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最强皇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剑花如梦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104章 第一〇四章 点卯
第一〇四章点卯
徐晃犯了拗脾气,他一拱手,粗声粗气的道:“晃在此先谢过弘农王的厚爱。只是我心系桑梓,并无远游之意,还请何王仆致意弘农王,恕我不能从命了。”
话一出,董卓心中暗喜,何咸则是大急,忙劝道:“以公明的大才,去了京师,方有舒展羽翼,大显身手的机会,何必屈沉于郡县之中?大丈夫应当志在千里,公明万万不可效驽马而恋栈豆啊。”
何咸情急之下,话说得不是很妥当,董卓和徐晃听了都有点不高兴。徐晃道:“我蒙家乡父老抬爱,举为贼曹史,故而我也不能不有报于家乡父老。京师之中,人才济济,俯拾皆是,弘农王门下,又岂会缺少人才效力?反观河东之地,地方之安靖,系于我一人身上,家乡父老能够倚仗的,也唯有我一人耳。故而请恕徐晃不能应征了。”
董卓闻言,赶紧打蛇随棍上,道:“贼曹掾张累平庸无能,不日之内,我便会将其免职。到时候,我想请公明出任贼曹掾,不知公明意下如何啊?”
徐晃听了,心中略微迟疑了一番,张累平庸无能,这他知道,但是自他仕官以来,张累对他信任有加,凡事都放手任他去做,就算他执法时得罪了郡中的豪右,张累也会帮他说情、化解,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知遇之恩”吧,如今就这么顶替掉他的职位,似乎有些不厚道。但是想到担任贼曹掾之后,自己便能更加名正言顺的治理境内的奸猾狡佞之辈,指挥起贼曹上下的人手来,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徐晃最终答道:“一切听凭董使君吩咐。”
何咸见状,愕然无措,董卓哈哈一笑,举殇劝酒。何咸哪里还有心情?勉强应付了几杯之后,便起身告退了。
何咸一行人的落脚点,董卓早就备下了,是董卓自己宅邸里一座精致的偏院。房中的设施准备的十分周道,还派了一批侍女、歌伎前来侍奉。
随行的卫士喜笑颜开,各自挑选了一名歌伎,便迫不及待的去胡天胡地了。但是何咸哪有心思享受这份软玉温香?他将关羽唤来,忧心忡忡的问道:
“云长,这次的差使,眼看是办砸了,这可叫我如何回去面见弘农王?不知云长可有计较?”
关羽也摇了摇头,道:“此人性格刚烈,恐怕非言语所能打动。他既然不愿意离开河东,又有董太守极力挽留,只怕是没法让他回转心意了。”
“唉!”何咸哀叹一声,身子往后一仰,却觉得背后一片温软,原来董卓派来服侍他的两名侍女,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贴到了他的身后。
“贵人何必烦恼。”侍女软语娇声,双手已经攀住了何咸的胳膊,胸口轻轻的在何咸的身上来回磨蹭:“婢子定会让贵人忘忧……”
关羽见状,正要退出去,何咸恼怒的瞪了侍女一眼,挣脱怀抱,坐直了身子,道:“云长,还有一事,也要跟你商量一番。”
关羽回身,道:“请何王仆吩咐。”
“虽然我这个人文不成,武不就,也不怎么知兵。”何咸道:“但是弘农王对门下的卫士要求严格,这你是知道的。此次出行,虽非行军打仗,但是也不宜太过散漫。今天……也就罢了,权当给他们放假一天,明日起,可要约束齐整,不能再沉溺于……其中了。”
“是,明日我便将歌伎们遣返回去。”关羽答应一声,又悄然退了出去。他刚出门不久,就见两名侍女也气冲冲的从屋中跑了出来,一个还低声咕哝道:“假正经!算什么丈夫!”
关羽苦笑一声,不由得又想起那天都亭帐中望见的丽人:“唉,拥有了有这么一位绝世的美人,天下的脂粉,还有谁能够入他的眼呢?”
第二天一早,关羽沉着脸,贯甲执兵,先到隔壁的房间里,一脚把*裸的刘能从床上踹了起来。刘能光着屁股,连声喊疼,看到是关羽,忙道:“关侍郎怎么起得这么早,莫不是美人儿服侍得不周到?要不要试试我这个?小贱人可浪得很呐。”
被窝里春光外泄的“小贱人”,也笑着爬了起来,道:“哎呦,这位郎君,身子可真壮呐……”
关羽横眉怒视了“小贱人”一眼,吓得那女子又缩回了被窝之中。关羽对着刘能,呵斥道:“给你一刻钟,穿好衣服出来见我,若是迟了,我便切你胯间的那坨事物!”
