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待到尹捕头和冯师爷挥舞钢刀,率领百余名公差捕快冲过来之时,倭寇措手不及,登时有数人被杀。此时倭寇的阵势被厉秋风冲得七零八落,相互之间无法照应,原本演练得极熟的五人小阵一时之间无法布成,只能各自为战。
须知倭寇上阵交锋之时,主要倚仗的并不是武艺,而是相互之间的协同作战。若是单打独斗,只要不被倭寇的气势压服,汉人百姓和官兵与寻常倭寇并无太大差异。此时公差捕快热血沸腾,在气势上已经压过了倭寇。倭寇猝然遭遇攻击,也只能各自为战。是以双方甫一交手,倭寇反倒落了下风。
石岛主与柳生宗岩、徐承嗣站在人群之外,正自冷眼旁观广智和尚和倭寇围杀厉秋风。待见到公差捕快攻了过来,石岛主心下一惊,急忙喝令倭寇迎战。但是敌人来势汹汹,倭寇布不成阵势,只能各自为战。转眼之间,阵脚便有些散乱。
柳生宗岩见敌人来势凶猛,逼得扶桑武士不住后退,眼看着就要与厉秋风汇合。他哼了一声,对石岛主说道:“岛主大人,我听信了松山一鹭大人的话,与你结盟,共图大事。当日岛主大人在我面前夸下海口,声称对付汉人,即便对方有千军万马,却也绝对不是你的对手。眼下敌人不过是一百多名捕快,和寻常的百姓也没什么两样,却将你手下的武士打得如此狼狈。松山一鹭大人号称扶桑第一智者,只怕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石岛主一张脸涨得通红,恶狠狠地看了柳生宗岩一眼,拎着长刀对众倭寇大声叫道:“齐站原位,和这些汉狗拼了!”
众倭寇听了石岛主下令,先是纷纷后退,与攻过来的尹捕头和冯师爷等人隔开了一段距离,随后数名倭寇头目连声呼喝,指挥着倭寇五人一组,重新布成阵势。转眼之间,只见每五名倭寇围成一个小圈子,形如梅花。数十个五人小队在院子中排列开来,手中长刀向外,声势颇为惊人。
伊捕头和冯师爷带着百余人奋勇冲锋,将倭寇逼得不住后退,心下大喜,正要一鼓作气与厉秋风汇合之时,眼前的倭寇突然大步后退。尹捕头只道倭寇想拉开距离,再以箭弩反击,急忙大声下令,要公差捕快紧紧缠住倭寇,不让敌人有开弓放箭的机会。哪知道对面的倭寇瞬间排列出了数十个小圈子,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暗藏杀机。尹捕头虽然只是县衙门的捕头,却是一个谨慎小心之人,见倭寇如此行事,心知有异,正要提醒众人小心,已有十几名捕快冲了过去,挥舞着钢刀、铁尺、水火棍,向着倭寇没头没脑地打了过去。
只是此时倭寇却不像方才那般胡乱抵挡,当面的五名倭寇并不挥刀抵挡,站在两侧的三个五人小队却绕了过来,登时将冲过去的十几名捕快围在了中间。只见倭寇长刀舞动,十几名捕快陷在倭寇阵中,避无可避,瞬间便被倭寇乱刀乱倒。
剩下的公差捕快见到同伴惨死,惊怒之下,又要向前扑去,尹捕头急忙双臂张开,拦在众人身前,大声说道:“大伙儿不要莽撞,先看看情势再说!”
