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抗战军火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阁序
次位面鸭绿江入海口处有一个小沙洲名叫绸缎岛,岛上有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口的小渔村,渔民们这些天时常会面朝大海,在龙王庙前跪拜、烧香,在他们的幻想里龙王爷显灵了,因为每天早上一觉醒来,就会发现这个巴掌大的沙洲向四外扩展出不少。担心晚上惊扰在岛上做法的龙王爷,每天夜幕降临,他们就躲在屋子里呼呼大睡。做法的不是龙王,而是刘涵,他把次位面塔克拉玛干的沙子送到主位面,然后扔进绸缎岛附近的海水里。持续了半个多月,沙洲面积扩大了数倍,与南面的艾岛、永岛、草芥岛,东北面鸭绿江中的黄金坪岛、下岛、上岛、座草岛、新西里岛、文安滩岛连为一体。而西面的大东港完全被黄沙掩埋,这个岛的西侧与陆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任何人都不能将其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
刘涵在鸭绿江中的柳草岛上建了几座仓库,里面存放着一些塑料制品,比如一次性打火机、塑料玩具、塑料雨衣、塑料伞,每隔几天就会有朝鲜人的渔船划过来,那些朝鲜人从同胞手中收购铜碗、高丽参、兽皮、咸鱼干,离开的时候,他们的船上装满了塑料产品。对于刘涵这只是小打小闹,他真正看重的是朝鲜的铁矿石,好几个月没有向主位面的钢铁厂供货了,那家钢铁厂专门派人到孟买盯着,只要刘涵一出现在孟买,就会软磨硬泡,非要他弄到铁矿石不可。他手里有数千枚磁性水雷和一百条半潜艇,还有青霉素,相信那位几年后在半岛上搅动一番风云的人能够动心,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给他一批铁矿石精矿。
或许是那些先进的水雷和半潜艇打动了他,也可能是东北派去联络的原抗联某部领导人从中斡旋起了作用,刘涵终于等到了他苦盼的结果。一艘主位面穿越过来的五艘五千吨货轮和一百艘半潜艇泊靠在朝鲜清津港货运码头上,半潜艇和数千枚水雷交付朝鲜军队,铁矿石也如期运送过来,装满了船舱。往返运送了十多次才将铁矿石运回主位面,这些铁矿石原本是送去苏联的,不过那些水雷打动了苏联人,于是水雷到手后,朝鲜将一部分移交给了苏联人,而铁矿石则成为了刘涵的囊中之物。
半潜艇是主位面朝鲜人制造的,现在刘涵将其作为重点向外推销的武器,不但要卖给朝鲜,还要卖给巴基斯坦,以及一些南美小国。主位面的朝鲜人只是挣了一份辛苦钱,刘涵一转手就赚到了大笔的美金,这些美金自然不会拿到主位面去消费,刘涵用这些美金在次位面采购成品油、粮食,粮食从次位面的上海粮商手中换到一箱箱金条和银元,成品油则带到主位面,其中的一小部分交给朝鲜用于抵偿半潜艇的费用,其余的成品油和粮食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国内的石油公司。
穿越抗战军火商 第三百一十五章 马家军
49年8月2日这天夜里,甘肃定西县城东北方向一百多里的一座黄土丘下,六七百个壮汉在用铁锹挖掘大土坑。黄土十分松软,精钢打治的工兵铲锋利的刃口如同切蛋糕一样切开泥土,六百多壮汉连续挖了三个多小时,一百六十个大土坑就挖出来了。这些壮汉中的一百人是他带来的部下,其余五百多人都是前些日子在这一带雇佣的村民,挖好了土坑,刘涵让部下给他们每人分了十块肥皂、二十根蜡烛。当兵的手里拿着家伙,让他们白干活都不敢说什么,本以为自己被抓了壮丁,却没有想到每人得了一大堆好东西,个个顿时眉开眼笑。有机灵的赶紧过来给长官道谢,刘涵冲他们挥挥手,“太晚了,我这里没啥事情了,都回去吧,对了你们手里的铁锹也都带回去吧。”
