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武林帝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骁骑校
……
直隶天长县,县衙后堂,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头戴乌纱的年轻人站在院子里,踌躇满志的望着天边的云霞,此人正是新任的天长县令杨峰。
杨峰满腹才学,机敏过人,到任不过数月,就把前任积攒下长达五年的积案全部处理干净,每件案子都断的出神入化,老百姓将其称之为包公再世,杨青天,刑部的人看到天长县来的卷宗也赞叹,这新县令倒比老刑名还厉害啊。
杨峰又组织民壮修缮道路学堂寺庙,打疯狗,挑马蜂窝,挖水井,干了不少好事,还时常微服下乡,救助贫苦。
在百姓们眼中,一县的父母官那就是和天一样大的人物,平时想都不敢想能和县令大人说话唠嗑的,而当官的也不喜欢和泥腿子打交道,即便巡视辖地也是高高在上,哪有杨峰这样平易近人。
杨县尊最喜欢做得事就是拉住贫苦老大爷的手,饱含热泪的说:“老人家,本县来晚了!”然后让衙役将面粉和豆油送上来,看着乡下人们感动的涕泪横流,跪满一地,杨峰就会得到极大地满足。
他的官声很快传到了京师,若不是最近京城生了许多更大的事情,杨县令的故事一定会掀起更大的风潮,即便如此,他的心思也没有白费。
桌上的两封信便是明证。
一封是公文,是吏部来调他进京委以重任的文书。
还有一封是私信,是当朝右相柳松坡派人送来的,信中隐晦的提起想将女儿下嫁于他的意思。
马上就能美人在怀,高官得做,人生得意,莫过于此。





武林帝国 4-70 毛脚女婿
扬州府,元封已经整装待,他和李明赢等人即刻返回西北,准备应对周朝起的战争。
军统司的人马依然留在中原,由叶唐指挥打探情报,煽动民心等,干这个,军统司在行。
元封又特地交代了一件事,扬州府下真州县月塘村,有个叫王怀忠的赤脚郎中对自己有恩,对他一家人要格外照顾,叶唐自然铭记于心。
安排好了一应事宜,元封和李明赢在八名士兵的护卫下,鲜衣怒马直奔西北而去,他们身上穿的是锦衣卫的官衣,如今缇骑满天下,冒充锦衣卫是最好的伪装。
一路星夜兼程,晓行夜宿,所到关隘无不严加盘缠,尤其对西行的商旅,检查的很是仔细,官兵趁机大横财,商人们怨声载道,元封一行人倒是没有受到任何刁难,见到锦衣卫的官服,那些小吏巴结都来不及,那还敢检查。
一家客栈内,元封和衣躺在床上,床头蜡烛闪烁,映照着他手中军统司的调查报告,厚厚的一册都是中原士绅工农对于前朝武帝的印象。
令元封震惊的是,中原百姓对于父亲的印象居然极其恶劣,在这本调查报告中,武帝被描述成一个奢侈,贪婪无度的暴君。
他后宫三千,却仍不满足,三下江南寻花问柳,无数民间佳丽被他糟蹋,以至于百姓闻其名而色变。
他好大喜功,征民壮十万开挖大运河,要从扬州挖到燕京,仅仅是为了去燕京看塞外景色,此等暴虐程度和隋炀帝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幸亏大运河工程尚未完工,武帝即暴卒,百姓闻之无不欢欣鼓舞。
他贪婪成性,一改往日丁役税制,妄图实行《摊丁入亩榨出更多老百姓的骨髓,以至于人民流离失所,卖儿鬻女。
总之,百姓们眼中的前朝武帝,就是一个综合了李后主、杨广等暴君劣迹于一身的一个妖孽般的人物。
真的是这样么?元封不禁掩卷长思。
扬州府真州县月塘村,王怀忠一家人的生活即可看出,大周朝的百姓生活的并不富裕,扬州还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繁华之地呢,百姓能吃上白米饭竟然都是奢侈的。
还有来京时在河南的所见所闻,草根一家人,家破人亡,小孩子沦为乞丐,地主豪强称霸一方,买通县衙竟然随意捕人,这难道就是大周百姓应该过的日子?
