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皇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剑花如梦
自十一月以来,将近岁末,前有冬至节,后有正腊日,都是每年的重大节日。而刘宏自从与何皇后重续恩爱以来,心情舒畅,因此十一、十二两月之间,宫中各色伎乐百戏,表演不断,一片喜庆之色。
冬至节,依照习俗,要“守冬”,就如年底要守岁的一般,故而又叫作“冬除”。据说,守冬能为父亲增添寿命,而守岁则能为母亲增添寿命。除了守冬,冬至日里还有一项重大的活动,那就是进献履袜给长辈。这一活动虽然由妇女作为主导,但是刘照还是要命宫中准备好新做的鞋、袜,进献给父亲刘宏、母亲何皇后、祖母董太后、舅舅何进以及老师卢植。
而在“守冬”之夜,刘照想起了后世冬至节吃饺子的习俗,便向乳母何氏打问,比划再三,也没让何氏弄清楚饺子为何物。刘照想了想,根据后世的说法,饺子最初名为“饺饵”,本是用面包裹药物,来外敷治疗耳朵冻疮的,发明者就是如今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张仲景。不过张仲景如今尚还年轻,可能还在求学阶段,也还未曾写出《伤寒论》,那么有否发明“饺饵”,确实还是未知之数。又何况,就算发明了,目前还是当作药用,要成为食品,就得等到三国时期了(至少是曹魏建立以后)。
于是刘照嘱咐何氏弄来面粉、肉馅,按照前世母亲教他的方法,和好面,擀好皮,示范着包了几个给何氏看,何氏看明白后,这才出去示范给庖厨,让他们烹制。
只不过,给饺子起什么名字,又让刘照伤了会儿脑筋。饺子之所以被称做饺子,按理说,是由“饺饵”而来,但是“饺饵”最初是用来敷在耳朵上治疗冻疮的,形状如耳,因此叫“饵”;制作的时候,以面为皮,对折而相交,因此叫“饺饵”。
但是如今,自己疑似抢走了张仲景的饺子发明权,再要这般叫,似乎不妥。于是他又想到了饺子的另外一种称呼:馄饨。虽然后世饺子和馄饨是两种食物,但是至少在唐朝以前,这两者还是同一样东西。馄饨之名,一说是因为饺子外形圆润却表皮光滑,没有孔窍,颇似传说中的怪物“浑沌”(混沌),故而先名为“浑沌”(混沌),后按照中国字的表意方式,改为了食字旁的“馄饨”。
再三思虑之下,刘照决定,将饺子暂时命名为“浑饨”,因为“饨”这个称呼,当下就有,是汤饼的一种别称。而饺子外形浑圆,煮熟后实用,故而命名为“浑饨”,当下也较为妥当。
一时间浑饨已经做好,刘照命人先盛在食盒中送与刘宏、何皇后等人食用,托言是自己宫中的庖厨所做的乡间小吃。刘宏等人吃过后,大加赞赏,于是饺子便在宫中流行起来,也算是刘照又小小的扇动下了翅膀,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冬至还是“四时祭祖”的冬至祭祖之日,汉灵帝时期,要祭拜的祖宗颇多,有高庙五主——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以下,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元帝五位皇帝;有世祖庙七主——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以下,明帝、章帝两位皇帝,以及刘秀的父、祖、曾、高四代先人;还有三少帝之陵、刘宏自己的祖上河间孝王之子解犊侯一脉,都要加以祭祀。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到了十二月,以冬至节后的第三个戌日(以天干地支计日,一个轮次内有六个戌日)为腊日,相当于后世的大年三十,只不过,腊日和正旦日(一月初一)并没有像大年三十那样前后相连罢了。
