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很快,冯氏等人就把装了小鸡仔的筐篓子搬了出来。一模一样的九十只篓子,看不清里边多少公鸡多少母鸡。
妇人们都是打起精神,有人去选了两个篓子,有人选了一个,也有两人拿了一篓的。
有人运气好,篓子里都是母鸡,也有人运气差一些,篓子里公鸡占了一半。于是,有性格泼辣的妇人就喊着,“谁家想要公鸡,我这里公鸡多,咱们换几个。”
“我换十只,母鸡生蛋,公鸡养了也不亏,过年正好杀了添盘大菜。”
“也给我五只!”
一时间,门前又热闹的同菜场一般了。
林家已经养了一年的鸡,自觉累积了一些经验,等妇人们消停下来就又多嘱咐了几句。
譬如村里的鸟雀最好见到就撵出去,别让鸟雀在鸡场附近排泄,因为鸟雀四处飞翔,身上容易带了病菌,通过排泄物传播,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甚至是鸡瘟。
妇人们把这些小鸡仔看成金疙瘩一样,自然听得认真之极,偶尔有不懂的就高声问几句。
好不容易忙完,已经是太阳到了头顶上。
妇人们心满意足的护着篓子里的小鸡雏回家去了,留下林家老少妇人们都是累的口干舌燥。
娇娇忙的小蜜蜂一样,切西瓜,打井水投布巾,照顾着奶奶和老娘婶子们擦抹了脸上的汗渍,手里也拿了鲜甜的西瓜。
董氏一脸骄傲的夸赞孙女,“俺家娇娇就是乖巧孝顺!”
冯氏一直就怕公婆把闺女宠的无法无天,每日都要例行打击闺女几句,所以她啃着手里的西瓜,就道,“这丫头就会干巧活儿,真让她出力就找不到人了。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打猪草,洗衣服做饭,还要下田薅草割谷子,顶一个壮劳力了。”
“你小时候那是家里日子不好过,咱们家里如今不说有丫鬟帮手,就是没有丫鬟,家里这么多人,也不缺娇娇一个干活儿的啊。小姑娘就该娇养,以后嫁人就没这么享福了。你这会儿不对娇娇好点儿,看你以后到哪里买后悔药去!”
董氏怼儿媳,也是从孙女出生就练出来的好手,她说完就把孙女揽在怀里抱着,心肝肉儿的叫着,“奶奶的乖妞儿啊,以后不知道嫁去谁家呢,奶奶舍不得啊。不如就在这村里找个得了,日日在奶奶跟前,否则奶奶吃再好的东西也没滋味啊。”
周心秀也是笑着应道,“娘说的是,等娇娇大了,咱们选选看,若是没有合适的,娇娇也不想嫁,咱们就养娇娇一辈子。左右她有十二个哥哥,谁也不能委屈她。”
“这话说的好,哪里也不如家里好。”
老太太果然听得重新露了笑脸,还要再说什么的时候,门外却是突然吵闹起来。
“这是怎么了,不会是谁又来换鸡仔吧?不是都分完了吗?”
众人疑惑,站起身要去查看的时候,却见大门外突然走进几个人,中间最显眼的就是林大河和方杰两个。
“哎呀,大河回来了!”
老太太带头奔了出去,众人也是欢喜之极。
“大河,你可是几月没回来了?仁哥儿义哥儿呢?可是一起回来了?”
“三叔,方叔叔,你们给我带好东西了吗?”
“他三叔,方少爷,你们吃饭了吗?”
