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骁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虎贲中郎
随着曹操一番深入的剖析阐述,第九镇诸侯的名字终于从他嘴里说出来。
这不请自来的第九镇诸侯,正是接掌徐州六郡不到三个月时间的刘备刘玄德。
此前袁绍之所以不直接说出刘备的名字,那是顾及曹操的颜面,不想让他难堪;此外,也有暂时保密的原因,担心随行亲兵听到只言片语,继而将此事宣扬出去。但现在曹操主动说出刘备的名字,显示出他过人的胸襟气度,以及一心替盟军着想的耿耿忠心。
“嗯,孟德所言有理。”待曹操说完话后,袁绍眉头紧蹙地轻轻颔首:“此前我却是没有想太多,反正盟军兵马越多越好,现在经孟德这么一说,事情还真是如此。据张扬派来的哨骑禀报,刘备此次一共带来将近五万步骑,随行带着近十万石粮草,兵器齐备,钱粮辎重充足,确实是不需要袁某资助任何粮草辎重。
之前我倒是忽略了这一节,现在回想起来,我等几乎没有能够挟制刘备的地方,他完全可以来去自如,不受任何节制。而且,徐州距离司隶路途甚远,即使攻下城池,占领整个司隶,也与他没有多大关系。既是如此,他为何还要率军前来会盟呢?”
“盟主有所不知。刘备其人历来以大汉皇室后裔自居,沽名钓誉,且又刚刚提领徐州,正是需要树立威望,继而震慑徐州士族之时。昔日陈留会盟,刘备一战成名,今日河内会盟,岂不又是一个扬名天下的大好时机,刘备岂能错失良机?”
———————————





骁骑 【第684章】 霸主之战
“此外,曹某听闻刘备至今都没有得到天子敕封,或者说是李贼并没有将徐州牧之位敕封给他,反而下诏厚葬陶谦,重赏陶谦的两个儿子,却对刘备只字不提。也就是说,刘备现在虽然接管了徐州六郡,但自身仍是公孙瓒任命的平原令,除此再无官职和爵位。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对于刘备这样提领一州之地的诸侯而言,没有得到天子敕封,就很难得到徐州百姓的认可和拥戴,仅以青州平原令之职提领徐州,实在是难以服众。与此同时,没有天子敕封诏书,就意味着徐州还是无主之地,各路诸侯根本不用找借口,只要有实力就能率军攻打徐州。毕竟刘备都能无名无分地占据徐州,天下其他诸侯为何占不得徐州?”
说到这里,曹操会心一笑:“现如今,刘备提领徐州六郡,又有陶谦临死前的上表举荐,或许在他想来,李利必定会将徐州敕封给他。只可惜他低估了李贼,也轻视了李贼天下第一诸侯的霸主地位和强大的自信。接管徐州之时,他不向李贼纳粮进贡,还想坐等李贼颁给他天子诏书,简直是狂妄自大,痴心妄想!
李贼可不是昔日的董卓!
早先董卓在位时,一心安享富贵、安度晚年,但凡各镇诸侯所请,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董卓一律照准,很少驳回各镇诸侯的上表奏简。但是,李贼年纪轻轻便一统西凉各州郡。牢牢掌控着数十万西凉大军,根本没把天下各镇诸侯放在眼里。但凡诸侯上表讨要官职,必须交纳足够的钱粮。否则休想从李贼手里得到任何敕封,哪怕是小小的县令之职,也别想不劳而获。
故而,以曹某看来,刘备此次主动前来会盟,与其说是与我等结盟共抗李贼,不如说是假借盟军强大的兵威趁机向李贼讨要敕封诏书来了!”
“嗯?”袁绍闻言愕然。稍稍思索后,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孟德所言极是。李贼素来吝啬,恃强凌弱。历来都没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刘备今日之遭遇,我等各镇诸侯也都曾遇到过,若想从李贼手里讨要官职,无论是谁都必须缴纳不菲的钱粮。否则想都别想。是以。刘备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他这么做却是在蓄意利用我盟军造势,恐怕未必会真心攘助我等打败李贼。不知孟德对此有何高见?”
