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果然,几个老爷子听了,喜色更甚。农家节俭,夏日三顿饭,冬日也就两顿。学堂这里供给两顿,做活计的妇人就几乎是把嘴从家里带出来了,不用再吃家里一粒粮食,这也省下不少嚼用呢。
一顿饭,吃得众人都是兴致高昂。烈酒喝了四十坛子,菜碗里剩了浅浅一层,装馒头的大筐也是空空如也。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8章 分居不分心
最后告辞时候,男人们几乎都是互相搀扶着,唱着小曲回去了。
直到很久之后,林家这场丰盛的酒宴依旧被众人念叨,特别是各家婚丧嫁娶之时。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下啊,如此也惹得很多人家私下嘀咕不已。
林家听说,董氏还琢磨以后是不是低调一些。但老爷子却不在意,林家如今眼见日子红火,家业也是不断增加,以后兴许还会有更多高于众人之处。与其一直示弱,委屈自己与众人同行,不如一直领先,慢慢众人习惯之后,也就不再有不满了。
人类劣根性,高于普通人三分,得到的是嫉妒和非议,若是高于普通人十倍百倍,那得到的就是神祗一般的敬畏了。
上梁之后,没有几日,三个院子就上了屋瓦,添了门窗,房子里也打了间隔,搭了大炕。
林大江早早就打制好了木器,雇佣了十几辆大马车,一次运了回来。
好似眨眼间,院子就变得充满了烟火气。
林大江,林大河,还有林大山三兄弟,每家一个院子。这几日都是忙着回来拾掇行礼,搬家,打理院子。
就是最贪财的王燕,都是放下她的钱匣子,赶了回来。
难得家里儿孙聚的齐全,林老爷子吩咐晚饭开了两桌席面儿。
林大江兄弟三个带头给老爷子老太太跪下磕头,感谢爹娘操持,为他们建了如此气派宽敞的好院子。
按理说,儿孙该辛勤努力,赚了银钱孝顺老人,结果他们被老人庇护多年,如今又为他们张罗了房产。
这会儿,所有人这三个头都磕得真心实意。
林老爷子抬手示意众人起来,末了却是指了林大海说道,“你们三家另立了住处,但还是亲兄弟,没有分家,以后还是要力气往一处使,不可隔心。你们大哥大嫂,留在我跟你娘身边伺候,比你们多尽孝心,多受辛苦,你们要多敬着,无论如何富贵,都不可忘了你们大哥。”
“爹,您放心,长兄如父,我们不会忘了大哥自小待我们的好,比我们多吃的辛苦。”
“是啊,爹,我们不是没良心的人。”
林大江三兄弟都是纷纷起身同大哥行礼,惹得林大海赶紧摆手,“都是自家兄弟,不说外道话。孝顺爹娘,都是应该的。”
赵氏也是点头,笑道,“对啊,说起来还是我们占便宜了,你们以后孝顺爹娘的好吃的好喝的,我们都能跟着香嘴巴呢。”
众人都是笑起来,心里都是明白大哥大嫂厚道,不肯同兄弟争利。就是爹娘不说,以后他们也要待大哥一家更好才行。
倒是王燕这个天生不招人待见的,却是开口附和赵氏,“大嫂说的是,老辈儿的规矩,长房伺候爹娘,否则我们也愿意跟爹娘一起过日子呢。”
董氏听得挑了眉头,直接甩了一句,“老三家的若是有心,那咱们家也不会被什么老规矩拴着,以后你留在老宅伺候我们老两口,让你大嫂一家搬去新院子吧。”
王燕立刻就慌了,赶紧改口,干巴巴笑道,“娘,老辈儿的规矩怎么能改呢。再说,我们一家平日常在点心铺子,跟着您和爹过日子,铺子怎么办?还是让大哥大嫂在老宅吧,大嫂比我更勤快,厨活儿也好。”
“哼,”董氏冷哼一声,眼神都没赏儿媳一个,“你知道你大嫂比你孝顺就好。”
王燕听得心里别扭,却也不敢再反驳。
林仁林义低了头,很觉羞愧,但又因为自己从老娘的肚子爬出来,不好埋怨半句,于是越发的憋闷了。
李大河狠狠瞪了媳妇儿一眼,也是无奈之极。
娇娇原本吃饱喝足,趴在娘亲怀里昏昏欲睡,听得这话就赶紧笑嘻嘻岔开话头儿,“爷爷,城里便宜坊的水果摊子,每日只卖那么一刻钟,其余时候都空着,实在太可惜了。我今日在村里玩耍,听六奶奶羡慕在咱们便宜坊摆摊赚钱呢,不如把水果摊子收了,交给六奶奶家里去做啊?”
