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李倓感悟道:“师父是说,能救一条就是一条,救不到就没有办法?”
“但求心安而已,能改变这么多人的命运,我也很高兴,很有成就感。而且,这也是福泽子孙的事,若是有一天,我们的子孙有了难处,想必他们也会伸出援手。”
李岘神色缓和了很多,他倒没想到萧去病是这样的胸怀,但一想到自己的压力,还是忍不住道:“可是我们没必要将待遇给得高,其实一半的待遇他们也愿意的。”
看到李岘还在担心钱不够用,萧去病笑着道:“延鉴兄,你不必担心,我总不会让你运作不开就是,等我出海回来,等你看到四海商社有多么高效赚钱。你就再也不会为钱财的事情而忧心了。”
“真的?”李岘一脸狐疑,他有些想不出,南海真的这么富有吗?为什么每次南海那些人都拿些破烂来朝贡?
十人来到食堂,时间已经过了用饭的高峰期。但人依然不少,所有的人看到萧去病他们进来,都纷纷向他们点头致敬,李倓觉得心里暖暖的,李岘也高兴起来。王玉珏很骄傲,萧去病很有成就感。
八个人一人拿着一个大饭盆,萧去病、李倓一人两个,来到打饭队伍的末尾,前面的人都让强烈要求萧去病他们排在前面,萧去病也坦然接受了,这点特权不过分。
今天的菜是红烧野猪肉和咸菜疙瘩,野猪肉肥肉太少,瘦肉太粗还有腥味,比起后世的家猪味道差远了。不过大家依旧吃得香甜,特别是那些工人和家属,简直要把舌头吃下去。
几个人边吃边和旁边的工人聊天,很快拉近了距离,李岘问起这些人之前的生活和对生活的希望,每个人眼神里都洋溢着掩藏不住的神采,从内心发出的喜悦最有感染力,李倓、李岘也不自觉地融入进去,笑得开怀。
陈狗蛋和陈阿兰也被带了过来,两人洗了澡。换了一套四海商社统一置办的新衣服,像是换了两个人一样。
小女孩眼睛里第一次露出幸福的表情,一边不停吹着气说烫,一边吃的飞快。小小的人吃得快有一个大人多,看得众人一阵感叹。
等到陈狗蛋吃得差不多了,萧去病笑着问道:“狗蛋,你有大名吗?”
“回兰陵王的话,狗蛋的阿爹大字不识一个,哪里会取大名。阿爹说贱名好养活。”
“要读书了,我给你取个大名,叫陈大海,你可喜欢?”萧去病想了想,笑着说道。本来想叫取陈星辰的,但陈和辰同音不顺口。
“狗……大海多谢兰陵王赐名,以后我就叫陈大海了。”有萧去病给他取名,他哪里会不喜欢,当即激动得又要跪下来磕头,再次被萧去病握着手轻轻一抖,就怎么也跪不下去,一张脸又红又急。
周围人也是一阵艳羡,能得兰陵王赐名,所有人都会知道,今后在蓝田哪个敢欺负他们兄妹。
萧去病则突然由陈大海想到报童,进而想到等纸张便宜下来,就可以办报纸,至于另一个条件印刷术,同样没有一丝技术难度。
然后萧去病就笑了,把这个想法跟李岘和王玉珏讲,王玉珏和李倓毫不奇怪,李岘却惊奇的不得了。不是惊奇活字印刷术这个创意,而是惊奇萧去病怎么能这么快就想到这个办法。
没错,李岘认为萧去病是临时起意,看到陈大海,就想到给这样的小孩找份事做,然后想到报纸,再很快想到活字印刷术,从现在开始就让王玉珏去做准备,等到时候纸价便宜下来,刚好印刷术也成熟了,报纸就可以马上办了。
然后又迅速地想好了报纸的内容,各种传奇故事,他之前给安西军和亲卫讲的故事从现在开始就要整理成文字。《三国演义》,《西游记》,《天龙八部》什么的,再有就是《希腊神话》,《天方夜谭》等,再有就是西域见闻和海外异事介绍再加上一些当代诗人的诗歌,和穿插一些实事介绍和评论,肯定会卖得非常火。
这些个故事李岘也有听过那么几段,比如西游记那一段“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确实把肚子都笑痛了,相比之前那些蹩脚单调的故事,肯定会非常受欢迎。
可问题是,萧去病怎么可能一下能想到这么多,这么周到,他竟然还想到等养牛场办起来,可以让这些小孩去送牛奶,简直不可思议!
