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皇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剑花如梦
虽然在比斗之前,刘照就猜测史阿的赢面可能会更大一些,但是没料到颜良会败得如此之快。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是无可奈何,刘照只好夸赞道:“史君的剑术,果然高明,无愧于京师第一的称誉。”
史阿闻言,更是得意洋洋,矜骄之色,溢于言表,答道:“殿下,我在京师多年,遍览四方剑术,虽然各得其法,各有其妙,然而,都不如京师剑术高明。”
此话一出,众人神情各异。却听得刘照身后有人冷哼一声,道:“大言不惭!”
众人闻言,都将视线聚到了刘照身后,刘照转身看时,却见身后一人身着虎纹单縠纱衣,头戴鹖尾冠,剑眉朗目,虎背猿臂,按剑而立——此人刘照自然认得,乃是他弘农王府的卫士长,之前在宫中担任虎贲郎中的鲍炜【注一】。
王府卫士长,不过是品秩只有比四百石的小官,又非史书有载的名人,故而刘照从一开始并没有多加关注。反正他如今的王府就设在宫中,朝廷随便调遣一名羽林、虎贲的郎官来担任自己的卫士长,也是常情。而且自刘照封王以来,身边侍卫的部署,除了规制上人数有所增加外,其余和刘照未封王爵之时,全无两样,因此刘照也就没有去关心自己的卫士长到底是何等人物。
不料今天,史阿技惊四座,大显威风之际,自己的卫士长却出言讥嘲。刘照心中纳罕,不知道是此人剑术更高,看不惯史阿耀武扬威呢,还是狐假虎威,借自己的身份在这里斥责他人?
史阿闻言,自然大为不快,他微一拱手,昂首问道:“不知这位郎君有何指教?”
鲍炜面色冷峻,毫无表情的回道:“某不过是护卫弘农王殿下的一名小卒,不敢当‘指教’二字。只是听闻史君如此褒扬京师剑术,贬低外地的技艺,某身为陇西子弟,心中不服,愿与史君比试一番,一争高低,不知史君可否愿意?”
话说道这份上,史阿如何能拒绝?他走到场中,按剑昂然而立,道:“请赐教!”
鲍炜朝刘照一礼,道:“臣无状,贸然与人相约比斗,还望殿下恕罪。只是史君视四方剑客如无物,臣心中不平,还望殿下能恩准我与史君比试一场。”
刘照只好点头应允,道:“刀剑无眼,元明(鲍炜字)你要多多小心。”
鲍炜下场,向史阿一礼,史阿回礼,道一声“得罪”,已然抢先拔剑,向鲍炜刺来,剑势吞吐不定,显然在其中蕴藏着变招,只待看鲍炜如何反应,再将后招一气使出。
鲍炜见状,向后跃出一步,还不等史阿跟上逼近,他已经反手拔出佩剑,脚下用劲,身形又向前窜了出去,迅捷如猿猴,轻灵似狸猫,持剑一挑,不等史阿展开变招,已经格开了史阿的佩剑。紧接着手中利剑一记劈刺,直奔着史阿身上的要害而来。史阿故技重施,滑步闪开,想避开鲍炜的劈刺。谁知,鲍炜的招式,并不像颜良那样沉重,不等招式用老,他就已经变招径直刺向史阿,而且,无论史阿怎样腾挪变位,鲍炜都如影随形,紧紧的钉着史阿。这样一来,反倒是史阿因为频繁的变位移动,更加耗费体力一些。
史阿心知如此下去,情势对自己不利,赶忙展开剑势,和鲍炜对抢先手,互相击刺。双方的佩剑终于相碰,铮铮之声不绝。然而这一番拼刺,却是史阿不停的后退,脚步也渐渐的散乱起来。鲍炜见状,斜步划出,抢到了史阿右侧,剑翻阴把,反手就刺。史阿急忙拧身格挡,但是这回却是仓猝用力,手上的力道不足,登时被鲍炜格开了长剑,露出了空门,只能眼睁睁看着鲍炜的剑锋抵在了他的肋下。
观看的众人尚未及说话,就听到文丑在那边大声喝彩道:“好,赢得好!”
