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以不耽误春播为前提,朝廷提供粮食,提供种粮,百姓们就会趋之如骛的,你彭中堂这边分的再细,今年这土地到不了百姓手里,这肃贪岂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修渠才是关键,以粮食土地之利御使百姓,这才是上策,以行政之法御使百姓,下下策!”
这些事儿不是彭蕴章想不明白,而是受规矩法度所限,不敢肆无忌惮的行事而已,杨老三这么一说,彭蕴章也就明白了,想想也是就如今这局势还说什么法度规矩,怎么快怎么来就是了。
“部堂高明,只是这粮食却是缺口极大,部堂可有什么妙法?”
与杨老三共事这段时间,彭蕴章也算是看明白了,这杨老三一旦开口,事情就是板上钉钉的,回寰的余地不大。
只要是他话中的漏洞,就必有弥补的办法,与其自己瞎想,倒不如直接就问。
“海外虽有英法洋夷不玩人性,但也有米利坚这样的产粮大国,其国一年出口的粮食,足以保证大清百姓半年之需,咱们只要在广州、上海两大商埠放出现银购粮的话头,粮食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大清虽然缺粮。可不是半数的百姓缺粮,以广州为支点,粮食辐射西南。以上海道为指点,粮食辐射京师以及西北。多花些银子而已,粮食不过几两银子一担,只要撑过了今冬明春,咱们大清的粮食足以自给。
这固河修渠之法,一是可以防止洪涝灾害,二是可以预防干旱年景,有了水,多少田地还要靠天吃饭呐?
大清缺粮。受制于天时,咱们这次以水脉抗天时,粮食还会不够吗?”
杨老三的对策,要是放在之前,肯定是不成的,朝廷没钱呐!但如今,朝廷可不差钱,杨老三说的不错,这些许的粮食值几多银子?
“与部堂共事是我等之幸事啊!部堂这是要变法行新政吗?若是新政还是要有个说法的!”
自肃贪开始,就是变法行新政了。虽说没多少变化,但歌功颂德的事儿,还是要有个由头的。
“嗯!差不多吧?肃贪开头、分田、修渠、保粮是关键。剿匪、招安是枝节,办洋务、兴商事、见学堂是后事,若说是新政也成呐!如今是丁巳年末了,就叫丁巳新政如何?”
对于这些东西,杨猛如今是不避讳的,做都做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与其遮遮掩掩做小媳妇,不如光明正大的做真君子。
“好啊!部堂之前倒是瞒的老夫好苦。这是好事儿,就该着这么做。等这新政出了成效,我等皆与有荣焉呐!”
肃贪、保粮、剿匪、兴商。这是老正经的新政之法,整肃吏治朝政清明、粮食丰产百姓安乐、剿匪灭寇天下太平、兴商劝业财货充盈,这些说出来之后,彭蕴章是真服气,这杨老三不揽权、不擅权,端的是治国之臣呐!
“将这些条陈整理出来吧!这事儿能不能办,该如何办,还得皇帝点头的,咱们关起门来什么话都能说,真要论到办事儿,皇帝不点头,什么都是白给的!”
这所谓的新政做了大清也就完了,不出一年的功夫,这天下就只知道杨家不知道咸丰皇帝了,这事儿四色棍要是点了头,杨猛篡清的路子,就差不多走到头了,接下来就是让大清王朝顶缸的时候了。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诸位议一议吧!”
彭蕴章这话,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穆荫、柏葰、杜翰,如今在军机就是个摆设,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不少,事情只要他和杨老三点了头,就是定局喽!
与杨老三分庭抗礼这事儿,彭蕴章不是没想过,但这事儿没什么希望,若是过分的刁难杨老三,皇帝那边自然要出声的,而且这杨老三的本事不小,自己怕不是他的对手。
与其放对厮杀,倒不如戮力同心,杨老三做成了什么功绩,他彭蕴章能占七分、皇帝能占三分,而名声不显的杨老三是什么?军机一个不挂名的行走而已!
军机拿出了条陈,彭蕴章与杨猛自然要找四色棍请示的,这两天四色棍的心情依旧不好,肃贪肃出了两个和珅的财富,他的心情能好才怪呢!
之前,朝臣们总是说国力不济、国力不济,不到半个月的功夫,肃顺那边光现银就弄了过万万,这又是国力不济,又是银荒的,四色棍就不知道这国力不济在哪?银荒荒在了哪?
若不是杨三哥来了,他还不是依旧被朝臣们耍着玩?
