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08之钢铁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潜江县虽然也带着一个“江”字,但是这个江的入口却是在武汉,再加上潜江县距离长江很远,不必担心四川水军的威胁,其本身也是川汉铁路的一部分,对北洋军也有一定的优势,确实是一个适合的位置。
——————————
“潜江吗…”
铁狮子胡同的总统府内,看着段祺瑞、冯国璋和黎元洪等人联名发来的电报,袁世凯挠了挠日渐稀疏的头发。看过电报的内容后袁世凯多少有些犹豫,不过在征询了杨士琦、杨度还有王士珍的意见后,袁世凯还是点头应允了。
不过等到电报发出去后,袁世凯却是坐在座位上哀叹了一声。
“未战先退啊”
平心而论,袁世凯也认为段祺瑞和冯国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毕竟他也是军旅出身,很清楚海军的舰炮能对守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就如二次**的南京,那么短的时间内北洋军就能攻陷南京,这其中虽然有守军不给力的原因,但刘冠雄指挥各舰日夜炮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如果真的将北洋军和鄂军摆在宜昌和荆州,到时候只要四川水军炮轰几日…………袁世凯对自己的北洋军到是有信心,但是黎元洪的鄂军呢?而且让自己的嫡系白白吃炮子,袁世凯也是会心疼的。
只是如今不战自退,暂且不提对士气的打击,那些刚刚归附于他的各省督军会怎么看?
注意到袁世凯纠结的神情,一旁的杨士琦连忙凑到身前轻声劝慰道。
“宫保莫要难过,如今我们虽然退出了宜昌和荆州,但好歹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里的,可如果我们是被国社军给赶出去的话,那…”
杨士琦的意思很明白,如今主动退出两县,好歹还是有那么一丝体面的,何况他们也是为了全局着想,可如果是被国社军从宜昌和荆州赶出来的话…………那就和被净身出户也没什么区别了…
等到杨士琦劝慰完袁世凯后,一旁的杨度和王士珍也纷纷上前,好说歹说总算是让袁世凯的心情好了一些。
只是就算他们在怎么劝慰自己,一个不争的事实还是横在了他们的心头,那就是他们确实是被国社军逼退的,这个事实也让一向自认北洋强于国社的众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但如今他们也只能寄望段祺瑞和冯国璋能在陆战上为他们出一口气了…
——————————
不知道袁世凯他们的那些中心思想,此时的严光只是在近卫们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缓步踏入宜昌…
在得知北洋军主动退出宜昌和荆州后,严光便亲率近卫第一师赶往宜昌,准备亲自坐镇二线战场。当然,近卫一师很久以前就已经出发了,所以严光本身和一众参谋其实是坐着货轮,在江蛟等舰的护送下前往巴东,然后在会同先一步抵达巴东的近卫一师一同前往宜昌的。
至于北洋军为什么要主动退出宜昌和荆州?不提严光养着的那么多参谋,就是他自己也能猜得到。
“无非就是自己的军舰进不来,又怕吃我们四川水军的亏,所以才主动后撤到一个水军进不去的地方,真是…”
不过严光也不得不承认段祺瑞他们确实是走了一步好棋,他们将战场主动后移到潜江,自己原本准备在宜昌和荆州甚至是岳阳大派用场的四川水军也就等于没了用场…
“都督放心,就算没有何司令他们帮忙,我们也不会怕了他们的…”看到严光还在纠结于水军没了用场,落后半个马身的冯难在一旁笑着道。“如今他们这么做,岂不是等于主动承认怕了我们?”
“说的不错。”听冯难这么说,朱庆澜也点头赞同道。“而且段祺瑞他们这么一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潜江距离武汉只有一百多公里,如果我们能击溃在潜江拦路的北洋军,就可以直面武汉,到时候只要拿下武汉,不说天下震动,那些归附于袁世凯的各省督军恐怕也会重新选择了”
至少眼下已经有一个姓谭的督军前来主动联系严光了。
“说起来英才和谭延闿谈的怎么样了?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吗?”
