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炮火1906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费虚
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再是清国奴,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炮火1906 第六十章 丰收了
回到胭脂沟之后,李安生就钻到了田里,埋头研究庄稼去了。
林虎有些担心他最近的沉默寡言,生怕他闷出病来,赵大对他有救命之恩,两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多少有些相依为命的情谊,他也说过家中已经没有亲人,孤零零一个人肯待在胭脂沟这等地方,总是有些不能对人言的伤痛,只怕正是有亲人般的温暖在这里,如今老毛子生生的毁了它,给了他迎头一棒。
这次没有人不受打击的,可最初的伤痛过去后,都逐渐的平复下来,更多的想着如何报仇。
这才是经历过生离死别将生死看破的老鸟,而李安生显然还没到这个境界,所以让林虎等人很是担心。
也正是他的重情义,让兄弟们能够迅速的对他敞开心怀接纳他,这次文文弱弱的他多了几分悍勇肃杀气质,倒是让林虎颇为欣慰。
这次土豆很是丰收了一场,让胭脂沟上下很是振奋,之前一直为粮食的问题所困扰,眼下算是能挺过去。
李安生却并不居功,因为他只是参与了中后期的培育与病虫害防治,眼下他忙着培育良种,详细的列出将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包衣拌种等等技术组合起来的种植计划,尽量浅显易懂,教会开垦的流民。土豆就是好,一年能种两季,还量特别大,那才叫真正的丰收。
虽说一时间还达不到后世亩产五六千斤的吓死人产量(在这个时代的确能吓死人),但一亩一两千斤还是很轻松的,毕竟还有胖叮当的帮忙,这就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没有亩产吓死人的土豆,就没有他急于跨出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有了吃饱肚子的保证,他才能捣鼓各种粮食加工产业。
这个时代说起来还真是悲哀,由于国家的困顿,人民生活水平也极低,农民也卖细粮买粗粮,所以说像土豆与玉米等粗粮的大丰收,也能让农民的生活略为好过些,不用在粗粮上花多少钱,也能促使细粮的种植。
除了细粮价格高,还有个问题便是麦棉争地,李安生坐在田垄上的时候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东北不是主要产棉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暂时还无能为力。
不过等高产小麦、水稻以及其他杂粮在他手上推广开来,大量的细粮进关这是肯定的。
甜菜这时间是开始大量吸收养分的季节,胭脂沟种的并不多,还是李安生托了刘竣从奉天带过来的,种的时候有些晚,加上甜菜是二年生,他打算明年多种些,尽快将糖厂办起来。
这个时代的甜菜种植简直就可笑,在中国更加如此,今年才从国外引进在奉天试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这点,他将来办的糖厂就能够所向披靡。
这些都只能在肚子里想想,没有人跟他有这方面的共同语言,除了胖叮当。
胖叮当只能夜深人静时才能在立体多维投射光屏上出现那张可爱的胖脸,不过白天的时候他也可以通过思感连接与李安生交流。
李安生也从胖叮当那里知道了一些外星人的八卦,比如某某星域之间的战争,能够空间跳跃几个星系的星际飞艇,以及某某星球超级发达的科技,某某组织又发现了资源星球等等。
只是,这些都是那么的遥远,地球距离有其他生命的星球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到那些误入时空风暴的飞艇才能幸运的抵达地球的各个时代,宇宙是多维立体位面,同一个空间有无数的时空点,说不定同样是地球,但有可能两个不同的时空位面截然不同的发展,比如仍然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或是恐龙时代。
