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如今添了这么多新成员,娇娇无法,只能忍痛挖了大部分的李子,樱桃和枣树,只留了少少几棵,偶尔解馋。空出的位置,就种了那些荔枝,芒果,杨梅…
也不知道,夜岚是用了什么法子,从遥远的南方把这些树苗运回来的。但不得不说,果园里真是丰富很多。加上田里的香瓜,西瓜,还有山脚下新添的百十株葡萄藤,以后真是随随便便都能装一个五颜六色的大果篮了。
可以预见,银装素裹的冬日,外边大雪飘飘,如此一个大果篮,会让多少人疯狂,买一个孝敬上官,师长,甚至给老人祝寿,简直脸上不要太有光啊。所以,一篮卖个二百两,应该不算贵吧…
除了果苗,前后院儿的空地,靠着墙根儿的位置,也被新运进来的大陶缸占满了。
于是,第二次进来的夜岚光了膀子端着陶盆,里面装了海水和各色海鱼海虾螃蟹,海参,甚至还有鲍鱼…
娇娇看的新奇,猜测夜岚去了海边,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开口“勒索”珍珠。
结果,夜岚直接塞了她一大包。
娇娇欢喜坏了,打开把玩一会儿的功夫,夜岚就又运了很多珊瑚,贝壳,甚至还有两个音螺!
“这是哪里来的,你发财了?”
娇娇终于忍耐不住开口问询,夜岚只淡淡扔了一句,“疯爷打劫了两个富商的库房。”
娇娇还能说什么,前世抢银行一直是急于发财群众的第一选择,不想换了个时空,打劫依旧是个被钟爱的行业…
空间里忙碌,空间外也是热火朝天,日子就这么飞快的过去了。
在村外的稻田已经彻底黄透的时候,在晨风带了凉意的时候,在夜里睡觉要盖薄被的时候,京华堂的图书馆和二进院子就奇迹一般的竣工了。
消息传到城里,很多人都不能相信。别说盖个二层楼,还有二进院子,就是盖个简单的鸡棚猪圈,也没有这么快的啊。
但偏偏,林家和众人就是做到了。
二层的图书馆,上下都是八间,中间开门,条石打底,青砖做墙,灰瓦盖顶,廊檐微翘,朱红的廊柱,菱格窗子…
不能说如何恢弘肃穆,但看着就是大气疏阔。
等到明年春日在房前屋后种些花草,小楼两侧再栽几棵树,孩子们读书时候有花香,有凉风送爽,只是想想都觉得惬意。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0章 学堂新貌
二进院子里,这会儿已经烧了火,一进屋子就热的厉害。
七间正房地下都修了烟道,冬日时候,脚下就是火墙,孩子们读书肯定不会冷。
两侧厢房的大炕已经烧干了,铺了新炕席,衬着雪白的窗子,显得分外干净。
中间的起居室,别的没有,都是桌椅和板凳,备着孩子们平日晚上用功读书之用。只在屋子里侧两脚放了两只大瓷缸,平日养些鱼给孩子们玩耍,若是走水时候,也可以就近取水…
姚先生和周山长等人里外看了一圈儿,都是满意的直捋胡子。
虽然这些同岳麓书院,或者京都那些学堂相比,还是多有不如。但不得不说,京华堂在北地,绝对是数一数二了。
林老爷子没见过大书院是什么样子,自然更是觉得千好万好。
于是,欢喜之下,他直接吩咐下去,明日开一日的流水席,一来感谢乡亲们出力帮忙,二来也让所有乡邻来参观一下孩子们读书的好地方。
不想,第二日各村的乡亲来了很多,城里的贵人们来的也不少,而且所有人的贺礼还是,新旧都有,凑在一起也足有三四车了。
要知道,寒门难出贵子,不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就天生愚笨,相反,贫苦人家的孩子比富贵人家的孩子更懂事更聪明。为什么难以出人头地,无非是底蕴不够。
家贫,吃饭穿衣已经很是困难。哪里有钱上学堂,买笔墨,买啊。
这里可不像现代社会,旧书在街边都是三五块钱一本,折合一下,这里的按照人民币算法,几乎要三五百块一本,足足一百倍…
所以,林家这段时日前前后后收了千八百本书,虽然贵贱都有,但不得不说,实在是一笔厚礼了。
无法之下,林老爷子一边接了客人进门喝茶,一边打发人赶车去城里采买,顺便接了蒋师傅回来掌勺。
姚老先生听说图书馆空着的书架,只这一日就几乎被填满,也是欢喜之极。他自从三岁开蒙,到如今白发苍苍,几十年间,几乎是书不离手。落难以来,让他最难以适应的不是吃喝不好,穿的不暖,远行艰辛,而是没有书读。
如今好了,满满一屋子的书,真是比送了他奇珍异宝还要珍贵。
“来人啊,替我寻新衣衫来!”