在腊日期间,人们通常要做的事情有:
其一,年终大祭。腊日的前五日,杀猪,前三日,杀羊,前二日,斋戒,制作祭祀用的食物,清扫洗涤,待到腊日,正是拉开祭祖仪式的大幕。
其二,家人团聚。腊日后的第二日,称为“小新岁”,有点今天“小年”的意味。这一日,家人要团聚宴会。
其三,贺拜尊长。也是在“小新岁”这天,不但要在家人团聚宴会之时,向家里的尊长当面贺拜、进酒。还要写下贺拜的帖子,进呈给皇帝(如果有这个资格的话)、师长、乡邻里有德行的老人。
其四,家族墓祭。腊日后的第三日,扫墓祭祀,并且乘此机会广会宗族,讲序同宗情谊。
其五,送寒驱疫。腊日的前一夜,要举行驱傩的仪式,以驱除疫鬼。腊日当日,还要祭祀灶神。
刘照此时年纪尚幼,那些祭祀大事,自然轮不到他来操心。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小新岁”宫中团聚,向刘宏贺拜、进酒之事了。
“小新岁”当日,刘宏在德阳殿召开朝会,大宴群臣。对于常年宅在内宫的刘宏来说,这样大规模会见外臣的举动,实在是非常罕见。
到了傍晚,宫中派人传诏,说天子将宴会设在德阳殿,令皇子弁前往相聚。刘照闻言,穿好了礼服,细细的整理好仪容,然后乘车前往德阳殿。
德阳殿是北宫正殿,地位相当于后世的故宫太和殿,东汉明帝时期建成,修建的极为雄伟壮丽。汉代的宫殿都修在高高的土台之上,德阳殿所在的土台,高二丈,以花纹石做坛(砌在土台外表的那一层石头),以白玉砌成台阶,黄铜为柱,柱子上镂刻着各种花纹,花纹则被涂染成橘红色,鲜艳夺目,墙壁上也装饰着各种图案。大殿之下,引洛河之水灌注为池,环绕着德阳殿。更为难得的是,德阳殿大门的石阙,高耸入云,据说在距离洛阳四十多里的偃师,都能望见这对石阙,其雄伟壮丽至此。
年幼的刘照迈着一双小短腿,爬完德阳殿长长的台阶之后,不由得额头微微生汗。他站在殿门口,略微休息了一会,喘匀了气息。身边的侯谨赶忙拿出丝帕,替他轻轻擦拭掉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珠。整理好仪容后,刘照抬步进殿,却见大殿正中的座位上,董太后端坐当中,刘宏与何皇后则坐在她身边。
刘照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口中贺道:“儿臣恭贺父皇身体康泰,福祚绵长;恭贺皇祖母松柏延年,寿比南山;恭贺母后新岁吉祥,萱龄永春。”
众人听了,都十分高兴,即便是董太后,也面露笑容,微微点头。刘宏命刘照入座,刘照便往左首的首席上坐下了。
入座之后,刘照四下一望,却见自己下首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陌生的女子,怀里抱着的,俨然就是自己的弟弟“太平郎”刘协。
看到刘照望了过来,那名女子向刘照微微躬身、颔首,道:“奴婢吕氏,拜见殿下。”
刘照道:“你便是阿弟的乳母么?”
