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公子风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封书信竟就是方才他当着大家的面写的。
原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写下一封咒骂郝家父子的书信却是在装信时掉了包,在他的袖子里早就藏着另外一封书信,他当面写下一封书信,却用另一封书信掉包,一封真正书信飞马送去了韶关,至于这封在众目睽睽下书写的书信,如今却还在手里。
徐景明此时没有在人前,竟是幽幽的叹了口气,捏着手里这封书信,用烛火将它烧为了灰烬。
只是他的心情依旧没有平复,叹息连连,愁眉不展背着手在这书房中来回走动。
说也奇怪。好生生的朝廷锣鼓喧天,对这位公爷如此礼遇。上下一致夸他是人中龙凤,忠义无双。更有无耻文人宛如后世的狗仔队,抒写他的生平事迹,什么生下来时雷声滚滚,宛如武曲星降临,什么少时宅心仁厚,搀扶老妪过路,虽出自富贵之家,却好读书,不喜飞鹰逗狗。又或者他年幼时,家中有一树,定国公见状,持斧砍之,此树乃其父至爱也,父怒,小定国公畏父责之,却还是挺身而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其父非但未恼,反而大喜,曰:“尔能实言告之,吾心甚慰。吾虽爱树,奈何树有千万,未及吾儿诚言矣。吾儿有大勇。来日必为栋梁。”
徐景明他爹虽然经常瞎眼,就比如燕王靖难。大家伙儿都等着燕王进了金陵再去抱大腿,这厮不一样。燕王没来,他就和燕王私通,于是建文大怒,直接把他剁了。可是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得出,他爹还是很有眼光的,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徐景明实在是栋梁中的栋梁,如此上下一致的好评,上到宫中,下到市井百姓,乃至于那些鼻孔朝天的士林读书人,此时都将他视做了扶大厦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柱国之臣,不但拥有极好的品德,不但诚实可靠,还宅心仁厚,两袖清风,滴酒不沾,不近女色,忠心耿耿,智慧过人,勇气可嘉,不说他是人中龙凤,那实在没有天理。
可是这位仁兄,竟是有悖常理,郁郁不乐,乃至于躲在书房里,几个时辰都没有出来。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依着公爷的性子,多半是躲起来偷乐,可是时间流逝,大家就晓得不是这么回事了。
于是书房门被打开,有人进去。
进来的乃是刘氏,刘氏是徐景明的发妻,性子恬然,这世上,怕也只有这位娇弱的女子受得了徐景明的脾气,徐景明和她的关系是极好的,几乎任何事都没有瞒她。
刘氏看了一眼地上的灰烬,顿时明白了什么,她微微一笑,道:“公爷,何故郁郁不乐?”
徐景明背着手,又是摇头又是叹息,道:“自太祖开国,世风日下,为夫忧心忡忡,每每茶饭不思。”
刘氏蹙眉,心说莫非是朝廷嘉许,一下子让他转了性子?这忧国忧民的徐景明,实在让她觉得有些稀罕。
不过心病尚需心药医,刘氏顺着他的话道:“却是不知公爷所虑何事?”
徐景明显得更加惆怅起来,感叹道:“今日外患内忧,吾今之患,在吾民智不开。”
刘氏一头雾水:“公爷的意思是。”
徐景明只好通俗易懂的道:“说来说去,只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啊。”
………………………………………………………………………………………………………………………………………………………………………………………………………………………………………………………………………………………………
那宫中传旨的人前去回复。
朱高燧已经没有多少兴致去管徐景明了,徐景明只是个牌坊,当然不必花费多少心思在上头,他满脑子思虑的终究还是他的军、他的国。
只是宫人回复时有件小事倒是惹起了朱高燧的注意,徐景明这厮居然当面写了书信,要送去给郝风楼。
徐景明可是朝廷立的忠义典型,朱高燧还指望他能唤起军心民气,现在一听书信,便不由打了个激灵:“书信里,写的是什么?”