当初林大河一家被王立设计下狱,小红跑出赵家报信,林家给了银钱,让六婶子把小红赎买回去。这般,其实已经算是林家的厚报了。毕竟二十两的银子,对谁家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还事关小红的自由身。
但林家上下都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脾气,一直惦记再回报几分,这会儿听得娇娇这么说,林大河第一个点头,“咱家的果子多半是城里那些富贵人家来买,大半还是木香阁的客人。不如把果子就放在木香阁里去卖,来去之间,木香阁有什么新式木器,也更方便传扬出去。”
但董氏却反对,皱眉道,“你六婶子家里,没谁学过手艺,就是柳条筐都编不好,给了他们摊位,怕是也不知道卖什么。倒是我上次去闲话儿,看着小红做的枣花儿馒头不错,听说做菜手艺也好。不如让他们一家张罗羊汤馆子好了,你六婶子嘴巴勤快,最是热情。小红管吃食,她招待客人,肯定会不错。”
当初便宜坊开业,林家把大半摊位和铺面都让了出去,只留了羊汤馆子和水果摊子。
这段时日,刘氏一个人忙不过来,赵氏和周心秀也常过去帮忙。赵氏偶尔还要去京华堂,照应灶间的活计,倒是忙的脚踢后脑勺。
如今听婆婆说羊汤馆子让出去,赵氏自然赞成,“娘说的对,六婶子一家倒是适合做这个买卖。只不过要同他们说清楚,薄利多销。咱们便宜坊的羊汤也是附近乡亲们常去大院儿转转的原因,不好换人就涨价,坏了名声。”
周心秀也是点头,虽然她不觉得自己一个秀才娘子做些杂活儿丢颜面,但大山却常在城里走动,媳妇儿抛头露面卖羊汤,总不会让人夸赞就是了。
林老爷子见此,就一句话决定了。
“那明日就去老六家问问,他们一家若是不反对,就把羊汤馆子给他们张罗。租金比市价低两成,让他们不用着急,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交就成。至于水果摊子,让给赵家好了。他们住在山下,大全那里还常有毛皮送来,让他们摆个摊子卖个山货之类,最好不过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9章 宗族传承
大莲在灶间洗刷碗筷,没有听到这话,林保就替岳家谢过爷爷的照顾。
一家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各自散了,一夜好梦,无话。
第二日,林保去了赵家屯,董氏亲自去了六婶子家里,不必说,两方都是欣喜若狂。
如今城里城外,谁不知道林家的便宜坊就是一个吸金的聚宝盆啊。只要进门做生意,就没有不赚钱的。
毕竟那里可是面对整个城西的乡亲,几百户一日的吃喝用度,几乎都在便宜坊里采买,不说别的,白菜萝卜都要卖个几十筐,猪肉更是一日两头不够卖。米粮铺子的车马来来往往,布庄恨不得搬来半个库存。
结果,林家如此大方就把羊汤馆子和水果摊子让了出来,简直就牵引着六婶子一家和赵家,走上了金光大道。
赵老爷子当即就跟着林保的马车,赶来道谢。六婶子一家也是杀了一只母鸡,送到林家大院。
消息很快传出去,人人都是羡慕,当然也有人私下嫉妒。但想起赵家是林家的亲家,六婶子家里的小红又帮过林大河翻案,众人也就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了。
当然,他们也打定主意,以后林家再有事,一定要鼎力相助。林家如此知恩图报,拥护他们一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说众人如何羡慕,只说赵家很快就进了便宜坊,山上的野蘑菇,山木耳,榛子核桃梨子,野物,各色皮毛,都摆上了摊位。虽然都不算金贵,但城西这里都是普通百姓,偏偏就喜欢这样普通之物,于是生意很是不错。