“还没有…”朱庆澜摇了摇头。“不过现在我们和谭延闿有着共同的敌人,相信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在严光宣布川贵两省独立,并且拿下了进军颚省的桥头堡巴东后,迫于北洋军势不得不取消独立,但却依然保有很强实力的谭延闿很快就主动联络上了严光。
就严光个人而言,是很不希望和谭延闿有什么关系的,毕竟严光的最终目标是要消除所有的军阀,将中国真正的统一到一起,换言之,谭延闿也是他要消除的军阀之一。
不过就在严光准备回绝谭延闿的使者时,宋鼎寒等人却出言劝阻。
在宋鼎寒等人看来,如今国社党和谭延闿有着共同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的实力还很强,既然如此何不合作?至于统一中国什么的…………不是还有句成语叫秋后算帐吗?
于是在宋鼎寒等人的劝阻下,一来二去的,严光也就和谭延闿勾搭上了…。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二百二十一章 潜江
第二百二十一章潜江
在确定北洋和鄂军是真的退出荆、宜两地而非耍什么花样后,严光命令彭修部的第十步兵师留守巴东,第四步兵师入住荆门。杨山和朱庆澜的第二、三、七、八步兵师进军荆州,至于严光则是亲率近卫一师坐镇宜昌。
同时何文君的四川水军也入住荆州县港口,防止敌军对起到生命线作用的长江水道进行袭扰…………国社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输送都是靠着长江水道维持,如今长江水道的重要性甚至要比完工过半的川汉铁路还要重要。
与此同时,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通过川汉铁路的武汉、荆州段将北洋陆军第二师的王占元部、第四师的杨善德部、第五师的靳云鹏部、第六师的李纯部和后期抵达的北洋陆军第二十师张绍曾部和第二十三师的孟恩远部运往潜江,黎元洪的两个师也移动到了凉山和天门防备国社军从侧翼袭击,仅留下直隶混成旅、奉天混成旅和鄂军的一个师两万人留守武汉。
自此形成了国社军四个师近五万兵力和北洋军六个师七万余人对峙的局面…………这也是黎元洪他们不相信鄂军,害怕他们在出现一个马邦德这样的人物,所以才会让鄂军的三个步兵师分别驻守在凉山、天门和武汉…
“不到五万人,要对付七万人,而且还都是北洋的精锐,这场仗恐怕不太好打啊…”
站在巨型沙盘前,冯难神色轻松的道。
严光笑了笑,脸上的表情也很轻松。
“如今湖北已经聚集了我们国社军的全部主力,袁世凯也一样,过半主力都在潜江,只要能打垮这过半的主力,不但可以掌握至关重要的京汉铁路,毁掉北洋军的士气,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各省督军重新站队…”
各省督军会取消独立或归附袁世凯,本来就是迫于他的军势,只要严光能在湖北击溃北鄂联军,各省督军自然就会重新考虑应该站在哪一边…………严光相信这其中也一定会有蔡锷…
蔡锷会选择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他相信只有袁世凯才能整理中国的乱局,可如果袁世凯被自已击败?北洋也一蹶不振了呢?恐怕蔡锷就要重新再做一次选择了。至于过往的一些摩擦,至少在严光看来蔡锷并不是那种为私人恩怨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
听了严光的话,冯难等人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看着沙盘上的两军军势,冯难还是皱眉道。
“只是没了水军的炮火支援,恐怕潜江不会那么好打啊…”
不过听冯难这么说,在看了看旁人的脸色,严光确实十分轻松的道。
“别忘了,我们还有机枪啊…”
虽说国社军因为严光的缘故都很重视机枪的作用,但是机枪这种武器的威力究竟能有多大,国社军内恐怕只有严光一个人最清楚。
“索姆河…”
正是那一战,让机枪一跃成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兵器,尤其是像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在欧洲战场的风头甚至比大口径火炮更盛
如果说火炮是战争之王的话,那机枪就是割草机,收割生命的割草机…
虽说在潜江北洋军的七万人比己方整整多出了两万多,而且在单兵素质上北洋军也要高于己方,但是在近2000挺轻重机枪面前,单凭北洋军装备的少量马克沁和75口径轻炮,严光根本看不出己方有输掉的可能。
何况北洋军和世界其他各国依然在使用散兵线战术,而国社军却已经开始尝试突击群战术(渗透战术)。如果北洋军的统帅一时头脑发热选择主动出击的话,那么每个机枪手都将成为最勤劳的农夫…
——————————
就在严光和冯难等人正对着沙盘指手画脚的时候,作为亲自坐镇潜江的主帅,一身陆军中将服的冯国璋也在视察着外围阵地工事的进度。而那些在阵地上光着膀子埋头苦干的北洋士兵,在看到了冯国璋一行后也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双腿一并敬礼道。
“大人…”
“冯大人…”
“将军…”
看着手下这些健壮的小伙子,冯国璋也笑着点了点头。
等到一行人走到一处战壕的时候,随行的人似乎看出冯国璋想下去看看,于是杨善德和李纯等人纷纷跳进战壕,然后做出要接冯国璋下来的姿态。不过已经50多岁的冯国璋却是摆了摆手,然后自已一个人蹦进了2米深的战壕里。
“怎么样?我还没老吧?”