村民们乐颠颠地散去后,刘涵从主位面带过来的两百门迫击炮、五千枚迫击炮弹放在土坑内,这些迫击炮都是主位面银河系公司设在孟买的兵工厂制造的,迫击炮弹是用煤气罐改制的,煤气罐里装满了烈性zhà yào,威力巨大,正适合兰州战役中,用来炸马家军坚固的堡垒,只要炮弹在堡垒附近bào zhà,就能活活将堡垒内的人员震得七窍流血而死。刘涵本来打算给解放军带过来先进的武器,可是历史上解放军很快就要对兰州发起进攻,哪有时间对先进的武器进行训练?再者先进武器也可能被苏联得到,这是刘涵不愿意看到的。当然刘涵从美国得到的巴祖卡火箭筒可以带过来,这种武器不用培训,只要有战斗经验,看了使用说明,扛在肩上试射几枚就掌握要领了,只是这东西射程只有一百米,与煤气罐迫击炮弹相比威力显然差了很多。众人在迫击炮和炮弹上盖上苫布,将土坑填上,随后就留出哨兵在周围警戒,其余的人在填平的土坑上搭起一顶顶小帐篷睡下了。
这些天刘涵常常留下人手看守土坑内的武器、dàn yào,自己带着十几个护卫去周围的村子转悠,马家军盘剥、压榨,加之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当地的百姓日子都过得十分清苦。刘涵是个大善人,有一户人家给他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这户人家只有一条裤子,平时都在家躲在被窝里,谁出门就穿上那条缀满破补丁的裤子。刘涵送给这户人家十几条裤子、衣服,又给他们十袋玉米面。这个时候的人朴实呀!刘涵送给他们的东西在主位面不值几个钱,可是这户人家得了东西,感动的了不得,居然把家里的一个小子交给了刘涵,让这个小子在刘涵手底下当兵,刘涵本来想推辞,转念一想看来这家男主人挺精呀!这是看出来自己不是寻常人,要赌一把,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说不定就能混出人样来。
“好,就跟着我吧,现在下面当兵,表现突出就给我当卫兵。”刘涵摸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名叫顺子的十八岁年轻人道。
刘涵带着顺子走了,数日后刘涵让部下开着卡车拉了数百袋面粉,村子里每家都分了一袋,这下可不得了,村子里那些青壮汉子都要坐上卡车去给刘涵效力。架不住苦苦哀求,送面的战士只好把他们都带过来了。没多久,其他村子里的年轻人得知这件事,也过来不少,都加入了刘涵的队伍。刘涵也不吝啬,只要一个村子有人投奔他,就每家每户都分了白面。
13日这天打东面来了一支部队,刘涵趴在黄土山上从望远镜里看到是解放军,就把部队撤进山里,临走前让顺子去拦住解放军,就说这里埋着武器、dàn yào。
顺子去了一个多小时,带着一批解放军官兵来到那些土坑附近,挖开土坑发现里面放着好多重炮,那炮弹大的吓死人。这些迫击炮和炮弹当天就交给了炮兵团,炮兵团试射了一发,炮弹炸出一个巨大的弹坑,炮兵们做梦都在笑,有了这些重炮,攻破兰州城指日可待。
马家军将兵力收缩到兰州,定西这个小地方并没有留下多少人马,解放军轻易解放了定西,结果在定西城外数十里挖出了五百枚煤气罐炮弹。二十日解放军第二、第九兵团来到兰州城下,历史上解放军进攻南山诸阵地时,遭遇敌军顽强抵抗,敌军阵地占了地理优势,加之建了许多明暗碉堡,解放军携带的都是xiǎo kou jing火炮,缺乏有效的炮火支援,与敌激战两日,伤亡惨重。这个时空刘涵援助了解放军大口径迫击炮,解放军侦查发现敌军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决定使用大口径迫击炮炸烂敌军工事。
