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林家种的不多,平日除了送礼,也就赵三爷家里和山上周老爹能得两个。偶尔有人去赵家闲坐,得了一片,吃过之后就炫耀的十里八村都知道。
倒是学堂的小子们,听说每日都能分到一片,有孝顺的拿回家给父母,于是就更多人见识了西瓜的美味。
今日林家可真是太慷慨了,一次就拿了二十个大西瓜,这实在是太让众人惊喜了。
胡天明摆了一张桌子在树下,手里一把一尺长的大刀,对着一个大西瓜就挥了下去。刀光闪过,墨绿色的大西瓜立刻分为两半,刀子再抬起落下,几次之后,二十斤的大西瓜就变成了二十块,块块大小相当,甚至因为刀速快,连汁水都没流出多少。
赵三爷忍不住开口赞道,“好小子,这手刀法都够杀敌的了,宰西瓜太可惜了。”
胡天明笑着取了一块西瓜,第一个递给赵三爷,这才应道,“平日同刘师傅学了几招,对敌不成,倒是宰西瓜很好用。”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08章 吃瓜“群众”
说着话,他又招呼大伙儿,“兄弟们,一人一块,都来尝尝。”
众人嗅着空气里的甜香,嘴里口水简直都要泛滥了。哪里还受得了这绿皮红瓤黑子的诱惑,纷纷涌上前。
胡天明手头也麻利,不一会儿就把二十个大西瓜都分了,二十西瓜,四百块,一人一块还剩了那么三十几块,于是就被他送去了大灶上。
村里帮忙的老少妇人们,正围着灶台生火炒菜,热的满头大汗,方才瞧着柳树下的爷们吃西瓜,她们还有些羡慕。
北地民风彪悍,妇人们也几乎顶了家里的半边天。但多少年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爷们儿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有好的要可着爷们儿吃,再有多的还要给孩子,轮到妇人们嘴里,几乎就没剩下什么了。
所以,男人们在吃西瓜,她们在干活儿,大家羡慕,但也都没什么不甘愿。
没想到,她们居然也有份,也能拿到这么甜美的西瓜。一时间,众人都是有些踌躇,不知道是不是该接下来。
冯氏可不管那么多,她一手一块,飞快把西瓜分给妇人们,爽快说道,“都愣着干什么,接着啊!我可跟你们说,别想着藏起来带回家去,家里孩子和爷们吃的都比你们好,不差这一块西瓜。赶紧吃了,吃完咱们还要忙呢。”
胡天明也是笑着劝道,“婶子嫂子们,赶紧吃吧,这西瓜熟透了,切开之后,放上半个时辰都容易坏掉,拿回去给孩子,反倒把孩子吃坏肚子就得不偿失了。”
“哦,那就讲不得,咱们赶紧吃吧,别浪费了好东西。”
妇人们听得胡天明这么说,都是有了理由“自私”一次,纷纷小心翼翼把西瓜凑到嘴边儿。只一口下去,香甜凉爽的滋味,让她们都是幸福的眯起了眼睛,忍不住惊呼道,“这就是西瓜吗,真是太好吃了。比果子还好吃!”
“是啊,都是甜水啊,怪不得我家小子吃过一次之后,日日都跑去学堂门口等着他哥哥带西瓜出来。”
“可不是,大夏天的,吃一块,真是凉爽!这日子,太好了,给个神仙都不换。”
妇人们七嘴八舌的夸赞,都是笑得脸上开花。胡天明见得没事就退了出去,倒是惹得她们又小声说起来,“桂花,胡管家签了卖身死契了?”
