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现在还不到时候,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助手或伙伴。”顾青云耐心解释,“想办一间书院对咱家来说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让书院一直维持下去。你想想,那些辞官回乡办学的人,他们的书院最后存在多久?”更何况他以后办的不一定是书院。
“绝大部分的书院在创办者本人去世后撑不了多久。”顾传恪若有所思。
现在大夏出名的书院只有几间,一间是隔壁省的岳麓书院,一间是江浙地区的清远书院,还有就是京城的两家书院稍有名气,不过这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结果还是不温不火。
皇家书院倒是闻名整个大夏,可那不是普通人能读的。
顾青云点点头:“不能只有我一个老师,爷爷只有一个人,精力有限,就是三头六臂都无法胜任,无法达到我的要求。”
“那爷爷想什么办?去找伙伴?”顾传恪说到这里,脑袋一转,想到顾青云经常通信指点的几个年轻人,恍然大悟,“爷爷现在是不是在挑选适合的人?”
顾青云含笑点头:“嗯,就看有没有缘分了,不急。”
爷孙俩正说着热闹,就听到有人在敲门。
陈小满进门行礼后就说道:“老爷,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来了,老太爷和老夫人问您什么时候能忙完。”
大姐和二姐来了?
顾青云也不惊讶,他只是奇怪大家前几天刚见过为何又这么快上门,不知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87章 来意
顾青云琢磨了一下顾莲和顾荷的来意,很快就抛开了, 反正待会儿就会知道。
他和顾传恪没什么事了, 两人就站起来往花园里走去。一路走来, 绿树成荫, 其中两棵桂花树盛开的桂花香气袭人, 这是顾青云喜欢的。
这座院子是他和简薇刚成亲时别人送的, 他们去京城后就一直出租, 等到他出海那一年,顾永东会试失利,搭顾青云的顺风车回乡时他就顺便让侄子帮忙收回来, 这些年一直有修缮, 维护得挺好。
方仁霄和连氏在隔壁居住。
“我听奶奶说今晚会有桂花糕。”顾传恪走在顾青云身边,见他的视线往桂花树上一转,就开口道。心里暗暗琢磨着, 他爷爷为何一直对桂花糕那么情有独钟、百吃不厌?还是说只要是甜的他都喜欢?
听奶奶说小时候他的糖经常被爷爷骗去……顾传恪表示,爷爷这么好,小时候的他肯定抵不住, 会心甘情愿掏出来。
“嗯, 桂花开得正好, 是可以吃了,你奶奶做的桂花糕堪称一绝。”顾青云笑眯眯的,又道,“回来后是不是更想你爹娘了?”
顾传恪七岁就和父母分开,虽然有长辈们的宠爱, 但顾青云知道这和父母是不同的,只是他这样的孩子不少,大家不觉得有什么,起码顾永良回不来,宁瑶是每年必回京一次的,母子还能相见。
只是想到路过闽省时,顾传恪那依依不舍的模样,顾青云到底还是心疼。
“有一点点。”顾传恪抿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傻孩子,喜欢亲近父母是天性,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你明年能考中秀才,那爷爷就派人送你到闽省和他们相聚。”顾青云承诺,后年有乡试,就看顾传恪会不会参加了。
大孙子的基础很扎实,就算他的天资只是中等,顾青云认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考中秀才还是很正常的,乡试就不一定了,到了乡试这一步,自己有实力还不行,还得靠点运气。
顾青云这几年还曾经出京作为主考官主持过一次乡试,加上以前副考官的经历,期间的门门道道他自是清楚无比。
“真的?”顾传恪眼睛一亮,随即苦恼地说道,“可是我也舍不得你们呀。”
“你倒是对考中秀才很有信心。”顾青云笑道。
顾传恪扶着顾青云的手臂,嘴角微翘。
有自信是好事,顾青云拍拍他的手,想到陆坚,两个小家伙从小在一起玩耍和读书,能做到互相促进,真好。
想到这里,走在两边有繁华盛开的小径,顾青云心情颇为愉悦。不管如何,他回到林山县养老算是走对了,老师外婆和父母都极为开心,像顾大河和小陈氏,就时不时有亲戚上门来和他们唠嗑,不管那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不是太过分,他能帮忙的会帮忙。
当然,回来后,顾青云又让人把顾家族人查了一遍,前两天结果出来,他看了后还是挺满意的,虽然自己的势被仗过,但还在合理的范围,没有弄出什么欺男霸女或犯法的事来,最多有一两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和别人斗气时嚷嚷着,“知道是我族叔是谁吗?”
