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立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晓
其实阿娜的傈傈语说得非常好,也非常的规范,只是傈傈族分布太广,每一地的傈傈语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阿娜满口的怒江傈傈语在阿瓦丹不是很好使,一般的交流还马马虎虎,但要做深层次的沟通,不比划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村妇听明白了阿娜的意思,点了点头,然后伸出手比划了一下,弱弱道:“我要10颗就可以了。”
于是阿娜把多余的糖收了回去,只留下10颗糖给村妇,然后又找给她1元9角。
拿着找回的钱,村妇又愣了一下,然后反应了过来,看着阿娜的脸问道:“这些钱能换到些什么东西?”
“可以买15斤大米,也可以买2斤半猪肉,买一条毛巾也可以……”阿娜指着商铺里的货物向村妇耐心做着解释,知道村妇没有斤两的概念,还让售货员拿出相应的数量实物给她看,最后又道:“你不用一次都花出去,想要什么,随时来买就可以,我们的商铺是不会离开的。”
“你们不走!这些东西每天都可以来换吗?”来村里做交易的从来都是流动的货郎,听阿娜说商铺不走,村妇大喜,于是只买了半斤猪肉,然后把找回的1元5角1分钱小心翼翼地放回挂包里,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高高兴兴回家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村妇完成了交易,昨天家里有人做帮工,得了钱的人家立即行动起来,挤进杂货铺购物,好不热闹。
金钱是魔鬼,物欲是心魔!有了这一次钱物交易的经验,或看到他人交易的快乐,淳朴的傈傈族村民当下就被金钱腐蚀了。
穿越者这两天从村里找青壮帮工,村里的傈傈族人把这事当作是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为穿越者服务,所以帮工需要通过硬性指派才能招到人。
不过杂货铺开业后,经过一夜的发酵,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壮劳力就全部出现在铁丝网留出的村通道口,抢着闹着要上工,让前来抓村中头人派工的傈僳族士兵很不适应,还是李平山闻讯赶来,当场拍板把想参加帮工队伍的人全要了,才让激动的全村慢慢平静了下来。
当天傍晚收工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拿着钱回家,杂货铺也果真没有搬走,于是杂货铺又热闹了好一阵,然后村里的居民家家户户改善生活,处处欢声笑语,而地王府里也是笑声阵阵,举杯庆贺自己旗开得胜,整个阿瓦丹都处于喜庆和谐的气氛之中。
南洋立国 第15章 岩
人是一种永远都不会满足的奇怪动物,总是一山看着一山高,对物欲的追求永远无穷尽,嘴里吃着,手里还得拿着;手里拿着还不够,还要想方设法储存,那怕八辈子都花不光,死了也带不走,但数着数字也开心无比。
傈傈族的山民们虽然没有见过世面,但对物欲的追求也一点都不比原时空的人差多少。虽然家里有个劳力出工,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但杂货铺中还有肥皂、罐头、花布、锅、碗、瓢、盆、手电、腰刀等等,数不清的物件摆在那里等他们去交易,这钱就显得太少了,于是为获得更多的钱,女人也开始闹着要上工,然后就是全村老小齐上阵,除了不能走的幼儿和走不动的老人,全都上了工地。
不过这种状态正是唐扒地王府所希望的结果,有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阿瓦丹村的傈僳族村民就得依附着唐扒地王府,而且这种依附将随着利益链的深化和巩固而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那时唐扒地王府的领导者地位就将在傈僳族村民的心中建立起来。
13岁的岩和他的家人也在地王府的工地上帮工,一家人的活计是从河沟里捡石头,然后搬到河沟岸边上,当石头堆到足够多的时候,会有一辆带拖斗的拖拉机过来,一家人把石头搬到拖拉机的拖斗里,就能得到2元钱。
岩和他的祖父母、父母、大哥、三弟七口人,一天能捡装满4拖斗的石头,能得到8元的收入。有了这些钱,岩一家不用再餐餐喝稀粥,每天都能大米饭管饱,还能吃上肉、喝上酒,岩三兄弟还每个人得到了一身新的衣服,当然,衣服是分期付款的。
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岩的家里还添置了新的被褥,新的铁锅和砍刀,为了还上添置这些物品的货款,岩一家天天为地王捡石头,虽然辛苦,但生活充满了希望。