众人把方杰和李大河围在中间,七嘴八舌问着,热闹之极。
林大河和方杰一路风尘仆仆,被太阳晒得好像咸鱼一般,这会儿依旧口干舌燥,但还是笑着一句句应了。
这就是他们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赶回的原因。
家,是无论走再远,赚再多银子,都心心念念要回来的温暖之地。
“好了,先进屋再说。”还是林老爷子高声喊了一句,又吩咐道,“准备饭菜,方少爷吃饱还要回城去。”
“是,爹,我先去做饭。”
冯氏第一个应了,招呼几个丫鬟就钻进灶间去了。
娇娇笑嘻嘻带了花开和雨落两个,打水递布巾,照顾方杰和林大河洗干净头脸,又换了一身衣衫,很是殷勤周到。
方杰忍不住就拍了她的花苞头,笑道,“娇娇真是懂事不少,没白费我到处给你搜寻了一大箱子的好玩意儿。”
“真的?”娇娇就等这句话呢,笑得大眼弯弯,一口小牙明晃晃跑出来报道,也暴露了她最近又下岗两颗牙齿的事实。
果然,方杰笑的更是大声了,惹得娇娇捂了嘴巴瞪得眼睛比牛还大。
姚老先生和周山长被请过来的时候,还没迈进门就听得院子里笑声朗朗,欢喜的气息扑面而来。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40章 小聚
娇娇眼尖,第一个跑出屋迎上来,扶了姚老先生的胳膊,笑道,“姚爷爷,周爷爷,我家三叔和方叔叔从省城回来了,一会儿家里要开酒席呢。”
周山长不了解,姚老先生却是见过林大河一面,于是就道,“这个时节赶路,路上可是辛苦了。”
“是啊,三叔衣衫都湿透了,刚拾掇干净。”
老少三个说着话儿到了门前,林家众人都来迎,这个让座,那个端茶,安顿两位老爷子坐下,林大河和方杰就上前正式行礼。
林大河还罢了,他天生喜欢做生意,对读书兴趣不大。
方杰可是一直以文采风流自夸,如今见了半圣姚老先生,还有岳麓书院的山长,激动的脸色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全。
娇娇笑的不成,围了他打趣,“方叔叔,你怎么这么紧张啊,难道怕姚爷爷和周爷爷揭穿你假才子的真面目?”
“去,去,你懂什么?不想要你的好东西了,是吧?”
方杰偷偷同娇娇瞪眼睛,若不是两位老先生在座,他早同娇娇闹在一处了。
娇娇笑着跑回姚老先生身边,嚷道,“姚爷爷,方叔叔欺负我一个小姑娘!”
“哎呀,我没有!”
方杰生怕姚老先生对他生出不好的看法,急得差点儿满地团团转。
众人都是笑起来,董氏更是安抚道,“方少爷别急,这丫头是和你玩笑呢。你们说话喝茶,我带她去灶间,罚她做两个好菜,一会儿给你赔罪。”
“还是大娘最疼我了,这丫头就是白眼狼,亏我平日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她!”
方杰得了老太太撑腰,神气活现的瞪了娇娇一眼,娇娇回了他一个大大的鬼脸。
这两人,大的没有大的样子,小的也不是善茬儿,惹得众人又是笑起来。
最后,到底娇娇被老太太拎去了灶间。方杰经过这么一闹,也没有方才那么紧张了。
众人说起省城的生意很顺利,京华堂的学童们如何出色,都是替孩子们欢喜。
林老爷子笑道,“上午,家里刚刚把孵好的鸡仔发下去,冬日时候,家家都要卖鸡蛋,咱们县城小,怕是吃不下这么多。到时候,你在府城那边多给找找买家,别让大伙儿没了进项。”
“爹,您放心。府城那边的点心铺子,酒楼饭馆特别多,都缺不了鸡蛋。别说咱们这里只几十家养鸡,就是家家户户都养,也不怕卖不出去。”
林大河笑呵呵应着,眉眼间的自信比之先前可是足了很多。如今他已经在府城站稳了脚跟儿,眼界和气度,都不是当初北茅县一个小小王家布庄的掌柜可比了。
方杰也是笑道,“大伯还不知道吧,不说别人家的铺子,就是咱家的点心铺子,一日都要用掉几百鸡蛋呢。仁哥儿和义哥儿如今很是顶用,所以,这次就留了他们照管铺子。等我们再回省城,就换他们哥俩儿回来。”
“原来如此,生意好自然是一切都好,但你们也别累到了。凡事谨慎小心,最重要的是不能赚昧良心的银子。”
林老爷子听得欢喜,但还是嘱咐了几句。林大河和方杰赶紧起身应了,待得坐下又说起另一事。
“爹,明日就是月底了,各家要来取工钱。我这次还带了孩子们写的信和包裹回来,明日一起给乡亲们发下去。”
“这是好事,孩子们一走三四个月,家里都惦记呢。”
林老爷子点头,当即就让人送信儿到学堂,各村的孩子们都在,下午放学也就把消息带回家里去了,林家不必派人特意跑一趟。
大莲在厢房里听了动静,抱了果冻儿出来给林大河和方杰行礼。
已经满月的胖小子,立刻成了所有人的关注焦点。
他也不害怕,小手攥的紧紧,瞪了大眼睛,看见什么都新奇的模样,惹得所有人好似心都跟着融化了。
娇娇本来要进门喊着放桌子吃饭了,但一见小侄儿攥拳头使劲儿,就赶紧退了出去。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小侄儿开启“炮弹攻击”,她又不敢进去,就吩咐月仙和花开两个帮忙。
众人看的奇怪,免不得多问几句。
大莲就笑着把那日的事说了,结果众人大笑不止。方杰更是连连拍手,“哎呀,这丫头,终于有她怕的了!”
