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60章 闻风而动
县衙后院,楼县令搂着最爱的小妾也在饮酒作乐。
刚刚足额上缴了税银,又写了育秧种稻的奏折,外带五十斤稻米送去京都报喜,虽然上边必然要在明年试验过后,才能定了他的功劳,但只要这事挂在他头上,就绝对少不了嘉奖。
总之,好好猫个冬儿,明年开春,他的高升指日可待啊。
上行下效,县老爷如此悠闲,整个县城也就歌舞升平。听故事,喝酒,赏雪赏梅,分外惬意啊。
人闲下来,话就多,各村各户也是。妇人们聚在一起做针线,家里种了稻米的妇人手里的棉花和布料,多半就是新的,看的旁人羡慕,就道,“嫂子真是聪明,春日时候我可听着你喊着大哥去林家学种稻呢。没想到,当真卖了那么多银钱。我家种了高粱,累个半死,扣去税银,剩下的只够过个冬,明年口粮还不知道去哪里寻呢。”
“是啊,春日时候,我张罗着改水田,我家孩子爹就是不同意,如今后悔的睡觉都叹气。”
旁的妇人也是附和,被众人羡慕的妇人忍不住得意的扶了扶脑后的新簪子,应道,“你们也别这么说,明年再开水田也不晚啊。咱们北茅种稻子已经出名了,以后稻米只能更贵呢。”
有人心动,但想起家里穷的叮当响,又有些惦记,就小声道,“改水田倒是成,大不了我也扛镐头下田。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怎么去林家换稻种啊?”
“可以赊欠啊,”那妇人兴致勃勃给众人说起,“春日时候,我家也没有稻种啊。我家孩子爹去林家按了个手印,就赊回一筐稻种。先前收了稻米,我家赶紧就还了一筐给林家,林家老太爷当真是一粒都没多要啊。”
“还能这般啊?”
“当然了,不信你们去问里正,里正肯定知道的更清楚。”
“哎呀,那我赶紧回家让孩子爹去问,他还愁这事呢。”
妇人们掌管着全家老少的吃喝穿戴,家里没银钱,受到的为难最多,对于发家致富也最是渴望。
听得这样的事,她们哪里坐得住,纷纷回家去报信儿。
于是,今年没种稻的村人都涌去了李正家里,又由里正带着去林家赊稻种。
果然,林家什么抵押物都没要,只写了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按了手印,就一人发了一筐稻种,临了眼见天气要黑了,还塞了他们每人一个白面馒头路上垫垫肚子。
而里正除了这些,还得了一本农书,薄薄的木板做了书页,一张张叠起来。木板上有的密密麻麻写着弯曲符号,有的上面则画了图画,写了几个大字。
里正不明白这是什么,林老爷子只让他寻村里在学堂读书的小子问一问就成了。
结果,村里下学回到家的小子刚吃了一口饭,就被抓到里正家的堂屋,对着满村的老少做起了小先生。
“这木板上写的是拼音,是姚老先生琢磨出来的好东西。先生说学会了这些拼音怎么读,以后就可以自己认字了,不用先生教。我们在学堂早学会了,先生说让我们教给家里人。”
有性急的人,忍不住抱怨道,“我们是要学怎么种稻,谁有功夫学认字啊。”
不想孩子却是恼了,“三伯,这书上写的就是怎么种稻。唔,还有养鸡。你学会了拼音,自己识字了,以后什么都能看懂。我们先生说了,不求上进的不是好孩子。”
“哈哈,老三,你还不如小子明白事理呢。”
“就是,急什么急,左右冬日在家也没事,咱们能学几个字,总比当睁眼瞎好。”
村人们都是笑起来,惹得那说话的人脸红瞪了小子一眼。
里正见此赶紧呼喝众人停了嘴,然后请小子赶紧教拼音。
虽然发音拗口了些,但到底同平日说话有些干系,学起来,众人都觉得不算难。
特别是跟着爹娘来凑热闹的小孩子们,居然比大人学的还快。里正是个聪明的,直接把孩子们都喊道前边,让他们好好学着,回家之后再教给爹娘…
这样的情形,不断在各个村里发生,毕竟已经有了种稻发财的先例,人人都是恨不得脑袋削尖了也要明年改水田。
不只农家如此,就是北茅县城里,很多大户人家也是动了心思。
有些人寻到同林家交好的方家和曲家头上,含蓄试探请他们帮忙问问。