也不过是当**的休闲,满足李安生穿越前对世界的无尽好奇,听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地里的庄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小麦下个月就能开始收获,眼下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一个长达两个月的农忙,9月玉米、大豆等等都将面临收获。
李安生一头扎进田地里,林虎他们也没闲着,摸到对岸的乌交斯金厂去狠狠的抢劫了一把,同时也抢劫了沙俄远东权贵们设在那里的金币铸造厂,这可是重罪,这帮狗娘养的私铸金币。
乌交斯金厂的老板便是库莱恩,一直想要在背后yin胭脂沟的幕后黑手,李安生他们遇袭的主使者。
只要不留下明显的证据,老毛子就拿他们没办法,这是在沙俄的领土上发生的事件,总不能怪罪南岸,又是件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吞的事情。
其实老毛子不是没想过反击,前天就有俄匪的船到胭脂沟码头来转了圈,只是这里并好不下口,李安生与林虎商量着将重要的东西都搬到了呼玛,将那里好生经营,作为将来的后方基地。
呼玛那里更不好下口,俄匪只是试图来踩点,就在呼玛险峻的河口触礁沉没了两艘船,小样,你来啊。
李安生忙了一整天才回家吃饭,身上满是泥土与草渣子,让林虎他们笑了一通。
今天天蒙蒙亮,林虎就带人到西边的额尔古纳河边狠狠的打劫了一把肥羊,而且还是与玉蜂儿展玉伯的联合行动。
用王伏白的话来说,漠河的白天也太长了些,该找些时间来打发打发。
的确,进了七月,这白夜就仍然没个消停,到了晚上十一二点仍然是亮堂堂的。
神出鬼没的玉蜂儿展玉伯这阵子四处剿匪,将许多与沙俄有勾结的胡子统统连根拔起,齐大宝带了十余人逃到了对岸,听说林虎袭了乌交斯金厂,立马又带人顺着阿穆尔河到庙街去了。
玉蜂儿与林虎的联合行动很有成效,额尔古纳河边的盗采金砂的老毛子矿丁们被杀怕了,不像以往那么猖狂,采金还不算,在河边择地垦荒定居,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国土。
额尔古纳河不仅富含金砂,沿岸地区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鱼类品种很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宜农、宜牧,是李安生理想中的屯垦地,只是与老毛子在分界上有争议,过河来盗采金砂的毛子矿丁也多,还有武装到牙齿的沙俄护矿雇佣军,不太安全。
眼下漠河守备队还在筹备中,暂时没有多余的兵力放在额尔古纳河,用金翰圣的话来说,我们暂时要不了的,你们也别想要,于是便有了额尔古纳河边的数场战斗。
抢劫果然是件美差,尤其是抢黄金之类,这场复仇之旅多少还是为李安生他们筹集了点资金。
黑龙江农业银行正式开业,李安生特意算了程德全与玉蜂儿的股份,程德全的夫人刘氏送了五千两银子过来,玉蜂儿又凑了五千两银子的金疙瘩,自己也用一万两银子上下的金疙瘩充作股份,抢劫就是好。
这些程德全都清楚,只是他也不是顽固迂腐之人,也就默认了刘氏与玉蜂儿的这番理财行为,他本来就是个手指头张的开的,留不住银子,如此也好,加上他有心要支持李安生他们的大动作,正好。
制药坊也开办了起来,韦明同发到齐齐哈尔的电报上说几种药都很受欢迎,只等韦明同与刘竣买了机器回来,便开始机器制造。
酒厂也是如此,等培养一批技术工人,明年就能办糖厂。
虽说是小打小闹,但总归是个美好的开始,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八月,是小麦收获的季节,胭脂沟除了金厂那些依旧起早贪黑的矿丁们,其他的人将精力集中到了田地里。
就连林虎也带着兄弟们下了田,看不出,拿惯了马刀的豪侠们,居然拿起镰刀来也那么的像回事。
金黄的麦浪中,全是成片的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欢歌笑语。
这收成,不用说,铁定是极好的,看这小麦的长势就能知道。
李安生并不在意能够增产多少,将来条件成熟再翻两翻也不成问题,只是大规模种植的话,这人力与工具就不够看了。
黑龙江要想发展,就要用最少的人力来种出更多的粮食。
小麦这玩意,不走机械化道路,是铁定不成的。
马上就是大豆三品的狂潮到来,要想吸引流民们都来种小麦,也是个问题。
这种田就是如此,能够养活人口,其余的便是想着哪个获利高就种哪个,故而棉麦之争可是几十年了。
李安生忽然想到了一件大杀器,而且还是可以无视黑龙江运输不便利的大杀器,那便是味精。
即便是这个时代技术水平能够支持的原始味精,都是大量敛财的一把好手。