“盟主不必担忧。若是刘备不来,我等自然奈何不得他;但他现在既然来了,那就由不得他了。更何况,李贼岂是易于之辈,天下间有谁能够威胁他乖乖就范?因此,刘备此番率部前来。却是误打误撞地触犯了李贼的逆鳞,实乃愚蠢之举!曹某笃定。只要天子还在李贼手里,刘备这辈子都别想得到徐州牧的敕封诏书。也许刘备现在还想着让李贼见识见识他的厉害,从而乖乖赐下诏书,将徐州敕封给他呢!呵呵呵”
说话间,曹操不禁笑出声来,而袁绍也欣然而笑,显然很认同曹操这番说辞。
事实上,当曹操说出刘备此番会盟的真正用意之时,袁绍心里已经就全明白了,根本用不着曹操细致的讲解。但他很享受曹操说话时的恭敬神态,曹操说得越细致,就说明曹操对他越忠心。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喜闻乐见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正因如此,袁绍一边饮酒一边听着曹操的长编大论,无意中瞥见太阳已经偏西,再有一个时辰天就黑了。于是他缓缓起身,挥手示意亲兵收拾案几和酒盏,对曹操轻笑道:“孟德对刘备此行的真正企图看得十分透彻,想必一定也有应对良策喽?呵呵呵!”
一边与袁绍缓步下山,曹操一边微笑着点点头:“确是如此。不过盟主早已成竹在胸,曹某岂敢献丑?”
“孟德自谦了。有何高见,不妨直言,看看你我二人是不是不谋而合?”
“谈不上高见。在我盟军与李贼决战之前,盟主先前决定的策略不用改变,依旧让刘备留在河东,待决战之时再做计较。一战之下,刘备纵然想要全身而退,却也由不得他,在我等没有彻底击败李贼之前,他都别想脱离盟军独自率部逃脱!”
“呵呵呵!”袁绍闻言而笑,欣然点头道:“好,就依孟德所言,你我兄弟二人果然心有灵犀,不谋而合!既然如此,我等暂时就权当没有第九镇诸侯,明日大军叩关,探探函谷关的防御情况,顺便亲眼看看李贼麾下是不是如传言中所说的那样战将云集,强悍不可战胜?”
“哈哈哈!”说完话后,袁绍与曹操对视而笑,既而翻身上马,踏着夕阳的余晖,沿着山间小路返回大营。
——————————————
翌日,天色阴沉,朔风呼啸。
时至辰时三刻,函谷关前没能迎来旭日东升,却迎来了袁绍率领的三十万诸侯大军。
伫立城头,举目四望。
但见视线所及之处,除了巍峨高耸的群山大川,便是数以十万计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剑戟,森森铁甲,以及响彻云霄的战马长嘶。
关前三百步开外,数以万计的盟军步卒抬着数百架云梯、推着井栏,架起一座座投石车,长弓硬弩蓄势以待;冲城车上架着长约十丈、四尺粗的包裹铁皮的巨大撞木,正对着厚重古朴的函谷关正门,气势汹汹,剑拔弩张,蠢蠢欲动。
“好多年不曾见到如此威武壮观的场面,着实令人震撼哪!”