说着,关羽便转身出了屋子。昨晚,他身边不是没有侍女前来侍候,只是阿蘅的身影,一直在他脑海之中闪现,竟然让他兴致全无。最后,在侍女半是哀怨半是讥嘲的眼光中,他秉烛读了一整晚的《春秋左传》……
还不到三分之一刻钟,刘能便从屋中窜了出来。关羽道:“去,找根棍子,一间挨着一间的叫他们起床点卯,就说是我的军令。”关羽把“军令”两个字咬的很重:“谁敢不起来,你就给我狠狠的打!”
“得令!”刘能答应了一声,从门后找出一根门闩来,上前踹开了一间客舍的门,尖着嗓音喊道:“关侍郎有命!起床点卯了!哎呦呦……”
一阵惨叫声中,刘能从屋中踉踉跄跄的退了出来,额头擦破了一大块青皮。关羽眼睛一瞪,正要发话,却见刘能双手握紧了门闩,又冲进了屋子,大声喊道:“呼名不应,点时不到,此谓慢军,犯者斩之,你这貉子!我乃是奉关侍郎之命唤你起床应卯,你居然敢殴打传令官!我看你是活腻了!”
托胡旭的福,众人对刘照颁下的军法,还是十分忌惮的。听到刘能如此呼喝,随行的侍卫都不敢怠慢,赶紧纷纷起床,有人动作慢的,挨了刘能狐假虎威的几棍后,也不敢反抗,最多咒骂几句。不多时,十几名侍卫便都穿戴整齐,来到院中,站好队列,开始点卯了。
点完了卯,关羽又令屋中的女子穿好衣服,着人将其送出别院。然后分派了别院内外警卫的班次后,转身去见何咸。
何咸听到院中的动静,已经起床了,不过神色憔悴,没有精神,显然昨晚睡得不好。关羽上前见礼毕,问道:“何王仆,今日可有什么打算?要不要再去拜访一下徐公明?”
“白天里他恐怕还要当值,未必有空在家,我看还是傍晚去拜访吧。”何咸打了个呵欠:“王元起还没回来吗?派人赶紧把他叫回来吧!他是安邑本地人,对这里的情况熟悉,消息也灵通,不像我等,两眼一抹黑。
关羽奉了何咸之命,自去安排各项事务,自不用详述。再说董卓,昨天他得知何咸将派去的两名侍女都赶了出来,便派人把两名侍女唤了过来。见了两女,董卓脸色一沉,道:“我遣你们去侍奉贵人,而你们却如此不用心,我要你们还有何用?”
听了董卓的话,两女趴在地上瑟瑟发抖。董卓性格暴戾,在家中也以军法管理下人,动辄之间就会使用杖刑,而且不讲情面,昨夜还是床上婉转承欢的心上人,今早便有可能成为乱杖之下毙命的冤魂。何况两人还有“过错”在身?
“主上息怒。”一名侍女壮起胆子,战战兢兢的说:“非是婢子二人不用心——那何郎君生得那般俊俏,又非粗鲁的军汉,婢子二人岂会不愿意尽心服侍……”
话音未毕,董卓怒喝一声:“拖出去打!”两边的家兵凶横恶煞的扑上前去,便把这名侍女给拖走了。
古代,大家族所蓄养的侍女、歌伎,大多会被派去给客人侍寝,虽然是被逼无奈,但是面对不同的客人,她们的态度便也不同,如果是比较风雅、俊秀的客人,她们便权当是一场风流艳遇,心里也颇有几分情愿;但如果是比较粗豪、丑陋的客人,她们自然就不大乐意,往往敷衍了事的应付而已。
这名侍女这么说,本意是想说她们二人被派去服侍何咸,比起那些服侍普通侍卫的同伴,心里要情愿、乐意得多,当然不会怠慢客人。岂料情急之中,思虑不周,一句“粗鲁的军汉”,便犯了董卓的忌讳,生生的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董卓怒容稍敛,朝着另一名已经吓得瘫软在地上的侍女,喝问道:“昨天何王仆都说过什么,你老老实实的详细禀来,到时候,非但无罪,我还有赏。”
侍女闻言,赶忙从地上爬起来一五一十的将昨天何咸和关羽的对话说了一遍。
“看来何咸对招揽徐晃一事已经技穷了。”董卓思忖道:“不过遣返歌伎?哼,不过收揽了一帮游侠儿而已,真当是自己是孙武子、周亚夫么?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把那帮市井无赖从美人怀里拉出来!”