“小姑娘爱干净,你们可别笑话娇娇,小心惹她发脾气,我可不拦着她折腾你们!”
老爷子同老太太一般护孙女,赶紧开口“警告”,惹得众人又是笑开了。
很快,饭菜就端了上来。
天气炎热,冯氏和娇娇也没做什么油腻的荤菜,鱼是清蒸的,小鸡是白灼的,韭菜炒了河虾特别鲜,几个当令的蔬菜炒一炒,或者焯一下浇了肉沫,都是极好的下饭菜。
众人边说边吃,没人拘礼,很是自在。
吃过饭,方杰扔下给娇娇的大箱子,就匆匆回城去看父母和媳妇儿了。
董氏早早就准备了很多瓜果,让方杰一并带回去。
对于他每次回来都是第一个到林家落脚儿,再回自家,这份情义,林家老少都看在眼里呢…
这一晚,林大河住在了老宅,父母兄弟们子侄凑在一起,坐在院子里闲话儿很久才睡去。
第二日一早,太阳刚刚升上东山,林家大院儿外就聚满了人。
有些人裤脚都是湿的,显见是不等天亮,淌着露水就赶来了。
这几月,没到月底就要过来一趟,众人也是熟悉,纷纷聚在一起小声说些闲话儿。
比如今年风调雨顺,田里庄稼格外的好,比如家里儿子要成亲,或者开始给闺女攒嫁妆,当然谈论最多的,还是去府城的儿子过得好不好,胖了瘦了,这个月给家里拿回多少工钱…
别看这么多人,远看甚至黑压压一片,说话声音却并不吵。甚至连早起的姚老先生和周山长在院子里都没听到动静,结果开门一见,还吓了一跳。
姚老先生到林家几月,遇到过一两次月底结算工钱,所以,也不算陌生。
倒是周山长扯了跟在他们身后伺候的小厮火六,问道,“小六子,这是出了什么事?”
“山长,您老有所不知。三月末毕业的那些师兄们,很多人跟着三老爷去府城做工了。老太爷担心他们托人往家捎银钱和东西不方便,就同他们爹娘商量好了,他们每月的工钱,在府城领一半做零用,剩下一半就从老宅这里走账发放给他们的爹娘。”
周山长想起昨晚好似林家老少提过几句,但他当时脑子里正转悠着一道算题,没有理会。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41章 一家兴一县
“哦,原来如此,林老英雄真是处事周到之极。”
周山长点头,末了吩咐火六,“回去把我的扇子取来。”
“是,山长。”
火六拔腿跑回去,周山长就扶了师兄,慢慢往前走,忍不住又添了一句,“林家如此,方便是次要的,聚拢乡邻归心才是主要的吧?怪不得林家在十里八村有如此名望…”
“那又如何?”
姚老先生笑眯眯望向那些衣衫狼狈但满脸都是笑容的乡亲,又道,“若是大越每个州县都有一个这样的林家,那就是大越的福气。你若是闲着无事,可以去问问这些乡亲,两年前,北茅是什么样子。”
周山长虽然年岁不小,但脾气直又不服输,听了这话,当真走进人群却问询。
众人也不是瞎子,方才就见到两个老先生从林大山的院子走出来,就猜着是传言里那几位极有名望的贵客。
于是,他们也没有防备周山长,眼见他同他们一起坐在条石上,就欢欢喜喜的说起了家常话儿。
“老哥,瞧着您这年岁跟我也差不多,身板还算硬朗?从哪里走来的啊?”周山长选了一个老汉做了打探对象。
被问到的老汉,没想到周山长会同他闲话儿,很有些受宠若惊,答的很是仔细。
“先生客气了,老汉是粗人,可不好跟您放一起说。老汉家是三里河的,离这里十几里路,慢点儿走着也就半个时辰。正好早晨,村里小子们来读书,我早点儿出门,当送他们一路了。前几日下雨多,河水深了,怕他们贪玩再出事。”
“老哥说的是,我家小孙儿今年也是七岁了,整日不想读书,不是上树掏鸟蛋,就是琢磨着跳荷塘抓鱼,让人头疼。”
周山长扯了老汉腰上的烟叶荷包,亲自帮他往烟袋锅里续烟丝,可惜平日不常做,烟叶撒了不少,心疼的老汉赶紧捡了起来,笑道,“先生,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这里老话说儿,鼻涕小子出好汉,越淘气的娃子才越出息人呢。那边王兄弟家里的小子就是出了名儿的淘气,如今可出息了。
前几个月,这小子刚一去府城就被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看中,高价雇去做了小账房,上个月给家里的银钱就有三两,这个月怕是更多呢。”
被老汉点到名字的中年汉子,搓着手憨笑,谦虚道,“大叔夸赞了,我家小子就是运气好,被贵人看中了。”
但他嘴上这么说,腰板却是挺的比方才更直了,显见在他心里,也是极为儿子骄傲的。
“哈哈,你家同小子就是好,嘴上还藏什么。听说你家秋时要买地,还要盖新院子,这就准备给同小子将来娶媳妇儿了?”