事后,这么大喊的孩子就被家长拉回家教做人了,要知道顾青明可是在林山县做官,这类消息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没过多久,在下人的指引下,两人来到花园中间的凉亭,见到了顾莲和顾荷,以及她们的孙子一辈。
顾大河和小陈氏坐在中间,被孩子们逗着合不拢嘴。
“大姐,二姐……”顾青云打招呼。
“青云。”顾莲是六旬老人,她生有三子,丈夫早三年因病去世,但儿子儿媳都极为孝顺,大概是生活顺心,又保养得当,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几岁,面容和蔼,一如顾青云记忆里那个温柔和善的大姐,看向顾青云的目光又是骄傲又是自豪。
五十七岁的顾荷看起来比顾莲还要显老些,主要是她的独子不大争气,属于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人,年龄只比顾永良小两岁,但现在还是童生,没能考上秀才。
此刻的她看向顾青云的目光和顾莲如同一辙。
都是自家人,没有那么多礼数,就是孩子们看到顾青云都挺拘谨的。
看得出顾青云他们有话说,顾传恪很快就带着几个孩子到别处去玩了。
顾青云又和她们寒暄一会,他就这么两个亲姐,往年父母没有和他在一起时,姐姐们会经常到林溪村看望……想到这里,他就直接开口道:“大姐,二姐,有什么事你们就只说吧,咱们又不是外人。”
顾大河和小陈氏对视一眼,点点头。
顾莲见状,也直白地说道:“青云,那大姐就直说了,依你看,我家的几个孩子有没有福气让你指点一二?”她三个儿子,儿子又生孙子,现在有七个孙子。
儿子一辈只有大儿子考中秀才,举人是无能为力了,所幸她还有七个孙子,就想着是不是能培养一个出来。
指点?顾青云又转向顾荷。
顾荷是同样的心思,不过她还想着让顾青云指点一下独子。
“你外甥读了那么多年书,每次都是院试不过,这都快三十岁的人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你说我和你姐夫以后能放心?”顾荷用手帕暗暗眼角,“青云,我真是后悔当初没听你话,没让你外甥多学点东西,就一门心思让他科考,唉,科考哪是那么容易的?”
顾荷是真的后悔,她这个儿子来之不易,她是又疼又宠,只怕他受委屈。她是经历过顾青云科考成功后家里那种变化的,于是就想着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也出人头地,没想到期盼了二十几年,眼看着孙子都开蒙了,儿子还在读书,又不通世事。
幸好,当初给他娶的媳妇有嫁妆,人又贤惠,可是媳妇再好有什么用?儿子和儿媳的关系不大好,时常冷战,让她这把年纪了还要跟着忧心。
如果当初能狠下心就好了!想到顾永良和顾永辰回林溪村时,曾经还被顾青云赶到田里干活,再想想自家的儿子拎得最重的东西就是书籍,顾荷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育孙子,不能重蹈覆辙。
姐姐们的要求在顾青云的意料之中,他听说后,沉吟了一会儿,十分爽快地同意了。
“真的?”顾莲和顾荷大喜。她们先前还没意识到顾青云的价值,毕竟何家和高家是有秀才教书的,只是这段时间她们看到了太多人上门想拜师,再加上亲朋好友的议论和请托,还有太子太傅的名头,她们心动了。
其他人可以不帮,自家的孩子总要帮忙吧?这可是嫡亲的外甥啊。
“嗯,不过我还有事要忙,不可能开课直接教他们,你让他们有疑惑的时候上门就可以了。话说到前头,我可以指点,但不保证成才,学习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努力。”顾青云来的路上已经想好如何解决这个事情,他是不可能亲自教一群五六岁至十几岁的孩子的,毕竟他现在还沉迷在微积分中,自己的事一大堆,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顾莲很是高兴,只要顾青云不觉得打扰就好。
顾荷则有些失望,她希望是拜师的那种。
“如果真有合适的孩子,我会收他们为徒。”似乎看出她们的失望,顾青云看了看一直面露笑容的父母,补充道。
顾莲和顾荷更是高兴了。
等送走顾莲她们后,顾青云的日子还是过得不紧不慢。令他有些失望的是,姐姐家的孩子来过几次,顾传恪和他解答出他们的问题后,慢慢的,他们来的次数竟然越来越少。
“还是不够厚脸皮啊。”顾青云和方仁霄感叹,就算他们问的问题浅显,可他和顾传恪从来没有流露出什么神色,这方面的城府顾传恪还是有的。
方仁霄微微一笑,捋着胡子颔首:“确实,想拜师哪有不厚脸皮的?起码要多出现在你眼前。”还意有所指地瞄了一眼顾青云。
顾青云嘿嘿一笑。
确实,如果真的想拜师,不是天资出众到让他一见“钟情”,迫不及待想收徒,那起码要拿出诚意吧。顾青云不要脸地自夸,他这种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怎么就没有人来攻略自己?
