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简单,组织儒生,将佛教变为儒教,辅助朝廷一统南北东西!”
杨猛为什么不说读书人呢?为什么要说儒生呢?这些曾涤生心里有数,只怕是没有相当功底的读书人做不了儒生的,但如此篡改交易,怕是有许多的不妥之处。
这中原的许多教派,都是与儒教结合不假,但藏边、西北、蒙古却是花开数朵,这么做只怕会惹起变乱呐!
“公爷的想法不错!可……”
“看看这个,带上老九与我入京!”
将黄帝衍生说递给了曾涤生,杨猛也不想多说什么,有些事儿读书人比他杨猛懂得多,该怎么做,有了这黄帝衍生说,就有了框架。
至于拉曾老九入京,杨猛则是防着变生肘腋,没了曾老九的湘勇,只是湘勇而已,有了曾老九的湘勇,就是曾涤生的靠山,如今京津的战事虽说停歇了,但局势却比打仗的时候更为紧张,若是曾老九在津口一带摆了自己一道,那大势就没了!
“好吧……”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曾涤生知道如今京津说了算的就是这位杨国公了,拧劲儿,他曾涤生不是对手。
一行人坐上了火车,杨猛可以清楚的看到曾涤生眼中的忧虑,不知这位是忧心火车呢?还是忧心以后大清的局势呢?
到了京师,给曾涤生兄弟安排了宅子之后。法域双王的队伍,也乘坐驳船入京了,这只队伍的人数在千人左右。里面的人员杂乱的很,杨家的影子、儒生。藏边与中原的僧人,但无论是出自哪里的人马,都是一副僧人的打扮,待蒙古诸王进京之后,就该是他们入蒙的时间了。
“陛下,法域双王与直隶总督曾涤生都到了,是不是该见一见了?”
东暖阁之外,曾涤生等人肃然而立。寄所托之内杨猛的声音,直接传到了东暖阁之中。
“这些事儿三哥处理就好,朕要养身,如今的朝廷势头正旺,朕的身体才是国之大事!”
一场大病之后,四色棍的心态又有改变,躺在御塌之上不能行不能动不能吃不能喝,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折磨,如今杨三哥只要说陛下的龙体为重,一切事情。四色棍都不理会的。
“陛下,事涉蒙古与西北,还是该抚慰一下众人的。”
“嗯!那朕就见见他们?应该的!”
春日的寒风还有些料峭。但东暖阁之中是没有风的,听了这番对话之后,曾涤生正好瞧见了,一股恶风卷起冬日枯叶的景象,定睛一看之后,曾涤生不由的打了几个寒战,变天之兆啊!
“两位法王请安坐!曾涤生吧?江南那边你做的不错,以后好好的听杨三哥的吩咐,朕如今要养身。大事小情以杨三哥的主意为尊!跪安吧!”
直隶总督、疆臣之首、文帅第一,在皇帝面前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或许是因为对曾涤生的恶感,四色棍存心打压。或许是因为对杨三哥的信重,面对朝廷的股肱之臣,四色棍这个皇帝几句话就算打发了。
“臣遵旨!臣任由杨国公驱策!臣告退!”
曾涤生胸中的千言万语,都被皇帝的冷淡打消了干净,面对这样的皇帝,他还能说什么?他说什么能有用呢?
“就该如此!下去吧!两位法王,不知蒙古之事谋划的如何了?”
挥退了曾涤生,四色棍转头望向了两位年纪幼小的法王,距新选法王不过十年,如今的法域双王,不过十岁左右,这话与其是问法王的,倒不如说是问他们身边的扈从。
“蒙古之事,国公爷已然安排妥当,法域诸王尽归陛下驱策!陛下的龙体为重,近日国公爷安排了千僧法会为陛下龙体祈福,陛下万寿无疆!”
一个文质彬彬的密宗僧人,给了四色棍很完美的答复,这位的出身倒与徐子渭差不许多,满腹经纶心思不正,有了他调理法域双王,杨猛也放心。
“还是杨三哥体己呐!你们尽管做事,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朕有些倦了……”
因为刚刚用药的缘故,四色棍的精气神,并没有恢复如初,如今这几天正是关键的时候,杨猛也不想让四色棍过于操劳,说了几句注意龙体的话之后,杨猛带着法域双王与养心殿之外的曾涤生汇合了。
“三爷,我等下去安排法事了!”
“哦……去吧!带着这俩小伢子多玩一玩,瞧瞧京师的繁华!”