跳进战壕后,冯国璋豪爽的对周围那些将校军官笑着道。
不过看到冯国璋这么做,一向清楚老上司老当益壮的王占元等人到是没怎么吃惊。
注意到几个部下都没有吃惊后,冯国璋撇了下嘴,用手摸了摸身旁2米深的战壕。
会将战壕挖到2米深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此时除非是条件不允许(地质问题),否则的话战壕普遍都是2米多的深度(分很多种,也有不到2米深的胸墙什么的)。像巴东那种情况,纯粹是马邦德的那群手下自已偷懒,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第一次炮击的时候就伤亡了近千人。
冯国璋这次带领的都是北洋军的精锐,可以说除了留守直隶的第一师和第三师外,如今北洋的精锐都已经集中在了湖北。像此等精锐,自然是不可能犯鄂军曾经犯过的错误,何况北洋上下都听说过国社军炮兵的厉害,所以战壕自然是越深越好,工事也是越坚固越好。
不过战壕挖到2米深后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如今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仅有160左右,170的已经算是高个子,像严光这种185的人在此时已经和巨人没什么两样了,所以在跳进战壕后,就算北洋军的士兵踮着脚也没办法把脑袋露出来,只能是踩着一个小板凳解决一下身高问题…
只是七万多个板凳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北洋军的士兵就在战壕前侧挖了一个半米高的台阶,平时可以坐在台阶上休息,或者拿台阶当桌子用,等到战时就站在台阶上开枪射击…
“行,不错。”
在检查了工事的质量后,冯国璋笑着对负责该地段的一名营长点头道。
看到冯国璋如此对自已,那个营长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拍了拍那个营长的肩膀,冯国璋带着人又巡视了一下其他几处工事,发现工事都完成的很好,看到这里,冯国璋也放心了许多。
等到一行人回到充作临时指挥部的潜江县衙后,落座的王占元对冯国璋笑着道。
“大人,您也太慎重了,就算没有您的巡视,难道下面的那群家伙还敢马虎不成?”
“是啊。”一旁的靳云鹏也笑着道。“冯诗经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人不晓?有您老人家亲自坐镇还用担心什么?”除了王占元比冯国璋小不了几岁外,杨善德、靳云鹏和李纯等人都30多岁,最大的杨善德也不过39就岁,比冯国璋要小上十几岁,所以称他老人家到也不怕被人说是讨好冯国璋。
至于靳云鹏称冯国璋“冯诗经”则是因为冯国璋是直隶河间西诗经村人。在近代中国,对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人们都喜欢用他们的籍贯和出生地来作为他们的称呼。会这么做,既是为了尊敬,也是为了表明地以人为贵,哪里出了名人,哪里就跟着名人名扬天涯。
如李鸿章就被尊称为“李合肥”,张之洞被尊称为“张南皮”,还有一个袁世凯,除了袁宫保外,他也会被称为袁项城,因为他是项城出身。
本来冯国璋也已经被人叫做“冯河间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这么叫,不过那些和冯国璋关系亲近的朋友、同僚却都喜欢用“冯诗经”这个称呼来称呼他,冯国璋本人也以诗经村为荣。(毛派诗人毛苌曾在此讲学,会叫诗经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毛苌在这里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对朋友说这里是古沙龙盘踞的地方,有朝一日必有龙飞于天,后来这块风水宝地就被人称作黄龙湾。n多年后,冯国璋的祖先迁居到这里,那块黄龙湾不知道怎么的居然成了他家的祖坟。在冯国璋生前,有人说他能位居人臣,全是靠的这块风水宝地,冯国璋一生迷信,自然也就喜欢上了冯诗经这个名字…)
在座的都是冯国璋的同僚和老下属,和冯国璋的关系亲近,自然也就喜欢用“冯诗经”这个称呼来称呼冯国璋。
不过在坐回座位后,冯国璋却是长叹了一下。
“不能不慎重啊。”说着冯国璋面色严肃的看向了诸人。“你们也都知道因为宜昌和荆州的事情,现在各省督军已经开始用另类的眼光看我们了,如果这一仗我们出了什么问题,恐怕不久就会有麻烦找上门了…”
“麻烦,您是指?”