众人闻言,这才纷纷出声叫好。史阿站在场中面皮紫黑,又气又惭,一时不知如何才好。鲍炜收了剑,一拱手,道声“承让”,便来到刘照面前,下拜道:“臣侥幸,赢了这场比试,没有给殿下丢脸。”
此时,刘照知道自己反倒要去安抚史阿,才显得有风度、有度量,于是道:“这不过是宴间之间的游戏,博大家一乐罢了,无所谓胜负之分。诸位剑术高超,着实令我大开眼界,来,我与四位共饮一杯。”
史阿闻言,这才脸色好转了些,上前接了酒杯,道:“殿下宽宏,草民惶愧之至,不胜感激。”
刘照问道:“三位武艺超群,却都是白身,何不出仕朝廷,让自己这一身技艺,有用武之地,日后也好借此博个封妻荫子?”
颜良、文丑闻言,顿首道:“我兄弟二人承蒙袁公子提拔赏识,始有今日,若非袁公子,我兄弟二人不过是郡中的一介徒隶而已,又如何能参与此等盛会,结识殿下,当众献艺?如今我二人在袁公子门下,袁公子对我二人多有驱使,这正是我兄弟二人报答袁公子厚恩的机会。至于谋官之事,我兄弟二人不敢多作他想。”
刘照见二人如此表态,心中感叹良多,一者感叹颜良、文丑二人,出身市井,身份低微,却如此忠义,不以富贵易心;二者感叹袁绍确实颇会收拢人心,能让门下如此死心塌地的跟随。
那边史阿却道:“如若殿下不嫌弃小人技艺微末,小人愿竭力侍奉殿下,虽百死而不易其心。”
刘照闻言,不由得心下鄙夷史阿的为人,不过细细思来,史阿倒也并非全无节操,因为颜良、文丑,乃是袁绍的门人、家臣;而史阿早已成名,和袁绍来往,不过是袁绍的宾客。所以颜良、文丑不好背主投靠,但是史阿却没有这个负担。
念及此处,刘照道:“我如今只能任你王府郎中之职,地位卑下,你名满京师,是众多达官显宦的座上宾,郎中之职,恐怕多有屈才之处。”
史阿忙道:“小人是渴慕殿下宽厚爱才之名,这才毛遂自荐,为殿下效力,至于官职,非臣所求,即便是白身做殿下的门客,小人也是心甘情愿。”
刘照道:“既如此,那我回头便命人为你诠注官职,你就来我府中任职吧。”又对着袁绍道:“本初,你这里藏龙卧虎,英杰如云,实在令我羡慕呐。颜、文二位壮士,本初可愿割爱否?”
袁绍答道:“难得殿下如此欣赏此二人,臣本当割爱才是。只是眼下臣的确对他们二人多有倚重,门下尚无人可以替代,因此只好请殿下恕臣悭吝,不能将二人让与殿下了。殿下如果喜欢他们二人的剑术,日后可以随时传唤二人去殿下那里献技,臣绝不敢阻拦。”
风波暂平,宴会继续进行,到了下午,刘照便要返回宫中了,而看袁绍等一帮人的架势,怕是要再次逗留好几天。
刘照辞过众人,起驾回宫。一路上,想起了鲍炜今天的表现,刘照禁不住心花怒放,为自己突然发现了一员猛将而庆幸。途中,刘照好几次动念,想把鲍炜唤上车来询问,但是一来鲍炜有自己的职责,不能擅离岗位;二来给皇子骖乘的人员也有数量和身份的限制,因此刘照只能强忍自己的好奇心,等到回到宫中后,再召见鲍炜。
车驾返回宫中后,刘照来不及更衣沐浴,就先将鲍炜召来,询问他的出身、履历。
鲍炜答道:“回禀殿下,臣乃汉阳成纪人氏,去年朝廷从六郡良家子中选拔羽林、虎贲,臣得以入选,为虎贲郎中。”
刘照闻言,笑道:“汉阳郡?那便是故陇西郡了,陇西成纪,莫非是飞将军故里?”