吃完饭,又安排了一些工作,萧去病和王玉珏,陈大海兄妹告别,返回长安。
马车里面李岘连忙问道:“辅臣你前面说我讲的澄清吏治的办法才是治标不治本,现在左右并无外人,你可以说说你的看法了吧,我倒要听听你什么更好办法。”
李倓也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未完待续。)
ps:ps1:感谢715120955一万币的打赏,感谢715120955和非常之乐的月票
ps2:还有一章,可能要12点钟以后,章节名叫纲领,其实差不多也是本文的一部分纲领,写得比较细致,修改了几次。





盛唐神话 第一百六十九章 纲领(下)
“延鉴兄以为吏治清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实在是大错特错。”萧去病笑了笑,开始讲道:“我们打一个比方,一个封闭的地方,有十个人每天都有一锅粥可以喝,这锅粥足够十五个人喝饱,我们把粥分为十五份。
最开始的时候,有两个人孔武有力,有掌握了武器,就由他们两人负责分粥。他们这样分,最强的那人分三份,另一人分两份,其他八人平均分十份。
这样虽然那八分分到相对较少,但依然可以喝饱,对方有有武器,又孔武有力,也只能接受,于是天下太平,这便是所谓吏治清明的时候。”
李岘皱着眉头想了想,觉得这样比例倒也贴切,两个孔武有力又有武器的,一个代表皇帝或者皇权,另一个代表大臣和官吏,其他八人代表普通百姓。
萧去病继续讲:“吏治不清明的时候,则是这样,最强那人分五份,另一人分四份,剩下八人分六份。这八人虽然喝不饱,但却不会饿死,对方两人孔武有力,且手上有刀,于是便也忍了。而这八人里面,力量也有大有小,于是就会有人喝饱,有少数人饿个半死或者饿死。但总的来说,局面总能勉强维持。
然后是另一种情况,最强那人分七份,另一人分六分,剩下八人分两份。这八人这时便不会惧怕那两人的孔武有力和手上的刀了。他们心里会想,与其被饿死,不如跟他们拼了。于是就会造反。就像秦末。汉末。晋末农民起义一样,这个时候就是局面彻底崩坏。”
李岘diǎndiǎn头:“所以,吏治清明很重要啊,如果能让那两人回到之前那样一人分三份,一人分两份,剩下八人分十分,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萧去病笑着diǎndiǎn头:“但这只是最理想状态,你忽略了两个问题。其一,人性是贪婪的,一开始那两人因为各种原因,吸取前人的教训也好,自身品德高尚也好,两人只分五份。
但当那两人或两人的后代发现即使他们两个一人分五份,另一人分四份,另八人依然会接受。他们慢慢就会想,既然这$ding$diǎn$小$说,★▽os_();
样为什么不呢?
获得好处之后,人就会想继续获得更多得好处。这是天性,是人之常情。每个人会最大限度追求最大的好处。最后这两人就会一diǎndiǎn试探那八人的底线,一diǎndiǎn想多分一些,最后变成最后那种情况,局面彻底崩坏。”
两人沉默不语,李岘知道,萧去病说的是对的,人性是极其贪婪的,而且大多数人是没什么智慧且短视的,最后还真会慢慢演化成后面那种情况。
李倓的眉头也皱成了一个川字,他丝毫不怀疑萧去病话的正确性,现在只是在思考解决之道。
萧去病继续道:“还一个问题,即使假设这两个分粥的人一直都清明。但是人口是会增长的。粥还是十五份,但后来人增长到二十人。如果平均分这些粥,虽吃不饱,但也不会饿死。
但这可能么?我们还按之前的比例,假设每人都有一个后代,最强壮的两人分三份,略有富余,另外两人分两份,刚刚好。其他十六人分十份,但这十六人力量也有大小,于是可能有两三人刚刚能吃饱,有一部分人吃个半饱,还有一部分天天饿肚子,最后也会造反,局面崩坏。”
见两人不说话,萧去病又开始编故事,讲起在倭奴国的更东边,大洋的另一边,曾经有一个大日月国,便是因为享有特权的藩王和缙绅阶层占据了太多的资源钱财,蛀空了国家,最后百姓造反加上外族入侵,导致灭亡。听得两人唏嘘痛心不已,倒也没去追问萧去病是怎么知道的。
过了半饷,李岘才道:“那不知道辅臣的解决之道是什么?难道你这样就是治本的办法?”
