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甚至,这次还把京兆府那些捕快的“贱民”身份给去掉了,提升为良民标准。并且还给他们制定了升迁路线,也就是从捕快到班头,再到县尉,这样就算是正规的入仕了。这个更是引起了议论,过去捕快大多数都是贱民,可是现在居然不是贱民了。这样恐怕就会让很多人愿意加入捕快的这个身份。不因为别的,因为他们以后能够进入仕途。虽然升迁路径艰难一些,可是也算是一条路子了。
“老王。听说了吗?现在我们将来可以当官了。这个考成法和官吏合一,不就是彻底给了我们机会了吗?”一个吏员说道。
而那个老王也是激动的说:“我可是做了十多年的吏,我自信我的能力应该足以胜任一个县令,可是我就是没有机会。科举那些考试,我们根本不懂。如果是策论,那还靠谱一些。可是什么经史子集。那和为官有什么关系?”
其实,很多底层的官吏对于那些经史子集非常不感冒。因为他们对于这些了解得都不深刻。虽然他们都懂一些,因为这个时代凡是学习文化得都会懂得。可是很多普通不深的人都没有机会为官,而只能够做一个小吏。多年积累下来,行政能力非常的丰富,可是就是没有机会为官。不得不说古代的科举其实某些时候是畸形的,把很多能够有能力的人拦在了门外。
“老王,你说这次会不会是玩弄我们呢?如果是玩弄我们,那可就惨了。”那个年轻的吏员说道。
可是那个老王却说:“哼,他们想玩弄我们,那他们是找死!洪水一旦破开了大堤一个口子,那整个大堤崩溃就在眼前。他们如果想要堵上,那恐怕根本堵不上!如果他们玩弄我们,那我们就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实力。我们这些青衣皂隶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罪的。”
那个年轻的小吏明白了一些,那就是这个给小吏出头的机会如果一旦有了,那他们接下来就很难关闭了。
“这次听说是散骑常侍景文大人提出来的,给我们这些小吏一个出头的机会啊!”
“那难怪,散骑常侍景文也是一个小吏出身,甚至出身还比我们低。不过现在不也是能够成为当朝三品了吗?”
景文可以说是那些小吏的偶像,现在可是堂堂的当朝三品,而且年纪黑非常小,未来不是没有成为宰相的可能。而且现在景文也是县公爵位,已经是封侯了。最难得的是,他成了高官之后,并没有忘本,反而给了更多吏员一个出头的机会,那他们更是难得了。以后大家都能够通过努力做事,然后获得官职。甚至,以后他们甚至都可以成为高层官员,这才是他们的最大理想啊!
“我们去景文大人府上,去感谢他好了!”一个吏员说道。
“好的,他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当然要过去感谢一下,做人不能够忘本啊!”
很快,这些小吏都过来了,结果他们发现景文家门口都被堵得水泄不通,而且很多一身皂隶,还有捕快身份的人都过来挤在门口,显然都是过来感谢景文的。而看到这一幕,柳青和薛雪算是头痛了,因为这么多人,他们根本无法接待得过来。他们对有些抱怨,景文推行了那些政策,结果引起了大家得纷至沓来了。现在好了,给家里面添麻烦,这个才真的是门庭若市啊!(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540 吏员之友(下)
“夫君,你也真是的,居然招惹来了那么多的吏。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给这些普通的小吏说话,他们能够有什么权利呢?”薛雪说道。
在薛雪眼里,景文要交好也要交好那些高官,而不是这些皂隶。这些皂隶要权利没有权利,要地位没有地位,他们怎么可能有太大的政治影响力呢?可是景文却笑而不语,因为他知道这些小吏不能够小看。
虽热在很多各种演义和百姓心目中,这些皂隶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还经常向百姓敲诈勒索。上次,那些捕快还想要敲诈他们的钱。而那个为首的捕头被李世民砍了脑袋,因为他得罪了自己女儿。不过在景文和长乐公主的求情之下,他的家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惩罚,只是流放了而已。而景文之后提出了那个官吏合一的提议,这个让李世民想起了那个捕头的事情。而景文其实也就是利用那个捕头的人头,对李世民进行作为一个警醒的作用。不过,景文这些女人却对那些皂隶捕快印象不太好,所以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自然也就不太热衷于景文帮助他们了。
