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正因如此,李隆基小时候接触最多的便是宫廷中的戏班和乐师,耳濡目染之下便喜欢上了音乐和戏剧。
七岁那年,李隆基的母妃和李旦的正妃同时被武则天叫进皇宫杀死,李旦非但不敢询问,反而教导李隆基要装作若无其事。
被软禁又心中苦闷的李隆基,那时最喜欢的便是能逗人开心的丑角,因为只有这样能让他暂时忘却烦恼。
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便创办了梨园,高兴之余,李隆基经常亲自登台表演,他演的就是丑角,他还常常以扮丑角来逗杨贵妃开心。
正因为这个原因,从小喜欢丑角并喜欢演丑角的李隆基,便与最擅长装傻充愣,出乖卖丑的安禄山有了共鸣了,因为他觉得安禄山简直不用演,就是个丑角,这让他非常开心,亲近,喜欢。
而安禄山因为这个原因受到李隆基的无比宠信,自然越发地专研此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愈发受李隆基宠信。
(以上李隆基小时候的遭遇,和当皇帝之后喜欢登台演小丑,都是真实的史料。小丑的造型就因为李隆基而来,因李隆基是皇帝,登台演戏又是演丑角,恐失帝王君威,为此只好在演出时,特意在脸部挂一小块白玉片。所以后来的丑角艺人演出时,也在鼻梁中心勾画一个在白色的“豆腐块”。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后世梨园中,丑角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但安禄山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特别受宠信,就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了。)
也就在三天前,安禄山听从了高尚的建议,在两天前,萧去病纳徵的那天,安禄山又跑到大明宫里哄李隆基开心。
也是安禄山故意引导话题,两人正哈哈大笑的时候,李隆基却突然叹了一口气,道:“你也就忠心和贴心这两条优点了,萧去病忠心是有的,要是他也能像你这样听话和贴心就好了”
安禄山感激涕零道:“陛下,臣本胡人,像小草一样卑微。臣现在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臣对陛下感激得无以复加。
陛下的话语,就是臣生命的方向,陛下就是让臣立刻去死,臣也会心毫不犹豫,心怀感激去执行。”
李隆基大为感动道:“爱卿的忠心,朕心里明白。”停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但光有忠心是不够的,你也要多用些心在正事上啊。
哎,你是让朕放心,却没有能力,萧去病却正好相反,你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本事,就好了。”
李隆基如是说道,安禄山在这一瞬间,嘴角一抹像是等待已久的诡异笑容一闪而过,但说出来的语气却像是极其漫不经心:“陛下既然不放心梁国公,何不稍加试探一番?”(未完待续。)
ps: 两章完毕,求收藏,推荐票,订阅。
盛唐神话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唐奇才李泌
亲仁坊最为豪华富丽的东平王府宅院中,庭燎依旧燃烧很旺,异香缭绕。王府东北隅,华美精致的暖亭中,高尚和严庄这个时候已经饮完了第二壶茶了。
自然的,两人心态不同,大部分茶水,都被焦急等待的高尚喝了,但虽然如此,高尚却依然觉得心焦口渴,于是他开始煮第三壶茶。
就在初沸的时候,有两名被安排在坊门口的下人匆匆跑了进来,脸上全是喜色。
“怎么样,可是王爷那有消息传来?”高尚急切地问道。
“不是。”那人喘着粗气:“是……我看到萧去病那狗贼……只穿着一件薄薄的中衣,骑着马回府了。他身后几名亲卫,眼神很是凶恶,怒气冲冲的。”
高尚心中一愣,皱了下眉头,随即他就反应过来,原本就有些狰狞的脸色,一瞬间兴奋地大笑起来:“哈哈哈,严兄,那狗贼果然中计了!”