六婶子一家接手了羊汤馆子,只停业了一日,就又重新开门了。但这一次,除了羊汤之外,又添了酱羊蹄,卤羊脸儿肉,还有烙的宣软的发面饼。
上门的客人,想喝羊汤,可以配大饼,无论是大口咬着,还是揪碎扔进汤里,都是极美味又饱腹。
若是不赶时间,还可以切一盘羊脸肉,来两只酱羊蹄子,暖壶小酒儿,坐在铺子里看看热闹,真是难得的闲暇时光啊。
不必说,这么一改,生意比之先前,也是更上一层楼。
花开两朵,各论一枝。便宜坊热闹,林家村也不差。
学堂和林家三座院子都建好了,就轮到林氏一族的祠堂了。
全村老少,有一家算一家,无论多忙,都有一个壮劳力放下了活计,聚集到宗祠搬砖和泥,帮工干活,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林家赶来帮工的人,很是出人意料,居然是林大山。林大海忙着扣棚子,细秧苗,林大山、江在城里照管木香阁,林大河是便宜坊和点心铺子来回跑,自然也空不出功夫。
最后,只能林大山放下,拿起了扁担和木锨。但他自小读书,这些活计,怎么也不如村里人做得好。
不过,村人却没人笑话他,反倒尽力分他一些轻省活计。毕竟一个秀才老爷,亲自动手修祠堂,就是祖宗们知道了,也会欢喜之极。
众人如此卖力,林家拨来的银子也充足,饭菜油水足,三方加在一处的结果就是宗祠几日就修好了。
原本斑驳的廊柱重新上了漆,房瓦换了新的,墙壁粉刷一新,桌椅也抹了桐油,地面换了青石。简直是里外一新,看着又气派肃穆了三分。
待得选了一个好日子,新宗祠大开了门户,林老爷子同几个族老,里正林三叔,一起带着村里男人和淘气小子们鱼贯走了进去。
整猪头,整羊头,整鸡,各色点心,各色果子,外家一户做了一道菜,都用盘子盛了供奉在祖先牌位之前。
众人跪倒在地,诚心祝祷,祈求祖先保佑,林家上下平安,无灾无祸。孩子们顺利长大,读书成才,光耀门楣。
宗祠外,老少妇人们带着小丫头们也是跪倒在地,默默磕头祈求。
太阳好似在这一瞬,都收敛了几分嚣张。
静静照耀着这新宗祠,照耀着虔诚的林氏子孙。这就是宗族的力量,也是千百年来,血脉延续的根基和保障…
好似自从出了正月,春日的脚步就加快许多。
林家祭祖没过几日,天气就彻底回暖了。墙根和屋檐上的残雪,山峦背阴的冰渣都融化得干干净净,尽皆化了水汽充盈到空气了。只等一声春雷召唤,就汇聚成春雨,洒落人间,也开启农人们一年的忙碌。
林家今年多添了二十几倾地,比之往年都要忙碌。但家里老老少少没一个叫苦叫累,反倒分外欢喜。
田地多了,就会多收粮食,而粮食又是全家老少吃饱穿暖的保证。
林老爷子不是吝啬的人,撵了林大山带着子侄们继续去学堂教书育人,就是赵氏婆媳几个,也只管往田里送水送饭,不必做重活。
林大海和赶回来的林大江兄弟俩,自然是忙不完二十几倾地,于是就雇了很多短工。
城里城外都传言说林家行事厚道又仁义,先前王立那么算计林家铺子,若是一般人家见王立死了,怕是都要欢喜的放鞭炮。但林家上下无一人说王立不好,真是让人佩服又赞叹。
如今听说林家雇短工,城里城外的闲人就涌来很多。林家一口气雇了五十个,其余就是没有接到活计,也揣着林家给的两个馒头回家去了。
因为要试验细秧苗进田,林家的水田空了五倾,只翻好了土地,下了肥料,却是没有播种。
众人见了,都觉可惜,就免不得问询几句。林大海只说家里另有打算,不肯多说一句。
这般忙碌着,抢在第一场春雨落下之前,几乎十里八村的田地都播种完了。正好种子喝了饱饱的雨水,就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安心的开始发芽成长了。
这样万物复苏的时刻,京华堂里也开始了入学第一次月考。
一百个学童,外加刀哥这个编外学童,齐齐坐在学舍里。考试内容很简单,默写三字经一百字,默写一百以内阿拉伯数字,十以内加减法十题。
