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洋立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晓
而与当地人的接触中,穿越者还发现野人山里的山民根本就没有国和族的概念,什么印度、缅甸、傈僳族、克钦族等词汇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他们只有腊扒、唐扒等等氏族的概念,而缅人、无钦人、汉人等都被称为外乡人。
原时空的资料把缅北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民族都列入克钦族,来到当地才知道,此时无任是南面和缅族人、还是以景颇族为主体的克钦人都把野人山里的傈僳族和其他的土著族群当作野人看待,野人山其实是由此而得名的,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当年野人山以北英国殖民者也没有真正全面涉足,不然也就不会承认江心坡一带是中英未定边界地段,而缅甸和克钦邦的建立不过是缅人和克钦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继承而已,而不是因为缅族人和克钦人对缅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和传统的疆界决定的。
野人山中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民族被人看作野人,与当年国民远征军的记载也是一致的,所以像缅人统治缅北一样,克钦人统治江心坡和胡康地区,都是英殖民统治体系垮台后,既得利益的主体民族强加给其它族群的政治诉求。
当然这也不能说原时空的资料一定是错误的,毕竟穿越者手里的五十年以后的资料,不排除在以后的五十年内,野人山中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民族逐步被克钦族同化融合,从而使得缅北的克钦族与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土著民族都被认同为一个民族。
既然克钦人都能同化野人山里的各族群,那么比克钦人更有文化和物质优势的穿越者就更没有问题了,这一判断让地王府同在江心坡胡康谷立国的信心大增,于是在控制葡萄平原西部后,又制定了一个进占葡萄平原的计划。
进占葡萄平原的性质就是挑战缅人对江心坡的控制权,也就**裸的分裂行动,那么有一支当地傈僳族的军队做幌子,来掩盖地王府是外来势力十分重要,所以郑拂洋对当地傈僳亲后训练的进度非常关注。
目前,地王府强迁到阿瓦丹的当地人口有2300多人,其中14至39岁的男性约600人,组建了二个训练营,李长林所在的训练第1营开训最早,是郑拂洋关注的重点,所以他经常来训练营了解训练情况,但缓慢的训练进度让郑拂洋沮丧而归。
而这次李长林的应付考核的做法让郑拂洋眼前一亮,他意识到如果推广李长林的做法,虽然不能整体提高亲后训练的进度,但加快标兵班的训练进度还是可以实现的,当即指示李长林尽快总结来三级训练体系的成功经验,以在新兵训练中推广,于是李长林弄虚作假的取巧做法变成了先进的练兵经验。
大喜之下的郑拂洋,又进一步了解了一下训练第1营及李长林连的训练情况,然后又要求营长和把全营的训练尖子都挑出了,组建地王府警卫营第1连,由李长林任上尉连长,李长林不仅军衔提了一级,还得到了一个近水楼台的位置,因祸得福。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南洋立国 第21章 自成体系
组建警卫营第1连不是郑拂洋心血来潮,而是按既定方针办事。
自张景华的借道江心坡的计划转变为唐华的唐扒地王府计划后,图谋江心坡、胡康谷的地王府与图谋藏南的2012部队,就成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团体,这就注定地王府必须要有自己独立军队。
早在策划唐扒地王府的初期,唐华就从南洋难民和逃港难民进行傈僳化的训练,组织自己的力量,随后又向大陆政府要得1000解放军傈僳族士兵,并将两股人整编为2个600人的陆军营,1个600人的生产建设营,以及共计200人的通信队和医疗队。
不过亲军中的可战之兵只是2个陆军营,共1200人,其中还包括训练仅三个月左右的新兵400人,靠这些兵力控制阿瓦丹基地一地勉强可以,但要向外发展,控制更多的地盘就远远不够了,所以前段时间地王府只能依靠江山的空降兵第1旅,但空降第1旅是参加藏南中印战争的主力,不可能长期为地王府所用。