“恭喜高兄大计得成,大仇得报了!”矮几的对面,严庄满脸笑容,拱手向高尚祝贺,心中为之放松的同时,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有点想说,我早知道会是这样,萧去病果然是个性情中人,果然中了安禄山的圈套。
穿着三品以上的紫袍前去上朝,却只穿了一件中衣回来,再加上身后亲卫怒气冲冲的表现,大朝会上发生了什么,很容易想象,萧去病定是被罢官夺爵了。
不知怎么,严庄心中突然莫名有一种失望,看来自己之前真是高看萧去病了,这心机和机变,真是很差很差啊。
“哈哈,萧去病狗贼,这下看你还不死!”高尚双目赤红,身体也有些微微颤抖,嘴里歇斯底里地说着,过了片刻。他重重一拳砸在面前的矮几上。
他力气本来不来,但此刻肾上腺素狂涌,又是心无旁骛全力一击,没想到竟一拳将矮几轰成了两半。
正当他有些惊异于自己竟有这本事。并且拳头竟然完全感觉不到疼痛时,就看到对坐的严庄眼睛睁得老大,正用惊恐万分的目光看着他。
高尚微微有些疑惑,随后就有种痛入骨髓的疼痛传来,紧接着他发出了杀猪一样的惨叫:“啊——”
从严庄和几名下人仆役眼中看去。兴奋得双目赤红,全身发抖的高尚,一拳打断了盛放茶具的矮几,矮几上的红泥小火炉和茶釜中已经烧沸的茶汤开始向内倾覆。
黄绿色浑浊的茶汤,红泥小火炉中烧得火红的木炭几乎同时倾倒在高尚的拳头上,瞬间蒸腾起氤氲的水汽,等高尚疼得跳起来的时候,他的右手已经瞬间起来七八个大大的水泡。
很快,暖亭中传来严庄和几名仆役惊慌呼喊:“来人啊……快去请医师,高先生的手被烫伤了……”
同一时间。亲仁坊的北门之西,占地十六分之一坊的梁国公府内,萧府的幕僚,亲卫已经聚齐,李泌也被萧去病的亲卫从翰林院请了来。
“……情况就是这样,我一路想来也觉得有些蹊跷,此事八成是落入了安贼的算计当中。可假若我在大殿上真的一口答应,这一百五十亲卫和一千飞龙禁军,到了范阳也九层会被安贼害死。”
内室当中,杜甫。高适,王昌龄等人一脸的惊诧莫名,已经有些愣了。李泌却是忍不住摇头叹息。
“辅臣啊,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既然知道这是安贼的圈套,为何还要顺他的意,往里面跳呢。
我们这个陛下,已经不像开元时期的胸怀了。十多年来,凡是胆敢违逆他的,除了贵妃娘娘之外。有哪一个有好下场的?只怕你这次是凶多吉少了。”
萧去病饶了饶头,无奈道:“那我能怎么办?”
李泌摇头叹息道:“不管陛下说什么,在朝堂上你都一口应承下来啊。过后或者当场就向陛下请求,你就说你这么大本事,战绩在这里摆着,只带一千一百五十人怎么够呢?
然后你强烈要求陛下让你统领至少五六万的范阳,平卢军马啊。然后再强调东平王与你不和,已经范阳有许多士兵是被蛇牙收买的。让陛下许你缉捕蛇牙逆匪之生杀大权。
这些要求你说的有理有据,当着满朝大臣和各国使节的面,陛下也不会多想,九成可能是会同意的。
这样一来,难受的就是那安贼了,若他没找到应对措施,辅臣正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范阳大杀一通。
若安贼不让你去,在陛下那里肯定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此事无论怎么做,我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可辅臣你却用了最愚蠢的办法……你就是回来先和我商量一下也行啊。”
这回,萧去病也愣住了,心说这李泌果然是无双国士,大唐奇才,自己在这一点上,比他可差远了。
与此同时,萧去病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若不是自己来自后世,有很多先进的科技理念,和成功的权谋可以拿来主义,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还真玩不过古人。
这样想着,过了半晌才道:“那如之奈何?以长源对陛下的了解,你认为这事会如何发展?”
李泌揪着胡子沉吟了一会,道:“此事倒也不是无解,既然陛下今日能够放你回来,说明陛下心中并没有完全恼了你,此事尚有补救?”
“像贵妃阿姐那样?”
李泌点点头:“这是最好的办法,辅臣你即刻返回大明宫,找到贵妃娘娘,由她做调解,向陛下负荆请罪。
如果陛下再问起征讨两番之事,你就欣然同意,并照我刚才所说应对即可。”
顿了顿,李泌看着萧去病笑了笑:“陛下喜欢看人哭,你最好委屈一些,痛哭流涕最好!”