好吧,顾青云承认,外人还是有的,比如临阳府的张振之,对方时不时就会到林山县来拜访,刷一下存在感,以算学为敲门砖。对于这种行为,顾青云并不反感,对方的人品没什么问题,问的问题有深度,是真的有学习,不是故意为了讨好自己。
还是再等等看。顾青云暗暗想着。
他和简薇还忙着另外一件事。
一直到顾传恪参加第二年二月份的县试,顾青云和简薇忙活的事终于有了眉目。是的,在回到林山县后,连氏想过继的想法又冒出来了,她自己暗中看还不行,还拜托顾青云和简薇去查探。两人在方家村细心查探半年,终于找到一名条件合适的幼儿。
令他们为难的是,这事不知该如何让方仁霄同意。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出行的地方台风过境,晚上十点才来电,不能二更,非常抱歉。明天我回去的地方似乎也要来台风了,看情况更新。
错别字待改。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88章 心冷
方仁霄说话一向落地有声,他早年就说过不用过继, 现在冷不丁跟他说起这个, 顾青云还真怕他大发雷霆。
连氏和他做了几十年夫妻, 又是青梅竹马长大, 对自己的丈夫更是了解。现在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幼儿, 三人却只能面面相觑, 不知如何是好。
“要不再等等吧。”最终, 还是连氏率先拿主意,等她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跟方仁霄说。
顾青云和简薇没有意见,他们看中的幼儿才刚刚出生不久, 是方家六房的人, 父亲是读书人,是方族好不容易考中的秀才,在孩子出生那天晚上, 去请产婆时竟然摔下水沟脑袋磕到石头,等发现时已经失血过多没有气息了。
孩子的娘知道后终于奋力生下孩子,结果产后大出血没能救回来。一夜之间失去父母,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在别人眼中就背负着原罪, 是克父克母的不详的孩子, 没有人会喜欢,即便是孩子的奶奶。
顾青云去调查时知道这家子一向人丁单薄,现在只剩下一个四十多岁的奶奶和三岁的大孙子,家中有上百亩田地,小婴儿刚出生就不得奶奶喜欢, 包括村里人也是如此,小婴儿此时可谓是大名远扬。
顾青云等人见多识广,倒是不在乎克不克人的问题,他们只是对这个小婴儿很是怜悯,又查到孩子的奶奶就算再怎么忽视婴儿,该喂的还是会喂。
“夫君,你说孩子的奶奶愿意把孩子过继给外公吗?”晚上入睡前,简薇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不肯咱们再找。”顾青云打了个哈欠,“孩子没娘,村里的媳妇不肯喂他,孩子的奶奶都能请奶娘回来了,虽然没见她抱过,但到底还是有血脉之情的,就看她如何想了。”
“六外婆一向和善。”简薇说了一句。
“反正到了咱们家,肯定要好好养大,这是咱们欠老师的。”顾青云翻身拍拍简薇,轻声道,“睡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二天连氏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让他写信给方子茗,看他那边是什么意见。
方子茗和方子磊是方仁霄血缘最近的侄子,方子茗还好,方子磊是庶子,连氏宁愿过继其他族人也不会过继他的,现在就看方子茗的意思了,如果他乐意让方瑞的孩子过继,那自然再好不过。
顾青云如实把这层意思写下来,心里却知道方子茗没有过继的意思。他感叹,如果长辈们没有恩怨,其实过继方子磊也不错。或者以前顾永辰出生,他能狠下心,现在也没这些事了。
时间到了四月份,他们收到方子茗的回信,果然,方子茗没有什么意见。结果他们还没想好该怎么和方仁霄说起过继的事,他的身体突然出了状况,有时跟他们说话都很容易睡着。
顾青云赶紧请大夫来看,没查出什么问题,只说是休息不好。
方仁霄不以为然地挥挥手:“老夫这是晚上没休息好,就你如临大敌。”