若是学童能完成一半以上,才算合格。
不过一个时辰,考试结果就出来了。
林家的学童,有一大半全部完成,只有少少没完成,但也写出了八成。毕竟他们先前在族学里就学过很多字,比其余三个村子的同窗孩子基础更厚,也更有优势。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80章 赵家三生
小王村和七里河的孩子,考的各有好坏,但基本都在及格线以上。只有赵家屯出了一个孩子,写出六个字,外加十个数字,加减法一道都没算对。
学习一个月,就是块朽木也勉强雕上几多花纹了。
没有别的原因,这个比之开学之前胖了不止三圈儿的孩子,当真是把京华堂当长肉的好食堂了,心思都在吃上,根本就不在意读书之事。
林老爷子在林大山奖励了孩子们一人二斤点心之后,就亲自把赵家屯这个孩子送了回去。他同赵老爷子说的清楚明白,不愿因为这事两家生了罅隙。
因为京华堂开学的时候,就有言在先,赵老爷子自然不会恼怒,反倒很是羞愧。
人皆有私心,这孩子是他一个侄儿的孩子,家中独子,平日长辈娇惯,自然吃不得苦,前一段孩子奶奶亲自去京华堂求情,借口孩子体弱,把晨练给免了,他就很是恼怒。猜度着京华堂怕是不能留人了,果然不出所料,如今孩子被送回来了。
再送别的孩子去京华堂,他可要好好择选了。若是送去京华堂二十个孩子,一个出息的都没有,传扬出去,怕是赵家屯上下都没有颜面见人了。特别七里河和小王村也有孩子在京华堂,对比之下,是丢脸还是荣耀,都要被无限放大…
这般想着,他就坐不住了,扯着一脸委屈的胖小子,直接送回家去了。
胖小子的娘是个泼辣不讲理的,眼见读书的儿子这时候被送回来,扑上前就摸索孩子的胳膊腿儿,嘴里不住的问着,“儿啊,你怎么回来了,可是学堂里有人打你了?你哪里疼?”
赵老爷子听得脸色发黑,当真有些恼怒了。京华堂是读书的地方,又不是监牢大狱,这话若是传出去,外人怕是以为京华堂里如何虐待学童呢。
不知道感恩也就罢了,居然还要给恩人头上扣盆洗脚水…
“闭嘴,乱说什么!狗子是去读书,不是去做苦工!他不好好读书,一个月就学会几个字,你们不狠狠教训也就罢了,居然还担心学堂慢怠他?既然你家狗子这么金贵,以后就在家里供着吧,不要送出去丢人现眼了!”
赵老爷子呵斥完,转身就走,惹得听得动静从屋里出来的赵家老头儿和老太太赶紧拦阻,“他大伯,到底怎么回事,狗子娘惹你不高兴了?她一个妇道人家,你怎么跟她一般见识呢?”
说话的是赵家老太太,赵老爷子对这个弟妹也是不喜,直接同兄弟说话,“狗子在学堂半点儿不用工,被学堂退回来了。你们以后好好教导吧,这么宠下去,别说出息,不长歪就不错了。另外,家里女人不懂事,你不能不明白,让我听见她们在外边说一句林家不好,别怪我不念情分!”
说罢,他一甩袖子就走了。
留下狗子一家人都是一头雾水,待得问了狗子几句,又听得狗子娘抱怨,赵老头儿也是发火了,不好责骂儿媳,就狠狠把老太太训了一顿。
“平日就让你们不要娇惯狗子,你们不听,去上学堂,别人家盼都盼不到,你们倒好。起早怕他冷,走路怕他累,吃了林家一个月的粮食,养的狗子白胖,你们还担心人家慢怠狗子。如今好了,让人家退回来了,狗子以后没出息,就是被你们害了!”
狗子奶奶和娘,这会儿也知道事情不好了。碍于颜面想要反驳几句,又真怕耽误了狗子的前程,于是怏怏不乐的求着老头儿,“那怎么办啊,咱家狗子聪明着呢,就是…就是年岁还小,不懂事。”
“还能怎么办,大哥那般生气!等一等吧,明年京华堂再收学童,狗子也懂事了,再求大哥把狗子送去。”
“只能这样了。”
老太太和狗子娘不甘不愿的应了下来,倒是狗子这会儿好似才醒过神来,知道以后不能去学堂,就嚷着,“我要去学堂,今日中午吃五花肉炖酸菜呢,还放了大骨头,我要吃,我要吃!”