老先生兴致颇高,高声换了小厮伺候更衣,又去唤周泰来,“师弟,也随我一起过去。”
“是,师兄,你不开口,我也要过去看看。”
周泰来也是喊了小厮取衣衫,很快师兄弟俩都换了新衣。
说起来,这还是周心秀和大莲带着家里丫鬟亲手缝制的。
林家从来奉行的都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姚老先生父子指导林大山读书,如今更是教导林护娇娇和学堂的几个小子。林家没想过这是姚先生父子对于援手之恩的回报,反倒一直心存感激。
林大海兄弟,还有冯氏几个妯娌,外加小子们和娇娇,有一个算一个,都把他们当家里至亲长辈孝顺。
老先生的饭菜,几乎都是出自冯氏的手,衣衫鞋子也是周心秀和大莲带了丫鬟亲手缝制,可谓是周到之极。
后来周泰来带了弟子过来,冯氏妯娌几个照料不过来,就只把周泰来填到了长辈“名单”里,亲手照料,几个弟子的用物都是从城里采买。
姚老先生如今身份敏感,所以换的是一套雨过天青色细棉素面长袍,身上没有任何花纹,只在袖口和领口位置绣了一圈儿细细小小的暗青色福字,腰缠同色腰带,没有挂任何配饰,倒是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衬得他越发儒雅和蔼。
姚长鸣则是一身石青色银纹薄绸家常袍子,头上玉簪簪发,最近几月的将养,让他眉眼间少了几分阴郁凌厉,多了几分平和,惹得姚老先生暗暗点头。姚家经历了最低谷的阶段,如今最该学会的就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若说最出彩的还是周泰来,他本就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走出去只凭一张脸就让人忍不住弯腰行礼,这会儿换了暗红流云蝙蝠暗纹长袍,两指宽的暗金色锦缎滚边儿腰带,坠了一块代表岳麓书院山长身份的山峦青玉佩。立刻少了几分仙气,多了几分雍容大气。
林家大院儿里,众人围着桌子喝茶吃果子,说着闲话儿,虽然茶水清香,果子鲜甜,但人人还是忍不住一直往门口望去,直到一声高喊,“姚老先生到,姚大先生到,岳麓书院周山长到!”
众人惊喜的齐齐站了起来,涌过去迎接,纷纷行礼问好。
姚老先生笑呵呵拱手还礼,然后也没多说,只是走到林老爷子身边。这是明摆着,尊重林家是主家。
林老爷子倒没有想那么多,本来这些人就是奔着姚老先生而来。但姚老先生明理,主动抬举林家,他自然也是承情。
很快,众人各自落座,他们都存了巴结的心思,又怎么可能冷场。
于是,京都的消息,县学的趣事,家里孩儿立志进岳麓书院,林林总总,说起来倒也热闹。
待得酒席整治好,端上桌子,林老爷子这个主家,当先敬酒,谢众人上门捧场。姚老先生续了第二杯,表扬众人赠书的善举。周山长接了第三杯,言明半月后,他要在城里开文会,邀请众人一起品酒习文。
众人自然是欢喜的一一应下,暗暗直道,今日没有白来,也彻底找到了巴结姚先生和周山长的捷径,那就交好林家,善待京华堂的学童。
仔细想想,先前他们也是钻了牛角尖,以为姚家落难,最需要的是金银绸缎等物,其实姚家人几代人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自然最爱的是书,最惦记的是学生…
酒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姚老先生借口年迈体弱,先退了席,众人也都不是愚蠢之辈,送了老先生,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亲亲热热同林老爷子和周山长等人告辞,坐车回城去了。
而林家外边大灶棚的流水席,却正是热闹的时候。先前出力帮忙的乡邻,带了家人看过学堂,都是骄傲的抬头挺胸,好似建了皇宫一般自豪。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1章 粒粒皆辛苦
大灶上,这一次没有蒸米饭,炖菜,而是煮起了面条。
白生生的面条,有粗有细,粗的也不过像韭菜叶,细的居然如同发丝,也不知道怎么切出来的。
十四口大锅,其中十一口都烧了水煮沸,面条散进去,不过片刻就熟透捞出,过了一遍凉水,盛进大碗。
另外三口大锅里则烧了满满的卤汁,一口锅里是韭菜鸡蛋卤,一口锅里是豌豆炒肉末,最后一口锅是纯肉馅儿炸酱。
乡邻们取一碗面条,再去浇一勺肉卤,蹲在树荫下,或者坐在条石上,看看远处已经变得金黄的稻田,吹着微凉的秋风,再瞧瞧高高伫立的书楼,真是从未有过的幸福满足…