老汉倒是个快言快语的,说的汉子咧了嘴,应道,“是啊,娃子出息了,谁知道以后要在哪里娶媳妇儿。不过,家里还是要先备新院子。他娘昨日又抓了一百小鸡回去,若是真卖了鸡蛋,得了银钱,明年春日就开始建院子。”
“这是好事儿,王大哥,到时候喊一声,我给你帮忙去。”
“也算我一个,这是好事,我也跟着沾沾喜气。”
“还有我!”
旁边的人都是听得跟着欢喜,孩子们又都在府城做工,平日免不得一起互相照料,家里人自然也更亲近。于是,大伙儿都嚷着要帮忙。
那汉子连忙拱手同众人道谢,众人许是觉得自家也不差,纷纷说起明年的打算。有同样要建房子的,还有要把旱田再改了水田的。
总之,说起以后的日子,人人都是一脸的欢喜和盼望。完全没有半点儿愁苦和颓废,这让沉默听着看着的周山长,心头感慨万千。
即便在号称鱼米之乡的南方几州,百姓的脸上也很少见到如此神色。
真的就如同师兄所说,一个小小的林家,给整个北茅县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若是整个大越的百姓都如此,那何愁盛世不来!
林家还是如同往常一般,全家老少吃了早饭,院子打扫干净就开了大门。
门外等候的众多乡亲,立刻涌上前,纷纷笑着,却不好意思开口。
林老爷子看着好笑,就举着烟袋锅儿埋怨道,“上次不是说了吗,辰时到门前就成,大伙儿怎么又起早过来?是不是都空肚子赶路的?”
“嘿嘿,老太爷,我们记着时辰呢。这不是心急嘛,想着娃子是不是捎了信回来,心里惦记呢。”
“是啊,左右也习惯每日早起去田里转转,一顺腿儿就走这里来了。”
众人都是笑着同林老爷子行礼,嘴里笑嘻嘻打着招呼,或者玩笑,很是欢喜自在的模样。
林老爷子刚要再说几句,就见姚老先生和周山长站在外围,于是上前行礼,请了他们二位到门前。
花开和春芬几个,早就搬了桌椅到树荫底下,不过再多添两把椅子,两杯茶,就把两位老先生安顿好了。
林老爷子高声喊了院里,“老伴儿,把灶间的干粮都拿出来,再烧两桶凉茶送来!”
“好咧,早准备好了!”
