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盐焗鸡蛋
“啪啦!”
李世民把一个瓷杯砸到了地上,然后怒道:“他们这是想要逼宫啊!谁这么大胆子,居然要逼宫?还有。他们想要造反吗?”
那些宦官都不敢说话了,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居然会有人想要示威逼宫。一般来说。逼宫都是出现在王朝末年,皇权不振的时候。可是现在太平盛世,居然也出现了逼宫,这个也太荒唐了。而且逼宫的理由居然是皇帝想要和外国和亲,国内的军队不赞同,所以居然来绝食抗议逼宫。这个简直是丧心病狂。值不值得啊!
“皇上,要不要从玄武门离开?万一它们发疯了。那恐怕就惨了。”一个人宦官问道。
显然,现在的情况有些诡异。让这些宦官都有些担心皇帝的命运了,居然说想要离开皇宫去躲避一下。
“皇上,事情好像没有那么严重,他们都是有纪律的。每一个人过来的时候,都被检查身上,确保没有武器之后才坐下来的。所以,他们都是没有武器的,事情恐怕还没有那么坏!”一个宦官说道。
李世民听到了对方没有携带武器,这个让他放心了不少。没有携带武器,那说明他们并没有太多威胁,随便一个侍卫都能够杀死他们。而他们也是想要说明,他们并不是想要造反,而只是想要皇帝收回成命。
“是谁在组织的?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李世民问道。
“皇上,不知道啊!我们只是知道,最早是由军校学员组成,后来军队里面的军校生毕业的军官也过来了,最后不是军校毕业的军官也过来了。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也都过来,想要劝说皇上放弃和吐蕃联姻。”
李世民突然大骂:“景文,你好大的胆子!”
现在听到了是由军校生挑起来的,那恐怕傻子都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军校里面,能够有如此威望,并且能够煽动那么多军校生的军官过来逼宫的,除了李世民也就是景文了。可是李世民不会自己逼宫自己,那也就是景文了。所以,李世民就算是再慢一拍,也知道了是景文在搞鬼。
“景文啊!本来朕还以为你胆子小,可是没有想到你才是胆子最大的那一个!可是,你为了一个和亲,你认为值得吗?”李世民突然嘀咕道,也不知道在询问谁。
李世民都有些替景文感到可惜,因为逼宫可不是小罪名啊!如果这种情况,扣上一个在军队里面拉帮结派,意图图谋不轨都是可以的。到时候即使李世民再宠爱景文,可是文官都足以要逼死景文了。景文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就是为了劝说皇帝不要继续和亲,这个李世民都感觉有些不值得。和亲的又不是景文的女儿,景文何必如此“刚烈”的要选择逼宫呢?逼宫的大臣,自古以来能够有几个好下场的呢?可是景文居然为了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事情逼宫皇帝,这个显然是有些让李世民都替他感觉亏。
可是景文也就是这么的“蠢”了,居然为了这点“破事”就逼宫,简直是令人无法理解。
“让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给朕出去杀!看谁还敢来逼宫!”李世民突然怒道。(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32 逼宫?兵谏!(三)
李世民马上让千牛卫和监门卫去杀死那些参与逼宫的士兵军官,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皇帝权威受到了影响。如果一个皇帝,被人逼宫了没有任何作为,那恐怕皇帝的权利都要受到质疑。所以,李世民让千牛卫和监门卫的侍卫去杀死那些逼宫的士兵,因为千牛卫和监门卫都是宫廷侍卫,对于皇帝忠诚无比。
“皇上,千牛卫和监门卫说他们已经脱去了战甲,属于手无寸铁的平民,请皇上收回成命。只要他们没有进攻皇宫,千牛卫和监门卫的将士们不想去杀死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大唐的士兵,都是他们的同袍战友。”宦官说道。
“连千牛卫和监门卫也都不听话了吗?北门屯军呢?”李世民颤抖的说了一下。
“皇上,北门屯军使劲打哈哈,好像顾左右而言他,不想说什么。”宦官说道。
而李世民一屁股做到了椅子上,然后说:“难道,难道朕的和亲,就那么不得人心吗?”