想到这里。元封冷笑起来,张士诚倒是有些本事的,至少在愚民方面颇有造诣,且看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他又能有何应对之策。
……
月塘村外的道路上,一辆马车骤然停下,肥胖的老板被小厮们抬到树下,解开领口喘着粗气,看样子是中暑了,管家急忙跑到村里,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道:“老乡,我家老爷在路上病倒了,村里可有郎中?”
村民见他身穿拷绸直辍,分明是个体面人,便热情的介绍道:口王骡子便是郎中,我带你去。”
村民带着管家来到王怀忠院门口,冲里面大喊一声:“老王,外面有病人!”
不大会,王怀忠便提着小藤箱子出来了,眼圈红通通的,问道:“病人在哪里?”
于是管家领着他们来到村外道路上,王怀忠见是中暑病人,便开始施救,管家有些纳闷的问那村民:“为啥叫他王骡子?”
村民卖弄起来:“你是外乡人不晓得,这王郎中虽然有妻有子,但却是是属骡子的,没有自己的种?”
管家疑惑道:“此话怎讲?”
村民道:“几年前有父女二人流落到本村,被老王家收留,那女子虽是哑巴,但出落得很是俊俏,被谢员外的儿子看中,非要强抢,王怀忠去救,反被谢少爷一脚踢中下身,从此断绝了子孙根,饶是他医术过人也救不了自己,他哥哥王怀义和谢少爷拼命,打伤了谢少爷,被官府拿了去没多久便死在牢里,他嫂子做主把小三过继给王怀忠当儿子,然后也上吊死了。”
管家一脸的惊愕,村民摇摇头继续道:“那哑巴女子倒是个极重情义的人,为了报答王怀忠,委身下嫁于他,等于守活寡啊,啧啧,真不知道这女子咋忍过来的。”
这边说着,那边胖老板已经被救醒了,中暑不是啥大毛病,但是不及时施救的话也会死的,老板出手阔绰,当即打赏王怀忠五十两银子,看着五枚成色极好的细丝锭子,王怀忠倒有些手足无措。
“治病救人是应该的,不能拿这么多钱。”王怀忠道。
“那就是说我的命不值五十两银子了?看不起我?”胖老板生气了。
“让你拿着就拿着!”管家吧银子往王怀忠怀里一搡,另外又谢了那村民一枚一两的银锞子,马车这才扬长而去。
王怀忠捧着银子回到家里,三个孩子和哑姑正哭做一团,王怀忠举着银子欣喜道:“大丫不用去做丫鬟了,咱有银子了!”
登6热点书库热点书库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原来王怀忠为了买肉买药买盐,硬是把大丫头给卖了,现在人家上门领人,家中才哭做一团,其实这也是乡下人家的宿命,女儿长到十四五岁就要嫁人,早晚是赔钱货,还不如早点卖到大户人家当丫鬟,兴许被老爷收了房,日子反倒会好过呢。
……
京师,右相府邸,二堂内,柳松坡和杨峰分宾主落座,相谈甚欢。
杨峰在天长当了几个月的县令,已经在官场上小有名气,此次奉调进京应该是另有重任,当今圣上的脾气大家都清楚,只要他看中的人,不管年纪,不管资历,青云直上没有任何限制,这回杨峰进京,怕是起码有个四品的前程等着他。
杨峰一直讲柳松坡视作门师,进京之后第一个过府拜望,还带了些天长县的土产,虽然不值钱,但是情义到了,再加上他似乎不经意的提起,这些都是父老乡亲在他临走之时硬塞给他的,于是他在柳松坡心中的分数又加高了一些。
杨峰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兼之谦虚刚毅,简直就是柳松坡心中乘龙快婿的不二人选,他有心考校一下未来女婿的学识,便问道:
“如今陛下将要对西凉开战,北元虽败,实力尚在,怕是我朝将要面对两面作战的境地,财政吃紧,马匹粮草不足,不知道汝有何良策?”
对此问题,杨峰早有考虑,听到柳松坡问,他沉吟片刻,斩钉截铁道:“有办法!”
“说来听听。”
“北元西凉,皆劲敌也,但同时开战,我朝实难承受,不如先西后北,对北元采取拖的战略,必要时甚至可以忍辱负重,以岁币和亲麻痹之,而西凉,是汉人为主体的国家,同文同种,更为可怕,乃是心腹大患,必须优先对待。”
“至于钱粮马匹,学生也有浅见,那就是实行新政,开挖运河,摊丁入亩!”