“既然军机有了定计,那就用印发文,彭师傅和杨三哥朕是相信的。”
彭蕴章和众军机,没有意识到的就是这些天以来,皇帝很少理政了,许多事情,都是军机议完了之后,给皇帝说一声就好,而四色棍也是一样,这轻轻松松的就能做个明君,自己何苦去没事儿看折子?
“既然陛下允了新政,宫中也要做表率的,臣前几天拢了拢,单单御厨一支人马,从掌勺的开始,但下面买菜的,陛下猜猜有多少人?”
皇城也是一个巨大的耗银机器,御厨、太监、宫女,人数也是极为庞大的,白吃白住加上每年的俸禄,这皇城一年的消耗足以比得上湘楚二军的花费。
“三五千人?”
这样的游戏,四色棍也是乐意做的,当即他就依着自己的猜测说了一个大致的数目。
“呵呵……六万!”
“啊!怎生如此之多?”
“是啊!部堂您是不是弄错了?在册的人员,不过六七千之数啊!”
六万这个数字一出,不仅四色棍惊讶了,彭蕴章也是一样的惊讶,皇城的许多东西,他都是有数的,不该这么多人呐!
“六七千,那是做饭掌勺的,下面劈材的、买菜的、购置各色物事的,不算他们的家口,就有六万!算上家口二十余万!
宫中有几个张嘴吃饭的人?这么大的御厨队伍是不是有些多了?
再有就是那些宫女太监,也太多了,如今正是打仗的时候,这样的耗费是不是有些多了?”
道光帝借鉴,打个补丁五两银子,吃个鸡蛋五两银子,这些耗费细细数来是不多的,一个补丁,几百上千人经手,一个鸡蛋从养鸡开始,也得几百人出力,五两银子不算多!
“若是规模如此之大,到真是该削减一下了。”
咋舌于六万那个庞大的人数,彭蕴章的应对也很无力。
“陛下,咱们不是建了醉浮楼吗?这些御厨,先留两千,其余的都打发到醉浮楼去,宫里的太监、宫女,有些岁数大了的,也可以到醉浮楼做些事情,毕竟他们是为大清出过力的,醉浮楼的营生也不累,适合养老,而且这些人派去了醉浮楼,有些事情陛下也好知道一些的。”
鸡院、酒楼不分家,杨猛这也算是试点吧?这玩意儿要是弄得好了,也能减少底层许多不必要的黑暗,有些东西,越打压越是畸形越是黑暗,不如让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存在。
至于杨猛说的最后那句,就只有他与四色棍清楚是什么意思了,挑好的送宫里呗!
“嗯!杨三哥的处理法子甚好,如今这养心殿的御厨,也不过百十人,两千对于宫中来说足够了,醉浮楼算是朝廷的产业,也该着由朝廷的人接手,这样也好给他们一条后路。
而且宫里出去的,也是心向大清的,就该着这么做,彭师傅认为呢?”
“好!”
对此彭蕴章却是不敢多说什么的,涉及到了皇帝的私事,也只有杨老三这铮臣敢开口了,一下削了这么多人,也只有杨老三做的出来了!(未完待续)
毒清 第七百六十六章 捻军
“陛下,还有一事,臣要说一说,那就是直鲁豫皖甘陕一带的捻子,就律法来说,这些捻子都是反贼,但其人数不少,在这剿灭与招安之间,臣以为当以招安为主!”
说起这反贼,东暖阁之内的局势就紧张了,一听杨猛要招安四色棍的脸色就拉耷了下来,这明显是不高兴了。
而彭蕴章那边也是一惊,若是山匪流寇之流,招安还是可以的,捻子,怕是不成啊!
“杨三哥,朝廷可是无力剿匪?”
“不然!如今京师左近,有直鲁、江南、西南四大营,四十余万人马,剿灭捻子,只在反掌之间,若是要剿,大军合围之下,三两个月,捻子可平!”
若是杨猛动手,一个月足矣,但捻子的人数不少,或明或暗,如今已经有六七万之众了,这些可不是太平军之类的,捻子几乎都是有家口的,各地的捻子汇聚在一起,才成了所谓的捻军。
“既然可剿为何要招安呢?”
对于反叛朝廷的反贼,四色棍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可杀不可留。
“人数!如今的捻子,已经有六七万之众了,以谋反定罪,就要株连,六七万壮丁,涉及人口二三十万,全杀了有伤天和呐!