鲍炜道:“正是,臣母便是陇西李氏之女。”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49章 陇西子弟
第四十八章陇西子弟
陇西郡,秦代始设,包含了今天甘肃省兰州、临潭以东,会宁、平凉以南,武都以北,陕西陇县、宝鸡以西的地域,共有21县。到了汉代,武帝时期,从陇西郡中分割出了天水郡,明帝时期,天水郡改名为汉阳郡,直到曹魏时代,才重新复名为天水。
而成纪县,西汉初属于陇西郡,李广出生于汉初,汉文帝前元十四年从军,故而李广的籍贯,在史籍中被记载为陇西成纪,而武帝之后,就属于天水郡或者叫汉阳郡了。
陇西李氏,源自先秦时代秦国的陇西郡守李崇,其孙李信,是秦国著名的将军。汉代,有名将李广、李敢、李陵祖孙三代。之后,陇西李氏便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国灭后归降北魏,其后代李冲官至尚书仆射,谋划并促成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四家北方著名的阀族与北魏皇室的和解、合作以及缔结婚姻。事成之后,崔、卢、王、郑四家,并称“四姓”,而陇西李氏,也得以与“四姓”并列,有“五姓”之称,最终,在这个基础上,行成了隋唐时代,“七姓十家”的山东阀族集团。
而唐朝建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门第,声称李唐皇室一脉,就是出自陇西李氏,至此,陇西李氏的荣耀,达到了最顶点。
想到此处,刘照好奇的问道:“那陇西李氏如今可有什么人才?”
鲍炜答道:“陇西之地,山多林木,百姓娴于射猎,崇尚武事。兼之如今汉羌杂处,彼此之间时有争斗,故而陇西子弟,皆自幼习练骑射,人人都会几分武艺。但若说是像当年的飞将军那般的人才,当世尚未曾闻知。”
刘照问道:“那元明觉得自己的将才如何啊?”
鲍炜答道:“臣可督五百骑冲锋陷阵,再多,便不能胜任。”
刘照笑道:“今日比剑,连闻名京都的史阿都不是卿的对手,足见元明武艺高强,想来到了战阵之中,也定然能够所向披靡。”
鲍炜闻言,摇了摇头,道:“臣今日所使的技法,在战阵之中,恐怕没多大用处。”
看到刘照面露疑惑,鲍炜继续解释道:“今日史阿之所以能胜颜良、文丑二人,是因为他的剑术远胜颜良、文丑二人,又是单打独斗,有足够的地方让他闪避腾挪,这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但是,如果是在战阵之中,身边四周都有人,地方狭窄,这种剑术便无法发挥威力,反倒是颜良、文丑这样天生膂力惊人的勇士,大有用武之地。而臣的剑术得母舅李氏传授,其精妙不在史阿之下,再加上臣的家乡陇西这块地方,汉羌杂处,两族之间时常会有冲突争斗,所以,陇西子弟,自小都是舔着血长大的。臣十一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战阵中亲手格杀过敌人,而史阿,生长于太平富贵之地,纵然有过在市井之中使气杀人的经历,又如何能与成百上千人的厮杀相比?他少的,就是那份胆气和杀意。如此一来,他的剑法并不比臣高明多少,胆气又输给了臣,互相刺击之时,没有那种一往无前,忘却生死的决心,自然不是臣的对手。”
“原来如此。”刘照恍然大悟,先前他也曾疑惑,既然史阿击败了颜良,鲍炜又击败了史阿,那岂不是说,鲍炜是位堪与关二爷比肩的猛人?却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复杂的原由。
鲍炜接着道:“颜良、文丑二人,如果能有名师指点武技,再到军中历练一番的话,日后的成就,远在史阿与臣之上。殿下对此二人,不可不多加留意。”
“唉。”刘照喟叹一声,道:“可惜袁本初不肯割爱,又对他们二人有厚恩,一时之间,也实在没有办法将其招揽过来。”
鲍炜道:“臣看此二人对殿下的恩遇也是心怀感激的,而臣击败了史阿,他们二人对臣也应该有些好感。不如让臣在闲暇之时,先与他们二人往来结交,借机说明殿下对他们的爱护、看重之意,慢慢探听他们的想法如何?”
