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而且,这个还会涉及到文武之争。文官和武将两者之间几乎都是天然的对手,不过现在虽然武将略占上风,可是皇上却知道不能够靠着武将。接下来,大唐将会进入稳定发展的时候,需要文官的支持才能够实现。所以,皇上往往会偏向于文官,而且文官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皇上也要看看文官的意思。如果文官都赞同和亲,那恐怕皇上也就会顺势答应了。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多方面综合的因素,所以光是解决一个根本不行。所以,如果不用强迫的手段,根本不会让皇上停止和亲的想法。”阴月娥说道。
这个大唐的联姻政策,其实是很多方面综合的原因了。而如果景文只是从一个方面下手,那根本无法解决。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这么多方面造成的原因,皇帝李世民的态度也都偏向于联姻。至于公主,那些公主其实都不是皇帝的女儿。唐朝虽然和亲,可是那些所谓公主都是由宗室女册封的公主,很多都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所以别人家的女儿不用心痛,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很难吗?”景文问道。
“是的,想要解决这个和亲,让大唐停止和亲,这个几乎不可能!不过,你可以试试劝谏一下,不过我认为成功的可能很小。”阴月娥说道。
景文也陷入了沉思,因为景文还能够做什么呢?劝谏,那也只能够用劝谏的手段了。因为这个其实严格来说是皇族自己的家事,作为外臣不适合多管。如果外臣都多管了这种皇帝的家事,那对于皇帝来说就有一种外人插手自己家事的感觉。
“好吧,那我这段时间先劝谏一下,看看能够有没有效果吧!”景文说道。
这一切说到底,其实不过是皇帝的个人意思,只要做通了皇帝的工作,那问题应该不大。(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28、劝谏失败(上)
十五天之后,大唐朝廷再次召开了朝参大会,而景文已经打算在这次朝参劝谏皇帝李世民,不要弄什么和亲了。<而景文还看到了那个禄东赞,禄东赞居然也来了,他恐怕是也想要继续再次提亲,想要把这个和亲的事情定下来,这样吐蕃就能够迎娶一个大唐的公主了。而吐蕃现在其实也不安稳,其实他也就是想要借助大唐的威慑力,让周围的国家不敢对她怎么样。吐蕃也不过是刚刚统一西藏高原,国家并没有能够彻底稳定,所以如果能够让大唐赐婚一个公主,那对于他们的稳定,让那些敌人忌惮也是有帮助的。
“皇上,外臣禄东赞再次替我们赞普向皇上提亲,希望皇上能够答应我们赞普,赐婚一位公主给我们赞普,我们吐蕃愿意为大唐镇守西南。”禄东赞说道。
而李世民点了点头,显然有答应的意思,不过必须好矜持一下。而李世民看向了那些文官那群,显然希望文官能够主动开口声援自己。而李世民希望能够有大臣出来帮助自己说话,这样好像自己做决策就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显得能够纳谏。不过,事实上李世民心里面早就有了决定,那就是答应吐蕃人,拿出一个宗室亲王的女儿,然后册封公主就嫁出去好了。反正不是自己女儿,有什么好可惜的呢?