可是景文却知道这些小吏如果真的一条心了,那恐怕官员都要头痛。这些小吏虽然权利小,可是他们有能力,能够牢牢地把握住政策的执行权利。政策的执行方向,怎么执行都是由他们来执行。如果他们都把政策的方法弄歪了。那恐怕国家都残了。而这些吏员,他们其实也是政治场合里面的一群人,他们的潜势力影响很大的。不过。只不过他们平常没有一个为他们说话的代言人。他们平常无法成为高官,所以他们在国家高层没有人能够帮他们说话,这个也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完美的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
可是现在的政策就给了他们一个道路,只要他们能够捧出一些一样出身的人,那他们在高层就有人帮助他们说话了。等于是他们就有了很大后台,能够让他们更多人成长起来。
“让他们进来吧!”景文说道。
很快,那些皂隶就选出了代表。然后进来见景文了。不得不说,吏员里面也是有关系圈的。他们心里面也是有一些领头人,所以他们也就选出了代表来见景文了。
“景文大人,多谢你给了我们这个机会,以后景文大人有什么话。只要一声令下,我们都会马首是瞻!”那几个小吏一起说道。
听到了这几个小吏拍胸脯的保证,景文马上知道自己成了所谓的吏员之友了。这些吏员其实是想要景文成为他们的老大,而景文可以再高层进行帮助他们说话。只要景文能够在高层维护好他们的上升渠道,他们恐怕就会不断的上升。而景文也就是他们的代言人,成为了这群小吏的代言人。
“几位,你们可要告诉那些你们的这些同行,可要小心着点了!因为恐怕过不了多久,很多人都要挤进来。抢夺你们的饭碗啊!”景文呵呵笑道。
景文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过去普通寒门入仕,那也只有科举一条路。可是这条路太艰难了。每年只有数十人被录取,这个比例低得令人丧心病狂。而现在这些皂隶也能够入仕,本来大家看不起的职业顿时变成了香饽饽。虽然每半年一个衙门里面也只有一两个名额,可是这个比起科举来说比例大了很多。所以,恐怕那些有些文化的人,都会过来抢夺饭碗的。而古代可没有什么编制的说法。如果做不好,那直接炒你鱿鱼了。
“大人放心。我们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有信心的。大人的考成法也配套出来了,到时候我们不但不会被人抢了饭碗,还会因此能够更上一层楼。”一个皂隶保证到。
景文点点头,因为这个家伙说得不错。只要考成法和这个官吏合一的方略一起推行,那那些有能力的吏也能够很快的升迁了。那些有能力的小吏只要能够升迁,那接下来他们也就会成为那些普通小吏的在各大衙门里面的代言人,他们能够提那些普通小吏争夺利益。而他们因为是小吏的出身,肯定不太受到那些科举出身和门荫出身的官员的看得起。而在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时候,他们只能够通过团结同样出身的人,一起在官场上拼搏。这些皂隶出身的官员肯定是他们的天然盟友。
而配合考成法出来,那些没有能力的官员恐怕都要被逐步清理出官场。尤其是那些官n代,他们如果完成不了工作,那恐怕很快就要回家吃闲饭了。反而是那些有能力的皂隶出身的官员,提拔起来比较快。因为他们的基层工作经验很丰富,而且他们有那些底层小吏的支持,那些小吏都买他们帐。因为只有他们提拔了,那些小吏才能够一个个的跟着上去,也跟着可以当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能力的皂隶反而驱逐那些没有能力的官员,这样以后官场可以说是逐步把那些没有太多能力的贵族官员驱逐出去,这样将来可以说是寒门的天下了。
“也许,寒门驱逐贵族,用不了上百年了!”景文想到。
原先历史上通过科举,寒门花费了一个朝代数百年的时间才消灭了士族。而如果自己能够让这些皂隶成为官员,那他们比起通过科举来说驱逐贵族更方便更迅速了。而且,这个过程对于士族来说更温和。因为那些寒门想要进入官场,必须要先当小吏,而不是直接当官。如果直接当官士族肯定会有意见,可是当小吏士族反而会有些轻视了。那些士族一个个清高无比,绝对不会屈身去当小吏的,所以他们只会去当官。可是他们论起为官经验,论起政治斗争手段,绝对不是那些基层的老油条的对手。现在景文已经给这些小吏开了一扇上升的门,如果他们还抓不住,那就是他们无能了,景文也帮不了他们太多。(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541 人满为患
很快,关于京兆府要实验实行什么官吏合一,并且实验考成法的消息纷纷传到了附近的州府。而那些不属于京兆府的那些吏员,心里面一阵无语,明明就是差距这么近的距离,可是就是如此“冰火两重天”。也许只是一条线,可是另一边也许半年之后,就有一批人可以获得提拔,然后正式的进入有品级官员的行列。可是这一边,就是还是那个遭人白眼,而且没有什么前途的小吏。尤其是那些捕快,感触更是深刻。他们属于贱民,可是临近一条县边境,可是就摆脱了贱民身份,反而能够前途无量。这个很多人心里都不平衡了,他们在抱怨为什么这么好的办法,不一下子在全国实行呢?