刘照闻言大喜,道:“既如此,那就拜托元明了。”说完,刘照转念一想,又问道:“那你的同乡之中,可还有什么人才可以向我推荐的么?”
鲍炜道:“臣的表兄弟之中,有三人如今在宫中担任郎官,都是飞将军嫡传,武艺精熟,尤其擅长骑射,可堪殿下驱使。”
刘照道:“既然如此,那我便着人把他们调到芳林园来当值。元明,若是还有其他品行优良,忠心可靠的陇西子弟,你可以便宜行事,将其调入我府中。”
鲍炜拱手应到:“臣定当尽力去办,请殿下放心。”
两人会谈完毕,刘照这才去沐浴更衣。何氏带着宫女服侍他洗澡——这也一度让他十分尴尬——一边为他擦背一边问道:“阿弁今天出去了一天,可觉得乏了?我已经命人熬好了桂圆粥,回头你喝了解解乏。”
刘照一边答应着,一边将白天比剑的情形一一讲给何氏听,讲到热闹处,刘照浑然忘怀,在那里来回比划,何氏只在一旁微微的笑着,听他手舞足蹈的讲述。听到最后,何氏突然插嘴道:“那个叫史阿的,听上去可不是什么好人,阿弁你把他招揽到身边,可要多加提防才是。”
刘照道:“阿母放心,我会谨慎行事的。再者,天下之人,哪个不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正因为他有所求、有所好,才能为我所用。昔日我大汉高皇帝对待臣下,态度多有轻慢、羞辱之处,可是就因为高皇帝有功必赏,所以天下的英才都争相为他效力。反观他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对待臣下礼数周全,态度恭敬,可就是怕臣下立功,即便有功也吝于封赏,故而天下的英才都弃他而去。阿母,我如果连史阿一个小小的游侠儿都驾驭不住,未来还怎么驾驭天下的英雄,乃至奸雄、枭雄呢?”
何氏闻言,笑道:“好啦好啦,我的阿弁以后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说着,便把刘照从浴桶中抱出来,替他擦干身子。刘照正在挥斥方遒之际,突然*裸的出现在众人面前,免不了又一阵尴尬,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好笑。于是刘照转过头对何氏说:“阿母,我以后再怎么了不起,如今也是光着屁股被你拎来拎去,你才是真的了不起呢。”
第二天,鲍炜便领着二十余位陇西子弟,前来拜见刘照,领头的,正是飞将军李广的子孙,陇西李氏的三兄弟——李暠字子皓,李晟字子盛,李昶字子舒。
刘照见了,大喜过望,命人摆酒招待李暠一行。席间,听鲍炜一一介绍众人,刘照才知道,这一行人中,不仅李氏三兄弟武艺过人,其余诸人,也都是陇西、天水一代,各豪族子弟中的佼佼者,特别是金城阎亮字大明,狟道庞成字子玉,这两位也是当地著名的剑客,武艺堪与鲍炜、李氏兄弟比肩【注一】。
酒酣之际,阎亮等人纷纷下场献技,舞剑以助酒兴。而刘照对飞将军家传的神射,也是仰慕已久,渴欲一见——虽然李广的军事才能一直备受质疑,但是他的个人勇武,却是毋庸置疑的,“夺马逃回”、“神射却敌”、“力透石虎”等传奇事迹,那可是广为流传,人皆知名。于是刘照便请李氏兄弟为大家演示一番。
李氏兄弟也未推辞,推举兄弟之中射术最好的李晟出来,为刘照献技。
鲍炜指挥着一干卫士,来回忙碌,在院中摆好了木鹄——也就是靶子。李晟拿过宫中卫士常用的弓,拉了一拉,道:“这弓还是不够硬,弓力差了点,不过仓猝之间,也来不及取我的弓来,也就将就着用下吧。”
说着,李晟来到殿下,在距箭靶约有百余步的地方,弯弓搭箭,一箭射出,势如流星一般,正中靶心。一箭既中,李晟毫不停歇,一口气又射出五支箭,每发必中。刘照见了,不由得连声叫好。此时,正好有一行大雁经过——三四月间,正是大雁北迁的时候,李晟向刘照拱手道:“不知殿下想要这行大雁中的哪只?”