其实,就是这些人不说,曲家和方家也是要问的。毕竟家里的田地也有百十倾,眼看着冷水米名声大振,这时候还种旱田,就是心眼丢光了。
但不等他们上门,娇娇就带了两袋冷水米,还有两小筐葡萄,进城寻曲清雅玩耍了。
曲家因为嫁了大女儿,对清雅这个小女儿也是管教的越来越严厉。平日琴棋书画,针线厨艺,轮番上阵,虐的清雅简直是死去活来。
突然听得娇娇来玩儿,她乐得简直要跳起来,飞快接了娇娇进们,惹得曲夫人指了闺女哭笑不得。
娇娇虽然是农家孩子,但家里宠着,吃用半点儿不比曲清雅差,而且懂礼又乖巧聪明,曲夫人倒是欢喜闺女同她玩耍。
所以,曲家的丫鬟上茶水点心,小食和果子,都是极热情又周到。
娇娇惦记办完事去看看几个哥哥,于是也没多说几句闲话儿,就道,“夫人,我家爷爷奶奶说今年留的稻种太多了,村里老少分不完,磨成米吃掉又太可惜,听说我来寻清雅玩耍,就让我问问夫人,若是明年家里也改水田,不如在我家换稻种吧。”
曲夫人最是精明,怎么会不知道林家这是在主动给曲家搭台阶,毕竟满城谁不知道林家的稻种抢手,只有抢不到的,怎么可能有送不出去的。
她心里感激,笑的自然也是更欢喜了,“好啊,我们家里也怕外边换来的稻种不稳妥,你们家里的稻种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回去替我谢谢你爷爷奶奶,另外前几日,我娘家那边送了些东西过来,我瞧着有几匹绸缎很是不错,极适合给年轻女孩子做冬衣。温雅出嫁,家里只剩了清雅一个,实在用不了。一会儿正好你拿回去一半,也做几件漂亮衣裙。每次清雅到你们家里,都是大包小包往回拿吃的,我都替她脸红。这些绸缎,权当她的回礼了。”
“好啊,谢谢夫人,我就不客气了。”
娇娇半点儿不扭捏,痛痛快快的收了曲夫人的回礼。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61章 橘子带来的喜讯
在曲家玩耍了半个时辰,娇娇还要去方家送米和葡萄,就提出告辞,曲清雅舍不得娇娇,也惦记看看姐姐,就闹着要同去。
曲夫人无奈,只得把家里得的新鲜东西拾掇一份,又派了得力的嬷嬷伺候着,这才放心的放人。
方家只有方杰一个小辈儿,如今又在府城,家里只剩了方老爷夫妻,还有温雅这个儿媳。
方老爷夫妻都是喜欢诗情画意,风花雪月的,温雅早早接过了管家的职司,平日也不算无事可做,但到底夫君不在家,很是寂寥。
突然听得妹妹和娇娇来了,她很是欢喜,陪着两个小丫头在婆婆的正院里说了几句闲话儿,等着娇娇说完了换稻种的来意,方老爷自然欢喜,于是吩咐儿媳准备厚礼相赠。
温雅得了吩咐,就顺带领着两个小丫头到自己的院子,说话方便,也省的打扰了公婆赏雪作画的闲情。
清雅还是小孩子脾气,在姐姐屋子里四处转悠,这里觉得好,那里也觉得不错,倒是娇娇发现曲温雅眉宇间好似有一抹轻愁。
她就起意问问,毕竟方杰待她同亲侄女一样好,温雅嫁了方家,也是好东西从来没忘了她这一份。如今方杰不在家,她无论如何都该多照顾温雅一些。
于是,她就从挎包里掏出两只橘子,一边剥了皮递到曲温雅手里,一边问道,“温雅姐姐,你最近是有什么难事吗?方叔叔出门的时候,可是托付我多照料你,你有事一定要同我说啊。”
她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笑起来脸上还有没消去的婴儿肥,这般正经说起话来,反差萌惹得曲温雅“噗嗤”一声笑起来,“哎呀,你这小丫头,这么一点点儿,怎么照顾我这个大人啊。你方叔叔也是玩笑,你莫要当真。”
说着话儿,她顺手把橘子放进嘴里一瓣,岔开话头儿道,“这橘子是哪里来的,颜色真好,味道也酸甜。”
曲清雅听见动静,就窜到跟前,嚷道,“哎呀,你们吃好东西都不分我!”
曲温雅看看稳重懂事的娇娇,再看看猴子一样跳脱,但比娇娇还要大两岁的妹妹,真想拎着妹妹的耳朵,让她同娇娇学学。
曲清雅见姐姐不应声,就闹着去抢姐姐手里的橘子,不想姐姐却一把把她推到旁边,趴在暖炕边上呕了起来。
曲清雅吓坏了,手里捏着橘子哭了起来,“呜呜,姐姐,你怎么了,我不吃橘子了,不吃了!”