“陛下,奴婢是亲眼所见的,都是一些称赞圣君,勒令郝家早日悬崖勒马的话。”
朱高燧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对于徐景明这个家伙,他是真正的怕了,其实若不是实在没有其他的人选,朱高燧是万万不会把徐景明这厮提上来的,只是偏偏,如今这厮既然已成了大明朝遮羞的牌坊,那么自然而然,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极为小心,否则……
这个后果,朱高燧不敢想象下去。
等到得知徐景明是当面写下的书信,而且还是众目睽睽,朱高燧倒是放下了心,看来这姓徐的还是个聪明人,他这样做,多半是想借此趁热打铁,想要表一表忠心,既然他爱演这出戏,显露一下立场,顺便痛骂一番那郝家逆贼父子,倒也任由他去。
于是朱高燧道:“到时候给马钰一个条子,将这个小子看紧一些,切莫让他再胡闹出什么是非出来。”
“是,奴婢遵旨。”
…………………………………………………………………………………………………………………………………………………………………………………………………………………………………………………………………………
与金陵那一出大戏相比,韶关这儿早已被夷为了平地,这千疮百孔的关墙,终于是守不住了,明军只得后撤数十里,退去了梅关。
这梅关地处南岭境内北部、西部、南部地势崛起,中部与东部凹陷,形成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层山叠嶂,又是一处雄关,自郝家起兵之后,朝廷便将这里视作是军事要塞,一直都在修筑,如今谅山军夺了韶关,这梅关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地方。
谅山军不能长驱直入,却也多亏了岭南的地形,自赣州到韶关起,这里是山峦起伏,连绵数百里的深山,谅山军再如何犀利,终究寸步难行。
此时交通不便,只要在这崇山峻岭中,守住一处处的关隘,便能拖延时间。
而关隘下的郝风楼,却也只有骂娘的份,这岭南、岭南,他娘的便是山岭之南,偏偏这山岭无穷无尽,谅山军的火炮都难有施展的空间,若是能到平原,倒是能发挥十成的威力,而在这里,虽然也能攻城拔寨,可是想要有什么大的进展,却有些为难了。
在这里接近半月,如今已到了夏日,天气有些潮热,夏装刚刚运来,官兵们换了装,虽没什么怨言,却依旧辛苦。
既然一时攻不下关,那么练兵却是必要的,郝风楼随时要求部众在神经紧绷的状态,不过靶子也是现成的,都是朝着关隘那儿狂轰滥炸。
紧接着,广西的消息来了,云南沐家降了谅山,老爷子敕封沐晟为黔国公,率本部人马取川贵二省,看到这消息,郝风楼终于松了口气,顿觉轻松无比,他倒不指望沐晟能随时夺取什么川贵,最重要的是,云桂二省已彻底落入郝家之手,谅山终于有了足够的战略腹地,不再随时都岌岌可危了。
如今谅山军占了云南、两广,又有定南和交趾二省作为后援,有这五省之地作为基础,人丁足有三千余万,占了天下土地和人口的三成,有了这个基础在,进可攻退可守,战事有利,则可夺取天下,战事一旦不利,便可退居韶关一线,自立为王,亦可称雄一时。
其实郝风楼也预感到,眼下战事之所以踟蹰不前,和扩张太急也有巨大的关系,广东虽是拿下,可是距离谅山太远,现在许多弊病已经显现出来,从前在广州,尚可以从海路源源不断输送物资,而如今数万大军到了韶关,一下子,谅山军的补给就不得不通过最原始的状态来进行了。
………………………………………………………………………………………………
第一章到,求点月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公子风流 第八百二十八章 :皇权争夺
这对郝风楼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以往的谅山军过于依赖铁路和海运的补给,这两种补给最大的特点便是将整个损耗降到最低,而且一般不会耽误时间,正因为有这充足的补给,才使谅山军四处出击,并无后顾之忧。
而现如今,问题则是凸显,现在从广州到韶关,亦有五六百里的路,且山道占了不少,遇到暴雨,更是泥泞不堪。
这谅山军的补给本就不比其他军马,和明军大大不同,无论是军粮还是军服以及火药之类,素来是补给充足,几乎一个谅山军士兵的补给,至少是一个明军官兵补给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说,要养活一个谅山军官兵,使他发挥战斗力,消耗是极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单单利用民夫靠着肩挑输送这些物资,不但中途损耗极大,而且也很容易贻误战机。
这就是郝风楼最大的难处,若是这里靠海,郝风楼会毫不犹豫的让关下的火炮日夜轰鸣起来,炸个十天半个月,直接将这梅关夷为平地,然后迅速夺关,可是现在,补给有些艰难,火炮和火铳每日所需的火药量都是极大,再加上贸然孤军深入,只会不断拉大补给线,造成补给困难。
这时候,郝风楼突然念起在广州的好来,那时候只是守城,日子过得有多快活。
倒是这时候,那位定国公爷的书信来了。
说实在的,虽然徐景明是个反骨仔,不过郝风楼实在为他的职业操守所感动。自从二人勾搭成奸、眉来眼去开始,这位公爷无论是在广州城下。还是到了韶关到了金陵,这各种密信就从未停歇过。可谓风雨无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是刮风,还是下雨,是娘嫁了人,还是老婆生了孩子,都不曾有过中断。
显然徐景明比起他爹来,作为一个奸细。要成功得多。
每一次接到徐景明的书信,都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因为这厮的书信都是通过正式的渠道传来的。
所谓正式渠道,便是在传输的过程中绝不是偷偷摸摸,理应动用的是驿站的传递,而且还是八百里加急,而后送到了梅关上,梅关的守将用箭矢射下来。
这是什么?这就是专业!