城楼正中,一身戎甲的李利居高远望,入眼处诸侯盟军人山人海,兵戈林立,旌旗猎猎。兵威如狱,气势恢宏,杀气直冲云霄。这是他重生汉末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壮观的战争场面。直面三十万攻城大军,目光所及之处根本看不清盟军将士的相貌神情,眼帘中全是杀气凛凛的铁甲将士,让人目不暇接,甚为震撼。
郭嘉和贾诩二人一左一右站在李利身后,听到李利这声感叹后,贾诩深有感触地轻声道:“主公所言极是。这是东汉一百多年来的第三次大战。
十年前,黄巾之乱爆发,多达百万人的黄巾军席卷天下。数月间大汉八州遍地烽火。尽管朝廷大军迅速剿灭黄巾之乱,但黄巾军却是撼动整个天下,动摇了刘氏皇朝的根基,揭开乱世降临的序幕。蛊惑人心。由此方有今日诸侯并起的纷乱局面。
五年前,十八镇诸侯讨伐董相国,先后集结了将近五十万大军,声势浩大,惊天动地。是役,诸侯盟军与我西凉军鏖战一年之久,最终虽是盟军取胜,却是徒有虚名。实际上并未撼动我西凉军之根本,反倒促使董相国把东都洛阳劫掠一空。裹挟东汉上百年的积累和洛阳数十万百姓迁都长安。故而,十八镇诸侯联盟名为讨伐董卓,实际上却是重重践踏了天子皇权,将刘氏天下推向覆灭的边缘。
五年之后,中原诸侯卷土重来,再次联合组成盟军,打着‘讨伐主公、清君侧’的旗号,集结四十余万盟军讨伐我等。此番诸侯大军名义上是讨伐主公、解救天子,实际上却是为了消灭我西凉军,企图雄霸中原,问鼎天下。
短短十年间,三次声势浩大的空前大战,完全无视天子皇权,自此刘氏皇族的颜面荡然无存,此后天下将愈发混乱。是以,天子天子已然用处不大,形同虚设了。”
稍稍迟疑之中,贾诩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这最后一句话其实就是向李利谏言,隐隐透漏出劝进之意。
诚然,贾诩根本没把眼前的数十万诸侯大军放在眼里,认为此战胜券在握。对他而言,经历过五年前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的大战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眼前的诸侯大军,如同一群跳梁小丑搔首弄姿一般,难登大雅之堂,不足为惧。
与此同时,贾诩也知道,别看眼前的三十余万诸侯大军在人数上似乎并不占优势,远不如昔日陈留会盟时兵马众多,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陈兵关前的诸侯盟军,将士训练有素,屡经战火淬炼,甲胄之锋利、战力之精锐,兵马数量虽比不上昔日盟军,但战斗力之强大却远远超过昔日的十八路诸侯联盟。
故而,贾诩表面上虽然轻视诸侯盟军,口口声声诸侯大军不足为惧,实际上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却恰恰相反。此战,他非但没有半点懈怠之心,反而慎之又慎的做好一切大战准备,对此战成败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次战斗。
“嗯。”待贾诩说完话时,李利扭头看了他一眼,既而微微颔首,不置可否地扭头正视前方,凝神看着列阵关前的诸侯大军。
“微臣赞同文和军师所言。”眼见李利沉默不语,郭嘉低声附和道:“以主公今时今日之显赫地位,天子着实用处不大,非但不能攘助主公成就大业,反倒处处掣肘,无形中削弱了主公的威名与声望。不过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眼下最紧要之事便是打赢这一仗。此战若胜,一切纠葛自然迎刃而解,主公将成为中原霸主;若是战败,最好还是维持现状,不宜轻举妄动。”
“奉孝此言十分中肯。我等当务之急就是倾尽所能打赢这一仗,至于其它事情嘛,容后再议!”李利身形不动的颔首说道。
————————————(未完待续。。)
ps:码完这一章时,得知今天是好友流天泪心龙的生日,特在十六号凌晨加更此章,聊表生日祝福。
没有礼物相送,没有生日快乐歌,骁骑这本书的读者群也不大,无法让更多书友祝福好友生日快乐,但虎贲真诚祝愿好友生日快乐,笑口常开,万事顺意,开心每一天!




骁骑 【第685章】 枭雄聚首
哒哒哒!
“骠骑大将军何在?袁盟主请大将军关前叙话,大将军可敢出关一叙?”