“老孙,不如我们把这个工作辞了,然后去京兆府混饭吃怎么样?京兆府的饭好吃,而且有前途啊!我想,以我们的能力,应该能够在半年之后脱颖而出吧?”一个吏员说道。
那个老孙想了一下,也很快的同意了,因为既然都是混饭吃,干什么不混一个有前途的饭碗呢?所以,他们都纷纷向当地官员辞职,然后都纷纷离开了。不过,拥有同样的想法的人为数不少,他们都纷纷辞职,结果造成了地方的衙门一时之间无人可用。而除了那些捕快属于贱民之外,那些属于自由身的刀笔吏都纷纷离开了,显然他们都想要去找一个金饭碗吃饭。不来他们这里吃饭了。
当景文这一天回到了家里面的时候,结果发现门里面地上有无数所谓诗集,还有什么别的东西。
“谁从外面给我扔诗集进来呢?”景文嘀咕道。
“夫君。这个恐怕是那些想要成为小吏的人扔进来的,想要你看看这个诗集,因为这个是科举的一个规矩。”薛雪主动说道。
经过了薛雪的解释,景文终于弄明白了这个是怎么回事。景文没有参加过科举,所以不知道唐朝科举的规矩。唐朝科举其实并不用掩盖考生名字的,直接暴露给主考官看,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作弊了。而且唐朝初期。科举并没有严格的反作弊措施,再加上朝廷高官对于科举主考官的影响力很大。万一高官下达什么命令暗示给主考官,那考官恐怕还真的会录取了。
而因为高官的影响力很大,那难免有些考生就把自己的所谓治国方略,或者什么诗集经史的理解实现投送给高官。然后高官看到了之后。也许会赏识一些人,然后就跟科举的主考官说相关的暗示,结果那些考生就纷纷中举。结果这个就开了一个恶习,让很多考生纷纷投送什么自己的所谓学问给高官的门里面,都希望中举了。虽然这种幸运儿比较少,可是也还是存在的。所以,现在有人来给景文投送了。
“可是现在科举不是已经过了吗?怎么还有人来投送呢?”景文问道。
而薛雪马上说:“夫君,你难道不知道吗?现在长安城涌入了很多原先附近州府的吏员,他们想尽办法。想要混进京兆府的官府衙门里面,然后想着半年之后能够混成官员呢!只要过了半年之后,他们说不定都能够成为官员。那他们凭什么不做?都是混饭吃,当然要在一个有前途的位置上混饭吃啊!你不知道,闲着朝廷各大衙门都已经人满为患了,很多都是一个位置用了两个人在做。可是涌入长安的人那些吏员也都是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平常科举落榜的考生也都来参加了,他们觉得考上科举比起这个当一个吏员成为官员的难度大多了。所以很多原先的读书人都去当平常他们看不起的小吏了。”
景文无语,因为自己的一个政策。结果造成了长安局部性的机构臃肿。不过,现在的现象也说明了景文的这个官吏合一还有考成法是非常得人心的,尤其是底层吏员的心。他们都纷纷的想要挤进来,然后成为京兆府的政府办事人员。不过这样也是好事,并不意味着是坏事啊!至少,能够从选择一些比较清廉的小吏进入长安的官府,而那些曾经在过去经不起考验的,那恐怕就要被淘汰了。现在既然前途更远大,那就不能够让那些混日子,还有什么有不良习惯的家伙进来。如果让那些家伙进来了,那不就是自己自找没趣吗?到时候吸收进来一群贪官,那乐子大了。
而现在恐怕,很多人想要进入官府当小吏,都是非常难的。肯定,有很多托关系走后门的家伙。恐怕有不少人都拿着自己的经史理论给各位高官看,然后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进入朝廷官府。这个也是跟那些科举学习的,希望自己把那些经史理论给高官看看,这样可以让高官推荐自己成为小吏。
景文捡起了地面上的那些经史理论,然后说:“可惜啊!这帮家伙吧这些东西弄到了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面前,那不是浪费了吗?我哪里看得懂什么经史子集,还不如给我一片议论文为好!”