娇娇赶紧跳下地,一边替温雅拍背,一边喊了同样吓傻的丫鬟去打水取帕子,最重要的是请大夫。
曲夫人派来的老嬷嬷,这会儿也是帮着扶了曲温雅躺好,喝茶漱口。曲温雅见众人忙乱,本来还要拦着,但不知为什么摸上小腹,就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这番动静,自然要惊动主院的方老爷夫妇。儿子不在家,儿媳身体不好,他们怎么也要过来看看。
结果府上专门养的大夫,仔细摸了脉,就报了一个大喜讯,“少夫人有喜了!起码超过一个月了!”
“什么,有喜了!”
方夫人和方老爷欢喜的差点儿直接跳起来,半晌不知道如何是好。
方家一脉单传三代了,本来温雅进门一年没怀孕,他们心里急,但也没说什么。毕竟方家子嗣艰难是祖传,而且方杰婚后大半时日在府城那边,很少回来,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得了子嗣。
没想到,儿子一个多月前回来一趟,不过住了三日,儿媳就怀上了。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娇娇眼见如此,就赶紧拉着曲清雅告辞,一来方家遇到如此喜事定然忙乱,二来也是回去给曲夫人报喜啊。
方家果然没有留人,嘱咐了几句就放两个小丫头离开,然后方夫人忙着安排训诫儿媳院里伺候的丫鬟婆子,方老爷就写信要儿子火速赶回来。
曲清雅回家去,娇娇先去点心铺子,看了看蒋师傅,给老人家留了些新鲜果子,又哄他说了好半晌话才去便宜坊。
点心铺子的后院,一直是蒋师傅说了算,即便林大河不在,王燕坐镇前堂,她也不敢轻易为难老爷子。毕竟点心铺子还要靠老爷子的手艺赚钱,再说但凡老宅有人进城,是必定要给老爷子送吃喝用物过来的,老爷子有一点儿不好,就会被发现。她就是再傻,也不会慢待老爷子。
再说前堂,她倒是看赵三不顺眼,可惜,林大河去府城前,给赵三安了个二掌柜的名头,除了钱匣子,别的都归赵三掌管。其余几个小伙计,后院的小徒弟,都出自京华堂,能写会算,直接从林家老宅拿工钱,她更是管不到。
说到底,她能管的只有自己和钱匣子。若不是后者还给她一些安慰,她怕是直接郁闷死了。
娇娇到的时候,王燕在隔壁说闲话儿,回来时候,娇娇已经走了。气得她直接砸了一个茶碗,早知道留铺子里,探问两句老宅的事也好啊。她因为先前气倒了老太太,已经很久不敢回去了,老宅有事也不叫她,这么不尴不尬的,惹得她一直心烦。
她有心撵去便宜坊,想起刘氏那个绵里藏针的脾气,也是有些打怵,只能偃旗息鼓了。
再说娇娇在便宜坊玩了半个时辰,吃了二婶特意给她做的酸汤面鱼,然后才抱着热乎乎的肚子坐车回家去了。
结果,她前脚到家,不等和家里人说说进城的见闻,后脚方家的嬷嬷就来送礼了。
原来,方老爷和方夫人听说儿媳是吃了娇娇给的橘子之后才反胃,进而检查出有喜的。两人想起儿子平日说起娇娇的不凡之处,都把娇娇当了喜娃娃,执意认为娇娇有福气,才让一年没有动静的儿媳怀了身孕。
于是,绫罗绸缎,点心茶叶,首饰玩物等等,足足装了四大箱子,一起派人送来了林家,算是给娇娇的谢礼。
当然,顺道还要替儿媳讨要几斤橘子,虽然方才吃了橘子反胃,但被问起想吃什么,温雅还就想吃橘子。
这个时候,她就是想吃天上的星星,方家也要想办法摘下来炖锅里啊。
于是,方夫人身边的老嬷嬷和大管家就亲自出马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62章 有来有往
即便方家不送谢礼,娇娇也准备多张罗一些读东西送去方家呢。
方杰同林大河在府城,林家怎么也要对温雅多照顾一二。
董氏和冯氏等婆媳几个,听说温雅怀孕了,也是替方杰欢喜。
这个去搬夏日腌渍好的酸枣,那个去灶间捡早晨新炸的酥脆小麻花,都是忙的不亦乐乎。
