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但林大河和方杰刚刚来到府城,就用实力强势在商圈里插了一脚。
虽然这其中有衙内公子的关照,可不得不说,林家和方家实力也确实雄厚。
一个做点心的铺子,日日早起门前排长队,不到三月就开了三间分铺,霸占了东南西北四城区。
一个讲故事的故事会,更是让整个府城疯狂,开新章的时候,简直是一票难求,听说知府大人一家都经常去捧场。
更神奇的是那个便宜坊,不过是卖些针头线脑儿,青菜猪肉,居然生意好到差点儿挤破门。如今在城里更是遍地开花,曾有人看不起这小小杂货院子的利润,特意盯了几日,结果得出,便宜坊每月的进项相当于一个布庄。也就是府城十二家便宜坊,就是十二家大布庄…
这林家和方家,简直是来府城抢钱的,而且还是实力雄厚,让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羡慕着,还怎么着急都拦不住的那种…
今日,林家和方家居然派帖子请客,无论是上门的,还是没上门的,都是心里好奇之极。
但他们等了又等,众人不过是说笑,根本猜不出林家到底是何意。
直到,酒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林大河让人上了米饭。
暗红色的托盘上,放了一只只拳头大的青花小瓷碗,瓷碗里盛了新蒸的米饭。那米粒饱满又软糯,雪白晶亮,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再嗅一口香气,就忍不住直接动了筷子。
客人里大半都是粮商,再吃了这样郑重端来的米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于是,立刻就有人说道,“林掌柜,您可是手里有稻米要卖?在下这里有多少收多少,价格好说。”
“哎,周东家,你这么做,可是不地道。兄弟几个都是同行,这么好的米,你都收去了,要兄弟几个怎么办?”
“就是,周兄玩笑了。货比三家,林掌柜就是想卖,也总要先谈谈看,不能先定你这一家。”
粮商们笑着吵闹几句,瞧着像玩笑,其实已经开始暗暗较劲了。
林大河却好像看不出他们的争抢,同众人笑道,“各位有所不知,方才端来的米饭,所用的稻米是我们老家北茅所出。今年春日不少人家改种了稻米,许是地利气候,还有冷水灌溉,这些同南边都有不同,所以,收回的稻米比南边的粳米味道好很多。我家中老父送信来,吩咐我替乡亲们寻个好买家。乡亲们赚了应得的辛苦钱,也过个好年。
这般,我就不好擅自做主了。
不过,咱们经商的规矩,从来都是价高者得。各位谁出的价格高,今年的北茅冷水米就归谁经营,如何?”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7章 北茅冷水米
他这话说的实在,让众人知道了白米的出处,更是交代了目的就是替乡亲们多得辛苦钱。
这般,众人就是有心耍些小手段,也都不好施展出来了。于是,众人纷纷应道,“林掌柜说的是,种田辛苦,想多的几分辛苦银子也是应该。”
“是啊,咱们北地天寒,极少有种稻的。如今产的稻米收获,味道还如此好。若是卖去南边,也让南边的人尝尝咱们北地的米。”
林大河起身同众人拱手行礼,笑道,“我代北茅的乡亲,先谢过各位的夸赞了。说起来,这冷水米的名字还是周山长给取的,他老人家亲口说,这稻米比南边的粳米好吃。我家老爷子得了周山长提点,这才想着替乡亲们多谋些辛苦银子。”
“周山长?可是岳麓书院的周山长?”
“啊,周泰来周山长取的名字?这以后,冷水米可是想不出名都不成了。北茅百姓有福了!”
人的名儿,树的影子。
岳麓书院实在太有名,周泰来直爽倔强的脾气也是响亮。北茅冷水米有了他老人家“担保”,想不出名都不成了。
几个粮商都是兴奋的不成,心里迅速盘算,有人就道,“我出高于市价一成的价…”
不等他说完,就被另一人打断,“一成?这么好的米,你也好意思开口。我出两成!”
“我出两成半,有多少要多少!”
“我出三成。”
几个粮商都想扯虎皮,做大旗,争起来都是砸了重金,可他们到底还算留了一丝理智,待得价格抬到四成的时候,都是闭了嘴。
林大河同方杰对视一眼,自觉价格已经超出他们的预计了,于是赶紧打了圆场。
“各位,同为北地人,这北茅冷水米既然一定会为北地争光,不如咱们通力合作,总好过争的伤了和气,是不是?”