谁知,今天一早,董卓就接到了何咸那边遣返侍女、歌伎的消息。这样一来,对于何咸身边的这支卫队,以及刘照管束这帮豪侠的手段,董卓便更加的好奇了。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105章 第一〇五章 无功而返
第一〇五章无功而返
傍晚,王超从外县赶了回来。自从踏入河东境内,他就开始接到沿途豪右之家的邀约,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心思,除了迎接这位衣锦还乡的王大侠外,主要还是为了结识弘农王的使者,皇后的外甥,河南尹的儿子——何咸。但是,自从何咸被董卓迎去了安邑,只留下他继续应酬后。王超摇身一变,顿时成了豪右之家的上宾,每次宴会,都坐在上席,被人们众星捧月的左右奉承,一时间风光无两,别提有多得意了。
今天接到卫士的飞马传令后,王超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一点都不敢怠慢,推辞掉所有的应酬之后,快马加鞭,赶回了安邑。
听到徐晃居然拒绝了征召,王超心里冷笑一声,这个徐晃,还真是不识好歹,你以为我当初很乐意举荐你么?我可是恨不得将那天多嘴的杨伯当给捶上一顿!谁知道,你居然主动把弘农王的礼聘给拒绝了?真是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你这辈子的前程,也就止于此了。待我在弘农王门下,奋力拼搏出一个万户侯来,那才叫真正的衣锦还乡呢!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这个郡吏,是如何为我这位君侯,车前开道的。
何咸自然不知道王超的心思,他叮嘱道:“元起呐,你是本地人氏,消息灵通,劳烦你去打听下徐晃的家世、逸闻,种种与其相关的信息,回头禀报给我。”
王超领命而去,徐晃的跟脚,他哪里用得着打听,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彼此都熟悉的很。看到何咸对徐晃还是不死心,王超心中暗笑,这个徐晃,出了名的执拗,既然他当时没有答允应征,那么就算你何王仆是苏张复生,郦生再世,也别想让他改主意!
何咸嘱咐完毕之后,带着关羽,以及几位挑着礼物的卫士,驱车前往徐晃家。
对于何咸的到来,徐晃显然没有心理准备。不过来的都是客,对方身份又尊贵,徐晃也不好怠慢,赶紧让妻子收拾了一顿酒饭,摆了上来。
何咸一眼望去,几案上摆着的,不过是最常见的几样菜蔬,杀了一只鸡,但是大半的肉,都摆放在自己的食案上,杯中的酒液,十分的浑浊,看来是自造的村酿,没有好好滤过。
“贵人驾临,晃不胜荣幸。家中贫乏,没有什么好东西敬奉宾客,还请何王仆多多见谅。”徐晃举起了酒杯,向何咸敬酒。
何咸喝了一口浊酒,味道着实粗劣,但是为了不让徐晃难堪,他强忍着不适,将杯中的浊酒一饮而尽,道:“公明奉公守法,家无余财,实在令我钦佩。不过,大丈夫在世,不能以一身的本领博取功名,岂非可惜?弘农王钦慕之意,还望公明多多考虑。”
“弘农王乃是当今天子的长子,虽然尚未册立,但是天下人无不以太子来看待他。既然弘农王是储君,未来的皇帝,那么天下各地的百姓,便都是弘农王的子民。我在河东平靖地方,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为弘农王效力吗?何必非要我入幕呢?”徐晃心念急转,抛出一顶大帽子来压何咸。
“这……”何咸也语塞了。
徐晃见状,赶紧转换话题:“何王仆身后的这位郎君相貌堂堂,甚有威仪,定是弘农王门下的英杰之士。弘农王已经有了这等人才,又何须我前去滥竽充数呢?还未请教这位郎君的高姓大名?”
关羽在何咸身后一拱手,道:“在下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氏。”
“哎呀,原来还是同乡之人。”徐晃惊讶道:“我在河东,也算是知闻广博,可是居然从没听说过关君的大名,实在是惭愧、惭愧。”
“徐曹史不必羞惭,某当初不过是一名私盐贩子,买卖往来,都是匿名藏踪,躲避官府,徐曹史不知道我的姓名,不足为奇,若是知道了,恐怕我便要到郡中的牢狱里,吃上几顿牢饭了。”
徐晃闻言,一时间尴尬不已,但这也更坚定了他“弘农王门下尽是些亡命之徒”的看法。不过,而今何咸上门做客,他自然不好把气氛闹僵,于是违心说了句客气话:“关君如今归附弘农王,自然可以痛改前非,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了。”
“我自幼习读《春秋》,岂是不辨是非,不分善恶之人。”关羽沉声道:“奈何先父去世的早,家中无所依靠,不得以才走了贩卖私盐这条路。若非有幸遇到弘农王这样的英主,恐怕终我一生,也不过是个远窜边郡的罪徒罢了。弘农王礼贤下士,思贤若渴,实在是一位不世出的明君。而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何王仆也同样是独具慧眼,能识英雄。当日我在洛阳街头遇到何王仆,何王仆当即以骏马相赠,又报知了弘农王。而弘农王听说消息后,立刻派遣侍卫,飞骑追赶,务求将我寻回。昔日萧何月下追韩信,亦不过如此矣。徐曹史,你说说,此等的恩情,我这个做臣下的,岂能不肝脑涂地,报效主上?”