只见倭寇五人一组,布成了数十个小圈子。而这数十个小圈子又分为两个大群。一个大群向尹捕头等人逼了过来,另一个大群却是紧紧围住了厉秋风。厉秋风向倭寇攻击之时,这些倭寇并不闪避,而是几个五人小队将他死死挡住,要逼得他与广智和尚死战。
这一下情势大变。尹捕头和冯师爷等人见倭寇步步为营,直向自己逼近,想要再像方才那样与倭寇乱战已不可能。只是想要抵挡倭寇,却见众倭寇背靠背、肩并肩,手中长刀寒光闪烁,没有丝毫破绽,如一堵坚墙一般挪了过来。众人既无法出手攻击,亦不知如何抵挡,只得不住后退。





一刀倾情 第1059章
厉秋风被困在大队倭寇群中,处境越发艰难。倭寇布成阵势之后,每五人为一队,相互之间进退有序,攻一人而其余四人齐救,攻一队则身边数队趁机反击,迫得厉秋风手忙脚乱。加上广智和尚紧紧跟在他身后,只要厉秋风全力与倭寇对战,广智和尚便会趁机偷袭。厉秋风只得拼命躲避。如此一来,他受到倭寇和广智和尚的围攻,左支右绌,数次险些被广智和尚偷袭得手。
尹捕头和冯师爷带着修武县的公差捕快与倭寇缠斗之时,剩下人数不多的聂、陆两家子弟和洛阳府的公差捕快已经先后退入大殿。闵道士原本打算上前助战,却被纪定中拦住。闵道士一怔,正想询问他为何不许自己上前杀敌,纪定中已抢着说道:“道长且慢。倭寇诡计多端,如此冲将上去,不只救不了人,只怕反倒堕入倭寇的圈套。”
纪定中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这才接着说道:“何况云中子道长身负重伤,昏迷不睡,兀自留在大殿之中。若是各位道长激于一时意气,莽撞行事,万一有什么不忍陈述之事,云中子道长的安危,又交由谁去处置?”
闵道士听了纪定中说话,心下一凛,不由转头向大殿内望去。此时大殿中已站了一百多人,闵道士只能看到杂乱的人影,已然无法看到躺在供桌前蒲团上的云中子。他呆立片刻,又转头看着站在身边的一众师弟,眼睛中露出询问的目光。只见众道士脸上都露出了犹豫的神情,已不似方才那般一心想着要与倭寇拼个你死我活。
闵道士见众师弟目光躲躲闪闪,知道他们已经没有了斗志,心中一声长叹,眼看着厉秋风和尹捕头、冯师爷等人与倭寇拼死搏杀,一双脚却无论如何也迈不出去了。
依着纪定中心下盘算的计谋,原本打算借着厉秋风之力与倭寇对抗,只不过此人是锦衣卫,城府颇深,只怕不会轻易被自己所用。而且此时厉秋风陷入了倭寇重围,能否活着逃回来尚未可知。天山派这些道士武功不弱,见识却不怎么高明,极易被自己利用。须得让他们随自己退入大殿,危急时刻可以派上用场。是以纪定中才会阻拦闵道士,不许他们贸然冲出去与倭寇缠斗。
待到倭寇布成阵势之后,院子中的情势大变。尹捕头和冯师爷等人被倭寇逼得不住后退,厉秋风也被倭寇和广智和尚围攻,闪转腾挪的圈子越来越小,只能左支右绌,险象环生。纪定中见此情形,转头对闵道士说道:“纪某没有说错罢?倭寇佯装不支,不住后退,便是要诱使咱们堕入陷阱。咱们还是先退回大殿,凭借着大殿的门窗墙壁,暂时抵挡倭寇的围攻,然后再商议脱身之计。”
闵道士眼看着厉秋风败局已定,尹捕头和冯师爷带着的公差捕快也绝对难以抵挡倭寇的攻击。虽然退入大殿,无异于作茧自缚,可是依照眼前的情势,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不过弃厉秋风陷入绝境而不顾,于天山派侠义道的身份未免颇不光彩,日后这事情传到江湖上,只怕天山派抬不起头来。
纪定中见闵道士神情尴尬,直愣愣地看着被困在倭寇阵中的厉秋风,立时猜中了闵道士的心思。他小声对闵道士说道:“纪某知道道长不甘心见死不救。只不过那人是锦衣卫,是江湖好汉的对头。虽然他此时出面与倭寇对战,焉知他不是另有所图?道长身负重任,岂能为了一个锦衣卫而犯险?何况目睹此事的只有纪某等寥寥数人罢了。纪某可以向道长保证,绝对不会有人将此事泄漏了出去。”
闵道士这才放下心来,叹了一口气,道:“不是咱们天山派不肯出手,实在时情势危急,家师生死不知,贫道也只能从权了。”
纪定中心下暗想,你们这些道士自居名门正派,满嘴仁义道德,可是归根到底,还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他心下虽作此想,神情却没有丝毫变化,只是连连点头,以示同意闵道士的看法。眼看着尹捕头和冯师爷带着一众捕快已被倭寇逼回到大殿前的石阶之下,纪定中对闵道士道:“倭寇已经攻了过来,咱们还是赶紧退回大殿,免得被倭寇围住,再想退走可就来不及了。”
闵道士点了点头,右手冲着天山派弟子轻轻一摆,这些道士立时争先恐后地向大殿内退去。闵道士跟在群道身后,虽然不断回头向院子中望去,最后还是随着众人走进了大殿。
纪定中这才松了一口气,转头正想跟随天山派弟子一起退入大殿,忽听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厉大侠为了咱们才去和倭寇拼命,你们就这样置他于不顾吗?!”