八月中秋月圆,这个时节碰巧也是秋收的时候。城里的人家忙着走礼,赏花赏月,但农家人日子好过的,还能吃块月饼或者点心,日子差一些的,割半斤肉,全家油油嘴巴就算过节了。
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收拾筐露和磨镰刀上了。
今年老天爷如同去年一般,尤其照顾北地的农人们,这一年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晴天的时候晒的冒油,如今这满目的金黄色稻田,就是上天最好的杰作,最仁慈的赏赐。
学堂里放了三日的农忙假,再勤学的孩子都扔下一切跑回家去帮忙。
老人们照管一家的饭食,往田里送水,妇人和孩子们就挑了扁担,把男人们挥舞镰刀收割的庄稼送回家。
忙而不乱,分工合作,全家都像一台迅速运转的机器,为了一个目标前进!
林家也是分外的忙碌,今年稻子种的多,但只雇了三十个杂工,加上学堂里还有百十个家里签了契约的丫头小子,也足够把粮食收回来了。
林大江夫妻把便宜坊扔给林荣打理,特意赶回来帮忙。
虽然他们如今常年在城里,但骨子里就是农家人,日进斗金也赶不上粮食满囤。
姚老先生父子和周泰来带了几个弟子,偶尔到田间走动。周泰来不服老,也要下田帮忙。几个弟子自然不能看着先生干活儿,他们反倒躲懒啊,于是也跟着跳了进去。
结果,师生几个挥舞了不到一个时辰的镰刀,就都累瘫在田埂上。
林家人都觉得好笑,又怕周山长脸面上不好看。倒是娇娇平日同老爷子几个相处亲近,老小孩和小小孩玩在一起很是投契。
这会儿,她跑去拎了装满凉茶的水壶,给老先生几人都倒了一碗,笑嘻嘻问道,“周爷爷,怎么样,种田不容易吧?”
周泰来一口气喝干凉茶,心里服气,嘴上却不肯服软,“种田确实是个力气活,老夫若是年轻十岁,一日割个三两亩不成问题。”
他的几个弟子听得脸红,低头喝茶不敢吭声。他们比先生可是年轻不只十岁,但方才也没多割一棵稻秧啊。
娇娇没有揭破老山长吹牛,她站在田埂上,眼见远近田野里,无数农人在挥汗如雨,忍不住感慨道,“挥镰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一个‘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周山长拍手叫好,坐在一旁田埂上的姚老先生也是赞赏之色,娇娇生怕他们问询诗句出处,赶紧摆手笑道,“我也是偶尔听来的,偶尔,嘿嘿!”
可惜,周山长诗兴大发,割稻子不成,论作诗,他可不服气。
先生即兴赋诗,弟子自然也不能落后。
于是,师生几个以地为席,以天为盖,以茶代酒,开起了诗会。
附近的孩童们爱新奇,都是扔了手里的活计,凑过来看热闹。
姚老先生的博学,周山长的豪迈,众先生的内秀,娇娇的真实,齐齐争锋。
多年后,孩童们长大了,偶尔说起,还是一脸向往。
北地丰收的田野里,大越最受推崇的半圣,岳麓书院的山长,几位书院大儒,还有被写上史书,评价褒贬不一的奇女子,一同坐在田间地头儿,歌颂大越,庆贺丰收…
林家的稻子收了四日就完成了,但后续的工序却也不轻松。
稻穗要送进打谷桶脱粒,稻粒要送进石臼舂成白米…
实在是麻烦之极,又让人疲惫。
娇娇想起空间里的电动脱粒机和磨米机,想要拿出来又没有电源,于是只能趁着夜里的功夫,把捆好的稻秧送进空间,脱粒之后再送出来。
原本空间出产的稻米,她意念到了就会自动操作。但这些从外边送家里的稻秧却不成,只能她出力送进脱粒机…
想想家里的百十亩稻田,娇娇就绝望的想要放赖。
好在,还有夜岚这个好帮手…
平日一起同甘,这个时候自然要也一起共苦。
于是,刚刚进空间的夜岚来不及喝一口水,就被娇娇抓来做苦力。
老爷子带了儿孙把林大河的前院清空,铺了油毡布。林护几个坐在墙头上望风,林大海兄弟三个就带了林保林平挑稻秧放成堆,再把娇娇送出来的稻粒装袋子。
老爷子眼见孙女忙碌进出,很是心疼,就小声道,“娇娇,左右也不急,咱们多分几晚忙完吧。”
娇娇笑嘻嘻喝了一口茶水解渴,同样凑在爷爷耳边小声应道,“爷爷放心,我不累,夜岚在呢,我抓了他帮忙干活。”
“哦,这小子在啊。那还是今晚把所有稻子都脱粒吧,万一明日下雨就麻烦了。”
老爷子当即就改了口,惹得娇娇笑的不成。
可怜夜岚,堂堂八皇子,如今也是领兵几百的校尉,兵营里有名的冷面杀神,居然变声成了农人,一捆又一捆的稻秧差点儿把他淹没,实在累的不成,就抓了娇娇问,“你家到底种了多少稻子?”