这一幕看在曾涤生的眼里,更是让人心寒,这杨老三这些年究竟做了什么?以后他又要做什么呢?
“曾夫子,黄帝衍生说可看完了?对于蒙古之事,你可有了定计?”
“陛下有言,涤生但凭公爷驱策!”
如今这局势,曾涤生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对抗这杨老三,人家手握数十万大军,江南西南,怕是已经易主。
三湘来的消息很不好,三湘大地虽说还有官府,但底下的乡村,却完全被杨家给把持了,作为湘勇之首脑,曾涤生想要探知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三湘之人还是认可他曾涤生的。
“呵呵……这话说的,跟老子是个小人似的,明说吧!保国护教,你曾夫子只能选其一。
之前老子也认为儒教一无是处,但这些年走下来,老子却发现儒教与百姓结合之深,却是无法撼动的,无论是宗族还是亲情,都融入了太多儒教的东西。
朝政朽坏,或许只是一部分读书人,读歪书的原因吧?儒教的走向如何?还需要斟酌,中西结合之路,是必走之路,老子读书不多,不知道何为儒教,这些事儿就需要一个掌舵之人。
若是你曾涤生想保国,那老子就另选旁人,若你曾涤生想要护教,咱们也有护教的说法!曾夫子你怎么说?”
杨猛的话也是实话,华夏的凝聚力是什么?追根溯源就是儒教,百姓的宗族亲情、一言一行,近两千年来深受儒教的影响,破坏儒教说白了就是破坏这份凝聚力。
当然儒教也并非是至宝,好坏参半而已,想要用儒教推动一国的发展,变革也是不可或缺的,儒教的变革用外人就会走形,只有用曾涤生这样的人,才能保证这种变革不走形,或许曾涤生也会走很多弯路,但他杨猛与曾涤生联手,这样的弯路,恐怕也不会太多。
“是与不是公爷都说明白了,涤生选择护教!”(未完待续)





毒清 第八百二十七章 十王献女(上)
曾涤生低头,并不是向杨猛低头,他所低头的对象也是所谓的大势,就如今的局势来看,与其说是曾涤生背叛了大清,倒不如说是儒教放弃了大清。
同样是读书人,有满蒙回汉之分,虽说面上说的是满汉一家亲,但究竟亲不亲,曾涤生心里有数,天下读书人心里也有数。
若真是满汉一家亲,为什么要分满汉双尚书呢?为什么各地的驻防将军,全数是旗人呢?
如今的杨老三已经掌握了大势,若是曾涤生反抗,他反抗的不是杨老三,而是天下的读书人,甚至是儒教,所谓忠君报国所谓满汉一家,在民心面前,在大势面前,不堪一击呐!
“内蒙古诸王已经在口外了,外蒙古诸王一个月之后便到,在此期间,你曾涤生拿出一份收服内外蒙的折子吧!”
怡亲王载垣一去就是三个月,这外蒙的路可不比京师到江南或是西北好走,这去的时机又不怎么好,若是换做夏季三个月的时间,内外蒙诸王怕是已经到达京师了,赶上了隆冬,拖延一个月,也算是迅速了。
“公爷,不知如何慑服蒙古诸王呢?”
低头之后的曾涤生,也算是光棍,倒不是他曾涤生两面三刀,而是这几年他想了太多,杨老三隐忍的太好,如今的局势已经无力回天了,京师宗室俱无,这样的消息,杨猛也早就透露给了曾涤生。
如今的大清除了四色棍、鬼子六、端华、载垣、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宗室以外,已经算是绝断传承了,而这些人都在杨老三的控制之下,只要他动动手,大清的皇室一脉就没人了,到时候谁该继承大统。就要靠实力说话了。
如今半天下的督抚都是杨老三的人马,其余一半就是满蒙诸王公了,与他们合作不如与杨老三合作。汉室江山,对曾涤生来说也是有些吸引力的。
“和亲!”
“和亲?蒙古诸王与皇帝和亲?”
“嗯!话是这么说。但真正种地的是老子,以老子的血脉控制蒙古!”
“你……”
不知廉耻、丧心病狂这样的话,曾涤生如今还真说不出口,但这终是有违伦理,瞪着杨猛,他的脸色也是忽红忽白。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的!
曾夫子,没有老子。长毛贼变乱江南,会死多少人?数百万只是个零头吧?
若是没有老子,江南就要有数千万人死于战乱,此事你说是不是事实?”