听了关羽的这一番话,徐晃也禁不住动容,心意略微回转了一些。但是,他又随即想起了董卓。董卓待他,也不可谓不见重,将他直接从区区一个小吏,提拔为一曹的长吏,这份恩情,自己恐怕也很难辜负。
最终,徐晃还是婉拒了何咸的邀请。何咸无奈,只得返回住所,思来想去之后,何咸决定,既然徐晃不愿意应征,那么自己继续在安邑待下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早点返回,将情况报告给刘照,再做定夺。
其实,这也是何咸在人情世故上经历得少,脸皮还不够厚。要是换了立志当影帝的刘照过来,他哪里会才“一顾茅庐”就放弃的?怎么说也要来个十顾八顾,万万不能让刘皇叔专美于前。而且,不仅要去“顾”,还要“顾”得声势浩大,人尽皆知,见了徐晃之后,更要拿出“君若不能出山相助,我便死在面前”的劲头来,总之,要软磨硬泡,非得把你给挖过来不可。
何咸将决定告诉了关羽,关羽沉默片刻,答道:“既然徐公明心意已决,不肯应征,那我们的确应该早点返回洛阳,向弘农王禀报。只不过……我此次来河东,本想顺便将家眷一并带到洛阳去,也好有个照应……”
“既然如此,那云长你明天就带几个人回一趟家乡吧。”何咸道:“我在安邑等上几天便是,正好多了解一点徐公明的传闻。”
夜里,董卓在宅中小设酒宴,与几名心腹部将饮酒作乐。此时,董卓部下的几位主要的将领,包括李傕、郭汜、牛辅、樊稠等人,如今都已经聚在了他的手下。今日在场的,也正是这四位。
“稚然(李傕字稚然),今天你也去看过何伯熙的扈从侍卫了,觉得如何?”董卓捏着酒杯,斜靠在侍女的怀中,悠然问道。他部下的将领之中,作战勇猛的人不少,但是同时有脑子,懂智计的人并不多,李傕性格诡诈,颇有些鬼主意,所以董卓便让他过去关注了一下何咸的卫队情况。
“聊可一观罢了。”李傕不以为然:“看上去倒是听话,不过都没经历过战阵,没有一点血气,行伍也很松散,看来没经过严格的训练。”
“能听话就已经不错了。”牛辅说道:“带兵第一要务,就是令行禁止,能听话,就算是不错的队伍了。真要做到行伍整齐,就算是我们的部曲,除了牙门亲军,还有谁能办到?”
牛辅是四人之中年纪最青的人,又是董卓的同乡【注一】,董卓待其亲如子侄,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因此,牛辅虽然年纪最青,资历最浅,但是在董卓面前,他的份量却一点也不比其他几位宿将轻。
“如果人数相同,我军与其一战的话,谁可以胜出?”董卓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狠戾来。
众人闻言,李傕眼珠乱转,默不作声;郭汜咧嘴而笑,不以为意;牛辅垂头沉思,一语不发;只有樊稠一脸的惊骇,惊问道:“主公,难道你想劫杀……”
“胡说。”牛辅斥责道:“主公不过是见猎心喜,想比较两部的战力罢了,你乱想些什么!”
“哈哈。”董卓仰天大笑:“罢了,子众(樊稠字子众)老实,你们也就别欺负他了。不过……”
董卓直起了身躯,一挥手,两边侍奉的侍女全都退出了房间,他压低声音,道:“当今的天子昏聩,天下隐有乱象,这正是大丈夫乘时而起的好机会。不过,世间又盛传弘农王贤明,乃是不世出的英主,到时候如果由他入主德阳殿,恐怕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未雨绸缪,还得早做准备才是。听说弘农王那小子,读书聪明得不得了,就不知道他的武略,能有几分,手下有没有善战之人。所以我才要比一比两者之间的战力如何。”
郭汜冷笑一声,道:“以咱们西凉男儿的战力,难道还会怕那些京师来的富贵子弟不成?”




