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郝风楼叹口气道:“可是殿下也该明白,一旦到了今日这一步,殿下已经不能回头了。”
朱高煦点头,他当然晓得郝风楼的意思,自己已经表明了立场,算是彻底向太子发出了挑战,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水火不容,若不能取代太子的地位,将来迟早要被清算。
他正色道:“本王倒不是非要争抢大宝,实是这口气咽不下。太子有什么能耐,凭什么本王靖难之时出生入死,结果将来却要向他跪拜称臣?父皇非长子,如今照样君临天下,我虽然不及父皇,却也有父皇的志向。”
若是这话对别人说的,或许能让人血脉喷张,可是这种话对郝风楼却没有什么效果,他只是镇定地点点头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殿下确实让卑下佩服。”
朱高煦犹豫一下,才道:“不过眼下本王只是暂时留京,母后那边已在询问本王想改藩到哪里,眼下虽是权宜之计,可是一旦改藩,迟早还是要就藩,哎,母后催促得急,本王现在倒是为难了。”
郝风楼微微一笑道:“其实也容易,殿下只要坚持封藩北平就是。”
朱高煦愣了一下,北平……
“只怕不妥,父皇已经改北平为顺天府,置北京,况且那里是军事重地,如是就藩,便是坐拥十万军马,再加上卫队,则是十五万之众,莫说是太子,便是父皇怕也不会同意。”
郝风楼笑道:“这叫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反正殿下就说已经习惯了北平,想呆在那里,软磨硬缠,陛下和徐皇后纵然不肯,可是却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殿下的藩地,好安抚于你,如此一来,没有几年的功夫,哪里能把事办成?而殿下这几年在京师正好可以伺机而动。至于太子会不会给殿下机会,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等到陛下不耐烦的时候,殿下再讨价还价,就说希望改封山东便是。”
朱高煦眼睛一亮,道:“郝千户说的不错,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这是个好主意。”
朱高煦又和郝风楼说了几句话,这才告辞,临行时他深深地看了郝风楼一眼,抓住郝风楼的手道:“郝千户,本王不才,天资愚钝……”
他本想借机招揽,郝风楼却是连忙抽回手,笑哈哈地道:“殿下聪明过人,卑下散漫惯了,给殿下出出主意尚可,其他的,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望殿下谅解。”
朱高煦苦笑,摇摇头道:“这样也好,你不必相送,本王走了。”
送走朱高煦,郝风楼呼了口气,回去值房继续喝茶去了。
连续几天,郝风楼都把精力放在了千户所里,不过这期间又给神武卫送去了几张图纸,其中有一份是关于风箱的图纸,此时是大明朝,风箱已经出现,不过由于结构简单,所以比起近代的风箱要差了不少,郝风楼在前世曾在农村住过几年,那时候农村还流行风向生火,对构造有些了解,大致画了草图去,让木匠们根据这个草图再进行优化改进,生铁锻炼得好坏,某种情况来说,取决于温度,平常的炉火不过八九百度,一千二度已是极限,可是这个温度并不能将铁石溶为铁水,这就使得炼出来的铁掺有大量杂质,若是能通过改进风箱和改进铁炉的方法增高温度,郝风楼相信能产更加质优的生铁出来。
所以郝风楼在送去风箱草图之余,还送去了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高炉草图,这草图其实是根据后世烧砖窑炉结合高炉改进,到底有没有用,郝风楼也没有把握,反正那些石匠闲着也是闲着,不去搬砖,实在可惜。
几日之后,郝风楼在千户所无所事事的时候,这时候,有太监飞马而来,早有人前来通告:“有旨意到了。”
于是千户所顿时忙作了一团,大家连忙去搬了供案,焚了香火,郝风楼带所中上下人等一道在案前拜倒,齐声道:“微臣接旨意。”
这太监的肤色保养得极好,皮肤白皙,笑吟吟地道:“郝千户,有礼了,公务在身,咱家也就不多唠叨,谨听旨意吧。”随即,他摆出了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宛如君临,按规矩咳嗽两声,小心翼翼地捧出圣旨。