老爷子实在听不下去,气得扭头也出去了,留下老太太和狗子娘极力安抚贪吃的狗子,最后到底拿出半盒点心,才算把狗子糊弄住了。
再说赵老爷子出门,直接去了村东一户破旧的小院外。小院拾掇的很是干净,但房子歪歪扭扭,好似随时都能倒塌一般。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正在打水,屋檐下一个妇人靠在椅子里,借着日光做针线。母子俩不时说笑几句,平和又安宁。
赵老爷子心里叹气,也不进门,只在树枝围城的院墙外高声喊了一句,“三生,过来一下。”
院子里的母子俩听得动静,都是聚了过来。三生娘是个寡妇,家里男人和公婆都死了,先前生的两个孩子都没站住,如今整个家里只剩了娘俩相依为命。二亩田打的粮食,饿不死娘俩,也没什么结余。特别是三生娘身体还不好,时不时就要抓药,更是雪上加霜。眼见家里日子越来越差,就只能做些绣活儿,贴补家用。
这会儿人突然见得本家最有威信的老爷子来了,娘俩都是有些紧张,上前行礼之后,三生娘就小心问道,“大伯,可是有事吩咐?”
赵老爷子摆手,只问了三生,“三生,你想去京华堂读书吗?”
“读书?”赵三生惊喜的喊出声,眼睛里迸射出的光彩简直亮的怕人,显见他是愿意的。但他还是没有回答,反望向了老娘。
三生娘眼圈儿泛红,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点点头。
赵三生立刻转向老爷子,大声应道,“大爷爷,我愿意。”
老爷子心头一松,这才说道,“先前送了狗子去京华堂,狗子贪吃不认真读书,被京华堂退了回来,这般空出一个名额,大爷爷明日就带你过去补缺儿。你记得,一定要刻苦读书,将来学了本事,孝敬你娘。就是你祖父母和爹爹在天有灵也会觉得欣慰。”
“谢大爷爷,我一定努力读书,将来报答大爷爷的恩情。”
三生直接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81章 春季插秧忙
他这么一低头,身上那件本来就短小的衣衫就露了后腰,老爷子看的心酸,就道,“快起来,都是自家人。一会儿让你大奶奶把栓子他们的衣衫送来两件,明日打扮齐整一些再去学堂。别的都不必准备,学堂里一日两顿饭,多吃点儿,你也长长个子。熬过这两年,就都好了。”
“是,大爷爷。”
三生再次道谢,这才爬起来。老爷子点点头,转身回家去了。留下三生扭身抱了老娘,低声呜咽起来。
“娘,我能读书了,我能读书了!”
“好,好,我儿子要去读书了。”三生娘也抹了眼泪,先前听说京华堂要在赵家村招二十个学童,每日供给两顿饭食,不要束脩,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她就想让儿子去读书,但村里抢的恨不得打破头。三生没爹,只有她一个寡娘,连买包点心去远房大伯家问问都不能。
后来,人选定了,果然没有三生。她为此,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差点儿没犯了老毛病。
每次看到儿子,她都愧疚,如此聪明懂事的孩子,却不能读书识字。
好在三生从来都没提过一句,仿佛不喜欢读书,根本不上心。
今日她才知道,儿子也想读书,只不过明知自家争不过,才装作不在意,不想她为难。
老天有眼,开学已经一月,还有名额幸运的落在三生上。难道是过世的三生爹爹,还有爷爷奶奶显灵?
“儿啊,你以后可要好好读书啊。别人比你多学了一个月,你要努力才能追上啊。”
“娘,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我要做大官,给娘封诰命。”
院子外边大树上,两只路过歇脚的飞鸟,歪着脑袋听着下边的母子俩哭哭啼啼,很是疑惑的叽咕两声。
却是不知道,于它不过是扇个翅膀的功夫,可对下边的母子来说,却是改变一生的大事…
林家也不知道,京华堂里即将迎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生。
眼见天气越来越热,老老小小都们都换了单衣,林大海和林保父子决定把已经长到七寸高的秧苗插到田里。
林老爷子每日必去细秧苗的棚子边转两圈儿,也觉得时候到了。
娇娇虽说前世没插过几次秧,但怎么也比一次都没做过的林家人强啊。
于是这一日,日头正好的时候,早就放水浸泡了几日的田埂里,娇娇光着脚踩在泥水中,手里托着几棵秧苗。
她小心掰下两棵插进泥水,说道,“就这个深度,泥水没过秧苗不到两寸,这样容易扎根。还有…嗯,还有…”
娇娇说着话儿,把几棵秧苗插好了,想要抬腿挪个地方,却发现根本拔不动腿了…
她试了又试,还是不成,只能懊恼的抬头求救,“爹,我动不了了,救我!”
众人还以为她想起什么难处了,结果却是身子太胖,深陷泥水里了。
于是,众人忍不住都是笑了起来。
猜你喜欢