纪定中一怔,寻声望去,却见说话的正是黄旭。此时大殿门口除了纪定中之外,只剩下黄崇父女,以及苦乐庵群尼。黄崇生怕黄旭受伤,一直将她挡在身后。此时眼看着武功最高的天山派群道也退入了大殿,只剩下厉秋风还在与倭寇苦战。尹捕头和冯师爷等人虽然有心救出厉秋风,却被倭寇逼迫,已退到大殿门前的石阶下。只怕不只救不了厉秋风,自身的安危也无法保证。是以黄旭再也忍耐不住,张口便向纪定中责问。
纪定中脸色一沉,道:“大人的事情,你这小丫头懂什么?!若是你还想活命,就趁早退入大殿。若是想和那个小子同生共死,我也不会拦着你!”
他说完之后,看了黄崇一眼,道:“老黄,我瞧着你这女儿是一个拖累父母之人。若是不严加管教,只怕会闯下大祸。你不带着她退入大殿,真要在这里等死不成?!”
黄崇出身杜家,自幼读书,有神童之称。他中举之后,便被选入翰林院。若是仕途如此走下去,高官厚禄,指日可待。只不过聂家为了将封门村左近的府县尽数掌控在聂、陆、赵、杜、花五家手中,以保证封门村的安全,想尽了法子将黄崇从京城中调了出来,从县丞做起,辗转多地,最后到修武县做了县令。
以黄崇的才智,若是在京城做官,只怕最后做到侍郎、尚书,却也不是不可能之事。可是迫于聂家的威势,最后只能到修武县做一名七品知县,对于心高气傲的黄崇来说,自然不能服气。只不过二十余年官场蹉跎,原本的少年意气,渐渐消散得无影无踪。若是能安安稳稳做一个七品知县,对于年纪渐长、棱角已逐渐磨平的黄崇来说,却也并不是不可接受之事。
孰料聂家对出身杜家的黄崇并不放心,派了出身于聂家旁支的张百行到了修武县城,做了黄崇的文案师爷。张百行也是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为人极是自负,自以为若是下了科场,早就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只不过聂老太爷不许聂家子弟出仕做官,只让他做了黄崇的师爷。是以张百行憋了一肚子的气,心里又瞧不起黄崇,到了修武县城之后,一面大肆捞银子,一面不时对黄崇冷嘲热讽,大加折辱。黄崇不敢得罪聂家,只能强压胸中怒气,与张百行虚于委蛇。今日张百行死在倭寇的手中,黄崇出了胸中一口恶气,以为从此没有人再对自己指手划脚,大加羞辱。哪知道纪定中比张百行嚣张百倍,又对着他指手划脚,令黄崇心下极为不快。此时纪定中竟然对黄旭口出侮辱之言,话说得极重。黄崇数十年强行压制的怒火终于按捺不住,只见他双眉一挑,冷笑了一声,对纪定中道:“你们聂家神机妙算,结果害得咱们陆、赵、杜三家几乎全军覆没。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你还在这里摆出这副臭脸,难道心下没有愧意吗?!”