而且如今的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与其咱们内斗,不若将捻子招安,让他们与英法洋夷作战,这样即使战胜了,也是两败俱伤之局,到时候若要剿灭,抬手可成!”
剿灭与招安,杨猛也是考虑了许久的。这捻子多是百姓,虽说有些目无法纪了,但其战斗力还是有一些的。这两年捻子与左骡子交手数次,双方互有胜败。也算是一支可用的人马。
这些人跟哥老会差不多,也算是民间的会党,涉及到会党之事,也就涉及到了湘勇,那里面的哥老会人马不少,留着终是个祸患,不受控制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可杀不可留。
捻子与哥老会的人马。也多少有些不同,捻子的兴起虽说也沾了一些会党的光,但起初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牟利求生,见了太平军势头大好之后,才正经起来反清的,就大多数来说,他们还是一心求存的老百姓。
借这次分流土地之名,可以散去一些安分的捻子,至于那些桀骜的,就送到战场去吧!将来的京津战场。就是血火地狱,见识了真正的战火,这些人活下来以后怕是不会再造反了。
“说法虽然不错!但捻子能顺从朝廷?”
四色棍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杨三哥说话还是可信的,此事或许可以一试。
“臣,亲去招安,若是捻子的匪首张洛行不识相,臣就地组织大军绞杀!”
如今的京师,杨猛暂时离去也是无碍的,招安捻子,也是杨猛对处理太平军的一个试点,太平军的人数太多。一次杀光总归是有伤天和的。
“部堂,您要是走了。京师的防务怎么办?张家湾的英法联军犹在啊!”
张家湾的英法联军,若是不管也就那么回事儿了。一旦提起来,他们还真是京畿的威胁。
“无妨的!捻子主力就在直鲁豫皖一带,那边离京师很近,旦夕可至旦夕可返,而且张家湾的英法联军是在待援,短期之内是不会有异动的,攘外必先安内,若是这捻子能招安,说不得长毛贼那边也成,只要将洪杨匪首绞杀,太平军未必不是朝廷的太平军呐!”
说到太平军,四色棍的眉头也竖了起来,这捻子或许可以招安,但自从登基就困扰他的太平军是断断不能招安的。
“三哥,太平军就算了!”
“陛下,您是皇帝,器量怎可如此狭小呢?英法的援军将至,数量有几多,咱们都不清楚,京师之外虽说有四五十万大军,但陛下莫要忘了克里米亚战争之中,英法投入的人数!
一旦英法联军大举来犯,不管是谁,不管是反贼也好百姓也罢,只要他们能出力御晦,就是好人!
若是太平军成了朝廷的人,大可以让他们死守前线,京师民团八万人全军覆没,太平军就不会全军覆没吗?
身为皇帝,不该挟怒做事儿的!”
杨三哥突地来了一番训斥,让四色棍有些难堪和委屈,但杨三哥的印象已经深植在四色棍的心里了,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三哥也没少训斥他,委委屈屈的看了杨三哥一样,四色棍也吐起了苦水。
“三哥,自打朕登基以来,洪杨逆匪就一直不消停,朕这边有些怨念,也是应当应分的吧?”
“那如今怎么说?”
四色棍认了怂,杨猛依旧是声色俱厉,看样子四色棍不点头他是不会罢休的。
“为了朝廷,为了社稷,当然听三哥的!这事儿算完,三哥消消气,怪吓人的!”
皇帝全无皇帝的威严,臣子全无臣子的恭敬,但彭蕴章看的却是饶有兴趣,魏征呐!好人一个!
“那臣这几日就出发,剿捻,定会给陛下一个明确的答复。
京师如今的粮草不济,之前说的由米利坚购粮,帮着百姓过冬,陛下认为京师需不需要囤积一批粮食呢?”
训了四色棍,杨猛自然要给他发号施令的机会,大手笔花钱买粮无疑是个好机会,阔绰啊!
“彭师傅怎么看?”
果然听了这句之后,四色棍的脸色也肃然了起来,国之大事来了。
“老臣认为,为了京师稳妥,不仅京师要存粮,津口也要存粮,部堂所言,大战将在京津一带开展,几十万大军一年的存粮,还是要得!”
从百姓的过冬粮,到几十万大军的存粮,杨猛也不想一力承担,如今朝廷财货丰盈还是朝廷出为妙。
“数量多少?耗银多少?”