“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我认为它是。”萧去病笑着道:“我认为解决之道无非有二。
其一,便是劫富济贫,还富于民。好比某个大官他通过各种手段一人独占很多钱,这些钱都是从几百上千个陈大海手里抢来的。
然后我们四海商社就生产各种好东西,组织各种好玩法,将他独占的这么多钱赚过来,然后分给那些被这个大官抢走钱的陈大海们。
当然不能直接分,而且我们也没办法去问这个大官你到底抢了谁。我的办法就是招工,提高工人待遇,这样既还富于这些被抢走钱的穷人,我们自己又获得了事业。”
李岘和李倓diǎndiǎn头,萧去病的意思是,吏治清明更好,而即使吏治不清,但我们却通过另一种办法重新分配了这些粥,也可以变相达到吏治清明的那种效果,而且还获得了事业,和这些人的感激。
萧去病继续道:“其二便是想办法让粥变得更多,这里又分为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高效利用资源。
比如土地只有这么多,但我们想办法提高产量,这样粥的分量不是又可以多些吗?
再比如分工合作,专人专用,就像四海商社那样,之前家里的妇人都被小孩,家务琐事牵绊住。现在我们将小孩集中起来,由几个妇人就能照顾,其他妇人就解放出来了。
我们建造养猪场,养羊场,请专业的人教他们用最好的方法养猪养羊,只要几个人就能养几百人才能养的猪羊。
同理假设我们有办法让一百人就能种之前一千人才能种的田,这样农夫就解放出来,可以做其他事。
这样分工合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效率,更能空出更多的人手,除了养猪,养羊。还可以养牛。烧砖。冶铁炼钢。这些养的猪牛羊,便可以抵很多份粥,其他做工的则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让我们的军队更强大。
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我们走出这个封闭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获得粮食拿回来,这样粥的数量又将大幅度提高。
然后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个比方,现在人口变成了二十人。但是粥也不是原来那样只有十五份了,而是变成了四十份,这还不好分吗?再加上第一个劫富济贫的解决之道,就怎么都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能分到足够的粥,还有富裕,岂不是一直可以天下太平?”
李岘也是极聪明之人,一diǎn就通,他眼睛一下亮起来:“所以辅臣就跑到南海去赚钱。”
“是啊,此次去南海,一方面是要为我们四海商社带回大量的财富。维持我们高效的运转;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诉这些权贵世家,不要总想着兼并土地获得利益。其实外面到处都是钱。我们的眼睛不应该只盯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而应该将目光看向外面的星辰大海!”
这倒不是萧去病想出来的,在另一个时空,他就听说过一种说法:说是一个历史循环,天下大乱,强者统一天下,平均分配土地(资源),然后渐渐的,土地被兼并,资源被少数人掌控,大多数人活不下去,于是造反;于是天下再次大乱,然后再出一个强者统一天下,平均分配土地,然后土地再被慢慢兼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此循环。
好比另一个时空十九二十世纪的经济危机,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少数人掌握了绝大多数资源,这些人过分追求最大利益,这几乎是天性,最后就是崩盘的下场。
最广大的劳动者辛苦工作却获得极低的报酬,然后没钱消费,厂家的东西卖不出去,然后破产,然后这些人就越没钱消费,越破产,于是爆发经济危机。
这就表明,资源不断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
所以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普遍采取的办法就是提高工人工资,提高大多数人基本福利等等,为的就是抵消利益不断向少数人集中的恶果,将利益回流一些给大多数人,以免崩盘。
萧去病所谓劫富济贫的理论,不过是照抄罢了。当然,某些比较强的国家,同时还采用了另一个办法……
“哈哈,所以师父给陈狗蛋取名陈大海!”