“这……”萧去病一脸苦恼,在心里大喊臣妾做不到啊,想了想道:“可是我把入宫的金鱼符都交出去了。”
李泌看着萧去病笑道:“这也要问我?你还想欠我多少人情,我来算算啊……”
李泌自小便被誉为神童,与学问一道,和世事人情,各人心理,大局把控上都是无双的天才。然则偏偏只有他最追求的长生之道上,花费最多精力,却鲜有建树。
倒也不能怪他,因为道家有很多方术,其实是错误的,比如道家追求的炼丹,便是与找死无异,好在,这一点上李泌倒还不敢尝试。
但他因此很少吃烟火食物,更别说吃肉了,还时不时去辟谷什么的,结果瘦得快变成竹竿了。
所以萧去病有时间给给他灌输现代的养生知识,要营养均衡啊,要多运动啊等等,类似这些便是李泌要萧去病还的人情了。
“都说了,你跟我一样,多吃肉,站桩练武就好了啊。”萧去病笑着丢下一句话,不等他算完,朝其他几人拱拱手打个招呼,出门而去。
萧去病骑着小红马再次往大明宫急赶的时候,含元殿上,李隆基正在大肆封赏,此次联袂来朝的葱岭以西三十六国俱都封王,赏赐大量金银宝物,其余各国,部族使者亦根据其朝贡的价值,双倍赏赐。
朝中文武百官亦有大量的大唐金银币赏赐,整个朝堂一片喜庆,但大唐皇帝却提不起一点兴致来,心里还隐隐有一种挫败感和更多的怒火。
与之相距不远的紫宸殿内朝,雍容华贵,丰艳无双的杨贵妃在听完王承恩的讲诉后,却是惊讶的呆住了。
片刻之后,她当机立断,下令王承恩即刻出宫,把萧去病押来紫宸殿,负荆请罪!(未完待续。)
盛唐神话 地一百三十八章 李隆基的心思
萧去病飞马来到大明宫前,正发愁该如何进去的时候,迎面就碰见孙六急赤白脸地往宫外赶,见到萧去病,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
“梁国公诶,我的小祖宗,你可真有本事啊,大朝会上当着满朝大臣和各国使节的面,你就敢抗旨!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哦!”
萧去病被他埋怨了,心里却是暖暖的,王承恩小胖子宦官,虽然是个财迷,官迷,却也足够讲义气,前番的提醒,还有这次来接自己,都是冒了风险的。
更暖心的还是对杨贵妃,说实话,一开始自己对杨贵妃是好奇,后来见她对自己印象不多,对她投其所好,讲故事讲笑话啊,表演一些后世的舞蹈啊,都有一丝利用的心思在里面。
可杨贵妃却对自己却是真心实意的,真心拿自己当弟弟,她本是一个心思单纯之人,这一点,通过这么久的接触,萧去病认识得很清楚。
杨玉环之前嫁给寿王李瑁,便与之琴瑟和鸣;后来被自己的公公皇帝李隆基强抢过去,迫于李隆基的强权,又因为和李隆基在音乐上有了共鸣,又一心一意与李隆基好。
她还有些傻傻的只是把李隆基看成自己的男人,而不是什么皇帝,为此两次被赶出宫去,好在最后李隆基也意识到这种平等的爱情才最可贵,从此只宠爱她一个。
对待自己上面,杨贵妃的心思也是真实且简单。这一点,每次进宫的时候。萧去病能够感受得出来,就像自己在之前那个时空的亲姐姐一样。
想到这里,萧去病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一句李玉刚的“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就脱口而出。
“梁国公,你唱的什么?”小胖子王承恩一脸惊奇道。
“没什么,我走神了。”萧去病笑了笑道。心里想道。李隆基等人对不起自己就算了,这些真心对自己好的人,自己总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至少马嵬坡的事情,自己是不会再让他发生了。
紫宸殿,看到萧去病这么快就来到的杨贵妃是既怒且喜,第一次对萧去病瞪起了眼,手上还拿着一根两个指头粗的荆条。
怎么回事?萧去病也愣了。
“你要气死阿姐啊,辅臣你真是有出息,敢在大朝会上违逆陛下!”杨贵妃瞪着凤眼。一脸的恨铁不成钢,气咻咻道:“你自己是个情况你不知道吗?
大前日,你在早朝上上奏打击私钱,已经把满朝大臣给得罪了。就连我的三个阿姐也每日进宫来,向陛下说你不是。
这个时候,就只有陛下和阿姐才是你唯一的支持,陛下本就对你之前拒绝他,耿耿于怀,这个时候你就该事事顺着他。
可你倒好,竟敢在大朝会上当众违逆陛下。还敢当众脱下官帽官袍扬长而去,你叫陛下怎么下得来台?陛下没有杀你或是将你下狱真是谢天谢地了,你吓死阿姐了!”
