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算学界的人欢欣鼓舞,随着对微积分的逐渐研究,他们隐隐知道这道门里会出现另一片新的天地。最先做出呼应的是天文学,他们把微积分学过去后,发现竟能解决以往令他们束手无策的问题,极受震动。
很快,新的理论运用到工程、力学等方面,颇有成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一研究中。
顾青云偶尔会想,他们现在的微积分和前世相同吗?理论相同与否他不记得了,但他认为,这些微积分符号一定和前世有很大的不同,毕竟国情不同。
尽管微积分的出现令顾青云在学术圈子的威望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成为举国公认的算学大师,属于权威,但在一般的百姓眼里,这并不能令生活发生什么变化,他们的日子还是照样过,该做的还是得做,该老的还是会老。
永平十一年,方仁霄和连氏突然说想回林山县养老。
顾青云看着老师苍老的面容,想到这几年他逐渐增多的小病,默默地点头同意。
方仁霄惊异地看了他一眼,很是疑惑,本来以为会出现的情景竟然没有。
“你就不问问原因?”
“老师,一个地方住久了想到别的地方住是正常的,更别提林山县是咱们的家乡。”
方仁霄之前满心的准备落空,竟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顾青云竟然乞休,辞去官职了!关键是皇帝还同意了!
“你……你要气死老夫了!官职哪能说辞就辞,老夫回乡多的人想送,不用你送!”方仁霄指着他的手指颤抖,银白的胡子都气得翘起来了。
顾青云笑眯眯地扶着他,道:“老师,不是我想送你,是我也想回乡,年纪大了,小石头和小鱼儿又已经成才,我少年离家,也想回去看看啊,更别提爹娘了,他们都很高兴,也同意了。”
心底还是愧疚的,要不是他这几年全副心思都放在微积分上,他肯定能察觉出方仁霄早就想回乡了。
“你……”方仁霄的嘴唇蠕动了几下,还是没有说出话来,只是浑浊的双眼隐隐泛出水光。
顾青云扶着他的臂膀站在树荫下,气氛静谧,春风中带来一阵阵花香。
五十五岁这一年,顾青云最终还是辞去官职了。在官场日久,他也想过点悠闲的日子,最主要的是,方仁霄和连氏已经九十岁,尽管他们的身体看起来还算好,但终究年纪大了,他们最想的还是落叶归根。
再者,顾大河和小陈氏也七十多岁了,尽管有他在身边陪伴,但他能察觉得出,父母对林溪村还是很思念的。
果然,当顾青云宣布要回乡时,两位老人尽管有些遗憾,但顾青云已经事先劝说过他们,想到事情已经成定局,他们也跟着高兴起来,只有顾永辰夫妇和孩子们闷闷不乐。
这一年顾传恪已过十五岁,刚从皇家书院结业,顾青云打算带他回乡,顺便参加科考。与此同时,七岁的二孙子顾传硕开始进入皇家书院学习。
这一年的四月初五,在阳光温暖、万物疯长的季节里,顾青云拖家带口,踏上了期盼已久的回乡路。
作者有话要说: [注]字来自百度,我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但和百度的意思差不多。
微积分的意义(来自百度):欧氏几何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是数学中的大革命。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主要分支,不只是局限在解决力学中的变速问题,它驰骋在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园地里,建立了数不清的丰功伟绩。
微积分学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各个分支中的发展。并在这些学科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更有助于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85章 挚友
这次回乡, 为了舒适度, 顾青云一家走的是内湖, 自家包下一艘船,时间长点就长点,反正他们现在不赶时间,相反,遇到想停留的地方,还会停船下来住几天,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文气息、风俗习惯。