徐景明传信传得愉快,郝风楼接信也很愉快。每次接到书信,必定要沐浴净手,以示对定国公的尊重。
今日这封书信很不平常。
因为以往的书信虽然频繁,可就是因为频繁。所以导致有些时候,绝大多数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相当于每日新闻。并不可能每日都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消息,所以大多数都是哪里走了水。军中哪位仁兄吃酒误了事。
可是今日,带来的信息却很是震撼。
第一件。陛下任用丘福为帅,朱勇、张辅为副,调拨各路军马,足有二十万之众,与江西原地的守军会合,协防江西。
郝风楼不由皱眉,丘福这个人显然不会是个善茬,他不但是老将,而且威望也是极高,是靖难功臣中,硕果仅存的老将。这样的人肯定极难对付。
此外,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朝廷鼓励士绅们在地方上筹练团勇,江浙一带,是理学的老巢,理学背后就是士绅,从某种程度来说,士绅和郝风楼背后的财阀素来是势不两立的。
财阀的资本要发展,就势必要将大量的人力和土地从士绅手里解放出来,而失去了土地和人力,士绅何以为绅,这是他们的根本,所以某种程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消灭地主的过程,或许有人会说,士绅地主,虽也有坏,有的勾结官府,甚至掌握了地方上的宗法大权,用告贷的方式,束缚佃农,阻碍了进步,可是地方上,也不乏有良善的士绅,其中有一些人,也是慢慢积攒家财,用过数代人的艰辛努力,而缔造出来的家业,也有人也算是货真价实的积善之家,他们鼓励办学,修桥铺路,品德高尚,只不过……财阀为首的郝家集团,照样要消灭掉这些士绅不可,这无关品德,只是因为,这个阶层已经阻碍了财阀了利益,某种程度,他们也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站在郝风楼的角度,唯有将他们彻底消灭。
自然,消灭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就采取了赎买的政策,而这种方式,看上去似乎缓和而美好,却是建立在士绅阶层并不根深蒂固的基础上,一个光荣革命,议会军一打败王军,乡绅和贵族们便立即缴械投降。
倒是后世的美国人却是采取了最激进的方式,即是战争,通过南北战争,彻底将庄园主们击溃,制定法令,使他们的庄园经济难以维持,解放黑奴,让他们没有充足的劳力。而事实却是,往往庄园主们比北方的工业主们要仁慈得多,他们有自己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拥有许多足以让人敬畏的品德,可是一旦他们成了工业主们的绊脚石,自然而然,要将这个阶层彻底连根拔起,甚至是从**上进行消灭。
大明朝的情况也大抵如此,这里不是工业革命的英国,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上千年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地主士绅们统治了这片土地数千年,他们控制了文字,控制了思想,控制了土地,控制了人口,控制了一切生产的资源,他们比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王朝的根基都要深厚许多,因此,在这里任何一个对他们不利的隐患,都足以引起他们的警惕,旋即便是铺天盖地的反扑。
这个矛盾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所以郝风楼唯一的选择就是彻底消灭他们,若是肯屈服,那么就从精神和根基上消灭,若是不肯就范,那么就从**上摧毁。
而现在,朝廷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们似乎也明白了,眼下的争斗虽是皇权的争夺,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阶级的斗争,于是乎,朝廷终于开始动手准备了。
