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龙王l
看这情形,这三位内史干掉皇帝也不会罢休。不会想着要诛族吧,那可是非大逆罪,不施行的刑法。
“怎么都不说话了,张汤犯案的时候。你们不是一个个都跟扎了鸡血似的,奏章好像雪片一般传到朕这里。现在怎么都哑巴了,丞相你说。这三个人要接受什么样的刑罚。”
田蚡硬着头皮走出来,支持外甥将会被朝臣们骂成筛子。支持朝臣,会被外甥骂成筛子。这丞相真他妈不是人干的。简直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启奏陛下,这三个人都是罪大恶极之辈。臣看。还是依照大汉律法严加惩处。他们范了哪条法律,陛下吩咐下来御史台照章办事便是。”
田蚡抬头。正看到外甥阴测测的眼神射过来。立刻一低头,心思电转立刻道:“陛下乃是大汉之主,若是认为大汉律不足以惩罚他二人之恶,便请陛下下旨附加惩戒即可。”
朝臣们骇然,这一番话说得滑不溜丢。好像一个玻璃球儿,任谁也抓不住一点把柄。他们原以为田蚡只不过是一届纨绔,万万没想到居然变通得这样快。简直是比泥鳅还要滑上三分。
刘彻看着这个舅舅,里里外外的话都让他说尽。什么都说了,可什么也都没说。自己扔下的话他都接着,可接什么放什么一句瓷实话都没有。心里对这位舅舅也开始刮目相看,难怪母亲一再举荐他为丞相。果然这些年的历练,也有了几把刷子。
“丞相说得好啊!既然制定了大汉律,那就让御史台的人说说。这三个人,究竟应该判个什么样儿的罪过。赵禹,案子是你办的。你说说,按照大汉刑律这三个人应该判什么罪名?”
赵禹一嘬牙花子,到底还是躲不过去。自己这个屠夫的名声算是落定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老大呢。
站起身紧走几步来到宣室中间,对着刘彻一拱手道:“启奏陛下,他三人按刑律应判处大辟之罪。若是陛下另有旨意,臣遵旨办事绝不拖沓。”
又是一个老油条,反正这三位哥们黑了张汤。既然您老人家要追究,那就只能追究到这,如果家加注你自己看着办。把他全家拉出来咔嚓了,保管也没有人敢放半个屁。
“这三个人罪大恶极,仅仅一个人大辟。不足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朕看诛九族过了些。不过诛除三族,应该可行。众卿以为如何?”
朝臣们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刷白,就连站在中间的田蚡与赵禹都吓了一跳。原来这位皇帝陛下还打着诛九族的主意,这诛除三族便是上千条人命啊。
他们重新审视了一下端坐在上面的皇帝,小小年纪居然如此狠辣。不得不说,这是做臣子的不幸。看起来以后不要得罪这位皇帝陛下,报复起来太过猛烈。
带头闹事,进行逼宫活动的那些御史言官们都心下惴惴。不知道刘彻究竟要如何处置他们。
“臣附议!”田蚡见左右无人应声,只得第一个跳出来。谁让他是丞相,老大发话没有捧场怎么行。既然已经的板上钉钉,不如自己第一个带头。至少在皇帝陛下这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有人带头,自然接下来便有人附和。这些墙头草似的朝臣们一个个纷纷向刘彻表忠心。更有几位老夫子慷慨激昂吐沫横飞的将了半天,浑然不记得刚才他们安静得好像大家闺秀的样子。
刘彻微笑着看这些士大夫表演,尽管刘彻知道他们很无耻。但绝对没有想到,这些自诩读过书的人居然能够无耻到这个地步。
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这是刘彻的第一感觉。今天的行动初步大压了朝臣们的气焰,估计逼宫的事情不会再上演了。只要自己控制住,不要做犯众怒的事情。这些无耻的朝臣们,会像猫一样的听话。
“臣启陛下,太皇太后大丧。朝廷休兵罢战,南方东瓯国的战事还在进行。我军不宜停止行动,但北地仍然有与匈奴的零星冲突。虽然互有胜败,但匈奴主力已然退回大漠草原。在边关保留如此多的人戍边实属不智,臣以为不若让一些徽兵回乡务农。
再有一月有余便是春暖花开,春耕在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若是误了春耕,那明年朝廷的粮食便会有亏损。一年不怕,若是长此以往。恐怕动摇国之根本。”