“签了,原本老爷子不准呢,他一定要签,许是怕不签死契,在家里走动不自在。”冯氏平日总吃西瓜,没有别人那么珍惜,三两口吃光就去切菜,听得这话也没在意,随口应了几句。
“可惜了,若他是自由身,也好娶媳妇,这么年轻,就一个人过日子太孤单了。”
“是啊,胡管家为人周到,见谁都是笑脸,看着就是好男人,娶了媳妇,定然也待媳妇好。”
老少妇人们纷纷摇头,很是替胡天明可惜。
倒是冯氏不以为然,又道,“胡管家虽说签了死契,但我们家里可是拿他当自家人。别说老爷子待他亲近,就是大海他们也待他像兄弟。娇娇更是,开口闭口胡叔的叫着。家里一个月给他三两月银,吃喝穿戴都齐全,过个一年半载,他自己都能盖院子买田地了。到时候,想要嫁他的闺女多着呢,这个不愁。”
妇人们都是听得眼睛一亮,但这会儿也没时间多琢磨了,吃完西瓜就赶紧忙活起来。
一墙之隔的林家大院儿里,娇娇也在灶间里挥汗如雨。外边大灶做的是炖肉,乡亲们吃着肯定欢喜。
但若是端给远路来的那些客人,就实在太失礼了。
不说那位岳麓书院的山长在大越多有名望,以后自家四叔科考出仕是否能借力,就冲着今日大难临头,人家出面力挽狂澜,解了林家的危机,她就要精心准备酒菜,隆重招待…
冯氏在外边忙碌,只有春芬和花开,还有周心秀在一旁打下手。
洗洗切切,煎炒烹炸,几人都是忙碌的要飞起来。
周心秀切完一盘肉皮冻,回身见娇娇一手拎着大鱼,一手舀了热油往鱼身上浇去,浓香阵阵,她又是惊奇,又是担心,好不容易看着娇娇把炸好的鱼码进长鱼盘,就忍不住说道,“娇娇到底是聪明,平日也没见你总下厨,但这手艺可是长进太多了!”
娇娇听得心虚,她在家里偶尔下厨,但在空间里,可是把夜岚当了小白鼠,不少练手艺。
于是,她赶紧笑着推四婶往外走,“婶娘,你快去换套好衣裙,然后请四叔和贵客们回来吃饭。”
“好,我这就去。”
周心秀扫了一眼太阳已经略微有些西斜,倒是耽搁不得,赶紧就回自家换衣衫,一路往学堂去了。
学堂的大书房里,姚老先生已经把林大山介绍给了老友。
周泰来在书信里早就知悉,这般见面再一仔细打量,待林大山又温和了三分。
林大山虽然生在农家,但自小就在读书,又因为勤恳,不曾偷懒半分,所以十几年积累下来,他并不算如何出色的五官,却在眉眼间多了几分书卷气。这些时日又掌管学堂,为人师表,让他更是气度不凡。
这般看下来,虽然比不过那些真正的如玉君子,却额外多几分真诚模样。
“北地文气薄弱,不想还出了如此的好学生。”
周泰来开口夸赞,其中自然免不得有几分是看在林家救助姚先生父子的情分上,但多半还是真心。
“谢山长夸奖,学生愚笨,不过是略微勤恳些,多亏姚先生指点,才稍有长进。”
林大山站在姚先生身后,弯腰行礼,说话不卑不亢,又把功劳都推在姚先生身上,做足了学生的谦恭。周泰来想起方才赵盛那个丢人现眼的,一对比,也就越发喜爱他了。
“你不必谦虚,师兄信里都写了,这次落难,多亏你和家人相助。老夫无以为报,但以后你若走仕途,何人敢为难你,就是同老夫的岳麓书院为难。你只管好好读书,不要惧怕一些魑魅魍魉。待得有机会进京,老夫再带你见见几个核心弟子。”
说实话,这一月在路上,即便师兄信里说的清楚,但他依旧提心吊胆,吃睡不香。生怕再见面,师兄虽然有命活着,但已经瘦骨嶙峋,命不久矣。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09章 林家的傲骨
没想到,如今师兄面色红润,手脚有力,甚至比落难之前还胖了两分,精神健旺,这就太难得了。
不必说,林家定然出了大力,也冒了大风险,今日他若是没有及时赶到,林家怕是都要跟着遭难。
所以他半点儿没有迟疑,直接就许了重诺。坐在他下首的几个弟子,听得这话,互相对视一眼,都想劝阻又不敢开口。
好在林大山却是开口拒绝,“多谢周山长厚爱,姚先生为天下读书人敬仰,学生一家碰到,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虽说着实费了一些周折,但好在还算顺利。我们林家是农门小户,家父没有读过多少书,只在对抗北蛮的时候,拼杀用命赚了这一份家业,也供给学生自小读书。
可家父明理,常教导学生凡事脚踏实地,前路无论是坎坷还是坦途,都不能畏惧。所以,学生自当努力读书,科考入仕,撑起家族的门楣,也为大越百姓尽心做事,为皇上尽忠。
若是将来当真有宵小为难,学生难以应付,再请山长援手也不迟。”
说完话,他不自觉的脊背都挺直了三分,显见提起林老爷子,提起家人,他很骄傲。提起志向,他宁愿一步一个脚印,也不愿意走捷径。
“好,有风骨,有志气!”