“皇上,臣有事启奏!”景文说道。
李世民看到了景文,他没有想到第一个出来的不是什么文官,而是景文。景文这个就家伙,亦文亦武,无法判断他是文官还是武官。所以,李世民也不知道这次他到底想要说什么。而李世民作为一个看起来比较纳谏的皇帝,自然不能够把景文的嘴巴“堵上”,所以也只能够让景文开口说话了。
“皇上。我大唐拥有雄师百万,何必要让吐蕃帮助我们镇守西南呢?”景文说道。
“这……”李世民没有想到,景文一开口居然就是这话,让李世民有些不知所措。
景文居然是反对和亲的,这个就让李世民有些惊讶。不过李世民也不会太过惊讶,因为景文现在也许是站在武官的身份上说话。而李世民根本不知道,景文作为一个后世人,自然不能够接受和亲这种手段换来的和平。后世景文所生活的时代,正好是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对于唐朝这种和亲政策可是使劲抨击的。所以。景文自然不会甘心大唐也从此继续和亲。如果景文不为此做些什么,那恐怕真的是白穿越这一次了。
可是,马上有人开口说:“此言差矣,虽然我大唐可以发动百万雄师来负责守卫我大唐领土,可是这里面的花费要多少呢?动员一个士兵,那需要粮草军械装备,而且还要百姓服兵役。而将士一旦作战,战死了之后我大唐还要出抚恤。甚至,百姓也要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这个是我们大唐应该承受的吗?所以,和亲是对我大唐好,对大唐百姓好。”
景文心里面大骂:“这个长孙无忌,真是够无耻的。”
这个出来反驳景文的。也就是长孙无忌了。现在长孙无忌再次活蹦乱跳的回到了朝廷里面,因为他毕竟是外戚。而现在李世民给这个长孙无忌增加了一个三品的散官,也就有了可以上朝的资格。虽然并没有恢复实际的高级职位,可是也有参与议事的资格。算是初步的恢复了职位了。至于以后,恐怕等职位有了空缺,那就可以成为一个实职官员。
而现在长孙无忌居然说什么和亲能够节省财富。也能够节省给百姓带来安宁,这个纯属放屁。长孙无忌这个绝对是站在文官的立场上,太过于想当然了。而他们其实明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却拉扯上了百姓,好像是为了百姓好一样。可是,实际上这样会损失军心士气,而和亲可以说是打了全**队和全国男人的一巴掌。这种和亲,其实是对于国内军队的不信任。和亲其实是一种非常软弱的行为,会严重打击军心的。宁可相信和亲,也不相信军队能够保卫国家,这个简直是在侮辱全**队。
而禄东赞也接着说:“皇上,臣代表我们赞普,愿意向大唐保证,只要大唐愿意赐婚与我赞普,我们赞普愿意世代为大唐镇守西南,永不与大唐为敌。甚至,如果大唐有什么讨伐叛逆,我们吐蕃愿意为王前驱!”
“哼,能信才有鬼了!”景文想到。
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承诺,根本不足以取信。景文甚至知道,所谓国与国之间的条约,唯一作用就是用来撕毁的。现在吐蕃承认永远不反叛,可是这种话绝对不能够相信。可是中国的文官非常有特色,那就是他们自认为条约是神圣的,应该遵守。可是他们却也想当然的认为外国人也会这么做,所以每次签订合约,都认为那些没有礼义廉耻的胡人也都会遵守条约。所以,汉人在这方面很吃亏了。很多次签署合约,都是汉人遵守,可是胡人都不遵守。他们都想当然的相信了外人,这个可是十分要命的。
“皇上……”景文还想说什么。
可是李世民却摆了摆手,让景文不要说,然后说:“辅机说得有理,和亲能够帮助我大唐和平,能够为我大唐镇守四方,能够让我大唐更多的百姓不用忍受妻离子散的命运。所以,和亲的好处是很多的,所以朕打算同意和吐蕃的和亲。而公主,那就看看有没有什么宗室的女儿,朕打算册封公主于吐蕃为妃。”
“多谢大唐皇帝陛下!”禄东赞赶紧说道。
而长孙无忌还有一些文官一起说:“皇上英明!”
“大唐皇帝陛下,臣马上让苍鹰传,让赞普赶紧把订婚的流程走完,早日和大唐联姻!”禄东赞说道。
国与国之间的联姻,必须要有一定过程的,所以禄东赞马上让老鹰送信去吐蕃,让松赞干布赶紧把事情准备好,送来聘礼。未完待续……)( )
大唐弄臣 629、劝谏失败(下)
朝会很就散了,而李世民也当场决定要和吐蕃进行和亲。+++其实这个应该是李世民早就决定好了的,所以朝会按照流程只不过是走了走过场。而那些武官也都没有说什么,显然看来是李世民已经跟他们说了什么,让他们不要反对。而李世民也就这么和亲,让景文有些奈,不过景文也想要做一次努力,所以景文也来到了皇宫里面,然后想要继续劝谏皇帝李世民。
“皇上——”景文说道。
“你来做什么?如果是为了劝说朕不要和亲,那就不用说了。这件事情朕已经决定了,不用多说什么。”李世民说道。
可是景文却说:“皇上,我只是想说,皇上认为匈奴人和乌桓人有什么不同?”
