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而安德县方向,只安排一万骑兵和五千步兵当道扎营,防止他们偷袭。
不过,鉴于天策奸狗一向只会玩偷袭,这天晚上,三处幽州军大营的防御,却是布置得非常严密,每名士兵都枕戈待旦,睡觉都睁着眼睛,随时准备应付天策军的偷袭。
然而,这一天却是平安度过,偷袭并没有发生,近十二万幽州军心里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们就怀着一种:“害老子白担心一场”,“就知道会是这样”,“天策军果然只会打偷袭”的想法,开始埋锅造饭,信心满满地憧憬着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一举冲破天策军的防线,将防线后面的数万天策老兵,战兵,农兵,还有那个建宁王通通杀死。
然后一鼓作气,杀到那个富庶到遍地都是金银,美酒美食美人的都畿道去,烧杀抢掠,狂欢十天十夜!
再将时间推回到三天多以前,天宝十三年八月二十一,也就是李倓一天之内接连杀死安忠志和安守忠两员幽州军大将的那天下午,长安大明宫,紫宸殿。
这天大唐皇帝同时手到了很多来自大唐各地的紧急战报:安西北庭方向,回纥骑兵五万大军围弓月城、庭州甚急;陇右道,瓜州、玉门关、凉州同时被回纥入寇,百姓损失惨重;朔方军,河曲最北方向东西中三座受降城同时被围,八万回纥兵马攻打甚急;最危险的还是河东方向,河东军军无战心,士气低迷,雁门关已经危在旦夕。
形势如此危急,李隆基一开始也是急坏了。可这些急报后面又能看出同样的端倪,就是似乎这些地方早做好了准备:安西庭州方向,封常清提前二十多天带兵从龟兹出发就在西州等着;北庭军两万五千军马早就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工作。
河西军、陇右军,也在半个多月前就进行了紧急战备;而朔方军更厉害。竟然早就秣马厉兵,在河曲之地黄河北岸沿线防御同时,竟然在回纥起兵的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队伍,由一名叫做浑瑊十八岁小将率领。一路快要打到回纥王帐去。
这给李隆基的感觉非常不好,这么多的军事行动,自己这个大唐皇帝竟然毫不知晓,合着所有的事情,都不用经过朕这个皇帝,你们就可以私下做决定是吧!合着朕这个皇帝就是摆设是吧!
而且李隆基也不傻,他之前是无心政事、追求享乐、醉生梦死,现在花点心思把所有的事情细想一遍,又如何会发现不了,在这中间取最要作用的还是天策府!
安西北庭军就不用说了。萧去病便是安西军出来的,他本人和高仙芝还是结义兄弟,天策府有很多将领以及萧去病、李倓的亲卫都是之前安西军的精锐;而安西军的财政,武器更新等也大多靠天策府四海商社支持。
至于陇右军、河西军、朔方军,这些年也受了天策府不少好处,互相之间来往密切。
特别是朔方军,简直成了天策府的附属了,萧去病为闲厩陇右群牧使,总管全大唐马政,这两年竟然私下给朔方军装备了近三万匹优质战马。还给了三万套优良盔甲,所以朔方军才有能力,才敢派两万精锐骑兵队伍,孤军深入回纥的后方。直捣回纥王庭;而且现在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就是萧去病举荐的!
李隆基震惊了,在原来在自己不理朝政,放松对萧去病的戒心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萧去病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他甚至连杨国忠也给了好处,之前他出征南诏的时候。就送了杨国忠三十万枚金币,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建宁王又派人偷偷给杨国忠许了很多好处。
虽然目前来说,天策府萧去病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利国家社稷的,但看清楚这一切的李隆基却吓出了一把冷汗,细思极恐啊!
他建宁王之前就敢忤逆朕,恨不得替朕行事,现在又举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朕要依了你建宁王,等安禄山这杂种胡叛乱一平定,这大唐差不多七八成的节度使,都受了天策府的好处,都与你建宁王李倓来往密切,甚至其中几人节度使的位置还是因为天策府的举荐才当上的,到时候这些节度使是听朕这个皇帝的还是听建宁王李倓的,还真不好说啊!
这不得不防啊,朕当初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不也是一面结交将领,一面结交文臣,之后发动唐隆政变一举夺权,推举阿爹相王做皇帝,自己做皇太子么?
只要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李倓所面对的局面可比当初自己所面临的局面要好上百倍啊!