“还能是什么。”听杨善德这么说,仅比冯国璋小两岁的王占元在旁冷声道。“无非就是湖南的谭延闿和福建的孙道仁,只是不知道浙江的朱瑞到时候会不会也跟着跳出来,那家伙可是个滑头,哪边有利就站在哪边。而且江西、江苏和安徽的**党都已经被我们打垮,如果我们不能在湖北赢下这一仗,恐怕那个姓严的就能轻而易举的接收这三个省了,到那个时候,哼哼…”
听王占元这么说,杨善德、靳云鹏等人也都沉默了下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潜江。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战役
第二百二十二章渡河战役
“一、二、三、一、二、三,再加把劲,马上就到位置了”
十月初,二十多名国社军士兵正卖力的将一门150口径重型榴弹炮推入一座距离北洋军阵地足有8公里远的炮兵阵地内,而在这门150口径榴弹炮的身旁,几门同样口径的榴弹炮已经安安静静的耸立在了那里。
“真是好家伙啊…”
摸着拥有14倍口径炮管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杨山对着一旁的朱庆澜笑着道。
在他们后方的不远处,几门拥有12倍口径的210毫米重型榴弹炮已经落座多时。而在后方的更远处,落座的却是40倍口径的150毫米长管加农炮和35倍口径的210毫米速射加农炮。
这些本来都是严光准备用来招呼北洋海军的,不过因为段祺瑞和冯国璋的关系,严光也只好将他们推到潜江来了。
本来以这些大家伙的吨位,想要把他们送到潜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考虑到中国的道路水平后。好在由严光出资建成的川汉铁路湖北段落已经由武汉修到了荆州,而荆州恰恰是一座港口城市,所以在将这些大家伙装船后,只是用了一两日的时间,这些大家伙就由重庆运到了荆州,而后在通过铁路由荆州运往潜江前线。
“都督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想到这些大家伙被送过来时的情景,本来还对严光出资为黎元洪修铁路而有些不解的杨山等人不得不拜服道。
而看着这些大家伙,朱庆澜也点头道。
“有了这些大家伙,拿下潜江的把握就更大了…”
就在杨山和朱庆澜说话间,这门150口径重型榴弹炮已经被推入了预设的位置内。
而在前方1公里处的位置,近300门75、105和120口径火炮早已就绪多时…
看着身侧密密麻麻的火炮群,杨山拍了一下朱庆澜的肩膀。
“怎么样?走吧”
回拍了一下,朱庆澜也点头道。
“走吧,是时候了”
杨山和朱庆澜在警卫营的簇拥下刚刚离开没多久,一队队的炮兵已经扛着弹药箱冲入了炮兵阵地。
正了正脑袋上的头盔,看着几公里外北洋军的阵地,一名炮兵军官朝地上吐了口唾沫。
“他娘的,总算是有机会过把瘾了。”
而等到朱庆澜和杨山回到司令部后,司令部内的参谋们也已经将需要的资料全部整理好了。
“弹药都发下去了吧?”
“发下去了。”一名参谋点头道。“眼下士兵们已经在前沿阵地准备就绪,只等炮兵需要的弹药推入阵地就可以了。”
“炮兵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准备好?”