出来说话的是庄世,是司农寺的监丞。这农田水利的事情,是他该管。提出这一条陈也在情理之中。
太后大丧,朝廷自然难以用兵。与其让这些兵在边关闲着,不若遣散回家。让他们参与春耕,今年打的粮食或许也能多一点。说白了,粮食在这个年代还是稀缺资源。
刘彻一愣,如今的北方边境汇集了五十余万北军。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是临时征调来的徽兵,为的就是防止冬天匈奴大军南下。既然朝廷不准备开战,似乎庄世的条陈很有道理。与其让他们浪费粮食,不若让他们回家种粮食。
“臣附议!”田蚡跳了出来,这庄世便是他安排的。今天两个人要唱一出双簧,忽悠刘彻将边关的徽兵遣散回家种粮。
“如今的北部边境并无大规模战事,而且北地各粮仓已然空置大半。臣年前检查过,洛阳敖仓中的粮食也所剩不多。近两年,都是靠着江南运来的粮食补给。
可江南运粮路途漫长,损耗巨大。长此以往也不足取,臣以为让徽兵回乡种粮。也是减轻朝廷负担,增加税赋的好方法。”田蚡依照昨天想好的说辞,慷慨激昂的说着。(未完待续)





汉雄 第四十九章 田蚡的条陈
“放徽兵回乡?”刘彻暗自嘟囔着。
田蚡说得似乎有些道理,五十万身强力壮的男丁在北地边境苦熬。在家的妇孺们干不动粗活儿,长此以往的确是个挠头的事。
“众卿有什么意见?”刘彻没有表态,而是想听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朝臣们都学得乖了,这次说什么也不得罪这位皇帝大人。他不表态谁敢说话,前任丞相的尸体还没下葬。他的三位内史也被诛了三族,朝臣们现在是打死也不说话。反正您的江山,哥们就是一打工的,您怎么折腾随你。
这便是立威的反作用啊,刘彻无奈的想着。
“司农监与丞相的建议朕知道了,容朕思量一下。明日会有旨意给你们,今天议得久了。退朝!”刘彻站起身,旁边的千度立刻高声喝道:“退朝!”
太后大丧期间,考虑到皇帝陛下办公完毕还要去守灵,廷议的时间都非常短。
刘彻来到灵堂,发现前来祭拜的藩王们已经到了颇多。除了先期到达的中山王和赵王。连淮南王与江都王都到了,这些藩王们穿着丧服。跪坐在梓宫前,有声无泪的嚎着。见到刘彻到来,纷纷上前施礼。刘彻也与这些亲眷们一一寒暄。
看着一张张演戏似的嘴脸,刘彻便有些恶心。这些人没一个是真心来祭奠太后,都是来打听一下朝廷风向。赵王第一个到,那是因为这小子是进京上访告状。绝对不是因为对太皇太后的哀思。
硬着头皮寒暄了一阵之后,刘彻便带着千度来到了偏殿。王娡此时正在偏殿里面休息,其实这位太后一直在这里休息。只是在祭拜之时,出去露那么一脸罢了。
“陛下,胶东王。胶西王还有济南王等山东四王都到了。呃……南宫公主和即墨侯也在路上,听说再有三五日也该到了。”千度在刘彻身后小声说道。
“姐姐回来了?”刘彻的眼前一亮,刘彻少时南宫对他颇为照顾。他与这位姐姐的关系也最好。如今姐姐难得回来他自然是欣喜。
“赶快将这个消息告诉母后,她老人家还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酸了。朕亲自去。”刘彻喊住要走的内侍,急匆匆向偏殿走去。
“母亲,姐姐要回来了。姐姐要回来了!”刘彻一踏入偏殿便开始大喊,却见林滤公主正坐在王娡的身旁。和王娡轻声的说着什么,脸上似乎有绯红之色。
“南宫回来了?她在哪里!”王娡听闻南宫要回来,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刘彻询问。
“姐姐回来啦!可惜,卫青要打仗。本宫要服丧,不然姐姐就可以参加本宫的婚礼。”林滤公主现在一心想成为卫家的媳妇。整日里往后宫跑不是去见王娡,便是去见卫丫。
“姑娘家家的,这么急着嫁人也不知道羞。你是大汉的公主,矜持一点儿行不行。”刘彻无奈训斥这位最小的姐姐。
“好了,一见面就吵。像什么样子,南宫几时回来。云侯可曾一并来长安?”王娡拍打了一下林滤,对着刘彻询问道。
“听说是即墨侯陪着,再有三五日便到了。那东瓯王昏聩,杀了临潼侯家将。闹得临潼侯一气之下出兵征剿东瓯,这些天事情忙孩儿没倒出空来跟您说。想必。今次临潼侯是来不了了。”