现在问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李倓会不会这么做,而在于他有这个能力,只要他想这么做,就一定能够做得成,这个萧去病,当真是下了好大一盘棋啊!
想清楚这些,这天下午申时,李隆基便在紫宸殿召见了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达奚珣、崔光远、裴冕等心腹大臣,甚至还有被杨国忠排挤掉的****烈,商议国事。
“陛下不必忧心,幽州叛军和回纥叛军声势虽然浩大,但必不能成事。现今回纥骑兵多路出击,却都被我大唐边军所阻,朔方军两万轻骑更是一路打到了回纥王帐,回纥兵必定兵无战心,不久必退!
至于幽州叛军,世受国恩却行反叛之事,不得人心,天策军已经在黄河北岸构筑数道防线,不消半月,只要幽州军不能打过黄河,其军心必乱,到时候我平叛大军乘势反击,二十万叛军必望风而降,安禄山的首级自然会有人乖乖送上!”
说话的是杨国忠,幽州叛军势大。一路势如破竹,他已经不再说十日之内,就有安禄山的部下将安禄山的首级献上;而是改口,只要天策军在黄河北线守住半个。叛军就会望风投降。
杨国忠信心满满,其他几人心中却直打鼓,南下的幽州兵可是有二十万,天策军就一万老兵,几万新训战兵和十几万所谓农兵。能守住半个月吗?不过这个时候,皇帝愿意听放宽心的话,他们也自然不会开口提出质疑。
片刻之后,一直皱着眉头的李隆基开了口:“回纥狼子野心,不过是想趁火打劫,若是占不到便宜,王庭又被攻打,朕再发一道敕令前去招降,必定望风投降,这一点朕以为不足虑。”
唐朝这么多年以来。不断和北方这些游牧民族打交道,突厥、铁勒、薛延陀、吐谷浑、党项、契丹、奚、还有回纥、葛逻禄等,都是一个德性,叛附无常,形势好就大掠一番,形势不好望风投降。
之前回纥就和唐朝爆发过小规模的冲突,算是试探,结果没占到便宜,之后就一直比较恭顺;葛逻禄也是,在高宗时候也和大唐打过。打败之后,不就做了唐朝几十年的雇佣兵么?
即使我后来为祸北疆六七十年的后突厥,在最初起兵造反时,开始也是势如破竹。后来紧接着被裴行俭接连打败,他们不就开始内乱,之后裴行俭进行招降,突厥不就望风而降了么?若不是后来武后杀俘处置不当,这场为祸几十年的祸乱,其实是轻易就被平定了。
既然在回纥起兵造反之前。安西北庭军、葛逻禄军、陇右军、河西军、朔方军早就做好的准备,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回纥,回纥自然不会死战到底,到时候自己一道圣旨过去,表示既往不咎,投降免死,对方一定会很快投降,李隆基对此充满了信心。
众大臣也都点头表示赞同,李隆基继续道:“倒是二十万幽州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州县望风而降,现在已经打到赵州和冀州。
天策军虽骁勇善战,却只有一万真正的老兵,其他所谓战兵,农兵,不过才训练三个月之久,如何挡得住二十万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河东方向,高秀岩率领的大同军攻打雁门关甚急,河东节度使杨光翙被幽州杂种胡劫持杀害,太原尹王承业毫无统兵之能,雁门关朝不保夕,诸卿可有合适的河东节度使人选?”
韦见素、魏方进、达奚珣等人心里说道,天策府不是举荐了李光弼么,这就是最好的人选啊,不但身经百战,而且智计百出,当初大唐第一名将王忠嗣就说过“它日得我兵(法)者,光弼也”,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不过皇帝既然提出来了,那就是否定了李光弼这个人选,他们也就不说话。
而说到这里杨国忠就一下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好在他一向轻佻,李隆基和众大臣倒也没太在意。就听杨国忠站起来激动地大喊:“陛下,这事全怪天策府,全怪建宁王啊!”
“哦?”
杨国忠激愤道:“陛下你想啊,那萧去病和建宁王李倓,明知道安禄山会反,他们提前和安西军封常清,陇右军留守王思礼,朔方军郭子仪打好招呼,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却唯独不提醒杨光翙。
坐视,甚至有意纵容幽州杂种胡将其劫持,他们好安排李光弼接替其位,其用心不可谓不毒,其手段不可谓不高啊!陛下,我们要还杨光翙一个公道啊,臣请求下旨训斥建宁王!”
