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皇帝的器量越来越大,修园子不是坏事儿,但如今修园子,却有些力有未逮啊!一个畅春园咱们怕是也修不起来呐!”
最清楚大清国力的无疑非彭蕴章莫属了,他本就善于理财,对于财政他也是格外的重视,如今的大清,虽说没钱,但若是增加一些赋税之类,万万两的银子,不是弄不出来的,只不过一旦那么做了,这大清的天下还不知出多少太平军长毛贼呢!
自杨老三进京之后,皇帝有了依靠,野心勃发这对大清来说应该是好事儿,但就如今的财政来看,这好事儿未必真好呐!
“五大园林被烧,我大清的脸面被英法洋夷给践踏了,即使是为了大清国的面子,这五大园林也是要重修的,但之前有件事儿。却要定下来,名不正则言不顺呐!”
五大园林要重修,这是大清国的脸面。杨猛的态度坚决,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如今英法联军才是大事儿,杨猛要鼓动大清与英法开国战。
“部堂说的是战事?”
“正是!”
“名不正则言不顺,部堂可是想递交国书,言明开战之事?”
开战这事儿,彭蕴章一听就明白了,但开战?国力不继呐!
“园子都给烧了,不打还能怎样?”
“开战、递国书都简单,但这仗一旦打起来。我大清的国力却不足以支撑,英法洋夷,可动用的大军至少在六七十万,这么打仗,国家支持不住的!”
克里米亚战争,彭蕴章也是从杨猛那里了解过的,沙俄两百万大军,配置了许多的洋枪洋炮洋军舰,都被英法洋夷所败,大清。实在是比不上沙俄啊!沙俄都败了,大清能不败?
现在败不败?还得两说,就依着大清如今的国力。别说两百万大军,就是五六十万大军养着也困难呐!没钱,说什么都没用呐!
“我所担忧的也是这个!
但是烧了园子,咱们与英法洋夷就只能不死不休了,签约求和,大清的民心就要丢光了,于国祚不利!
与其无奈求和,伤损国祚,不若昭告天下。聚天下百姓之心,量举国之物力。与英法洋夷决死一战!
如今的大清朝政混乱,地方朽坏。正经八百的整理中央与地方,怕是阻力也大,咱们不若趁国战之机,举国之内行军法,荡涤一下朝政与地方。
打仗,依仗的无非是粮食与银子,朝廷虽说缺银子,但民间不缺呐!只要咱们归置好了土地,只要粮食产量够了,百姓们饿不死,这银子就能征得上来,有了粮食,有了银子,这仗就打得起,这仗就打得赢!”
大清的国策如今就掌握在三个人的手里,四色棍、彭蕴章与杨猛,有些事儿杨猛大可以撺掇四色棍去干,但没有彭蕴章擎头,就等于少了一个替罪羊。
圣旨的执行力度取决与军机处,执行程度取决于各地的官署,每一道国策,有好处也有坏处,如今杨猛与四色棍是一个系统,彭蕴章的军机是一个系统,各地的官署又是一个系统,一旦国策出了问题,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
联系皇帝与各地官署的军机处,无疑是最好的替罪羊,砍掉军机处对皇帝对地方官署都没有实际的影响,杨猛说这些目的就是要让彭蕴章主动的担起责任,有了军机这个替罪羊,这样不行可以换那样,无非军机处掌权的就是那四五个人,随便组织组织,京师有资格入军机的官员多得是,建起几十个军机处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他杨猛,如果细说的话,只能算是游离于皇帝与军机之间的人,既不算军机也不算皇帝,这样的位置对杨猛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只要彭蕴章能担起这些责任,改革的法子,杨猛有的是!
“话是不错,但有些事儿谋划的好,未必施行的下去呐!
杨部堂,军机与地方、军机与皇城、地方与皇城,这里面的关系太过复杂,相互牵制不说,在有些事儿上,即使军机与皇城联手,地方的反抗也是相当有力的,国策能否执行的下去,地方的作用关键呐!”
皇权、相权、地方行政权,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有些事儿,凭着皇帝的金口玉言是根本做不了的,皇帝的权力在四九城最大,出了四九城,能有多大的权力,谁知道呢?
行政的难度,彭蕴章最是清楚,杨老三的话过于想当然了!
“哼哼!就看河道工程的后续了!河道工程虽然依旧在继续,但今年两湖的粮食,必然要有一个反馈的,若是河道工程,促成了两湖丰产呢?