“照着足量供应。一人一年十担粮足矣!五十万人就要五百万担粮食,照如今的粮价二两来算,一千万两现银。
若是再保着京师百姓的话。一千万担粮食足以,两千万现银。还是要得!”
这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彭蕴章之前也没仔细算过,这一算之后,粮食的消耗,就是个好大的数字呢!
“粮食多一些没坏处,朕以为一千五百万担才是稳妥的,杨三哥以为呢?”
花钱。尤其是大手笔的花钱,也会让人兴奋的,四色棍的眉梢飞扬,但也没忘了问问杨三哥的意见,听着他骂人,心惊肉跳啊!
“陛下圣明,这就叫做未雨绸缪啊!”
“嗯!此事就交由彭师傅来办了,三哥此去直鲁一切小心呐!”
对四色棍来说,如今的杨三哥就是依靠,想他这样皇家出身的子弟。想要找个依靠很难,想要找个能与自己一起玩乐的依靠更难,知道三哥要远行。四色棍也不忘嘱咐几句。
“陛下放心,臣去去就回!”
杨三哥有正事在身,四色棍也没有挽留,走在回军机处的路上,彭蕴章有些担忧了,一千五百万担粮食,看来杨老三有些不看好将来的战事啊!
这又是招安捻子又想招安长毛贼,难道这英法联军就如此可怕?
“部堂,之后的战事……”
说这些话彭蕴章也是加着小心的。如今开战已成定局,求和之说。是断断不能出口的。
“尚难预料,英法两国整军。怎么也得三两个月之久,即使分兵前来,第一波的人数也多不了,至多三五万人,但两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不容小觑,据闻米利坚已经与英法两国达成了协议,要为两国提供补给,购置米利坚的粮食,也是在削弱英法联军的后劲儿呐!”
杨猛这么一说,彭蕴章心里的疑惑也就尽去了,原来是为了这个,购粮也是军略呐!
“咱们不能再加一些?”
“就如今局势来说,釜底抽薪不若扬汤止沸,不拖垮英法两国,就没有大清的出路,咱们一下把粮食都收来了,这仗就打不起来了,今年仗打不起来,英法明年还会再来,无非如今的大清就是一个乱局,就乱在一起吧!”
米利坚的存粮、产粮都是有数的,杨猛这次大批购粮,倒不是倒弄库存,而是真正的购粮,英法与沙俄已经签署了雇佣兵员的合约,此事在欧洲不是秘密,如今杨猛所能做的就是从米利坚那边遏制英法联军的人数,一次来五十万人,怎么打?
“部堂远见,这捻子那边可有胜算?”
“有没有胜算是咱们说了算!捻子终是乱匪,张洛行不识相,就搞掉他,换个李洛行、王洛行、孙洛行,换上三五个,老子就不信他们不接招安令!
彭中堂,知会在皖的左季高配合吧!毕竟外部是要有些压力的!”
招安捻军,杨猛早就有了部署,若是张洛行不识相,杨猛就差人暗杀他,死了一个还不识相,就接茬死,直到有人接招安令为止。
“部堂不带京师的人马前去?”
彭蕴章以为杨老三是要调动京师人马的,没想到他要的竟是左季高。
“带上一两千就是了,如今京师周边的人马尚需整训,不耽误他们了,至于曾左那边,开战之前还是要试探一下的,若是曾左造反,问题就大了!”
提曾左杨猛也是在转移彭蕴章的注意力,彭蕴章的心力本就不济,多一件事儿就要多耗费一些心力,这段时间杨猛不想让他闲着,这个正牌的军机首辅,在大清还是有些号召力的,决不能让他有机会在暗地里谋算自己。
“部堂思虑的是,这段时间事情杂乱,都忘了还有曾左二人了!”
如今江南的局势在杨猛的安排下,也算是平稳,曾左给了太平军足够的压力,加上一个冯桂芬,压住太平军还是不成问题的,僵局之中,战事就少了,战事少了,这曾左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左骡子好对付,真正不好对付的是曾涤生,曾涤生的湘勇,这段时间表现的不咋地,哥老会的势力抬头,杨猛在思量着是不是该让湘勇也进京呢?
“这段时间,杨某不在京师,就有劳彭中堂费心了。”
“这是哪的话儿,应该的!”