刘照闻言,知道李晟要表演更高难度的射术了,于是道:“领头之雁,射之不吉,不如射左首最末的一只罢。”
李晟道:“谨遵殿下之命。”说着,弯弓搭箭,望空中一射。众人皆手搭凉棚,向天空眺望,却见雁阵左首最末的一只大雁,果然身形一顿,脱离了雁阵,在那边摇摇摆摆,且飞且降,缓缓的落了下来。
李晟看了一眼手中的弓,无奈的一笑,道:“这弓的弓力,终究还是弱了些啊。”
那边刘照鼓掌赞道:“子盛神射,不负飞将军令名,实在令我大开眼界。”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50章 剑术老师的人选
第四十九章剑术老师的人选
看了众人精彩的舞剑、射箭表演,刘照也不由得内心蠢蠢欲动,想学一学剑术、射术等诸般武艺。刘照之所以起了这个念头,除了每个男人内心里有一个武侠梦之外,更重要的是,乱世将至,一个刀把子的话语权大过笔杆子,门阀斗不过军阀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刘照如今在“文韬”方面,已然是名气远播,但是在“武略”方面,仍是默默无名。自然,刘照没想着以后动不动就搞什么“御驾亲征”之类的举动,但是作为一名遭逢乱世的皇帝,多多少少还是要会一点骑射,懂一点兵法的,这样,才能让那些骄兵悍将看得起,有认同感。否则,自己一副文绉绉、弱不禁风的样子,又如何能在那群桀骜不驯的武夫中立起威信来?
想到这里,刘照不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众人,鲍炜听过后,点了点头,道:“殿下习练一点武艺,强身健体,也是好的。若论射术,我等之中,李晟第一,由他来教授殿下,定能胜任。至于剑术……臣斗胆推荐史阿来担当此任。”
刘照闻言大奇,道:“元明的剑术不在史子陵之下,为何不亲自教我?”