若说方才还有三分喜欢,周泰来听了这番话就变成了七分。十年寒窗苦,只为了出人头地。多少人能够经得住一步登天的诱惑,但偏偏林大山这么一个寒门子弟就满身傲骨,拒绝了他的庇护和提携。
姚老先生虽然没有把林大山收到门下,但听老友夸赞,还是与有荣焉。
“大山还在刻苦学习,你不可再夸赞,小心让他多了傲气。”
“好,好,先不说这个,师兄,我这一路上惦记,眼见您平安,我也就放心了。京都那边,皇上下旨把长路他们圈进在郊外的农庄,虽然吃穿用度要受一些苦,但好在没有性命之忧。我原本想要过些时日,再联合一些人上书请愿,重审弑君案。但接到你的书信,就立刻赶了过来。师兄信中说的新算学,不知是何种算法,难道比吕念创的半隐法还要高明?”
周山长口中的吕念是书院的一位先生,也是最早的核心弟子,因为醉心算学,独创了一门算法,曾轰动大越,也是岳麓书院的荣耀之一。
这会儿他就坐在下手,听得山长这般说,脸上就显了几分傲气,开口附和道,“是啊,姚先生,学生很是好奇,一路上心心念念要见识一下新算法是何等神奇。若是当真如同先生所说,可是大越的福分。”
姚老先生自然听得出他话里的质疑,历来都是文人相轻,他这般倒也不惹人反感。
所以,姚先生望向林大山,温和吩咐道,“大山,孩子们这会儿用午饭了吗,若是没有,喊一个过来考教几句。”
林大山躬身应下,但扭头推开窗子,正好下课钟声响起。各个教室的门打开,无数小子们像小牛犊子一样嗷嗷叫着跑出来,迅速在院子里列队,然后鱼贯进了西厢房。
人老了,之所以特别喜爱孩子,多半是喜爱孩子们那份活力。
周泰来自然也不例外,眼见一百多小子丫头,穿着同色的衣衫,打点的干净利索,整整齐齐,比之他在大越各处学堂见到的情形还要好,就忍不住笑道,“这些孩子还在学堂吃饭吗?”
林大山应道,“是,山长。学童们都是附近乡村的孩子,家贫路远,所以学堂里免费供给两顿饭食,省的他们空肚子读书,难以专心。”
众人都是饱学之士,算学不说像吕念一般擅长,但简单算个用度还是容易。
于是,众人心思只一转,就对林家又多了三分敬佩。
一年万斤粮食,对于高门大户也不是说舍就舍的,但贫瘠北地这里的一个农家却做到了。而且已经是第二年了…
不只这样,林大山又添了一句,“孩子们一年还有三套衣衫,笔墨纸砚都是学堂里供给。大考两次,小考六次,都有奖励。以此鼓励孩子们刻苦读书,也让他们家里更支持孩子们学写算。”
有人听了这话,好奇心更重,也是存了质疑,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农家,会为了一百多素不相识的孩子做到如此地步。于是就道,“若是林先生不介意,可否带我们去灶间看看。”
“自然可以,”林大山倒是没有什么同众人炫耀之意,但他自小被老爹教得傲骨铮铮,不愿听到这些人话里话外说起故乡,都是一副鄙薄之意。于是,借着这个机会,他就顺势为家里挣个脸面,也免得他们一会儿见到父兄时候再端着架子,惹家里人厌烦,碍于姚先生父子,家里人又不能恼怒,那就只能吃了哑巴亏。
这般想着,他就引着众人出了书房,一路走去了饭堂外。
这会儿孩子们已经坐到了桌子前,每人面前都是一碗炖菜,三个馒头。菜是豆角和肉片,馒头是细面掺了高粱面发酵蒸制。除开这两样,几个妇人居然还端了木头大方盘在给孩子们发…西瓜!
