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让诸位参观、巡视虎门炮台,也是对大清军事力量的一个展示,毕竟战争是残酷的,本部堂也希望通过诸位的报道,让一些对大清怀有野心的国家,再正视一下大清这个东方的大帝国!”
杨猛的理由很充分也很合理,虽说起的早了一些,但这位杨部堂给出的报酬也值得船上的众人起个大早,让西方世界了解这个东方大帝国,也是在座的记者们的责任,有了这番解释之后,船舱内本有些低落的情绪也慢慢的高涨了起来。
期间,杨猛也说了一下,自己在国内剿匪之中的战绩,有了这样的话头,船舱内的气氛更加的热烈了。
杨猛的话虽说合情合理,但壬雷斯与安德烈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却得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大清并不是与英吉利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是与港岛之间的关系紧张。
作为纵横政商两界的商家,壬雷斯和安德烈都有各自的情报路子,杨部堂这个时候巡视虎门炮台,正好印证了港岛军营,这些天的封锁,只怕这一船的记者,是被杨部堂拉去做战地记者的。
从虎门的北侧登陆,众人一边听着杨猛谈战场上的趣事,一边慢慢的接近虎门炮台,虽说经过了整修,但虎门炮台依旧是弹痕累累,这也是二十多年前,那一场战争的见证。
此时的天色已经大亮,天气还算不错,架设好了几部照相机,杨猛正要带着众记者参观虎门的火炮,一队兵勇却匆匆的跑到了众人面前。
一番急促的交流、禀报之后,杨猛将目光转向了出海口的位置,略带晨雾的珠江出海口,隐隐约约出现了几艘大型的海船。
“诸位不要惊慌,那应该是英吉利驻扎在港岛的战船,英吉利的战舰出现在广州附近,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咱们继续参观吧?”
杨猛这话说的有些底气不足,望着这位清国外交官脸上浓浓的忧虑之色,记者团的成员也有些不淡定了。
“杨部堂,这三艘战舰,正向虎门炮台驶来,大清对英吉利宣战了吗?亦或是英吉利对清国已经宣战?”
做戏做全套,望着一队队跑步前进的炮台守军,壬雷斯不得不照着杨猛的安排行事。
“怎么会?大清与英吉利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友好的!”
杨猛信誓旦旦的话,却被那几艘战舰的动作,狠狠的抽了一记,在虎门附近的江面上下锚之后,一艘艘小型的运兵船,就出现在了江面之上,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队队身着红杉的英军士兵。
“这是不宣而战呐!众位不必担心,本部堂对虎门炮台的防御还是很有信心的!”
话虽是信誓旦旦,但杨猛脸上的忧虑和愕然,众位洋记者看的清清楚楚,英吉利的军事行动怕是在这位杨部堂的意料之外吧?
虎门炮台建在了高处,炮台之下,还有许多在修整炮台的清国工人,登陆之后的英军,接下来的动作,就有些令人发指了,他们竟然对这些手无寸铁的清国工人开枪射击,清脆的枪声在虎门炮台可以清楚的听到,这意味着战争开始了!(未完待续)
毒清 第六百八十六章 醒狮
在英军的枪声之中,修整炮台的清国工人四散而逃,其中也有许多人,倒在了英军的枪口之下。?。。
几个动作快的洋记者,已经开始调整照相机的镜头了,这里随着危险,但也潜藏着巨大的机遇,如果能完整的报道,大清与英吉利之间的战争,那他们就可以在本国的新闻界扬名立万了。
“收拢百姓,炮台鸣空炮,对英吉利的战船做出警告!”
英军那边已经开枪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官,这位杨部堂是称职的,但作为一个前线的军事指挥,杨部堂的反应无疑是愚蠢的。
如杨猛的吩咐一样,炮台下面已经开始收拢工人了,但炮台前面的一声警告性的炮响,却招来了英吉利战船的凶悍反击,无数的炮弹,在众人脚下的炮台上炸响,好在他们所在的位置超出了舰炮的射程,不然就危险了。
前线的战报,一份份的被翻译给这些记者们,对于杨部堂的军事才能,记者团的这些记者们,只能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了。
战争已经爆发了,而这位杨部堂的命令却是让手下的官兵,与英军交涉,接连死了十几个传令兵之后,他依旧在发出这样的命令,战争之时,不能果断的出击,众记者对杨部堂的评价也在急速的下降之中。 “部堂大人,已经死了几十位将士、百姓了。敬圃求您下令还击!”