就在李利俯视关前诸侯大军之际,但见盟军阵前一骑快马奔至关前百步之内,仰头望着城楼正中的李利,扬声喊话。
不过这关前喊话之人倒是十分乖巧,没敢直呼李利为“李贼”,而是尊称“大将军”,生怕出言不逊,招致杀身之祸。毕竟他此时站在弓箭手的射程之内,若是激怒了李利,只需城头上的弓箭手稍稍松手,那就是乱箭齐发,他必定被射成刺猬,当场丧命。
“砰!”正当关前喊话的骑兵战战兢兢仰头望着城楼之时,一支利箭咻然而至,赫然扎在距离战马前蹄不到半寸的地面上,箭羽震颤,吓得他胯下战马惊嘶撤步。
“回去告诉袁绍,让他洗净脖子等着,我家主公稍后就到!”随手收起长弓,桓飞厉声暴喝道。
这一声暴喝宛如洪钟一般响亮,休说关前喊话之人听得真切,就连三百开外的诸侯大军也听得清清楚楚。
勒马关前的哨骑,被桓飞突如其来的暴喝震得两耳发聩,脑海中嗡嗡作响,眼前冒金星。当即他拨马便走,惟恐稍慢一步,不被箭矢射死,也会被城头上那个大嗓门之人活活震死。
不多时,随着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一道金色流影猝然疾掠而出,一眨眼的工夫便出现在数十万盟军阵前,既而在距离城关一百五十步远的地方驻足而立。
“吼、吼吼!”
一声兽王咆哮猝然而起,兽吼声巨大而悠长,响彻关前,声震方圆数十里,致使盟军阵前的战马惊鸣长嘶。上万战骑一阵骚乱。
“李利在此,袁绍何在?”
在李利驻足关前的厉喝声中,身后陆续奔出五千战骑,一众西凉将领悉数跃马出关。在关前一百步列阵以待。
“哼!李贼果然嚣张至极。死到临头了,竟然还敢在本盟主面前大言不惭!驾———”
盟军阵前。眼见李利如此风骚的出关喊话,袁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当即冷哼一声,打马出阵。
“盟主切莫靠近李贼!”看到袁绍满脸怒色地打马上前。曹操急声提醒:“李贼座下狻猊神兽脚力惊人,一瞬百步,盟主切记不可太过靠近李贼,以免被小人所趁,恐有不虞!”
袁绍闻声稍顿,随即打马继续前行,不过他手中勒紧缰绳。生怕座骑跑得太快,收力不住跑过头了。
策马行至阵前一百余步,距离李利五十步勒马驻足,袁绍和李利二人终于在阵前会面。
这是最有希望称霸中原的两位枭雄 第 689 章 交好,也不愿与冀州军为敌。而其他各镇小诸侯,如河内张扬、陈留张邈、白波贼。黑山军等势力,在袁绍面前也一直是唯唯诺诺,若不是被袁绍逼得没有活路,张邈、黑山军首领张燕等人绝对不敢和他作对,更不敢与之为敌。
相对于袁绍而言,雄霸西都长安、京兆三辅和雍凉二州的骠骑大将军李利,则是被众诸侯公认的天下第一强势诸侯。
李利之强大,其一是西凉铁骑战力强横、勇冠天下,仅此一项便让各镇诸侯望尘莫及,俯首惊叹。其二,李利本人骁勇善战,自十六岁崭露头角以来,数年间东征西讨、南来北往未尝一败,纵横西北各州郡,亲手覆灭盘踞西凉多年的宿将韩遂马腾以及割据雍凉二州的八部诸侯;如此彪炳战绩,令世人惊叹,令各镇诸侯震惊。其三,李利对待外族及周边蛮夷从不手软,覆灭休屠部落、收复西域四郡,抵御西域诸国,南征羌氐,北伐匈奴;行事果断且霸道,短短数年间平定为祸大汉百余年的西陲边患,此等功绩空前绝后,兵威之强盛无人敢捋其锋芒。
故而,别看李利年纪轻、岁数小,资历尚浅,各镇诸侯嘴上虽然对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张口“黄口庶子”,闭口“奸佞李贼”;但是,各镇诸侯内心深处却是十分佩服李利,对他又敬又畏,忌惮不已。毕竟汉人与周边诸多蛮夷征战已久,但凡能够平定蛮夷叛乱和征服蛮夷的戎边将军,都会得到天下大多数汉人的认同,必然是人心所向,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各镇有良知的诸侯在内。
只是诸侯们将这种敬畏深藏在内心深处,不得万不得已或是无力为继之时,他们都不愿俯首称臣或甘拜下风。因为他们自以为自己并不比李利差,李利能做到的事情,他们自信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比李利更好。于是他们从不承认自不如李利,其实也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无能,活了偌大一把年纪却比不上年仅弱冠的西凉李利。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比不上谁呀?凭什么让李利一个人独领风骚、名利双收,领袖群雄,难道他们就不行吗?