彭中堂,别忘了,吏部是在皇城的,大不了让吏部重新整合官场而已!”
保证粮食的产量,水,是杨猛唯一能利用的手段了,建灌渠保证土地不受旱灾,建排水渠保证土地不受涝灾,所谓的风调雨顺不过如此,有了这双渠,实际上就是在维持风调雨顺的持续时间。
霜冻,勉强也是能治理,至于蝗灾、持续的不良天气,就是杨猛无法改变的了,大清的土地拥有量,应该是可以保证粮食供应的,只要能保证粮食的产出,剩余的事儿就是粮食如何分配了,而杨猛所说的军法治国,就是要改变粮食的分配问题。
修筑灌溉渠与排水渠,在有些地方或许艰难,但这样的地方毕竟是少数,大清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可以找到水源的,水渠只是其中一条,蒸汽水泵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打井,可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活。
至于排水渠,就更简单了,找个低洼地,挖上几条沟,就是一个排水系统,这些事儿局限在一村一乡一镇,或许是天大的难事儿,但从中央俯瞰地方,由地方出手解决,这只是小事儿而已。
以州县为单位,建造临时的地面排水系统,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成事儿,应对一般的洪水,这样的排水系统就足够了,若是碰上几十年不遇或是百年不遇大洪水大干旱,这些灌溉、排水系统或许没用,但这样的大灾总不能年年来吧?(未完待续)





毒清 第七百五十八章 宣战(下)
杨老三的这些话,对彭蕴章的出动很大,原以为这杨老三只是林元抚第二,没曾想这杨老三竟是管仲、商鞅之流,他这不是要堵窟窿,而是要再造山河,重塑大清呐!
裁兵组军办洋务、固河修渠兴商事,现在想来,才知道他彭蕴章的器量有多狭隘,这位早就在为大清图谋霸业了,江南的许都事情,都是他杨老三的后手啊!
杨老三最近与皇帝时常腻在一起,彭蕴章和一众京官,都认为这对君臣在宫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现在看来竟是大错特错了。
自杨老三进了皇城,皇帝也在慢慢的变化,不仅野心勃发,而且身子骨也比之前强了不少,做见不得人的勾当,能有这样的效果?
杨老三引而不发,原来是在等着两湖的捷报,只要两湖今秋的粮食丰产,杨老三说的话,就可以施行了。
虽说已经入冬,但两湖那边的盈亏却要推迟几个月,年前才是各地报盈亏的时候,咸丰八年,杨老三的谋划在咸丰八年呐!
“若是两湖丰产,那固河修渠之事就可以施行,但各地的土地……”
法子虽好,但土地是个问题,土地不是朝廷的,精通理财的彭蕴章,一下就抓到了杨老三的弱点,说千道万,没有土地哪来的粮食?
“不说别人,就说说桂良等人吧!将近一百六十个人,拥有土地三万余顷,合着每人两百顷,这些可都是各地的肥田呐!就他们的家口来说,一顷肥田足以保证吃喝了!
两百顷肥田,可以养活多少百姓?多少军队?这些田产,还是朝廷掌握的。朝廷没有掌握的田产,这些人又有多少呢?
在各地驻防的八旗兵,那两万余军奴。名下又有多少肥田好田山林呢?十几万顷?几十万顷?亦或是过百万顷呢?
户部、刑部如今在整理各省的欠银,整理这些东西。就要肃贪,各地的贪腐之人手中,又有多少田地呢?
百姓手里大多是贫瘠的薄田,而且数量并不多;地主、官员手里的田地大多是肥田、良田,数量之多,怕是无法想象吧?这些人之中又有多少是有罪当杀的?
不要说百姓如何如何?各地的官署如何如何?单单老子预估的这些土地,就能让大清地界之内的许多百姓有地可种、有粮可吃了!为何要在大清行军法呢?为的就是这个!”