这种迫击炮射程近,准确性差,但数十门迫击炮扛到敌军阵地对面的几座高地上,对敌军阵地猛烈轰击,煤气罐炮弹不断落在敌军阵地上,有一些躲在碉堡、战壕里的倒霉蛋被活活震死,或者被掀起的冲天黄土埋住,坚硬的黄土夯起来的工事、明暗碉堡,xiǎo kou jing火炮发射的炮弹打在上面,根本无法摧毁,顶多掀掉一大块泥土,但煤气罐炮弹只要在附近bào zhà,周围数十米寸草不生。十几分钟的炮击,打出了数百发炮弹,将敌军工事炸得稀巴烂,冲锋号响起,解放军蜂拥上去,很快就把被煤气罐炮弹炸得蒙头转向的残敌解决了。
南山阵地一破,守军在城外无险可守,纷纷退入城内,解放军用煤气罐炮弹炸塌城墙,冲入城区,与马家军进行激烈巷战,经过十一个小时残酷战斗,终于全歼了城内守军,解放了兰州城。
8月27日,解放军来到永靖渡口,发现马家军将河上铁索桥彻底破坏,大小船只也被带走或烧毁,解放军正要利用老百姓的羊皮筏子渡河,这时刘涵率领半潜艇部队从西面过来,所有的半潜艇上都插着绣着镰刀、斧头图案的红旗。船队来到渡口,将解放军运送到河对岸。
数日后刘涵带来主位面制作的数十条铁索,又在两岸放了几辆报废的虎式重型坦克,铁索一端固定在南岸报废的坦克上,再用半潜艇拖着铁索至北岸,刘涵又从主位面带来几辆百夫长坦克,放在北岸,坦克将铁索绷直,另一端一一固定在报废的虎式坦克上。铁索上固定一块块钢板,这样铁索桥就可以通行了。
解放军数路大军赶到西宁,马步芳已经乘坐飞机逃走了,西宁基本上是一座空城。刘涵带人修好了永靖渡口的铁索桥,就去了上海。jiǎng jiè shi逃到了台湾,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汇聚了中国绝大多数商业精英和财富,gong chǎn党能否将这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国家恢复生气,这座城市是个关键。现在的上海什么都缺,粮食、布匹、生活用品……一些不良商人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提前搜罗市面上百姓急需的商品,囤积起来,把价格抬高,然后卖出高价。一些商人这么做是出于商人的贪婪,还有一些人这么做却是受了潜伏下来的guo min dǎng特务的蛊惑,或者本人对新中国的仇视,想把上海搞乱,如果新政府无法解决民生问题,必然失去威信,这样台湾的guo min dǎng就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了。
刘涵不过来,按照历史发展轨迹新中国也会妥善处理好上海的经济问题,他过来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
仁济育婴堂附属于上海最大的慈善机构仁济善堂,这里收养了许多弃婴,董事们早就跑路了,这个慈善机构现在由政府接管。刘涵一来到上海,首先来到这里,向仁济育婴堂捐献了五千袋奶粉、一千斤白糖、五万斤大米,还有一些小孩穿的衣服、玩具。数日后刘涵在跑马厅路租下一个店铺,招了十几个伙计,两个账房先生,老板姓张,穿越人士,刘涵只管提供商品。这是一家杂货铺,开业第一天上海政府就出动了公安干警过来维持秩序,因为跑到这里的人太多了,有些人是过来买东西的,还有一些人纯粹是过来看热闹的。
杂货店出售塑料制做的生活用品、奶粉、挂面、方便面、白糖、火腿肠、罐头,店铺面积太小,也就这几样商品,售价也比较高,不是寻常百姓能买得起的。这些东西都是稀奇货,那些有实力的商人过来要从张老板手里进货,拿到其他城市销售。张老板提出来可以用粮食交换,你们能搞到多少粮食,我就给你们提供多少这种商品。奶粉、方便面、罐头……这些稀奇货可是比粮食更有商业价值,而且还不用担风险。上海粮商囤积的大批粮食到了刘涵手里,刘涵在上海开了十家粮店,以批发价向外供货,上海的粮价很快就掉下来了。