随着地王府摸清了缅北的形势,有了控制江心坡、胡康谷的雄心,地王府便开始筹划建立相对独立的地王亲军体系,这个体系称地王亲军,设地王亲军司令部,辖陆军、航空兵、空降兵、生产建设部队四个兵种。
生产建设部队其实就是兵民一体的地王府的地方组织机构,职责是建设、生产,战时还担负后勤保障和属地自卫警界等任务,负责人为张逸和李平山、杨兰,目前人员的核心为原亲军由400南洋和逃港难民技术工人和200名原傈僳族士兵组建的生产建设营,基本队伍则是1000多个当地依附民,混编后形成工程建设第1营和农业生产第1营。
工程建设第1营目前负责阿瓦丹基地建设,农业生产第1营为新阿瓦丹镇地方组织,职责是从事屯田生产,随着依附民的增加,农业生产第2营将在天台基地组建,进占葡萄平原后,将根据依附民的人口情况,组建更多的农业生产营和适当扩建工程建设营,并视情况组建工业生产营,从而形成完整的生产建设和组织管理体系。
地王亲军空降兵为团级编制,伞兵2个营,共1000人,来自空降兵第1旅;gl-1攻击教练机1个大队,12架飞机和飞行员、武器操纵员各14名也来自空降兵第1旅;y-5b运输机1个大队,12架飞机和13个飞行机组来自航空兵第301团。
地王亲军航空兵为团级编制,辖j-7f歼击机、j-7e歼击机、q-5攻击机、y-8运输机各1个大队,j-8h歼击机1个中队、空警200预警机2架,以及机务大队、飞行场站均从航空兵第1旅抽调。
地王亲军陆军编制为7个营,为地王亲军司令部警卫营、炮兵营、防空营和地王亲军步兵第1至第4营;每营编制4个连,其中每营第1连为当地依附民组成的民族连,穿越者私下叫它幌子连。
地王亲军陆军各营在依附民训练营组建时便开始组建,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以升职和未来发展为诱饵,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从2012部队的选拔出了1400人,然后与原亲军的2个陆军营混编为7个缺第1连的陆军营。
现今警卫营、步兵营每营400人,炮兵营、防空营第营300人,总兵力为2600人,依附民训练营结束,各营第1连组建到位后,总兵力为3600人左右。随着今后依附民的增加,陆军各营的编制也将增加,待到总兵力达到7000人以上时,各营升格为团,团将是地王府亲军陆军未来的基本作战单位,最终陆军总兵力将维持在2万以上。
目前,地王亲军、空降兵的组建工作均已完成,航空兵团的1个场站早已进驻阿瓦丹机场,所属飞机、飞行员和机务大队也将在阿瓦丹机场启用之日全部到位,只有陆军营因依附民新兵训练进度问题没有完成组建工作。
警卫营第1连的组建,总算使得二天后的阿瓦丹机场启用仪式上有一个满编的陆军营,训练营也算是交了一个差,所以训练营营长当晚就把各连训练成绩优异的新兵挑选了出来,第二天一大早,入选的84名士兵归到了李长林的旗下,重新编练组成了1连。
早饭后,挂着上尉衔的李长林告别了或嫉妒或羡慕的战友,带着第一支由当地依附民士兵组成的连队离开了训练营,来到警卫营时,从各营选出的36名原解放军傈僳老兵已经等在那里,这些来自大陆的傈僳老兵将编入警卫营第1连,使得第1连达到120人的满编人数,不管战斗力强不强,齐装满员对‘幌子连’最基本的要求。
齐装就是武器装备齐全,目前地王亲军连一级装备的武器均为南洋62式,班用武器有仿原时空81式的轻机枪、突击步枪,仿原时空85式的阻击步枪,仿原时空87式并改了口径的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仿原时空92式手枪,连炮排装备仿93式60mm远程迫击炮3门。
但午饭后,李长林期盼的武器装备到手后,却发现第1连装备的武器只有二种,军官是南洋62式手枪,士兵一律是南洋62式突击步枪。
手枪在战场上一般派不上用场,为此地王亲军连以下军官都是突击步枪加手枪,而李长林只配了手枪一支,这让他非常迷茫,于是跑去找营长询问,得到的答案是单一武器的队列整齐划一,威武雄壮,而军官配手枪则避免了队列的呆板单调,队列才有生气。
得到这个答案后,李长林才知道第1连是实实在在的‘幌子连’,这一来自己就与战场绝缘了,这样一心想靠战场立功挣前程的李长林非常沮丧,自己与自己斗争了一段时间,然后下定了决心,跑到司令部找郑拂洋副司令要求调离。
找首长提要求,李长林心里的底气不足,有些紧张,于是说话时有些吱吱唔唔,表达的意思就有些混乱,郑拂洋听了一阵才明白了李长林的来意,于是疑问道:“你是想调离警卫营?”