“哦,是这样。”王娡的心放下一半,那个家伙可别回来。如果云啸真要回长安。怕是得从北军再抽调几万人来才好。不然,王娡的心里一点儿把握都没有。
“你去找卫美人玩去,我有话跟皇帝过。”王娡打发走林滤公主,有些心悸的询问了下江南的战事。她对云啸始终抱有强烈的提防心理,毕竟这个家伙太难搞定。海外修生养息这两年,怕是实力又增长了些。这次来要向闺女好好打听打听,如果他真的心有不轨要及早做准备才是。
刘彻将江南战事自己知道的讲述一遍,还特地说大部分军功都是卫青立下的。对这位发小是力挺至极。
“让开,我是皇后凭什么不能进来。”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听声音母子俩便是一皱眉头。那个混不吝的皇后不知怎的又开始搅闹。
“皇后娘娘,太后说了这阵子乏了。谁都不见。”小青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想必是内侍被逼迫不过。只能由这位太后身边红人出面。
“青姑姑,别人不见连我这皇后也不见?”阿娇趾高气昂的说道。什么时候漪澜殿的人敢这样长气了。不管怎样,她还是住在椒房殿的皇后。卫美人那个狐媚子再厉害,也只能是个妃子。
尽管刘彻已然封卫丫为妃,但阿娇固执的唤她做美人。而且册封诰命上,也没有加盖皇后的印信。
“让她进来,大丧期间吵吵闹闹成什么样子。”王娡看了儿子一眼,转过身端坐在椅子上。
“母后,下人们不许……”阿娇进来便开始告状,丝毫不注意王娡沉得能滴出水来的脸。
“你是皇后,怎么能这样没有仪轨。你母亲也是一位公主,她是怎么教导你礼仪的。太后大丧,莫说她老人家是你夫家的奶奶。更是你的外婆,如今梓宫就停在正殿。你在这里大呼小叫成什么体统,一位大汉的皇后连礼仪都不懂。说不得,哀家今天要教教你。”
一向柔柔弱弱的王娡王霸之气大爆发,一阵疾言厉色将阿娇的话语噎在嘴里。她惊恐的看着这位一向和善的婆婆,不知道喜婆婆为何摇身一变成为了阎王。
“太后!本宫……”阿娇试图辩解。
“还敢顶嘴,对太皇太后不敬。哀家训斥你几句还敢顶嘴,看来不好好的教教你规矩是不行了。去太皇太后灵前跪着,好好向太皇太后忏悔。哀家不叫你起来,你若敢起来。哀家保证,明天起你便不是大汉的皇后。”
王娡多年不发飙,如今发起飙来便如发威的雌虎一般。一连串的话说得阿娇愣在当场。
“愣着干什么,还不尊太后懿旨去太皇太后梓宫前罚跪。难道还要朕派人送你去不成,如果那样可别怪朕不给你脸面。”刘彻对自己周围表姐兼老婆早就不满,恨不得今天就废了她。难得母亲雄起一回,此时还不赶紧添柴加火。
“你们……”阿娇被气得头摇手颤,她的随侍宫人一见苗头不对。赶忙将这位娘娘拉了出去。如果被皇帝派人给押出去,那人可就丢大了。这等于向全天下昭示,刘彻要废后。
“哼!疯女人,朕早就想教训她。一会儿姑姑来了,自由孩儿跟她理论。不劳母亲动嘴。”刘彻感觉自己正在状态,刚刚斥责了媳妇。现在等着老丈母娘蹦出来给自己练嘴。
“你姑姑没她这个闺女这么傻,即便再怎么愚钝也是做过几十年公主的人。她不会来给阿娇求情的,让她跪两个时辰去去她的傲气也就是了。免得在宫里一天横行无忌,徒招是非。
今天廷议你们都议了什么,好像议了很久的样子。你舅舅这个丞相如何,跟娘亲说说。”王娡将话题转移到廷议上。
“舅舅经过这些年历练,处事圆滑的很。今天在朝堂上议朱买臣等人的量刑问题,舅舅的回答滴水不漏。朕真是拿舅舅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刘彻想起田蚡说的那番话,便无可奈何的摇头。
“你舅舅刚刚上任,自然不能什么话拿起来就说。他这个位置难,夹在群臣与皇帝之间。承上启下最是不容易,你应该多多宽容一些。现今这个局面,中正平和就是好的。待大丧之后,看看他料理政务的能力就知道,这个丞相合格不合格了。”王娡很明显力挺自己的弟弟。
刘彻也是一笑,他知道王娡断然不会在外人面前对田蚡妄自菲薄。
“不过舅舅还是上了一个条陈,是与司农监一起上的。说是如今边关的徽兵太多,已经影响到即将到来的春耕。舅舅说得有凭有据,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哦,那陛下将要如何下旨应对丞相的条陈。”王娡饶有兴趣的说道。