此言一出,柳松坡大惊,忽地站起,双目炯炯。
开挖运河,摊丁入亩,这是当初前朝武帝提出的方略,也是当今皇上用来攻击他的借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条方略都是极佳的药方,用来医大周的顽疾再合适不过了。
八年前,正是因为柳松坡提出开挖运河摊丁入亩,才会被皇帝打落凡尘,一贬再贬,贬到甘肃苦寒之地去做县令,难道今天杨峰又要重蹈覆辙么?
“你可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柳松坡沉声问道。
杨峰淡然一笑:“大不了将这颗大好头颅留在午门前便是,比起天下苍生的福祉,牺牲一两个人又算什么?”
开挖运河,可以使江南的粮草、人员、政令,迅的抵达帝国的北部,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挡在塞外。
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改成以土地为主,人口为辅的税收政策,触犯的是一些大地主的利益,但是广大百姓的压力却得到了缓解,从而实现人口增长,国力增长,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十年之内一定会见效。
可是,皇帝会采纳这个建议么?皇帝是个极重脸面的人,说出的话不算数,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仿佛知道柳松坡的疑虑,杨峰笑了笑:“今非昔比了,国朝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境地了,学生在天长当了几个月的父母官,对百姓的疾苦相当清楚,说句大不敬的话,再不革新,怕是陈胜吴广要出来了。”
对于杨峰的直言不讳,柳松坡很震惊,但是更多的却是欣赏,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依稀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气氛有些凝重了,柳松坡主动换了个话题:“上回书信上所说之事,你有何想法?”
说的是关于杨峰和柳迎儿的婚事了,杨峰的脸立刻红了起来,躬身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学生安敢不从,恩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一切听从恩师安排就是。”
柳松坡高兴起来,捋着胡子呵呵直笑,柳夫人在后面透过珠帘看看毛脚女婿,也是越看越舒心。




武林帝国 4-71 向何处去
大周朝的政坛面临着风起云涌的变革,这场变革是至上而下的,波及到每一个人。
皇后和前太子的葬礼极尽奢华,母子二人葬在城东早已预备好的皇陵中,浩大肃穆的皇陵是从天佑元年就开始兴建的,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说力求节俭,随便挖几个坑就好,但是过了几年,风向就悄悄地转变了,皇帝再也不说什么节约精简,民脂民膏啥的,极尽所能的修建陵墓。
葬礼过后,新政的议题就放到了皇帝的桌面上,以往大周朝廷的格局是沿用旧制,参照了唐宋元的形式,在皇帝下有中书省,左右丞相管理六部,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未免过大,以至于和皇权抗衡了。
皇帝是开国之君,倒也不怕丞相敢和自己对着干,可是他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万一自己死后,丞相夺权架空皇帝,那老张家的天下不就完了。
趁着自己还春秋鼎盛,先把所有儿孙将会面对的问题给处理了,先前已经清理了军队系统,那些老军头统统都被勒令去职,回家荣养去了,不守本分的中青年将领,杀的杀,流的流,皇帝出手狠辣,绝对不给人缓过劲的机会,趁着宫变得由头,把所有不放心的因素全给铲除了。
接下来就是改组政府了,至于应该怎么改,皇帝心中只有一个粗略的计划,最根本的是解除丞相的权力,但是丞相没了权力,又怎么管理国家呢,难道全靠皇帝一个人的智慧?