鲍炜答道:“殿下,臣的剑术,太过注重攻杀,不少招式,难度太高,或是勇猛刚劲,对力道的要求高,或是变化迅捷,对身体灵活的要求高。殿下如今年纪尚小,骨骼未坚,气力尚弱,学臣的剑术,实在是不合适。而史阿久在京师,传授剑术的对象,大多是富贵之家的子弟,想来他肯定会对所授的剑术,有所修改,使其动作舒缓,易于习练。这就是臣推荐史阿的原因。”
刘照点点头,深以为然。他记得在历史上,著名的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本身学的是动作难度较高,起伏跳窜的招式颇多,其中一路拳法甚至有“炮捶”之称的陈氏太极拳,但是入京之后,面对身体孱弱的八旗子弟,他适时的将拳法的动作改得舒缓柔和,最终形成了杨氏太极拳。刘照知道自己虽然坚持跑步锻炼,可是年纪放在那里,身体才刚刚开始发育成长,自然不能过度运动。
于是刘照嘱咐身边的侯谨道:“阿谨,去把史阿的官职诠注催一催,让他尽快进宫任职。”
这日一大早,史阿立在崇光殿外,静静的等候着,清晨的太阳逐步升向当空,眼见就要到“隅中”了。昨日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任命——弘农王府郎中,虽然只是品秩两百石的小官,在达官显贵云集的洛阳,两百石的小官,身份甚至不如白身尊贵,因为白身是“待价而沽”者,价值几何,尚未定论,而出仕小官,那就是已经定了价钱,而且售价颇低,这就难免会遭到人们的轻视和白眼了。
但是史阿毫无怨言,混迹京师十余年的他,历尽艰辛坎坷,深知自己这般出身低微的游侠儿,想要获得一线出人头地的机会有多难。别看他一身武艺,技惊四座,洛阳称雄,但是,想要凭这一身武艺获取功名富贵,却是希望渺茫。
朝廷选拔羽林、虎贲,依循故例,只在六郡(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中选取,这六郡,都是北方靠近匈奴的边郡,民风彪悍,百姓多习武,善骑射。到了东汉,又添加了三河子弟(河南、河内、河东)。史阿虽然是河南人,但是他的出身尚不足以被称为“良家子”——良家子者,非医、巫、商贾、百工也,而史阿却是商贾之子。
即使他出身良家子,被选入羽林、虎贲,也未必就能够出人头地。普通人家的子弟,只能从最低阶的虎贲节从开始熬资历、侯转迁,一步步升到虎贲中郎——能走到这一步的,少之又少,因为虎贲郎多有父死子继者,故而名额被压缩得更为有限。而羽林,更是只有比三百石品秩的羽林郎这么一个阶级。
后人有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易老,说得是文职郎官屈沉于三郎署(左、右、五官)之中,到老也没有得到迁升、外放的机会,而羽林、虎贲名下的武职郎官,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的老师王越,以三河子弟入选虎贲,历经两朝,依然蹉跎在虎贲郎中之职上,看不到升迁希望的王越,一怒之下称病去职,游走于京师、三河之地,以教授剑术为生。
而史阿自己,出身商贾之子的他,幼年就喜欢在市井之中打架嬉戏,少年之时,立志做一名急人为难的侠士。他数次为朋友出头,殴伤人命,几度被拘捕下狱,这使得他侠名日增,但是家业日消。眼看就要成为一身赤贫的亡命之徒了,天幸他遇到了王越,并得其赏识看重,传授剑术。
史阿跟随王越往来三河,刻苦用功的习练剑术,终于尽得王越真传。之后他返回洛阳,依靠王越的引荐,出入于王公贵戚之家,表演、教授剑术,并且凭借自己的实力,击败了许多前来挑战的剑客,获得了京师第一的美名。自此之后,史阿成为了洛阳城中达官显贵座中的上宾。
然而,纵使身为上宾,依然不过是一门客、食客之流罢了。富贵热眼,见足了世面的史阿,岂会甘心终身做一名门下奔走的食客?只是苦于没有机遇罢了。他之所以那么热心的投靠袁绍,也无非是看重袁绍的家世和名望,希望袁绍日后出仕做官时,也能提携他一把,让他顺利走上仕途罢了。
只是事情发展的曲折回转,令史阿一时悲喜交加。洛水之会,他败在了弘农王卫士长鲍炜的剑下,这几乎葬送了他的全部前程——他之所以能成为达官显贵的坐上宾,全在于他“史无敌”的名气,如今他比剑败落,名声大损,立刻就会被达官显贵们弃若敝履。
然而,弘农王却在此时,向他表露了欣赏、招揽之意,这如何不令他欣喜若狂?两百石的小官又如何?反正他马上就要在京师之中无立足之地了。
更何况,两百石的小官,还要看具体是什么职位,如果是郡县小吏,那的确没有什么前途,但是弘农王府郎中,却是弘农王的近卫,每日护卫左右,能见到弘农王的机会很多,获得赏识的机会,自然也就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