杨猛也知道自己的许多作为有违曾涤生为人的准则,如今这时候,想要拉拢曾涤生,只能用悲天悯人四个字了!
“是!但如此有违礼法之事,将来如何向后世之人交代呢?
儒教?没了礼法何来的儒教?”
杨老三做事太过不地道了,口口声声要护教,就这么做事儿?杨老三其行如此。只怕儒教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篡的面目全非!
“呵呵……曾夫子,既然摊牌了,老子也不隐瞒!皇后、懿妃包括恭王福晋肚子里的孩子。都是老子的种儿!
曾夫子,你瞧老子这体格,子嗣遍布华夏,二三十年的事儿,如今老子不及而立之年,怎么也有十好几年的日子能生能养,蒙古诸王的公主、格格,皇城的旗人贵女,老子的后宅。一年一茬就是几十个,十几年就是几百个啊!
人才出自数量。有了庞大的后嗣,再用一个任人唯贤!国祚传承岂会断灭?
有违礼法。这话还不是史家的笔头子说了算?到时候,就是说老子是半圣,后世之人都能信服!
若是不齿,这事儿你来做?没有汉人血脉,怎么慑服蒙古?礼法?什么是礼法?百姓就是礼法!老子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礼法!
大清倒是有礼法,丧权辱国不说,民生疾苦不说,一个八股害了多少读书人?
曾夫子你也是读史书的人,前明如何?大清如何?史书之中即使篡改,也不会改的面目全非,这事儿做不得?”
“恬不知耻!”
听了这些,曾涤生的腿肚子都打转了,这杨老三毒啊!恐怕京师之中,桂良之事、肃顺之事都是他一手撺掇的,如今即使明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呵呵……看看三湘的百姓与书院,曾夫子就该知道怎么做了,对不对?”
“以卑鄙无耻之手段,行光明正大之事,曾国藩倒要看看你杨猛能走多远,下场如何!”
“哈哈……这话说了也是白废!曾夫子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何苦为难自己呢?
一国之崛起,一族之崛起,总要有些血腥肮脏之事的,你我联手一起走一走这血海如何?
以老子手中的实力,若是不管不顾,华夏沉沦只在反掌之间,你我俱是汉人,这华夏也是汉人最多,咱们掌权可以公平的对待其他各族,若是他族掌权,可能公平的对待汉人?
元明清三朝已有定论,开不世之局,就要有不世之手段,管他卑鄙无耻还是光明正大,结果最重要!”
“唉……涤生枉读了一辈子的诗书,与你杨老三为伍不齿啊!
但,如今这局势,涤生还有别的选择吗?或许公爷的说法是对的?
将来如何,就听公爷一句话,看结果吧!”
从东暖阁到午门,路途不远也不近,一路走来,曾涤生也不得不认同,杨老三的这些歪理邪说了,这杨老三行事虽说卑鄙无耻,但结果委实不错,如今的三湘,不说百姓安居乐业,但数遍了康雍乾三朝,即使是大清最鼎盛的时候,三湘的百姓也不曾像这几年一样畅快的活着。
家乡之事,曾涤生盯得很紧,三湘的改变,曾涤生历历在目,什么朝代。百姓的子嗣可以不花钱入学?
什么朝代,所有老百姓又能对一家赞不绝口?杨老三之变,变在了根本。如今狂澜已起,再也无人能挽了。想要扫灭杨老三,就是与三湘的百姓为敌,其余各地如何?不问可知啊!
“不错!看结果吧!曾夫子你在礼部任职过,这次接待蒙古诸王之事,你就挑头吧!”
曾涤生这样的人,有他的坚持与原则不假,想要曾涤生这样的顽固派做出妥协不容易,魏五当年所谋划的大势。帮了杨猛的大忙,在大势面前,顽固如何?有原则又如何?有些罪责,谁也承担不起呐!
勉强搞定了曾涤生,杨猛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刚刚进入签押房,没想到多日不见的郑亲王端华来到了府上拜访。
“计长,你说这端华前来,所谓何事啊?”
双眼一眯,杨猛有些意味深长的问了徐子渭一句。
“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法域双王、二是蒙古诸王,这如今也能算是满清的救命稻草了。”
徐子渭也不犹豫,这等揣摩人心的差事。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如今京师的局势如何,不少人心里都有数,叶名琛跋扈、杨三爷隐忍,还有一条就是满蒙凋零,法域双王与蒙古诸王入京,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你说他们敢吗?”
