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这样的人,说好听一点,就是一群自以为是的书呆子,然则,其实还有一个词更加适合他们,那就是重度中二!
在中国的历史,这类人其实很多,其中大放异彩的便是北宋末和明末的一帮文人士大夫,可谓是众正盈朝,每一日都群情激奋,慷慨激昂,打击异己,党争不断,然后……然后就把国家给折腾没了。
本来,这样一群“中二病的集大成者”,在稍微正常一点的社会中,是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的,在经历挫折后反思反省,或许还能有救;但好死不死的,这班人现在碰到了萧去病、李泌这两个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卑鄙无耻,不怀好意的大坏人。
于是乎,他们的中二病被无限放大了。
在天策府这边的不断退让纵容之下,房琯、刘秩、袁崇年一帮人越发的自我膨胀:看到没有,在我们的凛然正气面前,萧去病、李倓、李岘这帮奸邪也只能害怕得浑身颤抖。不敢发一言!
哼。天地有正气。事情有顺逆,我们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而萧去病李倓这个奸贼又一贯沽名钓誉,爱惜名誉如爱惜羽毛,就算你天策兵再强,也不敢逆天行事罢?
于是,在至德元年二月下旬某天,房琯在宣政殿上大声斥责燕王把持朝政。任用朋党,架空圣君,萧去病呐呐无言。李倓站出来争辩,再次被房琯、刘秩、李揖等人驳得哑口无言,还被房琯训斥不孝,狼狈而退!
此事过后,房尚书、刘侍郎、李郎中等人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勇斗大奸臣活王莽萧去病并大获全胜的事迹,就被追随刘秩的一帮太学生宣扬得满长安皆知。舆论哗然,众多忠臣义士无不激奋!
再之后。房琯等人更是越战越勇,乘胜追击,终于迫使萧去病和李倓交出禁军兵权,萧去病带着天策军灰溜溜跑回洛阳练兵去,李倓在朝堂上失去一强援,又畏惧房尚书、刘侍郎等人的一身正气,干脆闭门不出,在家专心陪伴即将生产的太子妃。
李亨大受鼓舞,再次重拳出击,在三月末的时候,罢~免~李岘右相之职,让房琯取而代之;紧接着四月初一,又发布一道敕令,让皇太子李倓离开长安出巡边疆。
至此萧去病、李倓天策府集团几乎被彻底清除出了长安城,李亨、房琯、刘秩集团取得了全面胜利,不少之前或怀才不遇,或被李倓李岘罢免的庸碌官员纷纷开始上位,一时甚嚣尘上,众正盈朝。
房琯、刘秩等人越发得意洋洋,每日都在家里大会宾客,高谈阔论,大肆宣扬我等忠臣义士正该再接再厉,彻底斗倒萧去病这个大奸臣,活王莽。一时间,就连一些世家子弟,也对房琯、刘秩等人趋之若鹜。
安邑坊,韦辉再次找到自己的哥哥韦贲问出了自己的疑问,韦贲只是笑而不答:“皋儿,这事你怎么看?”
年仅十岁(虚岁)的韦皋,一脸认真道:“回父亲大人的话,儿认为房琯、刘秩等人死期将至矣!”
韦贲笑着抚了抚胡须,韦辉不解,问道:“二十三郎,你快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韦皋认真道:“叔父你想啊,燕王,皇太子,李岘先生,长源先生是什么人?都是不世出的英雄人杰也!而房琯、刘秩、李揖是什么人?一群像王衍一样清谈误国的腐儒而已!
燕王、皇太子他们不但手握强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加能力超凡,贤良有为,颇受百姓爱戴,又得众世家拥护,论起真正实力,又岂是房琯、刘秩这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能比的?
燕王,皇太子现在之所以步步退让,非是被房琯等人的正气所慑,实乃有意为之,为的就是故意示弱,让所有反对天策府的人通通跳出来,然后一网打尽。乃是效法郑伯克段于鄢故事,待其多行不义,必自毙!”