杂货铺里的东西,包括大米、肉、酒、衣服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这并不是传闻,自地王来了以后,每天早上都有东西从天上掉下来,因为好奇,岩每天早上都早早起**看天上掉东西的光景,三天前由于有风,一个吊在大伞上的大网兜落在了村子里,网兜里全是一袋袋的大米,大家才知道杂货铺里的东西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自这件事发生后,岩就听村里的大人说,唐扒的地王唐华通神灵、会法术,地王一做法,想要的东西就会从天上掉下来,自此以后,村里面的头人和长者们就开始议论依附地王的事。
不过地王府的小公主告诉岩和他的小伙伴,天上掉下来的东西是地王的飞机投放下来的,不是地王一作法就往下掉的无本买卖,而是一地王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运过来的。
得知地王不会作法,岩有些失望,但当小公主告诉岩和他的小伙伴,如果他们好好读书认字,长大后就可以当地王亲军的飞行员时,岩又心生期盼,盼着大人早早依附地王,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参加新军驾驶飞机在天上飞翔。
岩非常崇拜地王家的小公主阿妮,小公主阿妮对小孩特别亲,每天晚上都会在一间大帐篷里教村里的孩子认字。
每个去学习认字的人都能得到课本、铅笔和作业本。岩每天都坚持完成作业,因为做对了能得到糖果,那糖果不仅含在嘴里刻骨铭心的甜,同时还是伙伴之间炫耀自己聪明的资本。
岩和大哥、三弟一开始去认字的大帐篷,是因为喜欢能把帐篷照得像白天一样的电灯,但后来每天晚上自愿去帐篷里学认字,是因为喜欢上了老师小公主讲述的新奇事物。
小公主阿妮什么都知道,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天上的事,地上的事,大山外面的事,没有小公主不知道的,岩最喜欢听小公主讲为什么会刮风,天上的雨是怎么形成的,种子是怎么发芽的。
岩和他的大哥、三弟都喜欢听小公主讲老地王唐贵为傈僳人争土地的故事,岩兄弟三个和他们的伙伴都想加入地王亲军,跟随地王唐华为傈僳人争取很多很多的土地,让亲人不再过吃不饱的日子。
不过小公主没有同意他们加入地王亲军的要求,小公主说,只有全阿瓦丹村人都依附了唐扒地王,阿瓦丹村里的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才能加入地王亲军,这使得大家更加希望大人们早点承认地王唐华是傈僳人的王。
地王亲军大量使用机械劳作,在小公主阿妮的教导下,岩知道了汽车、拖拉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抽水机、破碎机、筛选机等机械的名字,还知道了一些它们的用途。
岩经常会放下手里的活计,跑去看各种机械车辆的作业过程,而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石料场的机械作业过程。
修机场和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砂石料,但阿瓦丹基地建设负责人李平山、杨兰夫妇没有建采石场,而是就地取材,从山涧的河沟里取砂石料,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建设所需的砂石料,还可以顺便在河道上形成一座座蓄水水库,既可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还美化了环境,一举多得。
岩和家人就是负责把河沟里的较大石头捡出来,作为砌体的料石材料,然后挖掘机就过来挖取河沟里的砾石砂土,其间岩和家人还要把挖掘机挖出的较大石头捡走,剩下的砾石砂土装车运到石料场筛分和破碎。
太阳快要走到了头顶上,岩一家刚好捡了一车石头,把捡的石头都装上了拖拉机的拖斗,一家人开始休息吃午饭,岩拿了一个裹了一块肉的米饭团,爬上一辆运石料的拖拉机来到了石料场。
爱看机器工作的不仅是岩,他来到石料场的时候,石料场旁边的碎石堆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他的小伙伴。
运过来的砾石砂土直接倒进了筛分机,细砂、中砂、粗砂和不同粒径的砾石、卵石便筛分了出来,而较大的乱石则被送进破碎机里,出来的就是大小不一的碎石,然后再通过层层的筛选分离出石粉和不同粒径的砾石、碎石,最后装载机会把筛选出的砂、砾石、卵石、碎石和石粉分堆堆放。