“好吧,是我的错,大惊小怪。”顾青云拍拍额头。
私底下,大夫却对他说道:“老太爷这是老了,这段时间他有什么想吃的你们就给他吃吧。”
顾青云一听,心里哪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师这是老了。
桂花树下,他手撑着树干,泪下如雨,表面上还不敢露出丝毫不妥。
二月份的县试成绩出来,顾传恪成为县案首,现在四月份的府试成绩也回来了,仍然是案首,大家很是开心,不过想到八月份还有院试,就没有大肆庆祝,只是把二叔一家和简志远一家请来,晚上众人说了许多话。
简志远和方氏相处默契,顾青云注意到方仁霄面容上流露出高兴的神情。
第二天中午大家饭后聊天,刚说到院试的事,顾青云又看到方仁霄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刚开始他以为和往常一样,只“嘘”了一声,指指方仁霄。
大家下意识地放轻声音,连氏却死死地盯着方仁霄,突然抱着他大哭:“阿霄!”声音十分凄厉。
一桌子的人懵了。
“怎么了?”简薇站了起来。
顾青云心头一震,这才发现方仁霄的胡子服服帖帖地下垂,他预感到不好,一脚踢开凳子,扑到方仁霄面前,颤抖着把食指放在他鼻下试探。
简薇等人屏住呼吸。
“爹,你来看看。”顾青云朝顾大河看去,眼泪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顾大河走过来试了试,沉重地摇摇头。
无疾而终。尽管早知道会有这一天,顾青云仍然觉得头昏目眩。
继爷爷奶奶去世后,他又失去了另一位长辈,对他很重要的长辈。
连氏抱着方仁霄的脑袋,哭得几欲崩溃。
一家人围着方仁霄大哭,管家方忠跑过来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赶紧让人去请简志远和方氏过来。
永平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方仁霄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一岁。他的丧事办得十分盛大,四月天不算冷,顾青云没能等到方子茗回来,他和顾永良两兄弟离家太远了,就算有冰块也放不了那么久,方仁霄终究还是要入土为安。
连氏那天大哭一场后,之后就一直很平静,在灵柩停放时,她做主过继先前看中的幼儿为孙,让人抱着孩子摔盆。
方氏一族大都是平头百姓,一向对方仁霄一家唯首是瞻,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其他族人即便妒忌那个大名叫方琛的婴儿拔得头筹,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事情很顺利就过去了。
方仁霄的葬礼过后,顾青云等人来不及伤心,想起顾季山和老陈氏的事,全副精神都放在连氏身上,生怕她想不开。
“你们不用对老身小心翼翼,人生自古谁无死,你们外公是无疾而终,没有痛苦就闭眼了,哪家的老头子像他一样不用遭受病痛折磨?他曾说过这一世他过得无悔,有你们这么孝顺的女儿、孙女,又要青云这个弟子,就是死了也无憾了。”连氏抱着三个月大的方琛,表情柔和。
方氏听得泪水涟涟,伏在连氏腿下,哭道:“娘,你们好不容易回来,爹不在了,娘你一定要活得长长久久,我不想失去你。”往年方仁霄和连氏在京城时,方氏有时会到京城一次,特别是和简志远闹别扭的时候更是如此,不过次数不多,毕竟离得太远了。
简志远跟着跪下。
“傻孩子,娘肯定会好好活着,这还有你们在呢。”连氏拍拍方氏的手背,喃喃道,“你爹不准我跟去啊,他真狠心啊,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他要先我一步,还说要到地底下给我探路,让我一到地下就能享福。享福?这辈子我都在享福啊,没吃过什么苦,你爹待我这么好,我总要给他过继个香火。”
方氏和简薇哭得更厉害了,顾青云也是眼睛一酸。
过了好大一会儿,顾青云怕岳父岳母年纪大了出什么问题,赶紧爬起来把他们扶起,顾传恪在旁边连声安慰。