后世的人或许吃惯了各种特级味精超鲜味精,原始味精完全不能比,但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真是个鲜到不能再鲜的玩意。
丰收了,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爽朗的笑颜,心里有杆秤的老人可能已经能够估摸的出,亩产起码能多收个六七十斤,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要是他们知道李安生将来能够有办法将小麦的亩产在他们之前所认知的基础上翻上两翻还不止。
关外土地肥的流油,可亩产也不过百多斤,好的也不到两百斤,更别说关内有些贫瘠的土地上,收个几十斤。
这便是无奈的现实,也是李安生的底气所在,这么落后的农业,这么低的粮食产量,才能有他的用武之地。
吃了晚饭,热闹劲头还没过,许多人都三五成群的高谈阔论,似乎不敢相信收成有那么好。
李安生之前也说过,明年的目标是突破亩产二石五,乖乖,那可是三百多斤,想着这些,他们的劲头变更加的大了起来。
其实这只是想来谨慎稳重的李安生保守的说法,要是没灾荒没意外,明年的亩产突破四百斤也不成问题。
真正限制他发挥的,还是手工农业,无法给予大规模种植有力的支撑。
应该尽快的让农民有余粮,逐渐的富起来,然后通过集体组织的模式,开始机械化农业的小规模尝试。
正想着味精的事,金翰圣从外头进来,说是齐齐哈尔那边有信过来,朝廷通过了程德全的保奏,任命林虎为漠河总卡官,王伏白为漠河守备,而李安生则因为功劳给恢复了金厂会办的官职。
程德全也有信给李安生,意思是没有为他安排地方职务,狗头金已经送了上去,只等慈禧亲自给他升官。
这倒并不让让他多么激动,真正让他高兴的,还是刘竣与韦明同上个月就准备了妥当,已从天津坐船北上,估摸着下个月就能通过鞑靼海峡进入阿穆尔河,直趋漠河。
等他们回来,也差不多是玉米跟大豆等作物的收获季节。
等忙过农事,就要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了。




炮火1906 第六十一章 农业规划
这是补昨天的一章,晚上还有两章。
程德全派人送了一批辗转求得得钢锯等伐木工具过来,倒是解了李安生的燃眉之急。
粗粮细粮都有了储备的漠河开始大规模的招揽流民,李安生打算部分安顿垦荒,而部分则开始伐木开道,正式的拉开重修墨尔根驿道的序幕。
随着诸多流民的到来,人手也足够,对各种家具农具以及房屋的需求,使得木材一下子很受欢迎。
黑龙江农业银行也开始发行修路债券,许多矿丁刚好手头有宽裕,便认购了一些,带动了无数债券顺利的被认购,刘竣也拉拢到了投资方,为了让路尽快开修,不等刘竣他们过来,就先为这些股东们垫了股本,反正抢了俄匪发了几笔大财小财,而且刚好能够借着伐木的机会,将道路先清理一点是一点。
李安生关于修路的设想很全面,也很切实际,最主要的就是省钱,加上黑龙江地方决意在呼玛等地开办金厂,更加使得路修成后,有望在三四年内就收回投资。
一切都按照原先预计的轨道进行着,虽然出了不少的岔子,但总算大家齐心协力,也没耽搁什么。
李安生空下来便开始研究这味精的制法,宜早不宜迟,到得过个一两年,被小鬼子发现了,到时候注册了专利,哭都哭不出来。
其实这味精我国早就已经出现了,明朝的时候,海边的百姓就将海肠子用慢火焙干,磨成面,就是土味精,海带与海藻都被沿海居民误打误撞的弄出过类似味精的东西,这是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晶体。
他并不打算学日本人从鱼类、豆类、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因为他穿越时身上所带的包里,就有本书上头记录着后世吴蕴初制作味精的过程,研制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可最关键的就是,中国这个时候还没有能力制造盐酸(这真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杯具),而大规模工业制造味精最大的坎就在这里。
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钠的含量高的惊人,接近四成,当然也或者是面粉,李安生打算直接就通过小麦来得到原料,用一定比例的盐酸(后世历史是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xing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