杨家要聚拢土地,总要做恶人的。这次也算是改革吧?但涉及的人数太多,做这样的恶人,对杨家没多少好处,以志同道合之名,拉拢彭蕴章,让他打着朝廷的名义做这个恶人,有了朝廷的政令,杨家就可以公然兼并土地了,只要保证了粮食的供应,所有权的事儿。杨猛遮掩一下也就过去了。
葛仕扬那边还会拉拢来诺贝尔家族,即使拉不过来,这次也会从欧洲弄来化肥的生产方法。有了化肥,明年春在一年三产土地上实验一下,当年就能投入使用,即使不能惠及大清一半的土地,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应该是可以的,别小看这几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增产的粮食。恐怕也是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单单增产的这一块。就应该能保证几十万人的军粮。
与英法之间的战争,这才刚刚开始呢!等英法的援军来了。京畿一带的仗,就要慢慢打了,一两年两三年都有可能的,趁这段时间收拾了国内的那些反贼之类,这战争机器才算是正常的运转。
“这么做,地方的反应太大!怕是不成的,肃贪也不能成千上万的杀人呐!”
事儿说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彭蕴章已经决定要入伙了,但肃贪就要杀人,看杨老三的手笔,要杀的人还不在少数,这样的恶名,不好负担呐!
“社稷之重重于泰山,百姓之苦苦不堪言,想要变,就要有那股狠心,老子是下了狠心的,皇帝也是下了狠心的,彭中堂,究竟是社稷重要?还是维护那些个贪官污吏重要啊?
没有这些个贪官污吏,江南能出洪杨长毛贼?没有这些贪官污吏,直鲁皖能出捻子?
至今为了剿匪,官军死伤十数万,百姓死伤数十万?几万贪官,就是抄家灭门也不过这个数字,孰轻孰重,彭中堂自己考量吧!”
这样的道理,不用杨老三解释,彭蕴章也清楚,要说这个,彭蕴章说的要比杨老三更好听,更大义凛然,如今彭蕴章要做的抉择是恶名昭彰与名垂青史,究竟怎么做,他心里有底,杨老三的心里也有底,杨老三要是没底儿,就不会跟他说这些个糟心事儿了!
“皇帝那边怎么个意思?”
“知道一些,但没敢和盘托出,毕竟……”
“知道了……杨部堂也有难处的,毕竟君臣有别的,如今这时辰,晚膳也用过了,该是面君的时候了。”
算算自己的岁数,算算自己的身子骨,彭蕴章和豁出去了,现在这时候,图享受身子骨不成了,名声才是彭蕴章最关心的,杨老三的兵马,皇帝的权力,这事儿大有可为呐!
“那就走吧!”
两人到了养心殿,四色棍没有呆在东暖阁而是独自一人坐在大殿之中,看来这位也多少有些觉悟的。
彭蕴章将五大园林的损失大概的说了说,虽然没有实地查看,但两人入宫的时候,还是望了望京郊附近,火光冲天呐!
“定不与英法洋夷善罢甘休!此事没完!”
听了即将到来的恐怖损失,四色棍也跟泼皮一样,狠话连连,大清历经数代建立的皇家园林呐!即使四色棍的心再大,这么大的损失,也是扛不住的。
“陛下,名不正则言不顺,此时咱们应当与英法洋夷开战呐!递交国书宣战,该是朝廷办的事情!”
彭蕴章的话递上去之后。四色棍的脸色却多少有些变化,在国内他可以为所欲为,但国外……
四色棍也是知道克里米亚战事的。英法洋夷厉害,大清孱弱。开战怕是没有胜算的。
“此事需要谨慎啊!”
皇帝认怂,彭蕴章可不答应,照着杨老三的话,彭蕴章又给四色棍解释了一遍,一听钱粮不缺,四色棍脸上的表情也飞扬了一下,三哥口中的功盖秦始皇竟是真的。
“倒是苦了三哥了,这些事儿。三哥都是为朕做的啊!”
当日一句戏言,四色棍记得清楚,看着面色有些惨淡的杨三哥,这位也是感慨万千呐!
“苦倒是不苦,只是有件事儿,却会让陛下脸面尽失,做不做,臣这边不敢决断!”
苦?有野心撑着,杨猛可没觉得苦,而且皇宫之中的乐事不少。苦从何来?
“什么事儿?”
一听要丢脸,四色棍也正视了起来,皇帝的脸面可不是轻易能丢的。
“一是请西洋诸国的记者。看一看、报一报五大园林被焚之事,将这事儿在世界范围之内传播一下,这样我大清与英法开战,才名正言顺!
二是请陛下出罪己诏,散布于京师的大街小巷,大清的府道州县!
这罪己诏,一是陛下治国不利致使朝政混乱、地方朽坏!二是陛下御敌不利,致使祖宗基业被毁,丢了大清的国体!三是真心悔过。誓言整顿吏治收复河山!