“呵呵……三爷,社稷为重,有些位子许多人一辈子都瞧不见呐!”
“问问影子!老子去见一见端华!”
徐子渭的话不错。但满清宗室已经死伤殆尽了,端华与载垣。杨猛还想着用一用,不是万分笃定。杨猛不想杀这两人。
“王爷来了,不知京师城外安置的如何了?”
端华这段时间一直在整理京师的宅子,以备蒙古诸王到来,他突兀的来访,想必是有事儿要说的。
“国公!那边的事情做的尚可,只是前日接了载垣的急报,说是此次前来的蒙古诸王,有几个桀骜不逊之辈,如今的京师不能再变乱了,依载垣的意思,这些人还是先放到热河为妙,在热河学一学规矩,对他们不是坏事儿!
再者,这些蒙古王公,都是带着亲卫的,你一百我八十,近百位蒙古王公的人手聚起来也有万余人,这只人马到了京师,只怕闹出什么乱子呐!”
端华的话,听着就让杨猛眉头直跳,这事儿还真是可疑,但如今杨猛不想杀这俩人,只能等一等看看再说了。
“王爷所虑,甚为妥帖,只是热河的宅子怕是不多吧?若是让他们入住行宫,怕是有些大不敬,此事怎么安排呢?”
但回头一想,端华这老王爷想的未必不是为了京师着想,一干子蒙古王,大多是桀骜不驯之辈,惹出了纷争难免要动粗,与其在京师坏了气氛,不如先在热河教导一番。
“端华正是为此事而来,国公,可否在热河周边,找处草甸子让他们安营呢?”
“王爷,这不是弱了朝廷的威风吗?这样吧!咱们进宫一趟,不成的话,就让他们住热河行宫吧!毕竟那些也是咱们大清的王爷啊!住草甸子,丢份儿呐!”
端华这句话,倒有些让杨猛疑虑尽去的意思,但如今的局势关键,断不可内乱,杨猛带端华入宫,也是想给影子一些时间,有些事儿要整理出来,不易!
“国公思虑周全,只是让这些人入住热河行宫,怕是糟蹋了好去处!”
对于蒙古诸王,端华是瞧不上的,虽说他们那边有不少亲王、郡王,甚至有王爵高过他的汗王,但蒙古诸王终是蒙古诸王,他们在端华的眼里,还赶不上朝廷的封疆呢!住行宫,烧不死他们!
“唉……王爷这是说什么话,如今朝廷还真需要蒙古诸王的襄助,这样的话,可不敢说呐!”
“这些蒙古王,本事不大架子不小,比实权,他们怕是不如一个知府,什么东西!
这次要是皇帝准了,行宫那边还是要多派人手的!”
端华这么说话,也是心里有气,若不是肃顺那畜生,宗室何至于凋零至此?堂堂大清朝竟求助于蒙古诸王,给先祖丢人呐!
如今蒙古势大,旗人凋零,若不是想到此节,端华也不会出头的。
“让僧格林沁的马队去如何?”
“不成!僧格林沁与蒙古诸王是穿一条裤子的,让民团去吧!”
“民团还要围困英法联军,还是让僧格林沁去吧!”
“国公不是还有西南民团吗?让他们去,桂良、肃顺之事,可不能再演了!”
“哦……倒是杨某思虑不周了,王爷说的是!王爷说的是!”
经端华这么一提醒,杨猛也明白了他的用意,这事儿自家还真是有些太过自信了,朝廷忙于对付英法联军,对蒙古诸王来说未尝不是机会,只怕有人要按捺不住啊!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趁机宰掉一部分人,看来蒙古诸王京师之行,还是有必要的。(未完待续)




毒清 第八百二十八章 十王献女(中)
端华坐轿杨猛骑马,两人奔皇城而去,路上杨猛也考校了一下端华的想法,收拾蒙古,怕不是三五年的事儿,若是将内外蒙的行政中心撤到热河,未尝不是一个缓冲。
热河,紧邻蒙古;热河行宫,不仅有庞大的建筑群,而且周边还有不少佛寺,甚至藏边的小布达拉,那边也有;蒙古是个政教合一的地界,若是自己的铁路修好了,将蒙古诸王迁至热河行宫,未尝不是个妙计。
这次和亲,选的是实力小,家族没有男丁传承的蒙古王爷,这些人的势力不成,也就不会被蒙古诸王所忌惮,蒙古诸王入行宫,和亲的蒙古王实地掌管蒙古的行政,二十年之后,他杨猛的子嗣长成了,这蒙古就要真正的易主了,至于热河行宫的蒙古诸王,识相的赏他们个安乐,不识相的就赏他们安乐死好了。
跟着端华的轿子,杨猛的走得慢、想的快,不大的时间,一张正对蒙古的大网,就算是成了!