杨猛选择此时离京,也不是突发奇想的,肃顺如今不在京师,自己再走了,说不定有些人就要跳出来,而京师的一些满汉大员,前段时间都让肃顺给挑了,剩下就是宗室了,若是再杀些宗室,这大清皇室就算是人丁凋落了。
包括鬼子六、肃顺在内,大清的这些宗室,杨猛会一步步的搞掉,这篡清的最后一步,要走的光明正大,多了这些宗室,对以后的局面也不好,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打着复辟的旗号搅乱时局呢?(未完待续)
毒清 第七百六十七章 老子说了算!
杨猛要收拾捻军虽然在计划之内,但这次匆匆而行,并不是到了收拾捻军的时候,而是捻军盯上了杨家驳船船队解京的金银。
苏浙肃贪的消息,没能瞒过太平军,对于朝廷肃贪的银两,太平军也是垂涎欲滴,只可惜,统领苏浙民团的冯桂芬很谨慎,而且苏浙民团完全是由新军组成的,其战力不是湘楚二军可比拟的。
即使加装了洋枪,太平军在冯桂芬手里也是一次便宜没占着,如今在江南一带,太平军惹不起的人有两个,一是九江杨二,二是苏北冯桂芬。
自杨猛走了之后,石达开不是没试过突袭九江,结果人马一动,就遭到了扼杀,与杨猛差不多,杨毅那边对太平军也是不留手的,全军覆没。
至于苏北冯桂芬的名声,完全是李秀成与陈玉成捧出来的,陈李二人,只要碰上冯桂芬的人马必败,这已经是太平军内部共同的认知了。
太平军无法对苏浙解京的赃银直接动手,并不等于他们放弃了这笔银子,太平军与捻军在大面上是从属的关系,捻军诸王都是洪秀全封的,虽说捻军听封不听调,但两军总归还是从属的关系,削弱朝廷就是加强太平军,这样的道理,杨秀清还是懂的,虽说太平军不能截取这批金银,但给捻军传个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与太平军相比,捻军就是个穷鬼,这也是杨猛之前一直不在乎捻军的原因,他原本是想着在慑服太平军之后,一并处理捻军的,没想到捻军却突地窜了出来,苏浙解京的银两那是军费。杨猛当然不会让捻军掺活这事儿了。
虽说大运河有新军保护,但杨猛不想让运银子的事情曝光,只能先发制人降服捻军了。
捻军打算对苏浙的银子动手。太平军和捻军之中的影子都报告了此事,捻军选择劫夺银子的地界是济宁府。这也是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要冲,一旦因战乱影响了济宁府的通航,很可能会影响京津一战的战局,也是杨猛要对捻军出手的原因之一。
京师的杨猛未动,影子和防守运河的新军就动了,驻皖的左骡子也派了一万人马襄助,有了这样的阵势,以张洛行为首的捻军也会感觉到压力的。
自京师乘船出航。杨猛也一路看了一下运河的情况,有些地方在清淤有些地方在加宽,冬季的运河容易结冰,若是之前这个时候,运河应该开始封冻了,但如今水面依旧活跃,没有别的原因,那就是船只的来往太过频繁,几乎就是日夜不息的。
虽说皇帝那边一千五百万担的粮食订单,刚刚才下。但之前杨猛解送的京津附近的粮食,也有三百多万担了,过一段时间。这大运河会更加繁忙的。
到了济宁府,杨猛也不见当地的官员,带着自己的马队,就直奔驻扎在附近的张洛行捻军主力而去,这次张洛行带的人马不多,只有两万余,但人人都是好手,人人都有马匹。
张洛行能与左骡子相较互有胜负,主要就是借助了马队的灵活性。捻军的前身捻子,实际上就是贩卖私盐、贩卖马匹的买卖人。为了路上的安全而结伙,可随着前些年的灾荒。越来越多的人投了捻子,主事儿人的野心大了,与太平军接上话儿了,也就催生了捻军的出现。
甘陕的刀客、山东的响马不少都入了捻军,对于马匹这些人很重视,通甘陕入蒙古购买马匹对捻军也算是易事,这么些年下来,也就让张洛行手下聚集了数万马匹,成了直鲁豫皖一带无影无踪的马贼。
左骡子追不上捻军,自然很难给予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震慑捻军,杨猛特意从云南调了五千康巴精骑,玩马蒙古马队都不一定是康巴精骑的对手,就别说张洛行的杂牌马队了。
没有包围也没有突袭,杨猛只是带着马队出现在了张洛行的大营门口,对官军来说张洛行的行踪飘忽不定,但对影子来说,张洛行下一个营地在哪他们都能估算的出来,截住或是堵住张洛行,杨猛只需要带着马队赶过去就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