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土豪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武昌鱼
甚至就算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甚至是皇帝本人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也不是说就能长命百岁了,在许多病症面前他们比老百姓也好不了多少,像泰昌皇帝的七个儿子就夭折了五个,活下来的两个就是天启和崇祯,泰昌皇帝本人死于一场急性肠胃炎(腹泻),天启皇帝自个儿的两个儿子则都夭折了,最后皇位便宜了弟弟......
天家都是如此,小民百姓就更是不堪了,本来许多人都营养不良。体质欠佳,再来个什么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什么的,卧床不起也就不足为奇了,挂掉也大有可能。这也是封建社会民间各种宗教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无他,大伙儿不过想寻找一点儿安全感罢了,大夫请不起,药抓不起,我多磕几个头求神佛保佑总可以了吧,不是说心诚则灵么。万一菩萨显灵,给自己提供一次免费医疗服务呢?
要是有人得的病不算严重,竟然自己好了,而这人的家里正好最近到哪个庙里或是给那路神佛上过香的话,那就更是乖乖不得了,一传十。十传百,这个庙马上就会人头攒动,香火鼎盛。其实两者根本就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这人身体抵抗力强加上一点点好运气罢了。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一些现代常用药,象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等对明朝老百姓来说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一些重病(例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发烧,在古代极为凶险)都是一片见效,尼玛跟神迹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且现代药物的优势还不止于此,传统中医讲究用药君臣相佐,因人加减,跟中餐烹饪一样经常用类似“少许”,“适量”这样的词汇形容,极其依赖主观判断,这也造成了就算是明载于典籍中的正方。名医庸医用出来的效果也是判若云泥。而现代的药物就没有这么多讲究,它们的优点就是使用面广,见效极速,重要的是经过大量临床实验,将副作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万一吃错药也一般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这就将其使用门槛大大降低,现代社会很多人得了小病都习惯自己到药店买药就是证明。
相比古代一些常见病都需要积年的老郎中斟酌半天才能开出药方,吃个一两个月都未必能够看到效果,基本上现代社会随便一个小药房的售货小妹都能轻车熟路地根据顾客口述病情提供一大堆对症药物以供选择,而且效果绝对靠谱,相对传统医学,这不啻是一场医疗向大众普及的革命。
可以说,单就治疗成本,治疗效率来说,现代医学对于讲究“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动辄要求病患“卧床静养”的传统中医来说是大大优胜的,开玩笑,现代人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一点小病就请假那还怎么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胜出?
毫无意外的,医匠营虽然组建没多久,但在吴为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名声在外,不光安塞营的将士及家属深受其惠,地方上的官员百姓来求医的也络绎不绝,更有人不惜重金通过种种途径从安塞营获得这些特效药物,偶有流出无不被人奇货可居,捧为天价!
这也难怪,明朝人不象现代人般有抗药性,这些药物的效果的确是过于好了一点,在这靠一剂“小柴胡汤”就可以混一辈子的年头,这也太过逆天了罢!自然而然,安塞营的医匠们威望空前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医”,名头最为响亮的自然就是医正程凌枫了,谁叫他接受了唯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的真传呢。
虽然吴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想方设法将注意的目光从自己身上转移开来,但时间长了,安塞营将士和广大民众还是渐渐多少意识到了这一切与吴为有关,这也变相地进一步提高了吴为本就很高的威望,颇有人将他神化为仙佛下凡拯救苍生的,不过他已经早已习惯,见怪不怪了。
说起来中原地区的医疗水平相比周边已经是极为发达了,要不然汉人也不会拥有最大的地盘和最多的人口,蒙古人和建虏有个三病两痛的主要靠的是巫医,其实多数时候就是一种安慰疗法罢了,不说别的,单看他们几千年下来才这么点儿人口就知道那儿的医疗水平有多坑爹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牲畜既是家庭最重要的财产也是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一但发生瘟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眼下漠南蒙古诸部正互相攻伐不休,打得跟乌眼鸡似的,瘟疫更是无年不兴,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已成为了草原民族的心腹之患。如果看到这一点,程凌枫被纳入吴为视线也就不奇怪了,要知道《赤脚医生手册》里面可是有不少怎么医治常见畜病的内容!