吕氏答道:“是,殿下。”
刘照笑道:“那阿弟日后就有劳你好好照顾了。”
吕氏道:“太后亲自托付之事,奴婢怎敢不用心竭力。”
刘照道:“阿弟生母早逝,身世堪怜。若能得你悉心抚育,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的补偿。只要你照顾好了阿弟,日后,不光是太后、天子、皇后和我感念你的恩德,就是阿弟自己,他受你哺乳养育之恩,定会把你当成亲生母亲一般孝顺。”
吕氏忙道:“照顾董侯乃是奴婢分内之事,奴婢怎敢让董侯把我当作母亲……”
说话间,宴会开始,诸般歌舞开始轮番上演。刘照对舞蹈本身就是一窍不通,不大懂得欣赏,后世观看各种晚会,他最不喜欢看的,就是舞蹈类节目。虽然汉代的舞蹈在他眼里,也算是活史料,比起在壁画、石雕上看到的内容,更加栩栩如生,而且舞女们各个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看上去也挺养眼的。但是看得久了,终究会感觉无趣,看了几场之后,刘照便没有兴致继续看下去了。他抬眼一望,看到对面和苏美人坐在一起的胤男,也在那边百无聊赖的发呆,于是便向胤男招了招手。胤男见了,十分高兴,赶忙溜了过来,和刘照共坐一桌。
胤男向刘照抱怨了一阵后,突然看见旁边席位上吕氏怀中的“太平郎”刘协,便好奇的问道:“这位便是那位叫作‘董侯’的弟弟么?”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44章 还是成了弘农王
第四十三章还是成了弘农王
听到胤男管刘协唤作“董侯”,刘照心里微微苦笑一声,看来当日蹇硕为刘协张目,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拉着胤男,来到吕氏身边,笑道:“阿姐,你应该叫他‘太平郎’才对。”
吕氏见刘照与胤男凑了过来,一时有些慌张,她久在董太后身边,耳中听到的,尽是何皇后如何鸩杀王美人,如今又对太平郎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加害的说法。如今何皇后的儿子离太平郎如此之近,也不由得她不紧张。
只是,刘照和胤男的身份在那里,她又不能拒绝甚至是呵斥他们,让其远离太平郎,只能战战兢兢的抱好了怀中的太平郎刘协,时刻留意二人的举动了。
好在刘照和胤男都只是轻轻摸了摸太平郎刘协的小脸和鼻子,然后就坐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起来,刚开始话题还围绕着刘协,到后来,便不知不觉的偏了题,从宴席上哪些东西好吃,到改天想去哪里玩,随兴而谈了。
刘宏在上面望见这边的情景,暗自点头,心道,自己的儿女们总算能和睦相处,让他放心了。想到此处,他又回头看了何皇后的小腹一眼,一时间,百感交集,禁不住又多喝了几杯。
宴罢,诸人各自还宫。刘宏已是微有酒意,醺醺然靠在一张小几上,若有所思。有内侍进上一碗醒酒汤来,赵忠接了,亲自喂与刘宏食用。用罢醒酒汤,刘宏稍微清醒了些,抬眼一望,一众亲信内侍都在身边,于是出声言道:“阿弁仁孝、友爱,我想乘此新岁来临,万象更新之际,立阿弁为太子,如何?”
一班权阉闻言,段圭、蹇硕等人带头出言反对,张让、赵忠等人却不过同党情面,也只得出言附和几句。却不想刘宏见状,回想起自己每次只要提起立刘照为太子的事情,众常侍就要拼命阻拦的情形,不由得心里既疑惑又生气。他一拍几案,斥问道:“尔等是与阿弁有怨仇吗?怎么我每次言及此事,你们都要如此反对?”