“这……”李世民听到了这个问题,也有些法回答。
如果要说历史上的匈奴人和历史上的乌桓人,确实没有什么不同的。顶多,也就是语言上面稍有差别,或者是民族习俗上面有些差别。不过,他们归根究底也都还是游牧民族,这些差别严格来说只是和汉族人的地方差别一样,并不算是很大的差别。而且,那些游牧民族,他们其实都是灭亡了部落之后,然后就把对方的部落百姓吞掉,然后那些百姓也都理所当然的加入了的部落。所以说游牧民族里面的民族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别的民族那么大。所以,当景文闻到了这个匈奴人和乌桓人有什么区别,这个让李世民法回答,因为严格来说他们对于汉人来说都是没有区别的。
“皇上,那乌桓人和鲜卑人有什么区别?”景文再次问道。
“嗯……你到底想要说什么?”李世民明显感觉景文话里有话,所以主动问了。
景文马上说:“皇上,既然这些民族都没有区别,那我们何必要相信他们呢?当年汉朝对于匈奴。乌桓,甚至鲜卑,都是采取和平怀柔的手段。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汉朝的,他们在汉人强大的时候,就臣服于汉人。可是一旦汉人弱小了,他们也就趁机侵占华夏疆土,抢掠华夏百姓的财富人口。而他们和汉人签订的合约,进行的和亲次数也不少吧!可是这些有什么用呢?一点用处都没有。那些游牧民族劫掠成性,根本不会因为一纸合约和一个和亲公主就从此知礼仪,守信誉了。”
而李世民也终于明白了景文的意思。然后问:“你是不相信吐蕃人的话吗?”
“是的!皇上,这些化外之民,没有学会我华夏的礼义廉耻,他们一向是劫掠成性。而吐蕃虽然地处西南,可是他们的野心很大。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把目标投降吐谷浑,而灭亡了吐谷浑之后,也就会和我大唐争夺西域。现在,吐蕃立国之基础并未稳定。所以他们需要我大唐的赐婚,用来稳定他们国度。一旦他们真正的崛起,他们就会成为我大唐的重要边患!”景文说道。
李世民脸色非常漆黑,显然景文这个是在说李世民送公主过去和亲是资敌。而李世民这种行为。其实是在培养潜在对手,可是李世民却显然不这么认为。
“他们能够做什么?只要我大唐足够强大,那我怕什么吐蕃?”李世民豪气冲天的说道。
可是景文再次问:“既然我们大唐实力强大,而且维护大唐利益的根本是大唐足够强大。并不是什么和亲。那皇上您为什么还要进行和亲呢?”
“这个……”李世民再次被景文弄得话可说。
李世民只能够说:“这样能够让我大唐顺利休养生息啊!我大唐刚刚立国,各种底子都非常薄,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消耗。如果能够有一个外藩帮助守卫边疆。这个不是很好吗?”
李世民居然用这个理由来搪塞了,景文心里面也对李世民语了。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李世民的这个选择确实不错。因为这样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经济上的花费,能够维持一两代人的稳定。可是,这样做也是后患穷的,因为这样等于是资助敌人,让他们能够平稳发展,能够将来作为威胁中原的敌人。而且,和亲可是非常打击军心士气的,这个李世民却下意识的忽略了。因为李世民个人的性格原因,还有因为政治原因,所以综合的原因让李世民是有意意的疏忽了和亲对于军队士气的影响。
“皇上,你知道吗?和亲,对于军队士气可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么做是对于我大唐的军队不信任啊!皇上,虽然和亲能够节省很多财富,能够让我大唐不用受到暂时战火的威胁,可是这个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一旦军心士气散了,那可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人心散了,那可是想要扶也都扶不起来了。”景文说道。
而李世民听了这话,马上恼羞成怒的说:“怎么?难道朕选择和亲,难道军队就要造反了?笑话,我大唐军队,必须要服从朕的命令。朕既然做了决定,那任何人必须要遵从。而且,和亲的事情朕已经做了决定了,那就没有改的可能!你给朕出去,趁着朕没有生气的时候,你给朕滚!”
景文奈的摇摇头,李世民现在其实已经是生气了,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威望受到了打击。李世民是一个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皇帝,一言一行充满了霸气。有一副唯我独尊的气概,这种人对于权利的掌控欲.望非常强烈。刚才景文提出如果和亲会损害军心士气,这个让李世民非常不高兴。对于古代皇帝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拥有绝对权力,即使自己做了什么错的事情,下面的人也要坚决服从。难道能够因为自己选择了和亲,到时候军队作战的时候,就不卖命了吗?