这罪己诏一出,大清各地的百姓。应该会理解陛下的难处的,甚至对于剿匪也有莫大的好处。说不定长毛贼之中的那些忠义之士,就会与洪杨倒戈,率军拱卫我大清的江山社稷。
举国同心、量大清之物力,咱们还打不过英吉利那样的海上岛国?法兰西那样的偏隅之国?”
让西洋记者报道五大园林被烧,那就是家丑外扬,罪己诏对四色棍来说倒没什么,五大园林被焚,他总要做些什么的。
“彭师傅以为如何?”
“杨部堂此话老成,这么做事儿之后,加上杨部堂固河修渠兴商事的治国之策,几年之内,咸丰盛世在望!”
“好!就这么办了!彭师傅筹划宣战国书与罪己诏,杨三哥处理西洋记者,朕这次不怕丢人了!”
咸丰盛世,对四色棍的吸引力太大,自打登基之初,他就想着扭转当年的丧权辱国之事,不然穆彰阿、耆英之流怎么会失势呢?
“陛下圣明!”
“彭师傅自去,今夜朕要与杨三哥彻夜长谈!”
“老臣告退!”
皇帝与杨老三呆在一起是好事儿,这些事儿他彭蕴章回去之后也要为杨老三正正名,没有杨老三哪来的罪己诏呢?
“三哥此事的胜算有多大?”
虽说是允了开战之请,但四色棍的心里还是没谱的,打仗杨三哥是头子,只要他说成,那这事儿就成了!
“五五开!毕竟是国战,许多事情难以预料,但五五开,起码能让咱们与英法战和,只要过些日子拿出了改革的章程,即使战和,咱们这边也是咸丰盛世呐!”
五五开?杨猛的心里可不是五五开的,杨猛早就做好了战败的准备,国战,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海战大清没有优势,直接就处在了弱势地位,英法联军的兵锋怎么来还不清楚呢?
若是英法联军组织庞大的舰队,在沿海登陆,那战事就绵延无期了,若是英法联军在津口登陆,杨猛可以拖死他们!
“好!这些事儿就靠三哥了!今日气闷的很,让肃顺把桂良、官文家的弄来,今夜非要整死她们不可!”
四色棍这个皇帝,能对桂良等人作出的实际行动,除了抄家灭门就是蹂躏这几家的女人了,无论是桂良、官文还是那些个驻防将军,在京师都有家口的,肃顺得了杨猛的吩咐,一早儿把这事儿就做好了。
“已经弄好了,让安德海去接人吧!这些天睡得少了一些,我想眯一会!”
桂良等人造反、彭蕴章入伙,京师的事情办得就差不多了,以后这几天,京师还会有一大群王公大臣,被拖入桂良一案之中,今日杀得那些都是直接参与者,之后才是牵连的时候,这也是筹钱的法子,也是杨猛削弱满臣势力的法子。
桂良一案结束之后,还会有别的案子,穆彰阿、耆英、赛尚阿、琦善那些之前或是军机首辅或是牧守一方的人物,也要被秋后算账的,一是他们的家资丰厚,二是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三是他们是满臣的翘楚。
这么几次筛下来,满臣基本就要凋零了,在朝在野的许多官员都要受到牵连,涉及的人数之多,搜刮的财富之巨,将是彭蕴章、四色棍等人无法想象的。
和珅倒嘉庆饱之事将再次上演,乾隆帝时的和珅虽说能敛财,但与如今朽坏的大清官场相比,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杨猛的第一笔横财出自云南铜官,这次牵连、整肃、查缉整个大清官场,拢到的财富,应该是恐怖的,几万万应该不在话下,这就是之后的军费所在,再加上各地官署的税赋,支持几年的战争,应该没多大问题的。(未完待续)




毒清 第七百五十九章 国家报复
京郊三山五园的大火,持续了五天之久,直鲁民团死伤六万余人才将英法联军赶回了张家湾一带,如今京师的形式又安稳了下来,但扎在张家湾的英法联军,却是如骨鲠在喉一般,让京师的官员和百姓,觉得压抑异常。
歼灭英法联军,除了杨猛一系的人之外,京师的其他人或许都是这个想法,但杨猛的理由也很正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江南民团死伤两三万,勤王的八旗兵死伤两三万,京营人马死伤五六万,直鲁民团损伤六七万,京师民团八万人全军覆没,将近三十万人马打没了,还是没能奈何五六万英法联军,这不练兵是不成了!