筛分和破碎石料的过程有众多的机械在作业,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就是岩和他的小伙伴们喜欢来这里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就是爬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砂石料山上,不仅能够看到整个的筛分和破石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附近工程施工的场景。
所以这里不仅是岩和小伙伴的游戏场,还是阿岩和他的小伙伴以新奇的眼光探索这山谷中不断发生的新奇事物的最佳场所。
阿瓦丹村南是一条4公里长,由西至东的河沟,在东端与一条由北至南的溪流交汇成一条河流后向南奔流。
阿瓦丹基地就建在这条长4公里河沟两侧相对平坦的谷地上,基地分两个组团,阿瓦丹村以西在建的是机场和军营,是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地王亲军和江山的空降兵第一团参加施工的绝大部分人员和机械都集中于此。
机场和军营属军事禁区,只有地王亲军能进到里面去,好奇的岩和小伙伴只能站在碎石堆上远远地眺望,远远能看见工地里有大量的各类机械在来回穿梭,还有五六千人在忙碌着。
南洋立国 第16章 铁房子
另一个规划建设的组团是安置平民的阿瓦丹镇,建在阿瓦丹村以东两条河沟的交汇处的西北山根坡地上,依山面南而建,背靠大山,东南西三面都是河谷平地,其中可开垦的土地达万亩以上。
目前阿瓦丹镇的建设只有一百左右的人配合七八台挖掘机、推土机在那里平整场地,还有四百多人在工地及周边砍伐树木,施工进展很慢,不过那里是开放的,岩和小伙伴可以到那里观看施工的场面。
岩知道阿瓦丹镇建好后,自己一家会住在那里,地王府在村子里张帖了两张大大的图画,图画精美得像真的一样,让大家都不忍心去触摸它。
一张图上绘的就是阿瓦丹镇的全景,另一张图绘的是木屋建成后的模样,听了小公主阿妮的介绍,岩才知道,阿瓦丹镇里有学校、医院、运动场馆和超市等配套的建筑,不过对这些岩没有概念,虽然听了小公主介绍后,岩也非常向往,但他最关心的还是那些将成为自己家的依山而建的漂亮木屋。
木屋都是两层的,每层都分隔成几间,以后不再是一家人吃住在一个大通间里,围着火塘而眠。岩还知道新的家里会有很多的家具,岩不知道家具是什么,更不知道家具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希望木屋里有家具,希望睡在小公主描述的松软的**上。
岩和自己的小伙伴都盼着新的阿瓦丹早点建成,所以对阿瓦丹镇的建设非常关心,时常会去工地看一看,爬上砂山碎石山眺望阿瓦丹镇的施工场景也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事情。
“岩看!新阿瓦丹的南边昨天建了不少的新房子,房子里还向外冒烟,我们去看看吧?”岩向东边张望的时候,岩的一个伙伴指着东边一个方向提醒他。
岩顺着小伙伴指一方向看去,新阿瓦丹东边的溪流旁边真的有一片冒着烟的房子,房子通体都是蓝色的,非常醒目。
溪流边的那块地方岩和小伙伴一起去过多次,那里是一个木料加工场,亲军砍伐的树木都运到那里堆放,然后加工成厚厚的板材和木方。
加工木材时,亲军用的都是机器的锯子和刨子,一个大原木固定在机器上,一阵轰鸣过后,原木便锯成了木板或木方,再从机器刨子上过一遍,木板或木方的表面就变得光滑了,这一切都让岩和小伙伴们觉得非常神奇,所以经常去那里察看亲军加工木材。
岩和小伙伴从来没有发现过木材加工场里有这种蓝色的建筑,昨天在碎石堆上也没有看到这些特别的房子,这些房子是**之间突然冒出来,这让岩感到非常的疑惑和好奇,便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向着冒烟房子飞奔过去看究竟。
“前面的水很深,不能再往前走了,得先过河,不然就过不去了!”
石料场和木材加工场相距约1公里左右,一个在小溪的南岸,一个在小溪的北岸,原本小河沟很浅,只有涓涓细流,小伙伴们习惯性地沿着小河沟南岸奔跑,但很快就发现小河沟里的水越来越深,水面也越来一宽,岩才想起三天前地王亲军在小河的下游筑起了一道坝,于是提醒小伙伴们。
岩和小伙伴们打小就在山谷里野,对阿瓦村周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但地王亲军来了以后,一天一个变,这让岩和小伙伴很不适应,以至于差点走错了路,好在及时发现,这里的河水还不是很深,小伙伴们也懒得绕路,直接涉着没过大腿的溪水过了河。
来到溪流的北岸,伙伴们还是顺着小河沟奔跑,不过这段河沟又宽又深,再叫河沟已经不合适了,应该称呼河流才名符其实。
一路上,岩发现河里漂着不少的木料,偶尔还看到伐木的亲军把木料从河岸上推入河中,看到木料在水流的作用下向下游漂去,岩马上明白了地王亲军在下游筑坝原因,原来是为了让伐好的木料能自己漂到木料加工场去,这样做既省力,又省事,真是好办法。
不过这也这是地王的新军能做到,推土机、挖掘机等各种机械齐上,二天就把一条土石坝给建成了,如果是当地人干,上多少人都干不出来。
“这房子是铁的!”