“不行!但凡有一丝停战的机会。咱们也要争取一下!”
杨猛的命令经过翻译之后,不大的平台上面,竟响起了一片嘘声,对于这个软弱的杨部堂,记者团的一些人,明显是极为鄙视的。
“诸位,战端已开。还请随我离开虎门吧!一旦危及到了诸位的人身安全,杨某是担当不起的!”
都这个时候了,这位杨部堂竟想着临阵脱逃。众人对他的鄙夷,也越来越深了。
交流了一下之后。众记者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实地报道战争啊!这以前只有克里米亚战争之中,有记者报道,若是他们能全程报道这一场战争,无论对于名声还是以后的收入都有数不尽的好处。
“杨部堂,我们不是清国的百姓,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听你的命令的。与其逃走,我们的建议是。您带着自己的部下奋勇还击,一个不珍惜部下生命的人,我们的世界是不会接受的!” “吴元猷听令!包围绞杀!只要上岸的不是大清百姓,随意杀戮!”
与之前的怯懦不同,这位杨部堂的命令却是血腥而恐怖的,包围绞杀、随意杀戮,在这一刻,众人才算真正的认识到了这位杨部堂的凶悍狠毒,前期的怯懦,恐怕是不想承担开启战争的罪责吧?
但战争是怎么开启的,记者团的人心知肚明,英军主动开战,这个是怎么也无法摆脱的责任。
军令传达之后,几千人的队伍,果然如杨部堂的命令一样,在众人的眼中分成了三路,左右的两路钳形战阵,直接就对着一两千英军的后路奔去,而中央的千余人,也凶悍的对英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势。
这么打仗有多难,只有临阵指挥的吴元猷清楚,英军的战船一个劲的轰击两翼的人马,虽说伤亡不是很大,但长久的持续下去,这些练勇的战心,怕是会被消磨的一干二净。
“杨部堂,吴提督请您准许炮台发炮,不然……”
“知道了!下去吧!诸位今日本来要带诸位观看我大清虎门炮台的新型巨炮的,但这时机,本部堂选的不好,让诸位身陷战场之中了。
既然今天的主要目的是观看火炮,那我就带着众位看一下,我大清虎门炮台的巨炮的威力,请随我来!”
沿着炮台的台阶,众人走到了虎门炮台的制高点,这里之前是没有炮台的,这里距离江面太远,已经超出了许多巨炮的射程。
明显是新建的炮台之上,伫立着三门超巨型的火炮,这三门火炮的炮声白亮犹如白银一般,一位洋记者对着巨炮突然喊了一声:
“德国银!”
“不错,正是白铜巨炮!每座火炮净重二十吨!
听令!三炮齐发!六炮之内击沉英吉利的战舰,否则军法从事!”
巨型的火炮,连着巨大的底座,这些底座也完全是机械底座,望着不断调整的白铜巨炮,壬雷斯和安德烈的眼中,满是惊诧之色,这样的巨炮已经超出想象了,即使是法兰西的要塞巨炮,也没有这样的重量啊!
这位杨部堂看来完全是在演戏,三门巨炮早已填装完毕了,不想开战,怕是他巴不得开战吧?
几息之后,第一门巨炮调整完毕,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之中,这门巨炮的炮弹,在珠江江面上掀起了以朵巨大的水浪。
“爆炸弹!”
这样的惊呼,没有引起人们的主意,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第二门准备射击的巨炮身上,轰鸣之后,众人朝江面看去,这一次炮弹没有打偏,众人眼中,只有几米大小的英军战舰,在回荡的炮声之中,应声而裂,整个船头都被那一发开花弹给撕碎了。
“继续!击沉为止!”
六炮之后,两艘英吉利的战舰被击成了重伤,另外一艘已经开始下沉了,巨炮的威力太过恐怖,安德烈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度的僵硬。
法兰西那边的国策他已经知道了,与英吉利合伙对清国出手,几乎已经成了定局。法兰西的旧式岸防炮哪里去了?为什么虎门炮台会有威力如此巨大的火炮呢?
“停止发炮。诸位,你们可以近距离的观看这些火炮了。”
与刚刚脸上满是惊诧的表情不同,这位杨部堂面沉如水,说不出的威严,这难道就是他暴怒之后的表情?