“就是,都是自家人,有福一起享,有财一起发。米粮就那么多,价格定在四成正好,不如大伙儿商量一下如何分配。”
酒席上众人都是纷纷开口劝说,再喊了小厮添酒,这么一番插科打诨,气氛终于又缓和下来。
几个粮商见此,都知道吃不下独食,也就从善如流的分了一下配额。你三成,我两成,他两成,虽然也有争讲,但到底定了下来。
林大河趁机又同几个酒楼和点心铺子说起了鸡蛋的事,冬日母鸡不下蛋,这是人人皆知的事。
每到冬日,别处还罢了,但酒楼少了鸡蛋做菜,点心铺子少了鸡蛋做点心,受影响最大。
如今听说,林家不但有冷水米,冬日还有大批量的鸡蛋,众人都是惊奇又惊喜,纷纷应了下来。只要鸡蛋运来,他们就高于市价五成的价格收买。
这价格听起来比米粮的溢价要高,但实际却并不高。因为冬日的鸡蛋本就金贵,而且从北茅到府城,不能冻,不能碎,只这运输就是一个难题…
当晚,酒席也算宾主尽欢,粮商们约定明日或者亲自,或者派了管事跟随林大河回北茅,然后才带了一身酒气回家去。
林大河和方杰替家里办了一件大事,欢喜之下,送了客人,又另外开了一个小酒桌儿。两人说笑喝酒,直到夜半才睡去。
几个粮商倒也积极,第二日早早就派人上门了。
林大河带着头疼爬起来,洗漱吃饭,然后就匆忙带人赶回北茅。
林家如今不算府城生意的进项,只北茅县的四处铺子,便宜坊,木香阁,点心铺子,草编铺子,就足够月入千两了。
但这般直接拿出几千两替乡亲们垫付税银,还是第一次。
特别是先前建图书楼和学堂的二进院子,又花费一些,免不得账面上就有些紧张。
董氏和冯氏婆媳几个,即便心里惦记,但也没多说一句。林家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即便林大海憨厚老实,冯氏脾气直爽急躁,可也从来没干涉过他的任何决定。
不得不说,这也是林家从来没有争吵的原因之一。
娇娇倒是不担心,就按照市价卖米粮,这税银也能收回来。
但她也知道,这事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处,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于是,她放学就尽量早些回家。陪奶奶挑个豆子啊,跟着老娘下厨,整治一些新鲜菜色。她本就是全家的宠儿,又如此卖力的彩衣娱亲,大院儿里果然就热闹很多。
好不容易,这一日终于盼到风尘仆仆的林大河回来,娇娇第一个就扑了上去,“哎呀,三叔,你终于回来了!”
林大河难得被侄女如此期待归来,很是有些受宠若惊,“怎么,娇娇想三叔了啊。这次回来的匆忙,没有给你买什么好东西。”
“我不要好东西,三叔回来就好。”
娇娇欢喜坏了,讨好的小狗一般围着三叔团团转。董氏笑着上前拍了孙女一记,嗔怪道,“你这丫头,先让你三叔洗漱换了衣衫再说啊。”
“好啊,”娇娇赶紧去喊花开几个帮忙打水,拿干净的布巾。林大河趁机问询老娘,“娇娇这是犯什么错了,盼着我回来讲情?”
董氏听得笑了,一边拎着小笤帚给儿子扫去身上的灰尘,一边应道,“不是,你爹给乡亲们垫付了几千两的税银,我和你大嫂她们免不了担心。娇娇懂事乖巧,这几日可不少哄我们高兴。许是见你回来,卖粮有了好消息,她才这么欢喜。”
林大河也是听得笑起来,“这丫头,难得她这么懂事。”
说着话儿的功夫,林大河洗了手脸,换了衣衫,老爷子也带了林大海和林保,从田里回来了。
如今虽然稻米已经收完了,但还有些豆子和秋菜之类需要拾掇。特别是学堂那里供给着一百多孩子,不说粮食,秋菜也需要不少。所以,学堂里又挖了一个大地窖,准备多储存一些秋菜。
林家一家种的秋菜自然不够,好在学童的家里也都心里有数,过几日都会整车的送来。
林老爷子心胸开阔,也没把那几千两银子放心里,林大海则是相信兄弟会把这点儿小事处理明白,倒是林保年轻沉不住气,进屋就问道,“三叔,咱家的稻米可是找到买家了?”