“没有门,没有窗,肯定不是住人的,这铁房子是干什么用的?”
“这铁房子的墙是热的,里面应该生了火,当然不能住人!”
来到材料加工场,岩和小伙伴这次对加工木料的机器没有了兴趣,直奔蓝色的房子而去,到近处才发现这不是住人的房子,更加好奇。
铁对身居深山的傈僳族人来说要多珍贵就有多珍贵,地王用铁来盖房子,切实把岩和他们的小伙伴给震惊了,好在他们已经见过地王铁做的各种机器,心灵已经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不然非晕过去不可。
“看!铁房子有门,那幢房子打开了门。”
再往前走,一个小伙伴首先发现一幢开了门的铁房子,大家呼啦啦围了过去,只见铁房子的门是整整一面墙,打开后,门里的空间摆满了一层层的铁架子,一群亲军正把锯好、刨好的材料搬上铁架子,一层一层的,排得整整齐齐。
“大叔!你们这是在做什么?”疑惑的岩拉着一个年纪较大的亲军问。
“熏蒸烘干木料。”亲军是来自怒江的傈僳族,能听懂岩的话,见岩拉住自己的衣襟不放,回应了一句,然后就想脱身。
岩没有熏蒸烘干木料的概念,所以亲军的回答解决不了他的疑惑,于是拉住亲军的衣襟不放手,亲军只得解释道:“这是熏蒸烘干木料的房子,木料熏蒸烘干后,就不会长虫子,也不会开裂变形……”
原来这是木料熏蒸烘干房,缅北地区远离南沙基地,水泥、钢材等原时空的建材不可能大量运输到缅北,所以李平山夫妇和林晓决定就地取材,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缅北到处都有的木材上,在缅北的水泥厂建成以前,基地的建筑基本都采用木结构。
为了保证采伐的木材能及时使用上,李平山三人在考虑木材加工场的设备时,把熏蒸烘干设备一并计划在其中,并设计了一个便于空投的装备式的烘干房。
亲军大叔解释了一大通走了,岩和小伙伴们还是没有明白什么,只知道木料放进铁房子里,出来后就不会开裂,也不会长虫,但这更增添了他们的好奇心,顾不了回去捡石头挣钱,自告奋勇帮亲军搬材料,干起义务工来。
直到烘干房里的铁架上排满了木料,铁门关上,连接烘干房的燃烧装置点了火,热风炉顶的主风机开启,亲军们忙别的活去了,看过了整个过程的岩和小伙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时太阳偏西,下午已经过去了一半,小孩们才想起耽误了捡石头的活,害怕大人责怪,一路跑地往工地赶,但半路他们又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看见又有一批山民被拿着枪的亲军押回了阿瓦丹。
阿瓦丹暂时是穿越者的秘密军事基地,保密性很重要,所以地王府在启动基地建设的同时,派出了2个亲军陆军连队配合2012部队的空降兵特战队,依照航拍图对阿瓦丹基地周边的村庄进行强迁,顺便劫掠人口为地王府所用。
算上这批山民,已经有5个小村寨被强迁到了阿瓦丹,岩和小伙伴对这种场景已经非常熟悉,不仅不害怕,还跑过去看热闹。
南洋立国 第17章 依附地王府
每次有山民迁移过来,都会有阿瓦丹的小孩来围观并与被看押的山民作些交流,而且小孩们的这种行为不仅不会造成混乱,还能缓解被押送山民的恐惧情绪,所以亲军对小孩们的这种行为并不制止。
“我叫岩,你叫什么?”看见队伍中有一个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小孩,岩主动跑过去交朋友。
被岩关注的小孩有些害怕,神情怯怯的,不敢正眼看岩,也不敢与岩对话,低着头走自己的路。
岩已经有过两次这样的交友经验,所以并不就此罢休,陪着新来的小孩并排走着,从自己的挂包里掏出一颗糖递过去,小孩扭着身子不接受,岩便扒了包装纸,自己咬下一半,吃给小孩看,然后一边把另一半糖塞到小孩嘴里,一边道:“很甜!很好吃!”