韦贲大为赞赏地点点头,笑着道:“皋儿说的没错,燕王和太子他们,是要做大事业的人,而当今陛下,以及房琯、刘秩等人则就像大唐驿报上说的那样,代表了一群跟不上时代的保守腐朽势力,迟早要被淘汰。
现在燕王和太子他们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将这类跟不上时代的势力通通清除干净,为太子登基做好准备。而我们,要做的就只有一条,无论燕王做什么,我们都紧紧跟着就行。
还没看出来吗?燕王可是个无所不知的人,他的出现,带来了多少神奇的东西,给大唐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果然没过多久,事情的发展就完全按照小韦皋说的那样。五月初,皇帝李亨在房琯、刘秩等人的鼓动下,在袁崇年拍着胸脯的保证下,自信心爆棚,召唤李倓和萧去病到长安,共度端午佳节,欲废黜李倓的太子之位,并趁机将两人除去。
结果自然是失败,于是房琯劝说李亨干脆武力讨伐天李倓和萧去病,李亨尚有疑虑,房琯拍着胸脯保证:“天策军虽天下强军,但是安能敌我刘秩!”
于是李亨下定决心,以房琯为统帅,刘秩、李揖为参谋军师。袁崇年为大将。统领禁军。京兆军十五万;并命令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军限期出兵助阵;又向回纥借兵,许与洛阳的人口和财富,回纥出兵十二万,共同讨伐天策军。
房琯率领的大军先行,天策军多次败退,房琯和刘秩得意洋洋,遂帅军十三万出潼关,在陕郡桃林与一万天策军相遇。双方展开大战。
房琯和刘秩仿效古兵法,布下春秋时期战车大阵,以马步军护卫两翼,以为必胜,然后……就被吊打了。
天策军先是以烟花和霹雳弹破敌,房琯的战车大阵顿时大乱,之后萧去病亲率天策骑兵发起攻击,射死刘秩和李揖,十三万房琯军望风而溃,到最后要么死于自相践踏。要么就地投降,只有房琯和袁崇年率领不足千骑狼狈逃回潼关。
萧去病乘胜追击。一路追到潼关,又夺潼关,房琯和袁崇年又狼狈逃往长安,一万天策军继续紧追不舍,房琯败军冲乱了后续赶到河西军和陇右军,于是萧去病又趁势收服河西、陇右两军。
同一时间,回纥军终于抵达长安,败报传来,顿时军心慌乱,回纥军见势不妙,准备劫掠长安后返回漠北,被天策暗卫在关键时刻示警长安守军,挡在坚城之下,而后朔方军、河东军还有两万天策军突然出现在回纥军后边将其包围。
另一边,早就潜伏在长安城的李倓在飞龙禁军的帮助下发动第二次政变,李亨被迫下台;同一时间,萧去病率领六十骑太子亲卫来到长安城下,拿出李亨出卖洛阳,许诺回纥劫掠洛阳的证据。
骄傲的大唐人顿时愤怒了,加之大明宫中李亨已经退位,数万长安守军顿时反正,萧去病带着一万天策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随后十二万回纥军全军覆没,紧接着李晟、马燧、郭子仪、李光弼率领七万大军,北上讨伐回纥,三个月后回纥灭亡。
就这样,以房琯刘秩这一帮书呆子的鼓动的这次动~乱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就彻底地被平定,至德元年六月初一,李倓登基为皇帝,李亨为太上皇,李隆基位无上皇。
至此,天策府集团完全掌握了大唐的所有大权,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到来,大唐的未来,无限可能!
想到终于能够放手开展师父所说的那个大事业,李倓全身的血液,简直就在沸腾啊,他想起了当初自己逼迫阿爹退位的时候,大兄成王李俶对自己所说的:“三弟,你就这么相信燕王?你就没想过,总有一天他要篡位的!”
然后自己就告诉大兄还有阿爹:“师父当然不会,就是把皇位给他,他也不会当,他嫌太累,太麻烦。
阿爹、大兄,你们根本不了解我和师父,我们追求的不是皇位,而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业……不是小倓要抢你们的皇位,而是要完成这个大事业,我们需要这个皇位……
开通西域、开通南海,发展工业,四海钱庄汇通天下,大唐的经济已经变了样,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你们总抱着老观念,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事实证明你们做不好!你们连房琯、刘秩这样的书呆子,袁崇年这样的好大言者都信任有加……
你们就看这我们是怎么建设一个全新的,无比强盛的大唐吧,到时候你们就能理解我和师父的心思了!”