虽说十分想近距离观看这些巨炮,但众人更多的却将目光放在了炮台下面的战场上,没了舰炮的支援。登陆的英军已经陷入了包围之中,与传言之中,使用冷兵器的清国士兵不同。包围英军的这些清兵手里拿的都是火枪。
杂乱的枪声此起彼伏,在安德烈的眼中。人数占了绝对劣势的英军已经是必败无疑了。
“杨部堂,可以劝降了!”
安德烈刚刚数了数,下面的英军差不多有两千人,一旦全军覆没,大英帝国必然是要报复的,一旦战争的规模扩大,法兰西势必要介入这场战争之中。对上这位深不可测的杨部堂。安德烈也无法预知战果的。
之前与这位杨部堂会面,安德烈的姿态虽低。但他在心里还是看不起清国的,祖国战败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结局。
“安德烈!这是战争,只要打响了,就要各自倾泻心中的愤恨,现在劝降,本部堂如何面对刚刚或是正在死去的部下呢?
英军不主动投降,本部堂就不会下令停战!”
与刚刚的怯懦,天差地别的强硬态度,战争之前与战争之中的杨部堂,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望着底下正在拼杀的英军士兵,记者团的人竟有一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
“今天就到这吧!咱们回广州,详细的战报,明天本部堂自会通报的!”
戏已经做足了,战争之中吴元猷所属的练勇,也暴露出了他们的弱点,剩下的只是苦战而已,看无可看,炮击英军虽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那样只会让他们提前投降,达不到歼灭的目的。
而广州练勇也要付出一定的死伤,激发广州上下的同仇敌忾之心,当战争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是没有什么立场可言的,作为战争中的普通一员,杨猛也要遵循这样的法则。
“杨部堂,下面的战场呢?”
“已经结束了,英军若不投降,只有全军覆没一个下场,战争就是这么的残酷,我们还是不要面对了。”
不理会安德烈的劝解,作为法兰西人,安德烈想的是什么,杨猛也很清楚,害怕法兰西军队的下场与下面的英军一样而已,但是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想凭一己之力改变战争的走向,安德烈还没有这样的本钱。
来的时候睡眼惺忪,英吉利不宣而战的时候怒气冲冲,离开的时候心事重重,新广州、新虎门、新火炮,一个全新的大清国也展现在了记者团的面前。
面对大清,不仅安德烈心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记者团也是一样的,在他们眼中,犹如蛮荒的大清国,每做出一件贴合欧美的行动,都是那么的令人惊艳。
十几天的时间,沉浸在大清与欧美接轨之中的人们,也第一次见到了大清国的森森獠牙,来过、看过、征服过,这句名言在众人的心中,齐刷刷的走了一遍,经过这一战,好像世界的格局也要跟着变化了!
对于记者们的表情,杨猛没有过多的关注,他的目光造就放在了港岛之上,他在思量着,是否该将林李的那支人马投放到港岛之上。
从虎门炮台,到下面的码头,众人走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上山容易下山难,战争也是一样的,今天虎门的硝烟,就意味着以后更大规模的战争。
英吉利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清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众人心中都有一个权衡的,大英帝国是不会吃亏的,报复性的战争,就在未来不远。
而在众人眼中,腐朽没落的大清国,却迸发了新的生机,大帝国、东方的大帝国,杀戮起来竟是这样的残酷无情,好像之前欧美国家,都小看这个没落的大帝国了。
唐宋元明清,唐宋许多人是不知道的,但元明清三朝,却是深入人心的朝代,元朝远达欧洲的疆土,明朝纵横七海的船队,这些东西,记者团的这些人,也大概的了解过,想到这里,他们也想到了在欧美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关于拿破仑、阿美士德和大清的故事。
阿美士德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来敲开清国的大门,他们才能开辟这个巨大的市场。对于这个说法法皇拿破仑是极端轻蔑的。
对于这个说法他的评价就是:‘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界上最大的蠢事。
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力量。
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吧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兰西、米利坚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这样的说法,阿美士德当然是不同意的,他反驳说:“清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他并不软弱,他只不过是一支睡眠中的石子,以今天看来,石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他的脸上叫几声,但他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拿破仑如是回复的阿美士德,而众人面前的杨部堂则是以实际行动回复了英吉利人,雄狮睡醒了,该是世界震动的时候了。)
毒清 第六百八十七章 震惊
三艘战舰,两千七百多人组成的舰队,一去之后杳无音信,这对宝灵意味着什么呢?对英吉利意味着什么?杨猛并不关心,他知道经此一战之后,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虎门一战的结果如何,无所谓!吴元猷的五千人马死伤多少,也无所谓!五千人马,或许之后的战争,几十个五千人都要成为其中的炮灰,屠杀与被屠杀的大幕,这才刚刚拉开,死多少人才会结束这场战争,杨猛有拉开大幕的本事,却没有闭幕的能力,这需要战争的双方来决定,这也需要用死的人数来决定。
载着记者团的驳船,在广州码头意外的遇到了意气风发的巴夏礼,这位现在恐怕正在希冀着胜利吧?