“不多,百十亩吧!”
娇娇坐在稻草堆上,顺手拿了一盒冰激凌,一边吃,一边喂夜岚,偶尔还扯了帕子给他擦擦汗。
夜岚就是再累,也不好再说出口,只能任劳任怨继续干活…
忙了一整个夜晚,林家的稻秧,大半脱粒,小半甚至变了白米。
林家老少虽然疲惫,但神色都很好。董氏带着儿媳张罗了装了半盆白米,准备蒸锅米饭尝尝。
老爷子带了儿孙,把稻粒和白米入库。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2章 新米飘香
林大海把最后一袋子稻粒扛进库房,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子,扭头见胖乎乎的小女儿坐在磨盘上踢腾着小脚儿,分外可爱又娇俏。想起往年的秋收累死累活,今年如此容易,省了他多少力气,于是心头欢喜,就伸手拍拍闺女的头顶,笑道,“俺家娇娇最聪明,最有福!”
娇娇晃着小脑袋蹭蹭爹爹的大手,笑得眼睛月牙儿一样弯着,得意又傲娇,“那是当然了,爹,以后我一定让您和家里人更享福!”
“好,爹的闺女最孝顺了!”
林大海直接抱起闺女,扛在肩头,“走,咱们回家吃新米饭去。”
“哦,吃新米饭了!”
娇娇拍手,喊着几个打着哈欠的哥哥们,“哥哥走啊,吃饭了!”
“来了,来了!”
一家子老少说说笑笑,锁了院门儿,转回大院儿。
大院里,雪白的米饭已经出了锅,新米特有的香气慢慢逸散开来,惹得所有人都翕动着鼻子,露出了笑脸。
冯氏张罗着,吩咐花开给姚先生那边送了一盆,然后喊着家里人吃饭。
平日孩子们的早饭都是在学堂吃的,难得今日的早饭桌儿上老老少少如此齐全。
所以,冯氏把早饭当晚饭做了。不但蒸了新米饭,还炒了四个菜,炖了一盆排骨冬瓜汤。
林护几个小子,等着老爷子开了筷子,就大口扒了米饭,刚刚咽下肚子就赞道,“这米饭真好吃!”
林大海也是点头,倒是冯氏说话直爽,应道,“我吃着,没有娇娇拿出来的米那么香,但味道比城里买的粳米要好,主要是咬着有厚实的感觉,绵软一些,不向城里买回的粳米蒸出来干巴巴的不好吃。”
董氏和周心秀、刘氏也是附和,笑道,“可能真是自家觉得自家东西好,确实比南边的米好吃。”
娇娇一连吃了两小碗,也觉得这米实在不错,她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动动脑子,替大伙儿谋些福利。
老爷子正巧也这么想,祖孙两个一对眼色,都是笑了起来…
林家这里是老少团团坐,吃着新米饭,分外欢喜了。
京都之外的兵营里,夜岚带了手下兵卒操练,平日拿在手里同草根一样的长枪,今日却好似足有千斤沉…
好不容易熬到操练结束,刚一进帐篷,疯爷的大脚就踹了上来,“你小子,昨晚跑哪里去了?是不是进城找花娘了,瞧你累得软手软脚的鬼样子,这时候上战场,随便一个敌人都能砍了你的头!”