李世民还真的说对了,在中国凡是把自己公主嫁出去的,都是不得人心,尤其是不得军心的政策。只要是稍有热血的军人,都会感到耻辱。现在有人来逼迫皇帝收回成命,那些虽然没有参与的军官士兵,可是他们也都会暗自配合。虽然不会明着顶过去,可是却可以非常狡猾的一推六二五,反正就是躲过去。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次为了皇帝的命令杀死了那些让皇帝收回成命的军官士兵,那恐怕自己永远不要在军队里面混了,因为你已经成了整个军方的公敌。
而且。那么多人的逼宫,涉及到了那么多的军队,如果没有那个军队的最高层军官默认,他们哪里能够过来?所以,李世民很快就明白了。这次与其说是景文在逼宫,还不如说是景文在无数将领的默认之下,实行逼宫。那些将领没有胆子逼迫皇帝放弃既定的决策,可是有人有胆子,那他们恐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如果现在李世民让人去找李靖李绩还有侯君集,他们恐怕都已经“不在家”。
李世民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和亲政策多么不得军心。和亲政策几乎都是已经把国内上下军队里面的热血军官都得罪了,这个等于是自己抽了自己军队的一巴掌,让他们痛彻心扉。尤其是那些军校出身的军官,景文早就在他们的教材里面加入了关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内容,他们对于这种事情更是不能够容忍。所以他们一旦到了军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好像是病毒一样,不断的传遍了军队。虽然那些并非军校出身的军官在参与逼宫的时候有些犹豫,可是他们很快也就过来了,这个就是身边人身边事的影响。
而在另一头,景文正在和大唐军校司业赵东阳谈论事情。
“祭酒,你这么做,值得吗?如果这次事情之后,你恐怕不死也得脱层皮啊!”赵东阳说道。
可是景文却说:“没有什么值不值。只有应不应该!我绝对不能够让这个恶例开头,一旦开头了,那今后对我们大唐对我们的民族后患无穷。因为皇上是一个明君。他的所作所为将来都会被后人学习。如果他们开了和亲的头,那恐怕后世皇帝都会这么做,能够有了依据。如果不从源头开始,那恐怕我们大唐军队的骨气,百姓的骨气,都会从此消亡。没有骨气的军队。注定是要失败的。没有骨气的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所以。我绝对不能够让皇上开这个头,不然我们国家将会没有任何希望。”
赵东阳无话可说。因为这次可以说是景文一个人扛起来了。如果这次逼宫之后,恐怕景文的结局不算太好。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够容忍这种行为,所以赵东阳都替景文担心了。
“你不用担心,我这个不是逼宫,是兵谏!”景文说道。
“但愿皇上也如此想吧!”赵东阳回答。
而在宫里面,很多宫里面的宦官都着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而那些侍卫也只是尽收岗位,并没有出去杀戮那些逼宫的士兵的想法。
“皇上,现在外面参与逼宫的,已经有了七八千人了,而且人数还在不断赶来,如果不赶紧解决,那恐怕真的弄出乱子了!”一个宦官说道。
而李世民问:“他们带了武器没有?”
“他们没有携带武器!”宦官回答。
李世民沉默起来,这件事情可不好解决了。如果自己答应了这帮军队的要求,停止和亲,这个显然就是让皇帝的威严受损,可是如果不答应,那现在这帮军人可不会就这么算了。人家就是想要跟你耗着,耗到你同意为止,你还能怎么样?李世民心里面也非常担心,这次恐怕如果处理不好,那恐怕是在已经受伤的军心上面雪上加霜。那些逼宫的士兵军官已经两餐没有吃饭了,等于是在和李世民绝食抗议。如果数千军队都绝食抗议而死,那恐怕军队真的要造反了。现在就要看谁的意志力更强大,看谁更能够撑下去。
“皇上,要不要把景文抓起来?”有一个宦官问道。
“现在已经不是光是抓景文就可以解决的了,现在加入的不光是军校出身的军官,反而绝大多数都是非军校的军官。所以,就算把景文抓住,也没有用了。”李世民苦笑说道。
“皇上,那现在应该怎么解决?”有人问道。
“派出宦官,去申饬他们,让他们离开吧!”李世民说道。
“皇上,这个有用吗?”宦官问到。
“你问朕,朕去问谁啊?”李世民怒道。
李世民真的耶不知道派出宦官去申饬他们,到底有没有用,不过只能够尽量做而已。
很快,一个宦官马上拿着大喇叭状的东西出来了,显然是要代替皇帝申饬他们这些在门外静坐抗议的“叛军”。(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33、我们忠君,但更爱国
“皇上让我们来告诉你们,你们赶紧离开。现在赶紧离开,我们只抓首恶,胁从不问。你们这是被利用了,你们如果继续这么下去,那就是对皇上的不忠。对皇上的不忠,那可就是叛逆。你们愿意做对皇上不忠的军队吗?”