这天夜里刘涵从主位面弄了一艘六千多吨的货船,船舱里放了三十门拆卸的88毫米高射炮和数千发高射炮弹以及二十台防空雷达。船甲板上放了三千个大硬塑料箱子,里面装着高射机qiāng和子弹。翌日上午刘涵以一名海外华人的身份给上海市陈市长写了一封匿名信,在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痛陈guo min dǎng台湾当局屡次派遣飞机对上海实施轰炸,为了实现和平,让上海百姓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必须有力打击guo min dǎng的飞机,他在海外有军火渠道,可以弄到一批防空武器……陈市长将信将疑地派了一队解放军乘坐一艘机动船来到崇明岛东面海域,果然发现了那艘货轮。此后刘涵就隔三差五地给上海送船,送高射炮,上海的防空得到加强,相继有几架敌机被击落,guo min dǎng的飞机再也不敢对上海肆无忌惮地轰炸了,毕竟国军的飞机和飞行员都是有限的,他们也损失不起。
穿越抗战军火商 第三百一十六章 厉害家伙
自从上海组建了防空部队,国军的飞机就把轰炸目标改为南京和杭州,于是刘涵又向这两座城市捐献了一批高射炮和高射机qiāng,并向南京援助了三十架安装了航空机qiāng的初教七飞机、十架运—5飞机和十台防空雷达。考虑到新中国这个时期缺少飞行员,刘涵又从主位面带来五十名飞行员,在南京军用机场附近建立了一座航空学校,培养飞行员。
十一月初东北进入了严寒的冬季,入冬不久,这片黑土地的气温就急转直下,掉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室外寒风凛凛,冻得人下巴生疼。
前不久刘涵在沈阳郊区雇佣一批建筑工人用石棉瓦搭建了一座十分简陋的厂房,为了保温,石棉瓦都用了数层,中间夹着保温泡沫板。厂房里安装了暖气,由烧煤的锅炉供暖,外面天寒地冻,里面却温暖如春。厂房内近百名女工正在缝纫机旁制作棉大衣、棉裤、棉鞋,这家工厂是刘涵以海外华侨的身份与政府合办的,刘涵提供机器、布匹、棉花、橡胶鞋底,政府负责招收工人,提供场地,制作的冬衣、棉鞋绝大部分供应驻扎在东北的解放军部队,还有一批棉服刘涵要送到新疆且末,同南疆百姓手里换到毛皮囤积在厂房近旁的仓库里。
厂房旁边的仓库里堆满了棉服、棉鞋,卡车、马车排着长队装货,一派忙碌景象。车队中的卡车属于凤毛麟角,骡马、驴车占了大多数,许多马车的轮子还都是木头做的,这也太落后了。近千辆铁架、胶皮轮子的马车很快就出现在沈阳街头,卖马车的钱捐献给了沈阳的孤儿院,孤儿院得到这笔款子,今后数年之内再不用政府拨款了。
刘涵建在日本、香港的工厂和电影厂会定期将一部分盈利捐献给新中国设在香港的机构,最终这些捐款会变成物资偷偷滴输往内地用于国家建设。刘涵把摄影师请到了内地,他打算让摄影师拍摄一部有关丝绸之路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摄影师来内地之前向政府捐献了五百辆挎斗摩托车、一万箱方便面、五万箱根火腿肠,这个拍摄计划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摄制组租用了一架解放军空军的波—2飞机,节省了不少时间,后期制作聘请了不少历史学家、作家参与进来,并且拿到主位面进行制作加工,里面融入了电脑技术,使得这部纪录片在这个时空成为一部经典,在美欧诸国上映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反响,普通民众也是百看不厌。
随着熟练女工数量的增加,刘涵在沈阳开办的棉衣厂在50年元月扩大了规模,女工达到两千人。为了繁荣沈阳市场,刘涵不再给工人发工资,而是每个月给工人分发白糖、方便面、罐头。在这家工厂做工的工人都十分自豪,让人羡慕,不但定期发给工作服、手巾,每个月还可以领到大批市面上紧缺的物资,如果每个季度评选上优秀工人,那奖励可就丰厚了。