众阉一时语塞,段圭心思急转,忙上前伏地而拜,痛哭流涕的说:“奴婢等人岂敢仇怨皇子弁,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陛下啊。一者,皇后性格刚强,果于杀伐,若是再有太子作为凭仗,恐怕会愈加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二者,如今朝野上下,士大夫皆曲意阿附皇子弁,而皇子弁对他们也是非常亲近信任。这些人本来就常怀不轨之心,无时无刻不想着朋比为奸,把持朝政。幸而陛下英明果决,下令将其中罪行显露之人,诛杀、禁锢,这才令其暂时雌伏。如果陛下早早立了皇子弁为太子,党人们定然欢欣鼓舞。到时候他们难保不会勾连党羽,铤而走险,逼迫陛下退位,好让太子提前登基。每当奴婢们想到这种种情状,都替陛下担心不已啊。”
蹇硕亦上前言道:“之前潘大纵狗惊吓皇子弁,陛下明明十分爱护皇子弁,立刻下令将潘大磔尸示众,以示惩戒。可是朝野之间,依旧有不少人诋毁陛下,说陛下耽于逸乐,嬉戏无度,宠信小人,纵容斗鸡走狗之辈横行霸道。而皇子弁那边,明明是内侍侯谨忠心护主,杖杀了潘大,可是他们却说,是皇子弁英明果决,看不惯小人恣意放肆,下令将其诛杀。陛下,他们如此上下其手,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呐。”
刘宏闻言,不由得沉吟不语。他以爵位仅为亭侯的弱势外藩入继大统,登基之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把持朝政,启用士人,使他形同摆设,这让本来就有自卑心理的他,更加畏惧、怨恨这些出身世家阀族的朝廷大臣。故而,当曹节、王甫矫诏诛杀陈蕃、窦武后,奏请他颁下党锢之令的时候,他想也不想,就答允了。
但是,随着在位时间的增长,刘宏渐渐在朝廷中有了威严,也有了掌控朝政的自信。他对士人的畏惧之心,已经渐渐消去,但是猜忌之意犹存。刘照亲近士人,这在他看来,无可厚非,但是今日经众常侍一提醒,他确实担心起来——倒不是担心党人在暗中谋划让刘照提前接位,而是担心刘照虽然亲近士人,却缺乏驾驭士人的能力,日后登基,反被士人所挟制。
“如此看来,还是再观察几年,看看阿弁到底有没有驾驭臣下的本领再说吧。”刘宏心想。“不过,想要让阿弁锻炼驾驭臣下的本领,那也得先让他有‘臣下’才行。”
想到这里,刘宏对众常侍言道:“罢了,我再三思虑,立储之事,还是过几年再议为好。不过阿弁和胤男,年纪都不算小了,也到了册封爵位的时候了,就在新年大典之后,颁布诏命,册封他们二人吧。”
一班权阉见刘宏态度坚决,而且又在立储之事上做了重大让步,不好再多说什么,免得引起刘宏的怀疑和反感。
光和五年(182年)春正月辛未,汉帝刘宏下诏,下诏册封皇子弁为弘农王,皇女胤男为万年公主【注一】,并大赦天下。
刘照听闻此讯,心中苦笑,想不到自己绕了一圈,还是当上了这个弘农王。
册封之礼在德阳殿举行。满朝文武百官齐会,按次序坐好。谒者引光禄勋刘宽走到殿中候命,然后另一名谒者引刘照走到殿中所设的座位上,伏身下拜。这时光禄勋刘宽上前,向刘照行礼,拱手言道:“天子制诏,以皇子弁为弘农王。”然后开始宣读策书。宣读完毕后,刘照伏身再拜,顿首三次,尚书郎取出弘农王的玺印绶带,交给侍御史王允。王允上前,面向东边而立,将玺印绶带授给刘照。刘照接过来后,伏身再拜,顿首三次,向旁边的谒者唱赞道:“弘农王臣刘弁新封,叩谢天恩。”谒者答礼,唱赞道:“皇帝为公兴。”刘照再向宣读策书的光禄勋刘宽行礼致谢,起身到大殿右侧给他设好的正式座位上坐下,接受百官的祝贺,并接受天子的赏赐。
繁缛的册封之礼终于完成,但是更为复杂的属官任用,却才刚刚开始。
按照东汉的制度,皇子封王,以郡为国,设置国相一人,职责如同郡太守,主管国中政务;设置长史一人,职责如同郡丞,佐理政务;设置中尉一人,职责如同郡都尉,主管军事以及缉捕盗贼之事。