“300门火炮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好”
说着朱庆澜和杨山等人看向了桌前的沙盘,这座沙盘是军情局搜集了近半个月的资料才做出来的,同样的沙盘还有许多个,都是进军路线上的城市。不过因为北洋军主动放弃宜昌和荆州的缘故,那两个城市的沙盘到是白费了。
搜集资料时既没有热气球,也没有飞机进行航拍,所以沙盘制作的很粗糙,不过即使如此潜江县的县城和周边地区的形式在朱庆澜和杨山的面前还是一目了然。
“很清楚呢…”
“是啊,没想到那些家伙的作用到是比想象中的大…”朱庆澜口中的那些家伙,指的自然就是军情局的情报人员。虽然朱庆澜自已对情报的作用也很重视,不过只要想到这些搞情报的人很可能就潜伏在自已的身边,朱庆澜看他们总是有种不顺眼的感觉,平日里在言语中自然也就带了出来。
这些事情军情局的人自然也知道,因为就如朱庆澜所想的那样,他的身边确实有几个是军情局的人。只不过朱庆澜是四川省的副都督,同时也是第二军的军长,不但位高权重,而且在理论上讲还是国社党内地位第二高的人物,所以军情局和军防局的人拿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平时搜集一下他的“黑”材料,等到哪天他不再位高权重,或者说严光不希望他位高权重下去的时候再拿出来…
至于杨山,平日里也劝过许多次,毕竟和那些搞情报的卑鄙小人…………不管平时说的有多客气,他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军情局和军防局的性质同明朝时的厂卫差不多,在杨山看来,得罪这些人是件很没意义的事情。
当然,杨山到也没怎么担心,一来他对严光忠心耿耿,二来他也没干过什么违反法纪的事情,不说他没有得罪过军情和军防局的人,就算他得罪了,他们拿他也没什么办法。
——————————
在重新看了一下沙盘上的地形后,朱庆澜对着刚刚的那个参谋道。
“需要的船只已经准备齐了吗?”不跳字。
“已经备齐了。”说着那名参谋犹豫了一下。“不过我们搜集到的船只都是普通的渔船,最大的也不过是摆渡时用的客船,用来抢渡的话恐怕…”
前文曾经说过,在潜江的临近有着一条长江的支流,这条支流的名字就叫做东荆河。河宽100余米,水深10米。本来这条河与国社军是没什么联系的,但好死不死的是这条河恰好拦在了国社军进军潜江县的道路上。这也是为什么冯国璋会在县城周围部署阵地,因为对他来说在也没有比东荆河更好的天险了。
顺带一提,这条河很长很长,长到如果绕过他,那距离武汉也没多远了…
“是个麻烦啊…”
看着横在前面仅有百余米宽的东荆河,朱庆澜长叹一声道。
“是啊。”
杨山也点头道。
国社军的士兵本来在单兵素质上就有缺陷,渡河作战什么的更没训练过,如今仓促间让他们想办法横渡一条百多米长的河流,而且河对面还有七万多训练有素的北洋军…
单是想想,都替这些士兵担心。
“不过北洋军就在河对面的潜江县城里,而且看样子也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如今除了我们主动强攻外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是啊…”说着杨山看向了不远处的炮兵阵地。“能不能拿下潜江,就要看它们的了。”
一个多小时后,当炮兵阵地上的每门火炮都配备了至少两个基数的弹药后,前沿阵地的第二师士兵开始登上为他们准备好的渔船和客船上。为了提高这些船只的生存力和火力,每艘渔船上甚至还配备了一门60迫击炮和一门37毫米步兵炮…………这是在进行突击群战术革新时,专门为突击部队配备的轻型小口径步兵炮,同60迫击炮一样都是单人就可以使用的,当然,弹药还是需要有专人背负。
而在注意到国社军开始在河岸登船后,河对岸的北洋军似乎想要有所动作,只是还没等他们做出什么动作来,国社军炮兵阵地上的300余门火炮已经开始了他们狂热的舞会。
“轰轰轰轰轰”
最先开火的是威力最大的210口径加农炮和榴弹炮,他们也是同类型火炮当中射程最远的。在他们开火后,只是转眼间对岸的北洋军阵地上就已经掀起了20道粗大的尘柱,在尘柱之中似乎还有一些零落的碎片洒落了出来。只是那些碎片的主人究竟是谁,恐怕已经是谁都认不出来的了…
等到210口径炮开火后,150口径炮也紧跟着开火,随后120、105和75也都纷纷开火。随着300余门火炮的纷纷开火,对岸也掀起了一道道的尘柱。
1...7071727374...3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