这……也会是一个极大的麻烦,给谅山军制造很大的障碍。(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公子风流 第八百二十九章 :战功彪炳
不得不说,这江西的抵抗将会比广东要剧烈得多,这一点郝风楼倒是深信。
因为甚至于是徐反骨兄,居然也能看到这一点。
他在信中写道:“兄入江西,势必军民愤慨,誓死抵抗,所过之处,若不派驻重兵,何以维持?兄应集结重兵,少则二十万之数,沿途所过,多则驻扎一旅,少则一营,监视地方异动,保障粮饷输送,方能成事。”
郝风楼忍不住皱眉。
二十万之数!徐景明这个家伙的数学看来是真的数学老师教的,这个预估的字数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
江西府县众多,人口密集,多山多水,最重要的是这儿既是朝廷的钱袋子,同时也是反谅山的最大基地,谅山军每到一处,确实都需要驻扎重兵,若是像广东这般,一府不过驻扎五百人马,各县勉强派个小队去维持,便可高枕无忧,那倒是省事,偏偏在那里却是全然不同,没有数千人马,压根就弹压不住府城,没有数百官兵,就维持不住一个县,再加上一些津要之地地卫戍,如此一算,郝风楼这点人马,还真不够塞牙缝的。
可是要绕过江西,或是海路袭击金陵,固然可以有些作为,只是船队出发,便是孤军深入,至多也不过维持三万军马的补给罢了,三万大军,突降松江口岸,要攻克镇江等地的重镇,还要面对数十万新军巩固的金陵卫戍,只怕比登天还难,况且到时候。江北和浙江、江宁等地勤王援军纷纷抵达,形成合围之势。那可就糟糕了。
不过……
倒是这书信之中提及到了一件事引起了郝风楼的特别注意,那便是金川门防务空虚。为此,朝廷打算加固金川的防务。
金川门说起来也是很有来历的,要知道,大明朝的历史就是一本厚厚的臭不要脸的反骨仔历史,其中各种不要脸耍贱的软骨头可谓是比比皆是,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和郝风楼有莫大关系的李景隆,李景隆当时守的就是金川门,也是从金川门放了靖难大军入京。
定国公的意思很明白。郝前辈若是有兴趣,大可以来此一游。
郝风楼不由笑了,不得不说,他发现自己和徐景明实在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看来,接下来,还真有点儿意思了。
于是乎,郝风楼受到了这封书信鼓舞之后,立即打起了精神。兴致勃勃的巡视了一番各营。
各营的士气倒还过得去,毕竟从广州打到这里连战连捷,如今这里天气炎炎,却依旧还要操练。大家也没什么怨言。
大家见了郝风楼,若是在操练的,自是不会来理会。可若是就地休整的,大家便纷纷行礼。
郝风楼骑着高头大马。面带微笑,自然要保持着既春风得意又谦逊的笑容。春风得意是好教人知道,这位三军统帅,怀着必胜信念,已想好了对付敌人的手段。
而谦逊则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做人不能太张狂。
郝风楼虽然没有可贵的品质,可是至少还能装出来。
他一直在苦苦思索的,便是接下来怎么打的问题。
在谋划了几日之后,郝风楼修书一封,利用自己的渠道,日夜兼程的送去了金陵。
………………………………………………………………………………………………………………………………………………………………………………………………………………………………………………………………………………
徐景明日夜都盼着郝风楼的回信,大明朝没有什么娱乐可言,在那后世,在街霸满大街泛滥的时代,尚且许多少男少女纷纷以结交笔友为乐事,况且是在这娱乐只靠戏台班子的大明朝。
徐景明接到了书信,立即躲在书房,看到了郝风楼的书信,旋即眼睛一亮。
“有点意思了。”徐景明不由笑了。
随即他将书信焚毁,开始努力思索起来,最后当机立断,吩咐了家丁:“备车,入宫!”
“公爷,宫里不是传出了消息,说是公爷操劳过度,陛下体恤,让公爷好生在府上歇着么?”