在这样的激动和兴奋中,李倓和萧去病两人迅速安定了天下,稳定了朝局;在萧去病的再三请求下,李泌答应出山,由李岘担任尚书令(真正的宰相,因为李世民当过后来唐朝不再设立)主持朝政,李泌和韦见素为副宰相辅佐之。
李亨和房琯提拔的官员全部罢黜之,李岘和李倓提拔官员再次上位,颜真卿、颜杲卿、张巡等官员也进入朝堂高层,朝堂上的事情一切照旧,按部就班。
萧去病则辞去大部分职务,大张旗鼓地在长安办学,兴办长安的天策书院和大唐武学,择天下英才而教之。
李倓大为不解,一脸疑惑地找到萧去病,于是萧去病干脆让李倓召集许多文武高官,世家代表,学生代表,在天策书院大讲堂,讲了一堂课。(未完待续。)
ps: 还有最后两章,明天完本——啊啊啊啊啊,结尾好难写啊!不过总算要完本了……睡觉去。
盛唐神话 第八十九章 大事业大理想(下)
长安天策书院大讲堂能同时容纳千人听课,巧妙的回音设计,能将主讲人的声音传到大讲堂的每个角落,此刻整个大讲堂已经坐满了人,就连后面的走廊也站满了人。
没有人知道萧去病要讲什么,但所有来听课的大唐高官和精英阶层都知道,萧去病的声音,就是皇帝陛下的声音,萧去病才是目前大唐真正的掌舵人。
大唐在一年内,接连换了两任皇帝,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到来,要知道大唐接下来的路,回如何走,这是最好的时机。因此,当萧去病开讲时,所有的人都凝神静听。
而在这之中,连同李倓在内,还有许许多多踌躇满志,准备放手大干一番的天策书院,大唐武学的学生,这个时候,一个个都情绪高涨得简直要溢出来。
“陛下和本王有一个很大的理想,就是要建设一个从未有过的盛世大唐,并且让大唐能够一直强盛下去……所以说,陛下和本王,还有天策府的很多人,都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理想主义者,这是好事!
大唐如今正面临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唐现在的税收,比之以前提高了两倍都不止,财富增加了三倍有余;脱离了土地,在工坊做工的工人超过了两百万,许多新鲜的事物,以前没有的产业不断出现。
与之伴生的,是各种问题,变化来的太快,我们的管理根本跟不上来,很多事情就都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我们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切都表示。变革势在必行,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到底要怎么变革?很多人都在想,但到底要怎么变革,才能适应大唐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很多人来问本王,说是这么多的新鲜事物,都是本王带出来的,他们要本王拿出一整套精妙的管理制度,认为本王一定有办法。”
几百名两校的学生眼睛闪闪发亮。几百名大唐官吏竖起了耳朵,大唐皇帝李倓激动得两眼放光,然而接下来萧去病说的话,却让他们微微失望起来。
“可是本王也拿不出来,本王,包括本王的先师都没有这个能力设计这样一套精妙的制度,即使拿出来了,也必定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使大唐陷入大乱,使百姓的生活陷入大麻烦。
本王这里举一个例子。我知道。之前有很多人骂本王是王莽在世……说实话,本王和王莽还真有点像。都是理想主义者。非是本王要替王莽翻案,那王莽其实心中想的,也是建设一个他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于是,他彻底失败了,身死族灭,留下万代骂名……
……就是因为王莽发起的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比如他那个‘王田制’,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的一律没收,没收的土地分给穷苦百姓。多好的想法,可结果却遭到豪强大地主们的强烈反对,以致无法实行,这就叫不切实际……
……再有,王莽废除奴隶,不许拥有奴隶,想法也是极好的,可卖身为奴本来就是穷人在走投无路时最后的活路,结果这条最后的活路也被王莽斩断了,最后只能活活饿死……
……在比如五均六筦,五均的本意是平抑物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多么精妙的设计,多么好的初衷,可结果同样好心办坏事。
因为再好的制度,也是要人来执行的啊,执行这个的官员如何知道物价是高是低,货物是滞销还不是不滞销?
这个制度是有漏洞的啊,很多商人会想办法把不滞销的商品高价卖给这些执行的官员,亏损简直就是必然的;而若是想不亏损,只能再以高价强卖给普通百姓,结果百姓的利益反而受损。
再者这些官员每日都是和钱打交道,随便操作一下就能获取大量钱财,能不动心吗?于是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强买强卖同样是必然的!