《一刀倾情》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一刀倾情请大家收藏:一刀倾情更新速度最快。
:。:




一刀倾情 第1060章
纪定中心下一凛,双目紧盯着黄崇,似乎不认识他一般。
在陆、赵、杜三家的首脑人物之中,纪定中最轻视的便是黄崇。因为这二十余年间,黄崇对聂家言听计从,从来没有违拗聂家指示之举。当年黄崇在京城翰林院名声大噪,连内阁的几位大佬都对他颇为赞许,要推荐他做皇帝的侍臣,飞黄腾达,指日可达。聂家想尽法子将黄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做一个小小的县丞,固然是想让黄崇到封门村周边府县做官,以拱卫封门村的安全。不过聂老太爷此举,却也是担心黄崇在朝廷做了大官,杜家的声势便会压过聂家,于聂家不利。若是换作陆家或赵家,对于聂家此举,必然会想法子拖延,使得黄崇能在京城做官,以为强援。黄崇却并无异议,乖乖地离开了京城,到保定府沙河县衙门做了县丞。其后十余年间,黄崇兜兜转转,最后到修武县城做了知县。这一路宦海沉浮,尽是聂家在背后操纵所致。后来聂老太爷又派张百行到黄崇身边,负有监视黄崇之责。十多年间,黄崇逆来顺受,被张百行玩弄于股掌之中。是以纪定中心中对黄崇也十分轻视,并不将此人放在心上。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黄崇竟然敢公然反唇相讥,纪定中惊骇之下,一时之间竟然无话可说。
黄崇轻蔑地看了纪定中一眼,转头对黄旭说道:“旭儿,这些年来,爹爹无一日不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既担心咱们杜家的安危,又怕有人害了你和你娘亲。今日虽然陷入困境,反倒心下出奇的平静。自此之后,咱们不必再畏首畏尾,受制于人。我活了四十多年,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心中无愧于天地,便不必再有什么顾虑。咱们杜家先祖确实做了十恶不赦的恶行,但是数百年来,也丢了几百条性命。就算有罪,却也赎尽了罪恶。我出仕做官二十多年,虽然不能说是一个无丝毫过失的清官,却从来没有贪赃枉法、祸害百姓。咱们父女二人,从此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
黄崇说到这里,轻轻拍了拍黄旭的肩膀,接着说道:“爹爹虽然不是什么江湖好汉,可是今日谁要想害你,我便是做了鬼,也绝对不会放过他!”
黄崇说到这里,转头看了纪定中一眼。
纪定中看着黄崇的目光,身子竟然微微一颤,不由自主地将头转到了一边,不敢与黄崇目光相接。
黄旭从来没有见过黄崇如此威风凛凛,心下又惊又喜,颤声说道:“爹爹,您这话女儿可担当不起……”
黄崇不待她说完,便抢着说道:“今日爹爹要替咱们杜家争一口气,杀几名倭寇,给祖宗脸上争光。”
他说完之后,大步走下石阶。此时尹捕头、冯师爷等人已被倭寇逼得退至石阶之下。只见倭寇手中的长刀寒光闪闪,一个个面目狰狞,直如恶鬼一般。众人心下惊惧,有几人惊慌之下,竟然摔倒在地上。
黄崇推开几名捕快,走到了尹捕头身边,大声说道:“咱们退无可退,不如和这些倭寇拼了!若是有侥幸逃生的兄弟,一定要告知修武县的百姓,咱们没有向倭寇投降!”