“颜夫子说过,民以食为天。舅舅的条陈似乎没有错误,不过朕总觉得万一这匈奴人要来侵犯边关。少了许多的徽兵,那些北军能否顶得住匈奴人的进犯。”刘彻有些但有的说道。
“你还知道颜夫子说过,这春耕是一年中最大的事情。误了春耕,地里没长粮食。你让百姓吃什么,边关将士们吃什么。
再说了有千日做贼,哪里还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匈奴人已经许久没有犯境,你敢说他今天来还是明天来。别没等匈奴人打来,朝廷的这些兵都在边关饿死了。彘儿啊!粮食是民生之本,只要老百姓有吃的便不会闹事。
秦末为何那样动乱,粮食不足百姓们没有吃的是第一原因。而不是夫子们说得那什么苛政。”
“那母亲的意思是……”
“你舅舅的这道条陈上的很好。”(未完待续)
ps:推荐一本朋友的新书《武魂王座》。




汉雄 第五十章 出走的蛮牛
“母亲的意思是……”刘彻从未见王娡这样推崇一道奏章,也从未听到王娡这样评论朝政时局。他没想到母亲居然能够引经据典,更没想到身为太后的王娡居然也博古通今。
一直以来王娡给人的印象都是温婉贤淑,谁料到这样一个女人,居然也颇有政治才能,刘彻不禁对自己的母亲刮目相看。至少他认为,王娡比他那个兼丈母娘的姑姑要靠谱许多。
“哀家认为,皇帝应该立刻批准丞相的条陈。从七王之乱开始,国家多年来虽然在恢复元气。但粮食问题依然是咱们大汉迈步过去的坎。乡下人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国家的丁口也上升缓慢。
民为国之本,粮为民之本。没有粮食,饿肚子的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你认为快要饿死的人还会忠君爱国,还会遵守什么道德礼仪?仓颉足而知礼仪,皇帝要正视粮食问题。”
“就依母亲,朕这便下旨。立刻着舅舅会同太尉,办理徽兵回乡务农的事情。冬天快过去,春天草原上的草开始茂盛。牧民们也要放牧,想必匈奴人此时不会大举进攻。”
“皇帝能以民生为本,哀家很高兴。你奶奶没有了,这天下万稷重担都担在你的肩头。有些事情孰轻孰重你要分清楚,去吧办你该办的事情。”王娡的口吻不同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以势压人。但王娡是给刘彻讲道理,用天下至理打动刘彻。
“汉家皇帝终于抽调徽兵了,边塞军卒将会少上三成。这下,大单于可以集中攻击一点。然后开始肆无忌惮的抢掠,哈哈哈!”
刘彻万万也没想到,在田蚡与太尉程不时接到旨意的同时。淮南王公主刘陵。与匈奴细作田荣也收到了消息。这个消息太好,太及时了。大单于已然在漠北厉兵秣马,可惜南方闹动乱的消息来得太多慢了一些。不然伊稚邪很想依照中行悦的计谋施行南北夹击。
厉兵秣马正是等待今日复仇的机会,云家远走海外期门羽林主将卫青也在南方征战。整个大汉便没有一支能够与匈奴骑兵抗衡的骑兵。这种情况下集中力量,搞下汉人的几个县城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我立即将这一消息传送给大单于,这边的事情交给您了公主殿下。只要丞相与太尉开始召集徽兵回乡,我便请大单于出兵。如果你父亲能在淮南举事,大单于说了淮河以南的汉地。都归属给您家王爷节制。”
“哈!你少来,这种事情你还是去跟田蚡说比较靠谱一些。如今大汉兵强马壮,我父王这个时候举事,下场一定是死的不能再死。”刘陵十分聪明。资质也是颇高之辈。一听田荣的话便是在敷衍自己,一个汉家公主,自然不会被间谍忽悠过去。
政治上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别给谁将聊斋,刘陵十分鄙视田荣的行为。想拿刘家的土地与刘家人谈条件,明显是对他忽悠的能力自信过了头。
田荣也不以为意,一张大脸丝毫没有一丝红意。对他来说,脸有没有都是问题,至于要不要脸那更不是问题。
大规模的徽兵回乡工作开始了,不少地方接到回乡命令的徽兵很高兴。打了许久的仗。服了这几年的兵役吃够了沙子。也见惯了大自然的力量,现在是回家去好好种麦子的时候了。
远在江南的云啸可不这么认为。此时,他正在为蛮牛的不对劲头疼。
回到熟悉的荆楚之地。蛮牛便少吃了许多的饭食。整天对着莽莽群山发呆,好基友小白不在。只有自己享受家乡的风景,蛮牛很失落。