“是的,下次我要给另外一人取名星辰。”萧去病笑道。
李岘想得比较复杂,他皱着眉头道:“这里有一个问题。辅臣这个办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但做起来也太困难了,这需要太多的钱了。
四海商社虽然靠卖水晶器,玻璃器,香皂,沙发,冰糖赚了很多这些权贵的钱。但相比这权贵世家聚敛的钱财的力度来说,还是差得太远。另一边辅臣却又大量把钱撒出去,好比劫富一百贯,却济贫一百五十贯,一旦钱财链断裂,我们的事业就会进行不下去,甚至同样是崩坏的下场。”
其实李岘说得并不完全正确,提高工人工资待遇,最后的收益绝对大于付出,只不过现在在铺摊子,收益还见不到,手上的现钱越来越少,所以李岘有此担心。
萧去病笑着道:“所以我要去南海啊,你不会真的以为我会老老实实到南海去做生意吧?实话说吧,我准备带兵一路打过去,一路抢过去。
这些地方的人,财富积累了几百年了,宝石啊,金银啊,各种宝贝啊,名贵木料啊,我准备全部一锅端回来。然后再让当地的人为我们挖矿,种粮食,收集名贵木料,我甚至想过抓一些人来挖石炭……”
李岘和李倓半张着嘴,有些呆住了。
然后萧去病问道:“我们的事业需要大量的钱,大量的物资,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那些地方到处是金银宝贝,到处是我们需要的物资,到处是廉价的劳动力,而且非常落后。
只要我们打他们,就能获得这么多好处,一下就能解决我们的事业一开始遇到的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问题。
你们两个不会说为了某些虚名,不想要这些利益好处吧?”
李倓一下反应过来:“打他丫的,每年都拿一些破烂来骗我们!”
李岘也眼睛放出光来:“主君一切都思虑清楚了,岘当追随左右,为主君当好这个大总管,把我们的事业做大,做好!”
“嗯,好,我们一起努力,让大唐的饥民变得越来越少,像陈大海这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小孩也越来越少!同时练出一支无敌强军出来,扫清大唐周围所有外敌!”
“无悔英雄志,报得万民安。”(未完待续。)




盛唐神话 第一百七十章 大婚(上)
上元佳节,又称元夕、元夜,是一年当中,长安城城里最热闹的时候。从正月十五开始,连续三天开放宵禁,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无论王公贵胄还是普通百姓,所有人都会手提花灯游街,喜气洋洋。
今年的元夕,比往年还要热闹几分。因为一系列的喜事,河中大胜带来大量金银币;四海商社招工万人,让很多吃不上饭的人过了好生活;皇帝龙颜大悦,下令减免京兆府全年和天下三成的租庸调,这都让长安百姓喜不自胜。
元夜这一天,好多富豪之家都买了名叫火树银花和满天星的两种烟花燃放,更加使得今年元夕热闹喜庆程度远胜往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大的喜事,吸引了所有长安人的关注,那就是元夕过后正月十六,兰陵王的大婚。
大婚从一日前就开始紧张筹备起来,因为要来的人太多,与兰陵王做邻居的亲仁坊二十多家街坊也暂时搬了出去,三天流水席从这天元夕早上就开始摆起,全是皇宫和醉仙楼的大厨亲自操刀,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从来没有断过。
萧去病麾下将士,四海商社员工,四方街坊,满朝的权贵世家,大小官员,就算是素不相识的,只要说上一句祝贺的话,也是一样欢迎,整个亲仁坊西北方向,都是一片门庭若市的热闹喜庆景象。
兰陵王府更是变成一片花的海洋,皇帝陛下亲自下旨,几乎将华清宫芙蓉园的鲜花都搬到了这里。几乎所有的高官世都来道贺。如此盛大的婚礼长安城几十年里还是第一次。真叫人艳羡不已。
当迎亲的队伍出了安业坊,顿时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有赞叹的,多少青年男子在这一夜许下宏愿,希望有朝一日能封侯拜将,婚礼有这一半风光就不枉此生了;
也有不少少女少妇对何可儿羡慕嫉妒到疯狂,看萧去病的眼睛都亮晶晶水汪汪的,更有甚者还搔首弄姿,频抛媚眼。希望能引起萧去病的注意,正妻没希望了,能嫁给这样的少年英雄做妾也是无上的福气啊。
可惜萧去病目《fding《fdiǎn《f小《f说,≠@s_();
光扫过人群,却看都没看她们一眼。萧去病现在非常紧张,唐朝的风气太彪悍了,去女家接新娘子还要被人拿棒槌打。
可怜萧去病这个新郎,还有李倓,李晟,马燧三个傧相四个在沙场杀人无数的将军,竟然被一群妇人追打得满院子跑。但这还没完。迎亲回家的路上还有障车族拦路讨赏讨吉利。
萧去病担心啊,鬼知道有没有像聂星魂那样高手埋伏在这些障车族里面。一路上萧去病就发现不下六七个练武的高手。
好在他们都非常识相。只是远远看着自己,被萧去病用目光一瞪,赶紧将目光移开,这才有惊无险,在送出去上千个银币,两百多个金币,几十匹锦缎后,萧去病把何可儿迎回了家。
婚礼是礼部尚书主持的,没有三拜天地,却有拜宗祠,喝合卺酒,结发。高仙芝和萧华算是夫家的亲属长辈,帮着张罗各种礼仪。
结完发后,萧去病将何可儿送回洞房,出来的时候,立刻被一群人围住了。
“恭喜兰陵王大婚!”顾小俊、李天锡、张小苟等前安西军骨干一人端着一只酒杯就来敬酒。
李天锡一肚子坏水,手持一个酒壶,装的还是仙人醉,一群人也不怕萧去病,同时起哄要每人敬一杯,非要把萧去病灌醉不可。
气得萧去病直冒火,狠狠瞪了李天锡两眼,意思像是在说:“敢灌我酒,不怕老子给你穿小鞋?”