“是!”李长林一边点头,一边察看郑拂洋的脸上表情,见郑拂洋不温不火,于是放下了忐忑的心,又道:“我‘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我要到一线作战部队去杀敌建功,保家为国!”
李长林的回答是标准的时代特色语言,毛伟人语录都用上了,不过其真实的意思表达还是以战功谋前程,于是郑拂洋劝解道:“立功不一定一定要在战场,在任何岗位上做出成绩都可以立功!雷锋不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的例子吗?”
李长林把调子定得高高的,于是郑拂洋以高调来做回应,却发现李长林满脸的疑问,才忽然想起,雷锋是今年8月15日因车辆事故英年早逝的,明年3月5日毛伟人才亲笔提词‘向雷锋同志学习’,7月份就来到南洋兄弟旗下的李长林那里能知道雷锋。
“哦!雷锋是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解放军工兵团的战士,上个月在指挥倒车的时候,车辆撞倒了一颗电线杆,刚好被砸中了头部死亡了,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的日记里记了很多他做的好事,所以大陆政府准备树雷锋为先进典型。”
“出事故了,应该查原因、找教训才对,怎么反过来找亮点、树先进典型呢?”
既然谈到雷锋,郑拂洋便解释了两句,没想到李长林的思维和原时空网民是同一个频率的,居然提出了质疑,这让郑拂洋大感意外,差一点以为他也是穿越人士。
“错归错,好归好,不能因为他有错,就不宣传和学习他们的好,对吧?”郑拂洋强势把李长林‘危险’的观点纠正过来,也不管他接不接受,接着又把话题控制在自己的主题上:“最重要的是雷锋在日记中提到一个‘螺丝钉精神’,说只要你愿挤、肯钻,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你都会取得骄人成绩的,何况警卫营第一连的工作并不平凡……”




南洋立国 第22章 训练
第1连的工作确实不平凡,因为地王府警卫营类似大陆早期的中央警卫团,目前被称为幌子连的第1连,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陆军、空降兵、航空兵三军仪仗队,那是地王府新亲军的脸面,怎么能平凡呢!
李长林是知道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那是国事活动的礼仪部队,做的都是出头露脸的事,是实实在在的全军脸面,而且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老底子就是中央警卫团警卫营第1连,1949年底被毛伟人亲定为仪仗连,1953年6月正式扩建为解放军仪仗队,1956年改为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自己现在的幌子连就是警卫营第1连,参照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发展历程,再想想副司令透露的信息,幌子连成为地王府陆空航三军仪仗队基本是注定的。
想一想,不用流血,只需流汗,就可以坐稳第一连的位置,然后就可以伴随着第一连的华丽转型而不断晋升,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李长林这次又有些晕头转向了,不过这次是兴奋的反应,是被天上掉下来的幸福砸晕的。
“……仪仗兵的训练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的难度甚至超过打一场胜仗,这一点你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看到李长林兴奋得不能自己的模样,郑拂洋提醒道。
李长林连忙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表决心:“是!我一定不辜负副司令的厚爱,尽最大的努力抓好训练,把第1连训练成合格的仪仗连!”
听了李长林的表态,郑拂洋知道李长林没有仪仗队的概念,更不知道组建和训练出一支合格仪仗部队的难度,于是摇摇头道:“不要做这样的承诺,目前的幌子连是训练不出合格的依仗部队的,你扎扎实实抓好连队的训练就好!”