尽管李利做到了各镇诸侯想做却始终没做的事情,但诸侯们并不领情。因为李利取得偌大功绩的同时,也获得了让他们羡慕嫉妒恨的权力和地位。看看李利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高居骠骑大将军、武威侯,掌控天子刘协,赏赐手下的文臣武将动辄便是拜将封侯,时不时地还给各镇诸侯下达诏书,这等权势不是帝王却胜似帝王,等于掌控着整个大汉天下的大势走向,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李利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除此之外,李利既有位极人臣的显赫权柄,还有家喻户晓的十一位娇妻美妾,而这恰恰是最让大多数诸侯羡慕嫉妒恨的根源之所在。争霸天下的目的是什么,其一是为了权力和富贵,其二便是为了享用天下最多最美最好的女人,嫔妃佳丽三千,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这才是诸侯争霸天下的根源所在,大丈夫当如是!
纵观方今天下,最有权势之人不是当今天子,而是位居骠骑大将军的李利李文昌。天下间仅此一人,其他诸侯则是望而兴叹,羡慕嫉妒不已,继而群起而攻之,联手讨伐李利。因为只有打倒李利,他们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而这一切眼下就掌握在李利手里。诸侯之公敌,不除李利,众诸侯一辈子都别想安宁;错开今日,他日李利必定率领西凉大军讨伐他们,届时他们除了俯首称臣,便是死路一条。
勒马迎面相对,袁绍和李利二人各有所思,心潮澎湃此起彼伏,各种纷乱斑杂的情愫充斥脑海,相对无言却有百般思绪在心头。
在李利眼中,年逾天命之年的袁绍,仍有年轻时的相貌堂堂、姿容魁伟之雄姿。他身高八尺七寸,面方耳阔,五官端正而俊美,颌下长须柔顺而有光泽,一双眸子深邃而睿智,极具威仪。虽然已过天命之年,但袁绍跃坐马背之上腰不弯、背不驼,依旧身姿挺拔,身形壮硕,丝毫不显老态,似是焕发第二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斗志昂扬,眉宇间显露出强大的自信,似乎对此战志在必得。
就在李利打量袁绍的同时,袁绍同样留心观察着他。
事实上,从亲眼看到李利的第一眼,袁绍心里便暗自惊叹了一声:“李利此子果然生得一副好姿容,端是世间少有的美男子!”当然了,如果这句话要让他说出来,那便是:“此子果真生得好皮囊,难怪年纪轻轻便风流成性,到处沾花惹草!”
双眸所见,李利身高九尺,身量高大强壮,勒马驻足之间亦有虎踞龙盘之威势,气势非凡,卓尔不群。但见他印堂红润,额宽颌阔,颇具天圆地方的天人之姿,眉如剑、眸如星、鼻如棱,龙眉凤目,威武雄壮。实乃人之俊杰,世之枭雄!