从这里看,水解法当然没多大难度,难的就是在盐酸上要受制于人。
烧碱倒是有自古就有土法,国内兵工厂都能制烧碱,不像纯碱全靠外国进口,制碱技术被外国资本家严密封锁。
也幸好不是纯碱,不然的话,李安生立马就放弃,这不是坑爹么,是不是要在味精之前先来个侯氏制碱法还有合成氨之类,太夸张了。
但是制取盐酸的话,仍然绕不开制碱工业,盐酸在这个时代只不过是制碱工业发展的副产品而已。
虽说盐酸已经出现了数百年,但是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专门方法,仍然从属于氯碱工业,而氯碱工业此时非常的原始,真正开始发展还要感谢第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让李安生很是头痛,想到制碱工业,玻璃、化学工业、洗涤、炼钢也同样需要纯碱,而正是因为纯碱的这种功能,才使得西方世界封锁纯碱技术。
中国白白有青海湖等天然碱资源,而且还是那么的庞大,却受制于制碱法,实在是天大的悲哀。
李安生问过刘竣,才知道此时英法德美等国发起组织索尔维公会,制碱法设计图纸只向会员国公开,对外绝对保守秘密。凡有改良或新发现,会员国之间彼此通气,并相约不申请专利,以防泄露。除了技术之外,营业也有限制,他们采取分区售货的办法,例如中国市场由英国卜内门公司独占。由于如此严密的组织方式,凡是不得索尔维公会特许权者,根本无从问津氨碱法生产详情。
中国的钢铁产业极大的在高价的酸碱等化学品以及其他原材料上吃了亏,而日本则凭借英日同盟获得了钢铁行业的发展。
盐酸只能依赖向英国进口,这也意味着,大规模生产味精需要大量的盐酸,加上需要耐酸而必须投资的耐酸陶器工厂,利润并不会丰厚到哪里去,只能一开始就打高价牌。
狗日的卜内门,狗日的英国人。
想到味精产生的利润,要有一部分流入英国佬或是其他外国佬的手中,李安生就感觉到一阵的丧气。
总算还好,高价的是纯碱,盐酸要好些,由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对盐酸需求不是那么旺盛,盐酸的价格还是能接受的。
任重而道远啊,想到后世许多yy书里面主角虎躯一震,无数人才来投,无数不要钱免费的酸碱、硝酸之类滚滚而来,钢铁厂兵工厂随便开开一家又一家,钢产量那个几十万成百万一吨的逐年递增,那不是笑死人吗?
连个氯碱工业都没有,硝石基本依赖进口(这个时代硝酸工业制造还只是个尝试,1908年德国才开始有年产千吨的硝酸工厂),橡胶啥的都被垄断,想要强国简直就是笑话。
连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味精这个敛财利器都要迫不得已的分利给卜内门,更别提其他。
所以说,整个国家的富强与工业的进步,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没有工业基础,就是个木桶效应。
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真发明味精制造工艺再说,到时可以储备一批盐酸,兴办耐酸陶器厂,哪怕自己不用,耐酸陶器在国际市场还是需求不错的,实在不行,就找别的路子,后世真正的味精工业实际上是在生物技术发展之后开始的。
虽说微生物发酵制造味精可以说超前了几十年,但是却并没有太多的门槛,只是因为生物技术没有被发现认知而已,其实中国人是发酵法的老祖宗,只是生物科学落后,并没有人知道这是微生物起的作用。
李安生村上就有酱油作坊,知道大概的土酱油制作工艺,酱油生产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其他有麦麸、小麦、玉米等,将上述原料经粉碎制成固体培养基,在好氧条件下,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进行发酵。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淋洗、调制成酱油产品。
酿酒也是微生物发酵的一种范畴,酱油更加简单些,说不得可以从这上头找到味精微生物发酵法的大门。
各种萃取、蒸馏、浓缩等工艺上的难点都可以从土法上找到解决办法,而培育发酵法制造味精上头最重要的短杆菌,胖叮当是一把好手,说不定还真是个好主意。
这么一想,李安生倒是舒畅了许多,酱油工厂也可办得,反正大豆、小麦与麸皮这些原料是不愁的,另外筹备味精发酵法生产的话,淀粉工厂都可以办起来,玉米、小麦、马铃薯、甘薯等都可制淀粉,淀粉不仅用途广泛,还能用来制造粉丝,李安生从小就喜欢吃甘薯粉丝。