这当然不行,皇帝很明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自己不过是盐贩子出身,没什么高贵的血统,管理国家,还是要靠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
正在犯愁之际,有人送上奏折,皇帝看了之后大呼精妙,下令重赏、擢升此人。
此人的履历也很完美,贫寒子弟,进士出身,当过翰林,当过监察御史,办过陕甘总督温彦的大案子,回京之后也有建树,据说在缉拿反贼的行动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曹少钦对此人也是赞誉有加,说他可堪大用。
这个人就是御史台四品官员孟知秋。
孟知秋的奏折是关于政府改组的,其实这件事本轮不到他这个小御史插嘴,他的奏折也递不到皇帝案头的,可是孟知秋毕竟还有内厂官员的身份,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
孟知秋建议:裁撤中书省,成立内阁,左右相改称大学士,内阁不再管理六部,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秘书处,咨询建议机关。
为了分担皇帝的辛劳,孟知秋还建议将权力下放一部分给内务府,由内务府组织一批人员根据皇帝的意思批阅奏章。
各地奏折先汇聚到内阁,内阁拿出自己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称作票拟,皇帝批复,称作披红,不重要的文件可以交给内务府的秉笔太监代办,不用担心太监们乱批,因为内阁还可以将披红驳回,当然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这只是为了防止内务府座大而已。
皇帝龙颜大悦,认为此法甚好,当即批复下去,雷厉风行的执行起来。
本来中书省设在文华殿,现在也不用挪窝了,直接改成内阁,左相胡惟庸,右相柳松坡皆留任,改称辅政大学士,下面再设若干协办大学士,学士等人,辅佐二人理政。
内务府在武英殿北面,也不用改地方,这事儿交给曹少钦办理即可,训练若干机灵识字的秉笔太监帮着他干活便是。
内阁、内务府,再加上皇帝本人处理政务的所在—养心殿,就组成了大周政府新的核心,比以前中书省独揽大权不知道强了多少,别看只多了一个内务府,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只有太监才能真正得到皇帝的信任,才敢用。如此看来,这个孟知秋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朝廷改组,只需皇帝一句话即可,从此中书省不复存在,六部也不再受内阁管辖,直接对皇帝负责,当然内阁也不是从此沦为摆设,它依然是最重要的朝廷机构,皇帝规定,内务府的秉笔太监们必须保证对内阁大臣足够的尊敬,进门要磕头,出门要退着走,这也算给内阁大臣们一点补偿了。
而且,皇帝还增加了内阁的人员,孟知秋就成了第一个协办大学士,官位仅在两位辅政大学士之下,专门负责养心殿内务府之间的行走,可谓天子重臣,大家都明白,小孟大人在内阁干两年再外放,起码是个巡抚。
内阁尚在改组之中,北方紧急军报就来了,北元大军悍然南下,已经打到燕京了,皇帝闻报之后大雷霆之怒,老二不是说深入漠北,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王庭都让他掀了么?现如今又是哪里来的蒙古大军?
把承坤叫来责问,二皇子知道事情败露了,但是咬死口说自己确实深入漠北打下王庭,至于是不是中了蒙古人的奸计那就不好说了。
二皇子把责任一推六二五,反正就这个局面了,皇太子也当不成了,你爱咋咋地吧,这样一来,皇帝到没了脾气,难道因为这事把儿子宰了不成?
登6一起看中文网,支持正版阅读,支持《武林帝国》
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皇帝经常以仁君自诩,这些天老二和老四的一切行动都在监视之中,两个小子都还算老实,皇帝有心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又担心放虎归山,知子莫若父,老张家的子孙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放在京城又怕磨了他俩的锐气,毕竟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交在一个窝囊废手里。
恰在此时,又是一封奏折解了皇帝的苦恼。
这封奏折是内阁辅政大学士柳松坡转交上来的,写折子的人叫杨峰,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外放天长做了几个月的县令,政绩斐然,被吏部调回来当了部员,大概是不愿意当个默默无闻的京官吧,竟然通过自己的门师将一封奏折直接送到天子眼前。
奏折内容很短,但是字字珠玑,他建言皇帝将燕王和秦王的封地对调,这样一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藩王必须面对别人留下的摊子,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力,既耗费了他们的精神,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可谓良策!