达奚珣已经出离了愤怒,心中大骂:杨国忠这疯狗还要脸么,在幽州杂种胡造反之前,你不也每天都跑来对陛下讲,安禄山必反,安禄山已经开始造反么?杨光翙是你的心腹,自己的心腹你自己不知道去提醒一句么,你这不但是无能,更加是无耻!
达奚珣和杨国忠有过一个小过节,在去年的时候,达奚珣主持科举考试,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参加明经试。但杨国忠就是一个赌场小混混出身,现在权倾天下,他的儿子又怎么会认真读书,所以基本上就是打零分的卷子。
达奚珣因为杨国忠一手遮天,惧怕杨家的权势,于是也只得让杨暄及第,但又觉得应该跟杨国忠说清楚。于是就让他的儿子达奚抚跑去对杨国忠说,你儿子虽然不及格,但我还是让他及第了。
没想到杨国忠却大怒,指着达奚抚的鼻子大骂:“我杨国忠的儿子还怕考不上吗。用得着你们这些鼠辈来卖好吗?”
等于就是达奚珣讨好了杨国忠还要被他骂,骂完以后达奚珣还必须给杨暄定为前三名。
达奚珣也是一个有本事的,当时那个气哟,关在家里摔东西,大骂杨国忠鼠狗辈。赌场混混足足有一个时辰,然后出来还是忍了,亲自上门道歉,表示自己做错了,杨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取前三名名至实归,杨国忠这才非常大度地原谅了他,没有将他贬谪。
不过忍归忍,这个仇可就结下了。现在他每次见到杨国忠心里都有些耿耿于怀,不过杨国忠权势太大,达奚珣也就只能在心里腹诽罢了。
“许是建宁王有他的原因吧,再说幽州杂种胡行此计,建宁王又岂能凡事都事先预料?建宁王此刻正在河北道平叛,并无过错,正应褒奖,又岂能下旨训斥。”李隆基皱着眉道,话中虽然否定了杨国忠,但其实心里却是极为认同。天策府如此机关算计,其心可诛!
顿了顿,李隆基再次问道:“说说看,谁人可堪重任。担任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也是没办法啊,他十几年不理朝政,说实话除了眼前这几个经常见的大臣,其他文臣武将,他几乎就不认识几个,现在的朝政他也是两眼一抹黑。实在不知道谁能堪当重任。
几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好说话,杨国忠拿眼神看着韦见素,韦见素连忙把眼神转过,平时听你的,这回可不能给你帮腔;
于是杨国忠又用眼神给崔光远示意,崔光远只是装作没看见,心说你那两个心腹,就是两草包,平时看家都会闹出乱子,现在可是坐镇最重要的河东节度使去平乱,他们就更不行了。
见两名心腹都不接茬,杨国忠索性不管了,站起来行了一礼,道:“臣举荐剑南宁远军使杜乾运为河东节度使,而且此刻他人正在长安。”
“他能堪此重任,守住雁门关,保住河东不失么?”杜乾运是谁,李隆基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就只能求杨国忠一个保证。
“陛下放心,杜乾运必不负陛下重托!”这个时候,杨国忠也只能死鸭子最硬到底了。
他当然知道杜乾运在去年和李宓征讨南诏,结果却半路逃跑,但他是自己为数不多可以带兵的心腹,于是也只能尽力保全了。
杨国忠心中也这样想,守个雁门关,这可与攻打南诏不一样,守个城而已,难道还守不住么?
殿内沉默半响,李隆基只是盯着杨国忠的眼睛看,杨国忠也就梗着脖子硬挺着,说实话李隆基是知道杨国忠有几斤几两的,对杨国忠的本事和他做的事,实在是很不放心,但他这个时候也只能相信杨国忠了。
毕竟像杨国忠这样无才无德,毫无威望,甚至有很多骂名,但稍微还能做点事的人,永远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现在自己临时再去倚重一个有点本事,又可靠放心的人,也不知找谁了。
于是片刻之后,李隆基重重地点了点头:“那就任命杜乾运为河东节度使,坐镇河东,驱逐高秀岩,再遣一人帅并出井陉,平定河北!”