练兵的说法,也得到了皇帝、军机和京师大臣的认可,五比一的损伤太大了,遍观诸军之中,唯有杨老三练过的江南民团损失最小,这练兵不得不做啊!
重新归置京师附近的人马也有必要,如今京师的人马太过杂乱,需要好好的归置一下了。
僧格林沁的人马杨猛不太好控制,一万就是极限了,让他们这些蒙古马队,做各路大军的传令兵也是不错的。
肃顺,杨猛可以任意摆布,而且各地勤王的八旗兵,也需要归置一下,以五千京营兵、两万江南新军、剩余的四万多八旗兵,加上一万京师的八旗子弟,两万直鲁民团,杨猛立起了十万人的八旗新营,肃顺为主官。
直鲁民团剩余的十八万人,被杨猛划成了直隶民团与山东民团,加上两万新军之后,也是各自十万人的阵营。
韦驼子麾下的二十万新军,除去划归其余各军的,也从江南和西南调来了一批人马。组成了两营兵马,江南民团与西南民团。
五十万大军齐聚京师周边,布防的方向就是津口一带。组织十万人规模的大营,杨猛也是无奈。一是训练的时间短,将来的一仗,主要还是要靠人多取胜;二是要对英法联军进行分割包围加以歼灭,人数少了配合不好,不如以十万人为单位,这样一来,在局部的兵力上就占有绝对的优势了。
用新军,杨猛也不是没想过。但谁知道接下来英法援军的规模呢?数量少可以用援军,数量太多,就只能拼人数了!
而且新军对杨猛来说作用很大,两万新军就能撑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以新军的人马为小队长,带动整个大军的训练,两三个月之后,新营人马就会有可观的战力,若是持续半年以上,这些民团、新营。都是堪比江南新军的精锐人马。
这样的精锐人马,除了江南剿匪的几支民团之外,大清是没有的。而这些所谓的精锐人马,只能相当于克里米亚战争之中的沙俄炮灰兵团,真正想要出战力,没有一两年的训练很难办到,但国情如此,之后战争的走势,由不得杨猛摆布,拼人口也是很无奈的办法。
等控制了大清的整个朝局之后,杨猛也会在各地练一批精锐的。但就如今的局势来说,做这些还是有些早了!
广州来的记者团。杨猛让韦驼子带着去看八里桥屠场了,那里的十几万尸体。依旧摆着呢!好在是冬天,不然就要发瘟疫了,即使是这样,现在八里桥周边几十里的范围之内,还是弥散着一股尸臭味。
十几万尸体摆在一起,多大的场面?一眼望不到边,聚集在广州的记者,多半是英法的记者,他们这次本来是打算跟着额尔金行动的,但额尔金想要劫掠京师,自然是不会带上他们的。
这些滞留在港岛的英法记者,与广州的丁泰辰联系上之后,丁泰辰报给了杨猛,对于这些人,杨猛虽说不怎么喜欢,但报道还是要有的,无论他们曲解与否,总归是报道不是?总归能让战争规模扩大不是?
从八里桥归来,这一大批记者的脸色都有些苍白,十数万尸体,即使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之中,也没有的场景呐!
从八里桥归来,这支欧美记者团,也区分好了阵营,英吉利的一拨、法兰西一拨、欧洲各国一拨、米利坚一拨、沙俄一拨,这样的派系对杨猛来说无疑是有利的,这样有利于公正的报道。
英法之间本就矛盾重重,互相看不上也是应该的,至于欧洲各国,在德意志的拉拢之下,怕是也以反英反法为主吧?米利坚与沙俄各有想法,恐怕记者团之中,也有两国政府的人存在吧?
派系分明的百人记者团,各自也有各自的领袖人物,他们也是向杨猛提问的主力,对于这些杨猛也早有安排,精通各国语言的翻译,每支队伍都配了十个,他们和二十个新军一起行动,一是监视这些人的活动,二是保护这些人的安全。
“杨部堂,被围的英法联军,清国打算怎么处理?”
一路走来,这支欧美记者团,不仅看到了十几万尸体,也看到了在清国京师周围布防训练的几十万军队,恐怕如今的英法联军已经被包围了吧?
“怎么处理?开战之初,我国的方针说的明白,不谈判、不投降、不受降!”
杨猛的回答,让英吉利和法兰西的记者团,起了一些声响,看来他们还是关注本国士兵的。
“那就是要屠杀英法联军了?”
1...367368369370371...4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