众人都是看得惊奇不已,要知道他们在京都或者南边,夏日吃块西瓜不出奇,但这里可是北地啊,听说种高粱谷子,有时候还不能收获呢。别说种植这等金贵难养的西瓜了,难道是他们脑子出了问题,这里不是北地,而是江南…
可惜,眼前的情形却是不允许他们糊弄自己,得了西瓜,有的孩子心急,直接就张口咬了下去。红色的西瓜汁儿顺着孩子嘴角淌下来,被孩子珍惜的赶紧伸出舌头舔回去。
空气里浓浓的香甜凉爽,众人嗅得分明,都是下意识咽了口水。
林大山眼底闪过一抹笑意,但开口却是喊道,“林富,赵三生,你们几个过来。”
赵三生几个正帮着分饭菜,突然听得先生召唤,就都走了过了,纷纷弯腰行礼。
林大山也不为他们引荐,只是同周山长等人笑道,“山长,各位先生,这里的学童刚刚入学两月,只会百内的加减,不值得考教。但这几个小子,去年在这里学了一年,今年三月末刚刚毕业,我留了他们教授新学童。他们的算学很是不错,还请先生随便点一个考教。”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10章 当场考教
周山长点头,他也没客气,直接指了赵三生,“就这个孩子吧。”
说罢扫了一眼吕念,吕念虽然有些傲气,但到底还自持身份,不肯为难一个孩子,于是冲着赵三生点点头,就道,“我出个简单的算题,你只计算准确就好,不必害怕。”
赵三生同他行礼,应道,“先生放心,学生自当勉力而为。”
吕念想了想,开口道,“三千六百八十加三百六十九是多少?”
他话音不等落地,赵三生就平静报了答案,“四千零四十九。”
吕念有些惊奇,心头一转,见得答案没错,就越发来了兴趣,又道,“四万零八十一加七千三百九十九,再减一千四百三十二,是多少?”
“四万六千零四十八。”
赵三生几乎又是立刻报出答案,神色照旧没什么为难之色。这下,别说吕念了,周泰来同其余几个弟子都是惊奇了。毕竟他们方才…还没算出来,这不起眼的小子居然如此神速!
吕念被激起了斗志,挺直了脊背,又道,“好,不错,小子。再听我这道倍数题!”
“三十八的三十九倍?”
“一千四百八十二。”
“一百三十六的九十三倍?”
“一二六四八。”
连出两题,赵三生都是口算完成,迅速之极,至于正确还是错误,周山长等师生几个,嗯…没人能验证。
吕念的眼睛已经放光,开口就是一长串,“九百七十六的十八倍,加三百一十六,减七十二,再添一百二十八倍。”
这一次赵三生没有立刻回答,抬手在腰侧的大荷包里取出一只巴掌大的小本子,还有半截树枝一样的小笔头。只见他迅速勾画,几个呼吸间,他又报了结果。
“二二七九九三六。”
“不可能!”吕念实在不能相信,扫了一眼赵三生手里的小本,实在看不懂,于是也顾不得脸面,抬手扯了腰上一只小小的紫檀算盘,噼里啪啦打开了。这一算,足足半盏茶功夫,他才脸色古怪的抬了头。
“居然算对了。”
赵三生神色里没有半点儿骄傲之意,拱手同众人行礼,这才应道,“这些只是简单算法,学生愚笨,也只会这些,其余还不曾习学,请先生勿怪。”
这还是简单算法?
众人都是听得眼底惊色更浓,那复杂的算法又是如何复杂?
吕念的脸色涨红,再也没了方才的傲气。
林大山肚子里憋笑,不怪他在所有学生里,最喜欢赵家这个小子,实在是他学习最是刻苦,心智又高。方才怕是听到一字半句就猜到这场考教,事关学堂的脸面,于是就这般不轻不重的给了上门的贵客一记下马威…
“好了,你去吃饭吧。下午,我同姚先生不能过来,你和师兄师弟们好好温书。”
“是,先生。”
赵三生恭敬应了,林大山这才引着众人出了学堂,一路走过小桥,奔村里而去。
学堂离得村里不远,远眺可见。
夏日晴好,虽然日头有些晒,但照在身上却没有南边那边缠绵粘腻,反倒有种爽利的热。仿佛泼辣的女子,热情但又骄傲,不屑于纠缠。
小河两侧,今年都新开了稻田,这会儿稻苗正是疯长的时候,抽出的穗子还有些单薄,但依旧努力的抬着头,拼命汲取着阳光的力量。
偶尔有风吹来,稻田里,碧绿的浪花儿翻涌,好一番夏日的美景。
眼前阡陌纵横,处处生机盎然,不远处的村头上,好似灶台里刚刚熄了火儿,尚且留着余烟袅袅。
待得渐渐走进,才发现很多村人聚在村头儿,或者蹲在柳树下,或者是墙根儿阴凉处,但相同之处却是他们手里都端了一只大陶碗,陶碗里盛了满满的白米饭,米饭上还盖了些豆角和…肉片。
一口米饭,一口肉,众人吃的香甜,也让周山长一行看的心头惊疑又好奇。
若是他们不知道这里地处北茅,是大越最贫穷,几乎每年都要朝廷拨粮救济,甚至冬日上报冻死人数最多的州县,怕是他们都以为这会儿正走在南边某个鱼米之乡的村落。
孩童们有书读,田野里种着希望,手里端着饭菜,农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简直是无数大越有识之士为之努力多年,却一直不能达到的目标,但如今居然在北茅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亲眼见到了。
这是他们的幻觉,还是哪里不对劲?