这个就是古代君王思想的原因,一副别人服从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想法,比较少顾忌别人的感受。未完待续。。)( )
大唐弄臣 630、逼宫?兵谏!(一)
景文非常失望的回来了,而他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封建皇帝自我权力膨胀。而且,这个已经是涉及到了皇帝的权威了。因为李世民已经公开的宣布,要进行和亲,所以绝对不能够有人阻止。如果已经决定的事情被人阻止了,那皇帝的权利威望也就是受到了影响。所以,李世民哪怕知道这个事情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何况,即使失败了,看起来没有什么损失。这个就是李世民的想法,而景文也无法扭转这种想法。因为,照目前来看,如果不用强制手段,那恐怕真的无法扭转过来了。
而景文回到了军校,结果马上被人围起来了,这些显然都是军校的学员和教师。
“祭酒,难道我们大唐真的要送公主去和亲?皇上这是不相信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吗?”大唐军校的司业赵东阳问到。
而景文两手一摊,说:“我有什么办法,皇上就是认为这么做可以省钱啊!”
可是,马上又一个军校的学员说:“为什么?我们大唐的男儿都没有死绝,为什么要靠和亲?何况,我们大唐现在非常强盛,何必要通过这种和亲来换取和平呢?如果他们敢来,我们就把他们打回去!”
“是啊!祭酒,你再去劝劝皇上吧!”“对啊!祭酒大人,你劝说一下皇上,让皇上同意不要和亲了!”“是啊!祭酒,劝说一下皇上吧!”……
作为军队,对于荣誉和利益的向往永远是军队最强力的动力。军队其实是最重视利益的,而现在大唐的军队地位还算很高,军人受到尊重。而大唐军队的荣誉感非常强烈,他们都是愿意用热血来维护大唐的安宁和荣誉利益,所以现在居然听说了想要通过和亲的手段来换取和平,这个简直是在抽他们脸啊!而抽他们脸的,也就是大唐的皇帝,这个显然是不符合他们心思的。
而这些大唐军校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年轻人,而年轻人正处于热血的年龄,自然也就非常看不惯这些和亲的行为。恐怕,没有任何军人愿意皇帝去送公主去和亲。而他们也都感到了危机,因为和亲的开始,代表了皇帝不相信军队了。或者说是要刻意的打压军队,这个也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一旦国家习惯于通过和亲的手段来维护边疆的安宁,那恐怕国家就非常危险了。
而一旦这种通过和亲,通过花钱换取和平的想法一旦被根植在了官员,军人,百姓甚至各种人心里面,那恐怕后果将会是无法挽回了。那个时候,恐怕将会变成一种妥协成为习惯了。而李世民作为先辈皇帝,一旦他主动做了这个不好的开头,那后世的皇帝第一个想到的绝对不是通过武力来维护国家安全,而是通过和亲来维护国家安全。而大唐,也开始有了这种趋势。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大唐也逐步走向了通过和亲还有各种怀柔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这个显然是李世民开了这个恶例。这种和亲的事情一旦开头,那以后的皇帝肯定会想要通过和亲来解决边境危机,那根本不会想着通过军队了。而且后代皇帝,也会以先辈作为借口,用这个为自己的软弱行为辩护。到时候,人家可以说什么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不也是有和亲吗?结果一个个都拿着它来作为例子,为自己的软弱行为找到了借口,这个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是景文现在却没有办法阻止这个恶例发生。
“我有什么办法?”景文无可奈何的说道。
“那我们自己去劝说!”“对,我们去劝说皇上。”“我们亲自去上书皇上,让皇上停止和亲!”……
这些军校学员都非常冲动,马上要去跟李世民说不要和亲。可是景文马上让军校的保卫部队阻止了。当那些学员被送回了宿舍之后,景文也叹了口气。
“祭酒,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你看这些军校学员,他们代表了我大唐军队的心声。如果皇帝真的要一意孤行,那对于我们大唐的军心士气可是很严重的打击,到时候恐怕……”赵东阳小心的说道。
“皇上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人!”景文只是说了这么一句。
景文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皇帝李世民虽然是带兵的出身,可是他却并不是一个纯正的军人。李世民他要考虑的太多了,更多的都是政治因素,很少会考虑军队。而现在大唐的目标是和平发展,而不是动武去作战。所以李世民也难免要压制武人的心态,反而要提升文官的地位。可是,景文却知道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忘战必危,这个是古人都有的说法。