他话一说完,杨国忠自然满脸兴奋得意,其他几位大臣却忍不住悄悄摇头,一直侍立在李隆基身旁的高力士忍不住悄悄看着这皇帝,露出失望又无奈的神色来。
然而这只是开始,李隆基接下来却是让高力士感到一种无比的悲愤和恐惧。
因为接下来来李隆基商议的却是关于京师长安的防御,而事实上,只要按建宁王所奏,叛军几乎过不了黄河,长安毫无威胁,可是皇帝现在却在郑重其事讨论长安的防御问题,这分明是在防备各边镇,而且主要就针对天策府啊。
没过多久,皇帝和几位重臣的商议就有了结果,调远右羽林大将军李承恩前往凉州河西节度使安思顺麾下效命;杨国忠另一心腹李福德为右羽林大将军;册封左右飞龙军使柏欣和杨南封五原郡公,广平郡公,实封三百户;
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为宁国公,实封五百户,龙武卫将军李宜德为襄垣县侯,实封三百户;华州、同州、蒲州、绛州、晋州军使俱有封赏。
第二日,大唐皇帝要在北苑检阅北衙禁军,羽林军,龙武军,飞龙军。并且重点是飞龙军,飞龙禁军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成左右两军,每军三千人,论战力可吊打京畿道其他所有军队……
商议完毕,李隆基便在高力士的陪同下,几十名飞龙禁军的护卫下,往绫绮殿赶。几天之前,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生产的杨贵妃在听到安禄山造反,萧去病被害死的消息之后,气急难产、
经过一番抢救,虽然杨贵妃的性命保住了,但肚子里婴儿却因为难产去世。那是个男孩,什么都长成了,有四斤十一两重,长得十分像李隆基小时候,但是却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看着个世界一眼,就死了。
杨贵妃因此痛哭了几天,难产的虚弱,加上伤心痛哭,这几日身体就明显消瘦憔悴下去,李隆基也每天花更多的时间,陪在杨贵妃身边。
“力士啊,大唐如此危急,天下动乱,生灵涂炭,兵凶战危,你说,这人心,可还在朕这里?”(未完待续。)
ps: 感谢打爆兔的月票,还有一章,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盛唐神话 第五十四章 把皇权关进牢笼
“力士啊,大唐如此危急,天下动~乱,生灵涂炭,兵凶战危,你说,这人心,可还在朕这里?”
半道上,一直沉吟不语的李隆基的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跟在他身边的高力士微微愣了一下,连忙小声答道:“陛下乃大唐天子,开创开元天宝盛世,大唐人富国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将士,人人感沐圣恩。
胡人狼子野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
魏文贞公(魏征)早有论断,陛下又何必在意这些忘恩负义的胡人的反叛呢?大唐其他百姓还是心向大唐的,河北之地只是暂时摄于兵锋,伪降反叛而已。”
“胡人不习教化,毫无恩义,这些朕自然知道,以前是大唐对这些胡人太过宽厚了,等平定叛乱之后,朕会想个办法永久解决这个问题。”
李隆基摇摇头道:“朕是问,朕倦于政事,将国事交给宰相,又被那幽州杂种胡蒙蔽,以致有此叛乱,你说这人心,可还在朕这里?”
高力士脸色一下变了:“自然还在陛下这里。陛下四十年太平天子,大唐能有今日之富强,陛下功不可没,天下百姓无不感念陛下的恩德!”
顿了顿,高力士小心地看了一眼李隆基,十分紧张且小心道:“只要陛下能稍微多花一些心思在朝政上,再任命几名像姚相公,宋相公那样有才又有贤的宰相大臣,国势必定还能再次振作。”
李隆基点点头,当初自己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接手的不就是一个烂摊子么,结果十年之内,大唐就在自己和群臣兢兢业业的治理之下,变得越来越强盛。
只要自己重新励精图治,多花一些心思在国政上。何愁国事不能一片清明繁盛,朕还有至少六十年的寿命,即使留下安禄山造反这个污点,朕还可以通过后面的努力。让后人忽视这个污点,朕还可以做得更好,大唐还可以变的更强盛!
想通这点后,李隆基的心情一下舒畅很多,但随即想到李倓和天策府的所作所为。心中又有些危机感和莫名的愤怒。
这是朕的江山,朕的天下,谁也不能把他抢走,李亨不行,李倓就更不行!