不得不说,只要物质条件足够,在古代旅行的舒适度还是可以勉强忍受的。
这一天, 到达扬州, 他们暂时停留。
“前几天在小报上看到你辞官的消息,我还真吓一跳, 第一反应就是小报在胡说八道, 听风就是雨, 没想到隔一天又在邸报上看到这事, 我才确认你是真的辞官了。说吧,怎么那么突然?是发生什么我不知道的事?”在离府衙不远的客栈安顿下来后, 顾青云赶紧打发下人去送信,没想到方子茗竟然带着全家跟着送信人直接上门了。
方子茗住在官邸后宅,地方不大,正好够他们一家住。顾青云想到自己一大家子人,又有一堆行礼和下人, 就决定在客栈包下一座院子。
双方见面,气氛极为热闹,大家一一叙过旧,两人独处时,方子茗连忙把心中的疑惑问出口。
“没发生什么大事,我就是不想当官了。”顾青云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沏茶,稍微放缓声调,说道,“好吧,不用瞪我,我说实话,一个是我已经厌倦了朝廷的争斗,之前还好,等我成为太子太傅,开始入宫教学,荣耀来了,随之而来的争斗和拉拢也来了,虽说我不惧这些,可百密未免一疏,这些会牵扯我大量的精力,我认为得不偿失。”
见方子茗认真地听自己说话,顾青云力图让自己不要把视线看向他的肚腩,继续解释,“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外婆、我爹娘他们都老了,林山县是我们的故乡,叶落归根,老师一提出想回乡,我就趁机向陛下告辞。”
“陛下竟然同意了?”方子茗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你要相信我的口才。”顾青云得意地挑眉,见对方眯起眼睛紧盯着自己,赶紧又老实说道,“好吧,我又说实话,是我苦求的,还把老师和爹娘他们拉出来。大夏以孝治天下,加上老师的年龄确实大了,陛下终究还是批准我的申请,不过他最后说等老师百年后,还会召我回朝。”
“大伯……”方子茗的表情顿时一变,眼睑垂下,低声道,“可是我看大伯的面色红润,说话大声。”
顾青云耳边听到外面小院子的方仁霄正在逗方瑞刚满一周岁的女儿,下意识压低声音:“老师说话声音大是因为他的听力减弱,去年说话还没那么大嗓音。”
“难怪我总觉得你们刚才说话的嗓门提得特别高。”方子茗恍然大悟,“唉,一转眼,孩子们大了,我们老了,长辈们更老了。”语气有些颓然。
顾青云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他爹方仁礼早两年中风,一直躺在床上养着,完全认不得人,算一下年纪,他还比方仁霄小十五岁呢。
“所以我们要好好活着,活得久一些。”顾青云提起别的事,“对了,你明年能不能回京?”
他说的是调回京城的事,本来两年前是有很大机会的,方子茗政绩出色,为官清廉,又有顾青云去梳通,加上大女婿的关系,吏部不敢说,户部右侍郎的位置正好空出来,还是很稳当的。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正好碰到方仁礼中风,这种情况下不好移动病人,更别提当时的方子茗心神已乱,王氏又病倒,方瑞在京城参加会试没中……一连串的麻烦事接踵而至,方子茗最后决定还是留任。
“再说吧。”方子茗苦笑,很快就打起精神来,倾身凑近他身边,问道,“你以后还回朝堂吗?”
“应该不回。”顾青云嘴角翘起,“我爹今年七十七,等过几年就满八十岁了,我是独子,如果我爹不肯回京城的话,那我肯定要陪着,不陪就是犯罪,大夏律法明明白白写着呢。”
方子茗一听,忍俊不禁:“你啊,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难怪陛下肯轻易放人,要知道你的微积分出来后,你就是一个活招牌。”
顾青云嘿嘿一笑,随即又正色说道:“我又不是不可或缺之人,陛下也许现在觉得可惜,等过个一年半载,他老人家早就不记得我顾青云是哪个了,朝廷人才济济。”
对于他的自嘲,方子茗好笑地捶了他一下,这种年少时经常做的动作,现在再做起来,颇有感慨。
这么多年,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也交了两个谈起话来格外投契的朋友,但能让他觉得放松,有什么说什么的就剩下旁边这一个了!
不,或许一直以来都是这一个。
想到这里,方子茗又捶了顾青云一记:“你老实告诉我,你一直在偷偷看我的肚子,是想搞什么鬼?”