那个宦官的声音,顺着这个大喇叭传遍了宫前广场。而很多人都听到了,而这个时候已经有些人迟疑了。如果之前这个宦官没有说什么等于是不忠,那他们还有胆子坐下来抗议。可是现在皇帝已经过来申饬了,那恐怕如果继续下去那就是对君王不忠。古代的军队,都是讲究对皇帝忠诚,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文化的军官,更是如此。现在皇帝过来申饬了,那他们也都已经开始有些犹豫了。有些人正在犹豫,要不要顺从皇帝的命令,赶紧离开。
既然皇帝明确的出来申饬了,那他们也就找不到继续抗议的“法理依据”。古代人,都是宣传忠诚第一,任何事情都不能够作为不忠诚的理由。现在皇帝拿出了忠诚作为理由,那就是釜底抽薪。等于是接住了忠诚这个“大义”,来抽掉了他们抗议的理由,因为他们抗议的理由对于很多人来说相比起忠诚来说,那并不算什么。
“祭酒,他们有些不稳定了。”赵东阳着急的说。
而景文咬了牙咬,既然走到了这一步,那已经没有后退的可能了。景文在赵东阳的耳边说,然后赵东阳马上来到了那些抗议的军队的后面。
“我们忠君,但更爱国!”赵东阳喊道。
随着这个赵东阳这个喊声,后面有一些人开始跟着喊:“我们忠君。但更爱国!”
而这个就像是洪水一样,不断的蔓延到了整个抗议的队伍,大家都在高呼忠君但是更爱国的言论。而那个宦官无话可说,只能够赶紧回去汇报。
“我们忠君,但更爱国!”那些士兵军官一起喊道。
那些军官士兵的喊声。其实早就传播到了宫里面,李世民已经听到了。
“完了!”李世民突然坐下来了,神情恍惚的说道。
李世民知道,军队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正义的借口,就是这句话。李世民用忠君作为借口,用来抽掉了他们抗议的法理依据。可是他们居然用爱国作为借口。翻过来驳斥李世民的忠君理论。如果用古代来说,忠君和爱国是不分的,忠诚于皇帝就是爱国。
可是这个居然有人故意把忠君和爱国硬生生的割裂开了,这样军队就有了新的信仰。过去的军队,都讲究忠君爱国一体。可是现在有人割裂开了。并且,按照语素顺序,反而将爱国放到了忠君上面,这个等于是爱国远高于忠诚于皇帝。
而从今天之后,军队也就有了新的信仰,那就爱国,这个比忠君更高一个层次的信仰。而李世民更知道,从今以后。恐怕军队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任何人都不能够随便操纵军队了。过去军队都是盲从,都是习惯于服从上级。可是现在军队居然喊出了这句话。那就代表以后军队也许有了一个原则,那就是爱国。如果上级的领命不符合爱国这个原则,那恐怕他们真的会拒绝命令的。
如果皇帝下令的命令有损国家利益,那在爱国高于忠君的情况下,他们也许还真的会拒绝执行。这个就是军队的信仰,而这个信仰反而是高于忠诚于皇帝。也就是说。今后的军队,等于是被人在思想信仰上面上了一把锁。如果谁想要利用军队做一些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那恐怕军队还真的有可能拒绝执行命令。而李世民想要用军队来做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那军队也许在爱国信仰的控制下,反而会拒绝执行命令。
这个就等于是李世民已经无法彻底绝对的掌握军队了,也就是因为军队有了新的信仰了。别看也就是这几个字,可是就代表了军队为自己找到了继续抗议的法理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爱国。过去忠君爱国是合并的,可是现在被人为的割裂了,所以军队继续抗议也就有了合理合法的理由。如果刚才他们还受到忠君思想的影响,可是现在在新的信仰的控制下,那恐怕就能够继续支撑他们。
而这种想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深入,扩散到整个军队里面。而整个军队都会像是一个传一个,最后整个军队的信仰都会变成了爱国大于忠君,这个也就是硬生生的割裂了忠君爱国的思想。而等于是把军队注入了军魂信仰,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军队。