这段时间,顾青云等人伤心欲绝,很多事都是由顾传恪帮忙张罗的。
方仁霄入土不久,顾永良一家三口人这才赶回来,他任职的地方离越省不远,要不是送信和请假的时间过长,肯定能早点回来。
给方仁霄上香后,顾永良就忙于安慰长辈。其中连氏见到从小带到大的孩子回来,精神头更好了些,让顾青云等人暗暗松了口气。
顾永良的假期不长,在家里过了三天就留下宁瑶和顾传博,自己回福州了。
他前脚刚走,方子茗后脚竟然回来了,而且还是扶棺归来。谁也没想到方仁霄和方仁礼兄弟俩竟然是差不多时间去世的。
办完方仁礼的丧事后,方子茗要服丧,自然早就辞官。顾青云见王氏经常和连氏待在一块儿说话,妯娌之间的关系竟然比在京城还要亲密,心里也放心不少。
接下来就是守孝,简薇是五个月,按理来说,顾青云是三个月即可,不过他还有另一重弟子的身份,决定守三年,方子茗劝说无效也就不说了。
永平十二年,顾家过得兵荒马乱,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八月份的院试顾传恪服丧结束,按时参加后脱颖而出,名次排在第三,成为一名十六岁的秀才,同时还是一名禀生。
顾青云没让宁瑶和顾传博在家里住多久,他不放心顾永良一个人留在福州,等院试成绩一出来,就打发他们母子去福州了。令他意外的是,顾传恪不肯去,非要留下来。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顾青云任由着他。
永平十三年年底,刚一过完春节不久,连氏这天晚上躺下去后再也没能起来,去时脸上还带着笑意。
又是一场丧事,顾青云听着呼啸而过的寒风,觉得心也是冷的。
逝者已逝,重要的还是活着的人。这一年,皇帝发来诏令,想让顾青云起复。
顾青云以“父母年过八十,要侍奉在旁”为由拒绝了。如果说他原先还有一点回京城的意思,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打算就在林溪村好好侍奉顾大河和小陈氏终老。他相信,与其千里迢迢跟他到京城,不如让他们在家乡安享晚年。
作者有话要说: 错别字待改。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89章 离世
在连氏去世后, 顾青云一家彻底搬回林溪村居住, 先前之所以住在林山县是为了方仁霄和连氏,现在他们不在了,留在这里每次看到隔壁的方宅,心底总是不好受。
再者, 林溪村毕竟是他们的老宅,他想了想,问过顾大河的意见, 就全部搬回来了。
村里的老宅一直有下人看护, 想住的话随时可以住。
看着院子里从小看到大的树木, 顾青云心里高兴了些,更别提顾大河和连氏了,这里就是他们的主场,每天吃过饭后还会抱着方琛到村里闲逛,和其他老人们聊聊天,一扫在县城的低靡。
以顾青云的身份地位, 在这小小的林溪村是不会有谁会让二老不愉快的,大都捧着他们说话, 就连才两岁的方琛都有许多小娃儿找他玩。
“琛琛, 你怎么不和哥哥弟弟一起玩啊?”这天, 顾青云从后山散步回来,一进堂屋就看到方琛独自在地毯上玩积木。
“师父。”穿得圆滚滚的方琛从高高堆起的积木抬起头来,一见到顾青云熟悉的脸,圆嘟嘟的小脸顿时露出一个欢喜的笑容, 他爬起来,蹬蹬蹬走到顾青云身边,仰起嫩白的脸蛋,嘟起小嘴道,“和他们玩,又回来了。”双手紧紧抱住顾青云的小腿。
孩子的声音带着幼儿特有的奶音,顾青云心都软了下来。
方琛过继过来就是方仁霄和连氏的孙子,算起来和简薇同一辈,得叫简薇表姐,叫他表姐夫。顾青云想到小家伙以后都由他们养,又想到方仁霄,就让他叫自己为师父,算是自己收下的弟子,以后自己倾囊相授便是了。
顾青云抱起他,摸摸他的小手和脸蛋,又摸一下他的后背,还好,热乎乎的,就道:“不错,就算现在已经三月底,天气慢慢变暖,保暖也不可轻忽,孩子还小,身子骨弱,你们要用心。对了,今天琛琛出去多长时间?”尤其是方琛,在以前的家里没有得到最好的照顾,小孩能活下来也是运气,等他三个月过继到这边才精心养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