对于历来自诩相貌堂堂的袁绍而言,能让他暗自赞许其人仪表不凡之人,当世之中着实寥寥无几,或许李利不是第一个,可他却是最让袁绍既惊叹又忌惮的当世第一人。
——————————




骁骑 【第686章 】 寸步不让
“袁将军别来无恙?”
“嗯?莫非袁某曾与大将军见过面,为何袁某毫无印象?”
“袁将军今非昔比,贵为诸侯盟主,挥斥万军,威势一时无两,贵人多忘事亦在情理之中。昔日李某冀州之行幸得袁将军多番照应,方才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将军厚赐,李某一直感念于心,不曾或忘。
或许袁将军已经将此事淡忘,不过将军之子袁二公子想必一定记得李某曾在冀州一游,那日我与令公子一见如故,交情颇深。怎奈李某身不由己不便常住冀州,只得匆匆别过,临行时恰逢将军途径无极前去拜会,奈何你我二人缘分浅薄,未曾谋面。阔别半载,不承想今日方能会晤,真乃时也命也,或是天数所定,实非人力所能改变。不知袁将军以为然否?”
夹枪带棒地说完话后,李利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双眸灼灼地注视袁绍,眼神中透着一抹促狭讥讽之色。
袁绍神色微变,双眸怒视着李利,眼神阴冷而狠厉。不过他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度把握得很好,没有当场发飙,也不会在双方数十万大军面前失态,似乎是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诸侯盟主应有的自身涵养和心胸气度。
“哦,原来如此。没想到犬子竟能与大将军相熟,此乃犬子之幸也。只是大将军既然亲往冀州游历,为何事先不告知袁某一声?若是袁某早知大将军造访,必然盛情款待,一定让大将军玩得尽兴,或许大将军还会喜欢冀州,甘愿常驻于此呢?倘能如此,袁某就不必亲自登门拜访。也不会有今日之举了。大将军以为然否?”
这番开场白,袁绍和李利之间似有默契,既没有恶言相向,也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但交谈之中双方言语虽然听起来和和气气。实际却是唇枪舌剑。互不示弱,寸步不让。
这一幕。或许很多兵士不明就里,还以为双方统帅不愧为威震一方的霸主,彼此间都已是剑拔弩张、厮杀在即,却还能谈笑风生。当真是大将风度,处变不惊啊!但是,双方阵前的其他诸侯和将领,却是听出了各自统帅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这番话看似寒暄客套,实则暗藏机锋,互相讥讽。
李利嘲笑袁绍贵为冀州牧却让他想来就来、想去则去。非但来去自如,还从冀州赚得盘满鉢满,收获巨大,顺带羞辱了袁绍的儿子一番。而袁绍则讥讽李利偷偷摸摸、藏头露尾。堂堂朝廷大将军却不敢光明正大的前去冀州,反而使用下作手段偷偷潜入,继而灰头土脸地仓皇逃离;如果他早知道李利会去冀州,定叫李利有来无回,就此葬身于冀州境内,也省得他大费周章地联络各镇诸侯联手征讨李利。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礼仪,士族占据天下主导地位,儒学被世人所推崇。但凡有身份有地位之人,不管双方之前是敌是友,亦或是素有旧怨或嫌隙,见面之时都会礼数周到,很少有破口大骂的场景出现。如真有这等事,那就说明其人粗鄙不堪,不识六艺,不懂礼数,往往会被人鄙视,被士族所排斥。
大环境就是如此,并非个例,因此不管什么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便是自降身份,自取其辱。
李利虽是重生之人,很不习惯这些虚伪做作的俗套约束,却也不得不遵行时下的诸多规矩。不然的话,他便不是特立独行,而是数典忘宗,一意孤行,必被世人所排斥,根本无法建立今时今日的霸主地位。
1...298299300301302...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