如果安塞营以重兵临之,选择性地对某些亲明部落进行扶持,再辅之以经济和医疗援助两大杀器,对他们加以拉拢分化,将其纳入到联合封锁建虏的阵营之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新中国援助亚非拉兄弟,不就派出了不少医疗援助队么,我只不过将其提前了三百多年而已,吴为想道。()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一百五十九章 你知道锦衣卫吗
事情交代完后,吴十一抱拳躬身一揖,领命出账,出去之后又传令让赵文卓入内。
赵文卓本来见吴十一被独自传入应对,而自己被隔在帐外,多少有点不自在。他是最早追随吴为的,说起来还是吴为到这时空后所见到的第一个人!他的名字还是吴为嫌他原名狗儿不好听改成的现在这个样子,吴为的大部分行事他都有份参与,还是这世界上唯一知道光门存在的人!
一直以来他视吴为既如恩主,又似兄长,对其是全心全意的孺慕崇敬,不知不觉中也隐隐以吴为起家班底的第一人自居。
其实说赵文卓是吴为的头号亲信倒也不错,吴为最初引进打井机械,第一支打井队伍就是由赵文卓牵头的,而在“日升昌”的筹建过程中赵文卓更是在各地往来奔走,交结各色人等,端旳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事实上他的年纪比适才出去的吴十一还要大些,但因为身体瘦弱,营养不良,之前与吴为初遇时竟被其误以为是个十三四岁的青涩少年。不过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这些时日他个头长高了一大截,虽然仍是不如吴为远甚,但也差不多有后世的一米七左右了,身体也壮实了许多。
他本就天性聪明灵动,又一直被委以重任,频频与各地商贾缙绅和官府衙门打交道,人情世故多经历练,早已非复往日那个略带稚气的农家小伙了。现在的赵文卓出入皆着一袭湖绸深衣,头戴一顶簇新的蓝缎万字巾,唇上也特意留起了浅浅的髭须,更是显得老成练达,大方持重。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这些时日中,数十万两白银象大河淌水一般由其经手,数十家“日升昌”分号上千号掌柜伙计的的臧否奖惩都由其处置,更是各路缙绅人等竞相巴结奉承的人物。几个月下来,在他身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起居行止无不气度从容,举手投足间俨然便是一位成功的大明商人了。
吴十一被独自招入帐中,所议之事自己竟然不得与闻,这让一直以吴为头号亲信自居的赵文卓多少有点吃味。在众人面前还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仿佛帐中所议之事自家早已了如指掌一般,其实心底却是隐隐存有一丝连自己也难以觉察的焦虑。
这下吴为招自己入对,赵文卓心中顿时一松,欣喜不已,连忙一撩袍裾。躬身低头走入帐门。
“子才,坐。”吴为见其进来,微笑着招呼道。本来这年头男人年满二十行冠礼后方才取字,但赵文卓现在已经是颇有身份之人,在外多有应酬交际,总不成让别人直称其名,那也太不成体统。是以他央请孙教谕为自己取了这个字。孙教谕本就处处有意无意地显示自家与吴为李崇的关系与众不同,又知道赵文卓是最早跟随吴为的,现在执掌着日进斗金的“日升昌”,在吴为的体系中位置极为重要,将来前程更是不可限量,见其找上门来,自是加意接纳不提。
“是,大人。”赵文卓躬身作揖,拿捏着坐了下来。他一向在吴为面前十分随意自如,不知怎么回事。今天却有了几分拘谨。
吴为看了一眼赵文卓,淡淡地说道:“子才,要是我记得不错,你今年还不到二十吧?”