说完,郑拂洋从身后的铁皮柜中拿出一个文件袋,从里面掏出一摞资料递给了李长林,又道:“这是仪仗队的训练资料,你看看就有数了。”
郑拂洋对幌子连未来的仪仗队定位早有谋划,因此收集了不少的原时空三军仪仗队资料,这些资料就是郑拂洋昨天晚上整理出来的,都是一些相关仪仗队介绍和训练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原本是准备在明天视察时交给李长林,现在说到这里,拿出来也正合适。
资料很多,李长林接过资料翻了翻,找出一份仪仗队的介绍看了看,才对仪仗队有了一些了解,又看了几张图片,看到图片上一个个身材挺拔,相貌英俊,高矮胖瘦基本一致的仪仗,再想一想自己部下参差不齐的身高和一个个瘦弱矮小的外形,便知道副司令为什么要让自己收回承诺了。
弄明白了原委的李长林把资料收了起来,然后苦笑道:“我1.78米的身高在亲军已经算是高的,1.88米到1.92米之间的身高,恐怕整个亲军都找不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仪仗兵来,就更不用谈训练了!”
郑拂洋知道自己又犯错了,那是原时空仪仗兵的身高数据,60年代解放军招三军仪仗队是1.8米以上,而要在云南和江心坡的傈僳人挑选仪仗兵,1.75米能找齐一个连就不错了,于是解释道:“这个身高要求是欧洲国家的,与我们没有关系,以后仪仗兵的身高按部队的情况来定,不过第一连的兵员现状一时也无法改变,目前按仪仗连的标准来衡量是不现实的,第一连的训练水平能在民族连中能名列前茅就算你有功。”
“是!我会尽力的。”李长林这次答复得含糊,没有表决心。
“好!我看好你!你的外形和能力都不错,适合带第一连,期待你能有好的表现,也希望未来的第一任仪仗队队长就是你!”
李长林1.78米身高,身材匀称,长相端正,确实有点帅,平时对自己也比较自信,但副司令当面夸赞,还是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红着脸道:“我一定不辜负副司令的期望,向雷锋同志学习,发扬‘螺丝钉钻与挤的精神’,努力钻研仪仗兵训练业务,争取早日把幌子连练成仪仗连。”
“好!”郑拂洋站起来,与李长林握了握手,然后送他出门,告别时,又道:“心动不如行动,后天就是阿瓦丹机场启用之日,你们第1连执行第一个任务,接待从保山过来的首长。”
还没有训练就接到任务,李长林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心里没有底,直接的反应就是眼神慌乱,郑拂洋看在眼里,于是拍拍李长林的肩膀,安慰道:“只一个挂枪的站姿,时间不超过15分钟,动作标准与否不论,站稳了就可以,所以不要有压力。”
副司令虽然不做要求,但自我要求比较严的李长林还是有压力,回到连部时,一路上患得患失,满腹心思,回到营房门口时,差一点与人相撞,抬头一看,营房大门外站满了人。
“怎么回事?”李长林问门口的哨兵。
哨兵回应道:“都是怒江民工,是来探亲的,由于您不在,我没敢让他们进去。”
怒江民工就是傈僳的随军民工,今天下午刚加入第1连的36名傈僳老兵大部分也来自怒江,李长林判断应该是找他们的,他们已经在门口等了一阵了,军营里的老兵也应该知道,不安排他们见面肯定不合适。
正要安排,一位傈僳青年民工靠了过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道:“首长!我是胡泉,我哥叫胡岩,原来是步兵3营的,今天调警卫1连了,我有急事,请让我见下我哥吧!”