到了东暖阁,四色棍对于使用热河行宫的事儿,也不怎么上心,热河在乾隆年间,本就是皇帝的避暑、行政之地,莫说是百十位蒙古王公,就是再多几倍也装得下,当然,皇帝用的地方,是不可能让蒙古诸王染指的。
“三哥,这事儿你与端华商量着办!端华,朕信重杨三哥,如今朕需要养身,宗室凋零了,蒙古诸王的事情你要多多的上心,杨三哥还要顾及津口的战事,有些事儿你多担待!”
一日的清闲,两次被蒙古诸王的事情打断,四色棍的脸色也有些不虞,如今他真是害怕了。这不能行不能动,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两天力量慢慢的复苏。太医那边有许多养身之法还要他时时的练上一练,为了这些琐事。影响了寿元可不好。
“嗻……”
见皇帝的面色不虞,端华也知道今个儿来的不是时候,这事儿杨老三也是多余,小事儿而已,何苦劳烦皇帝呢!
“陛下,臣这边还有针对蒙古的方略,热河行宫可否让法域双王、蒙古诸王,时常居住一下。若是有可能,臣想让蒙古诸王在热河常住,这样蒙古的王公们,就不用在苦寒之地遭罪了。
而且,也便与朝廷管理蒙古,这次不是要在蒙古的公主、格格之中选秀吗?让那些实力小的王公管理蒙古政务可好?”
四色棍的爱答不理,倒是有圣君之象,威严呐!若是蒙古诸王觐见之时,四色棍也是这个样子就好了,这爱答不理的样子慑人呐!
赞许的看了四色棍一眼。杨猛将自己在路上想出来的法子,也大略的给四色棍说了一下。
“端华,你看如何?”
依旧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但这事儿四色棍还真上心了,若是能慑服蒙古,他这咸丰帝的威名就厉害了。
“杨国公高明,若是如此,那蒙古就是我大清之蒙古啊!之前的变乱,自可消弭于无形之中,而且朝廷也能在休养生息之后,再选一批精干的满蒙臣工!
这段时间臣也想了许多,朝廷对于满蒙的臣工太过于放纵了。杨国公的许多政令,看似苛待满蒙臣工。但却是砥砺他们的手段,陛下。有杨国公辅佐,千古一帝可期啊!”
杨猛留下端华、载垣,一是因为他们有亲王衔,二是因为这俩确实也不是人才,真正的人才那是鬼子六,这两位下到地方,也就做个知府州县的料儿,真要放眼四方,他们差得远了。
到此,杨猛对于端华的疑虑也少了许多,羽翼尽去的端华、载垣,根本没有筹谋这个的本事,想必参照一下影子的情报,对这两人的猜忌,也可以挥散了。
“郑亲王谬赞了,这事儿要办,还得看陛下的意思!”
“杨三哥,你也是多事儿,这些事儿你自己就能办了,何苦来劳烦朕呢?这段时间的政事,杨三哥代办了吧!朕要养身!”
对于杨三哥的谦恭,四色棍也多少有些不满,他已经很长时间不处理政事了,如今想起那些政事,他就脑仁疼。
当年的自己也是傻乎乎,放着杨三哥不用,自己去亲力亲为,一个长毛贼就折腾的他筋疲力尽,如今可好,有了杨三哥,政务清明了、长毛贼授首了、英法联军被打的求和了、就连蒙古诸王也要进京了,端华说的千古一帝,也是四色棍的念想呐!这话听着入耳。
“那……臣等告退?”
“走吧!走吧!寻常之事,杨三哥自去办理,莫要扰了朕的清净!”
四色棍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这时辰,他还有一段五禽戏要练呢!说千道万,活不长什么都是空呐!
“国公既有处事之权何苦要劳烦圣上呢?”
出了东暖阁,端华也开始埋怨杨猛了,如今的皇帝喜怒无常,这大清唯一能号皇帝脉的只有杨老三一个,如今端华这王爷做的本就战战兢兢,这下因为蒙古王公的事儿恶了皇帝,若是来日热河那边出了事情,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端华。
1...401402403404405...4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