村人正吃到一半,见得众人过来,都是纷纷起身给客人们行礼。他们有人嘴角还沾着饭粒,但是笑的却是真诚又满足,惹得周山长等人更是感慨。
但这会儿也不是问询的好时候,于是他们略略一拱手,算是还了礼,然后就走向了林家大院。
林家大院儿这会儿大门敞开,林老爷子带了全家老少,齐齐恭候在门口。
眼见众人上前,林老爷子第一个行礼,开口道谢,“方才多谢周先生仗义出手相救,我们林家感激不尽。农门小户没什么好东西,只有粗茶淡饭,暂且替周先生和各位先生接风洗尘,还望先生不要嫌弃。”
“老英雄客气了,方才听大山说起您当年杀蛮的往事,实在让老夫佩服。说起来,还是老夫应该感谢你们一家援手照拂我师兄父子。”
周山长没有半点儿大儒的高傲架子,同样弯腰给林老爷子行礼,慌的老爷子赶紧上前搀扶。
一群人客客气气走进院子,因为天气热,所以,酒席被娇娇做主放在了东边通往后院角门外的葡萄架下。
这会儿,葡萄叶子长得浓密,各个都有巴掌大小,间或挂着一串串葡萄,葡萄粒还只有黄豆粒大小,攒在一起,很是可爱。
说起来,外人好奇林家为何种西瓜,一种就成功,其实开春时候,林大海和林保父子俩拿到西瓜籽的时候,育秧种植,掐蔓浇水都很尽心勤恳,但许是地力的关系,种出的西瓜不大,吃起来也不算甜。
家里要送礼,这样就有些拿不出手,于是娇娇索性就用空间里的西瓜秧陆续添加调换,倒也没让外人看出端倪。这也是半亩瓜田,却有吃不完的西瓜的原因。
就连这葡萄架周围爬满的葡萄藤,也是她从空间里挪移出来的,经过一个春夏,适应良好,瞧着这葡萄串的样子,秋日时候兴许能给家里人一个惊喜。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11章 接风宴
众人洗了手脸,借着林家的房间换了干净衣衫,再坐在葡萄架下,凉风习习,眼前是色香味俱全的酒菜,顿时就觉得胃口大开,腹鸣如鼓。
今日因为招待外客,林家的妇人和孩子们没有一起上桌儿。葡萄架下只摆了一张大圆桌儿,林老爷子请了周老爹和刘师傅做陪客,连同林大山和姚家父子,周山长和他的五六个学生,足足十二三号,把桌子围得是满满当当。
周山长和他的学生们还等着林老爷子这个主家先敬酒说话,结果林老爷子却提起筷子先夹了一块儿鱼,然后笑着招呼大伙儿,“赶紧先吃饭,大伙儿都饿了,吃饱咱们再慢慢说话。”
周山长有些惊奇,扫了一眼姚家父子,眼见他们半点儿迟疑都没有,拿起筷子吃的香甜,就忍不住翘了嘴角。
于是,他也跟着吃起来。
另外几个先生,略略有些觉得林家礼数不周全,但肚子实在是饿,也就顾不得了。
托夜岚的福,娇娇的手艺这一段确实是大涨。又因为夏日青菜多,张罗菜色不难。所以,这一桌子,足足有八热四凉一汤。
若不是顾忌这些人探知林家的秘密,她能准备的菜色更多。
但即便这般,众人也是越吃越惊奇。
还是那句话,贫瘠北地的小村庄,河里捞些小鱼小虾就不错了,但是这一尺长的大鲤鱼是哪里来的?还有,这不知道裹了什么东西炸得金黄的大虾是哪里来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菜的滋味,比京都的大酒楼都好,分外的鲜,菜式又新奇。
难道林家人是御厨之后?
众人吃饱喝足,这样的疑惑也就累积的更多,忍耐不住之下,就有人问询道,“林老爷子,您家里是请了哪里的厨子,这酒菜实在是美味。”
周山长也是笑道,“先前我还奇怪师兄不但没瘦,反倒胖了一圈儿,这会儿算是知道了。整日吃着这么好的饭菜,怎么会不发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