“隔开!”
挥了挥手,让海防营的兵士将记者团与巴夏礼一行人隔开,有些事儿还不到曝光的时候,等这些记者的报道,乘着海船回到他们各自的国家,杨猛才会让这些人自由自在的进出广州码头。
在海防营的阻挡之下,记者团与巴夏礼错身而过,望着码头上那位满脸希冀的英吉利公使,杨猛望向了壬雷斯与安德烈。
“今日之事,还是要拖延几天的,两位斟酌一下。”
记者团杨猛可以滞留,壬雷斯和安德烈,杨猛是不能滞留的,虎门之事保密与否并无所谓,这话,只是杨猛对安德烈的试探而已,这决定着以后两人的合作关系,至于壬雷斯,银子与利益的奴隶而已,只要有了足够的好处,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出卖的。
“明白!”
“尽量!”
听了两人的回答。杨猛也不知可否,走到了巴夏礼的面前,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位满脸希冀的公使。杨猛笑了。
“巴夏礼公使,您的等待。用我们大清的一句话形容,就叫做望穿秋水!告辞了!但愿之后,还能从您脸上看到这样充满希望的表情!”
杨猛转身离开了,壬雷斯也留给了巴夏礼一张充满了讥讽的笑脸,而安德烈却是长叹一声,与几人分道扬镳。
“三爷,吴元猷那边传来消息,来犯虎门的两千余英军全军覆没!五千练勇。伤亡三千七百余!”
于彪带来的消息让人多少有些难受,将近二比一的伤亡,这些练勇死的多少有些冤枉。
“知道了!优恤伤亡者!让吴元猷趁势搜江能多杀一人就不要放过一个,将英吉利的沉船打捞上来,直接送到大湾船厂,英军的尸体不要斩首,用石灰炮制一下,说不定还能赚取一些军费呢!
吴元猷的本事差了一些,你带一带他,以他的本事。指挥三千人马都够呛!”
吴元猷是杨猛立起的一杆大旗,但吴元猷的本事,却有些让人扶额。或许是不适应这样的战斗,也或许是真正的本事有限,这一战若是杨猛自己指挥,伤亡的人数,起码要少一千人的。
登陆作战,没什么高明的战略战术可言,无非就是攻其无备而已,虎门一战自己已经发现了英军的意图,算是一场伏击战。把一场伏击战,打得战损比高达二比一。吴元猷的指挥能力不足,战场应变不利。是造成练勇巨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虎门一战,要想保密也是不可能的,英军打得是突袭战,开战之时江面上是有不少舰船的,杨猛要求安德烈与壬雷斯保密的是练勇和炮台的装备,有些东西可以瞒过记者团的人,但要瞒过这两人不容易!
滞留记者团的目的,杨猛是要让他们相对公正的报道这场战争,只要他们认同是英吉利率先发动的战争,说什么、写什么都无所谓了。
至于巴夏礼那边,杨猛也是给足了英吉利机会,开战,进行一场持续很长时间,需要无数人付出生命的战争,无论是杨猛、大清还是英吉利,都要谨慎一些,都要有充足的时间,再考虑一下战争的目的。
杨猛带着手下人,直接进入了广州城,许多事儿还是要隐瞒一下的,即使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只要大清的官方不承认双方之间发生了战争,那大清与英吉利还有转寰的余地。
“叶名琛,今日虎门已然开战了,虎门一役,吴元猷率广州民团,全歼来犯的英军两千余,虎门炮台击沉英军战舰三艘,这样的结果,恐怕是你这个老匹夫所期待的吧?