顾青云一愣,随即失笑:“我还能搞什么名堂?我只是对你的肚子好奇罢了。哈哈,我完全没想到年少时出街可以引发少女们掷果盈车的翩翩美少年在年老后,肚子竟然鼓起来了!哈哈,我记得五年前你的肚子还算平坦啊。”
方子茗老脸一红,他只比顾青云大两岁,但现在两人站在一起外表绝对相差八岁以上。
见顾青云还笑,方子茗就有些恼羞成怒了,反驳道:“我这叫富态,大多数人到了年纪都是这样,我在地方应酬多,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对这些身材什么的看得重,咱们又不是女人。还有,我得说一句,你都一大把年纪,竟然没留胡子!为老不尊!”说着还有意识地捋捋自己精心修剪的美须,面露得色。
顾青云:“……”
好吧,两人打平。
方子茗又问起顾青云回乡后的重心。
“好好陪陪长辈们,好好陪陪薇儿,再看族中有没有人才值得造就培养。我还想着,继续练习书法,然后学画画,不知为何,我现在就特别喜欢画画,觉得用画能留住记忆最美好的瞬间。”顾青云一说起退休后的生活就充满了憧憬,他自觉自己还年轻,不能混吃等死,还是找点事情做比较好。
说到底,他也怕自己有退休后遗症,他还想活得长寿点呢,所以当然得给自己找些喜欢的事来打发时间。
“就那你画画的水平?”方子茗鄙视地瞄了他一眼,他还在记仇刚才顾青云嘲笑他肚子的事,“年轻那会儿,你一门心思放在书法上,画画的技能……哼,我都不好意思说。”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就看着吧,我现在这个年龄就算重新学也不迟,万一我能活到一百岁,哈哈,那就是学习四十五年,加上我的阅历,哼哼,说不定我还能成为一代大家呢。”顾青云随口反驳。
他没在意,却见方子茗拧眉思考了一会,竟然没有嘲笑自己。
方子茗端起一杯茶盏,借故喝了一口。
别人他不敢保证,但顾青云的为人他还是了解的。想到对面那家伙一直以来表现出的性格和行动力,万一对方真能认真学习个几十年,那结果……算了,就不打击他了。
两人又继续聊起来,当说到孔繁忠时,方子茗就忍不住笑道:“孔家那帮人这么多年推出了好几个才俊,孔繁忠是咱们这一辈最出色的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你看吧,你刚在算学界闹出微积分,他们那帮人……我打赌过不久就会写出一本著作。”
孔家在前朝受到过大的打击,损失惨重,本朝皇帝不大待见他们,所以孔家就一直在试图恢复自己的影响力。
毕竟山东孔家并不能代表儒学。
顾青云一听到这个就翻翻白眼:“你太高看我了,再说了,管他什么争斗,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最重要。”
方子茗摇头笑了笑,想了想,觉得这的确符合顾青云的性子,也就不再提,免得自讨没趣。
在扬州的日子过得极快,第二天顾青云等人上门去拜访方仁礼和王氏。方仁礼还是认不得人,王氏身体也不大康健,但看得出见到他们精神极好,连午膳都多喝了一碗汤,让方子茗一家很是高兴。
在方子茗的热情挽留下,本来预计住三天又延长到六天,有他这半个本地人带领,顾青云他们游遍了整个扬州城。
顾青云和简薇还去寻找他们年轻时候玩过的地方,兴致勃勃。
相聚过后又是离别,方子茗折柳相送,顾青云把早就准备好的离别诗念出来,本以为会让方子茗刮目相看,没想到倒是让他红了眼睛。
依依惜别后,顾青云一家继续踏上回乡的归途。这一路上,他们相继游玩过几个出名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相聚,其中也包括庞喜林和顾永良一家。
顾传恪见到爹娘和弟弟很是高兴,要不是要回乡科考,顾青云还真想把他留下。
让顾青云惊讶和高兴的是,沿途中有听到消息的官员或有交情的士绅会热情邀请他们上岸,还会请他到书院或府学讲学。
顾青云看到下面热情的学子,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来学习交流,不是故作样子,很是满意。
因为此事,顾青云几乎是每到一处地方就会受到当地官员的邀请,和方仁霄、顾大河他们商量后,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他差不多把邀请接受下来。
不管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还是因为自己的学识,只要肯学,顾青云一定会教。这些学子中,只要以后有一人对算学感兴趣,肯下功夫去研究,那他就赚大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研究到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去呢?