李世民虽然能够顾忌国内经济,可是这个却是用打压军队的热血来换取的。李世民为了国家的发展,难免就想要牺牲军队的热血,利用打压军队热血的方法来换取经济的恢复。何况任何一个皇帝,在夺取江山之后难免就要打压军队的影响力,避免军方继续在国家统治里面拥有太多的话语权。而有些朝代很极端,那就是通过杀戮功臣,而有些就是杯酒释兵权。而这么做,往往都是非常危险的,这点景文已经从历史的角度上看的出来。
“赵东阳,等下你组织一下学员,去……”景文说道。
而赵东阳听了之后,冷汗都出来了,然后问:“祭酒,这件事情之后,恐怕你……”
“怕什么?只要能够为了国家,我今天也就热血一次了。我不能够让我中国再次走回羸弱的道路,这个是作为一个老兵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军人。”景文说道。
而赵东阳沉默了,给景文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他转头去组织学生。
过了几个小时,大唐军校的学员来到了太极宫门口,竖立起了横幅。而横幅上面写着拒绝和亲的字样,然后大家就在太极宫门口静坐。而很多百姓都被吸引过来了,而他们也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有一群人在这里静坐。而这里可是皇宫,他们在皇宫门口静坐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想要造反?可是也不像啊!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传播进了皇宫,还有各位百姓的耳中。r1152( )
大唐弄臣 631 逼宫?兵谏!(二)
“皇上,不好了,门外有大量的军校学员坐在外面,高举横幅,抗议我大唐和吐蕃和亲!”一个宫廷宦官喊道。
而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显然对于这个消息有些吃惊,然后大声问道:“他们想要干什么?他们想要造反吗?”
“皇上,看样子也不像,他们并没有携带武器,只是在外面静坐而已。他们声称要绝食抗议,要让皇上取消和吐蕃和亲的计划!”宦官说道。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显然他对于居然有人过来绝食抗议,这个简直是有些不敢想象啊!李世民更没有想到,自己做出了决定,居然还有人敢如此反对。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刚烈,竟然要用绝食抗议来反对自己的决策。不过李世民却没有担心,因为他们没有携带武器,只是静坐而已。那这个也就说明他们没有造反的想法,那事情还可以挽回,并不算是什么大事。
“让长安的武侯卫,去驱散他们!”李世民随口说道。
武侯卫是负责长安治安的,而黄公民门口也是他们负责的范围,让武侯卫来驱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那个宦官很快就去传令武侯卫,来驱散这些军校的学员。可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皇上,不好了,本来武侯卫是想要驱散他们。可是武侯卫的军官士兵听说他们是想要抗议皇上和吐蕃和亲,所以居然也扔下了武器,然后一起加入进来抗议了!”宦官说道。
“武侯卫也加入了?”李世民吃惊的问道。
李世民本来以为只是一群军校的学员加入,可是现在居然负责长安治安的武侯卫也都加入了?不过李世民很快就明白了,武侯卫虽然是负责治安的。可是他们也是军人。只要是军人,听到了和亲是为了保卫国家和平,那代表国家不信任他们,这个足以让他们感到耻辱了。和亲,这个对于外国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中华来说可就是莫大的耻辱了。中国哪次和亲,几乎都是对外妥协,而且都是中原处于弱势的时候才会选择和亲的。所以,和亲这两个字代表的意义不一样,代表的是华夏无数男儿的耻辱。所以,现在那些武侯卫的军官听到了有人抗议和亲。居然不予驱逐,反而丢下了武器加入了抗议的队伍,这个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可是,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皇上,不好了。神策军。龙武军,还有别的几个军的人都在过来集合,准备一起绝食抗议。他们要求皇上,停止和吐蕃联姻。如果皇上要保卫边疆,他们愿意为皇上效死。保卫边疆,不需要通过和亲。”宦官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