将圣旨打开,这位公公的眼睛落在圣旨上,本来摆出来的威仪一下子无影无踪。然后这位公公瞬间石化,直愣愣的呆在原地,动弹不得。
尤其是那双眼睛,满是骇然,仿佛见了鬼一样,瞳孔深处,收缩,收缩,再收缩……
大家都等着旨意,跪得脚都麻了,结果这太监磨磨蹭蹭,老半天也没听到一个响。于是所有人都疑惑地抬起头来,一个个不解地看向这太监。
郝风楼也是不耐烦了,心里忍不住说:“哥,别浪费表情啊,你倒是快念啊。”
“咳咳……”太监又咳嗽,这一次倒不是故意想摆谱,而是那种带着内伤的咳嗽,仿佛要把自己的心肺都要咳出来。
最后这位公公仿佛闭着眼任人‘糟蹋’一般,咬了咬牙,神色复杂地念道:“九九六三、三四七五、一二九四、三三五七、六九四一……”
一长串的数字滔滔不绝,足足数百之多。
念着念着,这位公公的眼泪啪哒啪哒的落下来,做了这么久的太监,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怪事,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圣旨,又或者是自己的专业已经退步,眼睛花了,脑子糊涂了。
可是入目所及就是这些数字,大家都在翘首盼着自己念出来,箭在弦上,不念不成,于是他继续装出一副很有威仪的样子,摆出一副天子亲临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吻,继续念:“六五七四、一一二九、六八九四……”
所有人都惊呆了,有人拼命晃脑袋,觉得自己在做梦,有人听不下去,差点要拿脑袋去撞地,随着太监悠扬而有节奏的唱喏,郝风楼的心里冒出三个字:“草泥马!”
………………………………………………………………………………………………………………
第二章送到,单章才求了十几张票,悲剧啊,看来人品实在太差了。
公子风流 第一百五十三章:重赏
面对这份圣旨,郝风楼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
前几日还津津乐道的给朱棣讲解文书的加密,大大显摆了一番,很是出彩。结果这才几天,一份加密的圣旨就到自己的手里来了。
惆怅啊,郝风楼感觉自己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多么希望前几天的事没有发生,可见得瑟是没有好下场的。
于是,摆在郝风楼面前的就是一个新的问题,这份圣旨到底是什么名堂?内容是什么?
作为大明文书加密之‘父’,郝风楼恨不得去撞墙。
想要破译这份圣旨,就必须找到秘本,可是天下的书籍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更别提不知多少蒙尘于世的孤本密册,郝风楼到哪里去找秘本去?
他深吸一口气,多少还有一点优越感,不幸的是,自己被人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值得高兴的是,在场的所有人中,其他人都是一头雾水,唯独自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很让人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郝风楼接了圣旨,认真地看了圣旨上头密密麻麻的数字,最后苦笑着对传旨的太监道:“公公出宫前,可有人交代什么?”
这公公满是沮丧,苦笑道:“倒是说了,旨意是内官监大太监郑公公送来的,嘱咐说陛下还有口谕,说是郝千户若是二十四个时辰之内能入宫谢恩,陛下便有重赏,假若是二十四时辰内不能谢恩。这旨意便算作废。当时奴婢觉得,这会不会催促郝千户入宫。现在想来嘛……呵……呵呵……”
郝风楼顿时傻眼,他算是明白了,这是一个智力答题,若是能在二十四个时辰内破解,就有好处,若是破解不了,旨意作废。否则你连圣旨的内容都不知道,还奢谈什么谢恩。
时间紧迫啊。
可是要在十二个时辰之内。在浩瀚书海之中寻出秘本,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郝风楼挠挠头道:“就这些话?”