虎门虽说胜了,但这一役,吴元猷所属的广州民团死伤近七成,这样的大战,咱们最好还是要避免的,而这场战事,对朝廷和英夷来说,依旧是小摩擦,国战与否,咱们两国还是需要观望的。
今夜之后,恐怕战争之事,就要在广州传的沸沸扬扬了,你要做的就是给予英吉利一个台阶,这几天只要英夷不兴师问罪,你这边不仅要矢口否认战事,还要以两广官署的名义出面辟谣,借口么?演习就是了!
这事儿必须按着老子说的来,机会老子给你了,这几天巴夏礼如果要求会晤的话,你要主动一些,胆敢做些余外的营生,想想之前老子的威胁,涉及国朝战争,两广无人不可杀!”
杨猛说话的地方,依旧是两广官署的议事大厅,在座的除了叶名琛之外,还有两广一应的官员,有些事情瞒着别人可以,瞒着两广的官员,恐怕只会再生事端。
杨猛所说的虎门大胜,让在座的官员,包括叶名琛在内都长出了一口大气,这杨老三终是百战百胜的杨老三,盛名不虚呐!
杨老三所说的台阶,叶名琛也认可,英夷两千人被全歼是不假,但吴元猷所属的广州民团是有两万之众的,七成的伤亡,七倍于英夷呐!大战还真是不可妄开。
虽说是通禀战报,但杨猛还是做了不少的隐瞒,若是说吴元猷带五千人全歼了英夷两千人,朝廷怕是要不淡定了。这些事儿虽说参战的人明白,但战后是个什么说法,全在杨猛的嘴上。想要了解真正的战况,没有杨猛点头。谁能?
“部堂辛苦,叶某必定为部堂向朝廷请功,部堂所言,叶某也会照实办理的!”
英夷的战力,作为两广总督的叶名琛,也是大致有数儿的,杨老三能以广州民团全歼来犯的英夷,本事自然是大过天的。而且用民团作战,朝廷也有了推诿的台阶,实在不成,否认就是了,民团与水师还是大有不同的,按捺住了内心的震惊,叶名琛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请功之事,不劳中堂费心,老子手嘴不缺,自然知道该如何向朝廷禀报。倒是中堂要忙活一阵了,两广的八旗、绿营、练勇,都要聚兵了。银钱、饷粮、战略物资,都要两广官署来办,战端已开,咱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段时间,两广官署就行军法吧!消极怠工、贪墨军资,一律斩杀!”
虎门之事只是一个开端,想要按下此事,基本是不可能的,英吉利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做出这样的姿态,杨猛挣得是舆论大势。为此他可是多死了不少兵勇的,一旦这事儿被搞砸了。杀人只是轻来轻去的事儿。
从总督府回到自己的官署,记者团的许多人已经完成了报道,对于战争的发端,这些记者还是稳守了职业道德的,至于那些骂他杨猛冷酷无情之类的话语,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只要自己不是战争的发起者,那就是正义的一方。
大多数记者,因为不是英吉利人,所以写出的评论,也是相对客观的,至于那些心向英吉利的,也只是在应对上诟病自己,战争的发端与走向,大致还是靠谱的。
将这些稿件誊抄了一遍,将众人的原件,拜托给了各国商船带回欧美,杨猛一人给了五百鹰洋之后,这个临时的记者团也就宣告解散了。
至于后续的报道如何,就不是杨猛所关心的了,有了之前对广州经济的报道,再加上自己在战争之中的言语,对错已经很明显了,这些东西只要流传下去,战争即使进行的再罪恶,他杨猛或是说大清,也是站在了极为有利的位置。
欧美列强的震惊,自广州而起,虎门炮台瞬间击毁英军三艘战舰的事情,当日就被传的沸沸扬扬,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巴夏礼才明白杨部堂话里的意思,已经米利坚人壬雷斯脸上的讥讽笑容。
巴夏礼乘船匆匆忙忙的赶到了虎门,可这时的虎门已经烟消云散了,珠江口,平白多了许多清国的战船,靠近虎门一侧的航道,已经被清军封锁了,巴夏礼指挥着坐船,在入海口附近巡视了数遍,没有发现任何本*队的踪迹,大感不妙的巴夏礼,指挥着商船就奔港岛而去,同时他不断的在心中祈祷,千万不能是自己想象的那种结果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