三国之最强皇帝 第106章 第一〇六章 衣锦还乡
第一〇六章衣锦还乡
“千军易求,一将难得。”李傕道:“收揽剑客、游侠充当牙门亲军,这倒是个好主意,毕竟这些人武艺不错,只要稍加训练,能使其遵循军法,令行禁止,便是一支强军。只不过有这等武艺的人,天底下又能有多少?弘农王想靠这点人就把天下坐稳,也未免太天真了。依我之见,倒不如多关注一下朱公伟,他身为弘农王相,也算是弘农王的藩邸近臣了。此人旬月之间,平定了交趾,斩杀叛贼梁龙。虽说南蛮没什么战力,但是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击败数万叛贼,足见其武略不凡。弘农王有他作为依仗,恐怕就没那么好对付了。”
“罢了。”董卓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这天下的名将,又岂止朱公伟一人?别人不说,威明公(皇甫规字威明)的子侄,如今担任北地太守的皇甫义真,其兵法韬略便深得威明公的真传。虽然迄今为止,还没见他有什么战绩,可那不过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罢了,日后定会成为我的劲敌。唉!弘农王得登大宝之后,天下英才,哪个不能为他所用?真到了那个时候,我还是老老实实为汉家做一个守疆之臣吧!”
“主公不必丧气。”李傕阴恻恻的笑道:“弘农王毕竟还没有被册立为太子,天子也不止他一个儿子,不是还有位小皇子呢么?”
“对呀!”牛辅也一拍大腿:“小皇子由董太后亲自抚养,董太后自然更加偏爱他。如今董太后在宫中地位尊崇,说一不二,但是她能有这份尊贵,全靠当今天子而来。如果当今天子驾崩,弘农王继位,那么后宫之中做主的,便是何皇后了——董太后又岂会甘心?到时候,她定然会想方设法的扶持没有母亲的小皇子上位。只是董太后除了一个侄子,没有别的外援,这正好是我们的机会呀。主公也姓董,与董太后份属同宗……”
在场之人听了,眼中都是一亮。董卓哈哈一笑,道:“公弼(牛辅字公弼)此语深得我心。这样吧,回头准备几份厚礼,公弼你亲自走一趟洛阳,先到太学之中,找博士李儒,此人乃是我的故交,久居洛阳,人情颇广。可由他牵线,先将你介绍给几位得势的黄门,再通过这些中官,将你引荐到董太后那里。到时候,你便把我这个同宗子侄的孺慕之意,孝敬之心,好好的转达给董太后知道。”
“小婿领命。”牛辅应声领命,一旁的郭汜和樊稠听了,眼中都禁不住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李傕见状,冷哼一声:“等主公有朝一日入主洛阳,你们有的是机会见识洛阳的花花世界。这会儿还是收起心来好好训练部曲。伯广(郭汜字伯广),你新募的那些士兵,最近时不时的滋扰民间,前几日甚至假扮盗贼,劫掠了乡间的一处市集,这也太过了!好歹是主公治下,接连发生盗贼劫掠之事,岂不是让主公的治绩受损么?”
郭汜横着脖子辩解道:“这些人都是从西凉边郡招募来的,生性粗野惯了,一时间哪里能改过来?我虽然想严加管束,但都是同乡邻里,我也不好太过绝情,否则砍几个人头容易,消息传回家乡,到时候想要再回去招募兵士,还会有人愿意来吗?”
董卓听了,也是眉头大皱。郭汜与李傕不同,李傕出身于地方上的豪右之家,所领的部曲,大多由李家子弟组成,其兄弟子侄,如李应、李桓、李利、李暹等人,分掌部属,所以李傕对其部曲,是如臂使指,管理得十分严整。
而郭汜乃是盗马贼出身,他招揽来的部曲,其中有很多都是强盗、窃贼之流,军纪自然要坏得多。
但是,董卓依旧要重用郭汜,将其与李傕并列。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郭汜作战勇猛,更因为董卓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李傕。
董卓出身边郡,地方上汉羌杂处,很容易相互起冲突,董卓年轻的时候,就是靠自己的勇武和慷慨,一手拿着弓刀,一手拿着羊酒,才在羌族的豪帅之中,立下了威信。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董卓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的迷信武力。
自从跟随张奂平定羌乱,积功成为地方大员以来,董卓更是存了凭借武力,割据地方的心思。然而,有了他这个主上做榜样,上行下效,难道他的部下就不会凭借手中的部曲,也来个“自立山头”,把他这个主上给架空吗?
所以,董卓对于自己的部下,也是戒心重重,特别是对于李傕这样,家族势力雄厚,部曲几乎全完听只听命其一人的部下,董卓自然要严加防范和制衡了。
1...4142434445...5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