夜岚被骂的郁闷之极,虽然以前也没做过农活,但在他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没想到如今亲身体验一次农人的辛苦,他才知道,天下事,哪有简单的。只说脱稻粒,就比他练武累的多,若是割稻子…怕是腰都能累折。
幸好,幸好空间里几亩地,娇娇每次挥挥手就处理好了,否则他以后怕是要做逃兵了…
不说夜岚这里如何深刻的体会到了农人的辛苦,只说,林家老少吃了饭,娇娇喊了哥哥替他请半个时辰的假,然后同爷爷坐在树下,爷俩就商量开了。
“爷爷,您是不是也觉得今年打下来的稻米,按照市价卖掉,或者交粮税太可惜了?”
老爷子一边往烟袋锅儿里续烟丝,一边点头,“是啊,这米确实比南边来的米好吃,若是卖给识货的粮商,价格起码要高两成。这两成听着不多,但二亩地就能多卖二三两银子。”
“我琢磨着,这米好吃,一半是因为咱们这里气候和地力同南边不同,另外就是稻种是在空间拿出来的。按理说,种高粱和谷子,还有生病的时候呢,今年的稻子却什么问题都没有,从种到收,顺利之极,怎么想都是奇怪。
不过,这些以后在琢磨也不迟。爷爷还是给华哥哥捎信儿,打听一下今年是交税粮还是税银?如果是税银,这事就有机会张罗一下。”
娇娇拿了火石给爷爷点烟,但是她用不好火石,半晌也没点着,于是皱着眉头从空间摸出一个打火机,极容易就把烟丝点着了。
老爷子被孙女手里突然窜出来的火苗吓了一跳,不等开口问一句的时候,守在院门口的雪融却喊道,“老太爷,小小姐,周先生来了!”
娇娇赶紧起身迎了上去,扶了周山长的胳膊,笑嘻嘻问道,“周爷爷,我已经请假了啊,您居然还亲自来抓我?”
周山长被小丫头逗得哈哈笑,同林老爷子拱手回礼,这才应道,“你这丫头,读个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师兄拿你都没办法,我可不费这个心。”
娇娇想起这些日子,家里农忙,空间里也是各种规划建设,她确实总请假,就有些脸红,但还是小声替自己辩解了一句,“姚爷爷布置的功课,我都完成了啊。”
“这事,你们师生俩个自己去争论,我可不帮你们断这个官司。”
周山长摆摆手,他也不嫌脏,同样坐在磨盘旁的石凳上,开门见山同老爷子说道,“老英雄,我早晨尝了新米,许是你们这里一年就种一季,而且灌溉冷水的关系,新米的味道可是比我们南边的米好吃多了。若是当做普通米,按照市价卖,实在有些可惜。
我们书院师生几百人,一年也不少用米,粮商自然也有些联系。若是老英雄想出头为乡亲们多谋些进项,我就写信回去,让弟子们寻粮商。”
林老爷子听了这话,也是笑开了脸,“山长,不瞒你说,我正同娇娇说起这事儿。大伙儿辛苦一年种了稻米出来,能多卖一些银钱,自然是好事。我琢磨着,先让大河在府城寻粮商问问价格,然后再华哥儿打探一下县衙那边,今年最好交税银,这样都有了准信儿,才能跟大伙儿说一声,否则大伙儿盼着,再不成事,怕是要失望。”
“原来你们家里早有打算,那倒是我多言了。”周山长有些意外林家的敏锐,笑道,“若是能用上我的地方,还是要开口。”
“山长可不要这么说,我代大伙儿谢山长惦记。这些是小事,我们家里出面就成。以后有大事时候,一定开口要山上帮忙。如今不过是卖米,传出去倒是让山长的清明染了铜臭,大伙儿就是多卖了银钱,心里也过意不去。”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453章 嘴短
老爷子说的实在,哄得周山长笑的更是爽朗,“那好,需要帮忙就开口,别客套。我在这里还要住一冬,当真帮个忙,也算我们师生几个的伙食费了。”
说着话儿,他就起身告辞,“学堂那边开课了,我这就过去了。”
“周爷爷,等我一起。”
娇娇跑回屋寻了挎包,然后同爷爷奶奶打了招呼,一老一少就结伴往村外走去。
田野里的庄稼,如今已经收了大半,远看有些斑驳,但秋高气爽,也别有一番风采。
娇娇从挎包里摸了两包鸡味圈儿出来,撕开一包递给周山长,然后边走边往嘴里添,偶尔含糊问一句,“周爷爷,你们南边这时候还很热呢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