这时门前的民工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大多数人说的都是傈僳语,只懂话三四十句傈僳语的李长林听不太懂,但一点听清楚了,就是大家都有急事找亲人商量。
“你们都有什么急事啊?能说给我听吗?”李长林好奇地问。
胡泉抢先道:“地王府愿意收留我们,而且可以带全家过来,所以我来找哥哥商量,其他人也一样,都是来商量依附地王府的事。”
地王府想方设法增加傈僳族人口李长林是知道的,强迁周边村寨就是为了人口,在训练营时,营长还招集傈僳族老兵开会,以给房子、工作为条件,动员他们把家人迁到阿瓦丹来。
现在怒江傈僳族民工找来商量此事,李长林当然不能拦着,于是吩咐哨兵登记会客人员,然后让他们的亲人来接。
这里发生的事,军营里的人早就知道了,外面有亲人来访的傈僳族老兵都盯着的这里呢,李长林这里一放话,他们就跑了过来,于是李长林又吩咐道:“现在是5点10分,不能耽误晚饭,所以只能给你们40分钟的时间会客,你们有事赶快商量。”
李长林放不下后天的任务,回到连部后,立即召开了军官会议,通报了从副司令那里得来的一系列消息,然后又对训练工作进行布置,晚饭后又组织班排长学习从副司令那里得到的相关仪仗兵训练的资料。
第二天一大早,全连的训练就全面展开,就一个科目,挂枪站姿,但对于没有摸过枪的当地新兵来说,掌握全部的动作要领还是有难度,军事训练没有捷径,只能一遍一遍去做,直到动作要领成为了自己的习惯,不过时间仓促,要练到这个程度是不可能的。
中午的时候,郑拂洋让人送来了仿原时空07式仪仗队礼服,只有陆军、航空兵两个兵种的服装,空降兵的服装采用陆军的上衣,航空兵的裤子。
服装发放下去后,从来没有见过,想都没有想过的漂亮服装穿着在身,第1连官兵不仅人变得精神了,下午的训练热情更是高涨。
晚上又加练的2个小时,总算是有了一个模样,李长林又重新分了班,把好动作要领掌握好一些的都放在第一排,又把每班10人减到每班9人,排出来看了看,觉得勉强可以应付,才宣布息灯睡觉。
但躺在**上的李长林还是没有底,心中忐忑,迟迟不能入睡,数了无数次的羊才放眠,结果还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自己飘在半空中,没着没落,心总揪着,直到惊醒。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南洋立国 第23章 飞机转场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微微亮,李长林的第1连就被郑拂洋副司令拉到了机场,在一个画了很多圈圈的停机坪列队等待受检阅。
郑拂洋副司令让李长林演示了两遍,没有进行任何评价就让李长林解散部队,原地休息,然后把李长林他们移交给随后赶来的公主唐静和小公主阿妮,自己赶往塔台做自己的飞行指挥去了。
今天是10月9日,是阿瓦丹机场启用之日,也是地王府航空兵团转场之时,天欲破晓j-7f歼击机大队便出现在阿瓦丹机场上空,待12架j-7f俩俩一组依次降落时,j-7e歼击机大队又出现在机场东方天空,当第6组j-7f刚落地,12架j-7e又开始依次降落,q-5攻击机也飞临机场,随后j-8h、空警-200、y-8运输机等飞机又接连而至。
一切都是通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而飞行员的执行力也无可挑剔,飞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接点都把握得相当精准,飞机编队降落的整个过程行云如水,看得李长林和他的第1连的菜鸟们目瞪口呆。
当第一队飞机出现在东方时,李长林就想把部队集合了起来,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司令的检阅,被小公主阿妮制止了,直到一群飞机直直地朝着停机坪这边飞过来,阿妮才让李长林整队。
飞机越飞越近,大家才发现这些飞机与其它的飞机不同——没有翅膀,李长林和一些来自解放军的军官和老兵虽然也没有见过,但知道这是直升飞机,而那些当地傈僳族新兵完全没有概念,比第一次看见固定翼飞机还震惊。
在2012部队的大陆空军的共同努力下,两个直升飞机训练团于9月15日在洋浦组建,不过两个团的建制不是张景华一开始设想的每团36架直升飞机,而是每团48架,54个机组的编制,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大陆方想得到更多的直升飞机,而2012部队想得到更多的飞行员。
108个直升飞机机组都是来自来大陆空军的米-4直升飞机机组,经过二十多天的机型强化训练,已经有近三分一的机组掌握了新机型的操控性能,进入到技战术训练阶段。
这次转场到阿瓦丹基地的直升飞机就是来进行技战术和地形气象适应性训练的,有nwz-1a(原时空s-76a的本时空命名)、nwz-1b(原时空s-76c+的本时空命名)中型武装直升飞机各8架,nwz-2(原时空a109e的本时空命名)轻型武装直升飞机16架,飞行机组共36个。
由32架直升飞机组成的机群非常壮观,机群的着陆景象更是气势磅礴,让近处观看的李长林和他的连队官兵热血沸腾,震惊过后也来了精神,让原本缺乏训练的队列有了一些生气。
直升飞机一架接一架降落在停机坪的一个个白色的圆圈上,李长林和他的战友们才知道那白色圆圈的妙用,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白色圆圈,飞机的降落才能井然有序。
1...5051525354...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