王府内,设置王傅一人,职责如同太傅、太子太傅,总领王府诸事,教导、匡正藩王的言行;设郎中令一人,职责如同光禄勋,主管王府内的郎官、侍从;设置仆一人,职责如同太仆,主管王府出行的车驾、仪仗,并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亲自为藩王驾车;设置治书数人,职责如同尚书;设置谒者数人,职责如同侍中、小黄门;其余还有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汉帝刘宏下诏,以光禄大夫马日磾为弘农王傅;以前交趾刺史,不久前被征还洛阳,拜为谏议大夫的朱俊为弘农相;以前司空袁逢之子,侍郎袁基为弘农王郎中令;以河南尹何进之子,郎中何咸为弘农王仆,以郎中卢恺、王盖为治书,卢济、王景为谒者。
刘照年纪尚幼,而且刘宏本意也只是想以王爵彰显刘照的地位,所以刘照自然不用离开洛阳,去封地就藩,仍然在芳林园崇光殿居住。他的王府臣属,除了弘农相朱俊外,其余诸人,也都留在在洛阳。
朱俊,平定黄巾之乱的汉末三名将之一,前几年在交趾刺史任上,他平定了梁龙的叛乱,镇服了南海诸蛮,被朝廷征召回朝,拜为谏议大夫。刘照眼见三名将(皇甫嵩、朱俊、卢植),自己已经收揽到了两名,心中十分高兴。不仅在朱俊前来拜见他时,亲自站在门口等候、迎接,大加礼遇,而且在朱俊离京赴任时,在都亭设帐,摆下酒宴,亲自率王府属官前往送别。朱俊见刘照如此礼遇于他,也颇为感动,虽不可能当即就宣誓效忠云云,但也向刘照保证,一定尽心竭力,为刘照管理好封地。
袁基,是袁绍、袁术的兄长,只不过在历史上没有他的两个弟弟出名罢了。会面之时,刘照细细打量,见袁基身材高大,面貌俊朗,一举一动温文尔雅,无不显示出世家子弟的风度仪态。再与他谈论学问,汝南袁氏以孟氏《易》经传家,但是五经学问,也都通晓,刘照名义上才学《春秋》,不好与袁基探讨《易》经,但是谈论起《春秋》来,袁基也是面无难色,侃侃而谈,与刘照、二卢、二王相互辨难,不落下风。此番见面,双方都对对方十分满意——刘照高兴以后又多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师兄,袁基则觉得皇子弁果然名不虚传,起码是个勤学好礼之人,值得自己追随、辅佐。
再说何咸,通过何进的一番上下活动,他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刘照的近臣,可以与刘照朝夕相处了。不过何咸读书不多,所以每次刘照与众人谈论学问,他都插不上嘴,所以在随侍的臣属中,颇有被孤立之状。好在他为人谦恭、谨慎,并不因此便与同僚生出嫌隙。刘照见此情形,心中愈发敬爱自己的这位表兄,故而每次出入,都要把何咸带在身边,以示亲厚、看重之意。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45章 洛水嘉会
第四十四章洛水嘉会
三月三日,上巳之节,洛阳百姓皆出城到洛水之滨游玩、招魂祓除,洗濯秽气。王侯公卿等也往往乘此机会,在洛水之滨摆设宴席,大会宾客。
这日一早,一列车队驶出了洛阳北宫,队中安车之上,弘农王刘照正坐当中,弘农王仆何咸驾车,弘农王郎中令袁基骖乘,二卢、二王骑马跟随车后。车队出了津门,直奔洛水而来。
这是刘照王府建立以来,第一次与自己的臣属一起出行,因此,随行的人选,就显得特别的正式,虽然是节日外出游玩,但是这一回,别说是阿鹊,就连刘照的乳母何氏,都未曾随行。
上巳之节,刘宏依旧不愿出宫,只是在西园碧海曲池边上举行祓除的仪式。而刘照自穿越以来,除了宫中芳林园的居所,也就常去西园、长秋宫二处,连洛阳皇宫都未曾尽览。宫外、城外,更是只去过邙山一处。因此,他对宫外的诸般景象渴慕不已,一直想寻找机会出去见识一番。恰好上巳节有到洛水游玩的习俗,因此他禀明刘宏,请旨出宫一日。得到允许后,便带着自己王府的一众臣属,一大早便奔洛水而去。
到了洛水之滨,果然是游人如潮,熙熙攘攘,骆驿缤纷。这一日,不仅洛阳的男子都出来游玩,就连各家女眷,也得以盛装打扮,出门嬉戏,不加禁制。