加上大豆三品加工业,甜菜种植普遍之后的制糖业,一个初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就有了雏形。
眼下只能小打小闹,毕竟漠河与东边的塔河、呼玛等地新开垦农田五万余亩,丰收了也没多大的量,除了满足近三万多人的口粮,还要用来接纳流民,剩余的只能满足小规模加工生产。
接下来接纳的流民要往呼玛等地安排,呼玛相比漠河来说,更加适宜耕种,李安生的打算是明年在呼玛开垦30万亩耕地,考虑到北边春旱、霜冻与冬寒等天气,以及人口稀少的缘故,在人力极限之内开垦土地是明智之举。
粮食,大量的粮食才是王道,只有多余的粮食能够向南流动,甚至入关出售,才能整体改善黑龙江的经济状况,并且多吸引流民前来。
去年黑龙江全省的收入可怜的80多万两银子,坑爹啊,李安生常常不敢相信,怪不得黑龙江地方将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了金厂上头。
程德全等许多官员都是尽数捐出俸禄,只靠朝廷拨给的养廉银过活,也是无奈之举。
这80多万两银子基本都是农业税与过往商税,为了吸引流民加速黑龙江开发,其他苛捐杂税摊派一律全无,这么多银子已经很不容易。
程德全果断的决定办金厂,修墨尔根古驿道,正是出于增加收入的考虑,穷疯了。
可想而知,未来的几年里,从漠河到瑷珲沿岸的土地,将是黑龙江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重修墨尔根古驿道之后,商业也将因这条道路而繁荣起来。
加重商税是必然的趋势,墨尔根古驿道设卡收费也是必然的,李安生从一开始就想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人多的地方,才能大规模的开垦土地,掌握了人口,就有土地,就有资本。
而吸引人口,唯有粮食。
继小麦丰收之后,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也相继开始了收获。
整个漠河到呼玛都是一片欢天喜地的情景,见识了小麦的辉煌成就,眼前的硕果累累也就不那么令人吃惊了。
李安生与林虎等人走在平坦的屯垦农地里,眼前尽是欢声笑语与喜极而泣。
许多农民久久的跪在了田地里,心怀虔诚,或是面朝家乡,或是面朝能让他们活下来的庄稼,泪水,立刻从浑浊的眼睛里滚下来,流淌在黑土地上,闭上眼,像是与失去的亲人倾诉一般,我们还活着,我们能活下去。
他们面黄肌瘦,在老家饱受天灾人祸,饱尝过饥寒交迫,经历过生离死别,死亡曾经离他们很遥远,可是,他们还是克服了千辛万险,来到了这片土地。
他们与这片土地有缘。




炮火1906 第六十二章 又升官了
“正如安生兄弟所言,漠河白夜之后的绮丽天象,叫做极光。极,乃世界之极,盖因身处极北之故,方能得见如此天象。白夜漫长,无聊时便等待天空有无极光,倏忽之间就能在苍穹上见它现身,与天边的云霞辉映成趣,历数时辰而不散。如彩带,又如团团火焰,或如五彩斑斓之山河画卷,色彩纷纭,竟能多般变幻。我最爱的是那银白色极光,如星辉之淡芒,清雅动人。比彩绸般于天空炫艳之极光更能养目……”
韦镜心读着手中的书信,反复的想象着那极光的动人之处,除了感慨自然天象之雄奇伟大与美轮美奂,也为王伏白的心思而感动。
这封信六月便寄到了天津,信中描述了漠河极光的美景,大概意思,立即起程的话还赶得上看到极光。这家伙人虽莽,心思却不莽。
想到王伏白那满是诚挚的大眼睛,那憨厚的笑容背后些许狡黠,粗粗大大的汉子,居然能懂吕纪的书画,有时也有谈吐颇令人惊讶(当然是相对于那粗放的外表),还有那让人忍俊不禁的附庸风雅的名字——王伏白。
呵呵,王铁锤,王伏白,韦镜心的眼中满是笑意。
杯具的王铁锤,哦,不,王伏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给人误会了一回,这名字其实还真是他的本名。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韦镜心即便有些畏惧漠河的苦寒,仍然鼓起勇气跟着兄长前来漠河。
刘竣与韦明同在船头喝茶聊天,这次他们的队伍可说是庞大,黑龙江农业银行开办的一个好处便是,他们筹集的资金全部都花光了,而股本则由胭脂沟给他们垫上,如此一来便不用从漠河千里迢迢的运银子过来,打一个时间差。
1...2526272829...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