这公公正想逃之夭夭,被郝风楼一问,倒是又想起来一些了,道:“陛下还有口谕,说是郝千户平时不学无术。理当闭门读书,不过念在郝千户平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令郝千户去翰林文史馆闭门读书两日,翰林院那边应当已经打了招呼,郝千户……告辞……告辞……”
说完这些,公公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郝风楼总算松了口气。想必朱棣还不至于丧心病狂,让自己二十四时辰之内解开一个如此难的题目,毕竟这年头的书不知凡几,莫说是二十个时辰,就是给郝风楼二十四年去收书。也未必能全部收齐,让郝风楼去文史馆里‘读书’。等于就是限定了这秘本的范围,秘本一定出现在文史馆。
“大人,这圣旨……”
大家已经围了上来,为何?新鲜啊,千户大人又收到了圣旨了,然后……然后没有然后了。
郝风楼懒得理他们,正色道:“都散了,收钱的收钱,巡街的巡街,周司吏,你在这儿盯着,本官读书去也。”
圣旨里到底是什么,郝风楼满是好奇,他隐隐觉得,这里头肯定是个大礼包,在好奇心和功利心的唆使下,郝风楼不敢怠慢。
当然,更深沉的原因是,郝风楼是个不服输的人,即便是天子,对郝风楼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来说,既然你非要看我的笑话,那么我就偏不给你看。
翰林院位于玄武门左近,这儿建筑朴素,紧挨宫城,又邻着户部等衙门,坐北朝南,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却隐隐带着几分庄肃之气。
过往的官吏都是蹑手蹑脚,显然对这里带着一种本能的敬畏,可是今天,这样的气氛被一个穿着亲军服侍的千户打破。
这家伙就好像进城的乡巴佬,咋咋呼呼,嗓子还特大,骑着马到了正门,把马直接交给门口的兵丁,便是扯着嗓子道:“文史馆,文史馆在哪,我是郝风楼啊,皇上有旨意,让我来读书。”
“哦,原来是郝千户,里面请。”门丁倒还算客气,不过还是皱皱眉。
于是这位穿着马靴的千户便大摇大摆的从中门进去,惹来不少人皱眉。
有人将郝风楼领进了文史馆,文史馆藏书数千,无数的书册摆在了架子上,郝风楼一看,叹为观止,随即抚额哽咽,眼眶都红了。
捋起袖子,开始吧。
翰林院里的堂官的心情都不好,郝风楼是什么人,他们心里有数,这混账东西没少做过恶心人的事,而现如今这孙子登堂入室,居然直接进了文史馆,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经常有探头探脑的文吏趁着大人们小憩的功夫,过来传报消息:“学生给他斟茶,他口里说着卧草,卧草,大人,这敢情是说咱们翰林院是马圈啊。”
“何以见得。”
“他不只说卧草,还总是马啊马的,又是草,又是马,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大人们端着茶,有人愠怒,有人冷笑,有人索性低头吃茶,摆出一副省得污了自己耳朵的姿态。
“我看嘛,他还做了什么?”
文吏都要哭出来了:“到处翻书,口里还一呀、二呀的念,有时又说不对、不对,不对一说完,就把书丢到一边,到处都是。”文吏欲哭无泪,心里想着到时候肯定还是要自己收拾的。
“岂有此理,对书如此不珍惜,难怪不学无术。”
“何止不学无术,这分明是辱我文华之地。”
“圣人若是知道……哎……后世子孙不肖啊。”
郝风楼在文史馆眼睛都熬红了,几个时辰过去,蜡烛冉冉,熬得他眼睛都发酸了,就这,也才翻了两百来本,再看这浩瀚书海,郝风楼只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
他实在累了,叫了个文吏来,让他送来茶点,吃了一些之后便无力的坐在椅上歇了歇,谁知这一歇,竟是睡了过去。
…………………………………………………………………………………………………………………………………………
交泰殿乃是后宫三大殿之一。朱棣若是没什么公务,到了饭点,便会来这里陪徐皇后用膳。皇帝也是人,也并非完全没有人情,偶尔会有家宴,这家宴一向都在交泰殿举行。
今日朱棣的心情还不错,用过膳之后,自有太监送来蔬果和茶点来,徐皇后吃着茶,正和一个贵人低声说笑,朱棣也捧着一盏茶在手上,若有所思。
徐皇后觉得今日皇上有点儿怪异,到底怪在哪里,她也说不出,起先以为他是在想国事,所以也不敢打扰。谁知正和贵人说着话,猛地朱棣那边却有了动静。
噗……一口茶从朱棣口里喷出来。
徐皇后吓了一跳,原以为是朱棣是噎着了,正要起身。
随即朱棣便大笑起来,把茶盏一放,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徐皇后虚惊一场,连忙呼了口气,道:“陛下,有什么喜事。”
朱棣连忙摆手,又重新将笑憋住,道:“没,没事,哈哈……朕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件趣闻,罢了,朕有事,要先走。”
这个笑,朱棣确实憋了太久,他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郝风楼吃瘪的表情,让人很畅快,这厮平时显摆了太多的聪明,这一次恐怕要傻眼了。
朱棣摆驾到了暖阁,命郑和去取了奏书来,白日没心情批阅奏书,天色暗淡才静下心来一些。不过他捏着笔头,却忍不住道:“郑和,朕问你,你说郝风楼能破译出朕的圣旨吗?”