娇娇扯了爷爷的手,借口去地窖,实际寻了个清静处,从空间里取了一筐橘子,半筐果子半筐梨子,想再取些荔枝桃子之类,又怕太过扎眼了。最后无奈,只能又添了一小篮子紫葡萄。
但即便这般,老嬷嬷和大管家把东西带回方家的时候,还是惹得整个院子的丫鬟婆子都来看热闹。
这样飘雪的冬日,能见到果子已经不错了,林家居然还有梨子橘子和葡萄,而且储存的这么好,简直像刚刚从树上摘下来一般新鲜,实在太难得了。
曲温雅先前愁眉不展,就是为了子嗣发愁,如今去了愁绪,又得了这么多新鲜果子,果然胃口大开。
方夫人一日三次的过来探看儿媳,也顾不得赏雪赏梅了,把儿媳妇和没出世的孙儿孙女看的比眼珠子都重。
等方杰接了消息,匆忙从府城赶回的时候,媳妇儿不但没瘦,还胖了一圈儿…
不说方家如何喜气洋洋,只说县城里各家从方家和曲家得了消息,都是纷纷找上林家门兑换稻种,林家来者不拒,同样是一斗换一斗,不曾占便宜,也不吃亏。
但对于各家来说,他们同林家没有什么太深交情,林家愿意兑换就已经是很大的情面了。更别说,林家还每家送了一本农书,育秧种稻,施肥灌溉,讲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差手把手教授了。只要他们寻个今年种过稻米的农人,偶尔看顾一下就错不了。
于是,换了稻种回去,各家借口给周山长和姚先生父子添衣食,就整车的往林家送东西。要说那些猪羊,腊味点心,绸缎布匹是给几位老先生准备的,这还说的过去,但那些一看就适合年轻小姑娘佩戴的首饰,团扇,帕子和胭脂水粉,难道也是给老先生们的吗?
林家好笑,但也承情,每家回了些果子和冷水米就算礼数周全了。
不说林家这边如何冬闲,只说远在千里之外的夜岚,正是最忙碌的时候。
虽然准备的有些晚,夏末时候才开始卖冰,但托秋老虎猛烈的福,他还是趁机赚了第一桶金,足足两万两,加者先前疯爷四处“扫荡”,存下的几万两银票。
夜岚直接全都拿出来,在京都最繁华的商区,闹中取静之处,买了一个大院子,取名“天上人间”。
永隆作为大越的京都,汇集了天下最多的权贵,堪称最富庶的城池。这里有华丽的锦缎,最美的珠宝,最漂亮的衣衫,最美味的食物,最烈的酒,最引人入胜的美景,最风流的才子…
总之,但凡能想到的,永隆这里永远有最好的。
这座偌大的城池里,每日都有无数的新鲜事上演。就算有人每日什么都不做,只听闲话儿,只说新鲜事都要日以继夜,也听不完,说不完。
但这几日,大部分酒楼茶馆,或者豪门权贵的后宅里,都在议论一件事。
那就是商街末尾那处“天上人间”,有人说,“那就是一座酒楼,前日我看见有车队运了很多鱼虾进去。”
“不对,那应该是个布庄秀坊,我听说那个东家运了四面镜子进去。只是不知道是什么镜子,一个小伙计摔了跟头,不小心掀开一角,听说那镜子是用宝石打制的,反射的光差点儿晃瞎眼睛。”
“不是吧,我怎么听说是个花园呢,有人说里面四季如春。”
天上人间不远处的一座茶楼里,有人在一边眺望一边喝茶说着各自的猜测,倒是有人说的靠谱一些,“你们都猜错了,我认识一个大工匠,被请去替这个天上人间造园子,虽然他签了保密契约,但有些还是能说几句的。他说天上人间就是个酒楼,但是个天上神仙都会光临的酒楼。”
“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猜着许是里面的景色不错,好似天宫。”
“都猜测那么多干什么,明日就开业了,听说邀请了很多清流文人去捧场,甚至还请到了六王爷。”
“六王爷?不是说他去江南访名妓柳如意去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六王爷可是个吃喝玩乐的行家,他若是说一句不好,这天上人间以后也不用再开门做生意了。不知道东家是谁,胆子真大!”