所以这个看起来无比精妙,无比正确,初衷无比良好的制度,最后的结果却是食货俱废,所有人都没办法做生意了!”
萧去病停了一停,有人开始小声议论,有人为萧去病替王莽说好话而觉得新鲜,不能接受;也有人叹息为什么看起来设计精妙,初衷良好的制度,到最后却适得其反。随后萧去病清朗的声音再次传出,大家安静了下来。
“……所以,自上而下的变革,是一定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那什么才是好的变革,不会出问题的变革呢?先师太极子教给本王的答案就是——自下而上的变革,或者说是引导。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迷恋制度的设计,而是让新生事物自己去发展,我们官府还有朝廷,要做的就是时刻关注,下到基层,听取收集问题意见。
好的意见,提得最多的意见,我们就研讨一番,再拿去做定点试验,如果效果果然很好,就全面推广;收集的问题也是如此,先研讨出各种解决方案,再定点去试验,如果果然有效果,再进行全面推广。
就是这样,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地将原有的各种制度,不断地修修补补,最后完成我们所期待的大变革!这就是今后,我们朝廷各级官员,还有市场工商管理的各级吏员,工作的方向。
还要强调的一点是,目前的大唐,正处于大变革中,对很多新鲜事物,或许会违反一些法律或者之前的管理条例。
但本王刚才也说了,我们的很多律法和管理条例已经不怎么适用了,所以朝廷和各级官府都应该以尽量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新鲜事物,解放思想,只要这样新鲜事物。不危害他人。不危害大唐。就悄悄关注,任其发展,再用刚才说的办法,对其进行修改,形成制度,使其规范化。
同样举两个例子。比如,四海商社有个藕煤工坊,之前所有的工人工钱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有人偷懒。于是就有人提意见了:他张阿三生产的藕煤只有我李阿四的一半多,凭什么和我拿一样的工钱!
于是这意见就一层层反应到我的妻子那里了,我妻子的意见是让这些工人商议出一个众人都能接受的方案出来,然后这些工人就真的商议出来了。
这个新方案就是,先取一个每名工人都必须达到的平均值,这叫固定工钱;超过这个平均值后,每生产一百个藕煤,再多获得多少工钱,没有上限。
然后这个方案就在这家工坊试行,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第一个月产量竟然一下提高了五成还多,工坊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不说。工人同样大幅受益,而且每名工人都非常满意。
于是,这个成功的经验便开始在四商社大多数的工坊和超市里推广开来,结果这些工坊和超市的效益全都提高了三成以上。
还有一个例子,是四海超市一名小管理提的意见,说是应该在平常的工钱之外,根据每名员工业绩和考勤,还有超市的年终收益,增加一项奖金。
结果试验之后,超市的管理效率一下上去了,收益也提了几成,于是也在全四海商社名下推广起来,现在这名小管理已经成为四海超市的一名主管。”
说到这里,萧去病充满鼓励地看了一眼坐在下面的名叫赵曙的四海商社主管,人们开始小声议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
特别是天策书院的学生,他们都是世家子弟,和万中选一的寒门人杰,毕业之后或者会成为大唐官吏,或者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工坊商行的管理者,或者技术是技术人才。
不管将来他们成为什么,现在的心境却是和李倓一样的,就是看到了大唐所面临的大变革,热血激昂地想参与到其中去。不少人都曾热烈讨论,想设计出一套管理制度来,以适应这新的时代,到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都走错了方向——老师的智慧果然是与我等凡人无法企及的啊!
他们自然不知道,萧去病说的这些话,乃是另一个时空,无数国人血的教训和经验智慧总结,其中最大的智慧便来自那位个子较矮的伟人。
“这就是本王说的自下而上的变革,是最成功的变革!总结起来就是官员、吏员、管理者要对新生事物保持时刻的关注,并下到底层,发现听取收集各种问题和意见,然后然后研讨、试验、改进、推广、再使其制度化,慢慢的完成了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变革。
当然除了这些好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好的问题;比如有的黑心工坊不顾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让工人超长时间工作,工钱却很低,甚至还有人开地下工坊,拐卖人口,不给工钱,任意打骂;还有的工坊严重污染了四周的环境,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还有管理上很多官吏出现各种行贿,以公谋私,贪污**等现象。”
说到这里,萧去病如电的目光扫视了一些官吏代表,世家代表和大商人代表,阴鸷的声音响起,让其中某些人不寒而栗。
“这都是需要大唐朝廷和各级官府密切关注和严肃对待的问题,应当坚决严厉打击的!本王在这里给某些人提个醒,天策内卫已经掌握了很多这样的黑材料,包括四海商社在内,各个世家,各家权贵,各位大商贾,限期二十天作出整改,并对这些工人作出补偿。
二十天之后,还没整改的,抓到一家,从重处理一家,罚钱罚的倾家荡产都是轻的,到时候可休怪本王下手无情!”