郑和是知"qing ren",他难以理解为何陛下突然有了捉弄人的兴致,既然不理解,他也就不去多想,乖乖地道:“奴婢不知道,想来是破译不出的,奴婢觉得这加密之法简直神乎其技,虽然陛下指定了翰林文史馆里的藏书,可是二十四时辰内要破译,只怕难如登天。”
“朕也觉得。”朱棣笑了:“这个家伙想来也想不到朕会用他的法子去刁难他,平时这家伙总是故作聪明,这一次正好敲打敲打。不过他若是真的破译……”朱棣随后摇头道:“不可能,便是一百个时辰,也未必能破译,除非他洪福齐天,恰好先找到了秘本。”
郑和莞尔一笑道:“陛下,他若是破译不出,那岂不是要落个两手空空?”
朱棣的脸拉了下来,道:“如此没用,朕还赏他什么?给他一个教训便是。”
郑和心里为郝风楼默哀,这才得瑟了多久,就被敲打了,可见做人定不能得意忘形。
朱棣挥挥手道:“你下去吧,朕先阅一阅奏书,在这里加个铺子,朕今夜可能在这里安寝。”
郑和道:“奴婢遵旨。”
等到郑和走了,朱棣眼眸里掠过一道幽光,却实在没有看奏书的心思,心里不由还在琢磨,那家伙不会真的会走狗屎运吧。
…………………………………………………………………………………………………………………………………………………………………
第三章送到,二十五票了,不容易。
公子风流 第一百五十四章 :升官
已是过去六个时辰,郝风楼不再口不择言了,反而摒住了呼吸,变得冷静下来。
他渐渐的有了些头绪,速度加快,以至于到了后来,随便翻出一本书,只用片刻功夫,便直接抛到一边。
至于这文史馆如何,已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了,一片狼藉。
翰林院的那些个官吏看得眼睛都是出血,郝风楼也懒得理会他们的感受。
两个时辰之后,郝风楼开始拿起笔墨在纸上写起来:“锦衣卫千户郝风楼,操练神武卫有功,敕其督办神武卫造作局,钦此。”
呼……郝风楼长长吐了口气,不容易啊。
他连忙收了圣旨,将译出来的纸条揉碎,旋即冲了出去。
入宫!
…………………………………………………………………………………………………………………………
暖阁,一场争锋正在进行。
今日不但翰林院的诸多大臣与会,便是六部的尚书,如今也端坐在这里。
“陛下,用兵安南,怕是不妥,朝廷倒是有可用之兵,可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眼下朝廷百废待举,实在不宜轻动,还请陛下三思。”
说话的乃是户部尚书夏原吉,这位夏大人也算是悲催人物,皆受到建文和朱棣的新任,早在建文时,便敕他为户部右侍郎,到了朱棣登基,又敕其为户部尚书。
这位钱粮总管的悲剧就在于,无论是建文和永乐,都是不安分的主,明明钱粮不多,这个要削藩,要对藩王们动兵;那个又琢磨着今日打这个明日打那个。而做皇帝的自然是总揽大局,哪里会操心钱粮这种琐事?你吃了我家俸禄,这钱粮的事当然是你想办法。
其实夏尚书是难得的老好人,这辈子没做过什么亏心事,老实人吃亏是该当的。
他话音刚落,解缙便朝他冷笑道:“夏大人,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话不是这样算的,朝廷不能只算钱粮的帐。安南王乃是太祖世封,敕其永镇安南。可是该国大臣篡夺王位不说,还欺蒙上邦,依假其之名前来朝贺,好在陛下圣明,洞若烛火。看穿了他们的把戏。假若朝廷不闻不问,岂不是陷太祖于不义。天朝上邦。又有什么威信可言。所以以臣之见,此战非讨安南,只是奉天讨逆而已,非战不可。”
解缙的一席话深得朱棣之心。
解缙是个聪明人,他很明白朱棣的心思,在这方面。他展现出了自己极高的天赋。其实安南这事儿本身就和安南无关,什么某朝篡位,什么欺蒙上邦,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陛下刚刚登基,虽是打着奉天靖难的名义,不过各藩邦那儿却都有疑虑,许多人认为陛下得位不正,不只如此,各藩国国内还有激烈讨论,都认为建文可能卷土重来,说是天朝民心,尽在建文,于是那些藩国的统治者们对进贡的事也有疑虑,假若眼巴巴跑去拍朱棣的马屁,将来建文重新得国了怎么办?