娟子就是这家工厂的女工,她的父母身体不好,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妹妹和一个弟弟,虽说政府每个月都给救济款,但靠她市里的火柴厂上班挣的那点工资,家里的日子仍然紧巴巴的。还是政府仁义,看见她家缺少劳动力,生活困难,就把她调到了这家厂子。每个月得到的白糖、方便面、罐头自家人舍不得吃,都送到供销社换成了柴米油盐。娟子很珍惜这份工作,人又聪明、肯干,人缘也不错,跟姐妹们处的都很好,娟子很珍惜这个新工作,第一个季度她同三十多个姐妹被评为优秀工人,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坐在卡车上,身旁放着大堆的纸箱子,里面装着奶糖、奶粉、塑料玩具、火腿肠、头罐头、火柴、香烟……每一个优秀工人都分了六七百斤的东西,所幸厂子派车一家家地将东西送到家里。那一天娟子的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邻居们过来看稀奇,娟子也不吝啬,每家都送了一袋奶糖。
市委书记过来视察工作,对刘涵说:“这样的厂子应该扩大规模,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动员全市的力量,帮助你解决问题。”
第二天刘涵就带来了石棉板和保温泡沫板,继续扩建厂房,年前又招收了三千名女工。不断从新疆运来的毛皮足够他计划筹建的皮衣厂、皮鞋厂消耗几个月了,三月份刘涵又建立了一家皮衣厂和皮鞋厂,招收工人一千名,这家工厂专门为解放军飞行员、装甲兵制作皮衣、皮裤、军用皮靴、毛衣。完成工人培训,七月份工厂投产。扩建厂房施工中,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挖出一个保险柜,刘涵立即将保险柜上交给沈阳公安局。公安人员打开保险柜,在里面发现一份数字码编写的绝密文件,这份文件最后送到北京情报部门,经过专家破译,内容令人欣喜,原来是日本关东军投降前将沈阳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全部转移到了东宁要塞中。中央派出工程兵和军工专家立即赶往东宁日军要塞。按照那份绝密文件提供的具**置,果然在一处隧道中找到了那些机器、设备,令军工专家兴奋的是所有的机器、设备都在这里,就连一枚螺丝钉都不少,只要把这里的机器、设备运到沈阳,安装、调试后,立即就能投入生产。这件事其实是刘涵自编自导的闹剧,他年前去了一趟东宁要塞,从主位面取来兵工厂的机器、设备放在隧道里,然后弄了一份很低级的数字码文件……兵工厂从前那些技术人员和老工人都被调到其他兵工厂工作了,估计这些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此时正在回沈阳的路上吧。
再过几个月,中国人就要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朝鲜进军,抗美援朝就要开始了,志愿军缺qiāng少炮,很多战士还在拿着当初抗日战场缴获的日军武器跟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战斗,这太不公平了。
小坡、孙岳山、金明在去日本之前,刘涵就给他们弄了英国国籍,他们在日本开办企业赚的沟满壕平,几个月前他们合资买了一艘四千多吨的货轮,主要跑日本东京至孟买这条航线,去时运载着日本轻工产品,回来时拉着印度的棉花。这次这艘货轮并没有去印度,而是进入了渤海。刘涵乘坐一艘机动渔船离开葫芦岛,在距离葫芦岛一百多海里的海面与货轮相遇,刘涵登上货轮,从主位面带过来一千具巴祖卡火箭筒和一千枚破甲弹放在船舱里。