不少世家代表和大商人代表悚然而惊,三年多以来,他们跟着四海商社做生意,开工坊,大发其财,和四海商社的关系也极其融洽。加之前段时间大唐处于动荡当中,也没人管他们,很多人为了能多赚些钱,就黑了心……原以为没有事,现在才反应过来这些都是违法并且违反道义的……原来天策府早就盯着这些事了。天策府的密探可不是盖的。现在李倓当了皇帝。天策府大权在握,不怕对他们动手……很多人的冷汗一下就出来了。
便在这时,萧去病拍了拍手,一副大型世界地图就出现在讲桌后面的墙壁上,在所有人惊异的眼神中,萧去病缓缓走到这幅世界地图面前,环视众人一圈,清朗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便是整个世界的地图。淡红色的这一大片区域便是我们大唐,这些淡黄色的便是……这些地方基本都是野人……本王要说的就是,整个天下,我们大唐就是最强盛的帝国,大唐的军队,就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军队!
我们唐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骄傲最尊贵,最自信昂扬的一群人,世界这么大,我们不应该治将眼睛盯在大唐内部。一心想着奴役自己人,获得那一点点可怜的收益。而且还是冒着抄家坐牢砍头的风险。
我们的眼睛应该看向外面,外面的世界,遍地都是财富。我们并不需要将所有的地方都霸占下来,这太愚蠢太得不偿失了;但全世界的财富,包括人力,都要任我们予取予求!
陛下和本王的设想的是,这,这,还有这……这些地方要划入大唐疆域,这片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将是大唐的内洋……这些地方,我们要建立据点,派遣大都督……这个办法,就叫做经济殖民……
……有我无敌唐军给你们保驾护航,凡江河流处,日月所照,铁蹄踏至,尽为大唐!整个世界都等着我们去开拓,全世界的财富都等着我们去索取,诸位难道还要盯着家里的这一亩三分地,冒着抄家坐牢的风险,做这些违法的事吗?
告诉本王,我们要怎么做?”
“开拓世界,征服天下,予取予求!”几名大唐武学和天策书院的学生站了起来,大声的喊叫。然后全部的人一起站了起来,右手将胸口擂的咚咚作响,齐声叫喊,状若疯狂!
“开拓世界,征服天下,予取予求!”
这次讲课,不但制定了大唐接下来的行政策略,更将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所有大唐人的面前。唐人,本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昂扬自信的一群人,在萧去病的鼓动下,大唐驿报的宣传下,开拓世界,征服天下的野心牢牢刻进了每个唐人的心里。
一个月后,因各种原因耽误的环球大航行终于,随着舰队的远去,所有唐人心中都怀着大大的希望,开始更加热情地建设大唐,为即将到来的全球开拓,全球经济殖民做着准备。尤其是造船业,一下变得极其兴盛和发达!
又二十二个月后,两支环球航行的舰队先后返航,带回了沿途详尽的航线资料;也带回了许多珍奇异兽,美洲黑豹,非洲狮,鸵鸟,长颈鹿等;还有许多从未有过的作物种子,玉米,土豆,辣椒、橡胶,可可豆……然后整个大唐一下沸腾了。
承天(李倓年号)三年,萧去病担任尚书令,天策上将,执掌天下。上有皇帝信任支持,中有名臣良将辅助,下有门生无数在军中朝中地方担任要职,萧去病得以全心全意建设理想中的大唐。
与此同时,李晟、马燧、南霁云、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等星光璀璨的当世名将,带着极其接近后世人民解放军性质的新唐军,开始了四方征讨。
打先锋的正是安禄山造反时期投降的幽州叛军和回纥叛军,他们现在还是仆从军身份,若是能为大唐征战六年,参战十五次,或者立功三次,便可正式成为唐军一员,并拥有大唐公民身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