这还真是宫里来的‘口谕’,这徐景明隔三差五就嚷嚷着要面圣,非要去韶关,满朝文武,都能感受到这位仁兄的赤胆忠心,而且这厮还上了瘾,不去还不成,撒泼胡闹,什么花样都有,就在几日之前,他还跑去了大明门嚎丧,哭的真是凄凄惨惨,眼泪都流了一箩筐子,不断说什么愧对列祖列宗,朝廷危难之时,还留在这金陵,实是无脸做人了。
宫里的太监们也是倒霉,这厮跑到哪里,就得把他架出去,既不能动粗,还得好言相慰,自家的祖宗都比这家伙好伺候。
据说有个宫中的老太监,当年可是伺候过太祖皇帝的,太祖皇帝是什么人,大家都是晓得的,那喜怒无常,真真是一个不留神,就要了你的脑袋,哪个在太祖面前,不是如履薄冰,不是小心翼翼?每日当值,就好像上刑场似得,可是这位太监中的老前辈却是不禁摸着光洁的下巴感叹,突然好生想念太祖他老人家了。
太监们烦,皇上更烦,朱高燧可不傻,从前这厮不能让他去韶关添乱,现在就更不成了,他既是定国公,又是徐达之后,如今又是朝野一致吹捧为大明朝一等一的忠臣良将,武曲转世,关圣下凡,这样的人若是打发去了韶关,你能让他做一个小卒?能让他做一个千户?能让他做一个游击?能让他只做副将?哇靠,除了这主帅的帅印相授以外,朱高燧就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能给的。
毕竟这厮已经被吹捧上了天,都已经上了天,你若是委屈了他,大家必定会想,都说天子圣明,我大明如此一个栋梁,却让他屈居庸将之下,这圣明二字,怕是要打点折扣吧。这样大大的忠臣,却让他只在帐下听命,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既然如此,朱高燧还能怎么说,自然是将徐景明高高挂起,可是这厮没一日消停,朱高燧真恨不得将这孙子宰了,管他和中山王,和太后有什么关系,可是……不能宰,这厮手里虽然没有丹书铁券,却有一样比丹书铁券还要厉害的东西,那便是声望。
这个节骨眼,徐景明就是大明朝一个天大的招牌,所代表的,正是大明朝正需要的仁人志士,朱高燧就指望着拿这个混账东西,忽悠着一个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为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这个时候你把他宰了,这天下,还会有人肯为陛下分忧,肯为朝廷效命么?
因此,朱高燧只能忍。
前几日,这厮觐见,抱着朱高燧的大腿痛哭流涕,说自己赘肉横生,要马革裹尸,朱高燧怒发冲冠,尴尬不已,却还是换上笑容,拍着他的肩,温言说几句,卿家忠义,朕闻之久矣,此事需从长计议。
最恶心的是,这厮在自己的脚上流了不知多少鼻涕。
此后这几日,这厮把宫城当作了长城,又用了不知何物,反正是殷红的东西在宫中四处题字,都是他娘的蹩脚的不能再蹩脚的诗词。
再之后,跑去午门哭,跑去大明门哭,跑去神策门哭,这偌大的紫禁城就没有他不哭的地方,嚎丧一样,不晓得的,还以为宫里办了丧事。
所以朱高燧决心让徐景明禁足,他忍徐景明很久了。
只是对这宫中的暗示,徐景明却不管这么多,他狠狠的看了一眼这家人,气势汹汹的道:“本公爷操劳过度倒是真的,可是眼下是什么时候,这是国难当头啊,眼下这宫中是什么光景,当今陛下,这是忧心如焚哪,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听说过吗?看到那公忠体国的牌匾么?这公忠体国四字挂在这儿,便是时刻提醒我,莫说只是些许的操劳,便是今日接近精尽人亡、油尽灯枯,但凡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本公爷就要随时为国分忧,为君解难,这才是忠臣应尽的本份,你们啊你们,真是糊涂,以为有一点点小小成绩,就沾沾自喜,本公爷在广州,确实立了大功,可是这算什么,这些许功劳,难道就能因此让本公爷骄傲自满?休要说话。备车。”
所谓广州城的大功,却也是有由头的,徐景明虽是灰溜溜的跑回来,可是作为‘公忠体国’‘义勇双全’的定国公,怎么可能临阵脱逃,翰林院里早就为定国公解释清楚了,当时赖俊逃之夭夭,各营大乱,是定国公连夜点齐了兵马,在贼军之中,杀进杀出,浑身是血,依旧手刃贼军数十,厮杀一夜,力竭之后才被亲卫救出来,所以定国公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1...334335336337338...3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