赵文卓一愣,忙起身拱手道:“回禀大人。是,小人是庚子年生人,今年五月才满二十。”
吴为点点头,明朝人说的岁数都是虚岁,出生时就算一岁了,赵文卓是庚子年生的,其实就是万历三十八年,今年五月才满十九周岁,放在现代社会不过高中刚毕业的年纪,这小子却已经功成名就,当上了“日升昌”这般巨型企业的ceo,年薪丰厚自不必说,年底还有极高的分红,钱财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位高权重,对于分号掌柜伙计的赏罚去就,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不用禀报吴为就可以一言而决。
现在在外间也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巴结奉承他,而遣人打听他的情况的,打主意想把女儿嫁给他的更是不一而足。真是人生赢家啊,吴为有几分嫉妒地望着他那比自己还要年轻英挺的脸庞。
“文卓,如果我现在让你放下日升昌的权柄,另有任用,你可愿意?”吴为望着赵文卓的眼睛,目光炯炯。他称呼中直接用上了赵文卓的名字,无疑是极亲近的姿态。
“唯大人之命是从!”赵文卓毫不犹豫,立刻朗声应道,对具体什么情况连问都不问。
吴为赞许地点了点头,赵文卓的态度令他很满意,他本来还担心赵文卓会留恋权柄,对自己的决定心生抵触,虽然他相信赵文卓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思,但若违背其本人意愿,难免会产生怨怼之情,对自己将交给他的任务用心程度恐怕也会打几分折扣。
现在赵文卓的反应让他十分感动,这是对自己毫无保留地服从和信任啊!他对自己将要作出的决定又平添了几分信心。
“哦,你可要想清楚了,这新职务远比不得‘日升昌’大总管风光,还颇为辛苦,需要耐得住寂寞,有些时候你立的汗马功劳大伙儿也不一定知道。”吴为故意说道。
“只要是追随大人,让我做什么都行,还有什么信不过的?大人这般言语,那便是看轻了我!”赵文卓斩钉截铁地答道,对吴为言语中的试探微有一丝不满。
吴为暗自点头,沉声道:“你可知道朝廷有个锦衣卫?”
“知道,那是天子亲军,专司巡查缉捕之职。”赵文卓不假思索地答道,锦衣卫是大明朝的特务机关,大名鼎鼎,耳目众多,触角遍布全国,常常叫嚣隳突,手持驾贴踹门拿人,实在是威风八面,在民间当真是恶名昭彰,可止小儿夜啼,他又岂有不知之理。
“那你可知在锦衣卫之上还有个东厂?”吴为紧接着问道。
“知道,东厂又叫东缉事厂,与锦衣卫职司相似,但位在其之上,可以监管锦衣卫。”赵文卓答道,结合吴为之前那奇怪的话语,他已经隐隐意识到了什么了。
他猛然抬起头,望向吴为,目光带有询问之意,吴为盯着他的眼睛,微微点了点头......()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一百六十章 绣春刀
“还请大人明示。”赵文卓轻声说道,声音微微发颤。
“唔,你也无需担心,暂时还不需要你卸任,现在‘日升昌’总掌柜的担子你继续挑着,只是要着手多物色几个合适的帮手......这个你心中肯定有合适的人选,就都交给你来办,将来大部分琐碎事宜要由他们给你分担......当然,直接向我负责的还是你。”
“‘日升昌’的分号未来将会开到大明每一个地方,不,是天下每一个地方!倭国、朝鲜、安南、渤泥、琉球......都要有咱们的分号!摊子大了,就不能事无巨细都来找你这个总掌柜请示,一来顾不及,二来就算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你在各地分号中应该都有一些信得过的心腹,就以他们为班底,组建一个稽查部门,不要公开,让这些人以秘密身份加入这个部门,各自待遇加倍,所司职责就是收集商业情报、监督所在分号的财务状况,防止有人徇私舞弊,其他有什么咱们不方便公开出面的事情也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办......我说的话你可明白?”
吴为说得又急又快,最后两句话还加重了语气。
赵文卓听在耳中,却是心中一松,原来如此!商场如战场,这时代的商业间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尤其是彼此为竞争对手的豪商大贾之间往往互相倾轧,派人刺探对方情报再是正常不过,平时打探各地商品价格行情就更不足为奇了,乃是大小行商都必做的功课,不然非得赔死不可!至于安插心腹监督银钱进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好多商号都公开这么干,吴为所说不过是将其由公开改为暗中行事罢了。
说起来这倒确实与锦衣卫和东厂巡查侦稽的职司有几分相似,原来大人并非有什么别样意图,只是拿这个来类比,自己可想得差了。赵文卓心中既有几分如释重负。又微感失望,一时间竟是百感交集。
“小人明白!大人是说建立一个独立于‘日升昌’之外的机构,对外刺探各项情报,对内监督银钱往来,以保证咱们对‘日升昌’的绝对掌握,防止有小人在中间上下其手!”赵文卓流利地答道。他对吴为言语中的一些新名词也接受得很快。
“你说得不错,但还不够完全,这只是这个机构职能的一部分,是将最先建立的一部分。”见赵文卓理解得很快,吴为点了点头,稍稍停了一下。又道:“若只是这般简单,又岂能劳动你来亲自执掌!”