林大河也没恼侄儿莽撞,笑着应道,“放心,找到买家了,还是个好价钱。”
“太好了。”
“是啊,没白等这些日子。”
众人都是听得欢喜,待得安顿下来,林大河就把粮商们如何争抢,最后价格定在市价高四成的事情说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8章 大恩不言谢
众人没想到几个如此高,特别是林保,高兴的直接跳了起来。这一年从春日育苗,到夏日除草放水,秋日收割脱粒。他差点儿磨破了嘴皮子,只布鞋就走碎好几双了。
好不容易帮着各村乡亲都得了丰收,若是稻米卖不出去,他怕是第一个犯愁的吃睡不香。
“好,好,大河做得好。各村乡亲这几日怕是也惦记呢,赶紧让人送信儿去。明日,就在村外的打谷场,让各村把稻米都运来,大河也把粮商们都请来,当场卖,当场收银子,童叟无欺。”
老爷子直接拍板儿决定了,家里老老少少就赶紧忙了起来。
林保几个分头去报信,林大海去打谷场通知乡亲们帮忙腾个地方。董氏则带了儿媳准备饭菜,那么多粮食,怎么也要忙一日。中午时候,粮商和各村族老必定要在林家吃饭…
不说当晚,各家得了消息,欢喜的不敢合上眼睛。第二日一早,推车的,挑担的,赶车的,各村的乡亲就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赶到了林家村的打谷场。
高于市价四成的价格是什么概念,有人就是不懂,昨晚也跑去有孩子在学堂读书的人家问过了。
于是,这会儿虽然人人眼睛熬得通红,但神色却都亢奋不已。
忙碌一年,收获时候,能多得差不多一半的银子,这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
虽然人人都相信林家,但直到亲眼见到粮商们坐了马车从城里过来,带了装满银钱的箱子,他们才算把心放了下来。
林家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早早把李胜的平安车马行介绍了给了几个粮商。
所以,李胜几人也带了大批的车马停在打谷场外,只等着粮商们收了稻米,装车运往府城。
粮商们行事谨慎,随即在农人们的担子里抓了稻米查看,见得确实没有一点儿掺假,就开称买卖。
别看他们在府城争抢的脸红脖子粗,这会儿却是抱成一团,通力合作把所有稻米买下来,过称,然后回去府城再分派。
学堂里难得换了半日课,把上午的课程挪到下午,然后孩子们被喊来,帮忙记录各家的稻米重量,各村的总和统计,银钱总数。
有了他们帮忙,原本因为不识字而有些慌乱的村民都是安静下来,笑眯眯看着这些小子认真的拿着细细的笔杆在本子上又写又算。偶尔有谁看到自家儿子,就骄傲的挺起了胸脯,嚷道,“这是我儿子,哈哈,我是个睁眼瞎不怕,我儿子有出息。”
旁人自然羡慕,有的打趣几句,惹得众人都是笑起来。
一时间,打谷场上忙碌但不忙乱,反倒很是热闹。
中午简单吃了一口饭,下午又忙了一个时辰,所有的稻米才算过完秤,装了车。
林大河亲自同几个粮商对了数目,交割了粮款,末了他亲自陪了粮商们进城,账目和银钱交给家里倒是放心。
待得送了人,林老爷子眼见众人眼巴巴望着他,就爽朗一笑,喊了几个村的里正上前作证,直接发银子!
今年老天爷开恩,风调雨顺,稻米大丰收,价格又如此好,加在一处,每年一亩地除去粮税,能剩二两银就不错了,今年却足足剩了五两银子。
也就是,几乎每家都多了十几两的进项。有人家种的水田多,足足得了三四十两,荷包几乎装不下。
所有人虽然早有盼望,但真的拿到银子,还是惊得半晌不知道说什么。
到底还是不知道哪个光棍儿汉,高声喊了一句,“老天爷啊,我有银子娶媳妇了!”
众人都是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就像打开了电视的开关,打谷场上立刻人声鼎沸。
“呜呜,这也卖了太多银子了!”
“我要给媳妇儿买簪子,给儿子买点心!”
“我要建院子,给儿子娶媳妇儿!”