“老大,这些武器无偿捐献给国家吗?”小坡道。
“别忘了你是一个商人,日本需要大量煤炭,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煤炭,你用武器换煤炭,合情合理,抗美援朝就要爆发了,以后这条船就不要跑印度了,专门给国家输送武器。”刘涵道。
从这一天开始小坡在日本和葫芦岛之间构建了一条运输武器的海上秘密通道,每次这艘船过来,刘涵都要在渤海湾里上船,将武器从主位面带过来放在船上。第二次运到葫芦岛的是一万枚煤气罐制作的炮弹和发射这种炮弹的迫击炮。想象一下把这东西架在山的棱线后面,美军进攻山上阵地的时候,几个煤气罐炮弹飞过去,哈哈,不把měi guo lǎo炸出屎来才怪。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十月下旬,志愿军二十万大军入朝参战。这几个月里刘涵在沈阳郊区建了数十个简易仓库,每一个都很大,他将工厂所需的棉花、布匹、皮革……放进这些仓库,便把工厂转交给政府委派的经理经营,他和林冲伪装成一名志愿军战士,于10月29日夜里乘坐一艘半潜艇在朝鲜清川江港西面数十里的一处海滩踏上朝鲜的土地。31日夜里他们乘坐一架直升机在临津江南岸降落,随后找了一位朝鲜向导,11月3日下午到达仁川东北的飞虎山东南一百多里的地方,刘涵从主位面带过来三百多名身穿志愿军军装的穿越众,不时有美军飞机从头顶飞过去,大概是去轰炸志愿军的阵地。刘涵下达了防空准备,两挺高射机qiāng对空射击,将两架美军飞机吸引过来,美军飞机俯冲下来,穿越众射出毒刺导弹将两架美军飞机击落。高射机qiāng和毒刺导弹对空射击引来了十几名志愿军战士,这些志愿军战士是118师352团2营一连一排派出来的搜索尖兵,部队要赶往飞虎山,却让朝鲜向导带错了路。看见这里打下了美军飞机,就赶了过来。
刘涵带来的这些人有一半是主位面的朝鲜人,剩下一半都是原次位面远征军官兵,这些远征军官兵在主位面接受了数年特种训练,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技能,有人会开坦克,有人会驾驶直升机,还有人能熟练摆弄多种火炮……
志愿军班长周德海问起他们是哪支部队,刘涵故作严肃地训斥道:“军队有严格的保密纪律,只需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是打měi guo lǎo的志愿军就可以了。”
周德海盯着他们手里的武器,这些武器一瞧就是厉害家伙,自己以前从未看见过,说话的语气还挺横,看来都是有来历的家伙,“刚才那几架飞机是你们揍下来的?”
“我们吹了一口气,就把他们吹下来了。”刘涵玩笑道。
所有的人都被逗乐了。
穿越抗战军火商 第三百一十七章 坦克战
刘涵把头转向周德海,“吃饭了吗?”
“光顾着赶路了,没顾上吃。”周德海道。
刘涵让部下从背包里取出酒精炉、不锈钢盆和干粮,融化雪水,里面放了压缩饼干,煮成糊糊,十几个小钢盆递过去,战士们狼吞虎咽地吞下去,显然饿坏了。喝光了盆里的糊糊,周德海向刘涵道了谢,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口问了一句,“说实话,连长要率部队去飞虎山,排长让我们在前面给部队探路,我们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是那个朝鲜人带错了路。”副班长刘大奎补充了一句。
“我们也要去那里,正好顺路。”刘涵道。
“那敢情好。”周德海高兴地道。
刘涵和周德海走在队伍前面,一边走一边聊天。
“老周,哪年当得兵?”刘涵递给他一支香烟,问。
“小鬼子投降那年,部队路过我的老家郑州,我就参加了咱们的队伍。”周德海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