另一边,名叫达奚珣礼部尚书,回到了皇城办公的地方,随后他招来一名心腹家仆,交代了几句,然后没过多久这名家仆便七拐八拐来到务本坊的一家大酒店。片刻之后,就有一只海东青振翅飞上了天空,一路向东,飞往洛阳。
洛阳,兰陵王府。
萧去病坐在床头,将何可儿紧紧抱在怀里,两人的身体紧紧依偎在一起,互相听着对方的心跳慢慢变得平复。
萧去病回到洛阳已经快三天了,一听到何可儿竟然悲痛得吐了血,萧去病自然比谁都着急。好在从密道里进入兰陵王府密室之后,看到何可儿的身体已经恢复差不多了,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其实何可儿现在其实也是个暗劲巅峰的高手了,她若是想要杀人。在人的脑袋上重重一拍,也能在外表看不出任何伤亡的情况下,将人一掌击毙。
这自然是萧去病的功劳,何可儿的体质资质算是极好的,但心性却极不适合练武,加之又要掌管四海商社。每日劳心劳神,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站桩练武呢,再说她也没那个杀人的狠劲啊。
是萧去病不但为她去少林寺求取了《易筋经》和《洗髓经》,而且别人练武都要自己凝神静气运转气血循环大周天,何可儿却是每天靠着萧去病推宫过血的手法,用外力帮她搬运气血循环全身经脉**道。
因此,两年多以来,何可儿的身体气血运行也完全有异于常人,几乎半只脚就踏入了化劲的门槛,可以不用意识控制气血就能自行按照特定经脉**位运转。后来她在得知萧去病其实没事的消息之后,自行调理一番,身体也就恢复的差不多了。
而萧去病回来之后,也在第一时间帮她全身推宫过血一次,加上这两天的调理,何可儿的身体就已经完全恢复如初,甚至还要更好,神采奕奕。
此刻,两人便刚推宫过血后,又亲热一番,紧紧抱在一起享受彼此的温存,过了良久,何可儿轻声问道:“在想什么?”
“我明天要去河北了。”萧去病紧紧抱着怀中妻子完美至极的身体,两人的脖颈紧紧贴在一起,萧去病用耳朵摩了摩何可儿的鬓角。
“我有点担心小倓,说起来很奇怪,一方面我其实对他很放心,毕竟他是我教出来的;但又免不了为他担心,他性格太刚烈,太冲动,万一他要出点事……”
可儿将下巴放在萧去病肩膀上,身体微微动了动:“小倓要是出事,你会怎么?”
想了两三秒,萧去病道:“若他出事,我们就不能三十五岁退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他突然抬起头,看着何可儿秋水般的大眼睛,笑着道:“我会做皇帝,你就是皇后。怎么样,你要不要做皇后?”
何可儿想也没想:“不要,我只要你每天陪在我身边就比什么都好。我知道你的,你若做了皇帝,必不肯做昏君,那每天不就都忙在国事上。”
过了一下,大概是觉得自己替萧去病做决定不好,她便看着萧去病,认真道:“不过我是你的妻子,你要做什么,我自然是全部都支持,如果你想做皇帝,那我就做你的皇后,辅助你把这天下治理好。”
萧去病稍稍神往了一下,笑着道:“做皇帝啊,主宰天下,想想是不错。不过,我们若这么做,要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麻烦事来,不但劳心劳力辛苦,而且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将事情搞砸。所以,还是算了吧。
再说,做皇帝有什么好。皇帝能享受到的快乐和成就,我一样能享受到,而我理想中的皇帝,也不是现在李隆基这样的皇帝。天下有了这样的皇帝,是天下人悲哀,也是皇帝悲哀。”
“为何?陛下之前不是励精图治,开元时期不是君明臣贤么,开元全盛时期。不是百姓殷实,举国皆富么,怎么会是悲哀呢?”
萧去病突然有些想笑,此刻两人光着身子紧紧抱在一起,却在说着这样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不过这样的话题也只能跟何可儿讲,即使是和李倓,现在也不能谈。
萧去病道:“因为这个皇权太大,皇帝的责任和造成的影响太大,李隆基当初励精图治的时候,国家就繁荣昌盛。等他一不理朝政,醉生梦死,大唐就变得无比黑暗**。
安禄山的问题,几乎全天下都看得清楚,但就是因为他李隆基是皇帝,他毫无理由的宠信这个杂种胡,诸如高力士等人,还有好多忧心如焚向他进谏的大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天下被他李隆基败坏,而毫无办法。因为他是天子嘛,这个天下是他的嘛。”
作为和萧去病最亲近的人,何可儿是第一个听萧去病说“天下是天下人所有人的天下”这句话的,这自然与她以往的认知有些出入。但作为萧去病的妻子,最信任的人,何可儿也在第一时间认同了这句话,夫君说的,就是对的,对她来说。萧去病就是神!
1...153154155156157...1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