他说完之后,挥剑便向倭寇冲了过去。
尹捕头见知县大人动上了手,自然不肯落后,举着钢刀紧跟了上去。
众捕快见黄崇、尹捕头和冯师爷带头反击,胆子登时大了起来,各自挥舞手中的兵器,直向倭寇杀了过去。
纪定中站在石阶之上,眼看着黄崇等人向倭寇反击,心下既惊又愧,一时之间竟然忘了身在何处。
黄旭见此情形,再也没有丝毫犹豫,身子一纵,直向石阶下跃去。圆觉等人也纷纷挥舞长剑,随着黄旭冲向倭寇。。
刹那之间,众人已经冲入了倭寇的军阵之中。只不过黄崇等人士气虽然旺盛,但是倭寇训练有素,所布成的阵势更是十分厉害。转眼之间,便有十几名公差捕快倒在了倭寇的刀下。
黄崇挥动长剑,对着倭寇乱砍乱劈。他本是一介书生,没有修习过武艺。此时只是仗着一股必死的勇气,拼命向倭寇杀了过去。尹捕头和几名捕快伴在黄崇身边,替他遮挡倭寇砍过来的长刀。也幸亏如此,黄崇才没有被倭寇斩杀。
黄旭冲到黄崇身边,见他连遇险招,心下大急,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长剑舞动,挡开了倭寇劈过来的两柄长刀。
黄旭虽然武功低微,不过毕竟练习过无极观的上乘剑法,比身边的公差捕快要厉害许多。就算与倭寇对战,却也要胜过不少。只见黄旭使出了无极观的厉害剑招,一剑刺出,抖出三朵剑花,分刺面前的三名倭寇。
倭寇的军阵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五名倭寇互为犄角,一人遭遇攻击,其余四人从旁边反击,使得敌人猝不及防,不免手忙脚乱,极易遭到倭寇的毒手。只不过黄旭一剑分刺三人,虽然与云中子、闵道士等剑术高手相比,速度和准头要差得远了。不过倭寇只懂得战阵上的刀剑功夫,面对黄旭使出的这一招,却也是不敢小觑,纷纷出刀遮挡。如此一来,实施反击的只剩下两名倭寇。两柄长刀分别攻向黄旭小腹和脖颈。尹捕头和冯师爷一左一右为黄旭挡开了这两刀。黄崇却看出了便宜,迎头一剑刺去,捅进了一名正在遮挡黄旭长剑的倭寇的小腹。那名倭寇惨叫一声,踉跄着向后退去。其余四名倭寇见同伴中剑,五人布成的小圈子出现了一个缺口,心下大惊,知道阵势已破,敌人若是趁势抢攻,自己非得遭殃不可。是以四人惊慌之下,有的向后退去,有的却向左右闪避。尹捕头、冯师爷和几名捕快抢上前去,手中钢刀、铁尺、水火棍一起向倭寇身上招呼了过去。眨眼之间,便有三名倭寇尸横就地。
自从倭寇布阵之后,尹捕头和冯师爷等人就落了下风,只能不住后退,再也没有斩杀掉一名倭寇。只看到倭寇又杀死了五六名捕快,众人都是心下惊惧。原本要与倭寇一决生死的勇气受挫,大败就在眼前。直到杀掉了四名倭寇,众人心中勇气复生,知道倭寇的军阵虽然厉害,却也并不是无懈可击。在尹捕头和冯师爷调度之下,只见众人排成一列,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肩并着肩向倭寇慢慢逼近。每当有倭寇举刀砍了过来,便有三四名捕快同时出手反击。如此一来,就算有倭寇从旁边猝然实施偷袭,众人也能招架得住。
石岛主耗费心血创设的军阵,是他在扶桑国之时,从扶桑国一位将军那里偷学来的。而军阵的起源,却是源自中土大唐军队的三十六军阵图。当年倭国派出遣唐使,前往大唐学习律法、制度、百工等。有的遣唐使在大唐军队中做官,学会了不少唐军的军阵。后来回到倭国,便将军阵教授给倭**士。只不过倭国毕竟只是海外边鄙小国,与我中华上国源远流长的兵法相比,虽然偷学了一些军阵和战法,却是差得远了。加之倭国内乱不断,数百年之后,这些偷学自大唐的军阵、战法已湮没了大半。而石岛主又是从别人那里偷学来的,颇有些似是而非的模样。倭寇凭借着这套阵法能在东南沿海一带所向披靡,大半是因为当地官员**无能,军士又久疏战阵,这才被倭寇捡了大便宜。只不过石岛主却以为自己这套阵法厉害无比,越发狂傲起来。其实面对倭寇的军阵,只须阵脚不乱,相互之间不给倭寇偷袭的机会,倭寇就非败不可。修武县这些公差捕快虽然不懂武艺的,此时抱定了必死之心,要与倭寇血战到底。众人齐心合力向倭寇逼近,倭寇的军阵立时便没了作用,只能不断后退。