那些家伙把经史理论都扔给景文,这个可以说是彻底浪费了,明珠暗投。那些家伙如此做,完全就是对牛弹琴,景文根本看不懂。何况景文怎么可能帮助别人作弊呢?虽然,虽然当年景文也考试作弊过,可是现在位置不一样了。景文现在的位置是官员,自然对于那些考试作弊有一定程度痛恨,自然也就不会帮助他们作弊。
“景文大人,皇上还有各位大臣要见你!”一个宦官来求见道。
景文听到了皇帝召见,那自然就是知道现在恐怕长安城各大衙门都是非常的头痛的,现在各部门的吏员的人数已经超标了至少一倍。而且,恐怕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那些大佬都头痛了。这个不就是传说中的机构臃肿吗?所以,恐怕大家都着要急了。(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542、大唐公务员考试(一)
景文进入皇宫,然后很多朝廷大员都在这里等着景文了。不过景文却没有慌乱,因为只要自己能够提出解决方案,那问题都不会大。关键是现在很多吏员都过来了,造成了朝廷的机构臃肿,所以才会想办法解决。
“皇上,臣见习御史张扬,弹劾散骑常侍大唐政研室主任景文,他蛊惑皇帝,结果造成了现在朝廷机构臃肿,所以请皇上免去景文的职位,以示惩戒!”一个年轻的官员说道。
而景文看着这个家伙,摆明了知道这厮绝对是今年刚刚进入官场的新科进士,刚刚放榜完毕,这些家伙马上进入了御史台充任见习御史。可是现在居然朝廷出台了可以让吏员当官的官吏合一的政策,这个让他非常不满意。本来自己辛辛苦苦才考上的官员,可是现在一群小吏都能够当了,让他这个官位含金量没有那么大了,让他非常嫉恨那些小吏。而这个主意是景文出的,那自然就是要把把景文身上打嘴炮。现在京兆府各大衙门机构臃肿,那自然也就是抨击景文最好的理由了,所以他马上朝着景文大了嘴炮,使劲喷景文了。
可是景文却说:“皇上,臣以为这位张扬的提议深以为然。”
“噗——”李世民一口热茶喷了出来。
景文居然主动赞同别人弹劾自己,这个是玩哪出啊!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居然主动赞同别人弹劾自己。这个简直是奇闻了。
“皇上,臣虽然认为深以为然,可是却认为应该把所有人都追究责任!有些人。受不了那些托关系的亲戚朋友的劝说,结果安排了亲友进入京兆府的各大衙门里面。这个是给我大唐增加负担,所以请皇上严加惩处。”景文义正言辞的说道。
景文这话,可是把这个御史张扬的弹劾全部转嫁给了别人。因为虽然这个提议是景文提出来的,可是景文没有审核那些小吏进入政府的工作的权利,那都是那些拥有权利的官员因为无法挡得住大家的求情,所以才安插人手进来的。所以说。归根究底还是这些拥有审核吏员进入政府工作的官员失职。景文这个就是把这个浴室张扬的弹劾都给转嫁了,等于是把全部那些失职官员都拉下了水。如果这样。要惩治景文,那岂不是也要把那些失职官员都给惩罚了吗?因为那些小吏都是中层官员招收进去的,所以冤有头债有主,那要惩治景文必须要惩罚那些家伙。可是这样朝廷中层官员恐怕都要为之一空了。这个坑爹的做法。李世民绝对不会做的。
“好了,这些吏员也不是景文招收进来的,不用多说了。现在,我们应该商讨怎么解决这件事情!景文,虽然这件事情主要责任不在你,可是根子也在你的提议,所以,你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吧!”李世民说道。
景文马上有了主意,说:“皇上。既然现在的吏员都是能够有机会成为官员的,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便宜那些人呢?如果这样,恐怕朝廷的官吏都会通过普通的小吏扶持资金的朋党进来。而那些滥竽充数之辈也会由此成为吏员。所以,臣提议对吏员也要进行考试,就是类似于科举考试的那种考试!”