众人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手舞足蹈的喊着自家的打算。
几个里正同老爷子算好了先前垫付的税银,都是满脸感激,齐齐同老爷子行礼,“老太爷,多谢您为乡亲们如此着想。”
“都是乡里乡亲,大伙儿辛苦种出的粮食,多卖银子,我看着也高兴。再说了,我家稻米更多,也同样没少卖。”
老爷子扶了他们,结果刚一抬头,方才还在笑闹的众人也都齐齐弯了腰。
这一礼,没有人说话,因为再多的话也不能表达各家各户对林家感谢的万一。
林家从春日里亲手教授育苗,插秧,夏日教授如何灌水,秋日督促收割,又垫付税银,找寻销路…
可以说,手里沉甸甸的银钱里,除了他们种植的汗水,大半是林家的功劳。
这让他们如何不感激,就是再生父母,亲生兄弟,也不见得能够做到如此…
“大伙儿不要客套,都是乡里乡亲,守望相助本就应该。回去之后,若是明年还要种稻米,大伙记得再来换稻种,还是一斗换一斗。我们林家上下受山神庇护,稻种都是在庙里供奉过的,想来也比外边的稻种要好很多。当然,若是大伙儿不愿麻烦,也不必强求。只盼着咱们北茅冷水米的名头,这次顺利打出去,以后还有赚更多银子的时候。”
林老爷子扶起当先的几个乡亲,好似顺口一般嘱咐了几句。大伙儿本来就没有找别家换稻种的打算,再听得这话,自然而然想起林家的西瓜,林家的稻米,立刻对山神庇佑深信不疑。
若不是山神庇佑,为什么林家种什么都长的好?
没别的说,以后就跟着林家了,有酒肉,有米吃,有银子花。这日子简直没有幸福的没边儿了!
“是,老太爷放心,我们过几日就来换稻种。”
“对,让婆娘再给山神上香去。”
提起家里婆娘,林老爷子又想起一事,就道,“不说这个,我差点儿忘了。大伙儿回去告诉家里婆娘,好好养鸡,冬日产了蛋,都好好放着,到时候一起送去府城那边。大河联系好买家了,比市价高五成。”
“高五成!”
众人都是听得惊愕,没想到鸡蛋比稻米卖了更高的价格。
“哎呀,一会儿回家,这些娘们怕是要乐疯了!”
“可不是嘛,我家顺子娘还说要卖了鸡蛋买根银簪子呢。这下别说银簪子,金簪子都买得起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9章 爆红大卖
林老爷子摆手,笑着撵人,“行了,快回去给家里报喜吧。婆娘们一高兴,给你们炒两个好菜,还能喝碗酒好好犒劳你们一下。”
“哈哈,老爷子说的对!走喽,回家了!”
“回家,回家!”
来时沉甸甸的担子,变成了荷包里鼓鼓的银钱,众人的脚步踩着夕阳,轻快之极。
钱是男人腰,也是底气。原本被繁重的活计压得塌下去的脊梁,这会儿完全直了起来。
不必说,盼了一日的老少和妇人,盼回了男人,家里立刻就热闹的开了锅。
第二日的北茅县城,又延续了这份热闹。
人活在世,无非是四件事,衣食住行。
荷包里有了银子的农人们,愿望也很朴素,给闺女买块花布做袄裤,给媳妇儿买根簪子,给爹娘买点心烟斗儿。
就是再节俭的人家,这时候也要多割二斤肉,好好炖个添肉片的荤菜,犒劳一下全家春夏秋三季的辛苦了。
碰上家里有些底子的,再添了这么多的进项,就开始张罗着趁着价格便宜的时候,买木料买砖瓦,放到春日播种完,就要盖新院子了。
还有给儿子张罗聘礼的,给闺女置办嫁妆的。
总之,冷清了好些日子的北茅县,因为卖了稻米,因为农人们兜里有了银子,难得的热闹起来。
有闲人见此,自然要打听原因。于是,楼县令支持林家带着十里八村的乡亲育秧种稻,如今大丰收,稻米卖了高价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整个县城。
但凡长了脑子的,谁都看得出,这件事里,楼县令不过是个好看的幌子,事情底细是林家带着大伙儿发了财。没人清闲到揭了楼县令头上的光环,却对林家再次刮目相看。
有人好奇被周山长都称赞的北茅冷水米,到底味道如何。
结果林家仿佛是安装了眼线在城里,第二日,但凡送了书籍到京华堂图书楼的人家,都得了林家人亲自送来的一袋冷水米。
虽然不多,每袋只有十斤左右,但足够一家人吃个三五次了。
偶尔有人特意仔细算了一下,整个县城,一百多家,足足一千多斤白米啊…
这还不说方家和曲家、程家、顾家,这几家同林家交情更好的,定然得到的更多。
林家好大的手笔!