一开始小孩还没有反应过来,糖就被塞到嘴里,想吐又不敢,等到香甜满口,才意识到岩是真对自己好,于是原本有些恐惧的眼神柔和了不少,又走了一会,在岩的再三追问下,终于轻声说道:“我也叫岩。”
岩在傈僳族语是‘水牛’的意思,水牛不仅代表着强壮,还有家庭富有的寓意在里面,所以傈僳的小孩有很多都叫岩,几乎每个村寨都有叫岩的人。
有了突破,于是两个岩便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而这种状况同时在岩的小伙伴中发现,于是强迁来的山民通过小孩们的对话获得了不少的好信息,知道以前就有人被强迁过来,亲军对他们都很好,有吃有喝,还有新衣服,虽然山民不是完全相信,但原本忐忑的心平静了不少。
见自己说破嘴皮子都消解不了的山民的恐惧感,被一群小孩轻易化解了,押送的亲军非常高兴,纷纷掏出糖来补偿,岩和伙伴们也不客气,接过糖果与新的小伙伴分享,于是气氛更加松弛和谐。
陪着移民们走了一阵,热情一过,又想起自己误了干活的时间,担心家人的责骂,岩和小伙伴们又一起往工地跑,却在半路上遇到提前下工的村民们,村民们都是喜气洋洋,岩见到自己的家人时,居然也没有被父母责骂,原来是晌午的时候头人参见了地王,与地王府谈好了全村寨依附地王唐华的事,现在村民赶回村,是要去接受登记点验。
众人回到村里的时候,亲军降临时搬移来阿瓦丹的两个村寨的人也聚集在一起,他们也主动依附了地王唐华,同时主动归附地王唐华的还有前些天从外地迁移来的三个村寨,只有昨天和今天刚刚迁移来的二个村寨由于不摸潮水没有主动依附。
头人把全村寨的人都集合了起来,先说了说领队地王府的好处,无非是有吃、有穿、有前途的话,这些都是小公主在夜校里讲过的,岩没有听进去,只琢磨着自己虚报年龄混进地王亲军的事。
地王府规定依附民众14岁到60岁的公民才能参加地王亲军,地王亲军吃住在军营,每月按职务等级发薪金,职务等级抄袭原时空的士官制度和军官制度,新兵为列兵,每月薪金40元,然后每上一个等级加10元,最高等级的士兵为110元,而军官最低的薪金为120元。
这些条件非常吸引人,为了成为拿薪金的亲军,13岁的岩在家人的怂恿下决定把年纪登记为14岁,但虚报毕竟是做假,这让岩非常忐忑,特别是事到眼前,这心事更乱,始终心神不定。
头人鼓吹一番后,把全村寨的人领到了靠近临时机场的登记点验处,然后分批进行登记。
登记点验就是进行户籍登记,新依附民众只有通过了登记点验,进入地王府户籍名录才能成为地王府的公民,才能享受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唐华认定地王府未来控制区内的人口最多是百万计,小国寡民不抱团不能生存,所以坚决家国制,当然管理的方式是公司化,地王相当于董事长,地王府相当于公司管理机构,依附的公民全是公司的职员。
作为公司的职员,地王府必须为公民安排工作,必须对公民进行教育培训,必须为公民提供医疗保障,必须提供退休后的保障,也就是说地王府公民的生老病死都得由地王府来承担。
为此,地王府承诺依附地王府的老人、儿童、伤残一律由地王府抚养,公民的教育医疗全免费,这本是作为地王府这个公司的职工应该享有的,但靠采猎和农耕为生的江心坡山民没有那个眼界,这一切都被理解为地王的仁慈,把地王当作神来崇拜。
地王府也有意利用和强化这种崇拜,登记造册后,新公民便得到一个不锈钢身份项链,项链上有一块原时空一元硬币大小的不锈钢圆牌,正面是地王唐华的浮雕像,反面是身份编号,既是身份证,又是类似十字架的宗教**物。
发放身份项链的亲军把项链挂在新公民的脖子上,然后指导新公民亲拿起不锈钢圆牌,亲吻地王唐华的浮雕像,然后祈祷:“感谢地王给我衣食,给我光明,地王万岁!”
亲军还要求新公民以后每顿饭前都要做一次祈祷,以示对地王的忠诚。这种做法是剽窃原时空大陆搞的个人崇拜,目的也是要在地王府公民的心中树立一个神,不过唐华想要的是类似日本天皇式的地王崇拜,让地王成为未来国家的象征和凝聚力所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