过去的那些军队,可没有什么忠诚的概念,都是谁给他们钱他们就给谁卖命。可是现在有人给他们注入了思想,而这个思想也就是爱国,那就等于是军队有了自己的思想了。而一旦有了自己辨别是非对错的思想,那以后军队就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而随着军队文化水平的提高,那肯定会继续的传承下去。军队是一个十分讲究传承的地方,这种爱国思想会一代代的传承,根本无法消除。
可是,皇帝难道能指责他们爱国吗?如果皇帝指责他们爱国,那恐怕皇帝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皇帝出来否认了爱国思想,那恐怕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让国内无数人都变得不爱国了。所以,李世民也只能够吃了这个哑巴亏,让军队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一切,都是由忠君和爱国,这两个思维割裂出来的缘故。
“事情居然闹到了这个地步。景文,你可是第一个能够胁迫朕的人!”李世民突然狠狠的说道。
“去把吐蕃使臣禄东赞叫来吧!”李世民说道。
而旁边的宦官知道了,李世民这是打算认输了。所以,李世民打算跟吐蕃解除婚约,不在继续联姻了。而这次,可以说是军队逼宫成功了,让皇帝改变了决定。(未完待续)
大唐弄臣 634、取消和亲
吐蕃使者禄东赞很快就来到了唐朝皇宫,至于李世民找他过去有什么事情,他其实也都猜的**不离十。他万万没有想到,唐朝的军队居然如此刚烈,居然如此抗议皇帝的决定。所以,唐朝的皇帝也要照顾到已经濒临兵变的军队,必须要向军队妥协。所以,禄东赞也知道这次和亲,恐怕不成了。所以,他其实早就通过苍鹰,传讯给松赞干布,让他不要准备聘礼了。
“皇上的意思,外臣已经知道了。事情既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外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皇上好像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希望皇上能够解决!”禄东赞说道。
禄东赞明显是还在继续挑拨,想要挑拨皇帝去杀死景文。这次可以说是景文在搞鬼,结果好好的和亲也就弄没有了。而吐蕃的计划也就因此失败,所以禄东赞也就想要李世民收拾景文。而禄东赞也明显知道,像是这种兵谏,作为主事者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禄东赞也就故意继续挑拨了。
“朕自己会处理的!”李世民说道。
很快,李世民和禄东赞也就达成了协议,和亲取消了。而这次和亲,还没有开始,也就在景文指示的军官士兵的抗议中,被胎死腹中。
很快,禄东赞也走了,而李世民开始书(写诏书,表明这次和亲已经取消。
“皇上有令,皇上秉承各位将士们的想法,所以取消和突厥的和亲,各位将士可以散了。皇上也再次向众位将士们,向天下百姓承诺,我大唐永远不会和亲了!从今天起,我大唐绝不和亲!”那个宦官喊道。
不过,大家听到了这个宦官的说法。显然都是嗓音尖细的,有些不是滋味。可是这些并不影响众位将士们的兴奋,因为皇帝终于听从他们的话,不和吐蕃联姻了。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大家纷纷高呼起来,因为他们的目标达到了,大唐以后永远不会和外国和亲。而这个可以说是皇帝下的命令,以后皇帝只要想要坐稳位置,那必须要听从李世民这个皇帝的命令,不能和外国和亲。如果和亲了,那就是不听从祖先的命令。那他的皇帝不用做了。所以,大家都纷纷高兴起来,显然对于李世民的这道命令非常满意。
不过,在各位将士们散开的时候,一群侍卫来到了景文面前。
“景文大人,你知道我们是来做什么的吧?”那些侍卫问道。
“知道,是把我送去哪里?”景文问道。
“大理寺牢房!”侍卫头领说道。
“好吧,我跟你们去吧!”景文说道。
景文知道,这件事情虽然看起来解决了。可是对于自己来说是没有那么容易解决的。景文煽动将士们玩兵谏,这种事情恐怕没有几个皇帝能够容忍。所以,现在这群侍卫来把自己抓进大理寺牢房里面,所以也是非常正常的了。景文也够光棍。知道躲是躲不过的,所以也就直接跟他们走了。
当一个侍卫拿过了重刑犯的枷锁的时候,那个侍卫头领摇了摇头说:“景文大人是真英雄,我想他不会乱来的!”