众人议论纷纷,天上人间终于在第二日的傍晚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那遮盖了整个酒楼的的油毡,在太阳余晖落下的一瞬间,在响彻商街的锣鼓声里,被今天的主客六王爷撤下了一角,转而所有油毡都跟随落了下来。
蓝衣小帽的小伙计们,麻利的拾掇了油毡,却留下满街的寂静无声。
在大越,水晶算不得太稀罕的东西,小块的常用来镶嵌个簪子发钗,拳头那么大块儿就做个玩耍的把件儿,或者干脆磨成珠子,做手串儿和镯子。
但谁也没见过水晶被磨成透明的平整薄片儿,一张张被紫色的檀木条拼在一起,最后成了一面窗。窗又连成片,组成了墙壁,墙连连成片就成了酒楼…
楼里的廊檐下点了橘黄色的灯笼,从透明的水晶窗子里映照出来,越发柔和明亮,恍然间,好似当真是天上的琼楼玉宇一般…
“有点儿意思!”
六王爷是个身形微胖的中年人,平日做个太平王爷,别的喜好没有,对于吃喝玩乐最是擅长。原本,他是没打算为一个酒楼开业,特意从外地赶回来的。但请帖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第一楼,不能第一眼目睹,堪称一世遗憾。”
身为皇家人,虽然明哲保身,注定一辈子不沾染权势,但血脉里的骄傲,让他从来不把天下万物放在眼里。可这号称天下第一楼的天上人间,却着实戳中了他的傲气。
天下第一,除了他们皇家,还有谁敢这么说。
说不得,他一定要掂量一下这个口气狂妄的酒楼,有几斤几两。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63章 好大的 口气
于是,他带了刚刚引为知己的柳如意,回到了京都。
今日他特意换了一身衣衫,暗红色的流云蝙蝠暗纹直褂,滚了暗金色的锦绒,外边罩了一件玄色貂皮大氅,寒风中,依旧手拿洒金折扇,走动间,头上金冠上的宝石宝光流转,端的是风流倜傥,贵气天成。
走在他旁边的柳如意,一身天青色绣缠枝白兰的圆领袄,配了素面的细褶裙,衬得本就秀丽的面色更显温柔雅致。
俊男美女,携手走上台阶,惹得一旁看热闹的路人,都是忍不住赞一声,“不愧是六王爷,端的是天下第一风流。”
待得感慨完,手里拿了请帖的人,也是纷纷走上了台阶。
待得走进,有人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把那水晶窗,只觉入手温热,却怎么也看不透其中的情形,于是忍不住低声说了一句,“还以为多大的手笔,原来是不透明的水晶,不值什么。”
自以为寻到酒楼寒酸底细的客人,带着这般挑剔的目光,陆续进了大堂。
早有恭敬半弯腰的小伙计,按照请帖上的字号,陆续引贵客们进了左右的包厢。
六王爷一行自大堂中央的红木楼梯上了二楼,楼梯上包了绵软的羊绒毯,毯子上编织着云朵,风纹,甚至是飞过的鸟雀,踩在之上,倒好似当真踏着云梯到了天境。
待得走完最后一阶楼梯,再迈步就进了一扇雕花门,依旧是羊绒毯铺地,转过四扇的仙境屏风,入眼是极宽阔的一间房子,靠着里侧的墙壁,用屏风分隔了两个空间。每个空间里都有黄花梨的立式柜子,没有什么特异雕刻的花纹,却给人一种简洁又干净的感觉。
柜子对面则是三张宽大的云椅,紫檀或者黄花梨镶嵌了大理石的木架,靠背扶手座垫儿都是宣软如云朵一般的羽毛垫,外裹了最好的锦缎,往里一坐,就好像陷落在云端,舒服的说不出话来。
早有笑容甜美得小丫鬟,上前伺候着六王爷和柳如意分开就坐。
小丫鬟跪倒在羊绒毯上,亲自动手伺候两人脱去鞋子和大氅。立刻有另一个小丫鬟上前,接了鞋子和大氅,打开衣柜,用一个古怪木头架子,把大氅挂好,然后拿出一只小巧的毛绒掸子,清理了鞋子上的灰尘,干干净净,放在下边单独的柜子里。
另一边的小丫鬟,早就从椅子下拿出一双没有脚跟的青色羽绒软鞋,仔细替两人穿上。
六王爷还罢了,出生在皇家,锦衣玉食,已经成了习惯,这般被伺候,虽然赞一声周到,但也只是周到罢了,并不能让他觉得新奇。
可柳如意却不是,身下宣软的云椅,脚下温暖的羽绒鞋,让她本有些疲惫的身体,瞬间舒坦的不想动一下。
可设计这酒楼的人,好似有意捉弄人一般。
那个清理鞋子的小丫头,笑着推开柜子旁边的两扇屏风,居然露出一面立着的水晶,不知道水晶经过了怎样的处理,被上边悬挂的灯笼一照耀,居然泛着光泽。
1...131132133134135...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