赵文卓刚放下的心又紧张了起来,果然还是没有那么简单!
“你见过壶口驿的副管事吗?”吴为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啊......见过,好像是姓刘,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马驿丞来迎接两位大人的时候他也跟随其后。”不愧是吴为心目中最佳情报机关头子的人选,观察能力和记忆都强于常人。
“嗯。不错,但你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人?”吴为赞许地望了他一眼,问道。
“小人不知。”赵文卓有点一头雾水。
“锦衣卫!”吴为一字字地说道。
大明朝的驿站遍布全国,是最便捷了解各地军事民情的渠道,锦衣卫作为天子耳目,岂有放过这个重地之理,基本上每个驿站的管事是文官驿丞,副管事就是锦衣卫派驻的联络官了,他不仅负责情报的上传下达,也同时负责建立维护当地的情报体系。象街上的流氓青皮。码头上的纤夫苦力,妓院里的龟公老鸨乃至妓女相公,都有可能是锦衣卫的人。在其势焰最熏灼之时,就是民间深夜偶语都有可能从草丛中突然跳出几个锦衣卫将说话之人逮捕。
就算现在是各项制度都渐趋崩坏的明末,这个庞然大物的实力底蕴也绝对不容小觑!
这项制度并非秘密。至少每个地方的一把手长官驿丞是心知肚明的,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有这么一位地位超然的“副管事”,除非是瞎子才会没感觉。但一般人知道内情的倒也不多,名义上,这名锦衣卫联络官的职责是管理调配全站的驿卒,负责驿站的内外关防,只是当地驻军的一名不入流的小军官而已。
这些多数还是吴为从后世的网络上得知的,自己有意改造明朝的驿站系统,即将建立的情报机构也将与驿站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里却是锦衣卫的地盘!
但这不仅没有让吴为打消改造驿站的念头,反而正中他下怀。
驿站都是地处交通要道,关系到重大军情的传递和大宗物资的运输,于国家而言可谓是战略重地。这样的地方若是没有几个锦衣卫盯着,以崇祯皇帝那阴郁多疑的性格怎么可能放心让吴为掌握在手中!
正是知道了驿站的副管事就是锦衣卫,吴为对说服崇祯皇帝将天下的驿站都承包给他才更有了信心。开玩笑,项目现场有个自家亲戚盯着,甲方也放心些不是?就算甲方不提,吴为也会强烈要求他指派的,有现成的当然更好。
吴为将要提出的驿站改制方案本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他将扩展驿站功能,优化盈利模式,使其扭亏为盈,成为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这所有过程中所需资金完全由他个人提供,不需要朝廷拨款一个大子儿,也就是说根本就谈不上贪污了,除此之外,每年还给皇帝雷打不动地贡献银钱若干,整个过程正大光明,根本就不怕锦衣卫来查!
“此事当真?”赵文卓十分震惊,他对那名憨厚老成,总是带着一脸人畜无害笑容的中年男子颇有好感,从来没想过他竟还有这样的身份。
只是此事大人又是如何得知?这与适才大人对自己所说之事又有什么关联?赵文卓不禁陷入了疑惑之中。
“当然,虽然他并未身着锦衣卫惯穿的飞鱼服,打扮与寻常武官无异,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端倪来的。你见过他的刀吗,是不是刀脊厚直,刀刃略弯,刀柄颇长,可双手持握?”吴为淡淡地说道。
“唔,待小人想想......那是......绣春刀!”赵文卓在吴为的启发下努力回忆着,终于有了个惊人的发现。
这几天来自己一行人的一举一动竟都尽数落在了一个隐藏的特务眼里,一想到锦衣卫的赫赫凶名,赵文卓就有些不寒而栗。
“没错,那就是绣春刀!”()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
“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绣春一词本出自诗圣杜甫《入奏行》中的名句,被用来指代大明锦衣卫的制式佩刀,显示的是锦衣卫与皇帝之间的那份与众不同的亲密关系。有明一朝,“锦衣亲军”四字端的是威名赫赫,与东西二厂并称厂卫,权柄极重,上至阁老贵戚,下至黔首布衣,无不对其闻风丧胆!