不过时间一久,竟然有学子想留在他身边学习,而且毫不介意跟着他回乡。
这,这似乎是想拜师的节奏吧?想起他要回京时,也有几个人要跟着他回乡继续学习,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说住,没想到现在又来了。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顾青云内心深处还是愉悦的,不过最终,他还是拒绝了。
这次回家,他最大的目的是好好陪伴长辈,而且他暂时不想收徒。
一直到八月初,历经四个月,他们终于回到林山县。
在回林溪村给顾伯山和顾季山他们扫墓后,顾青云他们又回到林山县居住,和京城一样,与方仁霄夫妇挨着院子。
不远处就是简志远和方氏的住宅,他们在简志远致仕后就回到林山县,现在一家子团圆,自然是高高兴兴的。
大概是女儿外孙在身边,方仁霄和连氏精神焕发,让顾青云和简薇放心许多。
顾青云也清闲不了多久,他刚回到家没过几天,闻讯而来的人几乎能把他家门槛踏破,上门求学和想交流的人络绎不绝。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86章 求教
张振之是临阳府人, 家中有上千亩地和几间铺子,平时居住在府城。他从小就展现出读书的天分, 刚满六岁就被满怀期待的父母送到私塾开蒙。
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展现出自己的天资, 在刻苦努力下, 他十六岁考中秀才, 二十三岁中举, 名次名列前茅。今年刚满二十六岁的他在整个临阳府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年少有为,青年才俊。
明年又是一年会试年, 张振之最近都在考虑是否要进京赶考,三年前他刚中举, 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结果那年他名落孙山。
正思考着,张振之来到茶楼的二楼,一上楼梯就四处看了下, 里面坐的几乎都是宽袖广袍的读书人,这副场景他并不陌生,唯一令他好奇的是,此刻听到耳里的声音却比往常嘈杂,要知道这里一向较为安静。
他走到自己惯常的位置,那是一个靠窗的位置,此时四方桌上已经坐有两个人。
“刘兄,李兄……”张振之和他们打招呼,开口就问, “大家都在说什么?我见大家说得起劲,难不成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两人和他相同,有举人身份,对科举还有进取心,张振之和他们聊得来,还能互相切磋学问,所以有空的话他们就会相约在一起聚一聚。
“张兄,你在乡下住了三个月难怪消息不灵通,呵呵,刚才我们在讨论顾大人回乡的事。”刘举人胖乎乎的脸笑了起来,他擦擦汗,看了一眼李举人,笑道,“我们也是昨天刚得到消息,刚才还在讨论是不是要到林山县拜访顾大人,未拿定主意,你是怎么想的?去不去?”
“顾大人真的回乡了?我以为是不靠谱的小道消息。”张振之大惊,夏季天气最是炎热,他在城里住得不舒服,就到乡下别院避暑,那里安静又凉快,读起书来事半功倍。没想到才闭关三个月,一出来就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
整个临阳府姓顾的人不多也不少,但一说起“顾大人”,大家都默认是顾青云。
李举人一言不发地给他扔来一份邸报和一份小报,这小报是郡城才有的,传到他们这里会晚个两三天,即便如此,当地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会按时买来看,这是获得最新信息的绝佳手段。
顾青云之所以在全国有名气,和这些分布在各个郡城的小报是分不开的。
张振之拿起来迅速看了一遍,总算是把事情了解清楚了。即便如此,他仍然讶异:“没想到顾大人竟然在这前途光明的时刻提前致仕,真是……令人佩服。”
顾青云出海立功回来,已经在皇帝心中挂上号,要不然也不能被请入宫教导皇子,这说明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再一想到他才五十出头,对于一名官员来说,这还不算老,还处于壮年时期,能更进一步,甚至厚积薄发,突然被提拔入阁的也不是没有。
他没想到的是,顾青云说辞官就辞官了。
“顾大人真是孝顺。”刘举人感慨,方老大人的眼光真准。
张振之点点头,小报上把顾青云的行踪都一路说得清清楚楚,他在越阳郡还公开讲学了,只可惜到了临阳府因为回家心切,就暂时没有接受邀请,要不然自己早就该得到消息。
“我准备去林山县一趟。”张振之一向果断,马上做出决定,“难得顾大人回乡,我想上门请教。”
“真的要上门?”一直默不作声的李举人惊讶地看着他,他的声量有点高,很快就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嗯,我上次进京赶考,曾上顾家拜访,当时是小顾大人接待我,顾家上下待人亲切,完全没有盛气凌人,还帮我解决麻烦。要不是顾大人办公未回,我还能见到顾大人他老人家哩。”张振之语气理直气壮,“我现在就赶去林山县感谢顾家的帮助。”
说到这里,他就再也坐不住了,难得有这个机会,他想去试试,就算不能得到顾大人的指点,能见一面也好哇。
在场的举人和秀才加起来有十二三人,其他人一听不得不感叹张振之的厚脸皮。要知道只要是举人,如果上京赶考的话,没有特殊情况,那上自己省内的官员家拜访是正常的,尤其是顾家,这可是和他们同一个府的,必须得去。
大家想到顾青云喜好安静,不喜欢别人打扰,又考虑到他刚回乡,要空出时间走亲访友,这才犹犹豫豫,没想到张振之的动作那么快,竟然想马上就去了?