萧去病心里感激,嘴上呐呐道:“阿姐,我知道错了,这事都是那幽州杂胡设计害我。阿姐你是知道我的,我是个率性之人,最重义气。我是情愿自己死掉,也不情愿这一千飞龙禁军和一百五十亲卫,因为我而被那幽州杂胡害死!”
杨贵妃眉头皱得紧紧的,安禄山算是她的干儿,在皇宫里的时间也比萧去病多得多,李隆基和安禄山之间的亲密无间,安禄山有多么对李隆基的心思,杨贵妃比谁都清楚。
她叹口气,语气已经低了下来:“安禄山是陛下看重的人,他事事顺着陛下的话说,而你却总违逆陛下,在陛下面前是你是争不过他的,知道吗?”
萧去病点头,道:“阿姐,我已经知错了,以后不会了。你帮我告诉陛下,我不是要违逆他,只是天性如此,我若像那幽州杂胡那样,里外不一,最会装傻,我的修为就会一落千丈。”
“这个我会说的,你现在跪下。”
萧去病瞪大眼睛,愣了。杨贵妃看了看外面,又叹口气,道:“你别怪阿姐心狠,你忤逆了陛下,陛下是要面子的人。阿姐打你一顿,叫陛下看到,他的气也就消了。”
……
萧去病到达紫宸殿的时候,含元殿的大朝会也已经进入了到了尾声,李隆基兴趣索然地看着大殿里两千多人喜气洋洋地向他跪拜谢恩,互相祝贺。
他这个时候心里只在想着一个人,就是萧去病,
这些凡夫俗子对自己的臣服自己见得多了,即使今年的大朝会比往年多了许多人,但即使再多的人对自己顶礼膜拜,李隆基也没有多少成就感。
唯独萧去病不同,虽然长期以来,萧去病对自己也恭谨温顺得非常,但李隆基却隐隐可以察觉出来,在骨子里,萧去病其实是个非常狂放不屈人。
他总有一种感觉,萧去病无论看谁,包括自己,中有一种藐视苍生的感觉,就好像道观里三清,和寺庙里的佛像的那种眼神。
是一种高高在上,超然世外,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候竟然还带着一种怜悯世人的感情在里面,有两次,他就发现他这样看着玉环,还有一次在大明宫远眺长安城,这种感觉更是不自觉地就流露出来。
因为有这样的感觉,让李隆基总觉得自己征服不了他,全天下都臣服在自己脚下,却只有这个萧去病虽然是跪着,但在他心里,却高高在上地看着朕!这让李隆基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这才有了今日大朝会上的试探,李隆基其实是想用皇权压萧去病一压,好让萧去病知道,你个仙家弟子也得在我皇帝面前低头,结果却失败了,萧去病还弄得自己非常没面子。
现在萧去病负气而去,安禄山,杨国忠还有许许多多的大臣,使节都要求自己严惩萧去病。李隆基就想,要是严惩能让他屈服,倒也没什么不可,若是不能,就算真杀了他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就这样想着,不知道该拿萧去病怎么办的时候,王承恩悄悄地跑了过来,向他打手势,得到同意后,悄悄来到自己近前,耳语几句,李隆基一直有些黯淡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当真?”