飞鱼服和绣春刀是锦衣卫的特有标志,后者形似唐刀,与倭刀有几分相像,但比其厚重,而且刀脊笔直,可砍可刺,威力甚大。虽然乍一看绣春刀与民间常用的顺刀、雁翎刀等也颇为相似,都是佩带腰间,狭长轻便,并不似飞鱼服那般引人注目,但又怎能瞒得过有心人的眼睛!
其实,若非从后世网络上得知这一秘辛,单凭一柄形制似是而非的绣春刀吴为也不会联想到锦衣卫上面去,他毕竟也只是肉眼凡胎,哪里就能分辨出个牝牡骊黄来!可怜见的,就连绣春刀是什么模样他还是这几日查了百度图片才知道。
说起来刘副管事暴露身份也实在是冤,其实吴为根本就是在查阅驿站资料的时候才知道的这一秘辛,倒不是他行差踏错,暴露了行迹。吴为根本在听马驿丞介绍时就已经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了,在此基础上再去观察一些细微之处,自然就发现一切都对应得严丝合缝,无不若合符节。再加上吴为在与赵文卓交谈之时故作高深,语焉不详,让其佩服不已,以为自己当真是眼光敏锐,真是从蛛丝马迹就识破了一个潜藏多年的大内密探!
“大人......”赵文卓望向吴为。这几日天天见面的熟人竟是朝廷的探子,这个跳跃有点大,他有点反应不过来。
“你也不用紧张,锦衣卫又如何,一样也是爹生娘养。两边肩膀顶一颗脑袋,又不是三头六臂,刀枪不入!”吴为豪迈地摆摆手,接着道:“此人我这几日也从侧面了解了一下,现下并不是混得很得意,被派到这个壶口小驿已经快二十年了。也没腾过窝,看来不是得罪了人就是实在没有什么跟脚。”
吴为说话间轻描淡写,但他不光一眼就认出了那副管事的真实身份是锦衣卫,还在短短几日中就将其底细探听得这般清楚,不问可知费了不少功夫,若不是他点破。恐怕直到大队人马离开壶口驿赵文卓都还被蒙在鼓里。想到刚才吴为说想让自己执掌巡查征稽,自己却在他眼皮子底下闹了这么大个乌龙,赵文卓不由得脸上微微一红。
吴为倒不以为意,继续着自己的思路,“此人潜伏此处多年,我随便打听了下,并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显见他曾受过良好的训练,懂得如何隐藏自己,这是他们干这一行多少代传承下来的吃饭本事......这人,是个人才啊!”
“大人的意思是......”赵文卓望向吴为,目光闪烁,他已经模模糊糊明白了点什么。
“我刚才跟你所说之事,正缺个内行人作指导,此人不正是最好的人选吗?”吴为微笑道。
赵文卓恍然大悟,是啊,锦衣卫正是特务机构的祖宗。潜伏、侦缉、审讯诸般法门都是官家正宗手段,岂是一般自己摸索的野路子可比。吴为让自己负责的所谓秘密情报机构,所有行事职司岂不正与之类同?对其而言正是小菜一碟,这当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
他强压住激动的心情,面色淡然说道:“小人明白了。您是说聘请他当咱们将要建立的这个,嗯,情报机构的教官,帮咱们训练人手?”
“嗯,你说的不错,而且要重金礼聘,花多少银子都行!还有,记住,你就是一个正经生意人罢了,这点子事情咱们是堂堂正正,没有什么好避讳的。这个道理你务必要与他说明,让他不要有什么顾虑。”
赵文卓哈哈一笑,道:“只要是官兵就没有不爱钱的,锦衣卫又如何,我就不相信他是个海刚峰(海瑞),大人忒也多虑了。”
吴为摆摆手,肃然道:“这样一个机构咱们以前没搞过,都是两眼一抹黑,必须找个内行人来指导才行。锦衣卫存在了二百多年,各种规矩制度法门都相当完善,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请它的人来担任教官必可事半功倍。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培养出咱们自己的人手,将这个机构的架子先搭起来,因为时间紧迫,马上你们就要承担起重任来!”
赵文卓见吴为脸色严肃,也不敢怠慢,躬身道:“是,大人。”
吴为现在装备财力都不缺,就是缺懂这一行的人,就算刘副管事不一定是锦衣卫里的精英,但象锦衣卫的体系网络,点与点之间的情报传递,紧急事件的处置这些基本的东西应该还是懂的,至少比外行人要强得多了,有他出马,可以省去大量瞎摸索、走弯路的宝贵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