宫中卫士早就在河滨择选佳地,搭好了帐篷,众人掸去尘土,入帐歇息。随侍之人端来铜盆,里面盛着刚刚从洛河之中舀取的净水,众人在盆中盥洗双手,聊作洗濯之意。随侍之人又抬上来一个木桶,桶中水里浸着几枝刚刚吐芽长出新叶的柳枝。众人取出柳枝,彼此向对方的身上淋洒水滴,驱除秽气。
众人歇息了一会,出帐来到了洛水河畔。刘照极目四望,顿时觉得胸中舒展了许多,叹道:“天天闷在宫中,让人胸中积郁气,今日真可谓是‘久在樊笼中,复得反自然’了。”
卢恺闻言道:“《论语》中有载,曾子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便说的是今日情景了。我等如今已经‘浴乎洛’,在此‘风乎舞雩’,接下来既然就该‘咏’诗为乐了。师弟刚才所说的‘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倒是两句好诗,不如将其补全如何?”
众人听闻,皆出言赞同,倒让刘照一时间哑口无言。他所引述的诗句,来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中的一首,而陶渊明的这组诗,抒发的是辞官归乡后,躬耕田园,隐逸山林,不想再参与官场倾轧的心情。因此,就算刘照愿意厚着脸皮,将此诗据为已有,念出来也不和景啊。他若是士人出身的文人雅士,高吟“归隐”之诗,倒是能在士林中得到一些称赞,可他偏偏是皇子,而且是身负众望的皇子,如若动不动就说自己“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那还得了。
故而刘照只好尴尬的说:“刚才兴之所致,偶尔得了两句,如今若要想敷衍开来,完成整篇,却是力有不逮。我自开蒙以来,一直学习的是儒家典籍,于诗赋一道,尚未涉猎,故而……”
袁基闻言,道:“殿下,研读经典,体悟先圣之道,乃是正理,诗赋不过是小道,殿下不必因此自惭。”
自从袁基成为刘照的臣属以来,刘照也曾想以同门之礼待之,让他呼自己为师弟。可是袁基坚决不肯,以为君臣纲常不可乱之,故而坚持称呼刘照为“殿下”,自称臣下。
既然刘照无力将诗句“补全”,其他几人也就无心作诗,只将《诗经》之中应景的诗篇,拿出来吟咏。
袁基咏《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以鲁侯比喻刘照,既有赞誉之意,又暗藏训诫:你可要学诗中的鲁侯,“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啊。
卢恺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诗中所描写的君子激励在场之人,希望大家能以此为目标,养正己身。
王盖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以示今日出游,乃是君子嘉会。
卢济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表达对在场之人互相之间友情的珍视。
王景咏《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也是表达兄弟和睦,相互友爱之意。
刘照却没有吟诵,因为他如今“尚未学习”《诗经》,自然不能泄漏了秘密,再者应景的诗篇本就不多,众人已经吟咏出好几篇来,他想要再找出一篇,还真得费一番考量才行。
众人正在洛水边上吟咏之际,突然见不远处车驾云集,人马喧嚣。刘照遣人前去探查,回报说是袁绍携一众好友及门客,于前方设宴集会。
听了侍从的禀报,刘照笑道:“伯温【注一】,你这两位弟弟袁本初、袁公路,我也算是久仰大名了。”
袁基闻言,颇为尴尬,道:“本初素来这般喜欢呼朋唤友,大张声势,不想惊扰了殿下……”
刘照摆摆手,道:“今日洛阳之人倾城而出,齐会水滨,欢聚饮宴,岂有惊扰一说。伯温,你们袁家家学渊源,人才辈出,想来你的两位弟弟也都是不世出的英才,今日正好借此机会,见识一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