不说北茅县这里如何热闹,只说林大河在家停留几日,带了一些新米又回了府城。
他也是不遗余力的为家乡的冷水米做宣传,平日有些来往的人家,他都送了一些上门。甚至放出些风声说,林氏点心铺子里,得了所有老人孩子喜欢的蒸米糕,就是冷水米所制。
高价买了稻米回来的米商,更是跟着煽风点火。一时间炒的府城内外,无人不知北茅冷水米的大名。
北地天寒,三年里几乎两年不收粮食,即便是耐寒的高粱和谷子也不成,如今居然种了稻米,而且听说味道还不错。
所有人都是好奇,自然要买一些回家尝尝。
不想,这一尝就停不下来了,确实比南边的粳米要肉厚好吃啊。
倒不是说南方的米,全都不好吃,天下闻名的碧粳米就是出自兴州,但碧粳米出产极少,每年只供给皇宫,普通人根本吃不到。
可冷水米不同,味道好于普通粳米,价格又不是贵的离谱。只要家里有些底子的,都吃的起,也吃的到。
于是,北茅冷水米,不出意外的火爆起来。
几个粮商合伙从北茅买了十几万斤的稻子,舂米不过十万斤出头,几乎没过一月就被抢光了。
粮商们眼见如此,就跑去堵了林大河,软磨硬泡,到底逼着他又一同回了一趟北茅县。
各家各户看在林大河的颜面上,刮了米缸底,拿出了留着过年走亲戚的存粮,好赖又凑了一万斤,以高于市价一倍的价格卖给了粮商们。
但粮商们怎么可能满足,他们原本跑这趟,盯着的就是林家的粮仓。
林家种了百十亩稻米,得粮六七万斤,当日才卖一万斤,如今手里还存了绝大部分,若是能挖走一半,也是不少赚啊。
可惜,林家热情招呼粮商们吃饭喝酒,提到卖粮,林老爷子就把脑袋摇得厉害。
待得劝着再深了,老爷子直接带他们去京华堂转了一圈儿。
一百多孩子们,坐得腰背挺直,整整齐齐,春日的小树苗一般生机勃勃。
老爷子只说了一句,“北茅的土地,种出了北茅的冷水米,最该供给的是北茅的孩子。他们是北茅的希望!”
都说无奸不成商,但粮商们被金银同化的有些冰冷的心,也忍不住为了这一句话温暖起来。
都说林家仁义,都说林家厚道,他们之前也不过是听说,如今可是真切看到了,听到了。
林家免费供给这些孩童读书吃住,若是卖了冷水米,买粳米回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但林家偏偏不肯,一定要留了最好的给孩子们。
放着起码千百两的差价不要,这简直是“傻”。
可这份傻,却让他们什么都说不出,心里又佩服万分…
粮商们带了满心的复杂走了,留下的是冷水米更响亮的名头,外加家家户户坚定明年继续扩大种植的决心…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北地的天气说起来也是同百姓一般脾气,急得厉害。
卖完粮食,众人抢着收秋菜,储秋菜,收豆子,晒菜干。
这般,不过半月,天上就落了雪。米粒一样的雪花,洋洋洒洒从天空打着旋落下,被还没来得及冷心的空气一暖,不等落到地上,就变成了水汽。
学堂里刚刚放了学,孩子们背了书包往家走,自然不肯放过这样初雪的好日子,一边在雪里疯跑,一边高声笑闹,惊得忙着衔草和羽毛垒窝的鸟雀,四散惊飞。
大人们则没有这个闲心,今年家里养了鸡,冬日多了一口灶要烧火,自然需要打更多的柴禾。
老少妇人们则忙着准备一家人的冬装,棉袄棉裤,棉鞋棉手套,也是累的头昏眼花。
只有县城里的富贵闲人们,早早烧了炭盆,然后开了窗子,一边赏雪一边饮酒作乐。
1...130131132133134...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