不行!不能让他专美于前,要知道顾大人可是他们越省的骄傲,是越省对外的门面之一,文风不盛的越省能出现顾青云这么一个名气大、威望高的大师,是件容易的事么?就算顾青云擅长的是算学,那也是很厉害的!
万一,万一……顾大人看中自己的天资,想收自己为弟子呢?想到顾青云至今为止尚未收徒,众人的眼睛顿时亮得吓人,看向别人的目光都有些不友好了。
如果想要入顾大人的眼,那在场的人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有几个人把目光看向张振之,暗忖:这可是个强劲对手,对方在算学方面尤其出色,万一顾大人看中他……区区商家之子,何德何能啊?
于是,等张振之离开后,才一盏茶的功夫,一向宾客盈门的茶楼顿时变得门可罗雀,让茶楼掌柜简直是欲哭无泪。
*
和张振之有同样想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顾青云回乡后的生活依然过得精彩。
在和地方父母官见过面后,顾青云又抽空到临阳府的府学讲学,这是他曾经读过书的地方,不能不去。
他在知府等一干官员的陪同下逛完了整个府学,寻找令他熟悉的地方。
他十二岁考中秀才,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年,整个府学都重修了一遍,很难找到熟悉的痕迹,只有那些小树已经长成绿荫。
时间过得真快!顾青云再次叹息。
等把该见的人都见完后,顾青云开始接待上门的人。如果是求教的还好,这些人想请教的问题对他而言还是很好解答的,如果有哪个人的题目能把他难住,那他反而高兴。
这方面管家方忠有充足的经验,知道该如何打发他们,毕竟如果谁上门他都要亲自接待的话,那他是什么事不用干,直接坐在门口得了。
他看的是信件,由顾传恪先拆开看一遍,能解答的就会帮忙写下答案,不能解答的再留给他。
这不是差不多和在京城一样吗?顾青云觉得自己想象中的退休生活和现在完全不同,实在是太忙碌了。所幸,在他放出风声想安静休养时,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生活终于慢慢地恢复平静,不过收到的信件格外多,这里面还有京城城南四合院的人寄给他的。
他是回乡了,可对于微积分的研究还在继续。就像他前世听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新兴的、具有无量前途的科学成就都吸引着广大的科学工作者”,现在就是如此,大家对微积分正是有兴趣的时候,连致仕的梁不语大师都时不时过问一下。
“爷爷,这么多人来找你,你为什么不干脆办一间书院啊?我见有些官员致仕后就会回乡办学,能有个好名声,咱们临阳府除了官学,还没有私学。”有一天,顾传恪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地问出声。
顾青云闻言就抬眼看了他一眼。
十五岁的顾传恪身材修长,五官俊俏,他刚从书院结业时,还带着几分书生气和稚气,但跟顾青云回乡的这段时间,他作为唯一陪在身边的小辈,经常被顾青云提溜出去见人,慢慢的,待人接物变得落落大方,比以前更胜一筹。
1...174175176177178...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