董氏笑呵呵应着从门里出来,身后带着冯氏和抬了筐子的丫鬟们。
先前几次发工钱,众人也是心急领工钱,都没吃早饭。老爷子行事大方又好颜面,临时吩咐家里准备干粮,就有些措手不及。
所以,昨晚董氏就吩咐下去了,今日早就准备妥当。
众人都是有些脸红,纷纷拒绝,不肯伸手。毕竟林家替他们捎带了孩子的工钱和书信等物回来,他们没有什么可以酬谢的,反倒还要吃林家的干粮,喝林家的凉茶。
林老爷子见此,当先拿了一个馒头咬一口,然后挨个往乡亲们手里塞,嘴里笑骂着,“以前每次家里开流水席,也没见你们少吃啊,如今客气什么。赶紧吃,银子可沉着呢,不吃饱,怕你们扛不动。”
众人都是笑起来,其实最懂事的孩子,一个月也不过给家里赚回三四两银子,一个荷包就装下了,怎么可能扛不动。但老爷子这般说,却是他们最盼望的事,忍不住就接了馒头,就着凉茶把肚子垫个半饱。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42章 所谓老鼠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树下的桌子上又多了一本账册,一套文房四宝。桌子旁边还有四个大箱子,统统打开了盖子,其中三个,装了些包裹之类,剩下那个则是碎银子和穿成串儿的铜钱。
李大河换了绸缎的新长衫,雪白的领口袖口,越发衬得他成熟稳重,笑着同众人拱手的时候,又如同跟原来一般亲切和气,这让上前见礼的众人越发放心。
毕竟孩子们是随着林大河去的府城,林大河站稳了脚跟,春风得意,孩子们的靠山也就越坚实,不怕随便被人欺负。
果然,林大河不等众人发文,就笑着说道,“各位乡亲,不要心急,我回来之前,特意挨个去看过小子们。除了在咱们林家生意里帮忙的,外雇去了别家的小子,我也去看过了。
他们都过得不错,没有一个挨打挨骂的,吃的好穿得好,没有受苦。你们放心,我这里也带了孩子们的书信和包裹,等会儿发给你们,你们看过就明白了。”
说完,他也不废话,亲自坐下翻名单,开始唤第一个人名,“王同,王同的爹爹来了吗?”
“来了,来了!”先前那个同周山长说话的汉子,一边高喊着一边挤了进来,神色很是有几分激动的样子。
林大河指了账册上的数字,让他看过,笑道,“同哥儿在王家,工钱是每月三两,但这个月听说做的好,东家有赏,赏银加约定的一半工钱,正好是这个数儿。还有他捎回来的包裹,你看看没有问题,就按了手印,拿回去吧。”
“哎,好,好。”
那汉子原本不识字,但儿子去了府城,他开始月月来林家领钱,就特意跟村里的小子学了十个数字。
他倒不是不相信林家,实在想自己亲眼看看儿子赚钱了,赚了多少钱。
这会儿,他瞧着那本子上了个大大的“五”,欢喜的手指都哆嗦了,好不容易按了手印,一边的花开和月蝉也翻了一大一小两个包裹出来,大包裹上缝了布条,布条上写了“王同”俩字。小布包则只有巴掌大,拎起来正好衬出一个银锭子的形状,惹得众人都是羡慕的吧嗒嘴。
汉子赶紧把小布包塞进怀里,再接过大包裹捏一捏,好似有布料和小盒子,他心里更是欢喜,连连道谢,这才挤出人群,也顾不得在看看热闹,就匆忙赶回家同家里老少报喜去了。
剩下的人见此,更是心急了。
“下一个是我家小子吗?”
“哎呀,我家小子贪吃,上个月就少了五百文钱呢。”
“我也是怕这个啊,若不是怕他在外边没有银钱傍身,再受了什么欺负,我都恨不得把他的工钱都收回来。”
众人一边心急盼着,一边七嘴八舌的说着闲话儿。
林大河却是不着急,慢悠悠的发着,毕竟涉及银钱,弄错一个,可能就要惹些小麻烦。
即便这般,总共几十份包裹和工钱,半个多时辰也发完了。
有的小子细心,给家捎带的包裹什么都有,还有书信。有的小子,别说包裹书信,工钱都极少。
因而,有人欢喜,有人恼怒,林家门前倒也热闹极了。
林大河拾掇了账册,末了高声同众人嘱咐,“我过三日回府城去,若是大伙儿有捎带给孩子们的东西和书信,记得提前送来,我一并带回去。”
“好,我们记住了。”
“辛苦三老爷了。”
“一定提前送来。”
众人纷纷应了,又同林老爷子和两位老先生行礼,这才告辞,结伴回家去了。
而随着他们回去,几乎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
说起来,当初京华堂招学童,各家送孩子过去不过是图那两顿饱饭,没想到,如今孩子们如此出息,当真担起了养家户口的责任,甚至比想象更出色。
他们的爹娘家人,自然是欢喜之极,但其余人家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四月时候考试,没能考中的孩子,在外疯玩回家,都免不得被气恼的老娘揍了一顿,然后拎着耳朵告诫,明年一定要考进京华堂,否则家里就照着每日一顿给他吃“藤条炒肉”!
不说这一日,多少孩子叫苦连天,多少人家嬉笑开颜,只说娇娇这会儿可是美滋滋,一边在空间里转悠,一边唱着“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真呀真高兴!”
1...125126127128129...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