王承恩小声道:“奴婢怎敢欺瞒陛下?贵妃娘娘此刻正拿着荆条狠狠抽打梁国公呢,他哼都不敢哼一声。”
李隆基闻言,连忙让高力士宣布退朝,急急忙忙就往紫宸殿走去,等到了地方,果然,萧去病跪殿内,光着的脊背被玉环打出一条条红印,而萧去病眼神当中那种不屈服的神情也荡然无存,甘心被打。
李隆基一下笑了。(未完待续。)
盛唐神话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四海钱庄
天宝十一年的新年,整个长安洋溢在一片喜庆当中,随着大唐金银币的发行和流通,四海钱庄横空出世,瞬间成为长安最热闹,人最多的地方。
从大年初一下午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五,长安东市的四海钱庄总部,以及西市场、金城坊、安兴坊、永安坊、昭国坊的五个分部都被前来兑换大唐金银币的长安百姓,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吵吵嚷嚷的,议论纷纷。
好在萧去病有先见之明,一早就想到到出动了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公差维持秩序,这才没没出什么乱子。在经历最初的混乱之后,这些百姓和商人还第一次学会了排队,场面热烈却有序。
西市钱庄大门口贴着一张布告,有钱庄的管事高声喊道:“所有的人,凭户牒兑换,每张户牒限兑大唐金币两枚,大唐银币五十枚,银豆子四十枚。
每枚金币当钱一万,银币当钱五百,银豆子当钱五十。每个人注意了,四海钱庄不收恶钱,用开元通宝兑换者请自行检查,若是被我们发现一枚恶钱,则不予兑换。
用绢帛兑换者,也请自行检查,绢帛当中若是发现夹有灰粉或以次充好者,亦不予以兑换,你们就白排队了。”
大唐钱帛兼行,钱有恶钱,绢帛也有劣绢,朝廷规定,一匹绢不得低于十二两,于是就有少数的人把灰粉撒在绢帛里增重。为此唐朝市令予以严格管理和监督,若是交易双方对绢帛的质量和价值有分歧,则可以请市令的官员裁决,可见唐朝用钱有多麻烦。
十支长长的队伍中,一名富家子排一个多时辰,终于来到柜台前,他身旁背东西的壮汉跟班连忙把一百零四匹绢帛放到柜台上。
富家子掏出户牒,又取出一个钱袋和两串开元通宝,大声道:“好绢一百零四匹,铜钱两百文,总计四万七千钱。我要兑换一全套。”
五名钱庄员工连忙清点数目,并随机抽出十匹检查质量,每次十匹依次试重,一切无误后。柜台上营业员将早已点好的一袋大唐金币,银币,银豆子交给这名文士。
富家子提着钱袋来到边上,从里面掏出一枚大唐银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枚银币的中心。用力猛吹,放在耳边细听,一声清越悠长的颤音传来,这才一脸笑意地提着钱袋走出钱庄大门。
那壮汉跟班跟在后面,很狗腿地道:“阿郎,钱袋沉重,要不要让我提着?”
“才两斤不到,怎么会重?”富家子从钱袋掏出一枚大唐银币和一颗银豆子,亦笑亦嗔道:“知道你刚才背着一百多匹绢辛苦,给你听个响。银豆子赏你了。”
跟班接过银币和银豆子,吹了又吹,听了又听,整个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这大唐金银币好啊,刚才自己背着八十斤的东西,累得半死,兑换成大唐金银币后,连两斤都不到,又小又轻便,阿郎直接就挂腰带上了。
等大唐金银币普及后。自己跟着阿郎去什么地方,再不用再背着几十斤重的绢帛或者铜钱了,想想得多美。
“阿郎,现在回去?”
三十岁左右的富家子一路听着排队之人的议论。皱了下眉,道:“去酒楼。”
两人信步来到一家酒楼,时间已到午时末刻,酒楼挤满了喝酒用餐的食客,两人只好在大唐和一名游侠儿剑客模样的拼了一张桌子。
富家子点过酒菜,堂倌热情地介绍道:“客官可是刚从四海钱庄兑换大唐金银币来?”
富家子点点头:“怎么?”
堂倌大声道:“是这样。我们这里如果用大唐银币付账,每枚银币可当钱五百七十文。客官你的餐费共是七百三十文,若客官用大唐银币付账,只需要付一个银币三个银豆子,我们再找你十一文。”
富家子轻轻笑道:“涨得倒快,昨日还是一枚银币当钱五百五十文,现在就五百七十文了。”
堂倌欣喜道:“可不是?这银币用着多方便啊,又轻巧又简便,而且还有信用保证,不担心有假。相比铜钱和绢帛又重又麻烦,自然谁都愿意收银币了。客官你是?”
“我用银币。”
堂倌高兴而去,那壮汉跟班连忙道:“阿郎,刚才我在路上可是听到有人议论,说现在一枚银币的黑市价已经快到五百八十文了。”
“无妨,不差这一点钱。”富家子笑着道,他耳聪目明,当然也早就听到了的。
两人开始低头喝酒吃菜,富家子显然对仆役下人很好,那壮汉和他吃一样的酒食不说,吃的还特别多,富家子也不在意,小口小口地吃着,细心听酒楼里的谈话。
作为西市最热闹的一家酒楼,花月楼一向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那些得到最新消息的人,也爱在花月楼向人卖弄。
这段时间,长安城内谈的最多的自然就是大唐金银币的发行了,其次便是元日大朝会上的新闻了,但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有关萧去病的事情,富家子特意来花月楼,要听的就是关于萧去病的消息。
“听说了,黑市大唐银币的价钱还在涨,说起来我们现在能有方便的银钱用,还不都是多亏了安西军还梁国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