哪知这样的威胁竟然丝毫不起作用,没办法萧去病只能一口气干了八杯酒,众人又是一阵起哄:“兰陵王果然好酒量!”
高仙芝坐在那里笑吟吟地看着萧去病,他觉得自己像是捡了宝一样,当初若不是萧去病从天而降砸在自己面前,怎么会有河中的大胜?自己也不会封王。
自己这个义弟果真是有神仙手段,可惜为了让皇帝放心,同时萧去病也太忙,在长安这段时间内,两人都没怎么走动,否则有些事自己还真想问问他的意见。
看到那边闹得差不多了,高仙芝连忙笑着把萧去病招呼过来:“辅臣新婚大喜,可不能逞强,来喝碗醒酒汤。”
“多谢阿兄了。”萧去病连忙走了过去,等他端起那碗醒酒汤一仰脖喝了下去,高仙芝又问道:“辅臣,阿兄过几日就要回安西,你对怎么打吐蕃可有什么好办法?”
纵观萧去病之前那个时空唐朝与吐蕃交战的历史,除了武后时期在高原下唐朝失利之外,其他时期大多都是吊打吐蕃。
吐蕃到现在还是奴隶制国家,也没职业兵全是农兵,蛮勇确实是蛮勇,但组织性和纪律性则差唐朝太远,平原正面交战,唐军一万打他们三万完全没问题。这个蛮子政权之所以现在还能存在,并对唐朝造成巨大威胁,无非是占据高原地形的优势。
“阿兄谨记一条就行,尽量想办法将他们引到山下打就行。在吐蕃没有元气大伤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打上高原,进攻逻些,只这一条,其他就没什么了。”
高仙芝diǎndiǎn头,他想到高宗时期,薛仁贵曾带兵想打到逻些去,结果大败,就是吃了地形的亏,战斗力大降:“辅臣可知道是何缘故?”
很多人凑过耳朵来听,萧去病笑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那里山太高了,我们人呼吸是要有一种活气的,在高原这种活气太少,我们不适应就会没力气,而他们常年生活在那里早就适应了。
这个到时候我会出报纸在上面专门介绍。”
“报纸?”萧华问道。
萧去病于是简单介绍了一些报纸是什么,并告诉大家要不了多久四海商社就能造出比现在便宜十多倍的纸张来:“……到时候我准备在报纸上连载一些长篇故事,阿兄不是喜欢听《三国演义》么,过几天我将写好的三国演义送阿兄一本。”
“好啊。”高仙芝有些愣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自己都听得差不多了……
就在高仙芝微微有些疑惑,众世家权贵听说到时候纸张也交给大家代理出售,心里正高兴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一阵山呼海啸的万岁声,原来竟是皇帝和杨贵妃来了。
众人一阵骚动,看萧去病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臣子大婚,皇帝亲自参加婚礼,简直是莫大的荣耀和恩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萧去病为首,一群人连忙迎了出去,躬身行礼,口称万岁。
李隆基兴致非常高,心情非常好,笑着让大家平身,然后微笑道:“兰陵王大婚,朕也来讨杯喜酒喝,辅臣不会怪朕不请自来吧?”
1...113114115116117...1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