景文接着来到了大理寺。而那些侍卫也都一副复杂的目光看着景文。如果要说按照忠诚来说,景文这种兵谏,其实是对于皇帝的反叛。可是如果要从国家大义。从民族大义,甚至是一个军人的风范来说,景文非常符合这些军人的胃口。景文做了他们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谁都想要阻止皇帝送公主去和亲,可是当事情已经形成了决策指挥,眼看就要无法挽回了。可是景文居然敢煽动士兵来静坐绝食兵谏,这个可以说是干了很多人想干不敢干的事情。而这些侍卫也都是军人,他们也都是有军人的骨气的,现在虽然受命要来抓捕景文,那可以也还是很尊敬的。
那些侍卫把景文带到了大理寺里面,而那个牢头却说:“真没有想到,我和景文大人你才不见几天,没有想到进来的却是你?不过,景文大人你可以说是真男人,我服气!”
“告诉那些家伙,谁敢欺负景文大人这样的真英雄,我跟他没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真英雄啊!这才是真男人,维护了我华夏男儿的颜面,绝不用女人来买和平!景文大人,真男人也!”牢头说道。
现在可不是什么宋朝那个被欺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代,而现在是唐朝,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国家,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时候,那种民族主义的思想也就会非常突出了。尤其是现在刚刚结束南北朝,而汉人已经羸弱了很多年了。当年晋朝时期,五胡乱华,汉人的民族精神被压抑得毫无脾气。而之后虽然成功的驱逐了胡人,可是民族精神却很难在场回来。本来隋朝时候,民族主义可以再次崛起。可是隋朝时候没多久就变成了乱世,乱世里面谁还讲什么民族呢?
而现在和平了,国家处于上升期,民族主义再次崛起了。而这个就和后世一样,处于上升的国家,内部的民族思想是非常高昂的。而这种思想,绝对不能够打压,不然恐怕后果会非常严重,李世民走了一步臭棋,那就是想要和吐蕃和亲,想要用和亲换取和平。而和亲显然是刺激到了很多人,和亲在汉人的思想里面一直都是屈辱的象征。可是现在李世民居然要和亲,这个简直是在刺激无数华夏军队和百姓。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骄傲的,自认为高于别的民族的。可是现在居然强盛了,还要用和亲来换取和平,这个简直是令人无法忍受。很多人迫于皇帝的命令,不敢不遵从。可是现在景文居然敢反抗,居然敢用这种行为来抗议皇帝的命令,抗议这种压抑大家热血的命令,这个可以说是景文成了英雄了。而李世民,在这一刻,俨然成了一个反派。(未完待续……)r12 )
大唐弄臣 635、处置景文
景文被抓进牢房里面的时候,太极宫里面也再次召开了一次会议。而这次会议显然非常隆重,朝廷里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这次简直是太荒唐了,居然有人煽动士兵来抗议皇帝的命令。这个在古代,俨然和谋反几乎约等于划等号了。而现在这个人就是景文,让大家都大跌眼镜。平常大家都以为景文是一个弄臣,可是现在居然做出了这么“爷们”的一件事情,简直是太令人感到惊奇了。
“皇上,景文其罪当诛!”长孙无忌首先开口说道。
长孙无忌和景文有很大矛盾,所以长孙无忌第一个开口,就是一个杀。显然,长孙无忌希望这次能够第一个杀死景文,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另一个中层武官却说:“皇上,景文大人他没有造反的想法,他至少想要劝谏皇上啊!”
可是长孙无忌却说:“谁说他没有反叛的想法?他既然在军队里面勾结那么多人,来宫门前示威,这个简直是谋反!皇上,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至于什么劝谏,难道用语言来劝谏不行吗?他居然用这种手段?还美其名曰兵谏!皇上是不能够接受别人意见的昏君吗?所以,他绝对是别有用心,绝对是想要谋反。皇上,请把景文斩首示众,以正视听。”
长孙无忌也只是敢说斩首,并没有说什么株连九族。因为如果要株连九族,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景文的老婆可是程咬金的女儿,难道也要把程咬金全家斩了吗?而且,景文还有一个准老婆是崔家的女儿,难道也要把崔家全家给斩了吗?再加上,长孙无忌其实也是知道的,景文其实并没有造反的意思,所以综合来看只杀景文也就可以了,不用玩什么株连九族。如果硬要株连九族,那恐怕反而最终一个都死不了,毕竟株连九族牵扯太大了。长孙无忌杀景文也就够了,用不着株连九族那么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