皇帝龙颜大悦,将户部主事杨峰擢升为内阁协办大学士。
一时间,内阁多了两位年轻有为的大学士,还都是状元出身,并且都尚未成家,被称为内阁双壁,这在京城官宦人家中引起了颇大的一场风潮,谁要能收了他俩中的一个当女婿,那这辈子还愁啥。
皇帝雷厉风行,将两个儿子派出京城,老二承坤前去长安,协办西征事宜,老四承平去燕京,抵挡北元入侵。
在二子出京之前,皇帝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重新立了个太子,正是默默无闻的老三,安国郡王张承太。
当老三听说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储君的位子,他却高兴不起来了,脸色倒有些惨白,老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和大哥一样,只不过是老二和老四的磨刀石罢了。
燕王和秦王听说之后,也是一脸的恬淡,父皇这些招数,他俩也认清楚了,无非就是不断地心理打击,所谓的磨练而已。
爱咋咋地吧。
……
老三入住东宫,萧妃娘娘母凭子贵,也牛气了一把,广帖子邀请亲戚和朝廷大员的内眷进宫玩耍,可是响应者了了,淑妃娘娘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满以为自己儿子会成为储君,也是这样志得意满,广邀宾朋入宫,还没两天呢就生了宫变,淑妃娘娘被太子挟持,差点香消玉损,现在神智还有些不清呢。
太子东宫冷冷清清,空气中彷佛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身穿明黄四爪蟒袍的三殿下呆呆的站着,依稀间看到了大哥满身是血的身影,依旧在向自己悲鸣:“生生世世不愿生在帝王家……”
新太子一个激灵,眼前的幻想消失了,一个老宦官站在门口,谦恭的说:“殿下,车马预备好了。”
老三忽然想起,今天是送老二和老四离京的日子,父皇让他代表前去送别,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整理袍服管带,出了东宫上了车驾,这还是大哥留下的四轮马车,坐垫上似乎还有他的味道,马蹄得得,车轮滚滚,承太的思绪却总也平静不下来。
来到城外水西门码头,百官已经等候在那里了,老二和老四站在码头边,一脸的萧瑟,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虽是初秋,却一派苍凉景象。
两位皇子的车驾随从,远不如进京时候那般奢华浩荡,谁都知道,那些鲜衣怒马的随从已经化作紫金山下的一堆枯骨了。
兄弟三人相对无言,唯有望着滚滚长江,唏嘘万千,大周朝将要向何处去啊。
本卷终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武林帝国 5-1 徐州府客栈内的凶案
在西凉崛起之前,大周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北方蒙古上面,运河淤塞不通,军政命令传达,粮草部队运输,走的都是6路,徐州位于中原交通要冲所在,有五省通衢之誉,道路自然是四通八达,便利快捷。
其实也没什么正规的道路,只不过是人走了多了,便成了路,尘土飞扬的马道上,印着深深地车辙印,一支小小的骑兵队正纵马飞奔,虽然只有十个人,但却装备了二十二匹马,可见他们肩负了重要的使命,必须星夜兼程。
初秋时节,依然酷热难当,骑士们都穿着蜀锦的绯色单战袍,外罩披风,口鼻上蒙着巾子,路上尘土大,不在脸上罩点东西,没半天鼻子就能被泥土塞满。
远远看见前面隐约的城郭,先头一名骑士扯下面巾大喊道:“大人,前面就是徐州府!”
后面一位年轻骑士猛然勒住战马,手搭凉棚望了望这座兵家必争之地,朗声道:“今晚歇在徐州,补充干粮。”
众人皆是面露欣喜之色,可见长途奔波已经让他们疲惫至极,只有一个面目俊朗的骑士问道:“大哥,耽误一夜怕是不妥吧。”
先前下令那人道:“无妨,徐州是重要的所在,将来大军东进之时必须要面临这颗钉子,所以我想仔细看看。”
这些人正是从京城逃出的元封和李明赢,十个人都是马术高手,长期和突厥蒙古人作战,游牧民族的那一套也学得七七八八了,吃喝拉撒都在马上的长途奔袭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这些人跑起来,连大周的八百里加急快马都追不上他们。
一行人昂进了徐州城,进门之时连马都不下,守门的士兵看到这帮鼻孔朝天的锦衣卫,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些大爷可都是皇帝亲军,奉旨办事的,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一定是加急赶来,指不定本府哪位大人要倒霉了呢。
进了城门,随从问道:“大人,住馆驿还是住客栈?”
“住客栈,最好的。”元封答道。
这也是为了符合锦衣卫的身份,馆驿是什么人住的,那都是些来往办差的公人,低级官吏而已,堂堂锦衣卫当然要住最好的地方。
徐州府虽然是重镇,但是和京城、长安、扬州这样的大城市比起来,还是简陋的了不得,主要大街就两三条,像样的客栈也不多,搭眼就能看见路边有座两层的门脸,插着三面酒旗,金字门头“如意客栈”。
就是这家了,一行人走进客栈,皮靴子上的马刺磕击着方砖地面,出刺耳的声音,望着这几个外乡人,大堂里的酒客们都止住了声音,一个锦衣卫大喇喇的走到柜台前道:“四间上房,还有天字号客房。”
1...111112113114115...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