“那这个和科举有什么不同?”李世民问道。
景文马上解释说:“皇上,科举是选择朝廷官员的,而这个考试只是选择普通的小吏,并不是选择朝廷的官员。所以。这里面的档次差很多,不会影响到科举的。而科举为官。比别的小吏要高很多,那些心气高的人不会去参加这个只是针对吏员的考试的。以后,如果官吏合一能够顺利完成,那以后普通吏员也都要进行考核才能够上岗成为吏员。如果让那些官员私自聘用,那恐怕难免良莠不齐,所以还是统一进行考试和分配,然后才能够上岗。而这些吏员的考试,都是要以实际的学问为主。比如说算学,语言理解,还有解决纠纷的手段,还有各种办事时候需要的东西,以实际的需要为考试内容。而考试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跟着变化,这样才能够让官府能够随时完善理政能力。”
“那这样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皇上,景文这是在怂恿皇上废除科举啊!我是明经科及第,那以后明经科及第还有什么用处?”见习御史张扬再次问道。
景文这个考试,完全是在挖学习经史的官员的根基。因为历史学还有一些用处,可是这些经学跟为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真的要这么玩,那明经科的人有什么前途可言啊!每次科举,明经科考试合格的人数至少占了三分之二,如果明经科没有前途了,那谁还学习经学呢?如果这么做,那张扬这个靠着学习经学成为官员的人,那也就没有意义了。
可是这个张扬根本没有想到,景文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所谓的对吏员考核,改变大家学习经史的恶习。唐朝大多数都是学习经学成为官员的,而别的秀才科进士科反而很少。而景文就是希望让那些学子看到当吏员也有机会成为高官的机会,然后让他们可以吧目光投向于从底层做起。景文这个官吏合一的计划很大,其实已经是改变为未来官员来源的格局了。这个让那些靠着明经科入仕的官员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的行政能力明显不行,他们都是一群书呆子。因为明经科考试的科目都是给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准备的,而什么填空题,什么翻译题,还有很多都是死记硬背的题目的鼻祖都是起源于明经科。而且死记硬背那么多的经学,他们的实际能力非常值得怀疑。甚至,景文怀疑这个明经科有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所以,景文打算釜底抽薪,直接实行所谓的吏员考试,这样把天下想要当官的学子的想法扭转过来,这样让他们都去学习那些有实用性的学问。(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543 大唐公务员考试(二)
景文推行这个所谓的吏员考试,考试科目自然不可能和是考核什么经史子集,因为那些对于基层工作都没有用处。景文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来拒绝考核经史子集,所以这个是行得通的。而景文的想法其实是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让天下的文化人都去研究别的科目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文理科同时发展。而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越研究也就是越来越是没有用。这些东西,于为官无益处,对自己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景文最无语的就是科举考试科目也就是考核这个,实在是令人吐血的事情。虽然现在进士科是靠策论,可是进士科录取的名额太少了,并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景文想要借助这些吏员考试的机会,推广那些有实际意义的学问的东西。只要当官需要这些,那那些学子肯定会去研究。很多人都以为扭转儒学一家独大的情况很难,可是其实并不难。只要让大家看到研究别的学问也能够当官,甚至当官还能够不会受到歧视的有前途,那恐怕别的学科也都能够有前途。虽然这个考试只是当一个小吏,可是景文却知道一旦这些小吏能够在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官场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半年之后,他们有人成了正式的官员,那些官员将会成为无数小吏的代言人,那这些小吏算是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了。一旦小吏有了前途。那那些学习别的科目的学子热情更是广大,这样各种学科都是可以蓬勃发展了。景文就是希望利用官本位思想,作为推广别的学科的机会。那些学子为了当官。一定会去研究别的科目,这样算是成功的推广别的科目了。
“景文,那你说,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大家都去考这种小吏了,那谁来考科举,那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李世民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