚,谁管他是不是保护动物?
“这些菜肴,听听就让人流口水啊!”黄山道。
金妖道:“我去找找黑熊,听说这里有不少。”
黄山道:“那么我就去找梅花鹿了。”
木灵笑着道:“飞龙就交给我,这个需要的数量不少。”
“行,我等着你们,正好这些东西都需要处理一下。”韩孔雀笑呵呵的看着三个保镖,兴高采烈的重新走进树林,当然,他不会告诉他们,其实一些材料他手中都有。
混沌空间韩孔雀控制了也不短的时间了,里面有早前准备的熊掌,这是在美国的时候得到的,特别是在内华达山脉,那里的黑熊可都泛滥了。
梅花鹿群混沌空间之中自然更是不缺,而榛鸡先前就说了,在美国韩孔雀就养了一批,自然是不缺的。
除了这些,鸽子、鹌鹑和鸡,更不是问题,而韩孔雀最想吃的,还是熊掌,现在却是需要仔细准备一下。
诸多猴头佳肴各有地方风味,像辽菜的传统名食猴头扒熊掌,造型美观,汁浓味香。
这道佳肴的制法是,把猴头、熊掌分别泡发后,再分别加鸡汤、酱油、葱、姜、糖、料酒、味精等辅料蒸熟。
把熊掌放置盘中,周围摆放切成片状的猴头。
把这样的猴头、熊掌原状置入勺内,勺内预先倒进蒸制猴头、熊掌的原有汤液,慢火煨透,勾芡,淋油,装盘即成。
只要有着处理好了的熊掌,现在处理一下猴头菇,也就能够轻松吃到猴头扒熊掌了。
熊掌是早就腌制好了的,所以这个不需要准备,现在需要处理的是野生猴头菇,当然,这个处理起来也不麻烦。
拿着手中的猴头菇,韩孔雀发现,这些野生的猴头菇,跟养殖的还真是有点不同。
首先是颜色,野生的猴头菇颜色从深褐色到黄色都有,人工的颜色统一,黄中泛白。
再就是毛,野生的毛粗、毛长、毛黄,有光泽,人工的毛短、毛细、无光泽。
就算大小形状也是不同的,野生的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不整齐,品相不好看,人工的形状大小都差不多,整体美观。
如果不是因为不好看,刚开始木灵也不会被那个猴头菇吓到。
再就是看根部,野生的背面或者根部有黑褐色树锈和树皮渣子,根部尖,人工的根部圆滑,多数干净,偶尔有培养基菌沫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