最近蛮牛很不喜欢戴头盔,非常不喜欢。甚至他也开始讨厌铠甲,以前那身厚重的全身板甲似乎要长在身上,要烤上一只香喷喷的全羊才能够哄得他脱下铠甲擦拭。
如今蛮牛经常将铠甲摔在地上,合体漂亮的全身板甲布满了凹痕。这是蛮牛大力摔出的杰作。
“蛮牛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吃饭的。”云啸无奈的询问照顾蛮牛的侍卫头子。蛮牛大爷一个顶一百个,给他配备一个级别高些的人照顾。云啸认为这是正常的。
“回侯爷的话,蛮牛从昨天中午便开始不吃东西。就对着那边的山里面看。不时还吼叫几声。末将特地弄了一只羊,请昆仑奴烤了。可蛮牛一口也不动。这便来找侯爷。”
云啸无奈的前往蛮牛所在的后卫营,蛮牛这家伙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发呆。全身板甲又被撇到了一边儿。所有人都不敢靠近蛮牛大爷。这家伙发起飙来,那可是能够要人命的。
刚想走过去看看,却被苍鹰拦住了去路。“侯爷,蛮牛有些不对劲儿。似乎山里有什么他牵挂的东西,您这会还是别过去。一旦他发起飙来伤了侯爷您,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苍鹰十分担心蛮牛现在的状态,当年身强力壮的苍虎差一点便被蛮牛干掉。就云啸这小胳膊小腿儿,还不一下扯零碎了。
忽然蛮牛猛得站起身来,脚下的两双大铁鞋甩得东一只西一只。砸得一名躲避不及的侍卫仰面躺倒,似乎受伤不轻。
“嗷……”一声震天的吼声,蛮牛拎起双刃战斧便向森林中走去。
所有人都傻了眼,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不过他们很快便将目光望向云啸,云啸也有些吃惊。他不明白蛮牛到底怎么了,自从到达江南这家伙便开始不对劲儿。难道是山中的妈妈在呼唤?这也太扯了点儿,云啸不知道应该阻止蛮牛,还是放任自己手下第一打手就这么离开。
“侯爷,这……”苍鹰见蛮牛即将走进森林,连忙提醒云啸道。
突然,云啸霍然了。蛮牛累了,他不再想过现在的生活。他需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或许那里有一个和他一样的野人。他们会在一起生孩子,繁衍自己的后代。
又或者……
云啸在神游天外,侍卫们张弓搭箭紧张的要死。只有蛮牛,步伐坚定有力的向森林深处迈进。此刻,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蛮牛这一次不会回来。
眼看蛮牛就要走出最大射程,苍鹰有些着急。在他的眼睛里,自己都是云啸的一条狗,最后云啸咬了咬牙,对着正要下令房间的苍鹰道:“算了,让他去吧。他是自由的,他属于这里就让好好过完下半生。这半辈子跟着咱们,遭了不少的罪。
云啸清楚的记得,有几次都是蛮牛拯救自己于危难之际。如今云啸将其放虎归山,放得没有丝毫留恋。这让苍鹰有些意外,任何人都知道蛮牛可怕。身着重甲,手持两柄双刃战斧的蛮牛。在战场上是无往不利,丝毫没有对手。难道就这样平白的放他走?
“蛮牛本是自由的,是咱们将他逼迫成这个样子。蛮牛不是异种,而是患有一种叫做小脑症的疾病。所以他的头会那么小,肌肉才会这样发达。
这样的病症活不了多久,既然他想离开就让他落叶归根好了。”云啸拦住了蠢蠢欲动的苍鹰,嘟嘟囔囔的说了一番话之后,便离去。森林里响起两声咆哮,不久便恢复平静。只有苍鹰还在对着那山林,发呆。
蛮牛走了,云啸伤心了好一段日子。张十三变着法儿的想让云啸高兴起来,可是效果甚微。
长安城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各路诸侯王,还有散布在大汉每个角落的皇亲都赶往长安。虽然的大丧期间,但因为人流密集。长安城似乎比平日里还要热闹一些。
一条流言悄悄的在长安市民中流传,云侯的夫人南宫公主要回来了。这些年大王城的大米已然成为了长安最贵的米,高出普通米的五倍有余。更不要说,那些海鲜干货。早已经成为了长安富户们不可缺少的菜肴。
1...346347348349350...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