最后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作壁上观。
作壁上观的意思就是一个个装死,先看热闹再说,至于使节,贺表之类暂时先压着。
各国的态度其实也和当下信息不畅有关系,毕竟消息闭塞,再加上各国内部的讨论喋喋不休,观望也是理所当然。
可是对朱棣来说,他却急需得到各藩国的认可。结果安南国倒是凑上来了一脚,估摸着那位安南国的叛臣觉得自己和新任的大明天子一样,都是篡位窃国起家,有阶级感情,所以立即兴冲冲的凑上来,可是在老谋深算的朱棣看来,你丫的一个叛臣,跑来和我厮混,当我逗比吗?于是恼羞成怒,须知大贼是不愿和小贼为伍的,否则岂不是向天下人宣称,自己也成了贼。
为了撇清嫌疑,没什么可说的,干吧。
而且一旦对安南动兵,某种意义来说,也是显示朱棣对天下的掌控能力,同时威慑各邦,不上贡?不上贺表?安南这厮就是你们的榜样。
道义某种程度上就是靠暴力来解决,前提是你有压倒性的暴力,当你看谁不顺眼就可以将这孙子按倒在地狠揍一通时,你就是道义的化身。
朱棣对解缙很是满意,不由颌首点头,道:“假若安南果有此事,理当如此。不过眼下,还是先彻查清楚,敕命礼部遣使往安南详查此事。朝廷这边,也及早做好准备。”
众臣称是。
解缙又道:“陛下,禄州知府上奏,曰:安南强占了禄州下属的领土,有百里之多。”
朱棣深深地看了解缙一眼,解缙这个家伙还是很晓事的,所谓侵占领土只是个由头,毕竟这是大明朝,国界的划分一向不太明确,禄州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连绵百里了无人烟,天知道这土地是谁的。
朱棣皱眉,一副勃然大怒的样子:“立即下旨,责令安南立即奉还。”
不还就揍你,还了再找机会来揍你,这就是道义。
众人一齐道:“陛下圣明。”
大臣们告退出去,朱棣依旧坐在御椅上,正想着征讨安南事宜,其实户部尚书夏元吉说的也没错,眼下是百废待举,确实不宜动兵,可是不动不成,大军出动,需要钱粮,需要无数战略物资,这些都不得不考虑,战马、生铁……
“生铁……”朱棣又不由想到了郝风楼。
这个家伙做事往往出人意表,或许能给朕一个惊喜。
正在这个时候,郑和进来道:“陛下,郝风楼求见。”
来了……这才几个时辰……
朱棣一时呆住,这才过去**个时辰,**个时辰,郝风楼就进宫了,莫非他已经破译了圣旨?不对啊,二十四个时辰都破译不出,怎么可能只是**个时辰就能破译出来。
朱棣带着疑惑道:“宣。”
过不多时,郝风楼进来,行礼:“微臣见过陛下。”
朱棣淡淡道:“怎么,你是来请罪,还是谢恩?”
郝风楼笃定地道:“谢恩。”
朱棣不由苦笑,这厮……竟真的破译了出来,于是抚案道:“哦?谢什么恩?”
郝风楼郑重其事的道:“谢陛下敕命神武卫设造作局,微臣感激涕零。”
滋……呼吸深吸一口气,还真被这厮破译了出来。
朱棣满带疑惑:“你是如何破译出来的?”
郝风楼苦笑道:“其实一开始,微臣也是没有头绪,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一字一字去尝试,拿出一本本书来,一遍遍的去试,不知费了多少功夫。可是后来,微臣灵光一现,有了头绪。”
朱棣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头绪。只是此时,他倒是生出了兴趣。
郝风楼继续道:“微臣想到了一个问题,既是圣旨,就算开头没有奉天承运四字,那么这最后,也必定有个钦此。所以微臣便找到陛下圣旨最后两个字的数字,直接寻找钦此二字,钦字的数字是九九六二,微臣翻出一本书,直接查这个数字,假若所查的不是钦字,就直接放弃,如此一来,查阅量大大缩短,起先两个时辰才查到两百本书,可是后来,一个时辰便可查阅三百本书,甚至有的书册连九十九页都没有,自然不可能和九九有关,直接就可以放弃,因此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让微臣查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