一刀倾情 第1061章
厉秋风被倭寇团团围住,虽然左冲右突,每次眼看着要斩杀掉当面的倭寇便能冲出重围,广智和尚却从后面绕了过来出掌偷袭,迫得他只好再行躲避。如此缠斗了一柱香工夫,厉秋风已是汗流浃背,闪转腾挪之时,身形已不如初时那般迅捷。广智和尚心下雪亮,知道只须再斗上半个时辰,厉秋风气力不继,非得死在自己掌下不可。是以他越发小心,紧紧跟在厉秋风身后,绝对不给他逃走的机会。
厉秋风虽然全力与倭寇和广智和尚周旋,却也不时用眼角的余光观看大殿前的情形。眼看着倭寇将尹捕头和冯师爷等人逼得不住倒退,他心下登时焦急起来。直到黄崇父女和苦乐庵群尼挥剑加入战团,公差捕快士气大振,又将倭寇逼了回来,厉秋风这才心下稍安。但是他知道如此斗将下去,自己必败无疑,便盘算着如何才能摆脱广智和尚的追杀。正自思忖之间,忽然觉得眼前一暗。厉秋风心下一凛,转头望去,却见不远处的一堆火已然熄灭。
原来夜幕降临之后,院子中全凭着倭寇点起的十余堆火照亮。后来双方动起手来,无人再向火堆中添加木板和竹片。是以火堆烧了大半个时辰,木板、竹片等烧得所剩无几,终于慢慢熄灭。如此一来,院子中便暗了下去。
厉秋风先是一惊,随即却是大喜,暗想自己冲不出重围,除了广智和尚死缠着自己之外,便是因为二百多名倭寇死死围住自己。若是四周陷入黑暗,这些倭寇看不清自己的所在,只能自保,自然无力再围困自己。到了那时,便可趁机冲杀出去,与尹捕头等人汇合,然后再想脱身之计。
念及此处,厉秋风信心大增,在倭寇围成的圈子中左突右冲,只待火堆尽数熄灭之后,便要冲杀出去。
柳生宗岩站在人群之外冷眼旁观,见火堆一个一个的熄灭,却也知道情势不妙。他转头对石岛主说道:“若是火堆全都灭了,咱们便困不住这个小贼。岛主大人可下令将火堆重新点燃,只要再斗上半个时辰,这个小贼非死在广智和尚手中不可。”
石岛主自然没有异议,喊过来几名手下的头目,吩咐他们去将火堆重新点燃。这几名头目得令之后,便即带了十几名倭寇到墙边倒塌的木城边抱起木板和竹片,想要重新点燃火堆。只不过此时院子中已乱成一团,原来点起的那十几堆火恰好位于公差捕快与倭寇军阵之间。厉秋风见倭寇想要重新点燃火堆,急忙大声叫道:“尹捕头,冯师爷,不要让这些狗贼点起火来!”
他这句话以内力送了出去,院子中虽然到处都是喊杀声和狂风呼啸声,尹捕头和冯师爷却听得清清楚楚。两人虽然不知道厉秋风为何不许倭寇点火,却也无暇询问。遇到倭寇想要点火,尹捕头便大声呼喝众捕快向倭寇攻击。如此一来,那些抱着木板和竹片的倭寇不只没有重新将火堆点燃,反倒又有三四名倭寇被杀。其余倭寇见此情形,虽然石岛主连声下令,却也不敢凑到火堆边去点火了。
柳生宗岩见此情形,心下大怒,正想喝骂之时,只觉得眼前一黑,却是最后三堆火也熄灭了。
就在火光熄灭的同时,只听得两声惨叫。原来火光熄灭的瞬间,倭寇都是吃了一惊。厉秋风早就等着这一刻到来,趁着倭寇惊慌失措之时,猱身直上,手中绣春刀横掠而出,登时将两名倭寇的人头斩了下来。其余倭寇虽然没有看到同伴惨烈的情形,却也知道厉秋风趁暗杀人,急忙向后退去。
1...476477478479480...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